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_群论简介
《高等数学一》教学大纲-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高等数学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一Advanced Mathematics (1)课程类别:必修总学时:90+90 周学时:5+5 学分:5+5主编姓名:艾军单位:数学系职称:副教授主审姓名:王振堂单位:数学系职称:副教授授课对象:本科生专业:专业:物理学院:材料物理、物理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电子学、微电子学(2+2合作办学)、临床医学(八年制)-物。
地理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经济地理与城乡规划)、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资源与环境)。
化工学院: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应用化学(理化检验技术)、化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化、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
环境学院: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中山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
工学院:理论与应用力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交通工程。
资讯管理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科学院: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通信软件,国防生、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软件)、软件工程(数字媒体)、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与系统)、软件工程(电子政务)教务办(逸仙班)。
年级:一年级编写日期:2009年5月18日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为全校物理类各专业,以及其它对于数学知识要求较高的理工科相关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课程主要讲授连续量的运算体系及其相关数学理论。
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微积分基本知识以及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实际运算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各自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及今后从事科学技术工作打下比较坚实的数学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掌握微积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与较强的运算解题能力,初步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以及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连续量的运算体系及其相关数学理论。
内容包括一元函数微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无穷级数等。
中山大学大一高等数学教材

中山大学大一高等数学教材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
对于中山大学大一的学生而言,高等数学教材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教材之一。
本文将对中山大学大一高等数学教材进行介绍,包括教材的内容概述、教学特点以及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材的内容概述中山大学大一的高等数学教材主要包括微积分和线性代数两部分内容。
微积分部分主要介绍函数、极限、连续、导数、积分等概念和定理,重点讲解相关求导和积分的计算方法,并引入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线性代数部分主要介绍向量、矩阵、线性方程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内容,教学重点在于矩阵的运算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二、教学特点中山大学大一高等数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系统性和全面性:教材内容覆盖了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方法和应用,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学体系。
2. 抽象性和形象性相结合:教材在抽象概念的定义和证明上注重逻辑和严谨性,同时通过生动的图表和实例,使抽象的概念更具形象化的表达。
3. 提倡问题意识和应用能力: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应用例题,鼓励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将数学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能力。
三、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意义中山大学大一高等数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奠定学科基础:高等数学是后续学习各门数学课程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此教材,可以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便于后续学习和发展。
2. 培养逻辑思维:高等数学教材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锻炼和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增强问题解决能力:教材中的应用例题和习题促使学生将数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术素养:教材中的定义、定理、证明等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提高其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中山大学大一高等数学教材是一本系统性、全面性的教材,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for Bachelor Course, School of Lingnan, ZSU课程名称: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授课对象:三年级本科生先修课程:概率论、经济统计编写日期:2004年1月主讲老师:孙翎电子邮件:课程描述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风险决策提供依据以及借助各种风险分析和控制方法,以最小投资谋取最大保障的管理活动。
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在《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中正式把风险管理思想引入企业经营领域,但长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制度,20世纪50年代,美国把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和理论探索,风险管理现已被公认为管理领域内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从欧美到亚太地区、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方兴未艾的运动。
在中国,风险管理也成为国内保险理论界和实际部门重视的重要问题。
本课程将结合我国风险管理实践情况,系统的介绍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风险管理理念,主要内容包括:风险及风险管理概述,风险管理目标与组织,风险的识别、量化、估计、评价和控制的原则、方法、技术,风险控制工具和风险财务工具的选择,风险管理决策的原则、方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施,案例分析等。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应使学生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实际工作提供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指导。
1.了解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性质、原理、特点。
2.掌握风险分析各阶段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的任务和方法,理解并区分众多的风险分析方法。
3.在理解风险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和风险财务工具的作用、实施方法。
4.在掌握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工具的基础上,了解风险管理决策的内涵、原则、决策中常用的技术方法,以及各种风险管理工具的优化组合。
5.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相结合,配合适量的习题等。
《群论(一)》教学大纲 -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

1.《物理学中的群论》 马中骐, 科学出版社 2.《物理学中的群论》 陶瑞宝,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Symmetries in Physics》 W.Ludwig and C. Falter, Springer-Verlag, 世界 图书出版公司
三维转动变换; 李群的概念; SU(2)群; 李氏定理;Clebsch-Gordan系数 第五章 群论与量子力学 (12学时)
哈密顿量对称性; 微扰理论; 选择定则; 时间、空间对称性 第六章 晶体点群及其应用(12学时)
晶体点群;点群特征标;双点群;晶体对称群; 晶格点群; 第七章 空间群与晶体能带 (8学时)
《群论一》课程旨在向物理系研究生教授物理研究中所用到的群论知识。介绍物理 学中用到的对称性概念,通过一定量的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对称性分析和研究物 理问题的能力。为研究生打下良好的群论基础,从而使他们能比较顺利地开始相关课题 的研究工作。
学习本课程,预先需要的基础知识包括:(1)线性代数,以及(2)量子力学。 通过课堂的讲授和课下练习,使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 群的基本概念 (2) 群的线性表示理论 (3) 三维转动群 (4) 群论与量子力学 (5) 晶体点群 (6) 空间群与晶体能带 本课程需要学生初步了解的内容有: (7) 置换群 (8) 李群和李代数
撰写人: 同宁华(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2学时) 线性空间; 矢量; 线性变换;矩阵操作
第二章 群的基本概念(10学时) 对称性; 群的定义; 乘法表; 群的同态;常见的群
第三章 群的线性表示理论(16学时) 群的线性表示; 么正表示; 等价和不等价表示; 不可约表示; 特征标表;
中山大学本科教学大纲模版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名称(英文) Experiment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课程编号 02141104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学时学分:总学时 54 总学分2实验学时 54实验学分 2开出时间:三年级五-六学期适用专业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仪器分析实验》的特点是应用各种现代分析手段,根据物质的光、电、声、磁、热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信息进行表征和量测,是继《化学分析实验》后学生必须掌握的现代分析化学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它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化学、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经过严格的训练,能规范地掌握《仪器分析》的定性、定量基本操作、基本技术,熟悉现代分析仪器的基本使用;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课程内容安排上采用保留少量经典性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外,主要将基本操作融入综合实验中,增加综合与设计性实验,而在实验内容方面更注重于复杂实际样品分析。
课程内容方面分为三个层次:验证性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
在后两个层次的实验中,部分引入了我院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目的在于通过完成这些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以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与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了解常用分析仪器的构造、原理及其应用范围,了解近代大型精密分析仪器的性能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会对分析仪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并对部分参数进行校正,熟悉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最佳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
中山大学课程表

中山大学课程表中山大学课程表序课程类别开课对象课程名称学分授课老师上课时间地点备注1中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儒家哲学研究——先秦儒学4黎红雷教授周一下午3:00开始(第一次课24日在讲学厅,之后在中哲所)中哲所说明:中国哲学专业必修课“儒家哲学研究”专题中的每门课(如:“两汉哲学”、“宋明儒学”、“先秦儒学”)任一门均可当“儒家哲学研究”的学分;如选修同一门中的不同专题者,只有一个专题的成绩当必修课成绩,其它成绩则以该方向的名称列为选修课成绩。
2中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哲学史方法论4陈少明教授周三下午3:00开始会议室3马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硕博连读生国外马克思主义4刘森林教授周二晚上7:30开始文八楼会议室4马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博士生硕博连读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4博导轮流上课周四下午3:00开始文八楼会议室5马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硕博连读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一)4徐俊忠教授林育川讲师周四晚上7:30开始文八楼会议室6美学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美学研究4罗筠筠教授周五上午9:00开始文5097美学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古典诗学名著精读4周春健副教授周二下午3:00开始会议室课程要求:准备张舜徽著《汉书艺文志通释》、《四库提要叙讲疏》二书。
8宗教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中国宗教经典研读4冯焕珍教授周一晚上7:00开始中哲所9宗教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宗教理论4李兰芬教授周二下午3:00开始中哲所10伦理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硕博连读生伦理学基本问题研究4郝亿春副教授周一上午9:00开始会议室11外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硕博连读生西方哲学基本问题研究4翟振明教授周三晚上(隔周)7:00开始会议室课程要求:英语阅读、网上讨论、期末论文。
12科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分析哲学4黄敏副教授周一晚上7:00开始会议室13科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科学哲学4朱菁教授周二下午2:30开始讲学厅从第一周开始上课(9月18日)。
《群论》课程教学大纲 赵红

大纲制定者:赵鸿
4
第三章
点群
12
第一节
点群的基本概念。三维空间等距操作的描述,点群定义,第一类点群,第二类点群,点群的不可约表示和特征标
4
第二节
晶体点群及其符号表示。32个晶体点群及其不可约表示,
4
第三节
晶体空间群
4
第四章
李群及其表示
12
第一节
拓扑群和李群。拓扑空间,距离空间,流形,连续群,李群
4
第二节
二维转动群。二维转动的描述,SO(2)的全体不可约表示
二、教学基本要求
群论课的内容丰富,具体专业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本门课程教学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为出发点,兼顾理论物理专业和凝聚态专业的需求,争取在有限的学时情况下使学生仍然能建立起全面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可以精简一些传统的内容,但是要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宗旨,不能降低理论高度。具体要求如下:第一章讲群的基本知识,在建立群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重点讲解对称性问题,强调对称性的几个层次,从几何对称性,物理体系的对称性,时空的对称性,从而到一般研究对象的对称性,让学生从具体的几何形状的对称性上升到抽象的对称性,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抽象的群论理论做好准备。第二章讲群表示,这是群论基本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在学生对群的同构及同态的认识基础上引入线性空间和线性表示的概念。由于学生线性代数知识一般不是很好,需要补充和复习线性代数知识。第三章和第四章讲具体应用,前者应当侧重凝聚态各专业的学生的需求,使学生能从理论上推导和理解为什么只有32个点群,进而详细讲解32种点群的符号表示,掌握不可约群表示及其特征标表。空间群部分重点讲解为什么有那样一些空间群,空间群如何分类,详细讲解由于课时关系不能展开。第四章李群基础知识和SO(2)、SO(3)部分凝聚态和理论物理专业都需要掌握,作为重点讲解,使得学生对所学过的量子力学理论体系有更深入的认识。Lorenz群和李代数部分是一部分理论物理专业学生所必需,因此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一定介绍。群论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进展情况选择一到两篇最新发表的应用群论解决问题的学术论文作为讲座以提高学生对群论学习兴趣,初步认识群论的实用价值。
中山大学化学生物学教学大纲.doc

中山人学化学牛物学教学人纲课程名称:(屮文)化学生物学导论(英文)Foundation of Chemical Biology课程类别:基础必修课编号:31110155学时:54主编姓名:马林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职称:教授主审姓名:单位:职称:授课对象:化学院本科生专业:应化,化学,材化年级:02年级编写日期:2004年2月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在众多的自然学科屮化学是一门“屮心、实用、创新”的学科。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
化学的语言是诸多自然学科的共同语言。
化学赖以取得成功的基本科学原理如“结构”和“反应性”等正为各种前沿科学如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分享。
80 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各国政府和科学界对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的日益重视,一大批边缘学科得以蓬勃发展,化学生物学(Chemical Biology)就是其屮之一。
化学生物学结合传统的天然产物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晶体化学、波谱学和计算机化学等学科的部分研究方法,大大拓宽了其研究领域。
化学生物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前沿研究领域,所发现和创制的新颖生物活性物质将为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工具,用来发现和保证它们在生物体中的靶分子一对生理过程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核酸和糖的复合物等生物大分子,为开发新颖药物、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有的能直接作为创制新颖约物或农约的先导化合物,从而为医约、农业和环境等方面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资源。
另一方面,随着化学合成的现代技术、化合物分离手段和化学分子结构解析技术的发展,以及分子识别、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和研究技术的进展,人们对于小分子化合物如何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认识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因此,化学生物学是利用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来探索生物医学问题的科学。
根据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化学生物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相互作用、组装和过程;2,生物催化剂和生物转化;3,组合化学;4,催化机制;5,模型化合物;6;分析技术;7,生物无机化学;8,牛物人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教学大纲的基本格式和内容
(教学大纲封面)
中山大学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学院(系)物理学院
课程名称群论简介
二〇一七年
群论简介(Introductory Group Theory)教学大纲
(编写日期:2018年7月)
一、课程基本说明
二、课程基本内容
(一)教学进度表
(含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要落实到“章”或“节”,并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加以必要的说明)
(二)教学环节安排
(对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如:实验、实习、习题课、作业等以及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等作必要说明)
本课程是我校物理学专业理论物理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由于知识点多而且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以消化吸收课程知识内容为主,不宜做过多的题海练习。
平时作业以补充完善课堂中未来得及讲授的证明或计算过程、应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去解决前沿文献中的问题为主。
由于学时有限以及可能遇到节假日的放假影响,部分课程内容还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教学方法
(包括课堂讲授、提问研讨,课后习题和答疑等情况)
课堂讲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讲课中注意问题的提出、问题处理的设想和问题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重点内容要讲透,难点要讲清,例题要选好,分析方法要一般化,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学生应用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前沿文献中遇到的物理问题。
(四)课程教材
1、主讲教材
张宏浩,《群论讲义》
2、辅助教材
韩其智,孙洪洲,《群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五)主要参考书目
(要求推荐若干参考书,并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出版日期等)
马中骐,《物理学中的群论》,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06
徐婉裳,喀兴林《群论及其在固体物理中的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六)成绩评定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课堂表现成绩+选做大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一般“平时成绩+课堂表现成绩+选做大作业成绩”约占50%,“期末考试成绩”约占50%,授课老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中的比例。
注:教学大纲一律使用A4纸,正文为小四号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