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球上的地表水与地下水

旅游
地表水体如湖泊、河流、瀑布 等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是旅 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水
地表水是许多地区的主要供水 来源,为人类提供生活和生产 用水。
渔业
湖泊、水库、海洋等地表水体 是渔业资源的重要基地,为人 类提供丰富的水产品。
灾害
地表水也可能引发洪涝、干旱 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造成 不利影响。
02
地下水储量与分布规律
储量
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地形、岩性、地质构造和人类活 动等。
分布规律
通常受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和气候条件控制,呈现出一定的 区域性和分带性。
地下水对人类生活意义
供水
地下水是许多地区的主要供水来源,尤其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农业灌溉
地下水为农业提供稳定的水源,对农业生 产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概述
地下水定义与分类
地下水定义
指存在于地壳岩石裂缝或土壤空隙中的水,与地表水有密切联系,并经常相互 转化。
地下水分类
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按含水层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 隙水和岩溶水。
地下水形成条件及过程
形成条件
包括补给来源、储水空间、地质环境和时间因素等。
形成过程
大气降水或地表水通过土壤和岩石的渗透作用,逐渐渗入地下,在岩石空隙中聚 集形成地下水。
据。
推广节水技术
积极推广节水灌溉、节水工业 等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减少污 染排放,保护水生态环境,实 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
根据当地气候、地质等条件合 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协调利用。
地下水与地表水

地下水与地表水地下水和地表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两者共同构成了水循环的一部分。
地下水是指存储在地下岩石和土壤中的水,而地表水是指存在于地球表面的河流、湖泊、湿地以及冰川等水体。
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补充,对生物和人类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互动促进了水的循环过程。
地表水在形成后会不断蒸发,转变为水蒸气,并随着气流的移动而向不同地区输送。
这些水蒸气最终会冷凝成云,并在降水时释放成降雨或降雪形式。
降雨和降雪中的一部分水会渗入地面,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源。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联系还表现在地下水对地表水的补给和维持水流的流量方面。
当地表水的流量减少时,例如在干旱季节或河流干涸的情况下,地下水可以通过渗流进入河流或湖泊,维持水流的流量,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地下水还可以通过与孔隙水相连的含水层和水系,补给湿地和沼泽地的水源,维持这些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除了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外,地下水与地表水还具有不同的用途和特点。
地下水的优势在于其储量大、质量较好、相对稳定等特点。
地下水储量庞大,因为地下岩石和土壤可以容纳更多的水。
地下水的质量较好,因为在渗入地下岩石和土壤时,水经过自然过滤和净化,较少受到人类活动的污染。
地下水的相对稳定性意味着它不容易受到季节变化和气候波动的影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水位。
地表水则更易于直接获取和利用。
地表水常常以河流、湖泊等形式存在,对于灌溉、供水和发电等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地表水的优势在于它更容易被人类访问和利用,但同时也更容易受到污染和损失。
由于其暴露在地表,地表水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污染物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精确的水资源调度,合理分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利用权益,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初中地理地表水与地下水

初中地理地表水与地下水地球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星球,地表水与地下水是两种重要的水资源形式。
初中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形成、特点以及应用。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地表水的形成与特点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河流、湖泊、水库、水塘和海洋等。
它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降水过程实现的,当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遇凝结形成液体水滴时,就会降落到地面上,形成地表水。
地表水主要分为河流水和湖泊水。
1. 河流水河流是地表水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流域面积的大小、降水量和地形地貌等因素都会影响河流的形成和发育。
河流具有自然的水流形态,包括源头、上游、中游和下游。
其特点是水流不断,水量丰富,能够为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水源。
2. 湖泊水湖泊是地表水的另一种形式,它是由于地表凹陷而形成的自然水体。
湖泊通常具有明显的边界和大小不等的水面。
湖泊水的特点是静止不流动,水质相对较为稳定,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二、地下水的形成与特点地下水是指位于地下的水体,它是地表水的重要补充和储存形式。
在地下岩石和土壤中,存在着许多孔隙和含水层,这些空间中的水就是地下水。
1. 含水层含水层是地下水存在的特定地层,它通常是由岩石或土壤中的空隙和孔隙充满水分所构成的。
含水层的水源主要来自河流的渗漏、降水的渗透以及地下水的流动。
2. 地下水的特点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能够向周围的非饱和带扩散。
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的水质较为稳定,受到外界污染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另外,地下水在地下层之间的流动速度比较慢,因此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储备。
三、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应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水资源。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直接的用水来源。
它们经过处理后可供居民饮用、洗涤和生活用途,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2. 农业用水农业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要用水领域之一。
地表水可以用于灌溉,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水分。
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 地 水
Company
LOGO
地表水是指存在于地壳表面, 地表水是指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 大气的水,是河流、冰川、湖泊、 大气的水,是河流、冰川、湖泊、 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亦称“ 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亦称“陆地 水”。
一、地表水
河川径流(重点) 湖泊和沼泽(掌握) 山岳冰川(了解)
返 回
一.河川径流
1.水系和流域 (1)流域 –A.外流区:河流直接注入海洋(64%) –B.内流区:河流不能直接注入海洋(36%) –C.内外流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 –C. : —— —— 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 拉山——冈底斯山——西端国境线 (与年降水量 年降水量400mm等值线相近) 等值线
二、沼泽与湖泊
5、云贵高原湖区 、
A.成因:构造湖、 A.成因:构造湖、溶蚀湖 成因 B.特点 特点: B.特点:湖水较深 ,含碱成分较 多
中国沼泽分布图
返 回
山东省境内河湖交错, 山东省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 干流长50 50公里以上的 布,干流长50公里以上的 河流有100多条。 100多条 河流有100多条。 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 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 流程610多公里, 610多公里 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 海湾入海。 海湾入海。 京杭大运河自东南向西北纵贯 京杭大运河自东南向西北纵贯 鲁西平原, 630多公里 多公里。 鲁西平原,长630多公里。 比较重要的河流还有徒骇河、 比较重要的河流还有徒骇河、 马颊河、沂河、沭河、 马颊河、沂河、沭河、大 汶河、小清河、平湖 南四湖和东平湖。 淮河等。 山东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和东平湖。 淮河等。 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 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 湖和南阳湖组成,总面积1375 1375平 湖和南阳湖组成,总面积1375平 方公里,为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方公里,为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地球上的地表水与地下水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生物多样性:地 表水和地下水支 持着多种生物的 生存,对维护生 物多样性具有重 要意义。
气候调节:地表 水和地下水通过 蒸发和凝结等过 程,对气候调节 起着重要作用。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提供农业灌溉用水,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为工业提供水源,促进经济发展 支撑水路交通运输,降低物流成本 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对未来水资源利用的启示
了解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储量和质量,为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预测和应对水文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
了解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特点,可以为因地制宜地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提供依据,促进可 持续发展。
深入探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演变规律,有助于揭示地球水循环的奥秘,为全球气 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湖泊:静止的水体,分为淡水 湖和咸水湖
冰川:由积雪积累形成,是地 球上最大的淡水储存库
地下水:储存在地下含水层中 的水,分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农业灌溉:地表水可用于农业灌溉,促进农作物生长。 工业用水: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地表水是重要的水源之一。 居民用水:地表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居民的饮用水和日常生活用水。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水循环规律,预测和应对水旱 灾害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维持生态平衡: 地表水和地下水 是生态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 维持生态平衡起 着关键作用。
农业灌溉:地表 水和地下水是农 业灌溉的主要水 源,对农业生产 和粮食安全具有 重要意义。
地球上的地表水与 地下水
汇报人:
地表水、地下水

§1 . 河流地质作用与河谷地貌一、河流地质作用机械侵蚀1. 侵蚀作用化学侵蚀①对河床基岩侵蚀,与河床岩石力学性、质河流含沙量、河水流速有关 .据作用方向下蚀作用②海平面大致是下蚀极限----基本、永久侵蚀基准面.暂时、局部侵蚀基准面:④特殊现象:向源侵蚀、袭夺现象侧蚀作用特征:对河岸冲刷、破坏,冲河岸下部坡角→岸坡陡,下部掏空形成反坡,塌陷,河岸后退,河谷变宽.作用结果: 河曲、牛轭湖、古河道2. 搬运、沉积作用A. 机械搬运: 搬运机械碎屑物化学搬运: 溶解作用推移、机械搬运: 跃移悬移二、河谷地貌(一) 河谷的地貌特征1. 河谷组成谷坡:阶地河谷河床:岩坎、石滩、深潭、深槽谷底河漫滩:二元结构2. 河床的地貌形态山区河床总特征: 不平整、岩坎、石滩、深槽、深潭发育3. 河漫滩:山区河漫滩发育较少,多在河曲凸岸或河谷开阔处河漫滩处的沉积层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物颗粒较粗的砂砾石,上部为河漫滩沉积物,颗粒较细的粉土、黏土,这就叫二元结构。
心潭、边潭都具有二元结构。
4. 河流阶地:地壳上升、气候变化引起河流下切形成由下→上称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一级形成最晚,越老的阶地在最上边,形态保存越差③分类:(据成因)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山区常见,作大坝接头、厂房、桥地基有利堆积阶地:由冲积物组成,河流下切为超过沉积物厚度分上叠阶地、内叠阶地,反映地壳运动基座阶地:上部为冲积物,下部基岩说明地壳上升显著后期下切超过沉积物厚度三、松散堆积物类型(二)不同类型的松散沉积物1. 坡积物:暂时性水流沉积成分:母岩成分、风化产物(1)物质组成特征:分选性差,无层理,厚度小,堆积物疏松岩石粒度:斜坡上部粗——以碎石为主斜坡下部细——粘土为主(2)坡积物工程特征:①疏松、孔隙大→压缩性大建地基时注意,沉陷量大,不均匀沉陷②易产生滑坡当下伏地层陡,有水浸润时,降低边坡的稳定性,开挖基坑时注意边坡稳定性2. 洪积物:暂时性洪流沉积物质组成特征:固体物含量大分选性由上→下,渐好特殊地形:洪积物由于在沟口,地形开阔,坡度小→水流分散,流速小,而逐渐堆积呈扇形或锥形→洪积扇、洪积锥、洪积裙洪积扇特点:扇顶——砾石粗大,巨大石快,分选性差,磨圆度低上部——以砾石为主,有分选性,山洪周期性,不规则交替层理下部——细粒的砂、粉砂、粘土为主,分选性好,具有明显的微斜层理、水平层理,砾石磨圆度好(2). 洪积物工程特征:城市建工主建在洪积扇洪积扇:顶部:洪积物颗粒粗大,孔隙度大,透水性强→地下水埋藏深,土承载力较高→良好的天然地基扇缘:颗粒细,透水性弱,成分均匀,具较大压缩性→不宜做大型地基中部:岩性变化无常,地下水位抬高,土质软弱,不宜作建筑物地基3. 冲积物:(河流沉积)物质组成特征特点:分选性,磨圆度好,有明显层理,交错层理①山区河谷冲积物:粗砾屑为主,分选性、磨圆度②山前河谷冲积物:与洪积扇相似,交错层理③平原河谷冲积物:一般为粘性土与砂层、互层(2). 冲积物工程特征山区河谷冲积物:①以粗粒物质→岩石强度高,压缩性小→可作一般建筑物地基②强透水性→建坝、闸地基时注意防漏潜蚀问题平原河谷冲积物:以粘土、砂层互层①地基——承载力差②水库渗漏通道:古河道③阶地上的冲积物,经干燥胶结作用,结构密实,含水量小,压缩性小,强度高→可做一般建筑物地基。
地表水与地下水关联演化的水文地理过程

地表水与地下水关联演化的水文地理过程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地球水循环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的演化过程,这种水文地理交互作用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地表水指的是地表或地下浅层水体,如河流、湖泊、雪融水等。
而地下水则是位于地下深处的水体,主要储存于地下岩石中的孔隙和裂隙中。
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通过水文循环进行水分交换,这一过程决定了水文地理系统的稳定性。
首先,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起着重要作用。
雨水通过大气形成地表水,其中的一部分渗入地下并储存为地下水。
当地表水面积较大、降雨量较多时,地表水向地下水补给的量也相应增加。
这种补给过程不仅能够维持地下水的水位,还能够充实地下水中的溶解氧和养分,为地下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
其次,地下水对地表水流量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在气候干旱或水文循环不稳定的地区,地下水成为地表水流量的重要补给源。
当雨水较少时,地下水通过渗透到地面上补给河流和湖泊,维持其流量不至过低。
这种地下水补给方式使得地表水流量能够在干旱期间保持较为稳定,避免生态系统的崩溃。
此外,地表水和地下水还通过水文地理过程共同影响土壤水分条件。
地下水的存在和运动可以影响附近土壤的含水量。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会促使土壤中的含水量增加;相反,当地下水位较低时,土壤中的含水量会减少。
这种地下水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不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也会影响农业灌溉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最后,地赋水文地理过程还会影响河流和湖泊的水质。
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和污染物有可能通过渗透到地表水中,造成水质的恶化。
同时,地下水流动的速度较慢,有利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沉积和分解,从而减少其对地表水的直接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和速度,选取合适的地下水补给区域,有助于保护地表水的水质和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关联演化是水文地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地表水为地下水提供了补给,地下水则维持了地表水的流量稳定性。
地下水补给与地表水关系研究

地下水补给与地表水关系研究地下水与地表水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水文系统,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于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而地下水又通过泉眼、井口等方式补给地表水。
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关系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存在着水循环的联系。
当降水下渗到地下时,形成地下水层。
这些地下水层经过长时间的蓄积,形成地下水资源。
当地下水达到一定的饱和度时,会通过泉眼、井口等方式涌入地表水体,进而补给地表水资源。
地下水的补给不仅能够维持地表水的水位和流量,还能提供水文条件,促进植被的生长,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其次,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存在着物质交换的关系。
地下水中含有丰富的溶解性矿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能够通过地下水的补给作用进入地表水体,影响地表水的品质和水质。
例如,地下水中富含的矿物质可以丰富地表水的矿物质含量,改善水质。
然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也有可能通过地下水的补给进入地表水体,引发水源污染和环境问题。
因此,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物质交换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水位和水文动态的调节上。
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存在着水位的相互影响关系。
当地表水位下降时,周围的地下水会迁移到低压区域来弥补水分的缺失。
而地下水的存在又能够补给地表水,维持其水位和水文动态的平衡。
因此,合理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可以提高地表水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地下水补给与地表水的关系还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分布和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给量和速率。
在干旱地区,降水相对较少,地下水的蓄积速度较慢,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的能力相对较弱。
而在湿润地区,降水充沛,地下水的补给能力较强,能够维持地表水的水位和流量。
因此,对于不同气候条件下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预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提前采取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水资源的基本特征: “十年九旱”、“资源性 缺水”、总量少,人均低、 时空分布不均。
主要因素是补给条件,
其次是地下水和高山
冰雪融水。
返回
二、沼泽与湖泊
A.成因: 构造湖、冰川湖
积据的统0、计8,%我左国右湖,泊可总将面全积国达划B湖A7..分8特为成7点主为因8::7五海构k大拔m造湖高湖2,、区,以占河:咸国迹水湖土湖总和面盐
1、青藏高原湖区
B.特点: 海拔低 ,以淡水湖为主 , 受河流水位变化的影响大
(2)径流时程分布
A.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a.变差系数由东南往西我北国增河大川径流季节分配
»b.极端值:最大--华北平原很,不>均1.衡3,具体表现
最小--新疆伊犁为河汛流期域出现,<的0季.1节、
B.年径流的季节分配
延续时间、汛期径流 量集中程度等方面。
»a.多数河流夏涨冬枯 影响径流季节变化的
»b.河川动态类型
返回
返回
❖思维发散:
1、潜水和承压水,小天池与大天池 2、城市水网体系,下水道系统(图)
作业: 1、简述我国地表水的分布及规律 2、查阅资料,谈谈你对济南泉水成因的看法
返回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界线:
阴山
祁连山
贺 兰
巴颜喀拉山 山
念青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
外流区河流的干流起源
第一河源带是青藏高原的 东南。如长江、黄河、怒江、
雅鲁藏布江等。
第二河源带为第二阶梯边 缘隆起带,即大兴安岭,冀、
晋山地和云贵高原一带。如黑龙 江、辽河、淮河等。
第三河源带是长白山地、 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如鸭
黄土地区地下水。黄土地区地下水是平原-盆地地下水的一种, 是中国的一大特色。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陕西省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 西省西部和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即日月山以东、吕梁山以西、 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地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黄土塬区,在一些规模较大的 塬区,地下水比较丰富,具有供水价值。
主
讲
人
:
黄
地表水
思
与
地下水
Company
LOGO
地表水是指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 大气的水,是河流、冰川、湖泊、 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亦称“陆地 水”。
一、地表水
河川径流(重点) 湖泊和沼泽(掌握) 山岳冰川(了解)
二、地下水(熟悉)
地下水是存在于地表以下岩(土) 层空隙中的各种不同形式水的 统称。
绿江、钱塘江、赣江等。
返回
❖一.河川径流
▪ 1.水系和流域 (1)流域 –A.外流区:河流直接注入海洋(64%) –B.内流区:河流不能直接注入海洋(36%) –C.内外流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 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 拉山——冈底斯山——西端国境线 (与年降水量400mm等值线相近)
返回
山东省境内河湖交错,水网密 布,干流长50公里以上的 河流有100多条。
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斜穿山东境 域,流程610多公里,从渤 海湾入海。
京杭大运河自东南向西北纵贯 鲁西平原,长630多公里。
比较重要的河流还有徒骇河、 马颊河、沂河、沭河、大 汶河、小清河、胶莱河、
山东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和东平湖。 淮河等。 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 和南阳湖组成,总面积1375平方 公里,为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A.成因:构造湖、风成湖
2、东部平原湖区
B.特点:水浅面积小 ,多为咸水 湖,多季节性湖泊
3、蒙新高原湖区
A.成因:构造湖、火口湖和堰塞 湖
4、东北湖区
B.特点:除部分含盐碱成分较多 的内陆湖外 ,多为淡水湖
5、云贵高原湖区
A.成因:构造湖、溶蚀湖
B.特点:湖水较深 ,含碱成分较 多
中国沼泽分布图
3.融冰径流 冰川融水径流约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2%
返回
四.地下水
1.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平原——盆地地下水)
分布于有巨厚疏松沉积物的构造盆地
2.岩溶裂隙溶洞水
分布于碳酸盐岩层分布区
3.基岩裂隙水
分布于侵入岩分布区
4.冻土孔隙裂隙水
思
分布于气候寒冷有冻土层分布的地区
知维 识发
小散
结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一大地下水富集区,范围包括北京市南部、 天津市大部、河北省东部、河南省东北部、山东省西北部、安 徽省北部和江苏省北部地区。
(2)水系
A.太平洋水系(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B.印度洋水系(怒江、雅鲁藏布江) C.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
2.径流分布
(1)径流空间分布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 分布规律?
–A.分布规律
»a.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递减
»b.在同一地区内,迎风坡高于背风坡
–B.五个径流地带
Hale Waihona Puke 返回山东省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 风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 夏季多雨,冬季晴朗干燥。
返回
沼泽类型及其分布
泥炭沼泽:东北地区、青藏高原和西北高山地区 潜育沼泽: 东部广大平原和滨海地区,蒙、新内
陆干旱平原地区
一、东北沼泽区(三江平原) 二、青藏高原和新疆山地沼泽区(若尔盖高原) 三、东部平原和沿海沼泽区
返回
三.山岳冰川
1.类型 (1)大陆型冰川 (2)海洋型冰川
2.分布 (1)大陆型冰川分布较广,集中于雪线以上地区 (2)海洋型冰川只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段、念青唐 古拉山东段及横断山脉等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