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疫情分级
大通县人民医院医院鼠疫疫情控制实施方案之欧阳与创编

大通县人民医院鼠疫疫情控制实施方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快速应对、及时控制鼠疫疫情的暴发和流行,指导和规范医院鼠疫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鼠疫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青海省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县行政区域内的鼠疫疫情的应急处置作。
1.4 工作原则鼠疫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范、科学防控;政府负责、部门配合;强化监测、综合治理;社会参与、加强宣传;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工作原则。
1.5 鼠疫疫情分级根据鼠疫发生的地点、病型、例数、流行范围和趋势及对社会危害和影响程度,将人间鼠疫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5.1一般(Ⅳ级)鼠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腺鼠疫在我县行政区域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下同)病例数为1一9例。
1.5.2较大(Ⅲ级)鼠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鼠疫疫情(Ⅲ级):(l)在我县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肺鼠疫或败血症鼠疫病例数1一4例。
(2)在我县行政区域内发生腺鼠疫流行,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19例。
1.5.3重大(Ⅱ级)鼠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鼠疫疫情(Ⅱ级):(1)在我县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或败血症鼠疫病例。
(2)在我县行政区域内发生腺鼠疫流行,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生20例以上。
1.5.4特别重大(I级)鼠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鼠疫(I级):(1)肺鼠疫在我县发生后,有扩散趋势;(2)发生鼠疫强毒株丢失事件;(3)其他经卫生部认定的特别重大鼠疫疫情。
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2.1应急处置工作领导组大通县人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组为大通县医院鼠疫疫情控制工作领导组:院长任组长、主管副院长任副组长。
传染病预警级别、分级标准、判定标准

传染病预警级别、分级标准、判定方案一、预警级别划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将事故响应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和一般事故(Ⅳ级)四级。
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分级预警,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预警级别分级方法及预警颜色如下:Ⅳ级,可能死亡1~2人的一般事故,预警颜色为蓝色;Ⅲ级,可能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预警颜色为黄色;Ⅱ级,可能死亡10~29人的重大事故,预警颜色为橙色;Ⅰ级,可能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预警颜色为红色。
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消除。
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分级标准Ⅰ级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涉及两个及以上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或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Ⅱ级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在我市多个县(市)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Ⅲ级较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在我市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三、鼠疫分级标准预警级别分级(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重大鼠疫疫情(Ⅱ级)为Ⅰ级预警,较大鼠疫疫情(Ⅲ级)为II级预警,一般鼠疫疫情(Ⅳ级)为Ⅲ级预警,动物间鼠疫疫情达到下列强度时为IV级预警:局部地区出现动物鼠疫暴发流行,且波及到县级以上城市;或动物鼠疫发生在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地区,对人群构成严重威胁。
鼠疫分级根据鼠疫发生地点、病型、例数、流行范围和趋势及对社会危害程度,将人间鼠疫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1)肺鼠疫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2)相关联的肺鼠疫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3)发生鼠疫菌强毒株丢失事件。
人间鼠疫应急处置预防医学

表1.鼠疫(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 (本表格由流行病医师填写)
一.一般情况 姓名:________ 性别:(男□、女□) 年龄:_______(岁); 职业:(农民□,牧民□,工人□,教师□,学生□,医生□,护士□,公务员□,职员_______________); 活动场所与范围:(野外□,家□,单位□,学校□,幼儿园□,医院□,公共场所□, 其他________________); 现住址:__________省、市、自治区___________市、(旗)县、区___________乡、镇、苏木、街道_________村、 嘎查;______________自然村; 联系方式(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
人间鼠疫应急处置预防医
三. 体格检查 1.观察:神志(清楚□,模糊□,不清楚□); 面部(正常□,苍白□,发青□,潮红□); 呼吸(均匀□,急促□,困难□); 眼结膜(正常□,充血□); 皮肤出血点(有□,无□); 皮疹(有□,无□); 被迫体位(有□,无□); 2.检查:体温:_______℃;血压:___mmHg; 心率:_______次/分钟(齐□,不齐□); 呼吸:____________次/分钟; 肺部听诊:_____________________; 淋巴结(肿大□,不肿大□); ①淋巴结肿大部位(颌下□,腋下□,腹股沟□),(左□,右□); ②淋巴结增大(迅速□,明显□,不明显□)__________㎜; ③与周围组织(粘连□,不粘连□);活动性(好□,差□); ④触压痛(明显□,不明显□); 四. 初步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对直接接触者登记 调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9.30•【字号】青政办[2007]164号•【施行日期】2007.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的通知(青政办〔2007〕164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省卫生厅根据新修订的《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结合现阶段我省鼠疫流行特点和防治工作的需要,对原《青海省鼠疫控制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
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〇七年九月三十日青海省鼠疫控制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有效预防和快速应对、及时控制鼠疫疫情的暴发和流行,最大限度地减轻鼠疫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经济与社会发展。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预案。
1.3 工作原则鼠疫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范、科学防控;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加强宣传;强化监测、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1.4 鼠疫疫情分级根据鼠疫疫情发生地点、病型、例数、流行范围和趋势及对社会危害程度,将人间鼠疫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4.1 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1)肺鼠疫病例在省会城市或州(地、市)府所在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2)同一时间段内肺鼠疫疫情在2个以上州(地、市)发生,并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3)发生鼠疫菌强毒株丢失事件。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控制应急预案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第一部分总则鼠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包括动物间鼠疫和人间鼠疫,人间鼠疫一般由动物间鼠疫传播而来,主要包括腺鼠疫和肺鼠疫。
我国动物间鼠疫分布广泛,人间鼠疫每年都有发生或局部流行。
一、目的为保证在鼠疫疫情发生和流行时高效、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鼠疫疫情造成的危害,保护人民健康,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县行政区域内发生鼠疫流行和暴发时。
三、处理原则(一)鼠疫病人、疑似鼠疫病人及其直接接触者,必须各自设立单独病房和隔离室。
鼠疫病人中肺鼠疫、肠鼠疫病人各自设立单独病房。
隔离圈或隔离区内人员禁止外出,每天检诊2次,早晚各一次。
(二)肺鼠疫、肠鼠疫病人的小隔离圈内必须首先进行消毒;对咳痰、排泄污物等要及时消毒;大、小隔离圈或隔离区域内灭鼠灭蚤;所污染的场所,物品、炊具、食具等进行消毒或焚烧;各种物品禁止外运。
(三)腺型及其他型鼠疫隔离圈内灭蚤灭鼠,病房及隔离室每天消毒1次。
(四)各型鼠疫隔离圈或隔离区域内的猫狗实行管制,猫狗体灭蚤。
(五)疫区封锁隔离的同时,必须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查传染源,查清直接接触者、污染物品及污染范围。
(六)传染源为动物时必须按《鼠疫防治手册》规定处理;人剥食染动物被感染时,其动物的皮张、肉、骨骼、污染的各种物品及场所必须进行消毒或焚烧。
(七)鼠疫尸体及其污染场所必须消毒,灭鼠灭蚤,尸体消毒后就地焚烧或深埋,严禁举行各种形式的葬礼。
第二部分组织机构鼠疫疫情发生后,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迅速了解情况,掌握疫情态势,确定疫情严重程度,提出控制措施建议,由县卫生局决定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
同时迅速逐级上报卫生部门,直至卫生部,并建立鼠疫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组长:中心主任副组长:中心副主任下设应急办,流调组、消杀组、检验组、后勤保障组。
公共卫生事件分类分级标准

公共卫生事件分类分级标准一、编制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内涵的释义(试行)》;《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分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在全市范围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三、事件的和分级标准(一)传染病事件1.鼠疫(1)报告标准:发现1例及以上的鼠疫病例或疑似病例。
(2)分级标准一般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Ⅳ级):腺鼠疫在一个区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较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Ⅲ级):在1个区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6天内发现5例以下的肺鼠疫病例;或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区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区县(自治县)。
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Ⅱ级):在1个区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6天内发现5例以上的肺鼠疫病例或肺鼠疫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区县(自治县);或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区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区县(自治县)。
特别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Ⅰ级):我市发现的首例病例或主城区发现1例以上的肺鼠疫疫情。
2.霍乱(1)报告标准: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或疑似病例。
(2)分级标准:一般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Ⅳ级):在一个区县(自治县)内发生,1周内发病10例以下。
较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Ⅲ级):在一个区县(自治县)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区县(自治县)。
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Ⅱ级):在一个区县(自治县)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自治县),有扩散趋势。
3.脊髓灰质炎(1)报告标准:发现1例及以上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人或疑似病人。
(2)分级标准较大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Ⅲ级):发生1例及以上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
国家鼠疫应急预案

国家鼠疫应急预案一、概述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可通过跳蚤叮咬传播给人类。
为了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健康,我国制定了国家鼠疫应急预案,旨在规范应对鼠疫疫情的各项工作,快速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疫情蔓延,防止疫情暴发。
二、应急响应等级根据疫情紧急程度和传播风险等因素,国家鼠疫应急预案将疫情分为三个等级,并相应采取不同的应急响应措施。
1.Ⅰ级响应:疫情暴发,传播范围广泛,病例数量较多,传播高风险。
2.Ⅱ级响应:疫情扩散,传播范围较广,病例数量较多,传播中风险。
3.Ⅲ级响应:疫情初步扩散,传播范围较窄,病例数量较少,传播低风险。
三、预案目标国家鼠疫应急预案的目标是:1.及时发现鼠疫疫情,准确评估疫情的传播风险和紧急程度;2.快速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疫情蔓延,遏制疫情的发展;3.加强疫情监测和信息发布,确保及时准确向公众传递疫情相关信息;4.组织卫生防控力量,确保医疗救治能力和物资保障;5.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
四、应急预案内容国家鼠疫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组织与领导–设立国家鼠疫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调度和协调应急工作;–确定各级卫生防控机构的职责和协作方式;–指定专家组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科学建议和技术支持。
2.疫情监测与评估–建立鼠疫疫情监测网络,实时监测疫情动态;–加强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疫情报告和信息采集;–评估疫情的传播风险和紧急程度,根据预警级别调整应急响应等级。
3.突发疫情通报与发布–建立疫情信息快速通报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及时传递;–组织专家发布疫情防控指南和科普信息,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4.疫情防控措施–加强传染源排查和管控,消灭鼠类滋生地;–实施人员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开展传染病监测和诊断,确保病例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配备充足的医疗救治设备和药物,提高救治效果。
疾控中心鼠疫控制应急预案

疾控中心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疾控中心鼠疫控制应急预案一、前言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易于在人群中传播,具有高度的致死率和残留病变的可能性。
因此,制定适当的应急计划和管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鼠疫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针对鼠疫疫情的特殊性,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应以科学的态度准备严格的围堵、卫生、监测和控制计划,以保证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二、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疾病传播的程度和严重程度,疾控中心将鼠疫疫情分为四个等级,具体如下:级别Ⅰ:无疫情;级别Ⅱ:有隔离病例,但无进行性扩散;级别Ⅲ:有进行性扩散,但未形成大规模暴发;级别Ⅳ:有大规模暴发。
应急响应级别应由当地卫生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疫情等级确定。
三、应急响应措施1.级别Ⅰ应急响应措施:(1)组建专家组,制定疫情调查体系,并派遣专业团队进行现场调查和疫情调查。
(2)根据情况建立疫情监测机制,并加强疫情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发布,保障信息的及时传递。
(3)加强公众宣传和卫生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4)加强动物监测和消杀工作,及时清除垃圾和生物废弃物,防止鼠类和其他致病动物的繁殖。
2.级别Ⅱ应急响应措施:(1)全面排查鼠疫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治疗。
(2)加强疫情监测,掌握疫情的扩散趋势和病情变化。
(3)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加强病原学、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措施的研究。
(4)规范人员进行个人防护,加强消毒、消杀和安全管理。
(5)加强公众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和应对措施。
(6)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协作和交流,共同应对鼠疫疫情。
3.级别Ⅲ应急响应措施:(1)组织调集医疗资源,及时建立隔离治疗机构,并加强医疗物资的储备和配备。
(2)加强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包括进行环境治理,加强动物监测和消杀,以及健康教育和社会宣传等。
(3)对疫情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修改和完善应急预案。
(4)跟踪疫情的扩散趋势,及时开展大范围的防控措施。
(5)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资源,共同应对鼠疫疫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疫是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
我国根据鼠疫发生地点、病型、例数、流行范围和趋势及对社会危害程度,将人间鼠疫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
(1)肺鼠疫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
(2)相关联的肺鼠疫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3)发生鼠疫菌强毒株丢失事件。
预警信息由卫生部发布。
2、重大鼠疫疫情(Ⅱ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鼠疫疫情(Ⅱ级):
(1)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下同)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或败血症鼠疫病例;
(2)相关联的肺鼠疫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3)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腺鼠疫流行,1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生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预警信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布。
3、较大鼠疫疫情(Ⅲ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鼠疫疫情(Ⅲ级):
(1)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肺鼠
疫或败血症鼠疫病例数1~4例;
(2)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腺鼠疫流行,1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19例,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县(市)。
预警信息由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发布。
4、一般鼠疫疫情(Ⅳ级)
腺鼠疫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1~9例。
预警信息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