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导学案
《鹊桥仙》导学案.doc

龙门中学《龙门教研》稿件(注:这是本人本学期一三五高效课堂示范课的导学案)《鹊桥仙》导学案龙门中学许银芳【教材分析】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但大部分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秦观的这首词既没有慨叹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杼,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学习目标】1>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2、鉴赏本词的情致理趣.3、学会从意境角度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朗读,鉴赏本词的情致理趣,当堂成诵。
【教学难点】鉴赏本词的情致理趣.【学法指导】朗读、讨论、点拨.【预习学案】I、作者秦观秦观(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苏门四学士” 之一。
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北宋文学家,北宋婉约派词人。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代表作为《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
2、写作背景简介: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
可能是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
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对这女子的思念。
3、学生试读,能够做到准确朗读。
4、文本基本解读《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⑷ 注释:《鹊桥仙》秦观: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
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
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
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子。
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屮属金。
高二语文《鹊桥仙》导学案和答案

高二语文《鹊桥仙》导学案姓名:【学习要求】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整理并掌握本词的写作特点,深入体味其哲理之美。
3.背诵并默写诗歌。
【学习方法】1.通读诗歌正音,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借助诗词赏析理解诗歌的内容并做好相应的圈划、标注。
【诗歌原文】鹊桥仙(纤云弄巧)宋代: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文化积淀】1.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
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归为元祐党人,绍圣(宋哲宗年号,1094—1098)后贬谪。
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诗风与词相近。
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2.词句注释⑴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一韵到底。
上下片首两句要求对仗。
⑵纤云:轻盈的云彩。
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⑶飞星: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⑷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子。
暗度:悄悄渡过。
⑸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李商隐《辛未七夕》:“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⑹忍顾:怎忍回头看。
⑺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语出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拓展阅读】迢迢牵牛星两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高二语文《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导学案

《鹊桥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重点】对秦观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情绪,感受词人的“不圆”与“圆”,获取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体悟。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苏门四学士"之一。
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北宋文学家,北宋婉约派词人。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代表作为《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
二、写作背景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
可能是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
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对这女子的思念。
【自主学习】一、学生试读,能够做到准确朗读。
二、整体感知根据注释,疏通全词,明确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答:【合作探究】探究一:“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中为什么是“恨”而不是“爱”?明确:探究二:“金风玉露”是什么意思?运用这个意象有什么好处?明确:探究三:“忍顾鹊桥归路”中的“忍顾”一词好在哪里?明确:探究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谓是千古名句,它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对此,你有何看法?明确:【课堂小结】作者借这首词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鹊桥仙教案秦观

鹊桥仙教案秦观这是鹊桥仙教案秦观,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鹊桥仙教案秦观第1篇【教学目标】秦观《鹊桥仙》教学设计1、引导学生理解本词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2、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3、让学生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词欣赏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意境,理解情、景、理交融的特点,背诵《鹊桥仙》。
难点: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体会古人对爱情的态度。
【学生情况分析】职一学生缺乏诗词欣赏能力,不善于背诵。
【教学内容分析】秦观的《鹊桥仙》是中职语文试验教材上册第五单元“唐诗宋词”中的课文。
本单元要求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知识,培养诗词欣赏能力,并能熟读成诵。
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讴歌了美好的爱情,提升人的认识,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教学手段及策略】针对学生的情况,本设计运用思维导图。
它通过整体把握,条理分析,抓住关键词来整理大脑混乱的思维,帮助学生品读揣摩,理解课文,熟练背诵,从而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课前准备】从所学的诗词中找出自己欣赏的爱情名句,说说里面包含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明确学习目的。
请学生看星座图。
教师运用想象性的语言结合图片描述这首词的情景。
二、整体感知教师要求学生听多媒体范读,并齐声朗读此词。
三、品读揣摩教师抓住关键词从情、景、理三方面引导学生品读这首词,并逐一显示思维导图。
三、拓展交流请学生结合所学的诗词说说自己欣赏的爱情名句中包含的思想情感。
教师适当补充。
并指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将朝夕相处的世俗爱情观升华到一种极为崇高的精神境界。
最后显示思维导图的全貌:景情理上阕纤云飞星银汉相会前:传恨一相逢与人间无数金风玉露短暂与永恒下阕水鹊桥相会时:如梦久长与朝暮临别前:忍顾四、熟读成诵在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背诵。
教师给予指导。
五、总结归纳教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是怎么学习的。
秦观《鹊桥仙》教案

秦观《鹊桥仙》教案第一篇:秦观《鹊桥仙》教案鹊桥仙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2.把握词中经典名句的文本含义及其延伸内涵。
3.理解词人表达的爱情观,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导入:爱情是人类最珍贵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对爱情的传诵古今中外皆有,外国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的则有四大爱情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祝、牛郎织女)。
其中牛郎织女出现在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中,而最早以此为题材的诗歌应该是《古诗十九首》里边的《迢迢牵牛星》,但是流传最为广泛、经久不衰的应该要算秦观的《鹊桥仙》了。
在咏牛郎织女的诗词作品中,诗人们更多的是将眼光投注在牛郎织女的不幸上,对此倾注了他们的同情。
而在这首《鹊桥仙》中,秦观却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看待牛郎织女的爱情,并表达了他对牛郎织女纯洁高尚的爱情的热情赞颂,写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绝句。
一、秦观简介: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
虽然也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标准的婉约词人。
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名篇佳作不少,所以他历来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
从内容看,秦观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直接表现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几乎没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情”、“愁”二字。
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
二、解题:《鹊桥仙》,词牌名,此调专咏七夕。
鹊桥,据说牛郎织女长年分隔银河两岸,只有七夕这一天才能相会。
在这一天,多情善良的喜鹊从四方涌来,自觉搭成一座桥,牛郎织女由此桥渡河相会。
三、基本解读: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这两句点出了织女会牛郎时的情景。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纤云”“飞星”是相会的景物描写。
“纤云弄巧”纤薄轻盈的云彩,变幻出优美巧妙的图案,不仅暗示织女精巧绝伦的手艺,而且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秋夜空图。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篇一」一、《鹊桥仙》(秦观)教学设计课题:一样别离另样情——《鹊桥仙》(秦观)时间:20xx-3-7周四第六节授课班级:高二(20)班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赏析《鹊桥仙》的独特之处。
教学难点: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比较、引导、讨论。
二、教学构想:《鹊桥仙》(秦观)一词是一首叙写牛郎织女神话歌颂永恒爱情的七夕词。
关于本词教学,首先确定宋词鉴赏的依据:1、“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 (王国维《人间词话》) ;2、“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结合。
”(朱光潜《诗论》)。
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确定教学重难点。
因为教授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在高一学过《迢迢牵牛星》一首七夕诗,教材又是选修教材,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赏析秦观的这首词的独特的情趣上。
教学过程按照“读一读、议一议、比一比”的程序进行。
在朗读中感知全文,酝酿情感,在讨论中赏析内容,体味情感,在对比中深化思维,提高品位。
本节课力图在课堂上呈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状态,运用材料比较讨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设置引读性的疑问,设置探索性的疑难,促使学生思维深化,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揣摩、比较、分析、综合,提炼出语言的要点,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这样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和感情的碰撞。
在教学方法上,侧重于朗诵教学和比较阅读。
选取几首有代表性的七夕诗词对照,从意象和情感两方面比较阅读。
由此水道渠成地小结秦观在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轻松的笔调、缠绵的感情和高远的格调等不一样的情趣。
另外,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拓展讨论对比古今爱情观,不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时安排:1课时。
鹊桥仙导学案

鹊桥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3)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我们要深入理解《鹊桥仙》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和内涵,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深刻情感,以及词人秦观对于爱情与离别的独特见解。
通过学习和分析《鹊桥仙》的意象、修辞和表现手法,提升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学会如何欣赏和评价古典诗词。
我们要通过这首词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爱情观和人生观,感悟爱情的美好与伟大,同时激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鹊桥仙》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_______朝代的著名词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_______”。
2.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三句渲染了七夕的_______氛围,为牛郎织女相会构筑背景。
3.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词揭示了爱情的_______真谛,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二、选择题1. 下列对《鹊桥仙》中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纤云弄巧”描绘了云彩的轻盈柔美,为词作增添了浪漫气息。
B. “飞星传恨”通过流星传递牛郎织女的恨意,体现了他们的相思之苦。
C. “银汉迢迢暗度”暗示了牛郎织女跨越银河相会的艰辛与不易。
D.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形容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柔情蜜意和美好时光。
2. 下列关于《鹊桥仙》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词主要表达了词人对七夕节日习俗的赞美。
B. 词中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歌颂了真挚而持久的爱情。
C. 词作情感低沉,主要反映了牛郎织女分离的悲伤。
D. 该词主要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欢乐场景。
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鹊桥仙》中词人如何运用牛郎织女的故事来表达情感。
2. 《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词被广为传颂,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三、全诗译文《鹊桥仙》全诗译文如下: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流星传递着恨意,牛郎和织女在银河两岸悄然渡过。
《鹊桥仙》教案

《鹊桥仙》教案《鹊桥仙》教案《鹊桥仙》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词作的艺术风格。
2.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欣赏能力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在品读中欣赏教学难点:意境的品味。
比较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教学设想比较法:阅读欣赏、品味理解两首词的内容、感情基调。
拓展训练:课外阅读、摘录、收集与这两首词的内容、境界相似的诗词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文学作家灿若繁星,秦汉文章、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无不令读者陶醉。
其中,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无论他的豪放还是他的婉约,都以它独有的风格闪烁在中国文学史的殿堂里。
今天我们将欣赏这座文学殿堂里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婉约派作家秦观和李清照的词作----《鹊桥仙》和《声声慢》《鹊桥仙》和《声声慢》都是词牌名,不是词题。
《鹊桥仙》多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之事。
《声声慢》原来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的比较平缓,李清照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便变舒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
二、作者简介:1.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
他擅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而其词则在“四学士”中影响最大。
词作风调凄迷幽婉,清丽典雅,属婉约派。
2.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是北宋向南宋过渡时期的词人。
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在其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她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幸福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夫妻恩爱尤佳。
后因北宋新、旧党之争,而回到家乡度过了近十年时光。
南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李清照辗转流浪于浙江金华与临安一带,郁郁而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设计
年级:八年级主备课人:日期:科目:语文题目:《鹊桥仙》
【课前预习】
一、关于秦观及写作背景:
二、关于词的知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阙”
2 词牌名:
三、理解词的内容及鉴赏:
四、这首《鹊桥仙》给我们的启示: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A、秦观的生平即对其作品的了解。
B、体悟本词的意境和情感。
2、能力目标:A、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
B、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
鉴赏秦观词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学习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合作交流与成果展示】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最珍贵最美好的情感,令多少男女如痴如梦,如醉如狂。
古今中外传颂着有关爱情的美丽诗篇更是比比皆是,如数家珍。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回忆有关爱情的佳句:各小组展示(课下学生搜集的)。
除了诗歌之外,还流传着许多美丽的爱情故事呢。
比如,《牛郎织女》,但在咏牛郎织女的诗词作品中,诗人们更多的是将眼光投
注在牛郎织女的不幸上,对此倾注了他们的同情。
而在秦观这首《鹊桥仙》中,他却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看待牛郎织女的爱情,今天,我们就来走进秦观这首流传千古的爱情名篇——《鹊桥仙》!
(一)作者及背景介绍
秦观(1049—1100)词人。
字,又字太虚,号,高邮(今属江苏)人。
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及第。
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之一(其余三学士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
词属,多写男女情爱。
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
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
作品有《》。
(二)简介词牌《鹊桥仙》来历并朗读
《鹊桥仙》,词牌名,此调专咏。
鹊桥,据说牛郎织女长年分隔银河两岸,只有七夕这一天才能相会。
在这一天,多情善良的喜鹊从四方涌来,自觉搭成一座桥,牛郎织女由此桥渡河相会。
各组朗诵词作,推选学生上台表演。
着重体会这首词的意境美和节奏美。
(三)上阙理解和赏析
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2.“银汉迢迢暗渡”
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小结:上阕写。
(四)下阙理解赏析。
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小结:下阕写。
五、你还知道哪些婉约词并总结其特点。
婉约词代表作: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结构,音律,语言,有一种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等。
(六)思考:
同学们正处于处于懵懂的青春期,芳华正茂,对异性有朦胧的情感是正常的。
但你想过没有,这种感情是不是爱情呢初中生应该有怎么样的爱情观呢请你谈谈你的理解。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