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教学中的价值
关于循证医学在影像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估 。现代 医学影像学 的飞速发展使得相关信息海量增长 , 如
何从那些浩瀚 的文献 中寻找到合理 的证据 , 并恰 当地对 这些 证 据的可靠性及有效 性进行判 断是摆 在我们 面前的棘 手问
基础的医疗行 为模式 奠定基 础 以循证医学 为基础 的教育
简 而 言 之 ,就是 将 个 人 知识 、 验 与 当前 最 新 的研 究 成 果 融 经
为一体 ,科学 的解决 问题 。我们必 须重视 、 而发 展循 证医 进 学影像学 ( v ec ae e i l m g g , 据 E M 的理 ei neb dm d a i ai ) 根 d s c n B
循 证 医学 影 像 学 则 是 指 在 医学 影 像 诊 断 和 介 入 治 疗 过 程 , 结 合 医生 本 人 的 经 验 和 知 识 , 遇 到 疑 点 问 题 时 广 泛 查 阅 最 在
变 为终 身教育 , 让学生树立终身教育 的观念 , 并养成不断学 习的习惯 与能力 。 2 2 培养学生灵活 的知识 基础 、 . 发展高 层次 的批判性 思维 与创新性思维能 力 , 学生 逐渐成 为独 立 自主 的思考者 和 使 学 习者 站在 临床 应用 的角 度 , 将解 剖学 、 理学 、 理 生 病 学、 临床各学科 、 医学影 像技术 学和 医学 影像学 等多学科 结 合起来 , 使多种 学科 以 医学 影像 学 为 中心 组成 一个 有机 的 “ 生物链” 进行综合教学 的方法 。让 学生从 掌握一般诊 断思 维 规律 、 创新诊断方法人 手 , 合所学理 论进行 自己的临床 结 实习工作 , 使学 生 自己能 够快速 地建 立 一套 自己的诊 断方
循证医学在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教育中的应用

p i t o t h tte p a t e o BM r i ig c n h l p rd h e e f me i a ma e l g d c t n a d g a u t t d n ’ on s u a h r c i f E t c tan n a e p u g a e te l v l o d c li g oo y e u a o n d ae su e  ̄ i r
循证医学应用于内科临床教学的价值

循证医学应用于内科临床教学的价值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即以病人的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分析,老师只起向导作用,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1]。
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不同。
传统医学以个人经验为主,医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高年资医师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零散的研究报告为依据来处理病人。
循证医学要求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佳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师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我国的人口增长、年龄老化、医疗新技术和新药物的应用、人类健康需求层次的提高,高新技术、高档设备、高价药品层出不穷,如何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应用现有医学技术,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以适应无限增长的卫生需求需要循证医学[2]。
1 循证医学对内科临床医师的要求(1)循证医学强调疗效评价更注重以病人为中心,不但采用实验室测定的定性定量的客观指标,同时应使用与病人密切的相关临床指标。
(2)循证医学重视从动物实验逐渐转向临床的研究证据。
医学科学的发展使临床实践日新月异,临床医师要掌握从新证据的浩瀚海洋中,有效搜索,归纳自己需要的最好证据,同时使个人的知识不断更新。
(3)循证医学要求高质量的科学证据[3]。
因此内科医师要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知识,首先对研究的项目进行严格设计,防止各种偏差、干扰因素的影响,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4)循证医学要求内科临床医师要有科研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勤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循证医学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循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重。
循证思维是临床思维的基础,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人体的整体观,不断产生问题从而不断激励创新,而创新思维的成果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成为新的证据,由此推动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不断向前发展。
实践循证医学,培养一代科学型的内科医师从医学生抓起,基于循证医学对内科学临床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改变传统的医学教学方式,重新调整教学重点。
关于循证医学在影像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0年 第31卷 第4期关于循证医学在影像教学中的几点思考朱 敏 宋先东 王汝良 李 强 董益国 张 晶 李为民(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在医学影像学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医学教育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怎样能科学的、合理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的地问题。
怎么样在我们的教学中师生互动,学生能带着问题主动地思考,循证医学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方法。
1 循证医学与循证影像学的概念循证医学(Ev i dence Based M ed i c i ne ,EB M )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
它提倡将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将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服务于每位具体患者。
循证医学影像学则是指在医学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过程,结合医生本人的经验和知识,在遇到疑点问题时广泛查阅最新、最好的证据和文献资料,应用到临床工作,解决实际所遇到的问题,为临床和病人提供最好的临床决策选择方案[1]。
简而言之,就是将个人知识、经验与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融为一体,科学的解决问题。
我们必须重视、进而发展循证医学影像学(ev idence based m edical i m ag ing ),根据EB M 的理念进行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性、介入治疗性试验设计和文献评估。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使得相关信息海量增长,如何从那些浩瀚的文献中寻找到合理的证据,并恰当地对这些证据的可靠性及有效性进行判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棘手问题。
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医学。
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即根据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来诊治病人。
循证医学并非要取代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医学专业知识,它只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
2 循证医学在影像教育中的新模式循证医学强调要用系统化的知识和临床经验相结合指导临床实践;强调不但要用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指导临床实践,而且还需要先对其进行严格评价与分析,才能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
影像学要从经验向循证转变

影像学要从经验向循证转变循证医学是整合最佳研究证据、临床专业知识和病人的价值,有目的且是正确运用现有最好的科学依据来指导患者治疗的一门新兴学科。
现代医学影像包括影像诊断和介入影像学,循证医学的原则适用于两者。
现代科研成果应迅速应用于影像学临床实践,而不应仅停留在图书馆资料堆里。
根据循证医学理念,医学影像学应在不断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分析和总结出更科学的影像诊断标准,制定具有最佳证据的介入治疗方案,同时也应更科学地选择和评价医学影像学检查设备和方法,避免乱用、滥用特殊检查技术。
这样,不仅可提高诊治水平,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一、循证医学影像学的概念循证医学是指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将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与现有的最好证据、病人的选择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为每一位病人做出最佳的医疗决策,循证医学在临床诊断、治疗及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有疑点时都可以运用[7]。
循证医学影像学则是指在医学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过程,结合医生本人的经验和知识,在遇到疑点问题时广泛查阅最新、最好的证据和文献资料,应用到临床工作,解决实际所遇到的问题,为临床和病人提供最好的临床决策选择方案。
简而言之,就是将个人知识、经验与当前最新的研究成果融为一体,科学的解决问题。
面对众多新的、复杂的成像诊断技术和方法,如何合理选择应用,临床医生常常也感到很棘手,他们经常会向影像科医生询问对某种疾病应选择哪一项成像技术更为合适。
但要作出正确的回答,有时是很困难的。
这时影像科医生需要采用循证医学的原理与实践方法对相关成像技术进行循证分析,找出最佳的证据,才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最佳的、科学的建议。
影象科医生必须具备了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才能更好更科学的解决临床医生提出的问题。
二、我国循证影像学发展状况1、证据的科学性、可靠性总体上较差。
我国医学影像学领域的诊断性试验及介入治疗性研究在课题设计方面,大多数限于病例的回顾性分析,较少进行前瞻性对照性研究,在诊断试验的各个阶段经常出现一些偏倚。
医学影像教学中询证理念的应用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42询证医学是在医疗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交叉性学科,其给临床实践和医学教学都带来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并对医学影像的现代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从目前临床医学的发展角度来说,信息化背景下要求医学生注重对文献资料的检索和评估,积极的进行总结,使医学教育可以转变为终身教育。
在临床医学影像教学中引入询证理念具有重要的探讨和总结价值[1]。
1 询证医学和影像教学1.1 询证医学询证医学寻求的是科学证据,核心思想是强调在医疗决策中需要从寻求科学证据的角度,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过程中,从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目前的疾病影响因素角度进行论证,在病人的选择中形成三者的结合,促进给患者做出精准治疗。
从询证医学理念的角度来说,主要包含的是三个要素:第一是证据,一般询证医学的证据全部来自于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或者是随机对照的临床等所做出的评价等。
第二是从医学的专业知识入手,在临床经验和掌握的基础知识角度,形成不断的更新和丰富过程。
第三是病人对诊疗方案的需要,也就是从医生利用询证医学的角度,要从病人病情的多角度形成更为合理、有效和安全的决策过程。
在以上的三点结合下,才可以形成在诊疗方面的最佳效果。
1.2 影像教学在目前的医学影像教学中存在很大局限性,主要是在诊疗过程中多数是从个体,以及少数临床角度的积累经验,在医学基础理论和指导学生方面也往往从经验性的角度介绍,容易造成偏差。
为了避免判断误差,需要经过随机对照样本的实践才可以形成落实。
询证医学重视新的临床研究,从发展和论证的角度对临床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形成在医学影像教学中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促进在教学中敢于引导和质疑等,形成善于总结和分析。
医学影像在信息化背景下形成了快速的发展过程,其中询证医学的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中,单纯的放射性核素已经全面结合了超声、CT、M R I和介入治疗等,形成多元性的临床医学影像科室。
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教学中的价值

实验室开放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益,而且对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
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循证医学在数字化教学中的应用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重要环节。 它能使学生以自主学习和远程交互式学习相结合,充分调动
作者书写文内标题须知
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2运动处方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将运动处方概括为: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 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及体力测验,按其健
的核心是提高人的呼吸循环水平。现代年轻人非常重视保 持体型美、青春美、气质美,而进行相当比例的有氧运动是个 很好的选择。这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气质高雅的物质基 础。伸展运动及健身操:广播体操、太极拳、健美操及各种医
动负荷,由强度、密度、时间、数量及运动项目的特点等因素
构成。开始锻炼时,以中,小强度练习为宜,运动时间不宜过
280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所以医学影像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是病人自身价值和
愿望实现的要求,是培养具有从群体宏观水平研究医疗决策 证据能力,以及能用科学的最佳证据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医 生的要求。
习惯,我们增加对学生自学的引导性教育和讨论性教学。并 建立适应开放实验教学的“创新实验室”,开放的时间空间、
开放的实验内容、开放的软件资源和开放的实验指导可激励 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独立实验 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的目的[5 ̄7]。 所以,在实践医学影像教学中,运用循证医学理念,实现
能”,如短跑、举重、投掷、肌力训练等。这些运动会在体内产 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不能持久,运动后感到肌肉酸 痛,呼吸急促.但它能使身体更为强壮。 改善健康状况是健身锻炼的最基本目标,改善健康状况
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思考及建议

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思考及建议摘要】探讨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影像学教学存在的不足,如基础知识薄弱,教学内容滞后,缺少实践教学以及师资人才匮乏等,同时给出适当的建议,如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拓宽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以及评价体系,增加人文教学等来提升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满足人才建设的需求。
【关键词】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教学近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医学影像学日新月异。
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包括传统放射诊断学、超声成像、CT、MRI、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成像等诸多门类的综合性学科。
它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其已[1]经发展成为诊断、治疗并重,着眼于功能研究的学科。
医学影像学涉及的知识范围既包括临床知识,又包括基础知识,但是,目前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存在学时偏少、内容较浅等不足,学生常常无法顾及如此繁多的知识,课时较少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只能粗略地讲解,学生也只能走马观花似地学习,从而认为医学影像真的是一门“辅助”学科,作者通过实践结合思考,做出以下的思考及建议。
1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存在的教学问题1.1基础知识薄弱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医学影像学的知识范围既涉及临床各个学科,也涉及基础医学,包括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系统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
比如在讲解肺结核这一章节时,教师往往需要从临床表现、结核的分类、病理生理基础以及解剖讲起,最后才会重点讲解各型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而这些基础医学的知识在前期应该由基础的教师重点讲过,但是由于当时学生缺少临床基础,对这些知识缺少形象的理解,从而死记硬背,到真正需要这些知识做铺垫时,部分学生会遗忘这些知识,所以需要教师进行重复地讲解,从而浪费了一些时间。
而且,经笔者调查,绝大多数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并未开设断层解剖学这门课,从而使得学生在毕业后无论是直接从事影像科的工作还是继续攻读医学影像学的硕士研究生,都会感到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教学中的价值
【关键词】循证医学影像教学教学方式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探索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教学中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循证医学对影像医学教学的影响
循证医学是在临床科研方法学的发展和完善、最佳证据数据库的产生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形成的,是道德准则和公理在医学上的体现,是先进的临床医学模式和临床实践的方法论,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健康的需要[1]。
循证医学对影像医学教学有深远影响:促进临床疾病医疗决策科学化和学科发展;提高临床医生业务素质;培养医生发现临床难题、关注科学发展水平的能力;加强临床与临床流行病学科学研究;改进临床教学培训水平,为培训一支素养良好的医学影像教师提供有力保障;为影像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实现卫生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方便病人进行自身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
因此,将循证医学应用于影像医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影像学生树立以证据为基础的科学医学观,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考察学生对影像医学和循证医学基本原则、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循证医学知识,独立解决学习或医疗实习中碰到问题的能力,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2循证医学对医学影像教学的要求
2.1循证医学对放射科医生自身素质的要求
由于应用信息技术和逻辑方法的查证、评估以及运用最新原始文献的技能是循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实践过程中,医生自身素质非常重要。
放射科医生应把国际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创始人SACKETT对实践循证医学者的四项要求贯穿于影像医学的教学工作中,使学生早期接触和熟悉这方面的内容,可为他们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全面准确掌握病人病情,避免盲目、教条使用最佳证据,结合国情与病情实现影像诊疗的个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循证医学尊重权威与专家的宝贵经验,但不把它们视为临床实践的惟一主要依据。
循证医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对病人准确的诊断,没有正确的诊断,治疗就无从谈起,再好的证据也没有价值。
这就要求放射科医生必须经过严格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循证医学和影像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真实可靠、临床价值高、适用性强的诊疗证据,以指导自己今后的医疗实践。
同时要求放射科医学生必须进行踏实的临床基本训练,正确收集病史、查体和检查结果,掌握病人的真实情况,善于发现临床问题;注重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更新,与时俱进,以提高影像诊疗的准确性。
2.2成立以医院为中心的多单位合作的学术机构
目前全国各学术机构意识到循证医学教学的必要性。
199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循证医学机构“循证医学中心”。
200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与美国合作开展循证医学项目研究[2]。
由于循证医学涉及面广,对研究内容常需要动态追踪。
因此循证医学研究项目的顺利开展,往往需要临床医生与临床流行病学专业、医学情报专业及统计学专业的人员共同参与,也要求科研管理工作者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3]。
因此,成立以医院为中心的多单位合作的学术机构,能促进多学科的渗透、交流和发展。
2.3加强影像医学教师专业培训
循证医学是以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生物)统计学、信息技术、最佳证据信息源(数据库)作为学科支撑和技术支撑的临床医学模式。
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掌握相关学科和技术所涉及的知识和技术。
为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选派中青年影像医学教师到专门学术机构或国外学习。
只有在影像医学教师对循证医学整套理论和方法熟稔的基础上,才能将循证医学的“三原则”和实践循证医学的“五程式”[1]融于医学影像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高质量科学研究,并从论证强度高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诊断措施中获得最佳证据,使学生充分领会循证医学理念,达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目的。
3影像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影像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观点,建立适应现代医学教学的新模式,对提高当前影像学生临床思考和诊疗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放射科医生对循证医学概念的融会贯通,能改变以个人临床经验和推论为基础的认知方式、以病理生理学等实验或临床指标为评估标准的临床实验、以小范围或小规模临床研究为制定临床指导原则的传统医学模式,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并能在传统医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临床实践应以科学证据为依据,强调根据证据做出医疗决策,而证据就是当代科学研究的结果。
医学影像教学中同样要求将医生的个人专业与来自系统研究的科学证据相结合。
循证医学要求放射科医生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尊重病人的意愿,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方案。
所以医学影像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是病人自身价值和愿望实现的要求,是培养具有从群体宏观水平研究医疗决策证据能力,以及能用科学的最佳证据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医生的要求。
医学影像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也是最优化个体诊疗原则对现代医生的要求。
最优化个体治疗原则是循证医学的最大特点,即强调诊断治疗方案是最适合于个人的,近期或远期治疗效果是最好的,干预措施产生的效益远大于其危险性和成本[4]。
4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4.1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教学方法改进中的应用
影像医学是影像学生的必修课。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学(技术)在20世纪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单纯的放射诊断科室发展成为当今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大型临床医学影像科室。
CT、MRI、DSA、CR、DR、PET、SPECT 以及超声等先进影像设备用于临床并深刻地改变着原有影像技术教育的内涵。
先进的影像设备和技术对专业人员素质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促进高科技技术人才以及影像医学生与高精尖设备的有机结合,形成医学影像学先进技术与现代化医学影像教育管理相互配合的优势,是当前医学影像技术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循证医学和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不同,它是在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
将这些理论和方法寓于医学影像教学中,能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到发现问题并寻找最佳科学证据以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
因此,在实验课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我们增加对学生自学的引导性教育和讨论性教学。
并建立适应开放实验教学的“创新实验室”,开放的时间空间、开放的实验内容、开放的软件资源和开放的实验指导可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独立实验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的目的[5~7]。
所以,在实践医学影像教学中,运用循证医学理念,实现实验室开放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益,而且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循证医学在数字化教学中的应用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重要环节。
它能使学生以自主学习和远程交互式学习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因此在理论课和见习课授课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训练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字医学图像可同时与解剖图谱、临床病史体征、实验室资料、超声结果、手术所见及病理图片对照。
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授课模式,能启发学生的横向思维活动,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其养成科学的临床辩证思维习惯[8,9]。
所以,PACS 诊断工作实际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类同于循证医学实践的过程,即提出临床问题、寻找证据、结果分析、系统评价后的结果再服务于临床的全过程。
总之,循证医学为影像医学教育改革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是放射科医生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循证医学教学使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增强,并能运用所学得循证医学知识客观评价原始文献,大大改善他们对待影像医学专业杂志文献的态度。
为进一步提高影像医学教
学水平和质量,为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放射科教师,要求医生熟练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其理念融于相关教学中,加强同国外同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多方位地促进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泰相,刘关键.关于循证医学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8):636640.
[2]李富军,袁军,姚战鹏,等.关于临床科研管理引入循证医学思维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2(2):182.
[3]陈进,李幼平,李静.从考试改革探索循证医学教学方法[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7):511514.
[4]刘学礼.循证医学的发展及其伦理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5,18(12):4951.
[5]王境生,袁力,袁聿德,等.国内影像医学(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9):987990.
[6]袁荣涛,李宁毅.循证医学——21世纪的临床医学[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39(1):119110.
[7]于建中.浅论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改革[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41(3):272.
[8]武兴杰,关向东,曾文彦.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的数字化教学初探[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4):451452.
[9]龙学颖,王小宜,彭光春,等.发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中的体现[J].医学教育探索,2006,5(8):77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