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结构(1)导学案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学校易门县小街中学设计教师马天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原子的结构》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的教学内容。
是继《分子和原子》后对物质微观分析的更深入的学习,同时原子的构成又与后面知识点如离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与化学式等密切相关,是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基础性的章节,学好这一课题对以后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问题推进法、自主阅读法,以及小组讨论法.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2、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查找张青莲教授的事迹简介。
九年级化学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也是可分的。
2、通过学习,知道原子是由哪几种微粒构成的以及他们的带电情况。
3、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4、会画核电荷数为1—18的18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二、学习重点:原子的构成。
三、学法指导:(一)课前预习:自学课本P53—P55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他们不是一个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而是由和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内的带正电,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核带的与核内的质子数相等。
3、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的相等,因此原子显电性。
4、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的。
因此,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
5、科学研究表明,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次之为,以此类推为、、、、层,离核最远的叫。
6、核外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叫。
已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层,最多的有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个)。
7、人们认为最外层具有结构或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结构。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一般较易电子。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一般较易电子,趋向达到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二)、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呈电中性B.原子时实心球体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原子核的组成及表示》 导学案

《原子核的组成及表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的组成。
2、理解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基本性质和相互关系。
3、掌握原子核组成的表示方法。
二、知识回顾1、原子的结构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原子的电性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电中性,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三、新知识讲解1、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1)质子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质量约为 16726×10⁻²⁷ kg。
(2)中子中子不带电,其质量与质子的质量非常接近,约为 16749×10⁻²⁷kg。
2、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1)质子数质子数就是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用符号“Z”表示。
(2)中子数中子数是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用符号“N”表示。
(3)质量数质量数是将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
即 A = Z + N 。
例如,氧原子的质子数为 8,中子数为 8,其质量数为 16。
3、原子核组成的表示方法(1)元素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如氧元素用“O”表示。
(2)质子数和质量数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标出质子数,左上角标出质量数。
例如,氧-16 可表示为₈¹⁶O 。
4、常见的原子核(1)氢原子核氢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2)氦原子核氦原子核由 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组成。
(3)碳原子核碳原子核有 6 个质子和 6 个中子。
四、例题解析例 1:已知一种原子的质子数为 11,质量数为 23,求其中子数。
解: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23 11 = 12例 2:写出磷原子(质子数为 15,中子数为 16)的原子核组成表示。
解:磷原子的原子核组成可表示为₁₅³¹P五、课堂练习1、某原子的质子数为 17,中子数为 18,写出其原子核组成的表示。
原子构成导学案

原子构成导学案
一:【大胆猜想】你想象中的原子是怎样的?能描述一下吗?像生活中的哪种水果或者事物呢?【从外形到内在】
二:【探究之旅】卢瑟福实验
智慧阅读:
放射源中α粒子的介绍:放射性元素钋(Po),放射出的α粒子是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α粒子。
试验方法:在一个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Po),它发出的α射线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一束很细的射线射到金箔上。
当α粒子穿过金箔后,射到荧光屏上产生一个个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可用显微镜来观察。
为了避免α粒子和空气中的原子碰撞而影响实验结果,整个装置放在一个抽成真空的容器内,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能够围绕金箔在一个圆周上移动。
可以观察到穿过金箔后偏转角度不同的α粒子。
大胆猜想:如果你是卢瑟福和他的助手们,大胆猜测一下α粒子轰击金箔会看到哪些令人吃惊的现象呢?
通过这些神奇的现象的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带____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_____电的
_____构成的
【小结原子的精彩内部世界,整理在下面】
总结:原子的结构
原子
四:数据分析,信息整合
1,原子中的数据
2,所有原子都是有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
3,质子数和中子数,电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原子本身带电吗?为什么?
五:原子的基本性质
哪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下列事实能说明原子的什么性质?
(1)、报纸上的一个小黑点就含有1018 个碳原子()(2)、长期放在一起的金块和铅块会融合在一起()(3)、水银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
鲁科版必修2 原子结构导学案(第一课时)

。
二、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和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更小的微粒和构成的。
2、带电特点:每个质子带个单位电荷,不带电,每个电子带个单位电荷。
3、质量数:。
4、各微粒间的关系:
(1)核电荷数==
(2)质量数(A)+
(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5、一般用符号 代表,符号 的意义是:
A、35Cl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8
B、 mol的H35Cl分子所含中子数约为6.02×1023
C、3.5 g的35Cl2气体的体积为2.24 L
D、35Cl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70 g·mol-1
课后作业
1、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O2、O3、O4B、H2、D2、T2
C、H2O、D2O、T2OD、4020Ca和4220Ca
5、若几种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B、可能是几种不同的分子或离子
C、彼此之间互为同位素D、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6、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表示方法形象表示:
①②③
其中 表示质子或电子, 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B、②③互为同素异形体
③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元素主要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⑤每种元素都有两种或两种以的核素
A、①②④⑤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⑤
2、与0.11molH2SO4电子数相等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
3、某阳离子Rn+的核外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R的质量数为()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原子结构》(人教版)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 原子结构 〔人教版〕根底再现 考点一 原子构成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原子⎩⎪⎨⎪⎧原子核⎩⎪⎨⎪⎧ 质子(Z 个)——决定的种类中子[(A -Z )个]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2.将以下核素符号(X)周围5个位置数字的含义填写在方框内 3.微粒之间的关系(1)质子数(Z )=核电荷数=____________;(2)质量数(A )=________(Z )+________(N );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_______;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________。
1.222 86Rn 具有放射性,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
该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 A .136 B .50 C .86 D .2222.以下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 A .D 3O +B .Li +C .OD -D .OH -考点二 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 2.同位素的性质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_____不同,______相同,化学性质______,物理性质_________。
4.如下是四位同学学习原子结构知识后,对这节内容的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选项是( ) 6.有关H 、D 、T 、HD 、H 2、D +、H -这七种微粒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互为同位素 B .是七种氢元素 C .电子数相同 D .HD 和H 2均是单质 7.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16O 、18O 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B .D 和T 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C .14C 和14N 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D .6Li 和7Li 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A ZX 〕考点三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量变化电子层数由内向外数字表示法 1 2 3 4 5 6 7字母表示法由到离核远近――→由到电子能量――→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__________的电子层里。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导学案

滨海县第二中学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____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导学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学习重点和难点:原子、原子核的构成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_____电的___________和核外带_____电的________构成的。
2、原子核由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粒子构成。
质子带______电,中子________电。
(二)、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符号—Ar。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上。
三、原子中的几个数量关系1、核内质子数=核外_______数=_______数2、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数+ ______数二、课堂活动复习旧知识: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学习新知识:(一)、原子的构成1、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2、教师播放动画(几个小粒子绕着一个大粒子作高速运动):根据动画,你能说出原子的构成吗?3、师生总同总结出正确的原子构成。
4、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科学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 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粒子构成。
5、请找出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6、7、师生同共总结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的关系。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练习1】以碳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9、由分子的性质推测出原子的性质。
《原子结构模型》导学案1

《原子结构模型》导学案课程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
2.初步认识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能用n、l、m、m s这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3.了解原子轨道的表示方法及意义。
知识体系梳理一、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1803年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建立原子学说的是英国化学家①道尔顿,1903年汤姆逊提出原子结构的“②葡萄干布丁”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③核式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⑤量子力学模型已成为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
2.氢原子光谱人们常常利用仪器将物质吸收光或发射光的波长和强度分布记录下来,得到所谓的光谱,光谱分为⑥连续光谱和⑦线状光谱,氢原子光谱为⑧线状光谱。
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1)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基本观点①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⑨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并且⑩不辐射能量。
可理解为行星模型,这里的“轨道”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电子层。
②定态假设:玻尔原子结构理论认为同一电子层上的电子能量完全相同。
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E),而且能量是量子化的,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
各电子层能量差具有不连续性,即E3-E2≠E2-E1。
③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能量为E i)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才会辐射或吸收能量。
如果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并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光谱。
(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但不能解决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问题和多原子复杂的光谱现象。
二、原子轨道与四个量子数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可以用原子轨道来描述,而每个原子轨道由三个量子数n、l、m共同描述。
1.主量子数(n)主量子数(n)的取值与电子层符号的对应关系主量子数(n):1、2、3、4、5、6、7等,电子层符号:K、L、M、N、O、P、Q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的结构(1)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情况。
2、知道原子及原子中各微粒的带电情况。
3、知道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学导航:
阅读第53、56页,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核外的构成。
原子核由和构成。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是什么?标准是多少?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什么?
二、互动冲浪:
1、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是否带电?若带电,是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
2、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不同的原子,其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是否相同?
4、已知下列原子的质量,计算其相对原子质量
O原子质量为2.657x10-26千克Fe原子质量为9.288x10-26千克
三、总结提升
1、用框图形式表示原子的构成情况,并标明各微粒的带电情况:
原子
2、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__ _____ =_____________
3、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A、相对原子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
4.分析表可获得的信息有: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氢101
碳666
氧888
钠111211
氯171817
(1) (2)
(3)
四、达标检测:
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的空间主要被原子核所占据
2.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同类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3.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质子数是16,则中子数是______,核外电子数是______,核电荷数是______。
4.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
A.质子数和中子数
B.质子数和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5.下列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决定了原子的种类
C.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不是g或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