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夜晚的实验
第12课、夜晚的实验(苏教六年级下册)

第12课、夜晚的实验(苏教六年级下册)冯瓴新仓学校王传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语意思以及引号的用法。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运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课文挂图。
课文片段若干。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
1.通过预习,你知道这幅画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吗?在什么时间呢?2.板书课题:12、夜晚的实验(读课题后质疑)二、初读指导。
1.提出学习要求:(1)读顺课文。
(2)理解词语,不懂的准备质疑。
(3)找出写实验的内容(学生按要求自学)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凭瞎子障碍物堵住判断苍蝇喉咙薄膜油漆矿藏领域(2)解释部分词语。
敏捷敏锐洞察恩惠(3)组织质疑。
(学生质疑)表扬思考深入的学生,解决部分细节问题。
3.初步理出课文的结构层次三、学习第一段。
过渡:如果你来写斯帕拉捷这个实验,你会先写什么?(实验原由。
这也是这类文章合乎逻辑的常用写法。
)思考,回答。
1.出示填空斯帕拉捷()时,常常看到()现象,产生了好奇:()?(默读。
口头填空。
)2.指导朗读3.感悟:你觉得从他身上能学到什么? (说说感悟。
)4.练习复述。
四、作业: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第12课描红写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斯帕拉捷怎么想到做这个晚上的实验?1.回忆,回答。
复述第一自然段。
2.指名复述第一自然段。
二、理解第二、三段。
1.他怎么做实验的呢?出示表格次数做法结果(默读第二段,思考。
口头交流)1 蒙住眼睛轻盈敏捷来回飞翔2 堵住鼻子还是飞得敏捷轻松3 油漆涂满全身还是没有影响飞行4 堵住耳朵东碰西撞跌落地上2.斯帕拉捷这个实验给后人有什么启示呢?找出写引起后人启发的句子。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2《夜晚的实验》课件

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 “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 到的“超声波”。
人听到声音的音调高低,是由声音的 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但 当高到2万赫兹以上,人就听不到了。通 常把人耳听不到的高频声波称为“超声 波”。
默读课文第9自然段:说一说“巨大 的恩惠”指什么?用直线在文中画出相 关语句。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1 2 3
靠眼睛? 靠鼻子? 靠翅膀? 靠耳朵?
蒙住眼睛
堵住鼻子
轻盈敏捷
敏捷轻松 没有影响 东碰西撞
不是靠眼睛
不是靠鼻子
涂满油漆 堵住耳朵
不是靠翅膀
是靠听觉
4
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 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这句话用了两个感叹号,你从中体会到什 么?
3、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 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A 引用 B 表示特定称谓 C 表示特殊含义
蝙蝠
瞎子 油漆
墙壁
障碍物 矿藏
喧腾热闹
翅膀 恩惠
敏捷
薄bó 膜 领域
1、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抓住重 点词语说一说你从斯帕拉捷身上看到 了什么?
2、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思考: 斯帕拉捷共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 的?结果怎样。
序 号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1
2 3
4
序号
12 夜晚的实验
拉扎罗· 斯帕拉捷(1729—1799),意大 利著名的博物学家、生理学家和实验生理学 家。1729年1月12日出生于意大利斯坎迪亚 诺镇。他在动物血液循环系统、动物消化生 理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蝙蝠实验, 为“超声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 他还是火山学的奠基者之一。1799年2月11 日因病与世长辞,终年70岁。
2023最新-《夜晚的实验》【优秀6篇】

《夜晚的实验》【优秀6篇】第二课时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夜晚的实验》【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夜晚的实验》篇一引导学生概括段意师:我们已经分好了段落,谁来说说这三段分别讲了什么?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段。
生:主要讲了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问题。
生:讲了斯帕拉捷散步时看到了蝙蝠的飞行,感到很惊奇!师:老师认为概括段意必须抓住要点,你们认为,这一段的要点在哪里呢?我觉以用一个标点来概括。
生:我认为是问号。
师:为什么?生:因为第一段是斯帕拉捷因蝙蝠的飞行而产生了疑问。
所以我认为是一个问号。
师:那你能根据你的这个问号来再次更好的概括这段的段意吗?我们大家也来在课本上写一下,然后我们来交流一下。
(交流中学生基本上能抓住要点来概括了。
)师:第二段,老师也觉得可以用一个标点来概括,你们认为是什么?生:句号。
(一个学生脱口而出)师:告诉大家为什么?生1:因为第二段主要讲斯帕拉捷揭开了这个秘密。
生2:我不同意,应该用感情号,比较合适,这样更能突出他研究过程中的种种惊喜的发现。
师:你也概括一下。
生2:我觉得应该这样概括:主要讲了斯帕拉捷通过一次一次的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
师:这个“终于”我感受了实验的不容易,(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赞同)我更欣赏你的感情号!师:第三段呢?生:应该是句号了吧!生:不!用省略号最好!师:为什么?生:因为这个重大的发现——超声波,在很多领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恩惠!师:大家同意吗?好!那么,我们就抓住这个省略号来概括一下这段的段意。
我们用笔来写一下,然后交流!【反思】经常听到概括段意必须做到十二字要求——语言简洁,语句通顺,要点明确。
这样的要求,对于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
其中的“要点明确”更是让学生不知道“要点”究竟在何处,究竟如何来抓住要点?同时抓住了要点如何通畅顺利的概括,并且用较少的文字来叙述,这培养学生推敲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别看小小的一个概括课文的段意,蕴涵其中的能力可是不容小窥的。
六下12夜晚的实验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12、夜晚的实验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结合语境理解“障碍物、意料、洞察、揭开、恩惠、穿透、”等词语并能正确运用。
2 .理清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梗概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4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4 .让学生懂得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感悟课文的语言材料。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检查预习、针对学困生重点指导、关键生字的书写等方式评价字词、读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书写习惯的落实情况。
2. 借助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3.通过默读、圈画、简单写感受、同位互学、合作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自主学习与合作态度。
4.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对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等方式检验学生精读课文的能力。
5. 通过复述课文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1.完成预习单。
2.上网、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了解科学家斯帕拉捷。
教师:1.查看预习单,了解预习程度。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趣揭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一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
板书课题,齐读。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实验?怎样做实验?结果如何?)2.简介科学家斯帕拉捷。
沁县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2夜晚的实验教案含反思苏教版

轻读第 2、3 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
6.交流。 用 “先……接着……然后……最后……” 进行汇报. (先交代实验的时间、地点,接着写斯帕拉捷的做法,然后写实验的结果,最后写斯帕拉捷的思考。)
7.提问:“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为什么?(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引出“瞎子”这句话.
3.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的问题。
4.交流:你读懂了哪些问题?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据读一读. ( 通过交流,让学生解决“谁做实验”“做了什么实验” “为何在夜间实验”等几个浅显的问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 (相机板书: 斯帕拉捷)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弄清实验起因
1.同学们,若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读者了解什么? (起因,即他做实验的缘由是什么)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样。这也是这一类文章通常的写法.
8.“瞎子"引号指什么?(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
9.思考: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 (抓住 “小 精灵”体会斯帕拉捷对蝙蝠的喜爱之情。可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蝙蝠还是轻盈敏捷地来回飞行,他感到……出示句子: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 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①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中用奇怪而不用好奇?(奇怪:感到 出乎自己的意料。)
(2)( )遇到什么困难,我( )不灰心。
(3)( )他坚持早晚刷牙,( )他的牙齿很好。
6、把下列句子变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1)小明一次又一次地捡起了地上的废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全文,畅谈启示
12、夜晚的实验(上课用)

1、超声波
• 人听到声音的音调高低,是由声音 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但当高到2万赫兹(频率单位)以上,人就 听不到了。通常把人耳听不到的高频声波 称为超声波。这种声波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习惯晚 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他常常 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 来飞去,从来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 壁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 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 由自在地飞行呢?
原来是靠听觉
“啊!蝙蝠在夜间飞行, 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 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 自在地飞行呢?”
“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 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 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
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 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 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 样反射回来。
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思考:
斯帕拉捷共做了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 结果怎样?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序号 实验猜想 靠眼睛? 靠鼻子? 靠翅膀? 实验内容 蒙住眼睛 实验结果 轻盈敏捷 敏捷轻松 没有影响 东碰西撞 实验结论 不是靠眼睛
1
2 3 4
堵住鼻子
涂满油漆 堵住耳朵
不是靠鼻子
不是靠翅膀
靠耳朵?
谢 呐
汽车倒车雷达
彩色B超机
超声波洗衣机
驱蚊器
胎
儿
想一想:
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 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 发?
• 作业布置
• 1、搜集、阅读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并把搜集 到的资料写成一篇科普小品文,题目为“神奇 的仿生学”,写作中要试着使用“详略得当” 等写作方法。 • 2、查阅“引号”的用法,试着解决课后思考 练习第2题。
12、夜晚的实验

12、夜晚的实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导读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进程:一、激趣揭题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
板书课题:7 夜晚的实验(读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实验果如何?)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⑴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⑵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堵住揭开:判断⑵指名试渎课文,并理解词语掌握情况:敏锐敏捷薄膜洞察领域恩惠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板书:蝙蝠斯帕拉捷)4.指导分段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捌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出间屯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5.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课时目标:1、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六下12《夜晚的实验》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2 夜晚的实验教学目标:1.会写“蝙、蝠、碍”等3个生字。
理解“敏锐、敏捷、薄膜、洞察、领域、恩惠”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文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4.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5.初步体会写实验过程的方法,仿写一次小实验。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3.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同位互读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让学生给课文分段,小组交流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旨在提升学生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朗读、浏览、批注、联系上下文、汇报交流等多种形式,体会斯帕拉捷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还要让学生知道引号的用法。
4.在读写训练环节,让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教与学的准备:教师:设计预习单,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料学生:完成预习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时学过一篇课文叫做《人类的“老师”》,课文讲述了人类根据鸟儿在天空有自由飞翔的本领,就模仿鸟儿的结构制造飞机。
此外,人类还模仿鲸鱼的“流线体”减少了轮船、汽车遇到的阻力,提高了速度……(课件出示仿生学的图片)这都是仿生学的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夜晚的实验》是六年级下册第4 单元的一篇叙事性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夜晚的4 次实验,揭开了蝙蝠是依靠听觉来飞行的秘密,人们由此发现了超声波,并将超声波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工业、农业、军事、医疗等领域。
文章用浅显的语言介绍了斯帕拉捷的实验过程,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蝙蝠如何利用超声波探路以及超声波的广泛用途,告诉孩子们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
设计思路:
遵循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采取“ 质疑式探究法” ,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介,多次走进文本,层层深入,充分与文本对话,由表及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4 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理清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梗概。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感受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流程:
一、激情入境,引入文本
1 .播放运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超声波治病,超声波勘探的几组CAI 课件,让学生体会超声波的广泛用途。
(“ 超声波” 这个词语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通过课件的介绍,一方面让他们了解超声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课文设下悬念。
)
2 .你们知道超声波是怎样被发现的吗?它缘于一位科学家的夜间实验。
3 .出示课题:《夜晚的实验》。
二、扣题生疑,走近文本
1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此课题信息储藏量大,学生可能会提很多问题。
如:谁做实验?为什么在夜晚做实验?怎样做实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它与超声波有何联系?等等。
教师要及时梳理问题。
)
2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要善于从这里发现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才是有目的的读,才会提高读的效率。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 (“ 学贵有疑” 。
引导学生由课题生发开去,进行质疑问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一开始就处于“ 愤”“ 悱” 的状态,激发了读书的欲望,也培养了自读能力。
)
三、扫除障碍,走进文本
1 .自由朗读课文。
2 .学习生字,检查认读,读准后再写写。
3 .轮读课文,检查自读。
4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的问题。
5 .交流:你读懂了哪些问题?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据读一读。
( 通过交流,让学生解决“谁做实验”“做了什么实验”“为何在夜间实验”等几个浅显的问题。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
四、读中探疑。
深入文本
1 .还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再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1) 快速浏览课文,将写斯帕拉捷实验过程的几段标出来。
(2) 默读
2 —— 6 自然段,填写表格。
实验次序怎样试验实验结果第一次蒙住眼睛仍能自由飞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实验结论:(3) 比较4 次实验,讨论:斯帕拉捷为何对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感到如此惊讶。
(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斯帕拉捷先蒙住蝙蝠的眼睛。
是因为在我们的思维定势里总是认为眼睛是用来看清东西,辨别方向的,只有细心观察,多动脑分析,勤于实验,才能发现真正的秘密。
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
2 .“ 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 穿透' 夜空,… 听' 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让我们读读第7 —— 8 自然段,细细探明究竟。
指名读第8 自然段,用手电筒配合一面镜子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如何用超声波探路的。
3 .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人们也因此发现了超声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超声波的巨大作用。
齐读第9 自然段。
4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启发?
五、设疑生疑,感悟文本
1 .是呀,“ 超声波”的作用真不小,超声波是斯帕拉捷发现的吗?为什么课文末尾写道“ 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恩惠呢”?( 再次让学生潜心会文,理解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无限意蕴。
真正领悟文本的精髓,整合三维目标。
)
2 .默读全文,说不定你会找到更多的疑问,在你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又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文本。
)
六、自选作业,拓展文本
1 .将自己的疑问列出来,准备下节课与同学讨论交流解决。
2 .查阅并收集有关发现或实验的小故事,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们交流。
3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有趣的实验或发现?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