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专题 3.1 按格有序作文训练法——作文的格局(文档)-三步作文(高中版)word版
高三作文的有序训练

如何进行描写
仅有一般叙述,没有具体描写,文章就不会生动感人。 仅有一般叙述,没有具体描写,文章就不会生动感人。 重点写最能表现文章中心 最能表现人物个性、 最能表现文章中心、 重点写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最能表现人物个性、最能揭示 事物本质的内容,略写或省写只起交代或衔接作用的内容。 事物本质的内容,略写或省写只起交代或衔接作用的内容。 的内容 (1)设计若干细节。或是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形态动作、 (1)设计若干细节。或是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形态动作、 设计若干细节 脸部表情,或是事情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定氛围的某个场面, 脸部表情,或是事情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定氛围的某个场面, 等等。 等等。 细节一定要真实,要有生活气息。 细节一定要真实,要有生活气息。 (2)恰当运用修辞。可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 (2)恰当运用修辞。可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 恰当运用修辞
第三步: 第三步:
按照发展等级深刻 丰富、有文采、 按照 发展等级深刻、 丰富 、 有文采 、有创新 发展等级 深刻、 印发例文, 的要求印发例文 的要求 印发例文 , 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自己的可 发挥之处。 发挥之处。 经过三轮不同角度、 不同侧重点的作文指导 , 经过三轮不同角度 、 不同侧重点的作文指导, 学生在写作基本功方面得到巩固, 学生在写作基本功方面得到巩固 , 并有了较大的 进步。 进步。
以“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 人要有意气, 志和气概” 志和气概”为中心论点 从“为什么”角度展开构思: 为什么”角度展开构思:
如何设计情节——反映事物的本质与意义 反映事物的本质与意义 如何设计情节
(1)全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从一件事中得到启发, 全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从一件事中得到启发, 受到教益,在完整的叙述过程中, 受到教益,在完整的叙述过程中,辅以一些小事件进行 烘衬。朱自清的《背影》 烘衬。朱自清的《背影》 不平坦、不寻常的事是首选,挫折、惨苦、曲折、 不平坦、不寻常的事是首选,挫折、惨苦、曲折、 痛苦、困惑,重点不是在成功、鲜花, 痛苦、困惑,重点不是在成功、鲜花,而是鲜花与成功 背后的艰辛、痛苦、矛盾、分歧、牺牲、失去的欢乐、 背后的艰辛、痛苦、矛盾、分歧、牺牲、失去的欢乐、 不屈的抗争。只要写得真切、具体,最容易感人, 不屈的抗争。只要写得真切、具体,最容易感人,升华 主题。 主题。 围绕一个中心,记叙多件事, (2)围绕一个中心,记叙多件事,在满足中心的前提 下选择事件,时间跨度不能大,空间转移不宜多,头绪 下选择事件,时间跨度不能大,空间转移不宜多, 不能复杂。莫泊桑的《项链》 不能复杂。莫泊桑的《项链》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研讨会材料——经验介绍《“入格—升格—应试”三步作文训练法》精编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研讨会材料——经验介绍《“入格—升格—应试”三步作文训练法》精编版高考语文复习研讨会材料——经验介绍《“入格—升格—应试”三步作文训练法》作文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作文教学能否有所突破,对于学生的高考成绩,有重大影响。
曾子学校高中语文组,多年来也一直致力于探索一条高效作文教法之路,目前,已有了初步的规划与思路,下面作以简要介绍,以期抛砖引玉。
一、思想定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任何的探索,都须有准确思想的定位;作文训练也是如此。
要想抓好作文教学,必须先对“作文”作以准确的定位,必须解决好作文是什么、作文的性质是什么、学生作文是心理是怎样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因为,这个出发点解决不好,作文时就难免南辕北辙,作文的技法就无从谈起,更遑论作文效果了。
对于老师和学生们的思想,我们是从以下几点进行统一的:1.作文就是作文。
“作文”不是“做文”(或做文章,即写文章,在知识上或艺术上进行的探索)。
作文是学生时代的特殊任务。
把作文等同于做文甚至做人,是人为地给作文上了一道道德枷锁。
这种道德感带来的结果;是要么让学生在作文时畏葸不前,不愿吐出胸臆;要么让学生夸夸其谈,无畏无耻;真正心胸坦荡,口吐真言的往往又言之无文。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文,自然也不例外。
工具首先是作为工具而存在,作文训练的首先是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才是人文内容的承载。
要求学生以社会人的身份说“真”话,写“真”情,那无疑于让练武术的人一开始就对着真人出拳。
2.作文不是文学创作。
语文老师,大多是文学爱好者;受了语文老师的影响,学生也常常把作文与文学创作等同起来。
这个很错的倾向。
虽然现在新概念作文一届一届地办,高考中的创新美文层现迭出,但这不是作文常态。
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尚在高中而语文课本(读本)中就出现了自己文章的南京的费滢同学,高考作文不也是才得了25分么?好的文学作品是很易流传的;而高考作文再好,也难引起后人的兴趣:古今出了多少状元,你可曾读过他们的“高考”作文?高考作文自有其独特的规律在,文学是创作,是兴趣爱好、辛勤劳动与写作才华的结晶,作文不是。
高中语文-高三作文有序训练

高中语文-高三作文有序训练高三作文有序训练高三生活对于每个高中生来说都是一个意义非凡的阶段,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要经历巨大的考验。
而作为语文这门学科的关键环节,作文更是高三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应对高考作文的考试,高三学生需要进行有序的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首先,高三学生应该注重积累素材。
作为高考作文的话题往往与时事相关,学生们应该多关注各种媒体平台,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了解国内外的重要新闻事件。
同时,学生们还应该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多读文学作品、报告文学、散文等等不同体裁的文章,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写作提供素材。
其次,高三学生应该注重语言的表达。
作为一名高中生,语言表达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学生们应该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语言的细节,不断培养自己的语言敏感性。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通过模仿优秀的作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研究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再次,高三学生应该注重写作的训练。
要想写好作文,首先需要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
学生们可以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写一些命题作文,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速度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学生们还可以参加一些写作比赛,通过与其他学生的比拼,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此外,学生们还应该经常进行修改和改进,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们应该注重逻辑性、条理性和表达力,尽量避免语法错误和逻辑混乱。
最后,高三学生应该注重审题和考场应试技巧。
写好高考作文,首先要准确把握题目,并且清楚题目的要求。
在写作之前,学生们应该仔细阅读题目,并进行大脑思考。
此外,考场应试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学生们应该准确评估自己的时间分配,合理安排写作顺序,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学生们还应该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在考试中出现低级错误。
总而言之,高三时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需要学生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作文第三步(谋篇布局)

小故事: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 马蹄香
• 4、文章的层次。 我们在写作时就要注意文中层与层之间的 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等等。
训练:《记一次运动会》列提纲
这节课,我们学习考场作 文的第三步——谋篇布局。
• 5、文章的曲直。 “曲”在文章里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文章 要有高潮、有起伏,引人入胜;二是指 要绕过常人经常走的路线,另辟蹊径, 出奇制胜。
这节课,我们学习考场作 文的第三步——谋篇布局。
• 3、文章的详略。
比如说有一篇名为《看戏》的习作,中 间有两段,一段是对舞台上演员的描写, 另一段是对下面观众的描写 ,那么哪 段应该是详写?
答案:如果舞台上Hale Waihona Puke 员的 描写详写,题目应该为 《演戏》。
这节课,我们学习考场作 文的第三步——谋篇布局。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选材,写作素 材好比一颗颗大小不一,颜色不 同的珠子,但是这些珠子是分散 的,无序的,我们需要将他们排 列组合,并用一根线将他们穿在 一起,珠子才会变成一串完整漂 亮的项链。这节课就学习连珠成 串的技巧。
这节课,我们学习考场作 文的第三步——谋篇布局。
• 1、文章的结构。 • 文章的基本结构:三段式
又称为:“凤头、猪肚、豹尾”
这节课,我们学习考场作 文的第三步——谋篇布局。
• 2、文章的顺序。 • 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A、病文诊断室 B、互动训练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这 首诗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如果把它的顺 序打乱,比如,第一句变为第四句,第三 句变为第二句,再背一背,看看怎么样?
高三语文三诊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

高三语文三诊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原题呈现]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语言文字运用I提到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解说中国文字的典籍。
汉字是一个包括对宇宙、自然、生命、人际关系、价值等方面体认的文化系统,承载着我们中国人对天地万物变化的认知。
2021 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第2版显示,中国人最常用的形容词有“大、多、高、重要、老、全、美”等。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以下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
任务一:为“赓续中国智慧,当好捧典之人”的新时代青年论坛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任务二:从以上最常用形容词中选择一个, 以“说_____”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阅读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一.材料分析:1.材料充分肯定《说文解字》的重要意义,与语言表达应用遥相呼应。
接下来强调汉字的内涵与功能:“汉字是一个包括对宇宙、自然、生命、人际关系、价值等方面体认的文化系统,承载着我们中国人对天地万物变化的认知。
”汉字是文化系统,包括我们对“宇宙、自然、生命、人际关系、价值等方面”的体验和认知,承载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变化的认知。
说明经典需要传承,文化血脉需要赓续。
2.接着以《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第二版总结出来中国人最常用的形容词有“大、多、高、重要、老、全、美”等收束。
说明很多汉字的意义古今是一脉相承的。
暗含着文化通过汉字以血脉赓续。
最常用的形容词里蕴含着文化的认同,赓续,传承。
比如“大”,天地人都是大,天地虽大,不如人格俊伟。
所以,伟大成了一个词;比如全,一个很大的东西覆盖了王,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也就是地的象征,能把地覆盖的就只有天了,天地就是全;比如重要,“重”为千里土,土地宽广,要为“西女”,有女子,有土地,当然重要;美,羊大为美,看来这个字有着浓厚的农牧意识,在此基础上的羹,也是会意字,羊羔汤肯定味美;高,《说文解字》崇也。
语文作文三段式范文高中语文作文三段式技巧

语文作文三段式范文高中语文作文三段式技巧第一段是文章的大体介绍,文字尽量写得生动,优美。
该卷老师的注意力基本在开头。
第二大段一般写你要叙述的内容,如果是议论文的话,写一些论据,著名自己的观点。
结尾,点明中心,点题,如果可以升华一下。
三段式的作文其实不是很提倡,在高考中容易低分。
特别是在议论文中,第一段提出论点,第二段开始三个分论点,最后第五段再总结,这样的文章格式太过陈旧,不适用于现在的考场作文。
那么如何告别语文作文“三段式”呢?首先,要把中间叙事的自然段拆开成几个段落,一种方法是按照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来分段,不要把一整个事情仅仅用一个自然段来写。
第二个方法还可以依据时间的推移来分段,时间发生转换时要另起一段,这样文章不仅仅在结构上显得自然顺畅,也更加富有层次性。
第三是依据地点的转移来分段,地点转换即另起一段,这样也能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第四是根据情感的迁移变化划分段落,“文似观山不喜平”,一篇文章贵在富有情感的变化,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在初中阶段,就要有这样的意识,在文章中展现情感的迁移,这要求不仅仅是要另起一段,更重要的是要恰当地使用过渡句或者过渡段,叙事的同时,穿插表达情感的语段或者表明观点的语段,这样的文章就将叙事和抒情融合到一起,不仅在表情达意上更加确切,文章整体的节奏也显得张弛有度,情理相融。
总之,一定要有意识的去多分段落,但是也不能矫枉过正,一句话一段,要根据上文中的方法,合理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避免“三段式”。
沈阳华英高考复读学校网站有很多高考学习技巧,你可以去看看,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高考语文的三段式写法指的是:1.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或观点,或者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事件及时点出。
2.第二段要摆出事实或提出论据,或者把事情发展的经过详细写出来。
3.最后一段,得出结论或理由。
所谓三段式就是将一篇书面表达按三段的写作模式谋篇布局。
就整体篇章结构而言,三段式的优点在于能把握较大的写作空间。
【高中作文】高考考场高分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写作三部曲

因此,一定要围绕论点选择论据。比如要论证“学习要勤奋”,选择头悬梁锥刺骨、车胤囊萤、孙康映雪都很好,但若选比尔 盖茨、陶渊明,那就不妥。其次则要求论据典型、新颖。有人喜欢用自己或身边的人为例,若写得生动、曲折,可信度高,且现实色彩浓厚,那当然可以,但很多同学随意举例,泛泛而写,常常给人编造的感觉,这当然缺乏说服力。另外,选例不要太老套,人说,一到六月,屈原就跳江了,苏轼就被贬了,陶渊明就归隐了,这讽刺的是一些学生喜欢套用一些经典事例,其实,我们根据文章需要,考虑现实背景,选择一些新鲜而典型的材料,往往能为文章增色。
高考考场高分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写作三部曲
分类: 作文 > 议论文 > 议论文指导 > 高考考场高分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写作三部曲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创作时间:2017-09-05 15:24:45
议论文要入格,首先要把握好议论文的三要素,即一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论点,有充分的论据和有力的论证。(一)关于论点 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它统领全文,决定着材料的选择和论证的方法。论点首先要正确、鲜明,其次要新颖、深刻。要做到论点鲜明,我们必须在写作前就有一个明确的立意,这就是意在笔先的道理;要看我们的文章是否观点明确,就要看读完后能否用一句话归纳出基本思想。若做不到这两点,那论点很难说得上鲜明。
一位同学在写话题“听”时,借用西川《在哈尔盖仰望星空》中的诗句,写诗人仰望星空,静听无声的苍穹,这给老师留下了深刻影响,故评分甚高。在论据使用上的第三个要求是,论据应该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用作论据的材料要有普遍性、代表性,要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最好能从不同的层面选择论据(若同类事例很多,可考虑采用排比句式来列举,这样也能使文章显得丰厚)。比如我们要论述创新的价值,我们可以在举两三个典型例子(比如宋词、袁隆平、背越式跳高等)后,有一段或几段面上的论述,谈创新在历史进程或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选择论据尽量不在同一层面重复,比如讲了宋词创新,再举元曲、举新诗,就没有多大意义,这时我们可以从科学、体育、教育等领域去寻找材料。
高考作文教学冲刺 按格有序作文训练法

按格有序作文训练法“为文如造屋”文章三大要素:主旨、思路、语言。
“格”和“序”《考试大纲》对作文的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D)。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D)。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关于话题作文近几年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效果很好。
话题作文,灵活自由,想像空间广阔,能让考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各展其才,有利于公平竞争。
作文命题稳中有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话题的内容范畴;(2)语言形式;(3)写作的要求和作文评分标准。
话题的内容范畴主要有四个方面:(1)道德品质修养;(2)求学治学之道;(3)社会现象;(4)文化艺术。
2001年的话题是“诚信”,2002年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都属于“道德品质修养”这一类;2000年的话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3年的话题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属于“求学治学之道”。
2004年全国15道作文题,都体现了“以人为本”命题思想,大部分属于“道德品质修养”,兼顾“求学治学之道”,湖北题《买镜》、湖南题《家庭教育》)、上海题《忙》、广东题《语言与沟通》涉及“社会现象”,福建题则涉及“文化艺术”。
因为是话题作文,有的话题可从不同的内容范畴立意。
从话题的语言形式分析,每年都有变化:“诚信”,是一个词语,单个概念;“心灵的选择”是一个偏正短语,有限定的概念;“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是一个单句,一个判断;“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一个复句的前半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么-----);“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并列短语,两个概念并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按格有序作文训练法明确主旨王国维先生说过:“为文如造屋。
”张竹坡也曾用形象的语言把小说家写作比做盖房造屋:“做文如盖造房屋,要使梁柱笋眼,都合得无一缝可见。
”(张竹坡批评《金瓶梅》本第二回的回评)建一个房子,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房子?造一个什么样式的房子?用什么样的材料和什么样的工艺来建造和装修这个房子?写一篇文章,首先也要解决这样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一篇什么样式的文章,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来写这篇文章?这三个问题就涉及文章的三大要素:主旨、思路、语言。
如图:所谓主旨,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也就是要抒什么情,言什么志,阐什么理。
现在很多学生为什么不会写文章呢?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主旨其实很简单,就是三个字情、志、理。
尤其是高考作文,要么抒情、要么言志、要么说理。
对内而言就是思维流程,对外而言就是按照某种思维流程写出来的文章,体现为某种章法结构。
所谓思路,指内外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在的写作思维流程,一是文章外在的篇章结构样式,即章法。
金圣叹认为:“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部有部法。
”所谓语言,即指所运用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
如果处理不好主旨、思路、语言这三大问题,做不到意在笔先,成竹在胸,往往写出来的文章拼凑的痕迹很重,就如叶燮在《原诗·内篇下》中指出的:“更或谋篇时,有言己尽本无可赘矣,恐方幅不足而不合于格,于是多方拖沓以扩之,是蛇添足也。
又有言尚未尽,正堪抒写,恐逾于格而失矩度,亟阖而己焉,是生割活剥也。
”古人早就把我们高考作文中出现的毛病指出来了。
胡国华老师的“按格有序作文训练法”,“格”,就是写文章的规矩,就是文章的章法结构,“序”,即作文训练的程序。
这种作文训练法是从“格”入手,依照“按格训练——学会变格——不拘一格——自成风格”的训练思路,按照科学的训练程序进行有序训练,彻底打破“出题——作文——批改——评讲”的无格无序的四步循环模式。
首先谈明确主旨:主旨是文章的核心要素。
主旨是作文的灵魂和统帅,主旨不明,难以为文。
很多名家对此做出了精辟的论述。
李渔的《闲情偶寄·立主脑》里这样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尚书·尧典》里又说:“诗言志。
”《庄子·天下》再次强调:“诗以道志。
”《荀子·儒效》概括《诗经》主题为:“《诗》言是其志也。
”当代学者闻一多在《歌与诗》里谈到“诗言志”的时候指出:“志有三个意义:一,记忆;二,记录;三,怀抱。
”孔子后人孔颖达在《礼记正义》里强调:“此六志《礼记》谓之六情。
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
”“文起八代之衰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古文家韩愈提出了“文以载道”的主张。
清代桐城派古文家方苞提出的“义理”,也都是强调主旨的重要性。
正如陆机《文赋》中所说的:“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刘熙载则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
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
主脑既得,则制动以静,治烦以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如兵非将不御,射非鹄不志也。
”宋葛立方著《韵语阳》记载了苏东坡说:“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史子集中,不可徒使。
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已用。
所谓物者,意是也。
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
”(语见宋葛立方著《韵语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船山遗书》写文章主旨明确了,选择材料谋篇布局才有了依据。
文章的主旨,一般说来就是三个字,即情、志、理。
写一篇文章,抒什么情,言什么志,阐什么理,一定要明确。
如图:首先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多情的人。
父母亲情是万情之源,古人提出“以孝治天下”是很有道理的。
首先是爱父母,对父母有情,然后推及他人,这就是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情动人的高考满分作文,归纳起来大概有六个方面。
第一类:写父母亲情的。
第二类:由父母亲情延伸拓展而来的爱老师、爱朋友。
第三类:热爱自然,情动于衷才能有感而发。
第四类:热爱生活,由热爱自然引申到热爱生活。
第五类: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
第六类:高雅的艺术情趣,培养自己的艺术鉴赏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志的人。
所谓志,就是指志向和志趣。
志向高远,志趣高雅,才能写出立意高远、情趣高雅的文章。
言志的文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叫做志向,第二叫做志趣。
核心就是:我将来想做什么样的人,将来想做什么样的事。
具体表现为:第一是修身立德之志,第二是报国强国之志,第三是造福人类之志,第四是立业、立名之志。
再次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明理的人。
读书,就是为了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作文,就是谈做人做事的道理。
说理的文章主要是谈做人做事的道理。
首先是品德修养,讲透“为什么”的问题;其次是求学、治学的道理,再次是社会生活的哲理,最后还有宇宙自然之理。
学作文教作文都要围绕“怎么做人怎么做事”这个中心来进行。
做一个有情的人,做一个有志的人,做一个有明理的人。
这样的人写起文章来他才会抒情,才会言志,才会说理。
学作文,首先是学做人;教作文,首先是教做人。
既然文章的主旨一般就是三个字:情、志、理,那么,我们就要在情、志、理上下功夫,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多情的人,成为有志的人,成为明理的人。
我告诉大家写文章的秘诀,就是两句话,叫做:万事万物通情,万事万物通理。
我提倡以汪洋恣肆之笔写济世为民之文。
要善于亲近自然,领悟自然。
从自然中去陶冶情操,通过大自然去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
著名的散文家、世界级散文家纪伯伦,他的散文,他是在谈人生哲理,但全是与大自然的对话,全是从自然得出哲理。
无论他的《泪》《沙与沫》,他的《泪与笑》等等,经典散文名篇都是从自然中去悟出道理,借助自然来说理,这就是万事万物通理的道理。
刘勰在《文心雕龙》指出:写作时,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要“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然才有庸隽,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烁,陶染所凝。
”(《神思》)“夫才有天资,学慎始习,斫柞染丝,功在初化,器成采定,难可翻移。
故童子雕琢,必先雅制,沿根讨叶,思转自圆,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
故宜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文之司南,用此道也。
”(《体性》)孟子曾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所谓“养气”,是指一种道德修养。
孟子所言“浩然之气”,是指人们经过道德的修养所达到的博大而崇高的精神境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由义与道凝聚而成的凛然正气。
古人所谓“文以气为主”,这个“气”,就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优秀例文欣赏尽赏自然,尽得清欢广东考生苏轼有言:“人间有味是清欢。
”漫赏光,流连山水,有百花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何必局促一室之内?品味自然的滋味,亲近自然,投身明丽山水,如画风光尽享生命清欢。
怡情自然之乐,遍赏山水,自古已有文化渊源。
东晋谢公隐于东山而不仕,会稽秀丽山水中,留下他潇然背影,如同凝成一支笛曲,悠然回响于林间。
宋代雅士林逋亦曾言:“山水与我情相宜也。
”文人墨客总有牵挂心中的山水情怀,山水为伴,生命在其中找到了文化共鸣与深长情谊。
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从中获得的是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丰盈。
王摩诘隐居终南,行到水穷处便坐看云起,偶遇林叟便谈笑无期。
与清风明月共修炼,与花草虫鸟悟菩提。
他在自然界的花开花落中,品味出生命的浩瀚博大,获得人生的彻悟,再无烦恼困顿,灵魂纯粹而明净。
自然便是如此玄妙,看似无法渗透,实则身处其中,便能获益无穷。
喜马拉雅山下的不丹王国,一块藏传佛教深入人心的土地,人们深信自然有灵,皆与自然和睦而居,在这里只有纯净的山水滋养人心,人们接受明媚阳光最无私的馈赠,脸上洋溢着安宁的笑容。
自然,其实触手可及,每个人都能够对话自然,感悟自然的无限生机与平静安宁,灵魂自然受到洗礼,这正是自然最美好的馈赠。
投身于自然,用心去感知,用心去触摸,身处其中,这本身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高致的精神美学。
福楼拜曾写信致女友:“我拼命工作,按时看日出……”惜时如金的世界大文豪竟将晨曦之降视若盛事,按时静赏。
原来,当那晨光穿过天幕,仿佛朦胧如蛋壳白的天空,是一天中最新鲜纯净的时刻。
静坐窗前,那是自然对生命的致礼。
正如王开岭曾说:“做精神明亮的人。
”亲近自然,每一缕晨光的意义,代表着自然的张力与生机。
感悟品味,生命接收自然的赠予,岂不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明亮乐观的精神美学?现代社会的纷扰喧闹中,人们更应走近自然,投身自然,让自然之美洗去浮华与疲惫,诗意地栖居。
王国维曾说:“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跳出世俗浮华,摆脱生活的烦恼与疲惫,投身自然,寻觅生命最纯粹的本色,最本真的格调,尽享尘世清欢。
风飞扬,意浩荡,又是一年光明媚,岁月在色中苏醒。
愿亲近大自然,遍赏光烂漫,生命芳香弥漫,清欢相伴。
享文化之繁华山东考生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叶扁舟,来到历史的彼岸:与苏轼探讨人的渺茫与伟大,与陶潜共享带月荷锄归的美好,与李煜分担愁如东流水的感伤……用一指墨香,看尽文化之深邃与灵动。
文化从那翻滚激荡的黄河开始,便扎植于我们的心田,镌刻于基因。
那寓意吉祥的中国结,那元宵佳节的灯谜,那雄伟的华夏庭院,无一不是珍贵的传统元素。
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正因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发绚烂壮美。
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便让灵魂与文化一道,穿行在历史的音符与文字墨香之间。
文化,流淌在悠远的箫声中,诉说着哀怨与愁绪,文化,也弥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叹尽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转于锦瑟之间,轻拢慢捻之间净化内心的污秽。
本无生命的乐器与乐曲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寄予着心灵的世界,承载厚重的文化。
不仅仅在丝竹间,文化也在素净的宣纸上蔓延而来。
张大千伏在洞底绘出的梦幻敦煌,诉说着那千百年前人们的信仰;齐白石着手画出的自然风物,亦传达着生命的灵动;壮观的《清明上河图》,也刺激着美的神经。
中国画中的水淡云轻,妙手丹青的一点一描,拓开的不仅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之魂由笔底传承。
同样,龙飞凤舞的字亦为文化之腑脏;颜真卿规正而又洒脱的笔锋,王羲之隽秀玲珑的字体,张风子如带般拂过的清新之风,无一不是文化的符号。
那挥洒自如之间掩盖不了中华文化之含蓄内敛,那笔锋回转之间亦彰显着文化之典雅深厚。
亦深潭微澜,亦雪底苍松。
文化如辽远的江海,包容着一切。
既有张若虚的“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飘渺烂漫。
那篇篇诗词,字字珠玑,诗人惜字如金,落笔生花,留给世人一片芳华。
文化之美常浮荡于我心间。
那里有轩榭廊道,那里有至臻服饰的绣扣,那里更有吟唱千年的戏曲,那是中华之精髓,炎黄子孙之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