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库创建方案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遥感1503班第10组(杨森泉张晨欣杨剑钢熊倩倩)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2017年5月一.数据来源二. 目的三 .任务四. 任务范围五 .任务分配与计划六.小组任务分配七. E-R模型设计八.关系模式九.属性结构表十.编码方案一.数据来源原始数据为大二上学期期末实训数字测图成果(即DWG格式的校园地形图)导入GIS 软件数据则为修改过的校园地形图二.目的把现实世界中有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的应用数据抽象成一个数据库的具体结构的过程。
空间数据库设计要满足用户需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性能,准确模拟现实世界,能够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
三.任务任务包括三个方面: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具体为:①静态特征设计——结构特性,包括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②动态特性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查询、静态事务处理等应用程序;③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的存储模式和存储方式。
主要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原则:①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冗余;②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在用户的需要改变时,数据结构能够做出相应的变化;③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高校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④在空间元素间为耻复杂的联系,反应空间数据的复杂性;⑤支持多种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四、任务范围空间数据库实现的步骤、建库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建库流程步骤:①建立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②装入试验性数据测试应用程序;③装入实际空间数据,建立实际运行的空间数据库。
前期准备工作内容:①数据源的选择;②数据采集存储原则;③建库的数据准备;④数据库入库的组织管理。
建库流程:①首先必须确定数字化的方法及工具;②准备数字化原图,并掌握该图的投影、比例尺、网格等空间信息;③按照分层要求进行一个Coverage的数字化,数字化的过程包括选择控制点、数字化控制点、确定投影信息、采集数据、编辑和修改数据等;④对收集来的空间数据进行拓扑关系的建立,并给空间实体赋属性值;⑤进行坐标变换和底图接边处理就建成了分层管理的空间数据库。
DGSS空间数据库操作

21 空间数据库操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的过程是对各阶段数据尤其是编稿原图阶段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综合与解释的过程,是成果标准化以及提供专题服务的最直接体现。
空间数据库模型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DD2006 06)为依据。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为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无缝集成、融合和应用提供了可操作平台,地质人员可借助系统提供的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方便地对不同阶段的资料进行继承和综合分析。
系统自动提供空间数据库模板,其基本内容直接继承编稿原图或实际材料图。
21.1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基本技术路线与操作流程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提供了与业务流程融合的建库模式(微工作流),把数据生产融入到生产一线, 对主要原始数据和主要最终成果数据库进行统一描述、统一组织、统一存储由地质人员自己在工作过程中逐步生产不同阶段的数据库和数据产品。
使项目人员可以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中体会到新技术带来的好处,形成新的工作模式,对提高研究精度、效率和成果的表现形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21.1.1 基于一体化建库模式的迭代建库解决方案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过程是一个“认识—提高—认识—再提高”的过程。
地质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根据前人资料或项目验收专家组意见对已经连好的实际材料图或编稿原图进行修改。
当实际材料图或编稿原图发生改变时,从其继承主要信息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也需要同步更新,以保证不同阶段整理分析的数据尤其是空间信息的一致性。
因此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中采用“迭代”的思想,结合面向对象的第三代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模型,利用“不同阶段数据模型的继承和传递的技术”将实际材料图、编稿原图等不同阶段数据库进行互通与继承,通过反馈、逐步完善《DD2006-06 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规定的建库内容(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迭代过程如图21.1.1所示。
图21.1.1 基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空间数据库迭代建库过程21.1.2 一站式建库流程对于地质人员而言,空间数据库中的要素类、对象类等是可以通过软件的一站式流程实现自动化提取。
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建设整体解决方案目录一、前言 (2)二、需求分析 (2)三、整体架构设计 (3)3.1 数据采集层 (5)3.2 数据处理层 (6)3.3 数据存储层 (7)3.4 数据服务层 (9)四、关键技术及产品选型 (10)4.1 数据采集技术 (12)4.2 数据处理技术 (13)4.3 数据存储技术 (14)4.4 数据服务技术 (16)五、实施方案 (17)5.1 项目实施流程 (19)5.2 项目实施步骤 (20)5.3 项目实施注意事项 (22)六、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23)七、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25)八、总结与展望 (27)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在地理空间领域,大数据中心建设是应对地理信息数据爆发式增长、提升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能力、实现地理信息资源高效管理与应用的关键举措。
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不仅是收集、存储和处理各类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平台,也是开展地理空间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
二、需求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地理空间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对政府决策、社会公益、企业运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国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建设面临着数据规模庞大、数据处理能力不足、数据应用层次不高等问题,亟需构建一个高效、智能、安全的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针对地理空间大数据的海量特性,需要建设大规模的数据存储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云存储等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弹性扩展、高效管理和稳定运行。
高效数据处理与分析:为满足实时性、准确性等要求,需要构建高性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利用大数据计算框架(如Hadoop、Spark等)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快速处理、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
数据共享与交换:在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促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互通有无,推动地理空间大数据的应用和价值释放。
数据库建设方案

数据库建设方案1. 引言数据库在现代信息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的工具,还能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和处理能力。
对于一个组织或企业来说,建设一个合适的数据库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
本文将提出一个数据库建设方案,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存储和管理、数据访问和处理、数据备份和恢复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组织或企业建立一个高效和可靠的数据库系统。
2.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建设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决定了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模式。
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数据库类型根据组织或企业的需求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类型。
常见的数据库类型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Redis)以及图数据库(如Neo4j)等。
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类型是确保数据库性能和扩展性的重要因素。
2.2 数据库表设计根据组织或企业的需求和数据特点,设计合适的数据库表。
需要考虑表之间的关系、数据类型、主键和外键等约束条件,以及索引的设计。
2.3 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性是组织或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设置用户权限、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存储和管理数据存储和管理是数据库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数据的存储结构和管理策略。
在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存储结构根据数据库的设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
常见的存储结构包括表空间、数据文件、日志文件等。
根据数据的类型和访问模式,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靠性。
3.2 数据分区和划分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访问模式,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区和划分。
数据分区和划分可以提高数据的访问效率,并减轻数据库的负载。
3.3 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备份和恢复是数据库管理的重要环节。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建立可靠的备份策略,以防止数据丢失和灾难发生。
基于ArcSDE技术的空间数据库建设

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大类 , 间数据就是指描述空间实体 的空间特征的数据 , 空 属性数据就是这些空间
实 体 的相关介 绍 。
() 间特 征 。数据 的空 间特 征 和属性 特 征 随时 间而变化 。它 们 以同 时随时 间变 化 , 可 以独立 随 时 3时 也
间变化 。
12 空 间数据 的数据 结构 .
Vo .2 . I 9N 4 o
Do e.2 0 0r 7
基 于 A cD rS E技 术 的 空 间数 据 库 建 设
周迪 民 , 陈学工
(. 1 中南大学 信息科学 与工程学院 , 湖南 长沙 ; . 2 湖南科技学院 现代教育技 术中心 , 湖南 永州 45 0 ) 21 0
空 间数 据有 两种数 据 结构 : 栅格 数 据结 构 和矢量 数据结 构 。 栅 格数 据结 构是把 真 实 的地理 面 假设成 笛 卡尔 平 面来 描述 地 理空 间 。在 每 个 笛卡 尔 平 面 中 , 行 列 用
值来确定各个栅格元素的位置, 以栅格元素值来表示空间属性。矢量数据结构是用实际的地理坐标来表
个应 用 接 口, 以充 分地 把 GS和 R B S集 成 起来 。AcD I DM rS E管 理 空 间 数据 并 为访 问这 些 数 据 的软 件 提 供 接 口, 为用 户在 任意应 用 中嵌 入查 询 和分析这 些数 据 的功 能 。AcD r E将 地 理特 征 数 据和 属 性数 据 统一 地 S
行 的方 法 之一 。
AcD rS E允 许用 户 向数据库 中加入空 间数 据 , 了 提供 用 户 已经 在 使 用 中 的其 他类 型 的信 息 以外 , 除 还
可提供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及形状等信息 , R B S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 DM ( 中融入空 间数据后 , r — Ac S D 可以提供对空间、 E 非空间数据进行高效率操作 的数据库服务 。相对于其所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 说 ,r D 是一个中间件 , Ac E S 它的功能是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D M ) R B S 和地理信息系统( I) GS 之间充当一
空间数据库建库时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

空间数据库建库时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1 资料分析盘锦市城区和辽滨沿海经济区现有1:500DLG数据,是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制作完成,生产时间为2011年。
数据采用盘锦城市坐标系,盘锦城市坐标系是利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中央子午线为122°,高斯-克吕格投影;高程基准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0.5米。
数据具有较好的现势性,可直接对数据进行编辑整理、添加属性,制作成建库数据。
1.1 数据范围涉及盘锦城区和辽滨沿海经济区共146km2,1:500比例尺地形图2470幅。
其中涉及盘锦市城区86 km2,1:500比例尺地形图1376幅。
涉及辽滨沿海经济区60 km2,1:500比例尺地形图1094幅。
1.2 数据格式和图幅分幅及编号现有DLG数据为AutoCAD2004版的dwg格式。
采用50cm×50cm的标准规格进行分幅,图号采用西南角坐标,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加短线连接,如:552.50-504.25。
图名以所在图幅内主要居民地、企事业或行政单位的名称命名。
1.3 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按照1:500DLG建库数据整理的要求,数据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①数据分类存在归类错误的现象,通过对50幅数据样本进行分析,共发现归类错误212处。
针对此类问题,在数据整理过程中以图面信息和实际情况来分析,可对数据分类错误要素进行重新归类;②数据中所有的有向线符号均在采集方向左侧,与建库数据要求相反,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将所有的有向线符号进行反向,与建库数据要求一致;③数据中所有双线路都没有道路中心线要素。
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利用ArcGIS软件根据道路边线生成道路中心线要素。
2 成果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成果包括DLG数据和DLG元数据。
DLG数据采用盘锦城市坐标系,高程基准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数据格式为ArcGIS10.0的Geodatabase格式,各个要素类物理无缝。
空间数据库设计

X
X
XX
X
X
大类码 小类码 一级码 二级码 实体码
2.5.1 信息编码
• 4、编码实例:小班卡片关联与唯一码
在小班卡 片上,每条记 录对应一个小 班。小班卡片 也有小班号、 林班号、作业 区代码、林场 代码属性,字 段均为数值型。
2.5.1 信息编码
• 4、编码实例:小班卡片关联与唯一码 将林场代码、作业区代码、林班号、小班号按从
包含
n 林业调查图斑
面积
林场号 区划类型 面积
2.3 定义实体和关系
• 数据词典 以词典的方式描述和定义E-R模型设计 中出现和形成的实体、关系
实体分析矩阵
实体 类别1
实体1 实体2
…… 类别2
实体1 实体2
…..
初始数据词典
实体定义
实体名 定义 唯一识别码 属性
关系定义
关系 定义
林业空间数据库的初始数据词典
点(Point)、结点(Node)、点事件 弧(Arc)、路径系统(路径和段)、线事件 多边形(Polygon)、区(Region) 注记(Annotation) 一般的图像文件、img文件、ArcInfo的Grid Info表、dbf表 ArcInfo的Grid和TIN
2.4.1 数据模型匹配
• ArcInfo的数据模型——区
• 林业空间数据库数据源选择
数据
森林调查数据 行政区划
土地利用数据 遥感数据 地形数据 气象气候
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 火灾分布 了望站点
数据源
纸质林相图、小班卡片 由矢量林相图衍生
纸质土地利用图、TM遥感数据 购买覆盖该区域的TM遥感影像
纸质地形图 向相关部门购买电子数据 最近5年纸质退耕、天然林图
数据库结构设计方案

数据库结构设计方案摘要:数据库结构设计是建立和规划数据库的过程,它关乎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数据安全性。
本文介绍了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给出了一个实际的案例,展示了如何设计一个高效、安全的数据库结构。
一、引言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承载了系统中的重要数据和业务逻辑。
良好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维护性,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数据冗余最小化:通过合理的表结构设计,避免数据的重复存储,以节省存储空间,并减少数据更新时的复杂性。
2. 数据一致性保证:通过定义适当的关系和约束,确保数据在数据库中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冲突和错误。
3. 性能优化:通过合理的表关联设计、索引优化等手段,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和响应速度。
4. 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在设计数据库结构时考虑系统未来的扩展需求,并使用标准化的命名规范和注释,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三、数据库结构设计的步骤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需求分析:通过与系统用户的沟通,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数据需求,确定数据库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
2. 概念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使用ER图或UML图等工具,绘制出系统的概念模型,明确实体、属性和关系之间的逻辑结构。
3. 逻辑设计: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将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库中的表结构设计,确定每个实体对应的表以及表之间的关系。
4. 物理设计:在逻辑设计的基础上,考虑实际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和限制,进行表空间规划、索引设计、性能优化等工作。
5. 实施和测试:根据设计结果,创建数据库,并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数据库结构满足系统需求,且能够正常运行。
四、案例分析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包含以下几个实体:图书、作者、图书馆、借阅记录。
根据需求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设计方案:1. 图书表(Book):包含图书的基本信息,如书名、ISBN号、出版日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数据库建库方案:
坐标系的定义,先将几种地物类型投影坐标系统一。
在对数据加载之后,发现几张图片的图层不能相互匹配。
之后,我对不相互匹配的两个图层“安徽县界”、“区域规划”进行了一部分的删减,只有得到最终的图层。
在对数据进行分类的时候,我先将所有的数据都添加到arcmap中。
然后,先将数据分为两个大类:人文地理类和自然地理类。
人文地理类主要包括:城市点坐标的位置,安徽县界,区域规划。
这样的几类都可以将他们归分到人文地理的大类中去。
自然地理类主要包括:安徽地区区域的地势,水系分类,其中水系又可以分为主流和支流。
这样分类的理由是:在对数据总结时发现,水系内容和地势内容不能同时的分到的行政区划中,这些都属于自然中的一部分,可以将它们归为一类。
还有县界、城市的位置都是属于人为规划的部分,所以我将它们归到人文地理中。
在这次分类中,没有将区域整合是一个方面,还有在对于县界和城市的分类是需要将城市边界的颜色做以区分。
对于水系的分类,我也想将不同的水系流经不同的县市表现出来,但是并没有实现。
还有,在水系的分类时,发现水系在端点时,会出现不同的断点,但对于河流没有更准确的数据来源,所以不敢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