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走进纽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走进纽约(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走进纽约(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走进纽约(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纽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包括城市背景、地理、文化、建筑等。

2. 提高学生对纽约的认知水平,使他们能够用英语描述纽约的特色和魅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激发他们对纽约乃至美国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纽约的背景介绍:纽约的历史、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地位等。

2. 纽约的地理特点:五大区、哈德逊河、自由女神像等。

3. 纽约的文化底蕴:百老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代广场等。

4. 纽约的建筑风格: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联合国总部等。

5. 纽约的生活方式:美食、购物、娱乐等。

三、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纽约的相关知识。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3. 项目式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项目,全面展示纽约的一个方面。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纽约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哪个城市,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课堂讲解:介绍纽约的背景、地理、文化、建筑等方面的知识。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项目,进行调研和展示。

4.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用英语讨论纽约的特色和魅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参与讨论和任务的学生给予表扬。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分组项目的完成质量,给予评价和建议。

3. 学生英语口语表达:在互动交流环节,评价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发音准确、表达流利的学生。

4. 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任务完成、互动交流等方面。

六、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纽约的图片、视频、新闻报道等。

2. 教科书:《2024年走进纽约》教材。

3. 参考资料:纽约城市概况、旅游指南、文化评论等。

2024年走进纽约(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走进纽约(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走进纽约(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纽约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2)让学生掌握纽约的著名景点、建筑和美食等特色。

(3)培养学生对纽约的了解和兴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纽约的热情,培养他们对世界各地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 纽约的基本概况: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2. 纽约的著名景点: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中央公园等。

3. 纽约的建筑:百老汇、时代广场、布鲁克林大桥等。

4. 纽约的美食:纽约披萨、热狗、炸鸡等。

5. 纽约的文化:纽约艺术、音乐、电影等。

三、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纽约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纽约的特色。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英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简要介绍纽约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关于纽约的资料,了解纽约的著名景点、建筑和美食等特色。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进行课堂讨论。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纽约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纽约的特色。

5. 小组任务:学生分组完成关于纽约的课题任务,如制作PPT、编写小短文等。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任务等环节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课题任务的质量,如PPT的制作、小短文的写作等。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题任务成果,对他们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进行综合评价。

《走进纽约》语文教案

《走进纽约》语文教案

《走进纽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走进纽约》这篇课文。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3)了解纽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走进纽约》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 纽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的介绍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走进纽约》这篇课文。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某些句子和段落的理解。

(2)对纽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的理解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词汇学习: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3. 小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向学生简单介绍纽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引发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对课文中的某些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和解释。

3. 词汇学习:(1)列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关键词汇和短语。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纽约的特点和魅力。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点或魅力点,进行展示和分享。

5. 总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课文和词汇,并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走进纽约》的阅读理解程度,通过朗读和回答问题来评估。

《走进纽约》教案

《走进纽约》教案

《走进纽约》教案《走进纽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手法。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立体感地描写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物质文明的挑战下如何固守传统的问题。

学生分析当代中学生生活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相对发达的时代,对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社会竞争与生存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感受。

纽约无疑集中了当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显著特点,是一座散发着无穷魅力的城市,异国的风情与文化对中学生有着足够的吸引力。

但面对物质文明的挑战如何固守传统又要调整脚步是现阶段的中学生应该思考的的一个问题,也是本文内容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建议教师在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的赏析上。

教学理念1. 注意把整体感知与精读品析结合起来。

2. 注意把诵读与品味语言结合起来。

3. 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物质文明两面性的认识等作适当引导,不作为讨论的重点。

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通过整体感知了解其描写角度,体会动静结合的特点。

通过精读品析语言,体会叠词、叠句、排比、比喻、夸张等手法的作用。

准备反映纽约丰富的物质文明和高节奏生活的幻灯。

或让学生欣赏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片段。

教学实施导入建议1.方法一:由欣赏纽约城市照片,观看影像资料导入。

2.方法二:由对纽约的介绍导入。

3.方法三:由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纽约建筑、人物导入。

互动流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对纽约的了解、认识有多少呢?生: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

生:纽约是世界著名金融、贸易中心,有着举世瞩目的华尔街,帝国大厦肯尼迪机场等知名建筑。

师:不错。

那么,一个生于黄土高坡,聆听着高亢粗放的信天游,走在高原纵横交错的沟沟壑壑的人,有一天置身于地球另一边,置身于美国的第一大城市――纽约的摩天大楼之中,看着这座商业帝国,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带着这种好奇,让我们“走进纽约”,走进刘成章感受到的纽约。

《走进纽约》教案

《走进纽约》教案

《走进纽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纽约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2)让学生掌握纽约的一些著名景点和建筑物,如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等。

(3)让学生了解纽约的经济、金融、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情况。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描述和介绍纽约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差异、拓宽国际视野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纽约的基本概况:地理位置、历史发展、文化底蕴。

2. 纽约的著名景点:自由女神像、中央公园、帝国大厦等。

3. 纽约的经济和金融: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等。

4. 纽约的艺术:百老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

5. 纽约的生活:美食、购物、娱乐等。

三、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纽约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纽约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纽约的基本概况,让学生了解纽约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3. 引导学生学习纽约的著名景点,如自由女神像、中央公园、帝国大厦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展示。

4. 教学纽约的经济和金融,介绍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等,让学生了解纽约在全球经济和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

5. 教学纽约的艺术,如百老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纽约的介绍海报。

3.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深入了解纽约的相关知识,拓宽国际视野。

《走进纽约》教案

《走进纽约》教案

《走进纽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纽约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等。

掌握纽约的主要旅游景点和建筑物的名称及特点。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和介绍。

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差异、拓宽国际视野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纽约简介a. 纽约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b. 纽约的城市特色和文化氛围2. 第二课时:纽约的旅游景点a. 自由女神像和埃利斯岛b. 中央公园和时代广场c.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百老汇3. 第三课时:纽约的建筑与地标a. 帝国大厦和洛克菲勒中心b. 联合国总部和世贸中心遗址c. 布鲁克林大桥和卡内基音乐厅4. 第四课时:纽约的美食与文化a. 纽约的特色美食介绍b. 纽约的文化活动与节日庆典5. 第五课时:纽约的体育与娱乐a. 纽约的体育场馆和赛事b. 纽约的娱乐产业和著名景点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纽约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纽约的典型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英语水平测试: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测试,评估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走进纽约》教案配套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 网络资源:纽约的相关图片、视频、新闻报道等。

4. 参考资料:关于纽约的书籍、文章、旅游指南等。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纽约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纽约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走进纽约的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走进纽约的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走进纽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走进纽约》。

(2)了解文章的背景,了解纽约的历史、地理和文化。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和分析。

(3)通过写作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纽约这座城市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理解。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走进纽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2. 学生如何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与课文内容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纽约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走进纽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6.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适当的辩论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学生对纽约这座城市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学生对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理解。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

2. 参考资料:关于纽约的历史、地理、文化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对纽约的认识。

2. 讲解课文《走进纽约》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纽约的社会、文化和历史。

5.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024最新-语文版《走进纽约》【优秀8篇】

2024最新-语文版《走进纽约》【优秀8篇】

语文版《走进纽约》【优秀8篇】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版《走进纽约》【优秀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走进纽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2、学习和掌握修辞方法的运用。

3、学习和掌握节奏急促的语言和句式变换的作用。

教学重点:把握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修辞方法、句式变换的运用。

教学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文中反映出来的作者在纽约生活的心理状态。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9·11”事件导入,简介纽约: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

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有“美国的门户”之称。

纽约市区人口732万,加上连在一起的都市及卫星城市,人口约1809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面积约828平方公里。

分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丝、昆斯和里士满五个区。

市中心在曼哈顿区,多摩天大楼,故纽约有“站着的城市”之称。

华尔街,位于曼哈顿区南端,长500多米,集中了全美10家最大银行中的6家总行,为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

百老汇大街,为娱乐场所集中地。

市内还有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研机构和艺术中心。

纽约是重要的陆、海、空交通枢纽。

地铁四通八达。

肯尼迪国际机场名扬全球。

美国的交通十分发达。

公路网稠密,长达630万公里,高速公路约7万公里。

70%公路网集中在北部。

汽车保有量约1.7亿辆,其中80%以上为小汽车。

汽车在客运中占84%。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纽约的?明确:看纽约,观察视角有平视、俯视和仰视。

要求学生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仰视)俯首望去(俯视)环顾四周(平视)---------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三、细读课文,进行分析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反映出来的节奏和思想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走进纽约
【教师寄语】
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描写景色采用的不同视角,学习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2.仔细品味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领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容纳世界多元文化的开放心态。

【学习重点】
学习节奏急促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在纽约的心理状态。

【相关链接】
作者简介: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延安人。

《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华》。

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关于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

它的人口约1080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市中心在曼哈顿区,多摩天大楼,故有“站着的城市”之称。

学习流程:
一、预习导学
(一)我能利用注释、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巉.岩蒿.草擎.天骤.降砭.骨镢.头
烙.印迢迢
..喧嚣.倏.忽分道扬镳.杂沓.(二)课文相关知识
静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景物之描写,准确、真实、生动、形象、具体地勾勒出景物形态之特征。

它适用于表现和平、安静、肃穆、悲哀、沉闷或高度紧张的气氛与情调。

给人以安适甜美,或引人以遐思联想,或激人以哀伤思恋,或为下文渲染铺垫。

动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活动、变化状态时的景物之描写,按照时间将景物的活动、变化、姿态、声响描绘出来。

适用于表现紧张、热烈、欢快、烦躁、不安等气氛与情调之描写。

(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 通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

二、合作探究
(一)文章成功的用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方法,描绘了纽约的都市风光,读来使人目不暇接。

请你说说哪些段落用了动态描写?哪些段落用了静态描写?并分析其好处。

(二)本文语言风格独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急促的语言节奏反应纽约紧张的生
活节奏;运用叠词、叠句、排比句加强气势和力量;用奇妙生动的比喻、夸张形象逼真的描
绘纽约。

请你跳读课文,选出你感悟较深的语句,并试加以分析。

(三)品读第三段,请你说说这一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课后第三题)
三、课堂总结
请你说说这篇游记的特点有哪些?
四、【当堂测试】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几个小题。

《说不尽的纽约》(节选)
既然是一座城市,就必定同时有喜欢她的人和不喜欢她的人。

喜欢她的人当然主要是醉
心她的繁华。

我的一位在华尔街工作的朋友总是不断地提醒我到纽约来一定要注意她“好”
的地方。

尽管我清楚我来纽约并不是对那种情迷都市的生活进行朝圣的,然而当刚下飞机的
夜晚朋友驾车带着我驶过Queensboro桥时,曼哈顿岛的灯火辉煌还是让我也差点也忍不住
跟着煽情了一把。

我从小在大城市长大,也去过一些有名的大都市,并不是没有见过高楼大
厦和万家灯火,然而能象夜晚的曼哈顿那样集中规模体现横向和纵向立体组合光影效果多
见。

一片夜幕中只见灯影长岸、遥映星空,这时如果你驾车飞弛过横East River上的布鲁
克林大桥、曼哈顿大桥、或Queensboro桥等中的任何一座,那感觉都如同进了一个特大号
的迪斯尼太空飞车。

记得出国前准备托福上强化班时曾和老师侃到纽约,老师谈到他曾向他
的一个朋友询问到纽约的感受,那位朋友兴奋地回答说:“那就象到了月球。

”虽然那位朋
友的忘形令人不敢恭维,但此时可以肯定的是,“月球人”确实更加会利用夜晚来展现其特
有的魅力。

冬天的纽约白天尤其短,一到下午四五点天就黑了,然而真正的生活也许才刚刚
开始。

无论是挑灯鏖麓、彻夜搏击,还是纸醉金迷、秦淮风月,总之这里似乎储备着一切都
市不眠之夜所需的动能和刺激元素来吸引着为之向往的人们,看来“都是月亮惹的祸”。

1.从内容上看,两段文章都写了____________,尤其抓住了__________的特点来描
绘。

2.文段(一)从表现的手法上来看,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

请在文
中勾画出来,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

3.文段(二)中,作者直接描写“万家灯火”的语句是_____ _____,
____ 、_ __。

作者的感受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来描绘。

(请用原文回答。


4.你怎样理解文段(二)中“总之这里似乎储备着一切都市不眠之夜所需的动能和刺
激元素来吸引着为之向往的人们,看来“都是月亮惹的祸”这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