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的防跳

合集下载

断路器防跳功能的试验新方法

断路器防跳功能的试验新方法

断路器防跳功能的试验新方法断路器防跳功能是一种重要的电气安全保护装置,它能够在电流超过额定值时自动切断电路,以防止电路过载、短路等故障发生。

由于现有的断路器防跳功能试验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测试过程繁琐、操作复杂等问题,需要开发一种新的试验方法来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积分仪来测试断路器的防跳功能。

具体方法是在待测试的电路上接入一个电子积分仪,该仪器能够测量并记录电路中的累积电流值。

然后,我们以递增的方式给电路加入电流,直到达到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值。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电子积分仪会实时监测电路中的累积电流,并将其记录下来。

接下来,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电子控制系统来模拟电路的负载变化,从而对断路器的防跳功能进行全面测试。

该电子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调节电阻的大小来改变电路的负载,从而实现对电流的控制。

我们可以通过逐步增加负载来测试断路器的防跳功能,直到达到其额定负载。

在测试过程中,电子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际的负载情况来模拟不同负载条件,从而全面评估断路器的防跳性能。

我们还可以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辅助断路器防跳功能的测试。

具体方法是在待测试的电路上安装一个摄像头,摄像头可以实时拍摄电路中的电流表指针或数字显示屏,并将拍摄的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我们可以对图像进行分析和识别,从而获取电流表指针或数字显示屏上显示的电流数值。

通过对一系列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能够获得电路中的实时电流数值,并对其进行记录和保存。

断路器防跳功能的试验新方法是利用电子积分仪、电子控制系统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测试断路器的防跳性能。

通过这些新方法,我们可以实现对断路器防跳功能的全面评估,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为电气安全保护装置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断路器本体防跳回路原理

断路器本体防跳回路原理

断路器本体防跳回路原理断路器是一种电力设备,用于在电路中保护其他电气设备免受过流和短路等故障的影响。

在电力系统中,断路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断路器能够正常运行,一种称为防跳回路的原理被广泛采用,以防止断路器在发生故障时意外地恢复其工作状态。

防跳回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断路器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之间添加保持电路来实现的。

当断路器处于打开状态时,保持电路会接通并吸引辅助触头,这样即使主触头在故障恢复后突然关闭,辅助触头仍然保持吸合,从而防止断路器的跳回。

在断路器主体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控制电路、熔断器、分断器、触头、保持电路和弹簧机构。

这些部分协同工作,以保证断路器的正常运行。

控制电路是断路器的核心部分,它负责控制断路器的开关状态。

当电流超过额定值或发生短路时,控制电路会接收信号并触发断路器的切断动作。

控制电路还监测断路器的状况,如过温、超载等,以避免潜在的故障。

熔断器位于断路器主体的前端,主要用于检测电流是否超过额定值。

当电流超过熔断器的额定值时,熔断器内的电阻丝会瞬间熔断,切断电流的通路,从而保护其他设备免受过载电流的影响。

分断器是断路器的关键组件之一,它位于断路器的断口处。

当断路器被触发切断电路时,分断器会迅速分开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从而有效切断电流的通路。

触头是用于传输电流的金属零件,它是断路器打开和关闭的关键部分。

主触头和辅助触头通过电磁力或机械力紧密接触在一起,在断路器关闭时形成电流通路。

保持电路是为了防止断路器跳回而设计的。

当断路器被打开时,保持电路会接通,并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将辅助触头固定在位,从而阻止断路器的意外恢复。

弹簧机构是断路器的动力来源,它提供足够的力量来闭合和断开断路器。

当断路器被触发打开时,弹簧会释放能量并将触头分离,同时在断路器关闭时,弹簧会重新压缩并闭合断路器。

断路器的防跳回路原理是通过在断路器主触头和辅助触头之间添加保持电路来防止断路器在故障恢复后意外地跳回。

断路器内部防跳继电器原理

断路器内部防跳继电器原理

断路器内部防跳继电器原理引言:断路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路免受过载和短路等故障的电气设备。

在断路器的内部,通常配备了一种称为防跳继电器的装置,它起着监测电流和控制断路器动作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断路器内部防跳继电器的原理和工作机制。

一、防跳继电器的作用防跳继电器是一种电气装置,用于监测电路中的电流,并在电流超过设定值时触发断路器的动作。

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电路过载和短路引起的故障,保护电气设备和电路的安全运行。

二、防跳继电器的原理防跳继电器的原理基于电流的磁场效应和电磁感应定律。

当电流通过继电器的线圈时,会在继电器内部产生一个磁场。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当电流发生变化时,磁场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在继电器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个感应电动势会驱动继电器内部的机械结构,进而触发断路器的动作。

三、防跳继电器的工作机制防跳继电器通常由线圈、触点和机械结构组成。

当电流通过继电器的线圈时,线圈内部产生的磁场会吸引触点闭合。

闭合的触点连接着断路器的控制电路,使得断路器处于闭合状态。

当电流超过设定值时,线圈内部的磁场强度增加,触点受到磁力的作用而打开。

一旦触点打开,断路器的控制电路中断,断路器迅速跳闸,切断电路。

四、防跳继电器的特点1. 灵敏性:防跳继电器能够快速感知电流的变化,并迅速触发断路器的动作,保护电路免受过载和短路等故障的影响。

2. 稳定性:防跳继电器经过精确的设计和调试,能够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稳定可靠地工作。

3. 可调性:防跳继电器通常具有可调节的动作电流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4. 耐久性:防跳继电器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结论:断路器内部的防跳继电器是保护电路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监测电流并在电流超过设定值时触发断路器的动作,有效地防止电路过载和短路引起的故障。

防跳继电器具有灵敏性、稳定性、可调性和耐久性等特点,能够在各种工作条件下可靠地工作。

通过深入了解防跳继电器的原理和工作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断路器的工作原理,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断路器防跳回路分析及规范

断路器防跳回路分析及规范

断路器防跳回路分析及规范防跳回路是断路器合闸回路中的重要部分,用于防止断路器跳跃现象。

跳跃现象指的是合闸回路出现故障或机构问题,导致断路器多次分合或反复合闸分闸。

防跳回路分为操作箱内和断路器就地操作机构内两类。

在操作箱内的防跳回路中,继电器12TBIJa动作后,防跳继电器1TBUJa启动。

若出现保护重合闸脉冲过长、开关机构辅助接点故障或操作把手接点粘连等情况,继电器2TBUJa将启动并自保持,使开关合闸回路不能导通,达到防跳的目的。

操作箱防跳回路的优点是实现简单,缺点是容易受到操作箱内部故障的影响。

断路器就地操作机构内的防跳回路则相对复杂,但不受操作箱内部故障的影响。

其实现原理类似于操作箱内的防跳回路,但需要考虑机构的特殊性质,如机构脱扣等。

总之,防跳回路对于保证断路器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在设计和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跳回路种类,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操作箱防跳回路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保护操作箱内的回路,运行环境良好,不容易出现故障。

然而,它的缺点是保护范围受限,只能防止合闸命令接点误导通造成的断路器跳跃问题,无法避免因操作箱以外的寄生回路或二次回路接地引起的断路器跳跃。

此外,当断路器本体三相不一致继电器动作启动跳闸时,操作箱防跳回路无法启动。

还有一个问题是12TBIJa继电器需要与开关的跳闸电流箱配合。

机构防跳的原理是以___3AP/3-F1断路器A相回路为例,如图2所示:当开关合闸至合位后,S1LA开关常开辅助接点闭合。

若就地合闸接点K76粘连或保护合闸脉冲持续保持,则防跳继电器K75LA启动并自保持;合闸回路中的防跳继电器常闭接点断开,防跳功能实现。

机构防跳的优点是断路器机构防跳回路仅并联在合闸回路中,对分闸回路没有影响,回路相对比较简单,可以实现就地保护,有效地消除了从保护装置到断路器机构箱间的保护死区现象。

然而,它的缺点是机构防跳继电器安装在断路器机构箱或汇控柜中,运行环境比较恶劣,存在受断路器振动影响等隐患,随着年限增长,运行状况逐渐变坏。

断路器的防跳装置

断路器的防跳装置

断路器的“防跳”装置
1、断路器的“跳跃”
当操作控制开关KK使断路器合于存在永久性故障(如检修后地线未拆除)的电路时,会产生以下的过程:SA在合闸位置→SA1-3通→断路器合闸→继电保护动作.(SA把手未松开)断路器跳闸←出口继电器KOU 接点合这就会使断路器发生多次的“跳一合”,产生“跳跃”现象。

SA1-3接点卡住或自动合闸后KC接点粘住不返回,合于故障电路都可能发生断路器的跳跃现象。

断路器的跳跃危害很大,因为断路器多次断开和接通短路电流,就可能使断路器损坏甚至引起严重事故,同时也使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断路器应有“防跳”措施。

2、专用继电器的电气防跳
对于线路上的断路器,因跳合闸的机会多并且装有自动重合闸,对防跳的要求要高一些,一般应加装专用继电器的电气防跳装置。

专用防跳继电器KLJ有两个线圈:串接于断路器跳闸回路的电流起动线圈和并接于KMC线圈上的电压自保持线圈。

当操作SA使断路器合于永久性故障电路的时候,其防跳原理可用下面的过程来说明:
SA在合闸位置→SA1-3通→断路器合闸→继电保护动作→①,②:
①Yoff 线圈通电→断路器跳闸
②KJL(I)线圈通电→继电器KJL动作→a,b
a.KJL1通→KJL(V)线圈通电→继电器KJL自保持直至SA1-3
断开。

b.KJL2 断→切断KMC 线圈回路。

接点KJL3的作用是防止KOU接点先于QF2接点复归而烧坏,电阻R的作用是使并接的信号继电器能可靠动作。

但KJL3接点回路有可能引起跳闸线圈烧毁的事故,有关分析及采取的措施将在下面论述。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资料讲解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资料讲解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当合闸回路出现故障时进行分闸,或短路事故未排除,又进行合闸(误操作),这时就会出现断路器反复合分闸,不仅容易引起或扩大事故,还会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事故,所以高压开关控制回路应设计防跳。

防跳一般选用电流启动,电压保持的双线圈继电器。

电流线圈串接于分闸回路作为启动线圈。

电压线圈接于合闸回路,作为保持线圈,当分闸时,电流线圈经分闸回路起动。

如果合闸回路有故障,或处于手动合闸位置,电压线圈起启动并通过其常开接点自保持,其常闭接点马上断开合闸回路,保证断路器在分闸过程中不能马上再合闸。

防跳继电器的电流回路还可以通过其常开接点将电流线圈自保持,这样可以减轻保护继电器的出口接点断开负荷,也减少了保护继电器的保持时间要求。

有些微机保护装置自己已具有防跳功能,这样就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断路器操作机构选用弹簧储能时,如果选用储能后可以进行一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也有用于重合闸的储能后可以进行二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因为储能一般都要求10秒左右,当储能开关经常处于断开位置时,储一次能,合完之后,将储能开关再处于断开位置,可以跳一次闸;跳闸之后,要手动储能之后才能进行合闸,此时,也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1.断路器的“跳跃”现象及危害如果手动合闸后控制开关(SA的手柄尚未松开 5—8触点仍在接通状态)或者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出口触点K1烧结,若此时发生故障,则保护装置动作,其出口K2触点闭合,跳闸线圈YT通电起动使断路器跳闸,则QF2接通,使接触器KM又带电,使断路器再次合闸,保护装置又动作使断路器又跳闸……,断路器的这种多次“跳一合”现象称为“跳跃”。

如果断路器发生跳跃,势必造成绝缘下降、油温上升,严重时会引起断路器发生爆炸事故,危及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2.断路器的“防跳”控制回路在35kV及以上电压的断路器控制回路中,通常加装防跳中间继电器KCF,如图5-3所示。

KCF 常采用DZB型中间继电器,它有两个线圈:电流起动线圈KCF1,串接于跳闸回路中;电压(自保持)线圈KCF2,与自身的动合触点串联,再并接于合闸接触器KM的回路中。

断路器防跳原理

断路器防跳原理

首先你要明白一个概念,防跳回路,实际上是防合,防止断路器合上后再跳开产生“跳跃”,因此,当故障消失,保护装置没有跳令的时候,当然允许合闸,不知道你有没有做过防跳回路的测试,它的方法就是,保持跳闸指令,合令发而合不上,这就算有效。

一、防跳回路的作用:1、防止因控制开关或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未能及时返回(例如操作人员未松开手柄, 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粘连) 而正好合闸在故障线路和设备上, 造成断路器连续合切现象。

2、对于电流启动、电压保持式的电气防跳回路还有一项重要功能, 就是防止因跳闸回路的断路器辅助接点调整不当(变位过慢) , 造成保护出口接点先断弧而烧毁的现象。

二、常用防跳回路有串联式防跳回路、并联式防跳回路、弹簧储能式防跳回路、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回路等。

国产断路器多采用串联式防跳回路防跳回路的典型接线:断路器多采用并联式防跳回路。

其中串联式防跳回路最合理, 应用也最广泛, 它除具有防跳功能外, 还具有防止保护出口接点断弧而烧毁的优点, 这也是应用微机保护装置不可缺少的技术条件。

其他防跳回路只具有防止断路器跳跃的功能, 跳闸线圈辅助接点式防跳回路在执行防跳功能时, 跳闸线圈长期带电有可能烧毁。

三、串联式防跳回路所谓串联式防跳, 即防跳继电器TBJ 由电流启动, 该线圈串联在断路器的跳闸回路中。

电压保持线圈与断路器的合闸线圈并联。

当合闸到故障线路或设备上, 则继电保护动作, 保护出口接点TJ 闭合,此时防跳继电器TBJ 的电流线圈启动, 同时断路器跳闸, TBJ 的常闭接点断开合闸回路, 另一对常开接点接通电压线圈并保持。

若此时SK (5—8) 或HJ 接点不能返回而继续发出合闸命令, 由于合闸回路已被断开, 断路器不能合闸, 从而达到防跳目的。

另外,当TBJ 启动后, 其并联于保护出口的常开接点闭合并自保, 直到“逼迫”断路器常开辅助接点变位为止,有效地防止了保护出口接点断弧。

串联式防跳回路,如图。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当合闸回路出现故障时进行分闸,或短路事故未排除,又进行合闸(误操作),这时就会出现断路器反复合分闸,不仅容易引起或扩大事故,还会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事故,所以高压开关控制回路应设计防跳。

防跳一般选用电流启动,电压保持的双线圈继电器。

电流线圈串接于分闸回路作为启动线圈。

电压线圈接于合闸回路,作为保持线圈,当分闸时,电流线圈经分闸回路起动。

如果合闸回路有故障,或处于手动合闸位置,电压线圈起启动并通过其常开接点自保持,其常闭接点马上断开合闸回路,保证断路器在分闸过程中不能马上再合闸。

防跳继电器的电流回路还可以通过其常开接点将电流线圈自保持,这样可以减轻保护继电器的出口接点断开负荷,也减少了保护继电器的保持时间要求。

有些微机保护装置自己已具有防跳功能,这样就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断路器操作机构选用弹簧储能时,如果选用储能后可以进行一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也有用于重合闸的储能后可以进行二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因为储能一般都要求10秒左右,当储能开关经常处于断开位置时,储一次能,合完之后,将储能开关再处于断开位置,可以跳一次闸;跳闸之后,要手动储能之后才能进行合闸,此时,也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1.断路器的“跳跃”现象及危害如果手动合闸后控制开关(SA的手柄尚未松开 5—8触点仍在接通状态)或者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出口触点K1烧结,若此时发生故障,则保护装置动作,其出口K2触点闭合,跳闸线圈YT通电起动使断路器跳闸,则QF2接通,使接触器KM又带电,使断路器再次合闸,保护装置又动作使断路器又跳闸……,断路器的这种多次“跳一合”现象称为“跳跃”。

如果断路器发生跳跃,势必造成绝缘下降、油温上升,严重时会引起断路器发生爆炸事故,危及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2.断路器的“防跳”控制回路在35kV及以上电压的断路器控制回路中,通常加装防跳中间继电器KCF,如图5-3所示。

KCF 常采用DZB型中间继电器,它有两个线圈:电流起动线圈KCF1,串接于跳闸回路中;电压(自保持)线圈KCF2,与自身的动合触点串联,再并接于合闸接触器KM的回路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断路器操作顺序是:储能-合闸-(储能)-分闸-合闸-储能。

,断路器处于合闸
状态时,按合闸按钮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您按合闸按钮时什么事都没发生就说明断路器具
有防跳功能。

如果断路器在合闸位置又能执行合闸动作就说明断路器没有防跳功能。

防跳的
作用就是防止断路器处在合闸位置时能执行合闸操作,防止断路器在合闸状态时出现储能-
合闸-储能-合闸-储能-合闸。

这样的跳跃。

现在标准要求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时,按合闸按钮断路器不能有任何动作。

也就是说断路
器必须带有防跳功能。

一般需要同时具有机械防跳和电气防跳需,保证手动操作和电动操作
都不会出现跳跃。

断路器的防跳是指:在按下合闸按钮的时候,合闸回路接通,开关合闸,但此时由于继电保
护动作,开关跳闸,而合闸按钮没有释放(以为继电保护时间非常短,毫秒级),会造成开
关再次合闸,继电保护再次跳闸,如此多次合分闸。

设计防跳回路后,开关合闸后,合闸回路断开,即使保护使开关跳闸,按钮不释放,断路器
也不会再合闸。

其实现在断路器上的防跳绝大部分采用电气防跳,基本原理则大同小异,都通过中间继电器自保持回路实现。

至于采用微机的还是断路器的,个人认为没有多少差别,只是两者不要同时用,否则很可能发生回路竞争,造成断路器不断分闸等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