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化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化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质概念2.掌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与分类3.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性质与应用教学重点: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分类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性质与应用教学难点:1.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2.弱电解质的性质与应用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类、性质与应用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并引入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二、讲授内容1.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a.介绍电解质的概念:指能在溶液中导电的化合物或物质b.介绍电解质的分类: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2.强电解质a.强电解质的概念:指在水中能完全离解产生大量离子的化合物或物质,如NaCl、KOH等b.强电解质的性质:溶液中离子浓度高,导电能力强,溶液中离子对光线有折射现象c.强电解质的应用:如制取碱性离子水、提高涂料的粘附性和耐久性等3.弱电解质a.弱电解质的概念:指在水中只能部分离解产生少量离子的化合物或物质,如CH3COOH、NH4OH等b.弱电解质的性质:溶液中离子浓度低,导电能力弱,溶液中离子对光线无折射现象c.弱电解质的应用:如控制橡胶硫化反应速度、生产肥料和合成纤维等三、实验部分通过实验演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控制,让学生深刻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
四、总结教师再次强调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和特点,并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练习。
五、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以加深对此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NaCl、CH3COOH、NH4OH、盐酸、电导仪等2.实验操作方法3.练习册等教学资料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述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点,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让学生在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类、性质与应用方面受益匪浅。
高中化学 最基础系列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

考点7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提升对电解质概念及电解质电离理论的理解,涉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及实验证明。
【精确解读】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自身电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化合物.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而只有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时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才能导电.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某些共价化合物也能在水溶液中导电,但也存在固体电解质,其导电性来源于晶格中离子的迁移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中几乎完全发生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完全发生电离的电解质.强弱电解质导电的性质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强电解质一般有:强酸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大多数盐,如:碳酸钙、硫酸铜.也有少部分盐不是电解质;弱电解质(溶解的部分在水中只能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弱电解质是一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般有:弱酸、弱碱,如;醋酸、一水合氨(NH3•H2O),以及少数盐,如:醋酸铅、氯化汞.另外,水是极弱电解质。
3.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以盐酸和醋酸为例):(1)通过测定同浓度、同体积的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来鉴别实验:等体积、浓度均为0。
5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表明,盐酸的导电能力比CH3COOH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得多.因为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是由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的大小决定的.规律1: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溶液,酸越弱,其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弱;(2)通过测定同浓度溶液的pH大小来鉴别实验:在常温下,用pH试纸的测定0.1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的pH,盐酸的pH为1,CH3COOH溶液的pH 约为3.这就表明盐酸是完全电离的强酸,CH3COOH是部分电离的弱酸;规律2: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溶液,酸性越弱,溶液的pH越大.若两种酸溶液的pH相同,酸越弱,溶液的浓度越大;(3)通过比较同浓度、同体积的溶液与同一种物质反应的速率快慢来鉴别实验:分别用3.25g锌与体积都为200mL、浓度都为1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反应,观察到锌与盐酸反应剧烈,产生H2的速率快,锌很快反应完;锌与CH3COOH溶液反应慢,产生H2的速率缓慢,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才消耗完.这表明盐酸是强酸,CH3COOH是弱酸.规律3: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酸,酸越弱,其c (H+)越小,反应速率越慢(4)通过测定同浓度的酸所对应的钠盐溶液的pH大小来鉴别实验:在常温下,用pH试纸测定0。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全部电离的化合物。
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等;完全电离、不可逆、不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用“=”表示。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全部电离的化合物。
包括:弱酸、弱碱、少数盐等;部分电离、可逆、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用“”他说。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强弱电解液的判断依据:1.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与强电解质做导电性对比实验.2.浓度与pH值的关系溶液的ph>1,则证明这是一种弱电解质。
3.测定对应盐溶液的酸碱性。
如如果溶液是碱性的,说明醋酸是一种弱电解质。
4.稀释前后的ph变化与稀释倍数的关系。
例如,将ph=2的酸溶液稀释1000倍,若ph<5,则证明该酸为弱电解质;若ph=5,则证明该酸为强电解质。
5.实验证明了电离平衡。
如果将石蕊试液滴入醋酸溶液,溶液会变红,然后加入醋酸钠晶体以使颜色变浅。
相关高中化学知识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说明(1)电解质、非电解质均是化合物。
(2)电解质导电性必须有外部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co2、so2、so3、nh3溶于水后也导电,但是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电离而导电的,不是本身电离而导电的,故属于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强度由物质的内部结构决定,与溶解性无关。
一些水不溶性化合物,如BaSO4和AgCl,虽然它们的溶解度很小,但溶解部分完全电离,因此它们是强电解质。
(5)电解质不一定导电,非电解质一定不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化学电解质的性质

化学电解质的性质化学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产生离子的物质。
根据电解质分子或离子的性质,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本文将对化学电解质的性质进行探讨。
一、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离子的物质,例如氯化钠(NaCl)、硫酸(H2SO4)等。
其主要性质如下:1. 电离度高: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生成的离子数量与溶质的物质量成正比。
这种高度电离的特性使强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导电能力强,能够较快地将电流传导至电极。
2. 导电性好:由于强电解质溶液中存在大量离子,因此其溶液能够良好地导电。
当两个电极通过强电解质溶液连接时,阳极吸引阴离子,而阴极则吸引阳离子,从而形成电流的流动。
3. 不反应性强:强电解质通常不容易与水或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为其离子已经相对稳定。
在溶液中,强电解质的离子与水分子溶剂作用力较弱,几乎不存在水解或离子交换的现象。
二、弱电解质弱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电离产生离子的物质,例如乙酸(CH3COOH)、氨水(NH3)等。
其主要性质如下:1. 电离度低:与强电解质相比,弱电解质只有一小部分分子能够电离为离子。
这种低电离度使得弱电解质的溶液中离子浓度较低,不利于电流的传导。
2. 导电性差:由于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较低,导电性较差。
弱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离子,因此在导电能力上远不及强电解质。
3. 反应性强: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较低,其分子与溶液中其他物质易发生反应。
在溶液中,弱电解质的离子与溶剂或其他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容易发生水解、中和或配位反应。
结论:化学电解质的性质主要由其电离度和电导率来决定。
强电解质具有高电离度、良好的导电性和较弱的反应性;而弱电解质则具有低电离度、较差的导电性和较强的反应性。
深入了解电解质的性质可以为我们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制、酸碱中和反应等提供重要的基础知识。
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全

熔融状态时:NaHSO4=Na++HSO4- 溶于水时:NaHSO4=Na++H++SO42-
知识点四.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意义:1.揭示物质反应的本质 2.表示同一类型物质反应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基本步骤为:
①“写”:②“拆”:③“删”:④“查”: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钾离子:浅紫色
6
铝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一. 铝单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硬度和密度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耐腐蚀
性。
2.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A、2Al+3Cl2===2AlCl3
B、铝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
点燃
4Al+3O2
2Al2O3
H2CO3 H++HCO3―,HCO3―
H++CO32―,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NH3·H2O NH4++OH- Fe(OH)3
Fe3++3OH-
(3)弱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成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但酸根是部分电离。
NaHCO3=Na++HCO3―,HCO3―
H++CO32-
(4)强酸的酸式盐如 NaHSO4 完全电离,但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里的电离是不相同的。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并牢固地覆盖在铝表面,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
(2)与盐溶液反应:2Al+3CuSO4 =3Cu+Al2(SO4)3 (3)与某些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2Al + Fe2O3 高温 2Fe + Al2O3 铝热剂是 Al 和 Fe2O3
高中化学 (知识清单+对点训练+课后作业)第一单元第1课时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含解析)苏教版选修4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1课时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目标要求] 1.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物质结构的关系。
3.了解常见的强、弱电解质。
4.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溶液的导电性。
一、强弱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Na、Cl2、NH3、SO2、NO2溶于水后,其溶液都能导电。
它们不是(填“是”或“不是”)电解质,在其水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别是(水除外)NaOH、HCl和HClO、NH3·H2O、H2SO3、HNO3。
(3)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离子型氧化物。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实验探究(Ⅰ):同浓度醋酸和盐酸的电离程度实验步骤:在两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浓度均为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结论:同浓度盐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
实验探究(Ⅱ):同浓度的NaOH溶液与氨水的电离程度实验步骤:取pH 为12的氢氧化钠和氨水各1 mL 于锥形瓶中,分别用酚酞作为指示剂,用HCl 作为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实验现象:两溶液消耗HCl 标准溶液的体积:氨水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结论:NaOH 和NH 3·H 2O 的电离程度不同,pH 相同的NaOH 的浓度小于NH 3·H 2O 的浓度,说明NaOH 完全电离,而NH 3·H 2O 只是部分电离。
高中化学电解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电解质知识点总结【篇一:高中化学电解质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电解质知识点:基础知识 1、学习离子反应之前要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电离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一般包含: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等;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co2、so2等)、某些非金属氢化物(如nh3)、绝大多数有机物。
2、电解质又分强、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是指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完全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
包括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部分碱性氧化物等。
弱电解质是指在水分子作用下,只有部分分子电离的电解质。
包括弱酸(如hac、h2s)、弱碱(如nh3 h2o) 、al(oh)3、h2o 等。
因此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大不相同。
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知道常见的离子反应的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共存的条件。
4、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通过书写离子方程式,我们知道多个具体的反应写出的离子方程式是一样的。
这说明: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表示了反应的实质,代表了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电解质知识点:分类强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中几乎完全发生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完全发生电离的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导电的性质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
强电解质一般有:强酸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大多数盐,如:碳酸钙、硫酸铜。
也有少部分盐不是电解质。
弱电解质(溶解的部分在水中只能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弱电解质是一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般有:弱酸、弱碱,如;醋酸、一水合氨(nh3h2o),以及少数盐,如:醋酸铅、氯化汞。
另外,水是极弱电解质。
高中化学电解质知识点:判断方法由物质结构识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问题的本质。
电解质包括离子型或强极性共价型化合物;非电解质包括弱极性或非极性共价化合物。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HAC)
减小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减小
增大 加冰醋酸 减小 加醋酸钠 加HCl 加NaOH 锌粒 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大 增大
加水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大 增大
强弱电解质的区分依据不是看该物质水溶性的大 小,也不是看其水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而是看电 离的是否完全.
高中化学交流群:51417113
思考并讨论 1.难溶物一定是弱电解质吗?
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吗?
3.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吗? 4.强酸的酸性一定比弱酸强吗?
高中化学交流群:51417113
高中化学交流群:51417113
③影响电离平衡常数大小的因素:
A.电离平衡常数大小是由物质的 本性决定的,在同一温度下,不 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不同。
B.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大小 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受其浓度 变化的影响。
高中化学交流群:51417113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第一步电离大于第二步 电离,第二步电离远大于第三步电离.
(mol/L)
1.00
4.21×10 4.21×10
0.100
CH3COOH+
0.99579 0.09866 溶液越稀越易电离. -3
-3
1.34×10-3
-5
1.34×10-3
c (CH3COO-)· H+) c( c (CH3COOH)
已电离的醋酸浓度 醋酸初始浓度 ×100%
1.8×10
-5
1.8×10 1.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教学重点]1、掌握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解质强弱与导电能力的一般关系。
[重点讲解]
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一)电解质
1、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实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注意:(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范畴均是化合物。
(2)某些化合物溶于水后其水溶液能导电但不一定是电解质。
例:SO3溶于水后可以与水反应生成H2S O4而导电,但S O3为非电解质。
(3)离子化合物呈固态,共价化合物呈液态虽然是电解质但不导电,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4)电解质和电解质的水溶液不同,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
2、中学常见的电解质
酸、碱、大多数盐(中学所学)均是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
(1)原因: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2)导电能力:相同条件下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比较: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全部部分电离方程式:H2S O4=2H++S O42-
N a H C O O3=N a++H C O3-
N a H S O4=N a++H++S O42-溶质微粒离子分子为主,离子为辅
实例强酸:HCl,HNO3,H2SO4弱酸:HF,HClO,HCOOH,H2CO3
H B r,H I等
CH3COOH,,H2S,
H2SO3,H2SiO3,H2O,H3PO4等强碱:K O H,N a O H,B a(O H)2弱碱:N H3·H2O,A l(O H)3
C a(O H)2等不溶性碱
大多数盐:N a C l B a S O4A g C l等
注意: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依据是,该电解质溶解后电离是否完全而不是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
例:B a S O4虽难溶于水,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所以是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速率与结合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叫做电离平衡状态。
(2)特点:等,V电离=V结合;
定,离子浓度和分子浓度不变;
动,动态平衡;
变,条件改变电离平衡发生移动,电离为吸热过程。
(3)影响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因为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其规律仍遵循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①浓度:改变浓度电离平衡向削弱该改变的方向移动。
加水,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离子浓度均减小。
②温度:因为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第一步电离大于第二步电离,第二步电离远大于第三步电离……,例如,0.1m o l/L H2S溶液中各步电离[H+]为:
[H+]=1×10-4m o l/L [H+]=1×10-13m o l/L
电离难的原因为:a、一级电离出H+后,剩下的酸根阴离子带负电荷,增加了对H+的吸引力,使第二个H+离子电离困难的多;b、一级电离出的H+抑制了二级的电离。
[例题讲解]
1、把0.05mol NaOH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自来水
B、0.5m o l/L盐酸
C、0.5m o l/L醋酸
D、0.5m o l/L氯化铵
分析: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就越强,导电能力变化不大,说明该溶液中在加入NaOH前后离子浓度无显着变化。
A选项中自来水中加入NaOH后离子浓度发生显着变化。
C选项中醋酸为弱电解质,反应前离子浓度较小,加入N a O H后发生CH3COOH+NaOH=CH3COONa+H2O反应后生成强电解质CH3COONa,离子浓度显着增大。
故A、C不选。
B、D选项中原溶液中本来就是强电解质,加入NaOH后显然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溶液仍然是强电解质的溶液,离子浓度变化不大,故符合题意。
答案:B、 D
2、硫化氢的水溶液中有如下的动态平衡关系:
,在浓度为0.1mol/L的H2S溶液中下列各离子浓度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H+]=[H S-]+2[S2-]+[O H-]
B、2[H+]=2[H S-]+[S2-]+2[O H-]
C、[H+]=[H S-]+[S2-]
D、[S2-]+[H S-]+[H2S]=0.1m o l/L
分析:在有关弱电解质溶液中微粒关系的分析中多从两个角度入手分析:①电量守恒,电解质溶液不显电性,故应正,负电荷所带电量总量应相等。
本题中阳离子只有H+,H+所带正电荷数应与该溶液中的阴离子(OH-,S2-,HS-)所带电荷数之和相等,所以A正确。
②质量守恒,可以是某种元素不同状态的微粒之和在平衡前后守恒,所以达到平衡后三者之和应为0.1m o l/L。
答案:(A、D)
3、有①、②、③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mol/L的HCl溶液,将①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少一半;在③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加入后溶液呈强酸性);③不作改变,然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上述三种溶液,所消耗的N a O H溶液的体积是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分析:消耗NaOH的量取决于溶液中能电离的H+的物质的量,H+的物质的量减少;③中加CH3COONa会和HCl发生反应;CH3COONa+HCl=CH3COOH+NaCl,但能电离出的H+的物质的量不变,加入NaOH后,OH-和CH3COOH电离出的H+反应,使向右移动,直到全部电离,所以消耗N a O H的体积和③一样大,故选C。
参考练习: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稀硫酸
B、熔融氢氧化钠
C、乙醇
D、H C l溶液
2、下列物质容易导电的是()
A、熔融的氢氧化钠
B、硝酸钾溶液
C、硫酸铜晶体
D、无水乙醇
3、某1∶1的盐酸vmL,与锌完全反应产生H2标准状况下为mmL,但反应速率太快,若要降低反应速率,使v m L盐酸仍产生m m L H2,应加入
A、N a O H
B、蒸馏水
C、N a C l晶体
D、C H3C O O N a
4、在氢硫酸溶液中,通入或加入少量下列物质:①O2②Cl2③SO2④CuSO4,能使溶液中的[H+]增大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只有①
5、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1m o l/L甲酸溶液的[H+]约为1×10-2m o l/L
B、甲酸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
C、10m L1m o l/L甲酸恰好与10m L1m o l/L N a O H溶液完全反应
D、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弱
6、在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CO2,发生如下反应:
N a R+C O2+H2O=H R+N a H C O3
2N a R'+C O2+H2O=2H R'+N a2C O3则H R和H R'电离出H+能力大小比较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2)A B(3)B D(4)B(5)A(6)H R'<H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