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课件:19第十七章~二十章40年代文学思潮、小说概述

合集下载

《文学思潮》PPT课件

《文学思潮》PPT课件
• 3.“中心作家”普遍学历不高,写作准备不足, 生活经验集中于农村、战争和革命运动,创作的 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
• 4.“中心作家”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收入与当 时的社会状况相比普遍较高。
五、三次文艺批判运动
• 一、1950~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 二、1954~1955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
派 这100多年间,称为“旧红学”。“旧红学”中以两派影响最大:一为
评点派,一为索隐派。其共同特点是在《红楼梦》中找出微言大义,广
——
征博引地要探索出小说描写的所隐之事、所隐的人,寻找其与历史上的
真事、历史上的真人相通之处。 (←)




派•
1921 年, 胡 适 发 表 了“ 红 楼 梦 考 证 ” , 把
《红楼梦》研究建筑在弄清作者家世生平以及版本的发展的科学基
——
础上,结论说是写作者曹雪芹的家史,后来人称其后的研究就叫
“新红学”。 (←)
☆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
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 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作者是两个青年团员。…… 看样子,这个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 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也许可以开展起来了。事情是两 个“小人物”做起来的,而“大人物”往往不注意,并往往 加以阻拦,他们同资产阶级作家在唯心论方面讲统一战线, 甘心作资产阶级的俘虏,这同影片《清宫秘史》和《武训传》 放映时候的情形几乎是相同的。被人称为爱国主义影片而实 际是卖国主义影片的《清宫秘史》,在全国放映之后,至今 没有被批判。《武训传》虽然批判了,却至今没有引出教训, 又出现了容忍俞平伯唯心论和阻拦“小人物”的很有生气的 批判文章的奇怪事情,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文学思潮与运动ppt课件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文学思潮与运动ppt课件
或曰:现代文学产生的合理性在哪儿?
3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不是突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 背景,是与晚清以来中国人民社会生活里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相 联系的。其中既有政治思想领域里的变化,也有经济领域的变 化,更有文学界自身的变化。它的发生与发展,有力地证明了 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现代文学不是孤立的,它与中国传统文学之间存在 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 日常生活中的器物方面:
火石、油盏、土布、皂荚、板箱等是古代中国人 的日常器具,构成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的洋火、洋油灯、毛巾、肥皂、 提箱等很快引得了国人的喜爱,洋货轻而易举地击败 了土货,构成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新的部分。这些变 化首先发生在上海及周边地区。
8
“取火之物,向用火石,其色青黑,以铁片擦之,即有火星 射出,与纸吹相引而生火,人家莫不备之;光绪乙未、丙申之 际,始改用火柴,俗称‘自来火’,为欧洲输入品。夜间取光, 农家用簧(俗称油盏),城镇用陶制灯巢,家稍裕者,则用瓷 制或铜制者,有婚丧事,则燃烛,光绪中叶后,多燃煤油 灯……洗面擦身之布,旧时多用土布,有用高丽布者已为特殊, 其布仿于高丽,质厚耐久,自毛巾盛行,即下至农家,亦皆用 之。洗衣去垢,囊日皆用本地所产皂荚,自欧美肥皂行销中国 后,遂无有用皂荚者。计时之器,仅有日暑仪,用者亦不多, 购买洋钟表者尤为稀少,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 钟表始盛行。箱筐之类,乡间盛行板箱,中上人家则用皮制者, 嫁妆内所备多用朱漆,余则用广漆;光宣之间,西式提箱仿造 于沪地,于是旅客列车多购用之。
6
▲正是由于西方 的介入,在古老的
中国,人们的生存方式、生存体验、认 知方式、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并导致了中、西之间的大碰撞, 引发了关于中西文化的大讨论。这一切 为现代社会的诞生作了充分的孕育。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
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声。
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多样性,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了贡献。
02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鲁迅及其作品
总结词
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
详细描述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呐喊》等,以尖锐的笔触和深刻的 社会洞察力,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和国民性的弱点。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对 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流派与思潮
白话文运动
总结词
白话文运动的发起旨在推动文学语言的现代化,打破文言文的束缚,使文学更加贴近大 众。
详细描述
白话文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文学领域的一场重要变革。它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使文学语言更加通俗易懂,更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这一运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京派与海派文学
总结词
京派与海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大重要流派 ,分别代表了北方和南方的文化特色和风格。
详细描述
京派文学和海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大重要 流派。京派文学以北京为中心,代表了北方的文化特 色和风格,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海派文学以 上海为中心,代表了南方的文化特色和风格,注重吸 收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创新。两大流派的差异和特色对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创作提供了规范的语言文字基础,促进了当代文学的传播和发展。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文化交流与传播
01
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世界了解中国

现当代文学思潮 ppt课件

现当代文学思潮 ppt课件

卢卡契两面作战,一面为现实主义的纯洁而与自然主 义战斗,把福楼拜和左拉那种缺乏整体性的琐碎客观 性排除出现实主义阵营;另一面又要回应现代主义的 挑战,批评乔依斯、普罗斯特和其他现代派作家,认 为他们使所有内容和所有形式都解体了。因此,现代 主义达不到对现实整体的真实反映。
第二,典型论
典型论构成现实主义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概括而言, 典型论欲求解决的即是文学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问题。黑格尔和谢林为典型论的流播奠定了美学基础, 黑格尔认为性格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一个性 格之所以引人兴趣是它的完整性,而完整性则“是由 于所代表的力量的普遍性与个别人物的特殊性融会在 一起,在这种统一中变成本身统一的自己。”
自然主义
丹纳《艺术哲学》 种族、时代、环境 “三要素” 文学地理学 写实主义
第二节、主题形态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贯穿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股 思潮。
一、人性主题
1、鲁迅小说 2、萧红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 3、曹禺《雷雨》《日出》《原野》 4、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
第三,历史性的要求 在韦勒克看来,历史性是现实主义理论中比较可行的 一个准则,他援引奥尔巴赫对《红与黑》的评述说明 这一点:“主人公‘植根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 总体现实中,这个现实是具体的,同时又是不断发展 的’”。韦勒克的看法是对的,现实主义确有历史性 的维度。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信中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 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把人物置身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具体的总体现 实中刻画才能达到“充分的现实主义”的高度。
R·韦勒克《文学研究中现实主义的概念》追溯了现实 主义术语在欧美各国的发生史:这个概念在文学领域 的具体运用是1826年。法国一作家撰文宣称忠实地摹 仿自然提供的范本的现实主义信条日益增涨,它将是 19世纪的写实文学。而这个术语的流行与画家库尔贝 和小说家尚弗勒里的积极应用有关,库尔贝将自己被 拒绝的作品贴上了现实主义的标签引发了一场论战, 尚弗勒里1857年出版题为《现实主义》的文集,捍卫 现实主义信条。

中国现代文学史全30年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全30年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
前言
• 什么叫“中国现代文学”? • 1917-1949;用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表达现
代中国人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与中国的现 代化进程相适应;是吸收外来文学(文化)的结 果,是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变革。 (前言) 现代文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胡适、陈子展、周作人;朱自清,1929-1933, 清华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王瑶、刘缓松、 唐(韬)。(王序)
第二章 鲁迅(一、二)
• 《狂人日记》,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中
• • • •
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中国 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30)陈哲衡的《一日》(1917年6月)。 它的创新之处:1、打破了传统情节结构;2、用第三人称描述人 物的心理、幻觉,所有叙述都渗透了主人公的心理;3、“小序” 形成了文本的双重视角—我、余、隐含作者。(34) 《呐喊》,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1918-1923,15篇, 后抽出《不周山》。 《彷徨》,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1924-1825,11 内向性,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心理。 叙事模式 1、看与被看(吃与被吃)《示众》《祝福》《药》; 2、离去-归来-再离去《故乡》《在酒楼上》。(31-34)
• 语丝社: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办有《语丝》周刊, •



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 平伯等,针砭时弊的小品文(语丝体)。(122)莽原社、 未名社、沉钟社、湖畔社。(18) 胡适的文学理论 1、白话文学论:1916年在美国留学即 提出这个观点;二、历史的文学观论。(19-21) 周作人的文学理念 1、人的文学:1918年12月发表于 《新青年》;2、平民的文学:1919年1月发表于《每周 评论》(仲密)(21-24)1923年出版<自己的园地>. 对林纾、“学衡派”、“甲寅派”的斗争 1、林纾(琴 南),《荆生》(10)。2、学衡派:因1922年创刊于南京 的《学衡》而得名,梅光迪、胡先驌、吴宓,主张用伦理 道德来凝聚中国(文化保守),他们受到了鲁迅等人的批 判。(11)3、甲寅派:因章士钊复刊的《甲寅》而得名, 认为白话文不能代替文言文,《评新文学运动》,与新文 化运动者发生争论。(10-11)复古派的观点也有其合理成 份。 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特点:理性精神的显现、感伤情怀的流 行、主体个性的张扬、多种方法的尝试。(24-30)人与文。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简洁版)精品PPT课件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简洁版)精品PPT课件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现代派小说
义与特征
现代派小说的意义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3、形成 (1)《现代》的创刊
(2)现代派文学
丰富和发展了心理小说的表现技巧。
现代派运用西方心理学理论,打破 传统的历史和时间顺序,采用时空交错 的意识流表现手法,并把对人物心理的 透视作为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开拓了 小说表现人物心理的空间。
姜向东 主讲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义与特征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3、形成 (1)《现代》的创刊
《现代》的出现
1932年5月《现代》杂志在上海创 刊,创办人:施蛰存。
《现代》创刊后,施蛰存、刘呐鸥、 杜衡、戴望舒、穆木天等经常给《现代》 撰稿,“现代派”由此得名。
现代文学资源库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姜向东 主讲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义与特征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3、形成 (1)《现代》的创刊 (2)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小说
在小说领域把现代主义向前推进并构 成独立的小说流派的,是中国的现代派 小说,它的出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说明中国现代主义文 学已经形成。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主讲
一、现代主义文学含 义与特征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 发展轨迹
1、引进 2、吸收
散文
现代主义散文创作,以鲁迅的《野 草》为代表。
三、现《代野主义草文》学是思一潮部的成象熟征主义的作品, 用象征主义手法表现人的生存困境与两 难的选择。
现代文学资源库
2、寂寞的青春使他痴迷文学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PPT课件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PPT课件
11
(2)章法怪
他的诗歌的章法极为“怪异”。朱自清曾 指出,李金发的诗“没有寻常的章法,一部分 一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什么意思。”他 的很多诗,读者无法读懂,也不知道他想说什 么,所以,有人说,李金发的象征主义的诗歌, 只有“现象”意义,没有什么价值。如《有 感》:
12
13
开你户牖
如残叶溅
6
第一节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思潮概观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总体特点, 可用三句话概括: (1)象征朦胧之为美个代表诗人而言,其特点又各 不相同,其诗歌的价值也迥异。
7
一、李金发
1、诗歌创作
李金发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 “第一人” 文学史家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习惯称他是“象征主义诗人”。他的 诗集《微雨》,是中国象征主义的第 一部作品。
4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至于30、40年代白热化的阶级、民族 斗争,也没有为现代主义文学提供可以滋生 的土壤。可就在这块看来不适应的土壤上, 却又实实在在地出现了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 思潮。所以说,它的出现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按创作体裁大致 可分为两股,一股为现代主义诗歌思潮,一 股为现代主义小说思潮。鲁迅的《野草》因 为其特殊的地位与意义,难以一下讲清,这 里存而不论。
一个目的:表达真理。(因为,真理是明晰的,与诗的目的相悖)。波
特莱尔说:“诗的目的不是真理”。李金发继承了这种理论的衣钵,他说:“诗人能歌人、咏人,但 所言不一定是真理,我平日做诗,并不曾存在寻找或表现真理的观念”。
3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包括文学思潮)主 要是在反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扭曲人性,压抑 生命合理性欲望中形成的,而中国现代主义文 学思潮出现时,中国还未能享受资本主义工业 文明的恩惠,还正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作为自 己理想的对象来追求。五四时期,郭沫若就虔 诚地将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比为是盛开的 “黑色的牡丹”(女神·笔立山头展望)。

大学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小说、诗歌)给学生PPT课件

大学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小说、诗歌)给学生PPT课件

叙事立场变化: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叙事 立场。
写作方式转变:文学叙事转向更贴近生活本身 的个人写作方式,出现"新生代"作家。
-
8
中国现当代文学——小说专题
一、小说的主要特点
以叙述为主,表现人物、反映社会生活。
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微篇 手法: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 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具虚构性、典型性。 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9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小说
1.五四:写实与抒情 2.中叶:战争硝烟中的心路历程 3.末叶:从写实到虚构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 寻根小说 先锋小说 新写实小说
-
10
三、作家作品选讲 1.鲁迅《孤独者》(现代小说)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 1925年10月写《孤独者》 选自小说集《彷徨》
(1)体现荒诞离奇的情节“美”
作者描写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是为了 展现一种情节的 “错位”之美,一个充 满世俗味和人情味的“美”的世界。
-
23
①常规是庙住和尚,庵住尼姑,但“荸 荠庵”却住着和尚。
②按戒律和尚不杀生,而这里的和尚 “年下也杀猪”,并且“杀猪就在大殿 上”。
③戒律要求不邪淫,而这里的和尚不仅 准备将来还俗娶亲,就是在庙里也可以 有老婆。
-
18
1961年到北京京剧团工作 1963年出第二部小说集《羊舍的夜晚》 1963年后参加样板戏创作 1979年重返文坛,作品源源不断 1997年病逝。
-
19
代表作品:
《大淖记事》(nào):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 小说奖。
《故里三陈》、《受戒》、《异秉》 小说多写童年、故乡 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 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孤岛沦陷后: 在上海以张爱玲苏青为代表的市民文学 华北以周作人为代表的闲适文学
Your company slogan
40年代文学思潮
文学论争
一、文艺与抗战关系以及文艺公式化、概念化问题的论争 二、对“战国策派”的批评
“战国策派”,是指主办《战国策》杂志的一些 人。主要是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教授林同济、陈铨、 雷宗海、贺麟等人,他们于1940年4月至1941年7月在 昆明创办《战国策》半月刊,其后于41年12月至42年7 月,在重庆《大公报》上开辟《战国》副刊,办刊的 宗旨是探讨战时文化重建问题。
Your company slogan
40年代小说概述
一、抗日救亡小说
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
特征
民族意识的张扬
赞美英雄
Your company slogan
40年代小说概述
二、七月派小说
“七月派”小说: 是第三个十年国统区小说创作中引人注目的一个 文学流派。因胡风在抗战初期创办的文学刊物《七月 》而得名。七月派小说以胡风的现实主义理论为基础 ,强调“主观战斗精神”,反映下层社会的“带着精 神奴役的创伤”的民众生活,追求主客体之间“人格 力量”的渗透融合。
“民族形式”作为一个口号: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中国共产党 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报告中提出.
要把“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结合起来 创造“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 和中国气派” 1940年初,毛泽东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民族的 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第十七、十八章
40年代文学思潮 40年代小说第一节、第二节
Your company slogan
40年代文学思潮 国统区文学
✓ 以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为标志进入新的阶段
✓ 一方面面对现实,深入揭露阻碍抗战和民族更 新的黑暗势力;一方面又转向历史,从漫长的民 族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的借鉴。
Your company slogan
40年代小说概述
1.第一阶段创作:1931年至1936年 2.第二阶段创作:1937至1944年 。创作获得重大发展
3.第三阶段创作:1945至1949年
Your company slogan
40年代小说概述
沙汀小说艺术风格
1.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构 成富有社会风习的画面,按照生活的逻辑写出带有讽 刺性戏剧色彩的人物和故事,收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 果。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40年代文学思潮
三、“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左联”时期 关于“大众文艺的”的讨论
“民族形式”问题 未能真正付诸实践,理论探讨也未能深入 与大众化
如何在文化领域突出民族特色 抗战时期,大众化问题重新引起重视
Your company slogan
40年代文学思潮
2.真切、冷峻、辛辣的粉刺艺术。从生活本身所 呈现的矛盾来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如鲁迅所 说的“无一贬辞而情伪毕露”的艺术效果。
Your company slogan
40年代小说概述
3.语言个性化、富有地方色彩。 4.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风俗画。作者以阴冷、沉郁 的格调,逼真写出了闭塞、落后的川西北村镇区社的 世态风俗画。
毛泽东的号召直接指导和推进了“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Your company slogan
40年代文学思潮
1939年,周扬、艾思奇、萧三、何其芳等人在边区报刊上发表文章
局限于研讨运用民间形式问题,讨论并未充分展开。
1940年,国统区开展“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出现分歧意见。 以向林冰为代表的一方,比较重视民间旧形式。指斥新文学 是“以欧化东洋化的移植性形式代替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畸形 发展形式” 。
Your company slogan
40年代小说概述
审美内容的异常复杂性。
特征
心理描写的丰富性与独到的深刻性 富有热情和重视体验的现实主义特色
沉郁、浓重、激越、悲凉的总体风格
Your company slogan
40年代小说概述
三、讽刺暴露文学 讽刺暴露小说特征
1.本时期这类小说具有鲜明的针砭社会黑暗和官 僚资产阶级、病态知识分子的讽刺文学特征。
Your company slogan
40年代小说概述
2.不仅描写冲破藩篱和反抗社会黑暗的“新人”, 而且极大程度上忧郁悲凉地展示形形色色的社会悲剧, 许多作品具有反英雄的叙事主题,在对社会的讽暴露中 蕴育这浓厚的悲凉意识和精神茫然感。
3.在整体叙事格调上,呈现沉郁悲凉的审美整体 性,透露着强烈的人生苍凉感和生命沉重感。
葛一虹为代表完全否定民间形式,全盘肯定“五四”新文学
Your company slogan
40年代文学思潮
1940年下半年,《新华日报》社举办“民族形式 ”问题座谈会后,论争不再停留于“中心源泉”上,而 更深入地接触到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中外文 化遗产等更实质的问题,理论水平也有所提高。
Your company slogan
思潮
抗战后期到解放战争初期: 继承五四以来新文学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传统。 西南联合大学新生代作家
Your company slogan
40年代文学思潮
上海“孤岛”及沦陷区文学
✓皖南事变之前,上海孤岛的抗战文学活动相当活跃, 其中戏剧运动最为突出。 ✓关于杂文“鲁迅风”问题的论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