心内科分级护理

合集下载

心血管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心血管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心血管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一、护理分级标准
1.一级护理:适用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全面护理。
(1)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2)根据医嘱及时执行治疗、用药措施;
(3)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呼吸管理;
(4)做好口腔、皮肤、尿道口等部位的护理;
(5)保持患者舒适,协助完成日常生活护理;
(3)动态调整护理级别,确保患者安全。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1)推广电子病历,实现护理信息共享;
(2)运用移动护理系统,实时监测患者病情;
(3)建立护理质量控制数据库,定期分析护理质量。
七、护理人员培训与发展
1.制定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提升护理专业素养;
(1)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确保胜任本职工作;
1.鼓励护理人员进行科研工作,提升护理学科水平;
(1)设立护理科研基金,支持护理人员开展科研项目;
(2)举办护理科研培训班,提高护理人员科研能力;
(3)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护理科研发展。
2.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1)组织参加国内外护理学术会议,交流学术成果;
(2)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护理理念;
(2)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
(3)储备应急物资,确保患者安全。
2.提升灾难护理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1)开展灾难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灾难应对能力;
(2)建立灾难护理团队,协同应对重大灾害;
(3)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升护理队伍的社会责任感。
十五、护理科研与创新
1.加强护理科研能力,推动护理学科发展;
2.推进健康促进工作,预防疾病发生;

心内科护理核心制度

心内科护理核心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目录一、护理交接班制度 (1)二、查对制度 (3)三、抢救工作制度 (4)四、分级护理制度 (5)五、给药制度 (7)六、病房管理制度 (8)七、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10)八、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1)九、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2)十、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3)十一、护理查房制度 (14)十二、护理会诊制度 (15)十三、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6)心内科一病区护理交接班制度一、病房护士实行24小时三班轮流值班制,值班人员履行各班职责护理患者。

二、每天晨会集体交接班,全体医护人员参加,一般不超过15分钟。

由夜班护士详细报告危重及新入院患者的病情、诊断及护理等有关事项。

护士长根据报告作必要的总结,扼要的布置当天的工作。

三、交班后,由护士长带领接班者共同巡视病房,对危重患者以及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进行床头交接班。

四、对规定交接班的毒、麻、剧、限药及医疗器械、被服等当面交接清楚并签字。

五、除每天集体交接班外,各班均需按时交接。

接班者应提前15--30分钟到科室,清点应接物品,阅读交接班报告和护理记录单。

交班者向接班者交清患者病情,并对危重患者以及新入院患者进行床头交接。

未交接清楚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凡因交接不清所出现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六、值班者在交班前除完成本班各项工作外,需整理好所用物品,保持治疗室、护士站清洁,并为下一班做好必要的准备。

七、交班内容患者的心理情况、病情变化、特殊检查患者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当天患者的总数、新入院、出院、病危、手术、死亡、转科(院)等及急救药品器械、特殊治疗和特殊标本的留取等。

心内科护理常规

心内科护理常规

心内科护理常规心脏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观察病人神志、面色、精神状态、心理反应;2.观察病人进食、睡眠、排泄情况;3.注意观察病人全身营养状况,有无口腔黏膜及皮肤破损;4.观察病人有无水肿及水肿部位,正确测量记录体重、尿量;5.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反应,有无毒副作用。

护理错施1.根据病人病情,决定病人卧床休息或下床活动。

2.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消除不良情绪。

3.遵医嘱测量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尿量、体重并记录,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予心电监测。

4.给予低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不宜吃得过饱过快。

5.注意病人口腔、皮肤清洁,保持床铺整洁,预防褥疮。

6.使用洋地黄及降压药的病人,注意观察其有无恶心、呕吐、头昏等不良反映。

7.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不良刺激,保证病人充分休息。

8. 巡视病房,了解并满足和帮助病人生活所需。

病人教育1.向病人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常规治疗方法。

2.指导病人了解药物的作用、服用方法、注意事项及药物的副作用,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3.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的饮食原则。

4.根据病人病情,家庭支持能力制定适宜的活动计划,并说明意义。

5.做好病人心理疏导,角色调整。

(一)高血压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脉搏、呼吸变化;2.对于血压急剧增高的病人应注意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的症状;3.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1.遵医嘱予降压药物或镇静剂。

2.血压急剧升高,应立即卧床休息取舒适卧位,改变体位要慢。

3.保持病室内安静、光线柔和,保持睡眠充足。

4.病人如厕或外出检查时安排人员陪伴。

5.根据病人情况,选择体育活动方式,适量活动。

6.做好心理护理,保持健康心态。

病人教育1.讲解坚持服药的意义,自身病变的程度及治疗的意义;2.讲解常用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3.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做好记录;4.指导病人选择正确的活动方式如:散步、骑车、慢跑、太极拳等;5.指导病人合理饮食搭配,低盐低脂,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6.告之高血压急症处理方法及措施;7.合理安排生活,保证足够的睡眠;8.指导病人定期复查,告知复诊时间,地点,联系方式(二)慢性心衰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观察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脉压的变化;2.病人呼吸情况,有无呼吸困难、咳嗽、胸闷、气促发绀等症状及听诊肺部湿啰音的情况;3.周围血管灌注不良的症状:出汗、脉搏细速、皮肤发凉、失眠、头晕、毛细血管充盈度差等;4.右心衰竭产生的体静脉充盈增强的征象:水肿、颈静脉怒张、腹水、眼眶水肿、肝肿大;5.肾灌注减少的特征:尿量、体重、水肿情况;6.电解质紊乱症状:头晕、乏力、口渴、ECG改变;7.应用强心药有无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及心律失常。

护理级别及评估标准

护理级别及评估标准

护理级别及评估标准
护理级别及评估标准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来确定,通常可以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以下是各级别的护理特点和评估标准:
1. 特级护理:
适用患者: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各种复杂和新开展的大手术的
病人;各种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病人。

评估标准:病重、病危,心、肝、肾功能极度衰竭,需严格卧床休息,生
活不能自理者;瘫痪、惊厥、子痫、晚期癌症的病人以及早产儿。

2. 一级护理:
适用患者: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
患者;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评估标准:病重、病危,心、肝、肾功能极度衰竭,需严格卧床休息,生
活不能自理者;各种大手术、内出血、高烧、昏迷、休克或外伤;瘫痪、惊厥、子痫、晚期癌症的病人以及早产儿。

3. 二级护理:
适用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
赖的患者;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评估标准: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大手术后病情稳定、骨牵引、卧石膏床等生活不能自理者;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一般手术后,轻型先兆子痫。

4. 三级护理:
适用患者: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须依赖的患者。

评估标准: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孕妇;各种疾病恢复期,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护理分级》标准或咨询医院医护人员。

心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心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心内科分级护理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心脏疾病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提高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效果,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是建立心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本文将探讨心内科分级护理制度的意义、目标、实施方法以及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意义和目标心内科分级护理制度是为了更好地匹配护理资源和患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护理,减少护理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通过合理分级,可以确保重症患者得到及时、专业的护理,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同时,对稳定病情的患者进行规范的护理和教育,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

实施方法1. 患者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指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心功能、病情稳定性、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等。

评估结果将决定患者的分级。

2. 分级标准:制定明确的分级标准,如心功能分级、病情分级和并发症分级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应根据临床指南和专业机构的建议进行,确保分级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 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分级,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对于重症患者,应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对于稳定患者,应进行规范的护理和患者教育,帮助他们掌握自我管理技巧。

4. 护理措施:根据护理方案,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指导、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等。

护士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

优势和挑战心内科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优势如下:1. 资源合理配置:分级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合理配置护理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2. 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的分级,可以提供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护理,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3. 预防并发症:通过对重症患者的重点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然而,心内科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1. 专业人员培训:分级护理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

因此,医院需要加大对护士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

2. 病情评估准确性:患者的分级依赖于病情评估的准确性。

参考模版 心内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2014

参考模版  心内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2014

管道及伤口情况 如留置时间、作用、怎么观察、护理等
1、护士掌握抗心肌缺血、抗高血压、治疗心衰等常用药物种类及用药注意事项 2、掌握血管活性药物的配置方法,按需观察用药反应 药物护理 3、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按需监测脉搏、心率、心律及心电图变化 (15分) 4、正确使用利尿剂、含钾药物、洋地黄药物,监测不良反应 5、正确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注意观察出血倾向 6、抗生素使用符合规范(根据半衰期) 1、护士正确操作心电监护仪,熟练调节参数,合理设置报警 2、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操作规范,无皮下血肿 专科操作 3、独立完成18导心电图检查,知晓胸前导联位置,能初步分析检查结果 (15分) 4、熟悉除颤仪检测流程,掌握除颤方法 5、规范使用微量注射泵和输液泵 6、测血压、末梢血糖监测等其他操作规范 1、患者知晓所患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2、患者知晓所做专科检查和特殊诊疗的注意事项 健康教育 3、饮食、用药指导落实,患者知晓饮食原则和常用药物及作用 (10分) 4、根据病情、心功能和活动耐力指导患者活动 5、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大便通畅,避免加重疾病的因素 一项不符 合要求扣 1-2分 一项不符 合要求扣 1-3分 一项不符 合要求扣 1-3分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病区)
标准分:100分
考核项目 (分值)
检查者:
考核细则
检查日期:
被查部门:
扣分标准
得分:
检查情况 扣分理由Fra bibliotek1、分级护理落实,Barthel评分正确,患者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床单元整洁无污迹,患者口腔、头发、皮肤、会阴清洁无异味,体位舒适 3、患者饮食情况与医嘱、病情相符 舒适及安 全护理 4、护士熟练运用Braden评分、跌倒坠床评分、疼痛评分等评估工具 (10分) 5、床头警示标识使用正确,相关防护措施落实 6、合理有效使用约束用具 7、输液巡视及时,滴速与病情、记录相符 1、熟悉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和专科作业标准 2、责任护士熟悉患者病情,了解入院诊断、病史、治疗、辅助检查 3、正确评估专科常见症状体征(如胸痛、水肿、呼吸困难、心悸、晕厥等) 4、根据医嘱或病情监测T、P、R、BP、SPO2、心律、出入量、血糖等,方法正确, 记录及时 5、对缺氧患者合理实施氧疗,关注用氧后效果 6、规范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专科评估,分析患者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问题 专科护理 7、针对病情和护理诊断,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外科再 加围手术 8、动态评估患者的心电图、心功能、心肌坏死标志物、电解质、肾功能等 期护理 9、掌握正常窦性心电图形,识别常见心律失常的异常图形 (50分) 10、介入诊疗患者围术期护理落实 一项不符 合要求扣 2-5分 一项不符 合要求扣 1-2分

内科分级护理标准

内科分级护理标准

内科分级护理标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内科分级护理标准内八科一、特级护理适用对象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重症监护患者,其他有生命危险需严密观察病情的患者,疑难杂症的患者。

护理要求1 设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各种监护,认真做好记录。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和用药后的效果。

实施安全措施。

3对消化道出血、癌症晚期合并器官功能衰竭,肝性脑病、肝昏迷的患者给予护理安全措施并协助床上使用大便器,给心理护理。

整理床单位,保持病房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整理私人用品,协助病人更衣。

4维护病人的卫生、仪表、仪容,做好晨晚间护理。

5 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尿管护理,会阴擦洗等。

6 按时翻身、拍背,以防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7 认真严格进行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适应对象1治疗期间需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

2 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求1 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监护并做好记录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和用药后的效果,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对重症胰腺炎、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患者协助床上使用大便器,会阴清洗,给心理护理。

3整理床单位,保持病房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帮助整理私人用品,协助病人更衣。

4维护病人的卫生,仪表仪容,做好晨晚间护理。

5 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饮食规律和生活方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6 按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骨突出处予以透明贴保护。

三、二级护理适用对象1 病情稳定需卧床休息的患者如胃炎、胃溃疡、结肠炎、腹泻、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恢复期的患者。

2 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和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护理内容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依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心内科分级护理常规 Microsoft Word 文档

心内科分级护理常规 Microsoft Word 文档

心内科分级护理制度临床护理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护理级别,由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医嘱形式下达。

一、特级护理适用对象:(一)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二)入住的心力衰竭的病人、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心绞痛的病人、高血压危象,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三)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求:(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二)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三)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五)做好高危因素的评估及防范,实施安全措施,严防并发症;(六)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七)实施床旁交接班。

(八)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做好心理护理;(九)及时填写护理记录单;(至少每小时记录一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二、一级护理适用对象:(一)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如心力衰竭的病人、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心绞痛的病人、高血压平稳期;(二)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四)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护理要求:(一)定时巡视病房,每小时巡视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二)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三)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四)做好高危因素的评估及防范,实施安全措施,严防并发症;(五)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做好心理护理;(六)及时填写护理记录单(至少每3天记录一次;病危一级护理至少每班记录;病重一级护理至少每天记录,病情变化随时记录)三、二级护理护理原则:(一)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如心力衰竭的病人、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心绞痛的病人、高血压平稳期;(二)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分级护理
特级护理
服务对象:人工气道建立者、呼吸衰竭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术后产生心律失常等病情危重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护理内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制定护理计划,做好护理记录。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及给药措施,正确记录出入量。

3.根据患者的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4.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5.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使患者清洁舒适。

(1)每日落实晨午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衣裤清洁,保持三短九洁。

(2)协助患者翻身、床上移动,预防褥疮护理。

(3)做好大小便失禁护理,协助床上使用便盆,监测尿量,做好管道护理。

(4)协助患者进食、饮水(禁食者除外),留置胃管患者做好鼻饲护理。

6.备好抢救用的急救物品,药品及设备,安排专人护理。

一级护理
服务对象:心衰Ⅲ度、急性心肌梗塞、恶性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主动脉夹层、不稳定型心绞痛、临时起搏器术后、心脏瓣膜疾病伴心功能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疾病、心脏疾病伴有重症感染者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或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内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和给药措施,正确记录出入量。

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做好正确护理。

5.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使患者清洁、舒适。

二级护理
服务对象:心衰Π°、心肌炎、高血压2级、周围血管病、心肌疾病、心律失常、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不伴心衰患者。

护理内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和给药措施。

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5. 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使患者清洁、舒适。

三级护理
服务对象:高血压一级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护理内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和给药措施。

3.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每日整理床单位,保持衣裤及被服清洁。

5.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6.鼓励和指导患者做好生活护理,促进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