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分析化学课程考核试卷
分析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物质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指示剂?A. 硫酸铜B. 氢氧化钠C. 酚酞D. 硝酸银答案:C2. 标准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为:A. %(w/v)B. mol/LC. g/mLD. ppm答案:B3. 滴定分析中,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A. 溶液颜色的突变B. 溶液pH的突变C. 溶液体积的突变D. 溶液温度的突变答案:A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元素的灵敏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原子化效率B. 光源的强度C. 元素的原子量D. 光谱仪的分辨率答案:C5.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色谱分析?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薄层色谱法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分析化学中,________是用来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式,它表示每升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
答案:g/L2. 在酸碱滴定中,滴定终点的确定可以通过使用________来实现。
答案:指示剂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________是分析元素的灵敏度和检出限的决定因素。
答案:原子化效率4. 色谱分析中,根据固定相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色谱和________色谱。
答案:柱;平面5.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________是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
答案:吸收光谱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什么是标准溶液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标准溶液是具有准确已知浓度的溶液,它在分析化学中用于校准仪器、制备工作曲线、进行定量分析等,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2. 描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一种基于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强度的分析方法。
当元素的原子从基态吸收能量跃迁到激发态时,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通过测量这种吸收,可以定量分析元素的含量。
3. 解释什么是色谱分离原理,并举例说明。
答案:色谱分离原理是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通过流动相的移动,实现不同物质的分离。
大学分析化学试题

大学分析化学试题大学分析化学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是:A. 物质的性质和组成B. 物质的合成方法C. 物质的应用规律D. 物质的物理性质答案:A2. 下列哪个实验方法不属于分析化学的常用方法?A. 核磁共振B. 紫外可见光谱C. 质谱D.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答案:B3. 下列哪个适用于溶液的常用分析方法?A. 恒电流电解法B. 恒电位电解法C. 恒温滴定法D. 恒温沉淀法答案:C4. 化学分析的定性方法是指:A. 确定物质的成分组成B. 确定物质的含量C. 判断物质的性质D. 判断物质的颜色答案:A5. 化学分析的定量方法是指:A. 确定物质的成分组成B. 确定物质的含量C. 判断物质的性质D. 判断物质的颜色答案:B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解释溶液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常用的计量单位有质量分数、摩尔浓度和体积分数等。
计算方法根据溶质的性质和测量需求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
例如,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质和溶剂的总质量)× 100%。
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为摩尔浓度 = (溶质的摩尔数 / 溶液的体积)。
体积分数的计算公式为体积分数 = (溶质的体积 / 溶质和溶剂的总体积)× 100%。
2. 请解释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和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用于定量测定溶液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利用金属原子对特定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来测量元素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是将样品中的金属元素原子由气态转变为气态激发态或离子激发态,通过测量样品溶液中金属元素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推断出金属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以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检测、药品分析等领域。
3. 请简要描述一种常用的色谱分析技术及其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用于分离和检测复杂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大学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

分析化学试卷一、判断题。
10分1、(×)在化学定量分析中,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微量分析。
2、(√)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应比金属EDTA配合物的稳定性要差一些。
3、(√)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
4、(×)酸碱滴定中溶液愈浓,突跃范围愈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多。
5、(√)当金属离子与指示剂形成的显色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时,易产生封闭现象。
6、(×)高锰酸钾法通常在强酸性溶液如HNO3溶液中进行。
7、(√)使用酸式滴定管时,应大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
8、(√)随机误差具有重复性,单向性。
9、(×)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颜色突变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10、(×)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当用Q验。
二、选择题。
20分1、分析化学依据分析的目的、任务可分为:…………………………………………( A )A: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 B: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C: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D:化学分析、仪器分析2、下列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B )A:天平零点突然变化 B:读取滴定管的度数量偏高C:环境温度发生变化 D:环境湿度发生变化3、用于反应速度慢或反应物是固体,加入滴定剂后不能立即定量完成或没有适当的指示剂的滴定反应,常采用的滴定方法是:………………………………………………(B)A:直接滴定法 B:返滴定法C:置换滴定法 D:间接滴定法4、以下试剂不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D )A:优级纯的Na2B4O7·10H2O B:99.99%的纯锌C:105-110。
C烘干2h的Na2C2O4 D:烘干的Na2C035、某AgNO3标准溶液的滴定度为T AgNO3/NaCl=0.005858g/L,若M NaCl=58.44,则AgNO3标准溶液的浓度是:…………………………………………………………………………( B )A:1.0 mol.L-1 B:0.1002 mol.L-1C:0.0100 mol.L-1 D:0.1 mol.L-16、下列各组混合液中,可作为缓冲溶液使用的是:…………………………………( C )A:0.1mol.L-1HCl与0.05mol.L-1NaOH等体积混合B:0.1mol.L-1HAc0.1mL与0.1mol.L-1NaAc1L相混合C:0.2mol.L-1NaHC03与0.1mol.l-1NaOH等体积混合D:0.1mol.L-1NH3·H20lmL与0.1mol.L-1NH4CllmL及1L水相混合7、在EDTA直接滴定法中,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B )A: 金属指示剂与待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B:游离金属指示剂的颜色C:EDTA与待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D:上述A项与B项的混合色8、在间接碘量法中,正确加入淀粉指示剂的时机是:……………………………(D)A:滴定前 B:滴定开始后C:终点前 D:近终点9、可以用直接法配制的标准溶液是:………………………………………………( C )A:Na2S2O3 B:NaNO3C:K2Cr2O7 D:KMnO410、使用碱式滴定管时,下列错误的是:…………………………………………( C )A: 用待装液淌洗滴定管2-3次B: 左手控制活塞,大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挤捏玻璃珠外橡皮管,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辅助夹住出口管C: 左手控制活塞,大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挤捏玻璃珠外橡皮管D: 读数时滴定管应保持垂直,视线、刻度线、液面凹月面三点一线三、填空题。
分析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分析化学中,以下哪种仪器用于测量溶液的电导率?A. 光谱仪B. 电导仪C. 色谱仪D. 质谱仪答案:B2. 滴定分析中,滴定曲线的拐点表示什么?A. 滴定开始B. 滴定结束C. 滴定半程D. 滴定终点答案:D3.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色谱分析中的分离技术?A. 气相色谱B. 液相色谱C. 质谱分析D. 薄层色谱答案:C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基体效应主要是指什么?A. 样品中其他元素对分析元素吸收的影响B. 样品中分析元素对其他元素吸收的影响C. 样品基体对分析元素吸收的影响D. 样品基体对其他元素吸收的影响答案:C5. 在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与什么相匹配?A. 滴定剂的pH值B. 被滴定溶液的pH值C. 滴定终点的pH值D. 滴定开始的pH值答案:C6. 以下哪种仪器不是用于样品前处理的?A. 离心机B. 萃取器C. 蒸发器D. 原子吸收光谱仪答案:D7. 质谱分析中,分子离子峰是指什么?A. 分子失去一个电子的离子B. 分子失去一个质子的离子C. 分子失去一个中子的离子D. 分子失去一个电子的离子答案:A8. 在电位滴定中,电位突跃点表示什么?A. 滴定开始B. 滴定结束C. 滴定半程D. 滴定终点答案:D9.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用于样品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分析?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C. 紫外-可见光谱法D. X射线荧光光谱法答案:C10.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用于样品中有机化合物的分析?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电位滴定法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酸碱滴定中,滴定剂的浓度为0.1 mol/L,被滴定溶液的浓度为0.05 mol/L,若要达到滴定终点,则需要滴定剂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10 mL2. 色谱分析中,保留时间是指从样品注入到检测器检测到________的时间。
分析化学专业综合能力测试[1]
![分析化学专业综合能力测试[1]](https://img.taocdn.com/s3/m/a61cca5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c.png)
分析化学 专业综合能力测试请将姓名、准考证号与专业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与本试卷左侧装订线内相应位置上,本试卷专业代码为***。
本测试题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简答题共五部分组成,共62道题,总时限为90分钟。
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1. 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
A. 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B. 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C.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 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2. 在量度样本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时,应采用的统计量是( )。
A. 相对标准偏差B. 标准偏差SC.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S X ̅D. 全距R3. 硼砂(2B 4O 7▪10H 2O )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盐酸溶液的浓度,若事先将其置于干燥器中保存,则对所标定盐酸溶液浓度结果的影响是( )。
A. 偏高B. 偏低C. 无影响D. 不能确定4. 共轭酸碱对的与的关系是( )。
A. 1B.C. D.5. 二元弱酸(H 23)的质子条件式为( )。
A. [H +]=[HCO 3−]+[CO 32−]+[OH −]B. [H +]=2[HCO 3−]+[CO 32−]+[OH −]C. [H +]=[HCO 3−]+2[CO 32−]+[OH −]D. [H +]=[HCO 3−]+[CO 32−]+2[OH −]6. 对定量分析中基准物质最合适的描述是( )。
A. 纯物质B. 标准物质C. 组成恒定的物质D. 纯度高、组成恒定、性质稳定且摩尔质量较大的物质7. 以为滴定剂,铬黑T 为指示剂,不会出现封闭现象的离子是( )。
A. 3+B. 3+C. 2+D. 2+8. 已知电对32+和MnO 4−2+在25℃时电极电位分别为0.77V 和1.51V ,则用4溶液滴定2+时,化学计量点时的电位应为( )V 。
大学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分析化学中的常用仪器?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B. 原子吸收光谱仪C. 核磁共振仪D. 离心机答案:D2. 哪种方法可以用来测定溶液的pH值?A. 滴定法B. 重量分析法C. 电位法D. 色谱法答案:C3.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缓冲溶液?A. 醋酸钠和醋酸B. 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C. 硫酸钠D. 柠檬酸和柠檬酸钠答案:C4. 分析化学中,哪种方法用于分离和检测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A. 质谱法B. 核磁共振法C. 色谱法D. 红外光谱法答案:C5. 标准溶液的配制,通常使用哪种方法?A. 直接配制法B. 稀释法C. 沉淀法D. 蒸馏法答案:B6.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分析化学中的常用试剂?A. 硫酸B. 盐酸C. 氢氧化钠D. 氯化钠答案:D7. 什么是摩尔浓度?A. 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B. 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C. 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体积D. 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重量答案:A8. 哪种仪器用于测量溶液的电导率?A. 电位计B. 电导仪C. 滴定仪D. 离心机答案:B9. 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A. 滴定法B. 重量分析法C. 色谱法D. 核磁共振法答案:D10. 分析化学中,哪种方法用于测定物质的分子结构?A. 质谱法B.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C. 红外光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摩尔浓度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mol/L2. 缓冲溶液的pH值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因加入少量的酸或碱而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特性称为______。
答案:缓冲性3. 在分析化学中,______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某一组分的浓度与溶液的吸光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比尔-朗伯定律4.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______是指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从而产生吸收光谱。
答案:原子吸收5. 色谱法中,______是指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试题和答案

完整版)大学分析化学试题和答案分析化学试卷一一。
填空(每空1分,共35分)1.写出下列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1) NH4H2PO4: [H+]+[H3PO4]=[OH-]+[NH3]+[HPO42-]+2[PO43-]2) NaAc-H3BO3: [H+]+[HAc]=[H2BO3-]+[OH-]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大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不变,透射比减小。
3.检验两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t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F检验法。
4.二元弱酸H2B,已知pH=1.92时,[H2B]=[HB-];pH=6.22时[HB-]=[B2-],则H2B的pKa1=1.92,pKa2=6.22.5.已知Φ(Fe3+/Fe2+)=0.68V,Φ(Ce4+/Ce3+)=1.44V,则在1mol/L H2SO4溶液中用0.1000 XXX滴定0.1000 mol/L Fe2+,当滴定分数为0.5时的电位为0.68V,化学计量点电位为1.06V,电位突跃范围是0.86-1.26V。
6.以二甲酚橙(XO)为指示剂在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用Zn2+滴定EDTA,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
7.某溶液含Fe3+10mg,用等体积的有机溶剂萃取一次后,该溶液中剩余0.1mg,则Fe3+在两相中的分配比为99:1.8.容量分析法中滴定方式有直接滴定,反滴定,置换滴定和间接滴定。
9.I2与Na2S2O3的反应式为I2+2S2O32-=2I-+S4O62-。
10.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所获得的曲线称为吸收光谱曲线;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叫做最大吸收波长,可用符号λmax表示。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部分四部分组成。
12.XXX灵敏度以符号S表示,等于M/ε;XXX灵敏度与溶液浓度有关,与波长无关。
13.在纸色谱分离中,水是固定相。
河北大学2005至2006学年第一学期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B

河北大学2005至2006学年第一学期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B河北大学课程考核试卷( 2005 — 2006 学年第一学期)考核科目分析化学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闭卷卷别B 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一、选择题 ( 共15分每题1分 )1. 某溶液含Ca2+、Mg2+及少量Al3+、Fe3+,今加入三乙醇胺, 调至pH=10, 以铬黑T为指示剂, 用EDTA滴定, 此时测定的是( )(A) Mg2+量 (B) Ca2+量(C) Ca2+, Mg2+总量 (D) Ca2+,Mg2+,Al3+,Fe3+总量2. 某碱液25.00 mL, 以0.1000 mol/L HCl标准溶液滴定至酚酞褪色,用去15.28 mL,再加甲基橙继续滴定, 又消耗HCl 6.50 mL,此碱液的组成是 ( )(A) NaOH+NaHCO3 (B) NaOH+Na2CO3(C) NaHCO3 (D) Na2CO33. 在一定酸度下,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M。
当溶液中存在干扰离子N时, 影响络合剂总副反应系数大小的因素是 ( )(A) 酸效应系数Y(H)(B) 共存离子副反应系数Y(N)(C) 酸效应系数Y(H)和共存离子副反应系数Y(N)(D) 络合物稳定常数K(MY)和K(NY)之比值4. 在含有 Fe3+和 Fe2+的溶液中, 加入下述何种溶液, Fe3+/Fe2+电对的电位将升高(不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 ( )(A) 稀 H2SO4 (B) HCl(C) NH4F (D) 邻二氮菲5. 以某吸附指示剂(p K a=5.0)作银量法的指示剂,测定的pH应控制在 ( )(A) pH<5.0 (B) pH>5.0(C) 5<pH<10.0 (D) pH>10.0 22536. 若仅设想常量分析用的滴定管读数误差±0.01mL,若要求测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消耗滴定液应大于 ( )(A)10mL (B)20mL (C)30mL (D)40mL7 下列说法中违背非晶形沉淀条件的是-( )(A) 沉淀应在热溶液中进行(B) 沉淀应在浓的溶液中进行(C) 沉淀应在不断搅拌下迅速加入沉淀剂(D) 沉淀应放置过夜使沉淀陈化8 下列算式的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 )[0.1010 (25.00-24.80)] 1.0000(A) 五位 (B) 四位 (C) 三位 (D) 二位9 磺基水杨酸(L)与Cu2+络合物的lg1为9.5,lg2为16.5,[CuL]达最大的pL为 ( )(A) 9.5 (B) 16.5 (C) 7.0 (D) 8.310 已知H3PO4的pK a1 = 2.12, p K a2 = 7.20, p K a3 = 12.3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大学分析化学课程考核试卷2007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2006 级化学、药学、高分子专业(类)考核科目分析化学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类型考试考核方式闭卷卷别A(注: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的无效)一选择题(共15分,每题1分)1 .用沉淀滴定法测定银,下列方式中适宜的是---------------------( )(A) 莫尔法直接滴定 (B) 莫尔法间接滴定(C) 佛尔哈德法直接滴定 (D) 佛尔哈德法间接滴定2 下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A) 绝对误差是测定值与真值之差(B)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比(C) 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D) 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3 .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可疑值,应采用---( )(A) t检验 (B) u检验 (C) F检验 (D) Q检验4 在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A) HCN-NaCN (B) H3PO4-Na2HPO4(C) +NH3CH2COOH-NH2CH2COO- (D)H3O+-OH-5为标定NaOH溶液可以选择的基准物是------------( )(A) HCl (B) Na2CO3 (C) H2C2O4 (D) Na2S2O36 今欲配制pH=7.20的缓冲溶液,所用 0.10 mol/L H3PO4和0.10 mol/L NaOH 溶液的体积比为-----( ) (H3PO4的p K a1~p K a3分别是2.12,7.20,12.36)(A) 1:3 (B) 3:1 (C) 2:3 (D) 3:27用0.1 mol/L HCl滴定0.1 mol/L NH3水(p K b = 4.7)的pH突跃范围为6.3~4.3, 若用0.1 mol/L HCl滴定0.1 mol/L p K b = 2.7的某碱, pH突跃范围为-( )(A) 6.3~2.3 (B) 8.3~2.3 (C) 8.3~4.3 (D) 4.3~6.38 .下列溶液用酸碱滴定法能准确滴定的是-( )(A) 0.1 mol/L HF (p K a = 3.18)(B) 0.1 mol/L HCN (p K a = 9.21)(C) 0.1 mol/L NaAc [p K a(HAc) = 4.74](D) 0.1 mol/L NH4Cl [p K b(NH3) = 4.75]9 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FeCl3溶液中的HCl时,Fe3+将产生干扰。
为消除Fe3+的干扰, 直接测定HCl, 应加入的试剂是-------( ) (A) KCN (B) 三乙醇胺(C) EDTA二钠盐(预先调节pH=4.0) (D) Zn2+-EDTA(预先调节pH=4.0)10 EDTA的酸效应曲线是指-----------------------------( )(A) αY(H)-pH 曲线 (B) pM-pH 曲线(C) lg K'(MY)-pH 曲线 (D) lgαY(H)-pH 曲线11 已知ϕ' (Ce4+/Ce3+)=1.44 V, ϕ' (Fe3+/Fe2+)=0.68 V, 则反应Ce4++Fe2+=Ce3++Fe3+ 在化学计量点时溶液中c(Fe3+)/c(Fe2+)为 ----------( )(A) 1.1×10-18 (B) 92.5 (C) 36.2 (D) 2.8×10612 (1) 用 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 0.1 mol/L Fe2+溶液(2) 用 0.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 0.01 mol/L Fe2+溶液上述两种情况下其滴定突跃将是 -------( )(A) 一样大 (B) (1)>(2) (C) (2)>(1) (D) 缺电位值, 无法判断13 用铈量法测定铁时, 滴定至 50% 时的电位是 ---------------( )[已知' (Ce4+/Ce3+)= 1.44 V, ' (Fe3+/Fe2+)= 0.68 V](A) 0.68 V (B) 1.44 V (C) 1.06 V (D) 0.86 V14某碱液25.00 mL,以0.1000 mol/L HCl标准溶液滴定至酚酞褪色,用去15.28 mL,再加甲基橙继续滴定, 又消耗HCl 6.50 mL,此碱液的组成是 ( )(A) NaOH+NaHCO3 (B) NaOH+Na2CO3(C) NaHCO3 (D) Na2CO315 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时, 一分子的EDTA可提供的H原子数是 ( )(A) 2 (B) 4 (C) 6 (D) 8二填空题(共20分,每题2分)16 H3PO4的p K a1 = 2.12, p K a2 = 7.20, p K a3 = 12.36, 则PO43-的p K b2 =_____。
17 写出0.1 mol/L NH4Ac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进行修约, 4.44508修约后为_____, 4.44518修约后为____.19 某同学测定铁矿中Fe的质量分数,在计算结果时,将铁的相对原子质量55.85 写作56,由此造成的相对误差是_________________%。
20 H3PO4的p K a1~p K a3分别是2.12,7.20,12.36, pH=7.20的H3PO4溶液中,占主要形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21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时,若浓度均增加10倍,则在化学计量点后0.1%的pM_______________。
(不变,增加或减少多少个单位)。
22 在pH=5.0的六次甲基四胺溶液中,以0.020mol/L EDTA 滴定同浓度的Pb2+。
今知lg K(PbY)=18.0, lgαY(H)=6.6,则化学计量点时, p c(Y)=____。
23 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M和N的混合溶液时,已知αY(N)>αY(H),当被测离子M的浓度为干扰离子N浓度的1/10时, 欲采用控制酸度滴定 M 离子, 要求E t ≤0.1%, ∆pM=±0.20, 则lg K(MY)-lg K(NY)应____。
24.乙酰丙酮与Fe3+络合物的逐级累积稳定常数lgβ1~lgβ3分别为11.4、22.1、26.7,则稳定常数lg K2=_____, 不稳定常数lg K不(3)=_____。
25 佛尔哈德法测定Ag+时,应在________(酸性,中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20分,每题10分)26. 若[NH3]+[NH4+]=0.10mol/L,pH=9.26,计算AgCl沉淀此时的溶解度.(已知K sp(AgCl)=10-9.75,=10-9.26, Ag(NH3):)27 计算以0.02000 mol·L-1NaOH滴定0.02000 mol·L-1H3BO3(H3BO3 :K a=4.0×10-6)至pH ep=9.00时的终点误差。
四问答题(共5题,45分)28某同学配制 0.02 mol/L Na2S2O3 500 mL, 方法如下: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Na2S2O3·5H2O 2.482 g, 溶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 冷却,转移至 500mL 容量瓶中, 加蒸馏水定容摇匀, 保存待用。
请指出其错误。
(10分)29试述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机理。
对于两类混合(酸碱)指示剂,一类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指示剂混合而成;另一类由某种指示剂和一种惰性染料组成。
试简要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10分)30 为获得大颗粒的晶形沉淀,沉淀条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溶液的浓度要稀,加入沉淀剂时要慢加快搅,防止局部过浓。
试以冯·韦曼(Von.Weimarn)提出的经验公式予以解释。
(10分)31 EDTA作为络合滴定剂有哪些特点?(10分)32 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1mg,称样量分别为0.8g、1.8g时可能引起的相对误差各为多少?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5分)河北大学课程考核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 — 2008 学年第一学期)考核科目分析化学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闭卷卷别 A一选择题1C, 2D, 3D, 4 A,5C, 6C, 7 C,8A, 9C, 10D,11D, 12A, 13A, 14B, 15A二填空题16 p K b2 =6.80, 17[HAc]+[H+]=[NH3]+[OH-], 184.44,4.45, 190.27%, 20 [H2PO4-]+[HPO42-],21不变 22 6.7,23≥7, 24 lg K2=10.7, lg K不(3)=-11.4, 25酸性, 若在中性介质中则指示剂Fe3+水解生成Fe(OH)3,影响终点观察三计算题26 解:已知K sp(AgCl)=10-9.75, =10-9.26,Ag(NH3):由于受到络合效应的影响,平衡后AgCl的溶解度为S=[Cl-]=[Ag′][Ag′][Cl-]= [Ag+][Cl-]=S=Ksp(AgCl)·(2分)因为=[NH4+]+[NH3]所以 [NH3]= K a/([H+]+Ka)=(0.1×10-9.26)/(10-9.26+10-9.26)=10-1.3 (2分)=1+(2分)=1+103.32×10-1.3+107.23×10-2.6=104.63(1分)所以 S=(2分)=10-2.56=2.8×10-3mol/L(1分)27解:写出公式每个3分,共6分;算出正确结果每个2分,共4分。
四问答题28 1 结晶Na2S2O3易风化,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所以不必用分析天平精确称量,(2分)2 应用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溶解Na2S2O3,(2分)不能将Na2S2O3一起煮沸,Na2S2O3会分解;(2分)3 配好的溶液中应加少量的碳酸钠,使溶液呈碱性,(2分)4 配好的溶液应储存于棕色瓶中并置于暗处保存。
(2分)29 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通过自身颜色的变化指示溶液pH的试剂。
(2分)一般是弱的有机酸或有机碱, 它们的酸式与其共轭碱式具有不同的颜色, (2分)当溶液的pH改变时,引起酸式和碱式互相转化, 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2分)两类混合指示剂相同之处都是利用颜色之间的互补作用使变色更加敏锐。
(2分)不同之处是前一种变色范围变窄, (1分)后一种并不改变变色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