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任务单模板

合集下载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模板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模板

附件三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模板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提示:用“版本+年级+册+学科名+内容名”表示)
2.达成目标:
(提示:达成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

请用“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阅读教材,或分析相关学习资源)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谓语+宾语”表述;旨在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
3.学习方法建议:
(提示:注意有就写,没有就不写,不要“喧宾”夺了“任务”之“主”)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提示:简要说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可用流程图代替。

其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知识与课堂内化知识的关系)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提示:含必要的提示等帮助性信息)
三、困惑与建议
(提示:此项由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填写)
备注:1.栏目可以自行扩展;2.完成“任务单”设计之后,请删除所有提示项。

第16课《麻雀》(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上好课】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第16课《麻雀》(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上好课】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第16课麻雀
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朗读课文,自主预习
1.你见过麻雀吗?观察一下麻雀的外形。

2.朗读课文,圈画课文中的生字词。

3.本文的作者是国作家,译者。

4.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嗅.到无奈.拯.救嘶哑
..庞.大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5.故事中有哪些“人物”?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6.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文是的顺序写的。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7.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3.俄国屠格涅夫巴金
5.课文中共写了四个“人物”:“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6.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事情的起因: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遇到猎狗。

事情的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小麻雀。

事情的结果: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

7.本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和课堂自主学习任务单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和课堂自主学习任务单
4、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x²-4x-7=0 (2) 2x²-2x+1=0
(3)5x²-3x=x+1 (4)x²+17=8x
(5)x²+4x+8=2x+11 (6)x(x-4)=2-8x
三、困惑与建议:
课堂合作学习任务单
辛冲一中黄勇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课题名称:21.2.2公式法
3、用配方法解“ax²+bx+c=o(a≠0)”
3、一般地,式子________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bx+c=0根的________,通常用希腊字母___表示它,即______________。
※由上可知, 当_____时,方程ax²+bx+c=o(a≠0)有两个_________;
当_____时,方程ax²+bx+c=o(a≠0)有两个_________;
当_____时,方程ax²+bx+c=o(a≠0)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时,方程ax²+bx+c=o(a≠0)的实数根可写为:___________的形式,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o的求根公式
把各系数直接代入求根公式,从而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
3.学习方法建议:(1)视频学习自学课本,掌握基本知识点。
(2)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4.课堂学习形式报告:
二、自主学习任务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模板

公明中英文学校三三四翻转课堂学习任务单1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导学案(提示:用“版本+年级+册+学科名”表示) 学生姓名: 课题1.7(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提示:用“章/节/课时+内容名”表示)编号M7210702主备审核我知我懂 (提示:达成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

请用“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阅读教材,或分析相关学习资源)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谓语+宾语”表述;旨在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我疑我问 (提示:预习报告是教师开课时检测学生自学情况,了解各组学习疑点;由学生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记录现场交流,培养学生发问能力)活动任务、问题或练习方法建议 课堂预告我思我做任务一:1、 2、任务二:任务三:(提示:任务不同于学习活动环节。

任务是以知识模块学习为主线设计,强调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各类问题,再用作业的方式具体呈现;任务多少由教师依据学习内容设定)(提示:越具体的方法提示,越有效)(提示:简要说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可用流程图代替。

其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知识与课堂内化知识的关系)我学我教任务四:任务五: 1、2、(提示:本阶段任务以知识合成与信息重组的内在逻辑,强调更高层次的能力训练;任务多少由教师依据学习内容设定)(提示:越具体的方法提示,越有效)(提示:简要说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可用流程图代替)我会我行任务六: 1、 2、 3、任务七:(提示:本阶段的任务是完成作业、学案互批与互相订正,是学习效果的当堂反馈;任务多少由教师依据学习内容设;上节课的预习中不要求完成这些任务)(提示:越具体的方法提示,越有效)(提示:简要说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可用流程图代替)我惑我解 正确:A B C 书写:优 良 一般 速度:快 中 慢声音:清楚 流畅 适中 倾听:专心 思考 质疑 体态:+ 0 - (提示:此项由学生学习之后填写)(提示:完成“任务单”设计之后,别忘了删除所有提示项。

横版、竖版不重要,30+10翻转中30分钟一定包含作业时间,展示不仅是习惯、能力,还是知识的内化过程)。

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圆的认识)

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圆的认识)

)条。
第(2)题
亚马逊王莲
马路环岛
汽车方向盘
手表
半径 1.2 米
直径 3.6 分米
直径 2.5 厘米
半径 10 米
(6)画一个直径 7 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应该分开(
㈡ 进阶作业
怎样在右面的正方形内画出一个最大的圆? 请你动手画一画。
)厘米。
㈢ 协作探究
主题探究一:
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 (可以利用信封里的学具帮助思考)
主题探究二:神奇的车轮
(1)小组合作探究,尝试用圆规在下面空白处画出一个莱洛三角形。
(2)讨论:为什么莱洛三角形的滚轮能使上面的平板车平稳前进,而不上下颠簸?(可 以用文字或画图说明)
我们小组的结论:
㈣ 展示准备 1.用文字形式记录通过协作探究得到的个人学习收获; 2.交流个人学习收获,并迅速整理出本组协作学习成果的要点; 3.推荐代表本组参加全班展示人选。 三、困惑与建议
课堂学习任务单
班级(
)姓名(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 10 册《圆的认识》
2.达成目标: (1)能按要求画圆。 (2)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
二、学习任务
㈠ 课始检测
(1)圆是平面图形,由( )线围成。 (2)在右边画出的线段中,半径有( )条,直径有( (3)比大小:直径 9 厘米的圆 半径 5 厘米的圆。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 (5)根据实际情况连一连。

课前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模板word版本

课前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模板word版本
(2)情境模拟:(提示:教师设置好的情境,供学生课前找搭档合作完成,或自己完成;比如:学生可以跟爸爸妈妈或朋友,角色扮演,完成有趣的任务,适合语文课、英语课、历史课等);
6.学习方法
(1)预习方法推荐:老师向学生推荐的学习方法;
(2)预习方法记录:学生预习时实际上应用的学习方法;
7.问题记录:(提示: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
三、反思建议(预习后)
1、预习经验分享
(1)缺点不足:学生总结自身的不足;
(2)改进的建议:学生自我总结的改进建议;
(3老师的建议:由老师后续填写;
2、自我检测(提示:预习后的自我测评)
3、学习感悟
备注:这份学习任务单考虑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的教学,内容丰富全面,但是通用性不强,仅供老师们参考,从中选取几条适合本节课的内容,作为本节课的课前学习任务单。
2.知识框架整理(提示:旨在让学生自主掌握本节课的整体框架);
(1)公式定理整理(数学:找出几个定理间的关系;公式互相推导等);
(2)文章主旨、划分段落、每个段主旨(适合: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
(3)画出整体结构图、知识树、知识地图(适合所有学科);
3.预习笔记(提示:旨在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个具体把握;对重点或难点用笔划出);
1.栏目不够用可以自行扩展;
2.完成“任务单”设计之后,别忘了删除所有提示项;
3.预习应与学科特点相结合(提示:应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对课前学习任务单做些调整。预习不能搞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选择不同的预习方法。例如,语文课首先要扣除生字、生词障碍,再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及写作风格、手法;而数学课则要把重点放在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掌握上)。
(1)学习重点记录;
(2)学习难点记录;

(完整版)课堂学习任务单

(完整版)课堂学习任务单
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樟树和宋庆龄的关系,人们和樟树留念实际上是对宋庆龄的深深思念之情。
4.展示准备
小组完成合作探究后选一代表全班交流
通过班级交流学生分享所得。
三、困惑与建议
/
当我们运用这种写法写作文时,一定要抓住具体一物写出对它的感情从而通过对它的感情来寄托对所思念的人或家乡的深情。
/
备注:1.“课堂学习任务单”的使用对象为学生;2.栏目不够用可以自行扩展;3.完成设计之后,请删除所有提示项;4.课堂学习活动的项目可以加减,可以重组。
通过小检测,让学生明白这种手法的应用。
2.进阶作业
/
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写一篇作文。
从一段话到一偏完整的文章更好的让学生有质的变化。
3.协作探究(探究主题首选来自真实情境中的探究主题,语文、英语学科也可以选自教材中有创作意义的情境,理、化、生学科还可以选择有探究意义的实验项目,或者“进阶作业”中普遍碰到困难的内容等,时间不少于10分钟)
课堂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设计意图
1.课题名称: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达成目标:
学会在写作时自主应用借物喻人这种方法。
明确目标
3.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法等
多种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Hale Waihona Puke 兴趣。二、学习任务/
1.课始检测
/
以《宋庆龄的故居》为例,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
/
在合作探究中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为什么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念。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可能可能从樟树的外形特点与“可贵之处”来说,这虽然没有脱离课文内容,但毕竟是浅层次的。如何将协作探究学习引向深入呢?我从启发学生将“樟树→故居→故居的主人”紧密联系起来思考,找出樟树的可贵品质与宋庆龄可贵品质的相似之处,如果学生对宋庆龄了解的不多,可将协作探究与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宋庆龄的高贵品质。从而更好的进行指导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这种手法,学会运用。

第17课《夏天里的成长》(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五四制)

第17课《夏天里的成长》(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五四制)

第17课夏天里的成长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1. 回顾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梳理课文脉络,完成课文树。

学习任务二:1.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动植物的生长。

(1)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画出相应的中心句。

(2)浏览第2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动植物的生长?这些动植物是怎样长的?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习任务单)动植物怎样长2.学习第三段,感受山河大地的“生长”。

(1)请快速浏览第三自然的,找出中心句。

(2)圈一圈:都写了什么“生长”?●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因为稻秧长,甘蔗长,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因为水长,瀑布长,所以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因为铁路的铁轨也长,所以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了。

因为柏油路长,所以路面高起来。

●描写独特巧妙,语言富有新鲜感。

(3)同学们,你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描述这五种事物成长的特点吗?3.学习第四自然的,体悟人的“成长”。

(1)请大家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课文是如何具体写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

(2)提问:“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如何理解这句话?(3)同学们,从这一自然段中你又得到怎样的启示?明确:作者先讲学生们的成长,再引用农家该语,从农作物说到人,最后点明中心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学习任务三:1.体会写法:同学们,结合树形图,你发现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围绕中心意思写)讨论本文第2—4自然段的顺序可不可以调换?删去其中的一个自然段可不可以?2.第4自然段两处引用农谚,其目的是什么?请结合农谚内容说一说。

3.交流第2自然段和第3-4自然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4.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秋天的脚步也随之近了。

请你模仿课文的写法,围绕中心句:秋天的脚步近了,完成思维导图,看谁想到的方面最多、最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学习状况分析和经验
㈡进阶作业
/
1、课题梅花魂中“魂”是什么意思?
2、梅花的品格是什么?
㈢协作探究
/
1、外祖父为什么特别珍爱梅花?
2、作者通过读课文看视频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几件事想表达外祖父的什么情感?
多年教学经验
㈣展示准备
小组讨论交流时有专人记录,各组展示讨论结果。自评、小组评议,补充,
三、困惑与建议
3、通过读课文,看视频理解梅花的品格,懂得外祖父珍爱墨梅图的原因,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眷恋、热爱之情。
课前学生自主习情况分析
3.学习方法:
课始检测、看视频,看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班内展示,自评、同学互评,补充,
多年教学经验
2、学习任务
/
㈠课始检测
/
1通过读课文看视频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几件事,弄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
/
课堂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设计依据
1.课题名称:人教部编版(新)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梅花魂
教材
2.达成目标:
2.通过阅读教材,观看配套视频,完成任务单中给出的学习任务。达到:
1、通过看视频,听朗读,认会葬、腮、虬、玷、郑、秉、飕、码等12个生字。
2、通过读课文看视频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几件事,弄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