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教学设计2:第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5单元+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5单元+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教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学案6:第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学案6:第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3、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一、马克思的理论建树1、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1)1844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写《》,这是第一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的著作;(2)1845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写《》,发展了,使之成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科学,第一次系统地。

2、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理论--1847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受委托为“”拟定纲领,并与1848年2月发表《》,标志着。

3、晚年编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1)写作与出版概况:1861年,马克思开始写《资本论》,1867年出版第一卷,第二、三卷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2)主要内容:A、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B、揭示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C、科学的论证了的必然灭亡和的必然胜利。

(3)意义: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基础上。

4、1871年巴黎公社刚刚失败撰写《法兰西内战》系统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二、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领导工人运动1、1846年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布鲁塞尔),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1847年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同盟拟订纲领,即《共产党宣言》。

3、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办“民主派机关报”--《》,宣传民主革命纲领。

4、1864年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

5、支持帮助巴黎公社革命。

(1871年)【典型例题】1、(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教学实录及反思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教学实录及反思

同盟 ” “ 产 主义 同盟 ” 动并为其起 草纲领《 为 共 活 共
师: 他还是谁? ຫໍສະໝຸດ 课 件展示材料。 产党 宣言》 14 , 加 欧洲革命 , 办《 ;88年 参 创 新莱茵 报》16 ,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即第一 国际 ;81 ;84年 17
满腔热 情地支持 和帮助 巴黎公社 。 为了加深学 过去千年(oo 2o ) 1o- oo谁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最I 年 , -





i 种
口 刘 岩
( 州 第十 四 中 学 , 杭 浙江 杭 州 30 0 ) 10 6
《 科学社 会主义 的奠 基人马克 思》 是人教 版选 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 第五单元第一课 。 根据《 浙 江省普通 高 中新课程 ( 实验 ) 历史 学科教学 指导意 见》 的规定 , 结合学生实际 , 这一课 的教学 目标确定 的革命 理论 和实践活动 ;2 感悟马克思的精神 , () 激
师:马克思为何 能成为千年伟大 的思想家? 同
学们在 回答 的 时候 要注 意 回答 问题 的思路和 历史
“ 业 革命 前 , 工 人类 的生 产 力每 10 0 0年 才增 长 1 ,而英 倍
国在 1 9世 纪 的 10年 中 , D 0 G P
学科 的特 点。 我们 可 以从马 克 思的个人 因素 、 当时 的社会 背景和 社会需要来看这个 问题 。 从个 人 因素




、\ 、 、

英法空想
社会主义
重点为 : 马克思的革命理 论和实践 活动 。 教学难 点 为 : 识 马克思 主义产 生的 影响 , 认 认识 《 产党 宣 共 言》 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 生标志的理 由。

历史人教版选修4学案: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Word版含解析

历史人教版选修4学案: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Word版含解析

学案1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课标要求]了解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一、“为人类工作”1.树立崇高理想中学时代,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产生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他喜欢说的名言是“为人类工作”。

2.思想转变(1)大学时代被黑格尔哲学所吸引,加入“博士俱乐部”。

后汲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2)1841年的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发表,给马克思巨大影响,使他摆脱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3)1844年主编《德法年鉴》,通过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研究,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

[方法点拨]掌握本课内容应围绕两条主线:一条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重点围绕《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这两部著作;另一条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革命实践的主要活动。

深化探究材料他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却债务缠身,大半生穷困潦倒;他一生清苦,颠沛流离。

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活着的时候受到各国政府——无论是专制政府还是共和政府的驱逐。

他忍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贫困、疾病、丧子、亡妻、嫉恨、诽谤的折磨。

尽管如此,马克思一生义无反顾地追求真理。

——英国《焦点》月刊思考(1)马克思一生中始终不渝遵循的思想准则是什么?(2)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马克思经历了哪两次思想转变?答案(1)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而致力于人类最大多数的幸福事业。

(2)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二、伟大合作1.理论建设(1)1844年,与恩格斯合作发表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的著作——《神圣家族》。

(2)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2.政党建设(1)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学案:第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学案:第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课标要求]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2.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3.了解毛泽东、邓小平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目标导航] 1.了解马克思早年的成长历程,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社会原因。

2.了解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3.概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分析二人合作的基础及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

一、“为人类工作”1.树立崇高理想中学时代,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产生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他喜欢说的名言是“为人类工作”。

2.思想转变(1)大学时代被黑格尔哲学所吸引,加入“博士俱乐部”。

后汲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2)1841年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发表,给马克思以巨大影响,使他摆脱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3)1844年主编《德法年鉴》,通过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研究,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

[思维点拨]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两次重大飞跃,为其最终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二、伟大合作1.理论建设(1)1844年,与恩格斯合作发表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的著作——《神圣家族》。

(2)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2.政党建设(1)1846年初,马克思、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2)1847年,一起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将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3.马克思主义诞生(1)背景:1847年底,与恩格斯参加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委托为同盟拟定纲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五单元1《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五单元1《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子课题,如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等,进行深入研究。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交流、讨论,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评价,共同进步。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前播放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短视频,让学生对马克思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展示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背景,如工业革命、社会变革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
3.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为何会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2.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马克思的思想体系,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利用观看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马克思的生活背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学习马克思的思想,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价值,以及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五单元1《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五单元1《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本节课主要讲述了马克思的生平、学说以及他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马克思的主要思想贡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以及认识马克思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2.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交流、讨论,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5.1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教案(人教版选修4)

5.1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教案(人教版选修4)

第五单元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选修·教师用)【学习要求】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马克思思想的两次转变和飞跃。

2、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合作的成就。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他所从事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活动。

难点:马克思“喂人类工作”崇高理想的确立的原因和他思想几次飞跃的原因。

【单元导言】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各国主要国家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无产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需要有一种正确地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来指导,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将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发展成为科学。

列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转变成了现实。

20世纪,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

邓小平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本课导言】马克思,1818年生于德国莱茵省的特利尔城,1883年3月14日逝世于伦敦自己的书桌旁,书桌上还放着尚未完成的《资本论》,,三天后他被送往伦敦海格特公园,在他的葬礼上他的好友说“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

那么马克思岁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呢?一、创立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阅读书本77页到78页第2段回答马克思是如何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1、大学期间加入青年黑格尔派组织的“博士俱乐部”。

并在他的毕业论文中成功运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2、1841年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发表使他摆脱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五单元1《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五单元1《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以及它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促进教学相长。
3.布置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复习习惯。
提示:可以选择诸如贫富差距、劳动者权益保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3.论述作业: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及其在当代的价值”为主题,撰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要求: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中需引用至少3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观点。
4.小组讨论作业:分组进行讨论,针对“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这一主题,每组提出至少3条具体的实践建议。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2.交流分享: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分享,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点评:在各小组分享结束后,我对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掌握不足,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和史料解读,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认识的影响,需要引导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在三大国际工人组织和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2.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理论建树。

3.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发表《共产党宣言》,投向对资产阶级统治“武器的批判”;《资本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历史意义,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斗争。

难点:如何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教学工具
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
历史人物评说课例: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回顾:
一、马克思伟大于何处?(前节课的内容。

师生共同回顾有关史实)
1.理论创造;
2.实践活动
新课:
二、马克思为何能成为“马克思”?
设问:马克思拥有什么?
1.良好的早期教育
(依教材内容简述)补充:马克思的父亲对他的教育和期望材料(材料略);
2.长期的勤奋学习
依教材内容简述)读三所大学,学习中的刻苦和勤奋态度,并补充相关小故事。

3.渊博的知识
马克思对外语学习和运用自如的能力水平;对于数学的爱好和学习;对于哲学的学习和发展,等等。

4.关注社会现实
参与工人运动实践等。

5.有亲密可靠的朋友
妻子燕妮、恩格斯等。

6.始终如一,一生只做一件事
如,20年研究,写出《资本论》等。

7.惊人的才华和创造能力
体现在其著作《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中。

设问:马克思放弃了什么?
1.金钱与物质财富
2.安定的生活
3.健康
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列表:马克思七位子女的生卒表,其子女多早年夭折。

归纳:马克思的拥有和放弃,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生的选择:为人类工作。

材料:《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节选(略)引导出马克思的人生规划
三、马克思的人生规划-为人类工作
简述马克思的人生规划及其实践。

列举马克思爱好爬山,并从中领会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材料: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四、多面的男子汉
简述马克思的生平:突出其学生时代的刻苦学习、他的“伦敦情结”、他与孩子的关系(称职的父亲)等。

伦敦是马克思的生活之地、创作之地、伤心之地……
材料:马克思的自白(马克思对自我评价的材料。

略)从中进一步体会马克思作为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人的情怀。

讨论:1.马克思只是一位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吗?“为人类工作”是他的选择。

2.马克思主义学说只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吗?
材料:一组图片:世界各地人们瞻仰马克思墓;世界各地的马克思纪念碑、雕塑;马克思著作被翻译成100多种文字出版;列宁等伟人及普通民众对马克思的评价……
马克思为人类工作,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得到世人的普遍敬仰。

小结: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并对知识要点进行提示。

结论:马克思属于无产阶级,更属于全人类。

课后小结
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经济理论。

就他个人而言,他的极其伟大的著作是《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课后反思:
课程标准对历史人物评说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其中的要素包括:
1.历史人物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2.历史人物的“个性”和“活动”又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3.了解他们的活动,
4.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
5.评价其作用。

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历史人物评说的学习,侧重的是对其作用的认识和评价,重点应该不在历史人物做了什么和怎么做,而是这些历史人物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以及他们所作所为的作用和影响。

评价历史人物少不了对他们事迹的介绍和了解,但这是评价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

其中“历史人物与时代的相互关系”,应该是一个学习的重要着眼点。

通过渲染其历史功绩,对学生进行情
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让历史人物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力量。

课后习题
马克思主义学说只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