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中医肾病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培训课件

18
4.4 治肝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肝气郁结则升 降无序,水停精泄;肝肾同源,肝经湿 热实火下注于肾,精室不宁,则精微外 泄;肝藏血,肝之阴血不足,疏泄也自 然受到影响。同时,精血同源,补肝即 补肾。因此,从肝论治蛋白尿,同样不可 偏废。主要方法有疏肝、泻肝、养肝等, 常用方如柴胡疏肝散、逍遥丸、龙胆泻 肝汤、补肝汤、杞菊地黄丸等。
13
3.6 风邪入络证
主症:常见大量持久不消的细小泡沫尿。 治法:搜剔逐邪、息风通络 方药:自拟方。荆芥、防风、蝉衣、地龙、
僵蚕、全蝎、徐长卿、土茯苓、鬼箭羽、 黑大豆、蜈蚣、鹿含草等。
中医肾病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
14
4 无证可辨的治疗
中医肾病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
15
4.1 治肺
①益肺固卫法:临床中有很多患者虽然全身无 证可辨,但常易感冒,可用玉屏风散加味调治, 以绝肺肾为病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
中医肾病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
2
中医典籍中无蛋白尿之名称,也无恰当的相对应的病名。
当代中医认识蛋白尿,每从精的生成和精的异常外泄来 理解。
蛋白质属于“精”或“精微物质”,源于水谷,由后天 之本脾胃化生,经心肺作用输布经络,营运周身,是维 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盛者贮存于肾,赖肾的 封藏作用而固密于体内。
尿中蛋白的出现意味着精微物质的漏泄,蛋白尿属 “精 微下注”、“精气下泄”,属于“虚损”范畴。《素 问·金匮真言论》谓:“夫精者,身之本也,宜藏不宜 泄”。长期蛋白尿,必将导致全身的虚弱状态,免疫功 能下降,致疾病迁延难愈,进而影响肾功能发展为肾衰 竭尿毒症。
中医肾病蛋白尿的辨证施治经验
3
2 病因病机
②清肺祛邪法:易外感者,肺部及咽部的炎症 常成为蛋白尿加剧、难治的重要因素之一。可 选用蝉衣、僵蚕、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 肿节风、玉米须、凤尾草、生薏苡仁、白茅根 等治疗。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肾炎尿蛋白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肾炎尿蛋白对于中医来说,虽然没有蛋白尿这一名称,但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蛋白尿产生的病因、病理和患者的症候表现,从长期入手,不仅令蛋白尿消除,处于稳定状态;更关键的是建立发病机理上的中医治疗蛋白尿方法再辅助西医,通过健脾温肾、活血通络等的治疗不仅可以最终消除蛋白尿,还可阻止慢性肾脏病的继续恶化。
中医治疗蛋白尿从蛋白尿的产生入手,是从根本上进行治疗,主要是调节人体的内环境进行入手,避免后期蛋白的反反复复。
但是患者必须要注意一点的是,对于肾病患者来说又不适合长期的口服中药,长期口服中药是有毒副作用的,所以要注意中药治疗的用药方式,采用中药外用的治疗方法。
而中医治疗尿蛋白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活血通络:湿热伤肾是肾病病理的基本特点,是导致蛋白尿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医认为感染是导致本病的主要诱发和加重因素,而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湿热或热毒之征。
除此之外,瘀血也是肾病发病的病理产物,其可使肾病加重、瘀阻肾络、肾气不得畅流而外泄加重蛋白尿。
“血不利则病水”,血瘀水阻,瘀水互结,使病情顽固。
由此可见,湿热、血脉不通是导致本病发生、发展和久治不愈的重要因素,且贯穿病程的始终。
因此应进行活血通络,通过舒通全身血管调节平衡。
提高免疫力:中医认为,蛋白质属于“精”或“精微物质”范畴,而精微的丧失是因为外邪侵蚀,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在治疗上侧重于提高机体免疫力药物的应用,从而有助于肾性蛋白尿的康复。
滋阴补肾:肾阴亏损可因过用温燥,或大剂量激素的应用而伤阴,以致使原来的脾肾气虚或阳虚转化为肾阴亏损;亦可因体质因素一发病即为肾阴虚损。
这就告诉我们在用药中应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吸收。
修复受损肾单位:根据肾病的发病及蛋白尿产生机理,我们可以看出肾小管及肾小球的有关受损情况。
在治疗上,阻断损伤进一步进行的同时,还应对受损的部位进行修复。
修复肾小球滤过膜通透功能的同时,还将修复肾脏病变的基因和受损的肾脏病变细胞,激活受损组织细胞内DNA复制,促使受损肾脏结构改变,使受损肾脏得到恢复。
中医药治疗蛋白尿水肿(肾炎肾病综合征)验方秘方汇集(20200704231721)

中医药治疗蛋白尿水肿(肾炎、肾病综合征)验方秘方汇集蛋白尿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祖国医学认为,蛋白尿的出现,是人体精微物质外泄的一种表现。
人体的精微物质,主要依赖睥进行生化与统摄,并通过肾来封藏与固摄。
劳累、伤食、服药、妊娠等因素,部可引起脾肾两虚。
如果再有湿热内蕴,水湿不化的情况,就容易产生蛋白尿,其治疗也颇为棘手。
笔者在临床上尝试采用补肾固精、益气摄血治疗肾炎蛋白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处方生黄芪60 克,太子参15 克,焦白术10 克,云茯苓10 克,煨葛根15 克,白茅根30 克,干荷叶10 克,旱莲草10 克,金樱子20 克,菟丝子10 克,蝉衣6 克,丹皮lo 克,甘草3 克。
加味尿中蛋白较多,或久治不愈者,可加玉米须20 克、桑螵蛸15 克;尿中红细胞多者可加仙鹤草15 克、茜草根15 克;尿中白细胞多者加石苇15 克、鱼腥草15 克;尿中有管型者加丹参15 克、通草10 克;纳食差者加陈皮6 克、薏苡仁12 克;伴高血压者加杜仲15 克;阴虚者加生地15 克;阳虚者加仙灵脾10 克、巴戟天15 克。
用法每日1 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暇。
一般服药1~2 个月,尿蛋白可减少或消失。
注意事项尿蛋自属于体内精微物质,宜藏不宜泻。
因此在处方选药时,必须重视补泻两个方面的动态平衡。
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补气健脾,金樱子、菟丝子益肾摄精,茅根、茯苓清热除湿,葛根、荷叶升提举陷,丹皮、旱莲凉血摄血,蝉衣可消蛋白尿,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合用,补而不滞,固摄不留邪,除湿不伤阴,清热不苦寒,凉血不留瘀,消除蛋白尿有良效。
蛋白尿是泌尿係疾病的一個常見症狀,可以發生在許多疾病中,而以慢性腎炎最爲多見。
蛋白尿的出現,是人體精微物質外泄的一種表現。
人體的精微物質,主要依賴脾的生化與統攝,腎的封藏與固攝,若因勞累,或傷食,或藥物,或妊娠或產後,或其他因素,皆足以致脾腎兩虛,加上溼熱內蘊,水溼不化,久則溼阻瘀結,尤易產生蛋白尿。
中医如何治疗蛋白尿?三味药的小秘方竟有神效

中医如何治疗蛋白尿?三味药的小秘方竟有神效I导读:古代虽然没有“蛋白尿”的名,但早认识到肾主封藏,尿中有蛋白治以固肾补脾,用三味平淡的中药,扣住病机即可见效。
只要理解清楚了现代医学中描述微观物质的生命之机理,依旧可以用中医学的思维方式辨析认识清楚其本质,从而处方遣药,解决临床问题。
蛋白尿主编/吕郁哉牛XX,男,13岁。
1978年春初诊。
患儿母代述去年患肾炎,头面四肢浮肿,住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
治疗四个月,水肿消失,尿蛋白尚存在。
出院时尿检蛋白(++),脓球少量,续服激素两月余,逐渐减量停服。
近来饭量突减,颜面苍淡,尿检蛋白(+++)或(++++)脓球消失。
诊脉沉缓,舌苔薄白微腻。
患童行动活跃,除颜面苍淡及食欲不振外,余无可据之证。
尿蛋白存在,乃病未痊。
肾气不敛,脾湿内著,故脉沉缓、苔薄白微腻。
用收敛元气、健脾固涩法治之。
方用固肾除湿汤:山萸肉6克,白扁豆15克,黄柏2克。
一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二诊:连服三十剂,经几次尿液检验,蛋白及其他项目均为阴性,食欲渐增,颜面渐显红润。
嘱其再服以固疗效。
三诊:又服二十余剂,近日连续尿检三次,均为阴性。
饮食活动一如病前,是否停药,希诊断酌定。
诊之:脉缓,观患童精力充沛,嘱其停药观察。
1979年1月随访,病愈。
按:肾炎疾患,在祖国医籍为水肿病。
一般治到水肿尽消,精力充沛,即算治愈。
现代医学证实,尿蛋白存在,病未痊愈,是肾脏有损,血浆蛋白随尿渗漏。
在治疗上达到肾功能恢复正常,尿蛋白即消失,是为痊愈。
古人认为肾主封藏,肾虚封藏失职,脾精渗漏,与现代医学血浆蛋白随尿渗漏,名异而实同。
方中山萸肉收敛元气,固涩滑脱;白扁豆和胃健脾,化湿调中;黄柏燥湿益阴,清泻相火。
共达收敛元气、健脾固涩之效。
I导读:中医治疗蛋白尿,诚如朱老所言“证、脉是进行辨证论治的两大依据”。
蛋白尿作者/朱进忠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的症状消退或大部分消退后,继续保持大量蛋白尿,甚或合并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的问题,长期未能彻底解决。
肾炎蛋白尿的常用中医疗法

----------------------------------------- 最新资料推荐-------------------------------------肾炎蛋白尿的常用中医疗法肾炎蛋白尿的常用中医疗法 2007-03-20 08:51 :00|分类:临床经验|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蛋白尿是慢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亦是慢性肾炎疾病进展的主要原因。
最近的临床和实验资料提示,蛋白尿对肾疾病进展是一个独特的危险因素。
不仅蛋白尿伴随着肾小球的损伤和肾小球正常通透选择性的丧失,实验研究还表明:蛋白小管细胞的相互作用导致炎症和成纤维结果能够引起间质损伤和纤维化。
实验中,持续性蛋白尿常常伴随着在近曲小管胞浆中蛋白(白蛋白和I g G)积聚的大量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可观察到基底膜完整性的丧失和小管细胞成分的溢出伴随着炎症和纤维化的结局。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肾病综合征和持续性蛋白尿患者预后不良。
在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I g A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移植排异反应中,蛋白尿是肾脏病进展和死亡率增加的显著独特的决定因素。
事实上这些疾病的缓解,尿蛋白排泄的减少,不论是自发的还是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所致,都可改善存活率。
在过去十年中,大量的前瞻实验表明:大量蛋白尿伴随着的结果是肾功能降低或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这些研究有力地说明在人类肾疾病中,蛋白尿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的最大危险因素。
中医中药在蛋白尿的治疗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以下是我们对蛋白尿的点滴认识。
一、病机分析祖国医学根据蛋白尿的临床表现,将其病机归于精气下泄范畴。
现代医学所说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祖国医学所谓的精气、清气、精微的概念类似。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等宜藏不宜泄,肾为封藏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脾主统摄升清。
若肾不藏精。
或脾不摄精,或脾不升清,便可致精气下泄而出现蛋白尿。
综观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亦以脾肾虚损贯穿始终,故似可认为脾不摄精、清气下陷和肾不藏精、精气下泄是导致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直接病机。
蛋白尿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蛋白尿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正常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微(每日排出量约40~100毫克),作尿常规检查常不能测出。
当有病时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可用常规尿蛋白定性试验方法测出尿中的蛋白,这种尿称为蛋白尿。
医学上的蛋白尿分为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三种。
功能性蛋白尿见于剧烈体力劳动或运动后,长途行军期间,高温作业或严重受寒,精神紧张等。
高烧病人、心力衰竭病人、健康人进食高蛋白饮食后也可出现这种功能性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的发生与体位改变有密切关系,其特点是:清晨尿无蛋白质,起床活动后渐出现蛋白尿。
长时间直立、行走或脊柱前凸姿势(腹部向前突出)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一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
功能性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不需耍作专门的治疗。
病理性质蛋白尿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妊娠中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特别是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尿蛋白比较顽固,不易消失(持久性蛋白尿)。
慢性肾炎的持久性蛋白尿成了医务人员和病人普遍关心的问题。
中药治疗蛋白尿有较好的疗效,现作一简要介绍。
(一)治疗蛋白尿的中药治疗蛋白尿的中药基本上可分为补益气血(黄芪、党参、当归),健脾和中(白术、茯苓、山药)、补益肝肾(山茱萸、枸杞子、怀牛膝、杜仲、补骨脂、菟丝子、女贞子),益肾固精(芡实、金樱子、桑螵蛸),滋阴,生津(鳖甲胶、生地、玄参、麦冬),利尿(石苇、干蟾),清热解毒(土茯苓),活血祛瘀(山楂、半枝莲),止痉(蝉衣)等几类。
这些中药除土茯、干蟾、蝉衣不宜久服外,其余均可长期服用,无副作用。
黄芪:补气固表,托疮生肌。
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
用于治疗蛋白尿每日剂量不得少于30克。
党参:益气,补脾,生津。
治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心悸气短,口干,自汗,脱肛,子宫脱垂。
用于治疗蛋白尿每日剂量不得少于30克,而且最好与黄芪同用。
当归:补血调经,润燥滑肠。
蛋白尿怎么治疗 中西医都有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蛋白尿怎么治疗中西医都有法
导语: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表现,一定要高度重视。
继续恶化可能会引起尿毒症。
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要注意饮食健康。
蛋白尿的治疗方法分
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表现,一定要高度重视。
继续恶化可能会引起尿毒症。
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要注意饮食健康。
蛋白尿的治疗方法分为西医治疗和根据不同体质的中医疗法,达到治疗目标才能保证健康。
一、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是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如强的松和环磷酰胺,起到缓解,暂时减少尿蛋白的作用。
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能显著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抑制肾内的免疫反应,使得沉积在肾小球内膜上的免疫复合物逐渐崩解并随增加的血流到肝脏清除或随尿液排出体外,在用药一段时间后会看到尿液便混浊,这便是免疫符合物得到排出,免疫复合物清除的同时尿蛋白也随之转阴。
二、中医疗法。
三维活肾疗法是一整套治疗肾脏疾病的综合方法,“三维活肾疗法”以中医辨证与辩病施治相结合,分型治疗,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和整体治疗,即针对肾病不同类型、患者不同体质及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中医治疗。
三、注意饮食。
宜吃清热的利尿的食物;宜吃含糖低的食物;宜吃水分充分的食物。
忌吃发物性的食物;忌吃盐味过重的食物;忌吃燥性过重的食物。
四、要达到治疗的目标。
对于尿蛋白高的治疗,需要达到两个治疗目标,一是通过治疗把尿蛋白高这一症状消除掉,二是通过治疗避免蛋白尿反复发作。
在临床上,面对病人的尿蛋白问题,基本上都是采用激素或是免疫抑制类药物治疗,这些药物能够发挥抗炎作用,所以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蛋白尿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蛋白尿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正常人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微(每日排出量约40~100毫克), 作尿常规检查常不能测出。
当有病时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可用常规尿蛋白定性试验方法测出尿中的蛋白,这种尿称为蛋白尿。
医学上的蛋白尿分为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三种。
功能性蛋白尿见于剧烈体力劳动或运动后,长途行军期间, 高温作业或严重受寒,精神紧张等。
高烧病人、心力衰竭病人、健康人进食高蛋白饮食后也可出现这种功能性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的发生与体位改变有密切关系,其特点是:清晨尿无蛋白质,起床活动后渐出现蛋白尿。
长时间直立、行走或脊柱前凸姿势(腹部向前突出)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一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
功能性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不需耍作专门的治疗。
病理性质蛋白尿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妊娠中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特别是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尿蛋白比较顽固,不易消失(持久性蛋白尿)。
慢性肾炎的持久性蛋白尿成了医务人员和病人普遍关心的问题。
中药治疗蛋白尿有较好的疗效,现作一简要介绍。
(一)治疗蛋白尿的中药治疗蛋白尿的中药基本上可分为补益气血(黄芪、党参、当归),健脾和中(白术、茯苓、山药)、补益肝肾(山茱萸、枸杞子、怀牛膝、杜仲、补骨脂、菟丝子、女贞多,益肾固精(芡实、金樱子、桑螺蛸),滋阴,生津(鳖甲胶、生地、玄参、麦冬),利尿(石苇、干蟾),清热解毒(土茯苓),活血祛瘀(山楂、半枝莲),止痉(蝉衣)等几类。
这些中药除土茯、干蟾、蝉衣不宜久服外,其余均可长期服用,无副作用。
黄芪:补气固表,托疮生肌。
治体虚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体虚浮肿,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
用于治疗蛋白尿每日剂量不得少于30克。
党参:益气,补脾,生津。
治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 心悸气短,口干,自汗,脱肛,子宫脱垂。
用于治疗蛋白尿每日剂量不得少于30克,而且最好与黄芪同用。
当归:补血调经,润燥滑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标证-血瘀证
血瘀证 ①面Βιβλιοθήκη 黧黑或晦暗;②腰痛固定或呈刺痛;③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④舌色 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⑤尿纤 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升高;⑥ 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升 高;⑦咽部暗红反复发作。
气阴两虚证 面色少华或面色晦暗,倦怠乏力,
易感冒,腰膝酸软,手足心热, 口干咽燥,午后潮热,下肢浮肿。 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细涩。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本虚证-肝肾阴虚证
肝肾阴虚证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咽干舌燥,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目 睛干涩或视物模糊,性功能低下或月 经失调。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乏力,易感冒,自汗,腰膝酸 软,手足不温,尿频数清长或 夜尿多。舌淡红,苔白,脉弱。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本虚证-脾肾气虚证
脾肾气虚证 腰脊酸痛,疲倦乏力,面浮
肢肿,纳少或腹胀,少气懒言, 尿频或夜尿多,大便溏。舌质 淡红、有齿印,苔薄白,脉细。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本虚证-气阴两虚证
根据发病时间 急性、亚急性、慢性迁延性、慢性。
根据部位及范围 局部-弥漫 肾间质-肾小球
根据临床表现
肾炎-肾病
根据形态学改变 毛细血管内增生-毛细血管外增生
*1966年 Heptinstall首次提出根据肾活检资料(含免疫病理和电镜检查)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2年制订,1995年修订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 类法
球肾炎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未分类肾小球肾炎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系统性疾病所致的肾小球疾病
* 狼疮性肾炎 * IgA肾病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和Goodpasture综合征 *全身感染相关的肾小球病变
脓毒血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分流性肾炎 梅毒 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衣原体感染 立克次氏体感染 *寄生虫相关的肾病 疟疾肾病 血吸虫肾病 黑热病 丝虫病 圆线虫肾病 旋毛虫病 类圆线虫病 后睾吸虫病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中医辨证分型(慢性肾炎-蛋白 尿)
中医辨证分型的指导思想是“本虚为纲, 标实为目”,“以本为主,标本结合”。 本证1.肺肾气虚证 .
2.脾肾气虚证 3.气阴两虚证 4.肝肾阴虚证 5.脾肾阳虚证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本虚证-肺脾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 面色少华,面浮肢肿,倦怠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中医如何治疗肾小球性蛋白尿
中医思维诊疗肾脏病 辨证论治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合参。
辨病与辩证相结合 中医证型与西医诊断相结合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中医病种名称-肾病(优势病种)
2009年12月30日国家中医管理局的征求意 见稿(规范中医病种名称) 1.淋证(尿路感染) 2.肾风 (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 3.水肿病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 4.肾衰病 (慢性肾衰竭) 5.消渴性肾病(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的中医药治疗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肾内科
概述
蛋白尿的病因 中医如何治疗肾脏病 中医肾病病种的命名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辨证分型及常用的药物及
方剂 正确的选择中成药 益肾化湿颗粒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慎防中草药的肾损害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类
*20世纪初期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辨证分型(试行方 案)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的专家,为促进肾脏病 临床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从1998年起经过多次学 术会讨论研究,在大量调研和分析资料基础上,进 行了肾病方面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 案)的制定工作。这是一项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 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临床、科研及教学有重要的指导 价值。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血管性疾病所致的肾小球疾病
系统性血管炎 血栓性微血管病(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 肾小球血栓病(血管内凝血) 良性肾硬化 恶性肾硬化 硬皮病(系统性硬化)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代谢性疾病所致的肾小球疾病
糖尿病肾病 致密物沉积病 淀粉样变性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 纤维丝样肾小球肾炎 触须样免疫性肾小球病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冷球蛋白血症 肝病性肾病 镰状细胞病性肾病 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及肺动脉高压症所致的肾病 肥胖相关性肾病 Alagile综合征(先天性肝内胆管发育不良症或动脉-肝脏发育不良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轻微病变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病变
其他肾小球轻微病变包括局灶性肾炎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性(毛细血管外)肾小球肾炎和坏死性肾小
综合征)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遗传性肾病
Alport综合征 薄基底膜综合征(良性反复发作性血尿) 甲-髌综合征(骨甲发育不良)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婴儿肾病综合征 Fabry病及其他脂类沉积病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其他原因的肾小球疾病
妊娠中毒性肾病(先兆子痫肾病) 放射性肾炎
* 不足:不同疾病出现相似的肾组织形态学改变
对疾病诊断有所提示,而不是最终诊断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修订的肾小球疾病的分类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系统性疾病所致的肾小球疾病 血管性疾病所致的肾小球疾病 代谢性疾病所致的肾小球疾病 遗传性肾病 其他肾小球疾病 终末期肾 移植后肾小球病变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本虚证-脾肾阳虚证
脾肾阳虚证 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尿
少浮肿,甚则出现胸腹水,神疲乏力, 腹胀纳差,大便稀溏,性功能低下或月 经失调。舌淡胖、有齿印,苔白滑,脉 沉细或沉迟无力。
侯丕华详解——蛋白尿中医药治疗
标证-湿热证
湿热证 ①全身中度以上水肿或胸腹水;②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