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检测系统

合集下载

地下车库CO检测系统的设置与选择

地下车库CO检测系统的设置与选择

地下车库CO检测系统的设置与选择南京艾伊科技有限公司一氧化碳(CO)做为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性气体,随着私家车辆及地下车库的普及,其导致的中毒事件也频频见于报端。

近年来国家对地下车库一氧化碳检测系统也开始要求,如《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8.6.3条规定:“设有机械通风的地下车库应对CO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对于一氧化碳气体如何检测、设计及安装,是很多民建设计院和工程公司所从未涉及过的。

这次南京艾伊科技就从专业有毒气体检测仪制造商的角度,来详细解释下如何设置地下车库CO检测仪。

一、车库一氧化碳(CO)的危害及产生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对吸入对人体有十分大的伤害。

它会结合血红蛋白生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人缺氧。

最常见的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头晕,疲劳和虚弱的感觉,暴露在一氧化碳中可能严重损害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会有后遗症。

根据测试,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50ppm时,健康成年人可以承受8小时;达到200ppm时,健康成年人2~3小时后,轻微头痛、乏力;达到400ppm时,健康成年人1~2小时内前额痛,3小时后威胁生命;到800ppm时,健康成年人45分钟内,眼花、恶心、痉挛,2小时内失去知觉,2~3小时内死亡。

地下车库一氧化碳的产生主要源自于汽车发动机,当发动机怠速运行时,由于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含有大量CO的尾气。

地下停车场属于密闭环境,车辆进出比较频繁,所排放的尾气也不易排出,极易积累大量CO气体,导致停车场内弥漫着呛鼻的气味,损害人的身体健康。

因此,地下车库、停车场内应配有送、排风系统,用新鲜空气进行置换。

二、地下车库一氧化碳(CO)检测系统的目的目前,加装地下车库一氧化碳检测系统的目的主要有两个:1、定期排风保证车库内一氧化碳浓度低于危害水平,属于安全考虑。

2、根据地下车库内一氧化碳浓度进行排风,避免排风频率过高导致的能源浪费,属于节能考虑。

三、地下车库一氧化碳(CO)检测系统功能与设置如上图所示,地下车库一氧化碳检测系统主要有三部分1、现场一氧化碳浓度检测仪能够多点实时检测车库内一氧化碳浓度值,并且可以将数据上传到控制器集中显示。

地下车库CO监测系统

地下车库CO监测系统

地下车库CO监测系统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臭,无味气体,吸入对人体会有十分大的伤害,结合血红蛋白生成碳氧血红蛋白可导致人缺氧。

当一氧化碳浓度过高,致使中毒时,往往会出现头痛,EXIN,呕吐,头晕,疲劳和虚弱的感觉,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一氧化碳中可能严重损害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

做为一种WU色无味的有毒性气体,随着私家车辆及地下车库的普及,一氧化碳(CO)导致的中毒事件也频频见于报端。

近年来国家对地下车库一氧化碳检测系统也开始要求,2014年江苏省出台的《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就明确指出:设有机械通风的地下车库应对CO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由中国建研院牵头修订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5. 1. 9条继续沿用标准 2014 年版第 8.2. 13条,要求地下车库空气流通不好,容易导致有害气体浓度过大,对人体造成伤害。

有地下车库的建筑,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检测装置,超过一定的量值时即报警并启动排风系统。

所设定的量值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 1 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因此为保证可实现定期排风,使地下车库内一氧化碳浓度低于危害水平,保证人员身体健康,同时避免无用排风导致的能源浪费,安装地下车库CO监测系统监测一氧化碳浓度,做到浓度超标及时排风,是极为重要的。

智易时代地下车库CO自动监测系统分为三个部分:一氧化碳CO探测器、联动风机控制器、计算机展示平台,主要用于检测地下车库中一氧化碳浓度。

选用高稳定性进口电化学传感器,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当地下车库内一氧化碳浓度超过人体危害值时可自动JINGSHI并将报警信号上传至控制器进行自动连锁排风。

地下车库CO监测系统为标准网线接口,安装简单方便,特别适用于车库一氧化碳检测浓度。

系统特点:(1)高灵敏度CO传感器,检测JING准;(2)标准RS485接口,安装简单方便;(3)报警提醒,标准信号输出;(4)多点监控,一台采集控制器可以接入15台探测器;(5)多路报警开关量输出,自动控制风机;(6)LCD多功能液晶屏,实时显示浓度值;(7)摆脱监控局限性,采用B/S架构云平台,数据多设备实现同时监控。

地下车库co监测联动风机工作原理

地下车库co监测联动风机工作原理

地下车库co监测联动风机工作原理
地下车库的CO监测联动风机是一种用于确保车库空气质量安全的系统。

它基于CO(一氧化碳)气体浓度的监测结果,通过联动控制风机的工作,
实现有效的通风和CO气体排除。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系统的工作原理。

地下车库安装一系列CO气体浓度检测器。

这些检测器会定期监测车库
内的CO浓度水平。

当检测器检测到CO浓度超过设定的安全阈值时,它会
发出信号。

收到信号的监控系统会将信息传输给控制台。

控制台会根据接收到的信
息判断是否需要启动联动风机的工作。

当控制台判断需要启动联动风机时,它会发送指令给风机控制器。

风机
控制器根据指令控制风机的速度和运行时间。

风机开始运行后,它会将车库内的空气吸入,并通过通风管道将空气排
放到室外。

这样做的目的是加速空气流动,迅速将污染物(如CO气体)排
除车库,以确保车库内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一旦CO浓度降至安全水平以下,控制器会发送停止运行信号给风机,
风机停止运转。

这套CO监测联动风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为了保障地下车库内的空气质量,提供一个安全的停车环境。

这种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CO气体浓度
超标的情况,从而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健康问题。

地下车库CO监测联动风机工作原理是通过监测CO气体浓度并联动控
制风机的工作来改善车库内空气质量。

这个系统的原理简单直接,但对于车
库空气质量的保护至关重要。

地库co监控系统联动机制

地库co监控系统联动机制

地库co监控系统联动机制【原创版】目录1.地库 co 监控系统的概念与组成2.地库 co 监控系统的联动机制原理3.地库 co 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4.地库 co 监控系统的优势与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地库 co 监控系统的概念与组成地库 co 监控系统,全称为地下车库一氧化碳监控系统,是专门用于检测地下车库内一氧化碳浓度的安全设备。

它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和监控终端三部分组成。

传感器负责检测环境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控制器负责处理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判断,监控终端则负责实时显示一氧化碳浓度数据和报警。

二、地库 co 监控系统的联动机制原理地库 co 监控系统的联动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联动:当传感器检测到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会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

2.控制器与监控终端的联动:控制器处理完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后,会将处理结果传输给监控终端,监控终端收到信号后,会在显示屏上实时更新一氧化碳浓度数据,并根据设定的报警阈值发出报警。

3.监控系统与其他设备的联动:在实际应用中,地库 co 监控系统还需要与其他设备(如排风系统、照明系统等)进行联动。

当监控系统检测到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时,可以自动启动排风系统进行通风,或者控制照明系统提醒车主及时采取措施。

三、地库 co 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地库 co 监控系统在我国多个城市的地下车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某城市某商业综合体的地下车库采用了该系统后,成功避免了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

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地下车库内的一氧化碳浓度,确保车库内空气质量达标,为车主提供一个安全的停车环境。

四、地库 co 监控系统的优势与未来发展趋势地库 co 监控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高灵敏度:能够实时监测地下车库内的一氧化碳浓度,确保安全。

2.自动化程度高:联动其他设备,实现自动化管理。

3.稳定性好:采用高品质传感器和控制器,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磨煤机一氧化碳CO在线监测系统

磨煤机一氧化碳CO在线监测系统

磨煤机一氧化碳CO在线监测系统关键词:CO监测系统,煤粉仓CO监测系统,煤粉仓CO分析系统,磨煤机CO分析系统,磨煤机CO监测系统,磨煤机一氧化碳分析装置产品介绍:一、系统概述磨煤机一氧化碳监测系统主要针对磨煤机及储煤仓内部的火警做出早期报警。

山东新泽仪器有限公司对其设计思路是监测煤料焖烧产生的CO浓度值。

系统通过进口采样泵将磨煤机或煤粉仓内的CO气体经取样探头抽入,样气再经过预处理,S2000型红外线CO分析仪,从而完成对CO气体浓度的检测。

任何CO浓度的增加,都是早期火警的迹象,系统可以做出相应报警。

TK-2000型成套装置由取样、反吹扫、气样预处理、气样分析、仪表校准、程序控制及讯号输出七个部分组成。

成套装置由PLC控制。

成套性服务包括针对用户的工况和要求进行设计、供货、技术培训直至现场投运,是工业生产过程工艺监控、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

二、系统特点★取样探头免维护,新泽公司创新设计,过滤原理创新,根本解决堵塞问题。

烟尘过滤能力<200g/NM3,维护量小。

★系统响应时间<10S,仪表响应时间<1.5S,抽气泵流量大(6L/min),系统响时间<10S是国内同类产品中最快的。

有效指导安全生产。

★系统过滤精度≤0.1μm★系统可靠性MTBF>3年★产品性价比高,1套系统可实现多组份同时在线检测。

★系统为全干法过滤,取样不失真,分析准确。

★真正完全无人管理的全自动化系统。

★热值直观显示,时时观察热值变化。

★实时监测,全自动化触摸屏控制,真正做到全天候24小时在线监测。

三、系统主要技术参数(1)测量范围:(组份可选)(量程可选);(2)最大允许误差:±0.1%F.S;(3)分辨率:0.01%;(4)稳定性:零点漂移±1%FS/7d;量程漂移±1%FS/7d;(5)重复性:0.1%;(6)预热时间:10min;(7)样气流量:(0.3~0.5)L/ min;(8)样气接口尺寸:G1/2;(9)电器接口尺寸:1/2NPT;(10)工作电源:AC220V±10%,50HZ;(11)工作环境:温度-5℃~+45℃;湿度≤90%RH;(12)防爆等级:ExdIICT6;(可选择不防爆)(13)模拟输出:4~20mA;(14)样气压力:0.05MPa≤入口压力≤0.1Mpa。

CO检测系统技术要求要点

CO检测系统技术要求要点

CO检测系统技术要求要点一、技术背景CO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害气体,它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

人体在过量吸入CO后,容易导致中毒,甚至最终导致死亡。

为了保障生产和生活的安全,CO检测系统被广泛应用。

二、技术原理CO检测系统工作原理一般是通过采集空气,利用传感器检测空气中CO的浓度,再将检测结果传回控制中心并进行处理。

检测结果超过设定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处理。

三、技术要点1.检测精度要求高。

CO检测系统需要能够精确地检测空气中CO浓度,因此需要具有高精度的传感器。

检测结果应能够满足国家标准,保证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安全。

2.检测时间要求短。

CO是一种具有危害的气体,因此CO检测系统需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以便及时预警和采取应对措施。

3.抗干扰能力要强。

CO检测系统一般需要在工厂、车间等环境中应用。

这些环境中可能存在大量的干扰物,因此CO检测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准确地区分CO和其他物质。

4.稳定性要求高。

CO检测系统需要在长时间内稳定工作,因此需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并且,系统需要具有自动校准和自动切换等功能,确保检测精度和稳定性。

5.便携性要有。

CO检测系统有时需要移动到不同地点进行检测,因此便携性是其重要的要求之一。

设备应该轻便、易于携带,并且能够快速安装和拆卸。

四、技术应用CO检测系统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如:工厂、车间、住宅、公共场所等。

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工业与民用。

例如,在工业生产、煤气行业、交通运输等领域,CO检测系统的应用非常重要。

在公共场所,如机场、地铁、公交车、商场、餐厅等,也非常重视CO检测问题。

五、总结CO检测系统是保障人们生产和生活安全的重要设备之一。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关注其检测精度、检测时间、抗干扰能力、稳定性及便携性等方面的要点,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磨煤机CO监测系统

磨煤机CO监测系统

磨煤机出口CO检测系统1.主要用途和适用范围磨煤机CO一氧化碳监测系统对磨煤机以及煤料仓提供早期火灾预警。

该系统专门设计用于探测煤粉/煤料阴燃或燃烧产生的CO。

系统使用采样泵通过硬质探头抽取磨煤机或煤料仓内的气样。

气样经预处理后流经工业级CO传感器,快速检测CO气体浓度的变化。

CO气体浓度的升高,即使很小,都是早期火警的迹象,系统据此进行报警。

特别应用于:•磨煤机•煤粉仓•原煤仓•输煤机料斗•煤粉分离器•输煤系统•输粉管2.磨煤机CO监测系统的作用与工作原理美国Forney磨煤机CO监测系统是对CO浓度高的早期预警系统。

对明火产生前CO含量的变化有十分迅速的反应。

该系统能够根据不完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CO浓度对磨机火警提供一个预先报警,以防止对设备的损伤和人体伤害。

自动连续、准确、可靠、及时地分析出CO的成分含量,输出与CO含量成线性的4-20mA标准电流信号到中控室用于报警和控制。

对即将产生的危险进行有效的处理,把损失降到最低点。

CO检测是安全系统的一部分,但用户仍然应提供相应的消防方案。

电厂磨煤机作为锅炉燃烧制粉系统的核心设备,是电厂重要的铺机,其工作状况对整个电厂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

煤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燃料,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发展监测与诊断相关的技术,实施状态检修,是电厂的必然要求。

电厂的燃煤制粉系统---磨煤机是一种典型的燃料粉碎系统。

在这里,自然状态下化学性质相当稳定的块状煤炭经过研磨并与空气混合之后,就形成一种氧化剂(空气中的氧气)与还原剂(煤粉中的炭)的混合体---煤粉流。

为了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技术人员总是在不断尝试着将煤粉研磨得尽可能细小。

目前的加工水平已经将煤粉直径减小到了微米以下。

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煤粉流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接触面积,使之转变为一种对明火极其敏感的易燃易爆性混合体。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煤粉流接触到明火、磨煤机内CO的浓度或磨煤机的某一局部温度升高到煤粉的燃点以上,制粉系统中最常见的现象---闪爆,就发生了。

CO检测系统技术要求解读

CO检测系统技术要求解读

CO检测系统技术要求解读二氧化碳(CO)是一种危险的气体,对健康和安全有严重的威胁。

因此,具有高效、准确和可靠的CO监测系统非常必要。

这篇文章将介绍 CO 检测系统的技术要求以及如何解读这些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灵敏度CO检测系统的灵敏度是指在CO浓度发生变化时系统的反应速度。

灵敏度越高,系统的响应时间越短,CO的检测越准确。

CO检测器的灵敏度一般用ppm(即每百万份)表示,常用的灵敏度要求在20-50ppm之间。

精度CO检测系统的精度是指检测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

精度越高,说明系统检测结果越准确。

在选择CO检测系统时,应该选择精度高于标准要求的系统,以确保系统结果的可靠性。

鲁棒性CO检测系统的鲁棒性是指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强弱。

一些干扰可以影响CO检测的准确性,例如其他气体的存在、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等。

鲁棒性越强,说明系统能够抵挡更多的干扰,检测结果更加稳定和准确。

稳定性CO检测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的长期稳定性。

稳定性越高,说明系统在长期运行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更高,需要更少的校准。

如何解读技术要求在了解CO检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后,需要知道如何解读这些要求。

以下是解读这些技术要求的一些要点:1.灵敏度:灵敏度越高,系统的响应越准确。

同时,需要考虑灵敏度与成本之间的平衡。

灵敏度太高会使系统成本过度增加,而灵敏度过低,则会使系统的精度下降。

2.精度:精度越高,说明系统检测结果越准确。

在选择CO检测系统时,应该选择精度高于标准要求的系统,以确保系统结果的可靠性。

3.鲁棒性:应该选择鲁棒性强的系统,以确保其能应对可能存在的干扰。

4.稳定性:需要在稳定性和成本之间进行平衡。

通常情况下,价格高一些的系统通常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能。

CO检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对于选择合适的CO检测系统十分重要。

这些技术要求包括灵敏度、精度、鲁棒性和稳定性。

在解读这些要求时,需要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通过平衡这些要求和成本来选择合适的CO检测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系统硬件实现
系统硬件电路的总体设计主要包括了气体传感器电路设计、放大电路设计、 A/D转换器电路设计、声光报警电路设计、单片机的最小系统、数码管显示 电路的设计和电源电路的设计等。
其中气体传感器选用MQ-7气体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输出为模拟量,很微弱需要进行放大电路的处理,单片机处理 的是数字信号,需要利用A/D转换器,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送给AT89C51 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声光报警电路里使用蜂鸣器作为报警用,同时还 用LED灯进行相应的指示,以便于提醒注意;
{
SPEAKER=1;//--->严重报警
LED_RED=0;
LED_green=1;
delay_1ms(2);
SPEAKER=0;
LED_RED=1;
LED_green=1;
delay_1ms(2);
SPEAKER=1;
LED_green=1;
LED_RED=0;
}
else
{
LED_RED=1;
LED_green=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00ppm 1小时内死亡
1200ppm 45分钟可能导致死亡
我们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来,随着一氧化碳的浓度的升高,CO对我们的身
体的健康就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二、对CO的检测
气体传感器可以分为六大类: (1)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2) 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 (3) 接触感染式气体传感器 (4) 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 (5) 光学式气体传感器 (6) 高分子气体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的分类和基本条件为选择那种气体传感器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气体传感器是气体与气味检测的关键元件。
• 任何一个完整的气体传感器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 (1) 能选择性地检测某种单一气体,而对共存的其它气体不响应或低响应。 • (2) 对被测气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有效地检测允许范围内的气体浓度。 • (3) 对检测信号响应速度快,重复性好。 • (4) 长期工作稳定性好。 • (5) 使用寿命长。 • (6) 制造成本低,使用与维护方便。
SPEAKER=1; //一般报警
delay_1ms(2);
LED_RED=1;
LED_green=0;
SPEAKER=0;
delay_1ms(10);
LED_RED=1;
LED_green=0;
SPEAKER=0;
}
}
}
仿真原理图
感谢聆听
BUSINESS PowerPoint Template
• MQ-7气体传感器的技术参数
MQ-7灵敏度特性
图中纵坐标为传感 器的电阻比 (Rs/Ro),横坐标 为气体浓度。 Rs 表示传感器在不 同浓度气体中的电 阻值 Ro 表示传感器在 1000ppm 氢气中的 电阻值 由图可以看出MQ-7 型气敏元件对不同 种类,不同浓度的 气体有不同的电阻 值。
系统软件流程图
软件部分
{
ADC0808();
DATA=DATA*4;
//数据的处理
Display(DATA);
if(DATA<200) //--->判断是否需要报警
{
SPEAKER=0; //--->不报警
LED_green=1;不亮绿灯
LED_RED=1;
}
else if (DATA>=400)
各模块硬件电路
时钟振荡器电路
数码管显示电路
系统仿真
CO浓度与处理方式 CO浓度(ppm) 处理方式
说明
<200
正常情况处理
不亮灯
200-400
一般报警 亮绿灯小喇叭进行报警
≥400
严重报警 亮红灯小喇叭严重报警
sbit LED_RED=P1^5; //低电平点亮 sbit LED_green=P1^6; //低电平点亮 sbit SPEAKER=P1^7; //高电平报警
CO检测系统
控制工程 胡亦龙
目录
CONCENTS
1. CO的危害性 2. CO检测 3. 系统硬件实现 4. 系统仿真
一、CO的危害性
CO是一种有毒气体,遇到明火会发生燃烧甚至爆炸。人呆在一氧化碳泄漏的空间内, 人体吸入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后,一氧化碳将会迅速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导致人体中毒昏 迷,如果长时间吸入泄露的液化气甚至会发生中毒死亡。一氧化碳中毒属内科急症,如不 及时发现及治疗,将会危及生命。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时有 发生。
一氧化碳主要来源:煤气泄漏;液化气泄漏;煤炭燃烧不充分等。
一氧化碳达到一定浓度以后,会引起中毒的可能症状,具体情况如下,
50ppm
健康成年人在八小时内可以承受的最大浓度
200ppm 2-3小时后,轻微头痛、乏力
400ppm 1-2小时内前额痛;3小时后威胁生命
800ppm 45分钟内,眼花、恶心、痉挛;2小时内失去知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