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 必修二 专题一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021人民版PPT课件

思考:1、这艘向外运输的船只载有大量手工业品的现象说 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手工业品行销世界除了海路以外,还有什么途径? 3、某同学在获知“南海一号”打捞成功后,向同学介绍说 有关人员在船舱中发现青花瓷和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 饰图案的瓷器。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用不练同:颜湅色缯的也丝。织出图案,是纺织技术的
一次飞跃紬,:如大:丝缯也。 绮:绫文:缯东也齐;谓布缛帛:之缯细采曰色绫也。;锦:襄邑织。 …………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 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交领、右衽、 直裾。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 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 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 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汉初 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方各国借助哪些手工业品来进 一步认识东方文明古国——中国?
一、纺织业发展历程
1、新石器时代:纺织业起源 (原料:麻、葛、丝
思考:古代中国纺织工业具:发骨梭、骨针等) 图 2、商周时展期:有丝什织么业主在要经特济点生产?中地位重要 (“妇功”)图
2、汉代: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 文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丝”,即“丝绸 之国”。在古罗马,凯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 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 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收购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 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罗马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 用丝绸。
历史必修2人民版专题:1 专题整合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整合(一)知识结构认读[认读要领]一大核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四大线索: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经济政策(二)重大历史线索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文字材料型选择题【题型解读】1.从选择的素材看:主要从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传说等)以及最新考古发现等截取一部分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
2.从考查的能力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材料相结合的能力、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等等。
【典型例题】西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
商人地位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机构日益扩大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C.文人社会地位提高D.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技法攻略】析材料―→“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说明汉代商业(商人)受到压制和抑制;北宋“奇才异人者”被允许应试,说明北宋对商人的地位有所认可,从侧面反映出对商业抑制的有所改变。
挖寓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汉至北宋商人(商业)地位的变化,说明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析选项―→A项内容与商人无关,故A项错误;B项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是商人地位出现提高的原因,正确;C项文人社会地位提高不能导致商人地位提高;D项商人可以参加考试是商人地位提高的表现,不是原因,故排除D项。
明答案―→故B项准确体现了题干的含义。
【针对训练】1.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
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
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
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有()①勤俭致富②乐善好施③注重诚信④守法经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解析:①②③④都是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注重诚信、守法经营的信息,故排除含③或④的选项。
人民版 必修二 专题一

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程度相当高的经济、政治、 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程度相当高的经济、政治、 文化单位。唐代均田制实行后, 庄园” 文化单位。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 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地主依旧 圈占的成片土地,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圈占的成片土地,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D
16.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海 16.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海 禁政策的理由的是( 禁政策的理由的是( )
C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 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 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防范“外夷” D. 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的反清斗争
2.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 2.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 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 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 水排” 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D
A.灌溉 C.耕种
B.制瓷 D.冶铁
3.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重大的经济革命, 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
4.“重农抑商” 4.“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 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 理解错误的是 D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 策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产物, 策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产物,在商鞅变法是提出并促进了秦国经济 的发展,明清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的发展,明清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出现了工商皆本 思想,但重农抑商观念仍难以瓦解。故只有D表述错误。 思想,但重农抑商观念仍难以瓦解。故只有D表述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040人民版PPT课件

早期农业(原始社会、夏商周)
1、原始农业的产生(距今1万年) 1)中心: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农业格局:南稻北粟(世界最早种植)
北方:黄河流域——旱地——粟麦 南方:长江流域——水田——水稻
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 格局?
气候不同,地理条件
半坡遗址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3)灌溉工具:
现代筒车
3)唐朝:筒车
4)宋代:水力高转筒车 、水转翻车 高转筒车
5)明清:风力水车
典型例题分析: 1.水利工具是农业进
步的基础,与图1相比, 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进步之处在于( )
A.利用杠杆原理汲水方便省力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C
D.能够利用鼓风冶铁
历史必修② ——古今中外的经济史
中国 世界
古代
近代
现代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
1. 基本结构:
农业:农耕和家庭手工业一起并称中
国古代农业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专业的民间作
坊手工业
商业:大小商人从事的买卖活动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早期农业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千年不绝的山火”
文献记载
云南布朗族至今刀耕火种
“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 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
饶财。” ——《盐铁论》
刀砍草木 纵火烧荒 犁土播种 经常迁徙
2 、生产工具:
石、木、骨制农具:耒(lěi)耜(sì) 、石锄、石犁、石镰。 商周出现青铜农具(很少)
人民版 必修二专题一 教材问题 参考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中国的农业[学习思考]1.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答案提示:因为(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3)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所以,“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2.战国时期,有西门豹开发水利的故事。
你知道这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 答案提示:发生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
[学习思考]有人认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的极端贫苦和落后,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
也有人认为,阶级分析的方法,不是史学研究的惟一方法,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探寻。
请发表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首先,历史研究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阶级分析的方法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除此以外历史调查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中国自然经济延续的时间达两千多年;(2)中国古代战乱频繁;(3)每个王朝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4)统治者实行了一套“重农抑商”的政策;(5)统治者对思想和政治的控制极其严厉等。
[自我测评]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提示:(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
(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
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
(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材料阅读与思考]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又名《悯农二首》)。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整本书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学问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奴隶社会:石器锄耕:耒耜;(3)封建社会:铁犁牛耕: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标记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⑴我国古代始终很重视农业浇灌,闻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代人民创建了一种“井渠”(龙首渠),后来传到西北地区称为坎儿井。
⑵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浇灌工具。
①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浇灌;②唐朝时创制了筒车;③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水转翻车);④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全部,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归国家全部,实行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全部制,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持续了两千多年。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⑴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全部制的确立。
⑵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生产为满意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局限: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⑶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的坚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持续的重要缘由。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1.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①新石器时代:丝织技术已经出现。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导学稿(教师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一、课题: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5课时)二、课型分析:本课属于专题复习课(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突出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土地制度、水利灌溉,同时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等)。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着重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管理制度(工官、匠户)经营形态,同时考查古代中国纺织业、冶铸业、制陶业的主要成就。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突出考查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空间、时间),同时考查古代中国主要的市场管理制度和商业活动现象。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主要考查“重农抑商”、“海禁”的成因及影响。
四、课时安排: (姊妹课)复习建议:用知识网络梳理单元知识,并进行记忆和理解;通过练习题帮助检测、理解、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
五、学习内容及程序:用知识网络梳理单元知识时空定位(一)中国古代农业(记住核心概念: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精耕细作,小农经济)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主要方式)2.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到来。
(2)汉:铁农具样式增多,使用广泛,西域和珠江流域用上了铁农具;耕犁安上了犁壁,比欧洲早1000多年;赵过发明耧车。
东汉出现一牛抚犁(3)唐:曲辕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3.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春秋楚孙叔傲修芍陂;秦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郑国修郑国渠。
汉: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如:漕渠,六辅渠,白渠;江淮江汉之间以修建天然陂池为主;东南以排水筑堤为主;西北修建坎儿井;汉武帝汉明帝时,大规模治黄;(2)灌溉工具:魏晋:(北方)曹魏时马均发明翻车;唐:筒车;宋:水力高转简车;明清:风力水车▲ 4. 全面认识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理解特点和影响)【合作探讨一】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1 第2课

返回导航
·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4)影响: ①是朝廷财政的一大支出。 ②局限于为_帝__王___、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③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的。
点拨提示:官营手工业地位:官营手工业并不是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占据主 导地位: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明中叶以后,民营 历 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孕育出了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材料四 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历 史 必 修 ②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思考』
从材料一、二、三、四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
(1)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受官府控制。
(2)我国手工业产品历史悠久,技术先进,曾长期领先于世界。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
·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拓展深化
历 史 必 修 ②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生产目的
流通方式
政府直接经营、集 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
官营手工业
中大作坊生产
费的日用品
少量投入市场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
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
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 C )
A.私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C.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D.农民生活富足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代正德年间,百姓紧靠农业生产入不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