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辩证治疗
中医对肥胖症的辨证施治方法

中医对肥胖症的辨证施治方法肥胖症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机体脂肪组织过多积聚,导致体重超过正常范围。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之一,在治疗肥胖症上有着独到的辨证施治方法。
本文将针对中医对肥胖症的辨证施治方法展开论述。
一、辨证分型中医将肥胖症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体征和病因。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1. 脾胃湿阻型脾胃湿阻型是指肥胖症患者脾胃功能失调,湿气停留在体内,导致体重增加。
治疗时应通过舒缓脾胃、消除湿气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中医常采用祛湿健脾的方法,如服用陈皮、山楂等药物。
2. 肾阳虚型肾阳虚型是指肥胖症患者肾阳功能不足,导致体内阳气不足,肌肉松弛,脂肪堆积。
治疗时应通过温补肾阳,增强人体代谢能力,促进脂肪燃烧。
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菟丝子等。
3.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是指因情绪压抑、生活习惯不良等原因,导致气血循环不畅,脂肪堆积。
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的方法来疏通气血,减少脂肪囤积。
常用的中药有红花、郁金等。
二、中医施治方法中医对肥胖症的施治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理、草药调理和针灸疗法等。
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是治疗肥胖症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定制相应的饮食方案。
例如,对于脾胃湿阻型的患者,应少食寒性、油腻、甜食等容易产生湿气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对于肾阳虚型的患者,应多食温补的食物如桂圆肉、牛肉等。
2. 草药调理草药是中医治疗肥胖症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选用不同的中药组方,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新陈代谢。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茯苓、生大黄等,可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进行搭配使用。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肥胖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患者的脏器功能,促进脂肪的分解和消耗。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等。
三、中医治疗肥胖症的优势相比于西医疗法,中医在治疗肥胖症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1. 个体化治疗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针对每位患者的辨证分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治疗更加精准。
中医对肥胖与减肥的治疗

中医对肥胖与减肥的治疗肥胖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之一。
由于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肥胖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针对肥胖问题,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肥胖与减肥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肥胖与减肥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对肥胖的认识中医将肥胖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种类型。
实证型肥胖主要表现为体脂肪堆积过多,肥胖者多为体质健壮,其病因主要与饮食过多、运动不足等因素有关。
虚证型肥胖则主要表现为体质肌肉松弛,脂肪堆积在腹部,与内分泌和消化系统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通过望、问、切、诊四诊合参的方法,对肥胖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判定。
二、中医治疗肥胖的原则中医治疗肥胖的原则是“调理脾胃,疏肝理气”,通过调整体内脾胃功能和疏通肝气来达到减肥的目的。
具体而言,中医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治疗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注重饮食的调理,强调食物的药性。
在饮食结构上,中医提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热量的食物,尤其是糖类和油脂类食物。
此外,中医还推崇药膳食疗,选用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养胃等功效的中草药材和食物,辅助减肥疗效。
2. 草药治疗:中医草药具有调理体内功能的作用,可以改善肥胖者的体质和代谢率。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山楂、薏苡仁、茯苓等,这些草药能够促进脂肪的分解和排泄,达到减肥的目的。
3.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对肥胖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和代谢功能,提高脂肪的分解和消耗速度。
针灸疗法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深受广大肥胖患者的青睐。
4. 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能够刺激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脂肪的分解和消耗。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脂肪的燃烧和排泄,达到减肥的效果。
推拿按摩是一种舒适的治疗方法,对肥胖患者来说既起到了健身保健的作用,又能够减轻工作和生活压力。
三、中医减肥需注意的事项中医减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以保证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1. 个体化治疗:每个肥胖个体的体质和病因都不尽相同,因此治疗方法也需要个体化。
中医内科学肥胖PPT课件

学会调节情绪,通过冥想、瑜伽、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熬 夜和过度疲劳。
定期检测体重,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总结词
定期监测体重是预防肥胖的重要环节,能够 及时发现体重异常增长,并采取相应措施进 行调整。
详细描述
建议每周测量一次体重,并记录在册。如果 发现体重异常增长或减重困难,应咨询专业 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 。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 间久坐,尽量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饮食减肥注意事项
饮食减肥需注意营养均衡和身体健康,避免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或 健康问题。
04
CHAPTER
肥胖的预防与保健
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
总结词
控制饮食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措施,应合理安排膳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
详细描述
选择低热量、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瘦肉和鱼类等。控制餐后甜点和零食 的摄入量,避免过度饮酒。
胃热滞脾型肥胖
总结词
胃热炽盛,食物进入胃中难以消化, 导致脂肪堆积。
详细描述
多食、消谷善饥、口渴喜饮、口臭、 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 清胃泻火,佐以消导,方用防风通圣 散加减。
脾虚湿阻型肥胖
总结词
脾胃虚弱,水湿运化失调,湿邪内停,导致肥胖。
详细描述
肢体困倦、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泄泻、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健脾益 气,利湿化浊,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肥胖的病因病机
病因
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失调、年老体衰。
病机
脾虚痰湿、气滞血瘀、湿热内蕴。
肥胖的中医治疗原则
健脾祛湿
清利湿热
针对脾虚痰湿型肥胖,以健脾祛湿为 治疗原则。
中医对于肥胖与代谢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对于肥胖与代谢病的辨证与治疗肥胖与代谢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健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中医学家们对于肥胖与代谢病的辨证分析及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这方面的应用。
一、肥胖与代谢病的中医辨证在中医中,肥胖被归为“脂肪病”范畴,代谢病被称为“内伤”。
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着重关注人体的整体功能状态,体现了中医治疗的特点。
1. 中医辨证的基本原则中医辨证的基本原则是“辩证施治”,即通过分析病因病机、辨识病证病候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在肥胖与代谢病的治疗中,中医注重辨证分型,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2. 辨证施治的分类在中医辨证施治中,肥胖与代谢病可分为湿热内蕴型、脾胃虚实型、气滞血瘀型等多种类型。
根据具体的病情,中医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推拿等,以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为根本目的。
二、中医治疗肥胖与代谢病的方法中医治疗肥胖与代谢病注重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提升整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的平衡,进而达到减肥与疾病治疗的目的。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肥胖与代谢病的常用方法,通过使用具有明确疗效的中药组方,调节人体内部环境,改善体质,达到减肥与疾病治疗的效果。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刺激具体的穴位,调理气血,改善人体的功能状态。
对于肥胖与代谢病患者,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食欲,控制体重,改善代谢功能。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刺激肌肉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对于肥胖与代谢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疗效。
推拿按摩还可以对调整脏腑功能有积极影响。
三、中医对于肥胖与代谢病的治疗案例以下是几个中医治疗肥胖与代谢病的案例,以展示中医的疗效和应用场景:1. 湿热内蕴型肥胖患者特点:体形肥胖,口渴,舌苔厚重。
治疗方法:采用中药疏风利湿,如黑麦芽、茯苓等,配合针灸治疗,疏通经络,减轻水湿的困扰。
中医辩证治疗肥胖症经验方

中医辩证治疗肥胖症经验方病机概述:肥胖是人体脂肪积聚过多所致,当进食热量超过消耗量,而多余的营养物质主要转化为脂肪,储存于各组成及皮下,慢慢堆积形成肥胖,或因其他病理原因,增强了脂肪的储存,也可形成肥胖,或因食用药物而形成肥胖。
肥胖人对感染的抵抗力低下,容易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痛风,结石,脂肪肝等疾病,各关节更容易退行性病变,女性容易内分泌失调,月经减少甚至闭经或不孕现象。
中医认为:肥胖是由于元气不足,饮食不节,生冷辛辣,致使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蕴生痰湿。
或情志失调,肝郁犯脾,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化生,郁久为痰湿,阳虚气化失司,气血运行不力,导致血瘀阻滞,痰湿瘀交阻而致病。
(1)脾虚痰湿型:形体肥胖,神疲乏力,面白无华,脘腹痞满,口淡泛恶,嗜睡,身体困重,舌淡苔白腻,脉细弱。
配方组成: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法半夏20g,陈皮15g,薏苡仁30g,生山楂20g,防己15g,荷叶30g,泽泻25g,冬瓜皮2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痰湿郁火型:形体肥胖,面目红赤,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嘈杂易饥,食欲强,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配方组成:法半夏20g,枳实12g,陈皮10g,黄芩10g,栀子10g,生地20g,白术20g,茯苓15g,决明子30g,生山楂25g,生大黄(后下)10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3)痰瘀互阻型:形体肥胖,痰多胸闷,失眠多梦,头目眩晕,女性经少或闭,舌黯瘀点或瘀斑苔腻,脉弦涩。
配方组成:法半夏20g,浙贝母15g,胆南星15g,陈皮10g,茯苓15g,生山楂30g,桃仁15g,红花6g,水蛭10g,土元15g,酒大黄(后下)8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4)脾肾阳虚型:形体丰盛,神疲乏力,腰膝酸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稀溏,性欲低下,舌淡胖齿痕苔白滑,脉细弱。
配方组成: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20g,肉苁蓉15g,巴戟天15g,仙灵脾15g,仙茅15g,生山楂30g,何首乌15g,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中医内科肥胖症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肥胖症肥胖系人体脂肪储存过多,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
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其他肥胖症三类。
单纯性肥胖症无明显内分泌一代谢病病因;继发性肥胖症多有内分泌一代谢病病因;其他肥胖症如水钠潴留、痛性肥胖等。
中医学称为“肥人”,其发病与进食过多,嗜食甘肥,喜静少动以及素体脾运不强有关。
饮食不节,脾运失健,内生痰湿,或因水谷精微化为膏脂,积聚于脏腑组织、四肢、皮下,而致形体肥胖。
本节主要介绍单纯性肥胖的证治,继发性肥胖症、其他肥胖症还当结合原发病治疗。
【诊断】1有饮食过多、活动过少史,或家族遗传史。
多见于40~50岁中壮年,尤以女性为多。
2.评估肥胖的方法很多,目前较简便且最常用的方法为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为:BM1=体重(kg)/身高2(m2)0国外诊断标准为:24.9为正常上限,25~29.9为超重,230为肥胖。
适用于中国人的诊断标准为:23.9为正常上限,24~26.9为超重,227为肥胖。
3.结合病史、体征特点作有关检查,如24小时尿17.羟类固醇、甲状腺功能测定、检查蝶鞍、立卧位试验、血糖、血脂、B超、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等以进一步鉴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肥胖症。
【治疗】本病重在预防。
应适当控制饮食,尤其是高脂肪、高糖类食物,多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轻症注意摄生,不需服药;中等度以上肥胖者,可配用药物治疗。
一、辨证论治本病多属标实本虚证。
临床辨证,初起以痰湿标实为主,治予化痰祛湿法;病久以脾虚为主,治予健脾益气法。
虚实夹杂者,当予消补兼施。
1痰湿内盛形体肥胖,食欲旺盛,头昏沉重,嗜唾鼾声,流涎,胸闷气短,痰多口黏,行动迟缓,苔腻滑,脉滑。
治法:化痰祛湿。
方药举例:导痰汤加减。
制半夏10g,陈皮10g,制胆星5~10g,枳实10g,苍术10g,菖蒲10g,广郁金10g,茯苓10g,荷叶15g。
加减:胸闷心悸,加制远志10g,丹参12g,慈白6g。
痰多稠黏或黄色,怕热,加黄连3g,炒竹茹10g,瓜萎皮15g,并可饮服竹沥水20m1,每日2~3次。
中医对于肥胖症的治疗与调理

中医对于肥胖症的治疗与调理肥胖症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影响着个人形象和自尊心,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手段,在肥胖症的治疗与调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肥胖症的治疗与调理方法。
一、中医对肥胖症的认识中医认为,肥胖症主要是由于脾胃湿热引起的。
脾主运化水湿,胃为水谷之海,脾胃功能失调会导致水湿内停,从而形成肥胖症。
因此,中医治疗肥胖症首先要调理脾胃以达到湿热的平衡。
二、中医治疗肥胖症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倡导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对于湿热重的患者,可以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黄连、黄芩等;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丹参等。
中药的煎煮和服用方法也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2. 饮食调理中医饮食养生强调平衡饮食,合理搭配食物。
对于肥胖患者,中医建议每餐应吃饱七分饱,不要暴饮暴食。
此外,还要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中医还推荐一些具有燥湿排脂作用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等,可作为饮食调理的辅助手段。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肥胖症也有一定效果。
中医将肥胖症归纳为“血热蕴结”或“脾胃湿浊”,通过针灸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激活经络,达到消除湿热,疏通气血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脾俞等。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也可以用于肥胖症的治疗与调理。
按摩可以促进脂肪代谢,疏通经络,改善脾胃功能。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揉、捏、点、按等,可以选择适当的技法和部位进行按摩。
三、中医调理肥胖症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由于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症状不同,中医调理肥胖症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饮食和疗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治疗周期中医治疗肥胖症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需要患者坚持治疗并做好调理。
治疗周期因个人情况而异,一般需要几个月到一年左右。
中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及治疗

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02月/23日/中医学对肥胖病的认识及治疗龚海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对肥胖病的定义为:肥胖病是指因嗜食肥甘,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痰湿脂膏积聚,导致形体发胖,超乎常人,并伴困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形体疾病。
肥胖病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证,实者主责之痰,虚者主责之脾。
所谓∀肥人多痰#、∀肥人多湿#、∀肥人多瘀#是其邪实的一面,根本原因在于气虚,阳气不运,病位在脾。
汪昂说:∀肥人多痰而经阻,气不运也#。
石室秘录!亦云:∀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血不能运行,故痰生之#。
一、病因、病机肥胖主要是由于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所致。
如果人体因某些机能失职,或过多地摄食肥甘厚味,会造成体内脂膏过多,积蓄于体内,进而化为痰湿脂浊,阻滞于经脉,充斥于肌肤腠理及脏腑三焦,从而发为肥胖病。
目前的研究认为,肥胖病主要与饮食、劳逸、体质、遗传、年龄、性别、工作性质、精神情志及地域等因素有关。
素问示从容论!指出肥胖病的病机是∀肝虚、肾虚、脾虚,令人体重烦冤#,并有∀肥人多气虚#、∀肥人多痰湿#等对肥胖病病机的高度概括。
人体阳气虚弱,气化失职,脏腑功能失调,运化疏泄乏力,气机郁滞,升降失司,血行失畅,脂浊痰湿堆积体内是肥胖病的主要病理机制。
肥胖病多发于老年人就是因为老年人阳气亏虚,无法气化而造成脂浊痰湿蓄积。
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胃功能失调,可导致脂膏水湿无以运化、排泄、转输,从而停积为脂浊痰湿,形体发肥而身重;肝肾阴虚,阳亢则火热内生,影响肝之疏泄、肾之开合气化,使脂浊痰湿之邪停积于体内,并与火热胶结,发为肥胖。
人体脂膏的运化、转输、排泄,有赖于气机调达,升降正常、血行畅通,如果气机不利,则体内的脂膏不能被正常利用与排泄;血行不畅,脂膏转输不力,也会造成体内脂膏堆积,多余堆积的脂膏化为痰湿脂浊,又反过来影响气机之条达升降,阻滞血脉之运行,并使脂浊痰湿日积渐多,发为肥胖病。
二、分型从古至今,对肥胖病的分型有多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辩证治疗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由此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进而使得现实生活中的肥胖的人
数越来越多,并且其数量已经达到一定的地步,引起了临床的重视。
我们所称的肥胖症是指
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的20%以上,或者说是体
重重量指数升高(体重指数>24)以及出现一系列症状的人。
虽说我们看一个人的体格就知道这个人是否肥胖,但是肥胖症在中医上是怎么定义的呢?以及在中医上又是如何治疗的呢?
一、中医对肥胖的分类
在中医方面,其对肥胖的解释和我们平时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在生活中一般认为肥胖是
由于饮食不规律、吃过多的油腻食品等原因。
但是在中医上,对肥胖的解释却复杂的多。
中
医方面认为,人体的肥胖有很多种类型,例如先天的基因决定、食用过多油腻食品、不常运动、七情过度、脾胃虚衰、痰饮水湿等类型。
1.先天禀赋
中医方面认为一个人的体形的胖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人的先天禀赋所影响的。
人体在出
生的时候,就会有体质的差异,不同的体质在肥胖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并且人的阴阳
刚柔的差异,也是由先天的禀赋所决定的。
2.饮食不节
中医上认为饮食不节是导致肥胖的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
《素问。
奇病论》说:"必数
食甘美而多肥也。
"一旦人在日常生活中,吃的多且吃的较好,这些食物就会渐渐地转化为人体的脂肪;或者说人在吃饭时,饮食过多且从不节制,时间久了就会损伤人的脾和胃。
因此,在《素问。
通评虚实论》有"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之说。
这一点就说明了在日常生活中,如
果不注意饮食,就可能会导致人体内的精微物质过剩进而引起肥胖。
3.脏腑失调
随着人的年龄越来越大,无论男女,都会出现脏腑气血失调,进而导致肥胖的概率增加。
我们人体内的正常代谢与脏腑的功能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和脾脏以及胃的关系极其密切。
脾
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人到了中年以后,其脾胃的消化功能不断减退,从而身体对肥甘厚味的消化功能也变弱了,并且年龄大了之后,也很少运动,这些综合起来,就导致了中年发胖的状况出现。
4.痰浊水湿
我们生活中,很多人会经常吐痰,并且咳出来的痰较为粘稠,身体出虚汗也较多。
这是
因为肥胖之人一般情况下都是经常吃肥甘厚味,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功能不好,如
果还经常喝酒,就会导致痰浊水湿。
5.好逸少劳
如果在生活中,吃的食物过于油腻或者说含糖分过多,但同时又很少运动,这会导致体
内的营养过多,不能被身体所消耗,久而久之就积累成脂肪,进而导致人体肥胖。
我们可以从《黄帝内经》中得知,人的体型可以被划分为5种,分别为肥壮人、瘦人、
肥瘦适中、壮士和婴儿。
并且在这五种体型中,肥胖体型有三种,分别为“膏人”、“脂人”、“肉人”。
这种划分方法是中医对于肥胖进行的最早的划分类型。
目前,在中医上,我国根据全国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将单纯性肥胖划分为
脾虚痰湿型、胃热湿阻型、肝郁气滞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五种。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可以得知大多数的肥胖病人都有以下症状:四肢浮肿、胸闷、容易
疲惫、四肢无力以及痰多气喘等现象。
这种症状我们都能够从痰、湿和气虚方面进行分类,
只是对于不同的类型,其侧重点不一样。
中医上根据肥胖患者的这些主要症状、舌苔以及脉
象可以将肥胖患者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痰湿、痰热、痰湿气虚、和疲热气虚。
二、中医对肥胖的治疗
通过将肥胖患者划分为四种类型,然后在划分类型的基础之上,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
同的治疗方法。
2.1痰湿型
对于痰湿型肥胖患者而言,其表现为:身体肥胖,体重很重,且四肢不够灵活,经常感
觉到头晕以及乏力,同时胸部和腹部都十分胀满。
这种类型的肥胖患者一般喜欢吃油腻以及
甜食,舌头十分胖大且舌苔较为厚实。
这会导致肥胖患者痰湿困脾,气机不畅。
所以此处需
要进行去除湿气,化痰以及调理气血。
此时的处方药为:陈皮、胆南星、全瓜蒌、莱菔子、
枳实、焦山楂、薏苡仁、赤小豆、半夏、茯苓、丹参、王不留行。
2.2痰热型
对于痰热型肥胖患者而言,其表现为:外表看起来十分丰满,每顿饭都吃很多,但是又
很容易饿,面色红润且经常容易心烦,其一般喜欢喝,且大便呈现一节节的,还十分干。
其
舌头一般呈现红色,舌苔较为厚腻或者黄腻。
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肥胖患者痰郁化热,壅滞
胃肠。
所以此处需要对肥胖患者进行一系列消除疲倦以及减轻胃的负担,同时还需要通腑泻热。
此时的处方药为:陈皮、天竺黄、茯苓、焦山楂、半夏、黄芩、莪术、槟榔、炒鸡内金、甘草、熟大黄、厚朴。
2.3痰湿气虚型
对于痰湿气虚型肥胖患者而言,其表现为:外表看起来十分臃肿,且面色没有光泽,呼
吸短促,且经常感觉到疲惫和出虚汗,大腹便便,身体十分虚弱且经常容易感冒。
其舌头一
般呈现淡红色,舌体较为胖大,舌苔一般为白腻或白滑。
这种情况下或导致肥胖患者痰湿内阻、阳气被遏。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益气、化痰以及祛湿。
此时的处方药为:陈皮、黄芪、党参、茯苓、远志、防风、半夏、大腹皮、炒白术、山药、炒二芽、枳实。
2.3痰热气虚型
对于痰热气虚型肥胖患者而言,其表现为:身体肥胖,且为虚胖型,嘴巴里面非常苦,
心情容易烦躁,且经常感觉到累,特别喜欢睡觉,容易出虚汗,呼吸短促,尿频多梦,容易
便秘。
其舌头一般都为淡红色,舌苔为黄腻。
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其痰热内蕴,脾胃虚弱。
这
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清热化痰、健脾益气。
此时的处方药为:橘红、南沙参、天冬、半夏、
大枣、川黄连、白芍、生地、当归、夜交藤、茯苓、葶苈子。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人体的肥胖与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有着很大
的关系。
吃的过于油腻且经常吃甜食还缺乏运动是目前导致肥胖的重要的几个因素。
这种类
型的肥胖称之为获得性肥胖。
但是肥胖并不完全是与日常的生活习惯有关。
事实上,有时候
肥胖还有先天性的,这种类型称之为体质性肥胖。
其特点是,肥胖具有家庭遗传的特点,一
般情况下,这种患者幼年时较为肥胖直到成年。
如果进行合理的饮食且经常性运动是可以减轻肥胖的症状的。
在中医方面,治疗肥胖病的办法有很多,除了上述所说的用中药进行调理以外,还有饮食、运动、体穴以及按摩等方法。
具体如何进行肥胖症的治疗还得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