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0课《鹊桥仙》说课稿
鹊桥仙说课稿

鹊桥仙说课稿《鹊桥仙》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一首著名词作,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表达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赞美。
在本课中,我们将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词,让学生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鹊桥仙》的全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主要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背景,下阕则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深刻感悟。
在上阕中,“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两句,以云和星为媒介,传达了牛郎织女之间的相思之情。
“银汉迢迢暗度”则形象地描绘了银河的宽广和遥远,暗示了两人相会的不易。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则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珍贵和美好,胜过了人间无数的平凡相遇。
下阕“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句,用“水”和“梦”来比喻牛郎织女的爱情,既温柔又短暂。
“忍顾鹊桥归路”则描绘了两人分别时的不舍和无奈。
最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是整首词的高潮,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真正的爱情不在于朝夕相伴,而在于心心相印,即使不能天天相见,也能长久地保持彼此的深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词:1. 朗读全文,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2. 分析词句,理解每个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3. 讨论词的意境,探讨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和象征意义。
4. 思考词人的观点,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深刻含义。
5. 联系实际,鼓励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爱情观。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到《鹊桥仙》的艺术美,还能够从中汲取到关于爱情的深刻启示,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素养。
《鹊桥仙》课件20张+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金风玉露”是什么意思?此意象有何好处?
“金风” 指秋风,“玉露” 指白露。 “金风玉露”表面指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的美丽。 实际上这两个意象暗含着更深刻的含义。 “金”“玉”乃高贵纯洁之物,这是牛郎织女 二人之间爱情高贵纯洁的象征。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寓情于景:“金风”指秋风,点明相逢的时节 (秋天的早晨),受一“金”字修饰,极言时 间之珍贵,相聚之难得;“玉露”指秋天的露 水,受一“玉”字修饰,突出晶莹剔透的特点, 象征着他们的爱情纯洁和高贵。 直抒胸臆:“便胜却人间无数”表达了作者的 爱情理想。
整体感知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整体感知
鹊桥上的爱情——唯美
景 “纤云弄巧”
“纤”, 言云之轻柔 ,“弄”,言云之变幻多姿态。 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幻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
“七夕”胜过人间凡俗之爱的句子
是:
,
。
【答案】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鹊桥仙
秦观
秦 观
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传说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哭长城
牛郎织女
鹊 桥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 令”“忆人人”“金风玉露相逢
仙
曲”“广寒秋”等。
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
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
知 人
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 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正
知 人 论
与爱情有关,其中的主人公大多是青
《鹊桥仙》秦观教案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鹊桥仙》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爱情的美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秦观及其创作《鹊桥仙》的背景。
1.2.2 诗歌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鹊桥”、“银河”、“桂花”等。
1.2.3 诗歌意境感受: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1.2.4 表达技巧探讨: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对仗、比喻、拟人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1.2 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2.2.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2.2.2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3.1.1 导入:通过介绍秦观的生平和对诗歌的赞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3.1.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美。
3.1.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1.4 总结讲解:教师对诗歌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1.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鹊桥仙》的鉴赏文章。
3.2 教学方法3.2.1 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2.2 讨论法: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2.3 讲解法:通过讲解,传授知识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评价4.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4.1.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看是否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2 结果评价4.2.1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鉴赏文章,评估其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料5.1.1 秦观的生平介绍。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20课《鹊桥仙》ppt课件1

悟声韵之美
品情韵之美
译文:纤细的云彩变幻出许多美丽的花样, 移动着的牵牛星流露出(久别的)怨恨,纵然 那迢迢银河宽又阔,鹊桥上牛郎织女也要暗自 相逢。 原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思理韵之美
译文:团圆在金风习霜降日,胜过了人间 多少凡俗情。
感传说之美
悟声韵之美
原文: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 路。 译文:温柔的情谊就好似细水一样, 相逢的美好时刻就像在梦境一样,怎么能 够忍心回头看这美好的鹊桥路呢? 原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一句用了拟人手法,为他 们相逢时那种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渲染气氛(流星仿佛 对他们相会关心,为他们传递着离别的幽恨)。(拟人)
三问:《鹊桥仙》这首词, 词人歌颂了一种怎样的爱 情呢? 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 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作为一名中职学 生,我们应该树 立一种怎样的爱 情观呢?请同学 们写下来。
但是对于此句的理解一般有多种解说。现取最常用的两种作 为参考: 一解 二解
一解:
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 旷达话语。 作者认为只要两个人 真心相爱就不必在乎是 否”朝朝暮暮“的相守。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二解:
这是作者在无奈之下的故做 旷达之语,是心酸无奈之下的 自我安慰。 ”自古多情伤离别“,在作 者心中,真正相爱的人就应该 在一起。
悟情韵之美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如果是李清照,在这离别时的反应自然是: (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永遇乐》
思理韵之美
对比三种态度,探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 在朝朝暮暮"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鹊桥仙教案完整

鹊桥仙教案完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鹊桥仙》这一古诗文。
该诗出自宋代诗人秦观之手,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美丽传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宋词》中的《鹊桥仙》词作品,详细解析词中的意象、韵律、表现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鹊桥仙》的背景故事,感受古人的浪漫情怀。
2. 掌握《鹊桥仙》的词牌格律,了解其文学特点。
3. 领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鹊桥仙》的词牌格律,把握词中的意象。
教学重点:感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牛郎织女的传说,引发学生对《鹊桥仙》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鹊桥仙》的全文。
3. 诗词解析:a. 解析词牌:介绍《鹊桥仙》的词牌特点,如平仄、韵脚等。
b. 解析词意:详细讲解词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如“银汉”、“鹊桥”等。
4. 例题讲解:以《鹊桥仙》中的一句为例,讲解诗词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鹊桥仙》中的其他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介绍《鹊桥仙》的背景故事。
b. 请分析《鹊桥仙》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a. 《鹊桥仙》讲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
b. 《鹊桥仙》中的意象如“银汉”、“鹊桥”等,既表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艰辛,又展现了他们坚定的爱情信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了解其他关于牛郎织女的诗词作品。
b. 比较不同诗人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鹊桥仙》的词牌格律,把握词中的意象。
2. 教学重点:感悟诗词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鹊桥仙》教案_1

《鹊桥仙》教案
一、背景材料
这是宋代词人秦观以牛郎织妇鹊桥相会的传说,歌颂永恒而坚贞不渝的爱情。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
少举进士,不中,曾见苏轼于徐州,苏轼以为有屈、宋之才,王安石亦谓其诗清新似鲍、谢。
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擅诗文,词为北宋大家,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
有《淮海词》。
《鹊桥仙》,词调名,出《风俗记》:“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口。
”多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
二、这首词以七夕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的古老传说为题材,歌颂永恒而坚贞不渝的爱情。
三、层次结构
上阕写织女与牛郎相会。
下阕抒依依不舍之情。
四、写作特点
语言清新凝练,织女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通过环境的渲染,心情的刻画,而写得鲜明优美,浓厚深挚的情意表达得委婉含蓄。
五、重点难点分析
如何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人的爱情若是坚贞不移的,又哪在乎朝夕相聚呢?这两句歌颂真挚不渝的爱情,立意新。
牛郎织女虽然一年一度相会,毕竟地久天长;人世夫妻虽然朝暮相聚,却是百年顷刻,于此补充说明“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产间无数”之意。
这一反常人爱情观的看法,使词的意境为之一新。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

《鹊桥仙》教案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鹊桥仙》。
2. 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中国古代爱情的美好与忠贞,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2. 体会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增强对自然的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1. 介绍作者秦观及其创作背景。
2. 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2.2 诗歌内容分析1. 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诗歌翻译与朗读1. 提供诗歌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典诗歌,为新课做铺垫。
2. 提问学生对爱情的看法,引发对《鹊桥仙》的思考。
3.2 诗歌讲解与分析1.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 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3.3 诗歌翻译与朗读1. 提供诗歌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诗歌创作1. 让学生根据《鹊桥仙》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2. 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歌欣赏1.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典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才华。
5.2 文化探索1.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对国家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

《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鹊桥仙》秦观优秀教案「篇一」一、《鹊桥仙》(秦观)教学设计课题:一样别离另样情——《鹊桥仙》(秦观)时间:20xx-3-7周四第六节授课班级:高二(20)班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赏析《鹊桥仙》的独特之处。
教学难点: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比较、引导、讨论。
二、教学构想:《鹊桥仙》(秦观)一词是一首叙写牛郎织女神话歌颂永恒爱情的七夕词。
关于本词教学,首先确定宋词鉴赏的依据:1、“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 (王国维《人间词话》) ;2、“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结合。
”(朱光潜《诗论》)。
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确定教学重难点。
因为教授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在高一学过《迢迢牵牛星》一首七夕诗,教材又是选修教材,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赏析秦观的这首词的独特的情趣上。
教学过程按照“读一读、议一议、比一比”的程序进行。
在朗读中感知全文,酝酿情感,在讨论中赏析内容,体味情感,在对比中深化思维,提高品位。
本节课力图在课堂上呈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状态,运用材料比较讨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运用文章精要之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设置引读性的疑问,设置探索性的疑难,促使学生思维深化,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揣摩、比较、分析、综合,提炼出语言的要点,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这样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思维的启迪和感情的碰撞。
在教学方法上,侧重于朗诵教学和比较阅读。
选取几首有代表性的七夕诗词对照,从意象和情感两方面比较阅读。
由此水道渠成地小结秦观在本词中所体现出来的轻松的笔调、缠绵的感情和高远的格调等不一样的情趣。
另外,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拓展讨论对比古今爱情观,不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时安排:1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鹊桥仙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著名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学生、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鹊桥仙》是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唐诗宋词中的一首秦观的词。
该单元要求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知识,培养诗词欣赏能力,并能熟读成诵。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1.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作者写作风格
2.赏析《鹊桥仙》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在诵读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1.对《鹊桥仙》重点文句,分析意境。
2.熟读成诵,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
本课的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品味。
二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专一年级电商班的学生,由于在《鹊桥仙》之前,已学过几首词,对宋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对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有所感受。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采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此外,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龄,早恋、暗恋现象已出现在校园,出现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年轻的他们不知如何处理情感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因此,通过此词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对爱情、人生的态度,并在鉴赏中渗透对于学生关于树立正确爱情观的思想。
三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①诵读法。
②“情境法”教学。
学法上,①“自主探究”学习法。
②朗读法。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放视频)
从写作背景故事(七夕情人节的来历)导入(该视频包括七夕的来历,牛郎织女的故事以及七夕节的习俗),结合视频解说的效果,使学生受到听觉和视觉
上冲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兴趣。
1
}
{
(二)作者简介(通过对作者的认识,了解本词的流派和大致写作风格。
)
(三) 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1)弄清重点词语的字音、解释
设计意图: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2) 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和感情
1.播放配乐朗读。
(此过程中思考问题: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
内容?)
2.诵读点评。
3.学生放声朗读,自行品味。
4.指名诵读,感受本词的情感氛围。
5.然后让学生说出上下阙的内容。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环节在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
词的思想内涵,品味词的音韵美。
(四) 品味意境,鉴赏要点
1.为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鉴赏,设置问题: 找出这首词中你最欣赏的 句子,并说说理由。
2.重点赏析:“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视频欣赏 听唱越剧《鹊桥仙》。
设计意图:此环节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
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五)主题小结,全班背诵此词 (六)拓展延伸
(表达交流)
你知道的经典爱情故事有哪些?
知道哪些关于爱情的诗歌和名句?(1.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2.导 出教师的观点.)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
2、比较《鹊桥仙》与《迢迢织女星》的异同。
四 说板书设计
鹊桥仙
{ “传恨”:无尽相思之苦 上阕:佳期相会 金风玉露;象征纯洁高尚的爱情 忍顾:相见难,别亦难 下阕:依依惜别 情长不在朝暮
歌颂
歌颂永恒而坚贞不渝的爱情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2
和记忆。
以上,我从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