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试题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两次工业革命2020.9.10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随后,支持其理论的有大卫·李嘉图和曼彻斯特学派(1820年创立)等,他们的学说被称作“自由放任主义”。
他们认为,客观上存在着一个经济关系的世界,它是同政府或政治分开而独立的。
这就是自由市场的世界,它本身受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如供求规律所制约。
政府应尽可能不加干预。
不应设有关卡,到处都应实行自由贸易,因为这种制度是世界性的,不受政治障碍或民族不同的影响。
至于工人,他们不应期望得到超过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
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实行了自由放任政策。
材料二不管是法国的小农场主,还是德国东部那些大容克地主,都要求实行关税保护措施,因为他们不可能与美国中西部或南俄大平原的农业竞争,这两个地区在1870年以后都以低廉的价格向欧洲倾销他们的谷物。
德国的容克地主和正在崛起的莱茵实业家联合起来,迫使脾斯麦在1879年开始对进口征收关税。
1892年法国也采取了高关税政策。
美国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保护关税政策。
组织起来的劳动者、社会主义政党、男性普选权和对社会灾难的敏感,这一切都迫使政治领导人日益介入经济事务之中。
伸斯麦开创的社会保险传到了其他国家,国家对其国民的社会和经济福利正在承担起责任。
在美国,无论是共和党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民主党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还是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在寻求用政府行动反对垄断和托拉斯以复兴经济竞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自由放任主义的主要观点。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5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一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试题

高一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试题1.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贵族每天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结果负债累累;一个年薪100镑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受贿5000镑;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财,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英国社会()A.生产力发展了,社会道德却日益沦丧B.追求物质享受,政治腐败不堪C.贫穷阶层日益扩大D.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所描写的是工业革命后,英国的贵族、下院的书记官、新兴的工厂主的情况,由此可知英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了,但是社会道德却日益沦丧了。
材料并没有涉及到B、C、D选项,所以答案选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2.斯塔夫里阿诺夫说:“(鸦片战争时)英中两国的力量差距比西班牙征服者和阿兹特克人(墨西哥印第安人的一支,其文明在16世纪初被西班牙人毁灭)之间的力量差距还要大得多。
”形成这一状况的关键在于A.工业革命使英国国力发生质的飞跃B.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国力衰退C.西班牙只凭武力掠夺D.阿兹特克人文明水平高于中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鸦片战争时期,英国的力量相当强大,远远高于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工厂,故A项正确;B项不是关键因素,C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3.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英国提倡自由贸易并非是受经济学启发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谋利的行善之举。
当时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A.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B.确立国际经济交流准则C.贯彻自由贸易理论D.保护本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国家利益是制定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因此当时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保护本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故D项正确;ABC项不是主要出发点,排除。
高一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试题

高一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试题1. 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根本原因在于()A.资本主义本性是殖民扩张B.打开商品国外市场.夺取廉价原料产地C.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保护对外贸易D.建立世界资本主义统一市场【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时间“19世纪中期”,这时欧美国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生产的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原料。
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故应选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侵略与扩张·殖民与扩张的原因2.下图反映了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的变化情况。
这一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持续进行B.重商主义政策推行C.代议制民主改革完成D.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801~1901年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各行业就业人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趋势是:农业就业人数逐步下降,并大大低于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工业就业人数最多,其次是服务业。
C项是引起变化的政治前提条件;A、D项材料无法体现。
所以应选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影响3.(17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
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
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二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材料三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
高一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试题

高一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试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特点是( )A.资本主义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B.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C.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D.大国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即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所以答案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2.《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
这一趋势开始于()。
A.17世纪后半期B.18世纪60年代C.19世纪后半期D.20世纪中叶【答案】C【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即材料中描述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因此判断时间是l9世纪后半期。
3.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济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
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及以前,技术的革新主要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带动社会生产力水平产生飞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高三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试题

高三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试题1.《国富论》写到:“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式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
……假使能在国内外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
”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 )A.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条件优越B.建议西方工业资产阶级尽快打开中国市场C.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D.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盛赞康乾盛世有利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假使”能在国内外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足以证明亚当•斯密已经明确指出了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2.近代英国有位名叫埃德蒙·卡特赖特的牧师取得了一种最初由马驱动织机的专利权。
这种织机后来由蒸汽驱动,在棉纺织工业中基本上取代了手织织布工。
这种情形出现的背景是A.新航路开辟促进欧洲资本积累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持续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所讲的是近代英国动力的应用和发展,这是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所以答案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3.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两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两次工业革命测试题1、工业革命最先产生于:A、棉纺织业B、毛纺织业C、麻纺织业D、丝织业2、19世纪中期,如果从伦敦到巴黎作短期旅行,下列哪些交通工具可以使用:A、汽车、火车、飞机B、火车C、汽船D、火车、汽船3、“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这段话说明了: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热情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D、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统治了一百年4、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政治条件是:A、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B、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C、大量生产技术和知识的积累D、同于国外市场的不断扩大5、英国人对他们的发明很是骄傲,但下列成就中有一项不属于英国人的是:A、珍妮纺纱机B、改良蒸汽机C、火车D、汽船6、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A、17世纪50年代、19世纪70年代B、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期C、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D、都发生在20世纪初期7、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B、整个革命进程的时间缩短C、先进国家几乎是同时进行D、科学与技术结合得特别紧密8、在电气发明中,首先制成发电机的是:A、卡尔·本茨B、贝尔C、西门子D、马可尼9、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电力的广泛应用B、内燃机的应用C、飞机的研制成功D、垄断组织的出现10、20世纪初,人类可使用的最新交通工具是:A、汽船B、火车C、汽车D、飞机11、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发明于: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12、下列有关工业革命的成果对应错误的一组是()A、瓦特——改良蒸汽机B、史蒂芬孙——汽车C、富尔敦——汽船D、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3、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上半期的美国,你可以通过下列()的方式到达欧洲A.坐飞机 B.搭汽船 C.开汽车 D.乘马车14、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A、蒸汽机成为动力之源B、水力织布机的出现C、铁路交通运输迅速发展D、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15.对“工业革命”这一概念理解最准确的是A.发明机器的过程 B. 发明和使用机器的过程C.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的过程D.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过程16.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入口处,摆放了一块重达24吨的大煤块,其主要目的是A.宣布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B.展示电力时代的发明和利用C.突出蒸汽时代的能源特色D.表明英国的煤储量世界第一17.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力织布机18.“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真题练习含答案1.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办。
这次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是埃菲尔铁塔,它的光芒盖过了当年的一切,成为世博会留给人类最璀璨的创作;英国参展的钢铁制品尺寸庞大,如一根长130英尺的整段钢轨;美国展品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小型机械展区。
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点是()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B.侧重于重工业领域C.英、法两国是领头羊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重工业占主导地位B.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C.化学工业兴起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3.[2023·承德市三模]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这种状况客观上()A.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C.反映出美国劳动力严重短缺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4.新式动力机——柴油机,因马力大、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逐渐取代蒸汽机,成为工业上的主要动力机。
柴油机的发明者是()A.福特B.戴姆勒C.卡尔·本茨D.狄塞尔5.下表反映了19A.工业革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展B.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高度集中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D.美国已经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6.从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这使托拉斯的数目由1890年的24个增加到1904年的257个。
这一“合并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对企业合并的支持B.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C.自由企业制度走向衰落D.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7.[2023·开封市一模]19世纪8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首创了工业实验室。
该实验室采用科技专家的方法,发明了重油裂解和管道运输等技术,使洛克菲勒财团的资产在1913年占美国资产的13%,有组织的实验活动逐渐取代了工匠发明的传统。
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试题

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试题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应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885年汽车发明,到20世纪初,汽车、有轨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性能进一步完善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利于洛杉矶居民向郊区搬迁,答案选A项。
2.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图表数据史料的分析能力,考查的内容是工业革命。
解题关键在于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大量增加,说明英国需要原棉原料,这一时间是工业革命初期,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棉纺织业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
A、D两项是工业革命的具体表现之一,B项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所以排除。
3.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答案】D【解析】选D准确地揭示了石油巨头洛克菲勒公司鲸吞全球石油暴利,并用助学美化自己、欺骗世人的本质;选A对这幅漫画本质的揭示不够完整;选B突出了这幅漫画的主体,但主题(主旨)表述错误;选C对这幅漫画的主体和主题的表述都错误。
4.下图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
以下对这一历程的解读正确的是16世纪的手工工场 19世纪的机器工厂 20世纪的跨国公司A.该现象产生都离不开工业革命的推动B.体现了经济政策由重商主义向自由主义的演变C.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D.表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答案】C【解析】机器工厂、跨国公司都是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手工工场——机器工厂——跨国公司,反应的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试题1.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B.构成材料不同C.能源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答案】C【解析】两次工业革命划分的依据是当时的能源动力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使用的主要动力是蒸汽动力,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动力是电力,所以答案选择C项。
【考点】近代科学反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2. 1819年,在一位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赞颂道:“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位伟人的杰出贡献是下列图中的【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
通过材料中的1819年讣告,可以判断该发明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而电灯和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因此排除CD两项。
材料强调“机械动力”革命,因此可判断为蒸汽机,B项是蒸汽机的实践应用成果,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3.“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死板。
没有因袭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商业;没有法律会妨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此段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A.英国经过启蒙运动的充分洗礼B.英国的殖民扩张使其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综合国力强于欧洲大陆C.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D.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有本质不同【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C项中法律关系的变革和材料中的“没有法律”会妨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是高度吻合的,意味着C很可能就是正确的答案,其实正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才导致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死板。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4.(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人类社会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
材料二“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一去不返了。
”材料三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4分)(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的工业部门?(2分)(答出任意两个即可)(3)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照抄原文不给分)【答案】(1)原因: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存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大量生产经验;市场的扩大。
(4分)(2)石油、化工等重工业部门。
(2分)(3)①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②导致近代城市兴起,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并导致城市就业结构发生变化;③推动了社会进步,使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④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世界经济逐渐连成一体,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⑤有助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8分)【解析】(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直接联系教材知识来作答即可,从劳动力、政治制度、技术、市场等角度来归纳。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直接联系所学知识来作答即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扣住重工业,联系所学来列举即可(3)影响可联系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城市化进程、世界格局等角度来归纳,如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导致近代城市兴起,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并导致城市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社会进步,使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世界经济逐渐连成一体,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有助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18世纪末叶, 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的开展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答案】C【解析】“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说明欧洲人需要中国的资源,再结合18世纪末叶这一时间考虑,可知是因为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展需要大量的原料,故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结果6.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球的以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流为纽带,以世界市场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运行机制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在A.15、16世纪B.17、18世纪C.19末20世纪初D.20世纪90年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因此以市场经济为运行机制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在19末20世纪初形成的,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7.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A.拓展殖民地市场B.贩卖黑奴C.传播基督教思想D.输出机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说明工业革命向外主要是寻求海外市场,拓展殖民地,故A项符合题意;B材料中没有提及;C属于新航路开辟影响;D说法不符合史实。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8.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开始形成了一个广阔的的世界市场。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4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概述新航路开辟中主要航路及开创者(8分)(2)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4分)(3)概述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的影响?(12分)【答案】(1)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519到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8分)(2)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钢铁工业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化学工业,内燃机制造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等。
(4分)(3)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手工工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工厂;推进城市化进程;农业比重相对减少,工业(轻工业为主)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文明转为工业文明;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并壮大;改变世界面貌,确立了欧美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任答6点即可得6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产生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以轻纺工业为主发展到以重化工业为主;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掌握国家政权;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冲击英国经济霸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6分)【解析】(1)本题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范围,主要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时刻先回顾学过的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注意结合教材上的新航路开辟的示意图,从东西两条路线或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支持的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回答解决。
回答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尤其是迪亚士、达·伽马与哥伦布谁先谁后。
(2)本题亦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回答时要注意条例、清晰与简洁。
同时要注意审题,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且只需要举两个例子即可,以防“劳而无功”。
回答时,学生要注意两次工业革命时工业部门的差别,注意先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再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归纳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属于较难题目,回答时注意回顾两次工业革命的条件、主要内容,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经济结构、工业部门、阶级结构、社会生活、思想变化、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角度个归纳总结。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缓合了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B.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C.以物种交流、文化碰撞等为主要内容D.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可用排正法。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地区的非工业化国家的粮食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控制殖民地的经济命脉。
因此选项B、C、D正确,排除。
以欧美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加剧了世界各国经济的不平衡,选项A错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发展10.“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
”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的自然资源很丰富B.西方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需要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D.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17世纪和18世纪初,欧洲爆发启蒙运动,西方人研究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等人文资源;18世纪末,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当中,西方国家对海外商品市场的需要和廉价原料产地的需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