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儿科学: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合集下载

如何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呢

如何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呢

如何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呢黄疸是一种临床表现,通常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引起的,导致皮肤、黏膜和眼睛组织的黄色染色。

黄疸可分为两种类型: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区分这两种黄疸类型对于确诊疾病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一些关键因素。

1.发病时间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几天或第一周内,通常在第二到第三天开始出现,之后逐渐减退,约在第二周消失。

病理性黄疸则没有特定的发病时间,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出现。

2.临床症状生理性黄疸的黄染色是轻度的,主要出现在面部和脸部,通常不伴随其他症状,如食欲丧失、体重下降或恶心等。

病理性黄疸黄染色更为明显,可能出现在全身,而不仅仅是面部。

此外,病理性黄疸常常伴随其他病症,如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

3.胆红素水平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胆红素排泄能力尚未完全发育,导致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过5 mg/dL。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肝脏不正常代谢胆红素或阻塞性胆汁淤积等原因而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通常超过10 mg/dL。

4.水肿和腹泻生理性黄疸通常不伴随水肿或腹泻,患者的皮肤弹性正常,尿液和粪便的颜色也正常。

病理性黄疸可能伴有水肿,尿液变深,粪便变浅或发白。

5.胆红素血症生理性黄疸一般是由于胆红素不正常代谢引起的,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较高。

而病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肝脏疾病或胆道梗阻等原因导致,血液中的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

6.相关病史和检查结果生理性黄疸通常没有与之相关的妊娠或家族病史,并且其他临床检查结果正常。

病理性黄疸可能与其他疾病或药物有关,并且相关的体征和检查结果可能会显示肝脏或胆道系统的异常。

当无法确定黄疸类型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检查结果和相关病史来做出判断。

如果诊断仍然不确定,可能需要做进一步的血液测试、超声检查、CT扫描等来明确病因。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1、从出现时间上区分: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胎龄满37周不满42周的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早产
儿(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生后3~5天出现黄疸。

病理性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
即出现。

2、从持续时间上: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病理性黄疸: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3、从黄疸的程度上:生理性黄疸--黄疸程度较轻,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前臂、小腿、手心及足心常无明显黄疸。

病理性黄疸--皮肤呈金黄色,甚至桔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也有较明显的黄染。

4、从黄疸进展情况:生理性黄疸--黄疸进展较慢,每日胆红素升高< (5mg/dl)。

病理性黄疸--在一天内加深很多,每日胆红素上升大于5mg/dl。

5、从一般情况: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好,睡眠、
哭声、精神状态和平常一样,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病理性黄疸:可伴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或精神差、嗜睡、两眼呆滞、吸奶无力、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等。

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白色(白陶土样)者;尿液呈深黄色、茶色甚至酱油色。

6、对于黄疸消退后又出现得是病理性黄疸。

必须注意的是,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可以向病理性黄疸转化。

儿科学指导:新生儿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儿科学指导:新生儿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约50%~60%的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可于生后出现生理性黄疸。

①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症状。

②一般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后逐渐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消退;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7~9天后逐渐消退,最长可延迟至3~4周消退。

③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μmol/L(12mg/dl);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7μmol/L(15mg/dl)。

但需注意有些胎龄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171μmol/L (10mg/dl)时也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④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

——总结:一般情况好;2-5日出现;出现晚,消退快(1-2周);胆红素指标涉及两个数据,小于205或12.
2.病理性黄疸特点
(1)一般情况不好,毕竟是病理性的。

(2)黄疸出现过早:黄疸可出现在生后24小时以内。

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3)血清胆红素程度过重:足月儿>205μmol/L(12mg/dl),早产儿>257μmol/L (15mg/dl);或每日升高>85μmol/L(5mg/dl);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Omg/dl)。

(4)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

(5)此外,还可伴有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疾病表现。

——总结:一般情况差;一般于24小时内出现;出现早,消退慢(&gt;2周);胆红素大于205或12.
出现(2)(3)(4)(5)中任何一项者均可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儿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儿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且繁殖生长产生毒素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正常足月儿normal term infant:胎龄≥37w,<42w,出生体重≥2500g,≤4000g,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新生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自主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全身多脏器损伤。

新生儿溶血HDM:指的是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I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儿最常见出血性疾病,既往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瘫:是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综合征蛋白质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蛋白质或热能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引起营养缺乏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一周内,由于摄入奶量不足,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3-4d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至出生后7-10d恢复到出生时候体重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有湿疹,出生后不久出现腹泻,除了大便次数增加外没有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新生儿脑损伤秋季腹泻:多由于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6个月-1岁婴儿。

经粪口传播,大便次数增加,量多,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带少量黏液差异性紫绀: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晚期肺动脉超过主动脉压力,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肺动脉血流逆向进入主动脉,出现差异性青紫。

表现为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而右上肢正常艾森曼格综合征:室间隔缺损,右心室收缩压超过左心室时候,左向右分流变成了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而出现紫绀阵发性缺氧发作:表现为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可突然晕厥。

法四患儿由于肺动脉漏斗狭窄基础上出现该处肌肉痉挛,引起一时性肺动脉梗阻,脑缺氧加重导致脱水: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体液总量减少尤其是细胞外液减少,脱水时除了丧失水分外还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丢失早期新生儿:出生一周以内新生儿,也属于围生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整个新生儿期最高,需要加强监护和护理晚期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周---第四周末的新生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因多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加和大变性质发生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疾病之一,6个月-2岁发病率高,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主要原因之一马牙:口腔上颚中线和齿龈部位,有黄白色,米粒样大小的颗粒,是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稽留形成,数周后可自然消退假月经:部分女婴出生后5-7d阴道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或大量排出非脓性分泌物,为来自母体雌激素中断导致简答题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1.早产2.缺血缺氧3.损伤性4.其他: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凝血因子不足等囟门是什么?什么时候闭合?指的是婴幼儿颅骨结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

新生儿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新生儿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新生儿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生理性黄疸大多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4-6天达高峰,10-14天逐渐消退。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胎儿出生后肺通气和肺循环建立,血氧分压突然升高,红细胞破坏较多,产生较多胆红素,而心生儿的肝脏细胞功能不够成熟及肝肠循环等因素所致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出现的黄疸。

病理性黄疸较深,严重时刻可引起“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符合下列情况者考虑病理性黄疸:
●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新生儿溶血)。

●黄疸较深,连同足底、手心的皮肤也发黄。

●黄疸持续较长、进行性加重。

●皮肤呈黄绿色,伴有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灰白色,小便深黄。

●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皮肤黄染,婴儿伴有拒奶、少哭、
多睡、呕吐、腹泻、抽搐等异常情况。

病理性黄疸可能的原因有:新生儿溶血、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胎粪延迟排出、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等。

观察黄疸一定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如果室内光线暗或在灯光下则看不清,如果新生儿巩膜、皮肤、粘膜发生黄染,而睡眠良好、吃奶、大小便正常,则可建议母亲适量增加自己液体摄入,以使新生儿得到
足量的水分而改善代谢。

若宝宝黄疸超过4周,或巩膜、皮肤、粘膜及手脚心均出现黄染,且黄染程度迅速加重,伴有烦躁、哭闹、精神萎靡、拒乳或大便发白等异常,则怀疑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医。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与新生儿黄疸分类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与新生儿黄疸分类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具有显著特点。首先,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明显高于成人,这主要是由于红细胞数量过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这可能导致游离的非结合胆红素增多,进而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胆红素脑病。再者,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也较差,胆红素进入肝脏后转运过程可能受阻。此外,新生儿肠蠕动性差和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导致肠肝循环增加,进一步提高了非结合胆红素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黄疸是常见表现,大多数为生理性,但也可能因病理因素而加重。生理性黄疸通常在一定时间内自然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儿科学:新生儿黄疸

儿科学:新生儿黄疸
红细胞寿命↓
血红蛋白分解速度↑
旁路胆红素生成↑
胆红素的运输(成人vs 新生儿)
未结合胆红素UCB
血循环中
+白蛋白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UCB-白蛋 白)或称联结胆红素
肝血窦
新生儿白蛋白联结胆红 素的能力不足
刚出生新生儿常有 酸中毒,可减少 胆红素与白蛋白 联结
早产儿胎龄越小→ 白蛋白含量越低 →联结胆红素的 量越少
母-胎或胎-胎间输血、脐带结扎延迟、先天性青 紫型心脏病等
其它
红细胞增 多
血红蛋白 病
红细胞形 态异常
胆红素生 成过多
红细胞酶 缺陷
母乳喂养
体内出血
同族免疫 性溶血
感染
肠肝循环 增加
胆红素生成过多
血管外溶血
较大的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肺出 血和其他部位出血

红细胞形 态异常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成人vs 新生儿)

CB
新生儿肠肝循环特点
门静脉
肠 肝


胆汁
UCB
β-葡萄糖 醛酸苷酶
肠道 细菌还原
粪胆素原
粪便排出
出生时肠腔内具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 将CB转变成UCB
肠道内缺乏细菌→ UCB产生和吸收↑
如胎粪排泄延迟,胆 红素吸收↑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 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 内出血时,更易出现黄疸或使原有黄疸加重
胆红素的肠肝循 环
胆红素的来源(成人vs 新生儿)
成人生成胆红素 每日3.8mg/kg
衰老红细胞
骨髓中红
血红蛋白(80%) 细胞前体
网状内皮细胞 肝、脾、骨髓
肝脏和其他 组织中的含 血红素蛋白

《儿科学》九版教学大纲临床医学

《儿科学》九版教学大纲临床医学

《儿科学A》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儿科学(Pediatrics)课程编码:ZBW02025 适用学生:临床医学学分:4.5 总学时:77学时预修课程:诊断学、医学影像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解剖学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统计学实验学时:26学时二、课程简介[课程知识要求]:儿科学基础和各系统疾病为知识点,同时部分章节内容与《内科学》病名相同,但是侧重于阐述该疾病在儿科的特殊情况。

儿科学基础部分涵盖发育儿科学和预防儿科学内容,包括绪论、生长发育、儿童保健和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绪论阐述儿科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和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生长发育主要包括体格生长、心理发育、发育行为与心理异常等;儿童保健突出“预防为主”在小儿时期的重要性;儿科疾病诊治原则强调儿科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记录的内容、程序、方法以及分析判断等方面与成人的差别,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各系统疾病主要包括临床儿科学内容,已派生出各种专业分支如心血管学、血液学、神经病学、肾脏病学、围产医学、新生儿学、内分泌学和遗传学等。

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对课本中有关内容进行整合,主要介绍儿童营养与喂养、肥胖与营养不良、VitD缺乏性佝偻病、新生儿总论、新生儿呼吸相关疾病、新生儿黄疸相关疾病和新生儿感染相关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其代表、小儿免疫与免疫性疾病、小儿病毒感染与结核病概述、小儿腹泻及液体疗法、肺炎、支气管哮喘及其临床进展、先天性心脏病、急性肾炎与肾病综合征、营养性贫血、化脓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等。

[课程能力要求]:按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的要求,通过儿科学的学习:(1)使学生能够对儿科生长发育进行评估、对儿童营养及喂养进行指导;(2)能够对儿科各系统常见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并提出处理原则,以适应从事基层临床工作的需要。

[课程达到目标]:儿科学是研究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和康复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其任务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儿科学: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
疸的鉴别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1)红细胞数量过剩,(2)红细胞寿命较短;
(3)旁路胆红素来源较多。

2.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3.肝功能发育不完善:(l)摄取胆红紊功能差;(2)形成结合胆红素功能差;(3)排泄结合胆红素功能差。

4.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

5.新生儿期多种因素可加重黄疸:如缺氧、饥饿、低血糖、寒冷、脱水、便秘、酸中毒等。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1.生理性黄疽:一般足月儿生后2~3大出现黄疸,4~5天达局峰,5~7大后逐渐捎退,最迟不超过2周消退;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7~9天后逐渐消退,最长可延迟至4周消退。

血清红素水平足月儿一般<221μmol( 12mg/dl),早产儿<257μmol( 15mg/dl)。

2.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出生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 12mg/dl),早产儿>257μmol(15mg/dl):或每日升高>85μmol(5mg/dl);或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Omg/dl)。

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可伴有引起病理黄疸的疾病表现。

特别提示:
生理性:2至3天出黄疸,高峰达到4,5天+黄疽持续时间短,足月两周早产三病理性:一天之内重黄疸,持续长达数十天:感染溶血有遗传,母乳药物可黄染.解释:足月两周早产三黄疸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