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西省地理环境对山西人性格特征的影响

合集下载

山西的风土人情

山西的风土人情

山西的风土人情
《山西的风土人情》
一、山西地理位置
山西位于中国的中部,是内陆省份,东南接河南,南接河北,西北接甘肃,北接内蒙古,东接山东,西接陕西省。

省会太原市位于省中部,中央分界线以山西和陕西为分界点,东南连接河南,南接河北,西北接甘肃,西部和山东接壤,东北与内蒙古并界,面积为两万多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二、山西风土人情
1、民风淳朴:山西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在淳朴的乡土文化中,形成了淳朴的民风文化,表现在山西的居民大多是以乡土文化为基础的淳朴之风。

2、友善亲切:山西人民的性格和习惯是友善和亲切的,他们总是互相关心,关怀,不仅尊重长辈,而且尊重长辈的意见。

3、乡土文化: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民俗及山西本土的乡土文化,为山西特有的文化景观提供了美丽的画面。

三、山西文化
山西博大精深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山西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保存了丰富的古代文化,如东晋文学家刘勰、北齐文学家尚虔、西晋著名文学家许慎、宋代兼善者曹勋、明朝与清朝著名文人墨宝、陈三立等人都是出生在山西,他们都为山西文化的发展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浅析山西省地理环境对山西人性格特征的影响

浅析山西省地理环境对山西人性格特征的影响

浅析省地理环境对人性格特征的影响高洁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

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

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省、省相望;北跨绵绵长城,与自治区毗连。

根据学智先生的观点,自然环境决定某一地域的物质生产活动,而在从事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会形成某一特定的民族性格,当然,社会政治精神生活也在其中起作用。

本文将以省的自然环境为基点探讨其对人的性格的影响。

一、地形、气候雄踞于黄河中游左岸的黄土高原之上,境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丘陵、盆地布满其间,山地、高原回互相连。

1、地形特点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表里山河”,且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

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

且中间从北到南贯穿六大盆地,即盆地、盆地、忻定盆地、盆地、盆地和盆地。

山区和丘陵密布其间。

境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

境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

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

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泻,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

由此我们发现,境沟壑纵横,高山和盆地相间并存,地势高高低低,总体而言就是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在水系方面则是北干南湿。

山西省的自然人文特征

山西省的自然人文特征

山西省的自然人文特征山西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人文特征。

以下是对山西省自然人文特征的一些描述:自然特征:1.地理位置:山西省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东临山东省,南接河南省,西连陕西省,北界内蒙古自治区。

地理位置使得山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貌景观。

2.地势地貌:山西省地势复杂多样,地形由高原、山地和盆地构成。

其中太行山、吕梁山、五台山等山脉交错分布,地势起伏,给山西省带来了壮丽的山水风光。

3.气候条件:山西省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较低,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寒冷,昼夜温差大。

这种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种植,尤其是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生长良好。

人文特征:1.历史文化:山西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发源地之一、山西省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曾先后建立了多个著名的王朝,如晋、北齐、北魏等。

这些历史文化遗迹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如平遥古城、雁门关、大同云冈石窟等,反映了山西省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氛围。

2.文化传统:山西省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包括山西梆子、山西豫剧等各种戏曲表演形式。

同时,山西省还以运城杂技、晋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这些传统文化形式体现了山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环。

3.风俗习惯:山西人民有着淳朴而热情好客的传统。

在山西省的农村地区,人们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如过年放烟花、结婚喜宴等。

这些风俗习惯保留了山西省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展示了传统华北地区的独特风情。

4.美食特色:山西省有丰富的食物文化。

山西面食以刀削面、饸饹、软炸灌汤包等为代表,以面食的制作工艺和口味独特而闻名。

另外,山西还有著名的平遥牛肉、榆次大馒头、大同烧饼等特色美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综上所述,山西省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特征。

其地理位置和地貌给予了山西省壮丽的山水景色,而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则构筑了山西省独特的人文氛围。

山西人性格的文化解读

山西人性格的文化解读
维普资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性 格 是 个 性 的 核 心 , 一 个 人 最 鲜 明 、 重 要 的 是 最
区别 于 他 人 的 个 f 理 特 征 , 人 对 周 围 现 实 的 一 种 l, 是 相对 稳 定 的态 度 及 与之 相适 应 的习惯 了 的行 为方 式 。
性 少 灵 活 性 , 封 闭 性 少 开 放 性 , 儒 家 传 统 少 道 家 多 多
思 想 , 质 朴 少 浮 华 等 ) 多 。
关 原 理 , 过 对 山 西 人 性 格 的 批 判 性 反 思 , 探 索 山 通 来 西 人性 格重 塑与再 造 的话语 转换 与 时代 变奏 。

方 人 , 是这个 道 理 。 就 首 先 , 西 人作 为 中 国人 , 疑具 有 一 般 中 国人 山 无
流进 血 液 注入 骨 髓 , 他们 的生 活 习惯 、 维 方式 、 使 思 文 化 生 态 无 不 打 上 了 鲜 明 的 黄 土 地 烙 印 ,带 有 浓 郁 的 乡
土 气 息 和 地 方 特 色 。 正 如 孔 子 所 言 :“ 者 乐 水 , 者 知 仁
受 亚 文 化 的影 响 , 表 现 出 明 显 的 地 域 性 , 晋 北 人 粗 又 如
的 性 格 特 征 。如 林 语 堂 在 《 国吾 民 》 书 中 把 中 国 吾 一
人 的性 格 总结 为 八 点 : 成 敦 厚 , 事 忍 耐 , 极 避 老 遇 消
世 , 脱老 滑 , 平 主义 , 足 常乐 , 默 诙 谐 , 循 守 超 和 知 幽 因
旧。鲁 迅则 在小 说 《 狂人 日记 》 《 Q 正传 》中对 中 、 阿
国人 的 民族性 和 劣根 性 进 行 了无情 的揭 露 和批 判 , 是

从划旱船看山西农耕文化及性格底色

从划旱船看山西农耕文化及性格底色

撰文/王双晖从划旱船看山西农耕文化及性格底色山西在悠久历史文化背景的熏陶之下,所形成的地域民俗文化遗产,体现了山西在农耕文化区域内的物质及精神面貌。

山西划旱船在民间祭祀活动、农耕文化等多种文化中产生并发展,在保存完整的基础上又有独特创新。

着眼划旱船的独特之处与文化的复合交叉点,通过对山西地域下民俗艺术的文化特点、民俗内容梳理可见其中农耕文化意蕴以及文化区内的性格底色。

随着文化的动态演变,文化区无时无刻不在滋生、维系着特定的文化形态,但无论区域划分如何演变,所形成的固定文化性格是内化于心的。

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农耕文化区包括黄土高原在内,而山西位于黄河中游,其中古老的划旱船艺术带有浓厚的三晋文化气息,是在春节期间普遍流行的一种群众性娱乐活动,并已成为社会文化中一种传统民俗活动,体现着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项艺术延续至今,其表演形式变化并不大,却仍然活跃在一些庙会活动中,观众对其喜闻乐见,主要是因为划旱船活动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山西划旱船的农耕文化基质自然地理环境不仅是文化形成的基础环境,也是被文化所加工的对象。

中国农耕文化的形成及其地域差异与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其中孕育的民俗文化是自然地理环境在农耕文化上的真实长治划旱船表演反映。

王士性认为:一定的自然环境影响并制约着一定的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影响和制约着一定观念形态的形成,一定的观念形态,则是一定区域文化生成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精神。

自然地理环境是为人类提供文化生活的物质资源和活动场所的自然系统,并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构建了文化的地理环境。

山西位于华北西部,居于黄河中下游。

山西境内虽有多条河流经过,但因其位于黄土高原之上,导致山西境内地面被侵蚀切割,且在强烈的季风气候影响下使得山西常年雨水稀少,土壤疏松,在生产力低下的时期易于开垦耕种,加之地势较高,受水患威胁较少,适宜发展古代农业生产。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对于当时靠天吃饭的当地人民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地理环境差异对南北方人们性格的影响

地理环境差异对南北方人们性格的影响

地理环境差异对南北方人们性格的影响2021-2021学年第二学期人文地理学作业论文《南北地域文化的差异》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地理环境差异对南北方人们性格的影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温晓婧 20212601012 摘要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是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导致南北方人在性格、长相、饮食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北方辽阔的黄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壮丽,气候干燥寒冷,天空高旷凄凉,植被贫乏,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强悍、豪爽、严谨。

而南方水流纵横,山色清华,植物华丽,气候温暖湿润,云霞低垂清灵,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柔婉、细腻、灵捷、浪漫、精明。

关键词:地理环境、差异、气候、地形、地理位置、农业、性格。

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史家、文学家巴克尔说:有四个主要自然因素决定着人类的生活和命运,这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地形。

除此之外,长期性的文化基因传承和沉淀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

民国大学者刘申叔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

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

”中国北方山河壮丽,大江大河,一马平川,一望无际的平原、草原,北方文化像高山一样崇高、庄严、敦厚、朴实、壮阔,这也养成了北方人粗放豪迈的性情,更加勇敢坚毅,更加吃苦耐劳,为人也更加纯朴敦厚。

相对应的是,南方文化像流水一样灵秀、柔情、细腻、飘逸、梦幻。

中国南北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带来不一样的影响,也对南北方人们性格的形成造成了不一样的影响。

下面我就南北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南北方人性格的影响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南北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在地理上,我国南北方的划分,是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这一线以北为北方地区,以南为南方地区,那么南北方在地理环境上有什么差异呢?从纬度位置上看:北方纬度高,南方纬度低,所以北方整体气候比较寒冷,南方比较炎第 1 页共 1 页2021-2021学年第二学期人文地理学作业论文《南北地域文化的差异》热。

山西人的性格特点

山西人的性格特点

山西人的性格解读~~~九篇(山西人必读)一、山西人的性格解读二、闲话山西人三、台湾首富郭台铭:我是山西人四、全国省份性格分析之古朴一族山西人五、山西人的外部形象六、山西人七、山西人九毛九的故事八、扫清了秦统一六国的道路--长平之战九、关公崇拜与关公文化(必看)一、山西人的性格解读在一般中国老百姓的印象里,全国各省份中,名称凡是沾了‚西‛字的,都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不是吗?山西、陕西、江西、广西!连见多识广的余秋雨先生未来山西旅行前,其认识也定格在这种看法上(见《山居笔记》中的《抱愧山西》)。

在今年爆发的‚非典‛疫情中。

山西也不幸忝列前茅,其感染人数仅次于首都北京和开放前沿广东,山西人外出时几乎成了‚不受欢迎的人‛不仅如此,山西人似乎还是‚异类‛或‚另类‛人。

在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山西人发觉自己既不是发达先进的东部省份,又不是重点支援的西部省份。

于是,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官场,出现了一种自嘲的说法:‚不是东西‛,用于表达窘迫尴尬的心境。

笔者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时,茶余饭后与新老友人交谈,不时有人戏谑地发问,你所在的山西怎么了,老是跟发展潮流过不去,人家都在‚扫黄‛,而山西却在‚引黄‛(指万家寨引黄入晋水利工程),大家都在追新求异,而山西修的第一条高速路却叫‚太旧路‛,不是太煞风景了吗?当然,这是调侃,不必在意。

那么,山西人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是否确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记得笔者四十余年前刚到山西时,有朋友告知,这里是‚刀削面,像腰带;三轮车,倒着踩……‛是啊,笔者到过国内外许多地方,品味过不少南北风味面食和西餐,可刀削面确系独树一臶,即使意大利通心粉品种繁多,但如此宽厚的刀削面也是绝无仅有的。

笔者也观察过太原和山西其它城市街头的三轮车,确有倒着踩的,启动时脚往后踩以推动前进。

如此说来,透过这些零碎的表象,能说明山西人确是一个富有独创思维的特别群体吗?社会上对山西人的评价五花八门、南辕北辙。

有人说,山西人大气。

程人乾:山西人性格的地理学诠释

程人乾:山西人性格的地理学诠释

程人乾:山西人性格的地理学诠释:程人乾:山西人性格的地理学诠释山西人心态和性格中具有外向开拓与内敛自守的两重性,这种两重性与山西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连。

让我们从地理学的角度追根溯源,探寻山西人性格形成的轨迹吧。

清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与笔者同样是江南人氏的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第39卷中。

对山西险要的山川地理形势有精彩的描述。

他说山西东有太行山为之屏障,西则黄河为之襟带,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

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南则……诸山滨河而错峙,又南则孟津、潼关为门户。

所以他得出结论说:“山西之形势。

最为完固。

”山西境内确实关隘棋布,岭渡星罗,进可攻,退可守,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背倚西北高原群山,俯瞰东南广阔平原,山西成为由北部边疆地区通向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故历史上凡是在开封、洛阳、西安、北京建都的朝代,都视山西为其政权的天然屏障,无一例外派重兵驻守。

故此,有利时走出大山,外向谋求发展,不利时退守雄关险隘,以求自保,进退有据,伸屈自如,山西成了大大小小王朝的起家之地。

春秋时。

晋国以山西为基地向四周扩展而成霸业,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从太原起兵直取长安而建立大唐,北齐高欢、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皆从太原起家而建立起割据的小朝廷。

宋初。

太祖赵匡胤及其弟太宗赵光义数次御驾亲征,几经周折,才扫平了后汉地方割据政权。

完成了国家统一。

到了现代。

阎锡山在向外发展、争夺北洋政府领导权受挫后,退守山西。

以“窄轨”和“村本政治”为标志,以军权为基础,以自办工厂和矿山为依托,独树一帜,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自成体系,思想上自我封闭,成为当时的“国中之国”,在民国军阀中地位最牢,维持地方统治时间最长。

正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下。

逐步形成了山西人外向开拓与内敛自守这种两重性的思维定势。

这不仅表现在政治上、军事上、文化上,而且也表现在山西商人的心态上。

山西人历来就有经商的天才,其外向开拓精神是外省人难于望其项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山西省地理环境对山西人性格特征的影响
高洁安徽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

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

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

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

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根据李学智先生的观点,自然环境决定某一地域的物质生产活动,而在从事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会形成某一特定的民族性格,当然,社会政治精神生活也在其中起作用。

本文将以山西省的自然环境为基点探讨其对山西人的性格的影响。

一、地形、气候
山西雄踞于黄河中游左岸的黄土高原之上,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丘陵、盆地布满其间,山地、高原回互相连。

1、地形特点
山西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表里山河”,且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

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

且中间从北到南贯穿六大盆地,即大同盆地、太原盆地、忻定盆地、长治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

山区和丘陵密布其间。

山西境内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

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

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

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

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泻,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

由此我们发现,山西境内沟壑纵横,高山和盆地相间并存,地势高高低低,总体而言就是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在水系方面则是北干南湿。

2、气候特点
山西地形复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和垂直差异较大。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还是有益的。

具体而言,因为晋北地区北无山脉,与内蒙古高原相连,所以晋北地区的气候特性带有蒙古地区的特征,尤其是冬季,受蒙古高压冷气团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气温比同纬度的华北平原略低。

春季时,
由于地面温度回升快,且气旋活跃,过境频繁,所以地表极易形成大风和沙尘暴天气。

晋南地区则因水系较多,纬度较之偏南,所以气温相比之下很湿润。

晋中地区在山西中部,无论气温,适度均处在二者之间。

3、土壤特点
山西省所处的黄土高原以其独特的地貌形态称著于世。

山西普遍分布着黄土,随着地势起伏和下伏基岩地形的影响,黄土又集中成片分布在吕梁山脉以西的晋西沿黄河诸县,与陕北陇东的黄土高原主体连接,覆盖厚度大多在100--150米。

此外,黄土还散布于山麓洪积台丘、洪积扇、山间盆地、台地、山间宽谷等处,一般厚度30~50米。

黄土的特点是黏着性不强,疏松柔和,土质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

4地形气候对山西人性格的影响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山西的自然环境总体而言是利于农业发展的。

盆地、山区和丘陵等都可发展农业,中部的汾河,南部的沁河都有利于农作物的成长。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高粱、玉米、豆类和薯类。

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甜菜、胡麻、油菜籽等。

而北部较之干旱,地势平坦,所以牧业存在于晋北地区。

以奶牛养殖为主。

晋南地区属于距今5000-4000年的黄河文明,从那时,山西人
就开始了勤劳的农业耕种生活,长期的农业生活,从春季的播种,秋季的收割,到从早到晚的锄地种植,都使的耕种在上面的山西人具有勤劳的品质。

南部地势较之平坦,气候温和,对于农业生产最为有利,因而这里的人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以外的活动,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壮大,人们多接受到了文明的濡染,具有礼让文雅的性格特征。

由于晋北地区多牧业少农业,牧业需要牧民在广阔的草地上放牧,与自然,动物,植物为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晋北人豪爽,粗犷的性格。

晋中地区山地较多,耕种条件较之艰苦,农业的发展需要人们观察气象,并对此做出适应性的对策。

如中部地区多干旱,农民需要改革技术,提高耕种质量,或寻找它地进行农业生产,这就体现了晋中地区人的精明。

但是大部分人在天灾面前常常是无能为力的,这时面对灾害发生时,大家都过着简朴艰苦的生活,并尽量将这种艰苦的生活活的丰富。

例如,山西面食著称,而尤以晋中地区的面食为代表。

就是因为晋中地区自然条件最为艰苦,每日都吃面食,为了减少吃面食的单一性,人们发明的各种面食的做法,如削面、焖面、揪片等等,都体现了晋中人的精明与节俭、简朴。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山西境内山多于水,多山的环境阻挡了山西人走出去的脚步,让人们多守在自己的一片土地上,安土重迁,不怨离家,恋家情结非常之浓。

身体长期的困于一地,导致人们思想的拘束,大家的视野都局限在自己的家乡,社会交往不发达,因而思想很封闭、保守。

山西独特的地理环境还造就了山西人多山性少水性的性格特点,即稳定性大于流动性,原则性大于灵活性,封闭性大于开放性。

二、矿产资源
山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煤、铝土、铁等为最。

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在全省90多个县(市、区)内。

工业以能源、冶金为主,轻工业相对薄弱。

如此丰富的矿产资源足以保证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些资源的保障下,人们不需要担心生活问题,因而缺少了开拓探索的精神。

顽固的守护在自己的家乡,靠天吃饭,靠地生活。

长期以往,加固了山西人的恋家情结,导致封闭保守的特性被代代继承下来。

三、地质灾害
1、旱灾
山西历史上发生地质灾害主要以干旱和洪涝为主。

山西素有“十年九春旱”的说法,几乎每年都有不同区域的春旱发生生,而且发生面积较广,集中在山西西北,中部地区。

夏旱各地均有发生,南部略多,临汾、晋东南地区最多。

2、洪灾
山西的洪灾主要集中在太行山区,浊漳河南及沁河中下游,其次
是中条山北侧,涑水河上游,汾河古交区,文峪河中上游,吕梁
山西南侧山区以及五台山区等地。

3、对山西人性格的影响
长期的自然灾害使人们更加勤劳的工作在农田上,培养了山西人坚毅、
忍耐的性格。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地理环境的状况,如地形、气候、山川、水文,及山西地区的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情况,都对山西人的性格养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使山西人具备了坚毅、忍耐、豪爽、礼让的性格特征和保守、封闭、安土重迁的性格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