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本
湖北崇阳隽水河温泉旅游区控制性规划规划文本

湖北崇阳隽水河温泉旅游区控制性规划规划文本一、规划背景湖北崇阳隽水河温泉旅游区位于湖北省崇阳县境内,是一处拥有丰富温泉资源和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该区域的资源,提升旅游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制定本控制性规划,以规范旅游区的开辟和建设。
二、规划目标1. 保护温泉资源:合理利用温泉资源,保护温泉的水质和水量,确保温泉的持续供应。
2. 提升旅游设施:改善旅游区的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
3. 丰富旅游项目:增加旅游项目的种类和数量,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提高旅游区的吸引力。
4.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促进就业和产业升级。
5. 加强生态保护:保护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合理规划景观和植被,保持生态平衡。
三、规划范围湖北崇阳隽水河温泉旅游区的规划范围包括温泉资源区、旅游设施区和生态保护区。
其中,温泉资源区是旅游区的核心区域,包括温泉矿泉区和温泉度假区;旅游设施区包括交通枢纽、酒店、餐饮等配套设施;生态保护区主要是对旅游区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
四、规划原则1. 综合协调:统筹考虑温泉资源保护、旅游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2. 可持续发展:在开辟利用温泉资源和旅游设施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3. 合理布局:根据温泉资源的分布和旅游设施的需求,合理布局温泉矿泉区和温泉度假区,确保游客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4. 安全可靠:在旅游设施的建设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可靠性,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5. 文化传承:注重挖掘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提升旅游区的文化内涵。
五、规划内容1. 温泉资源保护:制定温泉资源的保护措施,加强对温泉水质和水量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温泉的持续供应。
2. 旅游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提升道路和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增加酒店、民宿、餐饮等旅游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更好的服务。
3. 旅游项目丰富:增加旅游项目的种类和数量,包括温泉浴场、SPA中心、健身娱乐等,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湖北崇阳隽水河温泉旅游区控制性规划规划文本

湖北崇阳隽水河温泉旅游区控制性规划规划文本一、规划背景和目标湖北崇阳隽水河温泉旅游区位于湖北省崇阳县境内,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和自然体面。
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本控制性规划,旨在规范旅游区的开辟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旅游体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范围本规划涵盖湖北崇阳隽水河温泉旅游区全域范围,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三、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保护旅游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繁荣。
3.规划统筹原则:统筹考虑旅游区的整体发展,协调各项规划措施,确保规划实施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4.公平公正原则:依法保护土地所有权,合理安置受影响的居民,确保公众利益。
四、规划内容1.旅游区划分:将旅游区划分为核心区、保护区和开辟区三个区域。
核心区为主要旅游景点和温泉区域,保护区为生态保护区,开辟区为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区。
2.交通规划:规划建设旅游区周边的道路网络,提升交通便利度,增加旅游区的可达性。
同时,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对环境的影响。
3.温泉资源开辟:科学开辟利用温泉资源,建设高品质的温泉度假村和温泉疗养中心,提供优质的温泉浴场和疗养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4.景点规划:规划建设多个旅游景点,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注重景点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持景点的原始风貌。
5.旅游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的旅游设施,包括酒店、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的居住和消费体验。
6.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旅游区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严禁破坏自然景观,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文化传承与创新:注重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挖掘和开辟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区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五、规划实施1.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旅游区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模板

风景名胜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1)第二章风景资源评价 (3)第三章总体规划布局 (3)第四章保护培育规划 (4)第五章土地利用规划 (6)第六章风景游赏规划 (8)第七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13)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与引导 (14)第九章道路交通与竖向规划 (15)第十章植被抚育与绿化规划 (17)第十一章市政工程规划 (18)第十二章环保环卫规划 (20)第十三章防灾减灾规划 (22)第十四章建设控制规划 (24)第十五章四线管制规划 (32)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33)第十七章附则 (35)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和实施《XX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科学有效地对钤阳湖东片区进行保护与开发,确保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项目标得以实现,特制定《钤阳湖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钤阳湖东片区内各类建设项目的指导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拆建、改建、扩建或新建项目,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
第三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集、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
规划文本和规划图册具有同等法定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四条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严格保护风景区自然遗产,对山地、丘陵、湿地、滩涂进行保护,避免对景观的破坏;挖掘历史文化元素,保护地方传统文化,融入旅游项目策划,体现地方特色。
2、积极发展原则充分利用规划区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开发。
在保护自然风景、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
3、整体协调原则积极利用区位交通条件的优势,联动XX和分宜,汇聚片区人气;协调风景区与外围保护地带景区的关系,统筹片区内外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使钤阳组团对片区形成有力的支撑。
4、规划延续原则延续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XX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规划区的指引,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和游览组织体系,保持规划层次与建设空间上的连续性。
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word参考模板

《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一、规划区拟定范围及深度要求1、拟定规划范围本次详细规划范围确定为五指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区范围。
按照《五指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保护区生态旅游区分为三大部分,即西侧实验区北部的水满雨林观光探险考察区、西南部的德满古寨生态养生区和东侧实验区的仕阶老村雨林文化体验区,面积共2929.5hm2,占实验区面积的64.4%,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1.8%。
其中建设用地规模约150 hm2。
重点是对保护区西侧水满、德满旅游区内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等建设用地的详细规划。
2、规划深度要求(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位置、体型、色彩等要求;(4)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5)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二、详细规划依据及遵循基本原则1、规划依据本详细规划主要依据《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2010—2015年)(待批复)》、《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待批复)》、《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论证报告》、《五指山风景区前期经济策划和规划设计》(2008年7月)以及公司提供的其他基础文件和资料。
2、基本原则(1)与相关法规、规划相衔接的原则。
本规划是《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2010—2015年)(待批复)》的具体落实与细化,必须在遵循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如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按照《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2010—2015年)(待批复)》、《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待批复)》提出的框架和要求进行编制。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7.3.1 在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为了近期建设的需要,可编制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7.3.2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为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
7.3.3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7.3.3.1 详细划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
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7.3.3.2 规划分地块,规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并根据各类用地的性质增加其它必要的控制指标。
7.3.3.3 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建筑间距等要求。
7.3.3.4 提出对各地块的建筑体量、尺度、色彩、风格等要求。
7.3.3.5 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
7.3.4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7.3.4.1 规划文本。
7.3.4.2 图件,包括旅游区综合现状图,各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等。
7.3.4.3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
7.3.4.4 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0/~1/2000。
‘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哪些方面内容?旅游业基础设施是目的地旅游发展的基础支撑之一,根据对旅游目的地的相关研究,我们认为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旅游交通运输设施旅游交通运输是最重要的内容。
并非一切旅游交通都应该有政府来投资。
一般来说,景区以外的交通,应该由政府投资,是公共工程。
景区内部的交通,应该由景区的投资商进行自主投资开发。
实际的情况是,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往往会把景区内部的主要交通设施完成,以便达到基本可进入目标,使招商引资更有吸引力。
有时,政府会以景区经营权转让为砝码,要求社会投资商建设景区以外的旅游公路。
2、旅游接待宾馆旅游接待宾馆的床位数量,是目的地接待容量的关键门槛。
旅游接待宾馆,一般是由社会投资商进行投资的。
《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规划(2007—2020)》

《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规划(2002—2020)》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顺利实施《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规划(2007—2020)》,强化规划的控制功能,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它规划管理要求,特制定本控制性规划文本。
第二条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性质为:以山水自然生态资源为基础,通过保护和开发人文景观资源,形成具有野外游憩、审美欣赏、休闲娱乐、度假功能的复合型风景区;符合国际度假旅游要求的国家旅游度假区。
第三条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目标为:展示自然和人文景观,提供游憩风景胜地,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协调发展;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游览设施和时代活力的社会单元;接待设施的建设标准要符合国际旅游度假要求。
第四条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规划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为2007—2012年。
第五条文本适用于本次规划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15.11平方公里范围内各地块和各类用地的土地使用。
第六条本细则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解释权属广州市城市规划局。
第七条文本与《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规划》分图图则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割。
第八条文本涉及的控制性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实际情况并考虑今后的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地块使用性质划分和适建要求第九条本规划涉及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均采用国标《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根据工作内容和深度的要求,在中类用地划分至小类用地(见表1),规划用地平衡表见表2。
第十条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根据土地利用模式不同可分为自然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
第十一条自然生态保护区指该区生态环境优良,生物种群及其环境相对完整,具备生态保护区的基本要求,通过保护区的划定和有研究价值生物种群的引进,形成有一定科学研究价值或保存价值的生物种群及其环境;自然生态保护区为不可建设区,可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宜控制游人进入。
XX旅游区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22页)

在园区的的主入口东侧规划一所小学和幼儿园,以满足园区及周边地区适龄儿童的教育需求,总用地面积约为1.75公顷。
2、公共设施用地
(1)、行政办公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约为0.53公顷,是全园区的管理服务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位于园区几何中心处,并通过木栈道与对面广场的连通,做到可达性高。
第二十四条绿地率均为下限指标,不得低于规划指标。
第二十五条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如果大地块划分成小地块,在不超出地块建筑总容量控制的前提下,区内各地块的建筑容量可作适当调整。
第五章
第二十六条规划涉及的主要公共配套设施和公用设施,应符合“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一览表”和“配套公建项目及设施控制表”的要求。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一览表
3、任何建筑的前后间距,均应条例消防、卫生、管线埋设和建筑规范的要求。在规定的消防间距内,任何建筑不得外挑走廊、阳台、楼梯和楼梯平台。
第三十八条建筑高度控制
1、各地块中最高建筑的高度不应超过图则所规定的建筑限高要求。
2、规划区内最高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00米以下。
第三十九条建筑后退控制
1、沿建设项目基地边界的建筑物,其退让边界距离按下表规定控制,但退让边界距离小于消防间距时,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
第一十条本文条款下划线处为强制性条款。
第二章
第一十一条功能定位
以居住功能主的生态环境优美、山水特色突出、宜人宜居新时代和谐居住新区。
第一十二条规模
1、用地规模:规划控制范围面积214公顷;规划用地面积101.18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96.47公顷。
2、人口规模:规划人口1.2万人。
第一十三条规划结构
配套公建项目及设施控制表
类别
项目
湖北崇阳隽水河温泉旅游区控制性规划规划文本

湖北崇阳隽水河温泉旅游区控制性规划规划文本引言概述:湖北崇阳隽水河温泉旅游区是中国湖北省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温泉资源。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这一旅游区,制定了湖北崇阳隽水河温泉旅游区控制性规划规划文本。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一规划文本的内容。
一、自然资源保护1.1 保护生态环境:规划文本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旅游区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禁止破坏植被、水源和土壤等自然资源的行为。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旅游区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1.2 保护水资源:规划文本强调,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禁止乱排污水和过度开采水资源的行为。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3 保护动植物资源:规划文本明确指出,要保护旅游区内的动植物资源,禁止捕捞、猎杀和非法采集植物等破坏性行为。
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监测,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二、旅游设施建设2.1 温泉开发:规划文本规定,要充分利用旅游区内的温泉资源,合理开发温泉项目。
建设高品质的温泉度假村和温泉疗养中心,提供多样化的温泉体验服务。
2.2 交通建设:规划文本提出,要加强旅游区的交通建设,提升交通运输能力。
修建便捷的公路和铁路,方便游客前往旅游区。
同时,建设完善的停车场和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3 旅游设施建设:规划文本明确规定,要建设完善的旅游设施,包括酒店、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
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三、文化遗产保护3.1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文本强调,要保护旅游区内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建筑、传统村落等。
修缮和保护历史建筑,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3.2 文化活动开展:规划文本提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举办传统节日庆典、文艺演出等活动,增加游客的文化体验。
3.3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规划文本明确规定,要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包括文化之旅、手工艺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一、项目名称和规划范围1、项目名称樟树市閤皂山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规划范围(1)规划范围的原则:旅游区的界线范围,是根据旅游资源条件和区域旅游发展构想,确定合理的旅游区管辖范围而划定的,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景观完整性是划定旅游区范围的主要依据,首先考虑到以自然的地貌、水文、植被等环境单元为基础,同时,为方便于管理,适当参考行政界线,并尽量少包括村镇建成区。
(2)閤皂山旅游区的边界与面积:閤皂山旅游区规划范围为樟树市京九铁路线以东,含福地景区、梦湖景区(店下水库)和玉华景区三个景区,面积约6860公顷,以福地景区为规划重点。
涉及到閤山乡(含閤山林场)、店下乡、店下水库管理局,共20 个行政村,总人口35275人。
其界线范围为:北以京九铁路为界,东部与丰城市接壤,西南与新干县交界。
二、规划编制依据1、《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标准》(GB/T17775—2003);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0、《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11、《江西省旅游管理条例》;12、《江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3、《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4、《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赣府(2003)60号);15、《樟树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16、樟树市相关政策、规定和文件等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依托閤皂山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绝佳的生态环境和山水灵气,将閤皂山建设成为樟树市的龙头景区,全国一流的养生保健旅游、生态旅游、疗养旅游的著名旅游区。
2、旅游发展目标全面构筑环境资源保护系统、游览服务系统和经济支持系统。
近期目标:到近期末(2010年),閤皂山旅游区接待旅游者人数达到31万人,旅游收入18600万元。
中远期目标:到远期末(2020年),閤皂山旅游区接待旅游者人数达到40万人,旅游收入40000万元。
3、总体形象目标:药都福地,养生佳境。
閤皂山是一座集道教文化与中药文化为一体的古代名山,是“药都”的奠基之山。
道教关于天人相符的观点,促进了我国中医药学和人体科学的发展。
以閤皂山和“药都”为依托,道教养生健身和中医药有机结合,为樟树发展养生健身保健旅游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4、资源保护目标(1)充分保护閤皂山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的多样性、真实性与完整性,核心景区内禁止任何形式的破坏开发。
建立严格明确的分级保护区域。
(2)全面保存和保护閤皂山的森林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重点保护其本地特有的中草药资源,适当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中药材物种,对重点地段进行封闭培育,对林项单一的人工林进行适度间伐和林相改造。
(3)保存和保护閤皂山旅游区的自然水系,保持水土涵养区植被。
四、指导思想抓住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和江西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机遇,坚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突出閤皂山旅游区生态、养生、道教的三大特色,注重区域协调,加强资源保护,早日将閤皂山旅游区建成樟树市的龙头景区,加快中华药都樟树市的旅游业发展。
五、规划原则1、市场性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
2、特色性原则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
3、先进性原则采用先进方法和技术,进行多方案的比较,规划技术指标具有适度超前性,并征求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尤其是当地居民的意见。
4、规范性原则采用的勘察、测量方法与图件、资料,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5、协调性原则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
6、广泛性原则规划人员有广泛的专业构成;规划方案广泛征求并吸收有关部门及当地居民意见。
第二章旅游区的地脉与文脉分析一、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樟树市位于东经115°06`33"-115°42`23",北纬27°49`07"-28°09`15"之间。
地处赣中腹地,鄱阳湖平原南缘,跨赣江中游两岸。
东接丰城,西邻新余,北靠高安,南连新干;距省会南昌76公里,樟树城区距昌北机场不过1小时车程;自古就是“四会要冲”、“八省通衢”的水陆交通要津。
境内浙赣铁路复线横贯东西,京九铁路从境东南穿过,赣粤高速公路与沪瑞高速公路在市境交汇,昌樟高速公路和 105国道在市区对接,清萍、清高和樟抚公路等省道由此向外延伸;位于黄金水道赣江上的樟树港是江西省三大港口之一。
赣粤高速公路是内蒙古阿荣旗至深圳国家重点公路的一部分,京九铁路是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之一,二者北经南昌直达北京,南经赣州通贯粤港;与香港、北京这两个国际游客进入中国市场的两个最大口岸沟通,同时也是江西通往珠江三角洲和深圳、香港主要客源地的重要通道。
浙赣铁路、沪瑞高速(上海至瑞丽国道主干线)公路又是长江三角洲通往江西和江西联接湖南,通向西部的重要旅游通道。
经浙赣铁路通过鹰厦铁路与皖赣铁路和闽东南三角区及内地经济发达客源地相联系。
因此,樟树处在全省以京九铁路为主干、浙赣铁路为两翼的大十字型生产力布局的交汇点,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优势得天独厚。
樟树自古就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古文化遗址为江西省各县(市)之最,拥有各种古墓葬、古建筑、石雕、碑刻1000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个。
因此,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厚。
在樟树市的閤皂山旅游区、药都旅游区(城区)和筑卫城远古文化旅游区、临江镇赣文化旅游区和吴城商邑文化旅游区五个旅游区中,閤皂山旅游区因其道教福地、神仙之馆且药道同源、药道文化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天下名山而成为本市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也是地级宜春市三大旅游区之一,江西省旅游“十五”规划的十大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之一。
閤皂山地处樟树市东南郊丘陵山区,距市区20公里,处于凌云峰、玉华山、千四丘、太极峰等群山环抱之中,绵亘200余里,史称清江碧嶂;是药都――樟树的药业源头,中国道教圣地之一。
山名肇见于东汉,取名源自其“形如閤,色如皂”。
景区旁依国防机场,南面与新干县毗邻,东面与丰城接壤, 105国道,樟店新、老二条沥青公路穿境而过,大京九铁路复线横贯其中并设立樟树东站,交通十分便利。
2003年月10月29日,閤山镇政府正式搬迁工业园区新城区(樟树东站)办公。
现在新城区全面实现亮化、硬化、绿化、美化。
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基础设施有:3.5万千瓦的供电站已正式运营;中国移动公司、中国联通公司两个基站竣工投入使用;电视光缆线已经进閤山,投入启用。
火车、公共汽车较为便利。
每天客流量达500余人。
二、修身养性的福地1、宜人的气候閤皂山景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富,日照充足。
年平均气温14.7°-16°C,年均降水量1700毫米左右。
在閤皂山福地海拔195米的田野,七月平均气温为28°C左右,夏季平均气温比樟树市区要低2°C。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景区气温比市区更低。
因此,閤皂山有“夏眠需盖被,寒冬鲜有冰”、“著衣台上三冬暖,鸣水亭前六月凉”之说。
加之这里土良水清,林青竹翠,雨水丰沛,气候十分宜人。
2、山水独特的“神仙之府”閤皂山景区为南高北低的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地形,标高多在200至500米之间,以东南面海拔1169米的玉华山为最高峰。
山脉属武夷山西延的支脉,分两支环抱景区:一支沿樟树、丰城市界向北延伸,为樟树丰城两市的分水岭,主要峰岭高度在700至900米之间;一支沿樟树市与新干县界向西偏北延伸,为樟树市与新干县的分水岭,主要峰岭高度在400至600米之间。
山体较雄厚,山顶多呈尖棱状,山坡坡度35°-45°,沟谷狭而浅,光热条件差。
水系主要为发源于玉华山和五垴峰的芗溪河水系上游支流,湖塘主要有梦湖和丁仙湖等。
在玉华山和福地两景区山泉众多,主要有九龙泉、马蹄泉、瀑布泉和树根泉等。
閤皂山山虽不高,但其山川风貌,胜景天成。
元初诗人揭溪斯称匡庐、閤皂、玉笥为大江之西的“三大名山”。
元明以来,閤皂山风光被列为“豫章十景”、“临江八景”之一。
北宋陶弼“万仞天然閤皂形,阴阳不似众山青”的诗句,是閤皂山特有风光的最好概括。
明清江知县秦镛题“閤峰晴雪”诗云:“閤峰缥缈入云端,积雪犹封礼斗坛。
山远地偏游不得,几回驻马隔江看” 。
从南面山口遥望閤皂山腹地的太极、骆驼两峰,形如云天楼阁,府瞰人间;林木苍郁,如同墨染,因而得名“閤皂”。
东面发源于玉华山的感溪和西面发源于五垴峰的閤水两支河流自南向北分别汇入梦湖和丁仙湖,环山合抱将核心景区福地区围在中间,形成了二龙护珠之势。
福地由骆驼,太极、玉女、凌云、五垴、丁仙诸峰环抱,诸峰高多为海拔500公尺左右,凌云峰海拔802.7公尺。
閤皂山山势各异,环境幽雅,胜迹众多,名树之奇、药草之众,历代寻胜访迹者不绝;文人雅士借景抒情,争相题咏,留连忘返。
独特的“风水”深为羽士厚爱,视为“神仙之府”、练丹宝地。
道教以修炼成仙为最高理想,修炼需要清净的外部环境,因此名山大岳就成了道士修炼之地。
早在一千七百年前,道教灵宝派始祖葛玄称其为“真仙之宅”,立志在山“筑坛立灶,谢绝人事”,潜心修练九转金丹。
閤皂山不但被神化成神仙居住的地方(道教第三十三福地),而且还有大量宫观,是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宫观府弟与自然风光的结合,增添了自然风光的仙气、灵气,提升了资源品位。
3、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樟树国家森林公园在閤皂山旅游区的范围内,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据调查统计,境内森林面积5723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3434公顷,商品林面积2289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9.8万立方米,活立木180万株,森林覆盖率83.4%。
公园内植物种类型较丰富,珍稀树种有29种,药用植物100余种,盛产茯苓、松脂、麦门冬、杜仲、天门冬、首乌、葛根、乌药、全胡、桔梗、玉竹、谈竹叶、金银花等几百种药材。
森林类型较丰富,在海拔100-400米的岗地丘陵有油茶林,海拔500米以下的沟谷地带多为以茶科、樟科、冬青科等科树种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的高丘地带,为传统林业区,毛竹、针阔叶林混交林一般分布在400-800米的山谷及山坡中下部。
海拔500-700米山地主要以壳斗科、杉科、松科等科树种为主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在海拔800-1000米以上的中、低山山坡地带则为以杜鹃、白栋、茅栗等为主构成的灌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