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数据传输实验.
基于ZigBee的力学实验室无线数据传输系统

无限传感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结构。
2. 掌握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无线传感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实验内容1. 无线传感网络基本概念及组成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分布式网络系统,用于感知、采集和处理环境信息。
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环境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信息传输给其他节点或中心节点。
无线传感网络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传感器节点:负责感知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2)汇聚节点:负责将多个传感器节点的信息进行融合、压缩,然后传输给中心节点。
(3)中心节点:负责收集各个汇聚节点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结果传输给用户。
2.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1)实验环境硬件平台:ZigBee模块、ZB-LINK调试器、USB3.0数据线、USB方口线两根、RJ11连接线;软件平台:WinXP/Win7、IAR开发环境、SmartRFFlashProgrammer、ZigBeeSensorMonitor。
(2)实验步骤① 连接硬件设备,搭建无线传感网络实验平台;② 编写传感器节点程序,实现环境信息的采集;③ 编写汇聚节点程序,实现信息融合和压缩;④ 编写中心节点程序,实现信息收集和处理;⑤ 测试无线传感网络性能,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
(3)实验结果分析① 数据采集:传感器节点能够准确采集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等;② 传输:汇聚节点将多个传感器节点的信息进行融合和压缩,传输给中心节点;③ 处理:中心节点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用户所需的结果;④ 性能:无线传感网络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总结1. 无线传感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3. 无线传感网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能够满足各种环境监测需求。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实验报告个人文档:欢迎来到我的豆丁文档,请在阅读后给予评价~谢谢~======================================================================== ====================个人文档:欢迎来到我的豆丁文档,请在阅读后给予评价~谢谢~========================================================================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实验报告学院 :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专业 : 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 : 2013级2班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感谢你来到我的生命中,带来了美丽、快乐,感谢你给了我永远珍视的记忆。
==================================================================== ===欢迎下次再来学习个人文档:欢迎来到我的豆丁文档,请在阅读后给予评价~谢谢~======================================================================== ====================个人文档:欢迎来到我的豆丁文档,请在阅读后给予评价~谢谢~======================================================================== ====================一、 ADC的采样实验实验的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到了CC2530 ADC的相关寄存器的详细配置;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到了CC2530的ADC单次采集功能的运用。
实验的内容:1. 根据相关的实验配置ADC寄存器;2. 为了实现可调电阻的电压采集。
实验设备:硬件部分:ZIGBEE调试底板一个 ZIGBEE的仿真器一个;ZIGBEE模块板一个电源一个软件部分:IAR751的安装包仿真器驱动程序实验的原理:0端口的引脚的信号作为ADC的输入,本次实验的ADC 有三种种类的控制寄存器,他们分别为:ADCCON1, ADCCON2 和ADCCON3,这些寄存器用于配置ADC,通过这个来并报告试验结果。
实验报告网络传输介质(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传输介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 掌握不同网络传输介质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3. 熟悉网络传输介质的连接方式和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网络传输介质是指在网络中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载体。
根据传输介质的物理特性,可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有线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无线传输介质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等。
三、实验内容1. 有线传输介质(1)双绞线:双绞线是一种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由多对绞合的铜线组成。
实验内容如下:①观察双绞线的外形结构;②测试双绞线的传输速率;③比较不同质量的双绞线在传输速率上的差异。
(2)同轴电缆:同轴电缆是一种具有内外导体同轴的传输介质,实验内容如下:①观察同轴电缆的外形结构;②测试同轴电缆的传输速率;③比较同轴电缆与双绞线在传输速率上的差异。
(3)光纤:光纤是一种以光波作为载波,以光导纤维作为传输介质的传输介质,实验内容如下:①观察光纤的外形结构;②测试光纤的传输速率;③比较光纤与双绞线、同轴电缆在传输速率上的差异。
2. 无线传输介质(1)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是一种常用的无线传输介质,实验内容如下:①观察无线电波发射和接收设备;②测试无线电波的传输距离;③比较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在传输距离上的差异。
(2)微波:微波是一种频率较高的无线电波,实验内容如下:①观察微波发射和接收设备;②测试微波的传输距离;③比较微波与无线电波在传输距离上的差异。
(3)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频率较低的无线电波,实验内容如下:①观察红外线发射和接收设备;②测试红外线的传输距离;③比较红外线与无线电波、微波在传输距离上的差异。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发射和接收设备、微波发射和接收设备、红外线发射和接收设备等。
2. 观察和描述各类传输介质的外形结构。
3. 测试各类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记录数据。
4. 比较不同传输介质在传输速率上的差异。
基于ZigBee的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实验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无线传感网络
实验名称:基于ZigBee的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实验
XX 班级学号同组同学
实验课表现出勤、表现得分25% 25 实验报告
得分50%
实验总分操作结果得分25% 25
实验目的
了解ZigBee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利用CC2530芯片开发一个简单的ZigBee组网通信实验。
实验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CC2530芯片部署无线传感网络实验,分别设计采集节点、汇聚节点的程序,采集节点采集温度信息,并通过无线信道传输给汇聚节点。
汇聚节点再将温度数据通过串口传输给上位机(PC机)。
要求自己设计通信协议,实现上位机对监控区域的定时和实时温度数据采集。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与如何解决的?(可以写多条,是否认真填写将影响实验成绩)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
1、能接收后遇到很多的噪声干扰并且不能接收自己发送的信息
2、接收到自己的信息后仍然有很多的噪声干扰出现了很多的乱码
3、接收自己的信息也被转换成乱码
4、遇到了选择性接收上的技术问题。
无线局域网的实验报告

无线局域网的实验报告无线局域网的实验报告引言: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实现终端设备之间的互联和互通。
本实验旨在研究无线局域网的性能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收集来评估其效果和可行性。
一、实验设备和环境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一台无线路由器和多台无线终端设备。
实验环境为一个室内空间,包括有障碍物和无障碍物的区域,以模拟真实的使用场景。
二、实验步骤1. 设备设置将无线路由器连接到电源,并通过网线将其与宽带接入设备(如光纤猫)连接。
根据实验需要,设置无线网络名称(SSID)和密码,并选择适当的加密方式(如WPA2)。
2. 终端连接打开多台无线终端设备,搜索并选择目标无线网络。
输入正确的密码后,终端设备将成功连接到无线局域网。
3. 信号强度测试在不同位置放置终端设备,使用信号强度测试工具(如无线网络分析仪)测量信号强度。
记录不同位置的信号强度值,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4. 速度测试使用速度测试工具(如Speedtest)测量无线局域网的上传和下载速度。
在不同位置和时间进行多次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评估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5. 干扰测试在实验环境中引入干扰源(如其他无线设备或电磁干扰源),观察无线局域网的表现。
记录干扰对信号强度和传输速度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方案。
6. 安全性测试使用网络安全工具(如Wireshark)监控无线局域网中的数据传输,分析是否存在未授权的访问或数据泄露风险。
根据测试结果,提出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议。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信号强度测试结果显示,在无障碍物的开放区域,信号强度较高且稳定。
而在有障碍物的区域,如墙壁或家具的遮挡下,信号强度明显下降。
因此,在设计无线局域网时,应合理规划设备的放置位置,避免信号受阻。
2. 速度测试结果显示,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度与终端设备的距离和网络负载有关。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网络实验报告无线传感网络实验报告引言: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用于收集、处理和传输环境信息。
WSN具有低成本、低功耗、自组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农业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无线传感网络,探索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一、实验环境搭建1. 硬件准备:选用多个传感器节点和一个基站节点。
传感器节点包括传感器、微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等;基站节点负责接收和处理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
2. 软件准备:选择适合的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例如TinyOS、Contiki等。
编写传感器节点和基站节点的程序代码。
二、传感器节点部署1. 部署传感器节点:根据实验需求,在待监测区域内合理布置传感器节点。
节点之间的距离和布置密度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调整。
2. 传感器节点初始化:节点启动后,进行初始化工作,包括自身身份注册、与周围节点建立通信连接等。
三、无线传感网络通信1. 数据采集:传感器节点根据预设的采样频率,采集环境信息,并将数据存储到本地缓存中。
2. 数据传输: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基站节点。
传输方式可以是单跳或多跳,根据节点之间的距离和网络拓扑结构进行选择。
3. 数据处理:基站节点接收到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对数据进行滤波、聚合等操作,提取有用信息。
四、无线传感网络能耗管理1. 能耗模型:根据传感器节点的工作状态和通信负载,建立能耗模型,评估节点的能耗情况。
2. 能耗优化:通过调整传感器节点的工作模式、通信协议等方式,降低节点的能耗。
例如,采用睡眠唤醒机制、自适应调整通信距离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据传输性能:通过实验测试,评估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传输性能,包括数据传输延迟、传输成功率等指标。
2. 能耗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传感器节点的能耗情况,探讨能耗优化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数据传送实验报告

数据传送实验报告引言在计算机科学和电气工程中,数据传输是指从一个设备或系统向另一个设备或系统传输信息的过程。
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电缆、光纤、无线电波或红外线等方式进行。
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串口进行数据传输,通过控制台打印实现数据的简单传递。
实验目的1.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熟悉控制台打印的方法。
3.掌握数据传输的简单实现。
实验设备与材料1.电脑B转串口线3.串口转接板4.示波器5.杜邦线若干实验原理串口通讯,又称为异步串行通讯,是利用电缆,连接两个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例如在计算机领域内,串口通信是一种双向通信方式。
在此方式下,计算机通过执行串行通信协议从另一个串行通信设备那里接收信息,并通过执行该协议向该设备发出信息。
控制台打印是指将程序的运行结果打印到控制台的窗口中,可以方便开发人员进行调试。
数据传输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将一个设备上的数据传输到另一个设备上。
实验步骤1.将USB转串口线连接到电脑上并安装驱动程序。
3.使用杜邦线将串口转接板上的RXD引脚连接到示波器上。
4.打开控制台程序,设置波特率为115200,数据位为8,停止位为1,校验位为无,然后打印Hello World!6.通过控制台向串口转接板发送一组数据,检查示波器上是否有响应。
7.将RXD引脚与TXD引脚连接,实现自发自收,检查数据是否能够传输成功。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地连接了串口,并通过控制台和示波器实现了数据传输。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也了解了串口通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了控制台打印的方法,掌握了数据传输的简单实现。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串口通讯是一种通过电缆连接两个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方式。
2.控制台打印可以方便地输出程序的运行结果。
参考文献1.《计算机组成原理》2.《电气工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时实现无线数据传输--9
重点:
osal_start_timerEx( SampleApp_TaskID, 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EVT, 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TIMEOUT );
该函数可以当做协议栈下的定时器来使用,不过它的使用需要带3 个参数,第一个就是使用该函数的TaskID,第二个就是当定时结束的时 候向协议栈发出的消息,第三个参数是定时的时长。
一小时实现无线数据传输--4
首先给协调器板上电,之后打开串口助手设置好之后再给终端节点上电,终 端节点上电之后会寻找协调器,当寻找到的时候LED3(黄灯)会亮起,之后则 会看到串口助手接受到的消息了。
一小时实现无线数据传输--5
我们只添加了一行代码,就完成了无线数据传输的实验。 看起来好像挺简单的样子,实际上我们是使用了SampleApp 上的一个广播的例子修改而来的。下面就来剖析这个例子 来看清楚无线传输需要做的一些步骤。
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EVT 0X0001 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TIMEOUT 5000 这两个宏定义我们可以通过go to definitioin找到他们的定义的地方在 SampleApp.h文件中,开发者也可以自己定义这种格式的事件,前提是不要和 系统定义的名称还有值重复。
一小时实现无线数据传输--6
整个实验我们可以大体分为2个部分来看,一个是发送部分、一个是接收部 分。首先先看发送部分的工作流程。
登记事件 设计编号 发送时间
设置发送内容 并设置 周期发送
数据送入 发送函数
一小时实现无线数据传输--7
1、登记事件设计编号发送时间
代码在SampleApp.c文件中的SampleApp_ProcessEvent函数中, (278-288行) case ZDO_STATE_CHANGE: SampleApp_NwkState = (devStates_t)(MSGpkt->hdr.status); if ( (SampleApp_NwkState == DEV_ZB_COORD) || (SampleApp_NwkState == DEV_ROUTER) || (SampleApp_NwkState == DEV_END_DEVICE) ) { // Start sending the periodic message in a regular interval. osal_start_timerEx( SampleApp_TaskID, 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EVT, 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TIMEOUT ); }
一小时实现无线数据传输--1 实验设计思路:
在学习到基于协议栈无线发送的程序时,如果再按照实验流程来分析程序 的话就显得过于繁琐了,因为进入协议栈后,很多功能在底层实现了,开发者 在应用层可做的事情就是调用这些实现好的功能函数,并且实验在进入主事件 循环中,也不能再用顺序的思路来思考问题,正确的思路是我们开发者要知道 完成需要实现的功能需要完成几个部分,并且每个部分是在哪里实现的。 本实验首先将利用SampleApp工程中的例子来实现我们所需要的功能之后 再来分析是如何实现这一功能的。
一小时实现无线数据传输--11
通过分析这段代码,主要包括了2个内容,第一个是一个 SendXXMessage函数,估计大家也都猜到了,这个函数就是发送无线 消息的函数,而第二个就是上面已经分析过的定时函数,这个定时函 数放在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定时,每次定时完之后都会进入该函数 再次定时。下面我们重点看SampleApp_SendPeriodicMessage 函数。
整个实验基于上一个实验(Zigbee协议栈下按键实验)完成,也可以基于串口 实验完成。
一小时实现无线数据传输--2
首先按照上面说好的,通过在SampleApp工程中,添加一条语句之后观察 实验的现象。 打开按键实验(或者串口实验)的工程,找到SampleApp_MessageMSGCB
函数,在case SAMPLEAPP_PERIODIC_CLUST--12
void SampleApp_SendPeriodicMessage( void ) { if ( AF_DataRequest( &SampleApp_Periodic_DstAddr, &SampleApp_epDesc, SAMPLEAPP_PERIODIC_CLUSTERID, 1, (uint8*)&SampleAppPeriodicCounter, &SampleApp_TransID, AF_DISCV_ROUTE, AF_DEFAULT_RADIUS ) == afStatus_SUCCESS ) { } else { // Error occurred in request to send. } }
406行添加: HalUARTWrite(0,”I get data\n”,11); 语句。
一小时实现无线数据传输--3
之后,选择 CoodinatorEB-Pro, 下载到开发板 1;(作为协调器串口跟电脑连 接)。再选择EndDeviceEB-Pro, 下载到开发板 2;(作为终端设备无线发送数 据给协调器)。
一小时实现无线数据传输--8
重点: ZDO_STATE_CHANGE事件
我们可以从该事件的名字上得到一点结论,ZDO是(Zigbee Device Object)的简称,State代表状态,Change代表改变。则该时间的含义 就是当当前的Zigbee节点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会触发该事件。比如一个 终端节点从刚上电到加入协调器的网络,这就会触发 ZDO_STATE_CHANGE事件,本实验中正是终端节点加入协调器的网络中 之后进入了该Case事件中。
一小时实现无线数据传输--10
通过分析这段代码,我们可以知道在Zigbee节点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 (通常为加入或者离开网络),节点会执行一个定时为5S的定时函数,5S 之后会将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EVT发送出去。
于是大家好奇了, SAMPLEAPP_SEND_PERIODIC_MSG_EVT会被发送到哪 去呢?我们接着向下看。 在同一个函数下面我们找到了如下代码 (312—323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