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肥胖的认识
中医辨证说肥胖,你是哪一种?对号入座甩掉...

中医辨证说肥胖,你是哪一种?对号入座甩掉...
又到了现在不减肥,明天徒伤悲的季节,除了管住嘴,迈开腿,中药可助你瘦+美且健康!来,了解中医常见的肥胖类型,看看你属于哪一类?
1 湿热困脾
特点:肥胖、肉结实,食量大,心烦、口粘、口渴,汗多怕热,食后思睡,大便粘,小便黄。
2 脾虚湿滞
特点:肥胖、肌肉松软,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头身困重、劳累后更明显。
舌淡胖有齿印。
1.2.3 肝郁脾虚
特点:肥胖、急躁易怒,口苦,胸胁胀满,善叹气,食少,进食后易腹胀,便溏不爽或腹泻。
4 脾肾阳虚
特点:肥胖、怕冷、或喜饮温水,腰膝酸软,倦怠,话都懒得说,身困,汗出身凉,大便溏,小便清长,或有下肢及眼睑水肿。
各类型肥胖方药应对:
1.湿热困脾型
常用方药:厚朴、黄连、石菖蒲、法夏、豆豉、焦栀子、芦根等。
2.脾虚湿滞型
常用方药:党参、白术、茯苓、苍术、厚朴、陈皮、山药、莲子、苡仁、砂仁、桔梗等。
3 肝郁脾虚型
常用方药:柴胡、黄芩、白芍、大黄、枳实、生姜、法半夏、木香等
4 脾肾阳虚型
常用方药:肉桂、桂枝、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
皮、黄芪、牛膝等。
临床上还有一种肥胖类型,此为特点为:小腹饱满突出,手脚细但身上胖,食欲正常或稍欠,也就是说,吃得不多,还“偷着胖”,中医一般常用小建中汤及香砂六君子散合四物来进行调理。
中医一般认为肥胖实则多见于胃热、痰湿、气郁、血瘀,虚则多为脾气亏虚,脾肾阳虚,或脾虚导致气血两虚,一般实多虚少,或虚实相兼。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辩证治疗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辩证治疗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由此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进而使得现实生活中的肥胖的人数越来越多,并且其数量已经达到一定的地步,引起了临床的重视。
我们所称的肥胖症是指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的20%以上,或者说是体重重量指数升高(体重指数>24)以及出现一系列症状的人。
虽说我们看一个人的体格就知道这个人是否肥胖,但是肥胖症在中医上是怎么定义的呢?以及在中医上又是如何治疗的呢?一、中医对肥胖的分类在中医方面,其对肥胖的解释和我们平时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在生活中一般认为肥胖是由于饮食不规律、吃过多的油腻食品等原因。
但是在中医上,对肥胖的解释却复杂的多。
中医方面认为,人体的肥胖有很多种类型,例如先天的基因决定、食用过多油腻食品、不常运动、七情过度、脾胃虚衰、痰饮水湿等类型。
1.先天禀赋中医方面认为一个人的体形的胖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人的先天禀赋所影响的。
人体在出生的时候,就会有体质的差异,不同的体质在肥胖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并且人的阴阳刚柔的差异,也是由先天的禀赋所决定的。
2.饮食不节中医上认为饮食不节是导致肥胖的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
《素问。
奇病论》说:"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一旦人在日常生活中,吃的多且吃的较好,这些食物就会渐渐地转化为人体的脂肪;或者说人在吃饭时,饮食过多且从不节制,时间久了就会损伤人的脾和胃。
因此,在《素问。
通评虚实论》有"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之说。
这一点就说明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饮食,就可能会导致人体内的精微物质过剩进而引起肥胖。
3.脏腑失调随着人的年龄越来越大,无论男女,都会出现脏腑气血失调,进而导致肥胖的概率增加。
我们人体内的正常代谢与脏腑的功能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和脾脏以及胃的关系极其密切。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辨证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辨证中医认为,肥胖的形成与先天禀赋、过食肥甘、疏于劳作、七情过度、脾胃虚衰、痰饮水湿等有关。
1.先天禀赋体形的胖瘦受先天禀赋的影响十分明显。
中医认为体质阴阳刚柔的差异,是由先天禀赋决定的。
《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中指出:“土形之人,……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水形之人,……大头,小肩,大腹”,前者为全身性肥胖,后者为腹大的中心性肥胖,二者均与先天禀性赋有密切关系。
2.饮食不节饮食不节是肥胖形成的重要原因。
《素问。
奇病论》说:“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多食甘美,逐渐积聚化为膏脂;或饮食节制无度,日久损伤脾胃,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停聚,湿从内生,聚湿生痰,造成肌肉减少而脂肪增加,停留肌肤、脏腑而发为肥胖。
故《素问。
通评虚实论》有“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之说。
《临证指南医案》对于肥胖的形成描述得更为具体、详细,认为“湿从内生,必其人膏梁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
其人色白而肥,肌肉柔软……”。
还有人指出“厚味肥甘,可助阳生气、生阴。
生阴者,转化为脂液,浸淫脉道,脉膜变异”。
《脾胃论》说:“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
”这些都充分说明过食膏梁甜腻、厚味肥甘、酒醴茶汤、生冷瓜果均可导致精微物质过剩而引起肥胖。
3.脏腑失调无论男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出现脏腑气血失调,肥胖发生的机率也随之增大。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也。
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矣。
”人体物质能量代谢与脏腑功能有关,其中与脾胃关系尤为密切。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受纳、腐熟、运化、吸收、输布,是维持人体营养物质代谢正常进行的根本。
中年以后,脾胃运化功能逐渐减退,对肥甘厚味的转化功能也逐渐减弱,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输布,蓄积体内而为痰湿脂浊,躯脂满溢,再加上年高以后好静少动,形体遂渐渐肥胖。
《素问。
奇病论》说:“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五谷入胃,需依靠脾胃的健运才能转化为精微物质,若脾胃虚损则运化失职,水谷肥甘之物无以化生气血精微,而转变为痰浊积聚体内,导致体态肥胖,故有“肥甘生痰”、“肥人多痰”之说。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

常用减肥中药
中药减肥的优缺点
中药减肥副作用相对较小,但见效较 慢,需要长期坚持,同时需注意中药 的配伍和剂量,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 影响。
山楂、荷叶、茯苓、泽泻、薏苡仁等 常用中药具有利湿、消食、解郁等功 效,常用于减肥。
针灸减肥研究
1 2
针灸减肥机制
针灸减肥主要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内分泌 和神经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减少食欲,从而达 到减肥效果。
详细描述
增加运动量包括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游泳等,以及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 。中医建议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的运动方
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损伤。
控制情绪压力
要点一
总结词
中医认为情绪压力能够影响脏腑功能,导致肥胖的发生。 因此,控制情绪压力也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方面。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控制情绪压力的方法包括调节心态、放松心情、缓解焦虑 等方面。中医建议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同时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脾虚湿阻型肥胖
症状
脾虚湿阻型肥胖患者多表现为形体肥胖、肢体困 重、倦怠乏力、脘腹胀满等症状。
病因
多因脾胃虚弱,水湿运化无力,痰湿内生,导致 肥胖。
治疗原则
健脾益气,利湿化痰。
气滞血瘀型肥胖
症状
气滞血瘀型肥胖患者多表现为形体肥胖、胸胁胀满、烦躁易怒、 月经不调等症状。
病因
多因情志不畅,气机郁滞,导致气血瘀阻,痰瘀互结,形成肥胖。
总结词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是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合理饮食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措施。
详细描述
合理饮食包括控制总热量摄入、均衡营养、 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等方面。中医建议 选择低热量、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如蔬 菜、水果、粗粮等,同时适量摄入蛋白质和 脂肪,避免过多摄入糖分和油脂。
中医讲肥胖体质

中医讲肥胖体质中医讲肥胖体质引言:肥胖体质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之一。
中医学认为,肥胖体质是由于气机失调、体液代谢紊乱等因素导致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医对肥胖体质的认识,并提供相应的调理方法和建议。
第一章:肥胖体质的概念与分型1·1 肥胖体质概念1·2 肥胖体质的分类1·2·1 气滞型肥胖1·2·2 痰湿型肥胖1·2·3 血瘀型肥胖1·2·4 脾虚湿阻型肥胖第二章:中医肥胖体质的诊断与辨证2·1 望诊与问诊2·2 脉诊与舌诊2·3 中医肥胖体质辨证要点2·3·1 气滞型肥胖的辨证2·3·2 痰湿型肥胖的辨证2·3·3 血瘀型肥胖的辨证2·3·4 脾虚湿阻型肥胖的辨证第三章:中医肥胖体质的调理方法3·1 饮食调理3·1·1 气滞型肥胖的饮食调理方法3·1·2 痰湿型肥胖的饮食调理方法3·1·3 血瘀型肥胖的饮食调理方法3·1·4 脾虚湿阻型肥胖的饮食调理方法3·2 中药调理3·2·1 气滞型肥胖的中药调理方法3·2·2 痰湿型肥胖的中药调理方法3·2·3 血瘀型肥胖的中药调理方法3·2·4 脾虚湿阻型肥胖的中药调理方法3·3 锻炼与运动建议3·4 心理调适方法第四章:常见的中药配方4·1 气滞型肥胖的中药配方推荐4·2 痰湿型肥胖的中药配方推荐4·3 血瘀型肥胖的中药配方推荐4·4 脾虚湿阻型肥胖的中药配方推荐附件:1·体质辨识表格2·调理方案记录表3·常见药材使用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主要规定了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中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及治疗

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02月/23日/中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及治疗龚海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对肥胖病的定义为:肥胖病是指因嗜食肥甘,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痰湿脂膏积聚,导致形体发胖,超乎常人,并伴困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形体疾病。
肥胖病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证,实者主责之痰,虚者主责之脾。
所谓∀肥人多痰#、∀肥人多湿#、∀肥人多瘀#是其邪实的一面,根本原因在于气虚,阳气不运,病位在脾。
汪昂说:∀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运也#。
石室秘录!亦云:∀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血不能运行,故痰生之#。
一、病因、病机肥胖主要是由于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所致。
如果人体因某些机能失职,或过多地摄食肥甘厚味,会造成体内脂膏过多,积蓄于体内,进而化为痰湿脂浊,阻滞于经脉,充斥于肌肤腠理及脏腑三焦,从而发为肥胖病。
目前的研究认为,肥胖病主要与饮食、劳逸、体质、遗传、年龄、性别、工作性质、精神情志及地域等因素有关。
素问示从容论!指出肥胖病的病机是∀肝虚、肾虚、脾虚,令人体重烦冤#,并有∀肥人多气虚#、∀肥人多痰湿#等对肥胖病病机的高度概括。
人体阳气虚弱,气化失职,脏腑功能失调,运化疏泄乏力,气机郁滞,升降失司,血行失畅,脂浊痰湿堆积体内是肥胖病的主要病理机制。
肥胖病多发于老年人就是因为老年人阳气亏虚,无法气化而造成脂浊痰湿蓄积。
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胃功能失调,可导致脂膏水湿无以运化、排泄、转输,从而停积为脂浊痰湿,形体发肥而身重;肝肾阴虚,阳亢则火热内生,影响肝之疏泄、肾之开合气化,使脂浊痰湿之邪停积于体内,并与火热胶结,发为肥胖。
人体脂膏的运化、转输、排泄,有赖于气机调达,升降正常、血行畅通,如果气机不利,则体内的脂膏不能被正常利用与排泄;血行不畅,脂膏转输不力,也会造成体内脂膏堆积,多余堆积的脂膏化为痰湿脂浊,又反过来影响气机之条达升降,阻滞血脉之运行,并使脂浊痰湿日积渐多,发为肥胖病。
二、分型从古至今,对肥胖病的分型有多种。
艾叶草知识殿堂——从中医的角度认识肥胖

劳逸失当:中医信为“久坐伤气”、“久坐伤气”、“久卧伤气”,好坐、好卧、好静,气血流行不畅,脾胃呆滞,运化失司,水保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于肌肤、脏腑、经络而致肥胖。“久坐伤肉”,脾主肌肉,脾虚气虚,致气机不畅,运化失调,精微聚为膏脂,则可发展为肥胖症。
七情失常:中医认为“心宽体胖”,心情开朗,情绪不晚紧张、激动的人,脾胃机能良好,水谷精微充分吸收转化,容易肥胖,而经贫困户能动性思恼怒,精神高度紧张者,肝失蔬泄,气机不畅,影响脾胃运化水谷及水液功能,影响胆汁排泄,不能正常化脂,导致肥胖。
从中医的角度认识肥胖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早已有记载,《灵枢》中有专门章节“逆顺肥瘦”来论述,指出肥胖者的特点是“广肩、广腋、广顶、多脂、厚皮”,并且把肥胖分为膏、脂、肉三型,至今仍为指导中医治疗肥胖病的基础。
一、形成肥胖的原因 饮食不节:食量过大,善食肥甘、膏梁厚味、水谷精微在人体内堆积为膏脂则成肥人,或称胖人、肥贵人。而肥甘厚味过多,损二、肥胖机理 肥胖患者从表面来看形似壮实,为实证。实际上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正气虚衰。肥胖多发于中老年人,亦即肾虚为其本,而痰、浊、脂为其标。在正虚的基础上,因生活安逸,进食过多,心情舒畅,好坐好静,均为诱发或增加肥胖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医将肥胖者称为“肥贵人”。
吃的少还肥胖,中医是如何认识的?

吃的少还肥胖,中医是如何认识的?昨天一朋友在我为病人治病的时候,问我她最近吃的少还肥胖,从中医角度是如何认识的?其实,中医对肥胖的防治早就有深刻的认识。
我国历代医籍对肥胖病的论述颇多。
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该书系统地记载了肥胖病的病因病机及症状,并对肥胖进行了分类。
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有“肥贵人”的描述。
《灵枢·卫气失常》根据人皮肉气血的多少对肥胖进行分类,分为“有肥、有膏、有肉”三种类型。
病因方面,《素问·奇病论》记载“喜食甘美而多肥”;《素问·异法方宜论》还记载“西方者,其民华食而脂肥”,说明肥胖的发生与过食肥甘、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除此之外,《黄帝内经》认为肥胖与其他多种病证有关,认识到肥胖可转化为消渴,还与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等多种疾病有关。
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肥胖的病机及治疗有进一步的认识,金·李东垣《脾胃论》指出了脾胃功能与肥胖之间的密切的联系,认为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虚弱,则少食而肥。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提出了肥胖具有多湿、多痰且气盛于外而歉于内的特点,认为肥胖应从湿热及气虚两方面论治。
宋·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肥人多血实气虚,腠理多郁滞,气血难以通利,可伴气滞血瘀的特点。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非风》记载了肥人多气虚、多痰湿,易致气道不利,故多非风之证。
清·陈士铎《石室秘录·肥治法》认为:“肥人多痰,乃气虚也。
”故治痰须补气兼消痰,并补命火,使气足则痰消。
清·吴本立在《女科切要》中记载:“肥白妇人,经闭而不通者,必是痰湿与脂膜壅塞之故也。
”指出了肥胖与妇人疾病之间的联系。
近代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体力劳动减少,肥胖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胖的西医说法
饮食肥甘 先天遗传 不良情绪 后天脏器失常
肥胖的中医原因
1。脾虚不运型
2。脾肾两虚型 3。胃热滞脾型 4。肝郁气滞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脾在减肥中的作用
脾系统的作用: 脾系统的作用: 1.主运化 主运化: 1.主运化: a.运化水谷 运化水谷; a.运化水谷; b.运化水液 运化水液. b.运化水液. 2.主统血; 主统血; 主升清; 3.主升清; 主肌肉.四肢; 4.主肌肉.四肢; 开窍于口, 5.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气血在减肥中的作用
有多少气血, 有多少气血,减肥速度就有多快 补气血的方法:细嚼慢咽、小口喝水、 补气血的方法:细嚼慢咽、小口喝水、良 好的睡眠、 好的睡眠、少做剧烈运动
胃热滞脾型(36—38%) 胃热滞脾型
容易饥饿、爱吃想吃肥肉、 容易饥饿、爱吃想吃肥肉、爱吃味道重的 东西、爱吃冰的东西。 东西、爱吃冰的东西。 典型人物:童便俊颜人(急躁、口干、 典型人物:童便俊颜人(急躁、口干、面 色红) 色红) 重点:祛胃火、抑制食欲、解除便秘( 重点:祛胃火、抑制食欲、解除便秘(增 强胃肠蠕动)(中脘、天枢、大横) 强胃肠蠕动)(中脘、天枢、大横) )(中脘 海藻、荷叶、山楂、 海藻、荷叶、山楂、茶叶
胃热滞脾型的饮食注意
少食多餐原则(中性水果) 少食多餐原则(中性水果) 高蛋白、低盐、 高蛋白、低盐、低脂食品 喝室温的水(体热别吃冰,越吃越上火) 喝室温的水(体热别吃冰,越吃越上火)
脾虚不运(27—30%) 脾虚不运
经常腹胀、没有力气、疲劳、食欲不一定好、 经常腹胀、没有力气、疲劳、食欲不一定好、肌 肉松软,以强机人为重点; 肉松软,以强机人为重点; 重点留罐部位:章门、三阴交、脾俞、胃俞、中 重点留罐部位:章门、三阴交、脾俞、胃俞、 脘 饮食注意事项:主食控制、蔬菜水果、牛肉羊肉、 饮食注意事项:主食控制、蔬菜水果、牛肉羊肉、 鱼、不喝汤 忌讳:过油、过咸、过辣、过酸、 忌讳:过油、过咸、过辣、过酸、过烫 薏仁、山药、生姜、 薏仁、山药、生姜、南瓜 人参健脾丸、 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健脾胃颗粒
梵医门经络魔罐减肥技术的步骤
仔细咨询: 仔细咨询: 年龄、肥胖历史、饮食习惯、 年龄、肥胖历史、饮食习惯、是否有强烈 减肥愿望。 减肥愿望。 介绍我们减肥的目标及效果(如何减、 介绍我们减肥的目标及效果(如何减、怎么 那些需要客人配合) 减、那些需要客人配合) 客人需要配合的部分:饮食、喝水、睡眠、 客人需要配合的部分:饮食、喝水、睡眠、 运动、 运动、坚持
可能的情况提前说
气血好的体质,可以快减, 气血好的体质,可以快减,前四次隔天一 四次后隔两天一次; 次;四次后隔两天一次; 在三、四次后,客人身体变化适应, 在三、四次后,客人身体变化适应,会有 一个平静期,体重下降慢, 一个平静期,体重下降慢,但是腰腹围度 有变化 ; 经常使用各种减肥方法的人, 经常使用各种减肥方法的人,到一定程度 上就很难减下去,此时需要鼓励坚持。 上就很难减下去,此时需要鼓励坚持。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
吴虹霏
养生观点
先修其心 再治其身
肥胖与美 肥胖与健康
真正我们关注的是健康(心理健康、 真正我们关注的是健康(心理健康、身体 健康) 健康) 心理倾向:自卑、自闭、 欲望) 心理倾向:自卑、自闭、爱(欲望)的不 满足、想要控制; 满足、想要控制; 身体倾向:心脏病、代谢病、高血压、 身体倾向:心脏病、代谢病、高血压、高 血脂
脾肾两虚型( 脾肾两虚型(22%) )
面部浮肿、面色晦暗无光、怕冷、 面部浮肿、面色晦暗无光、怕冷、动 则汗出、食量少、糖尿病、 则汗出、食量少、糖尿病、乏力 饮食注意事项:主食控制、蔬菜水果、 饮食注意事项:主食控制、蔬菜水果、 牛肉羊肉、 牛肉羊肉、鱼、不喝汤 重点在提升阳气(韭菜、泥鳅、葡萄) 重点在提升阳气(韭菜、泥鳅、葡萄) 中脘、关元、三阴交) (中脘、关元、三阴交)
利用表格咨询法直接成交
适当的优惠
肝郁气滞(18—20%) 肝郁气滞
睡眠不好、性情急躁易发火、 睡眠不好、性情急躁易发火、月经有 血块、面部肝区有色斑或暗疮; 血块、面部肝区有色斑或暗疮; 章门、气海、关元、带脉、三阴交、 章门、气海、关元、带脉、三阴交、 血海 按摩太冲、行间、 按摩太冲、行间、太溪 适当服用逍遥丸、 适当服用逍遥丸、加味逍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