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导学案第1篇】课题:13、坐井观天本学期总第 40-41课时本单元第 3-4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闫雨若授课日期:10、25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反思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同桌互检生字读音,再到小组的学习,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
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
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
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请三人为一组,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三人为一组进行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读了好几次。
孩子们练读后进行汇报,听读的同学要认真听,然后说说哪儿读得好,具体说说哪个词语读得好,进行生生之间的赏析性评价。
不足:能够自学或合作学习的学生只有一大部分,还不能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很好。
我在教学中没有照顾到这部分学生,今后注意这些学生。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导学案第2篇】一、教材内容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导学案第【1】篇〗课前热身1.请你来鼓励鼓励老师。
2.猜一猜:出示事物的部分猜猜是什么。
出示1:生1:是井口生2:是蜜蜂。
生3:是鱼。
师揭晓答案:铅笔出示2:生1:是金针菇生2:是丝瓜生3:是笔芯师揭晓答案:牙刷出示3:生1:像海绵生2:海苔生3:巧克力饼干师揭晓答案:奥利奥出示4:生1:像笔尖生2:像舌头师揭晓答案:丹顶鹤板块一一、激趣,揭示课题师:原来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你想象的。
刚才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从一个小口中看到的,中间为大口,四周为石条,(师边说边出示)看这是什么?一起说。
生:井(齐说)。
师:古人就根据这个“井”的形状造出了这个字。
PPT出示“井”字,请你来读。
生1:jǐn师:老师告诉你,这个字是后鼻音,PPT出示拼音“jǐng”,请你来读。
生2:“jǐng”师:读得准确,我们一起来读。
生:“jǐng”师:“井”这个字要想写好看,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睁大眼睛仔细看。
上横短,下横长,撇低竖高分两旁。
(师边说边出示重点笔画)伸出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把这个字送回田字格。
师范写,边写边说顺口溜。
小朋友瞧!(师拿出手偶青蛙)你们的老朋友来到了现场!它是谁呀?生:青蛙。
师:快和它打打招呼吧!生:招手打招呼。
师:小青蛙说了:“我今天可不是一个人来的,我还带来了我的新朋友呢!”一起来听播放PPT小鸟叫。
是谁呢?生:小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它们有关的故事。
生:齐读课题“坐井观天”。
师: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强调“观”这个字左边的“又”长捺要变成“点”,右边是“看见”的“见”。
小朋友们,从字形上猜猜“观”是什么意思。
生1:观察生2:看。
师:是的,那“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生:是坐在井里看着天。
师:真厉害!奖励你读读课题。
生:坐井观天师:声音真好听!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的脑袋瓜里有什么小问号吗?生1:青蛙为什么要坐在井里看天?(爱动脑筋)生2:为什么不跳上去看天呢?(会思考)生3:为什么要看着天不去看别的地方呢?师:带着问题听老师讲故事。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导学案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初步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
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可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可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想”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联系实际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近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故事中的道理,感悟生活中的哲理,由浅入深,曲径通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坐井观天故事的视频,“坐井观天”的情境图。
2.青蛙、小鸟、井的板贴画,认字卡片。
学生准备:搜集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书题目)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这只井底之蛙。
(课件出示“坐井观天”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4.教师小结,指导识字:注意“观”右边是“见”字而不是“贝”字,“观”就是看的意思,“观天”就是看天。
“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5.教师介绍寓言特点: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道理,那《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里会藏着什么道理呢?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简捷有效,让学生通过看图初步感受故事情境,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直奔课文重点。
二、读文识字1.教师范读,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导学案第【1】篇〗一、课文描述《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
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空大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二、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认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无边无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课文的寓意。
四、课时划分一课时五、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组词导入,理解课题1、引导学生用“观”组词导入课题坐井观天。
2、板书课题,读课题。
3、引导学生讲出“观”的意思,看着图片说一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谁坐在井里看天?4、告诉学生“坐井观天”是个成语故事,也是寓言故事,讲述寓言的意思。
5、质疑。
【设计意图】用组词导入课题,顺理成章,讲清寓言的意思的意思,让学生初步形成概念,为下文的学习垫定基础。
(二)明确要求,学生自学。
1、在学这篇课文时,我们进行闯关的游戏。
第一关,要会自学,学好生字词。
第二关,要会读,读懂这个故事的内容;第三关,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第四关,会想象,续编青蛙离开井里的故事。
【设计意图】课前引入闯关的游戏,让学生兴趣盎然。
也让学生明确学习寓言与其他课文的区别,对课文学习有条理。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沿”字,多样化认读,联系生活理解“沿”,看图理解“井沿”。
【设计意图】“沿”字不好理解,联系生活去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学得轻松,看图理解“井沿”,更形象直观。
2、出示文中其他生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方法识记字形。
《坐井观天》导学案

《坐井观天》导学案(第一课时)恩城第一小学陈朵笑[一]学习了什么①初读课文,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②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重点、难点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纸筒[四]体验学习1.、情境导入,回忆一下,我们刚学了识字四,在识字四当中,学习了3组成语,其中有一组告诉我们:看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是哪一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其中的一个成语故事1、板题,读题。
2、欣赏动画故事《坐井观天》。
边听想:课文讲谁和谁在干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2、学习3个生字1.(带拼音的)请2位同学读,当小老师领读开大火车读。
2)(没带拼音的)你认识哪个生字宝宝,就大声叫出它的名字,你怎么认识的?3)生字宝宝组词开小火车读三、初读课文青蛙和小鸟到底是因为一件什么事情而争论起来呢?(1)师简笔画水井的形状。
(2)生在水井上贴出青蛙和小鸟图片的位置,口述贴图的理由。
(3)生自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正因为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不同,才有了以下的争论。
四、熟读精思。
(一)第一次对话(课件)1、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小组对读,男女对读。
师生评读,3、从小鸟的话中找出1对形近字。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
飞过山川,飞过河流,飞过田野。
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______?男生:“你从--?”女生:“我从天上来,--。
”(二)第二次对话。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青蛙和小鸟第一次对话的方法是这样的呢?(课件)1、尝试着用这个办法分四人1小组学习第二次对话。
汇报:小组对读,男女对读个别对读2、谁知道什么是大话。
大话就是吹牛。
探究: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把这个句子改为带句号的句子,意思不变>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坐井观天导学案

坐井观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2)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8)一、学习目标《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的学习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我们要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寓意,明白“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即眼界狭窄、见识有限的人往往无法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通过学习这篇故事,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我们还要学习故事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坐井观天》,我们不仅要理解其寓意,更要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文水平。
二、学习重难点《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的学习重难点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
重点在于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以及为何会产生这种分歧。
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青蛙和小鸟的视角,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对其认知的影响。
难点在于准确把握“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寓意。
它不仅仅是对眼界狭窄的讽刺,更是对人们要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深刻提醒。
这需要我们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坐井观天”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从而避免自己陷入同样的误区。
在学习《坐井观天》时,我们需要注重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视角,同时也要深入领会成语的寓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其中主要讲述了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对话。
2. 故事中的青蛙认为天只有________那么大,而小鸟则认为天________。
3. “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 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A. 因为它只能看到井口的天B. 因为它不相信小鸟的话C. 因为它没有出过远门2. 小鸟为什么会告诉青蛙天很大?A. 因为它想嘲笑青蛙B. 因为它想告诉青蛙真相C. 因为它想让青蛙出井看看三、简答题1. 请谈谈你对“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理解。
《坐井观天》导学案—学习生字词

《坐井观天》微课导学案——生字词学习目标:1、掌握我会认的三个生字“沿、际、信”。
2、正确读写我会读的8个生字,并会组词。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无边无际”造句。
初读感知交流识字学习过程:1. 范读课文,导入学习。
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先听老师范读课文,你们可以轻声跟读。
2. 认读生字,交流识字。
教师衔接语:这只小青蛙呀,虽然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但是它遇到了困难,有几个生字不认识,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帮它?(1)圈出文中三个生字“沿yán 际jì信xìn ”,自己认读。
(2)(出示生字幻灯片)(我来考考大家)点读:沿、际、信。
(3)启发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准确,你们是怎么认读这些生字的?(拼拼音、问同学、听老师范读)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3. 突出重点,学习词语。
(1)认读词语。
教师:看大家学的那么认真,词语宝宝忍不住跳了出来。
(幻灯片出示)井沿、不信、无边无际(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2)把词语宝宝放在句子中,让句子变通顺。
小鸟飞来落在()上,小鸟说天是(),青蛙()。
(3)同学们,“沿”是什么意思呢?你们知道吗?“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边。
我们来看什么叫井沿。
(出示幻灯片)举例“井沿、碗沿、河沿”。
桌子有桌沿,指导学生在桌沿上摸一摸。
(4)“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用“无边无际”造句。
4.指导书写,展示作业。
教师: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学习本课生字,包括刚才认读的三个,看他们是怎样坐在田字格里,还可组成哪些词语。
(出示幻灯片)共8个字词,教师讲解。
(1)仔细观察生字宝宝,你有什么发现?(左右结构的字,应写的左窄右宽)(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根据刚才的学习,把课后的8个字写在田字格里,看谁写的又对又好。
一会儿在班里展示。
(3)展示作业,规范书写。
《坐井观天导学案》

《坐井观天》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坐井观天》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2.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和主题;3. 分析《坐井观天》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4. 探讨《坐井观天》对人们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导学内容:一、导入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1. 你知道《坐井观天》是哪位作家所写?2. 你对《坐井观天》这个典故有何了解?3. 你觉得《坐井观天》这个故事想要表达什么寓意?二、进修1. 作者背景《坐井观天》是中国古代闻名哲学家庄子所著,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2. 主要内容《坐井观天》讲述了一个青蛙生活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的天空,以为整个世界就是井口的那一小块天空。
后来有一天,它跳出井口,看到了更辽阔的天空和地面,才认识到原来井口只是天空的一小部分。
3. 寓意和主题《坐井观天》寓意局促的眼界和局限的认知,主题是开阔心胸,拓展视野,认识更辽阔的世界。
三、分析1. 人物形象青蛙:代表那些只看到片面、局促的人们;井口的天空:象征局促的眼界和局限的认知;更辽阔的天空和地面:代表更辽阔的世界和更深邃的思想。
2. 情节发展从青蛙在井里看到井口的天空开始,到它跳出井口看到更辽阔的世界,情节呈现了一个由局促到开阔的发展过程。
四、讨论1. 《坐井观天》对我们有何启迪?- 提醒我们要拓展眼界,不要被局促的观念所约束;- 告诫我们要多角度看待问题,不要只看到表面;- 鼓励我们要不息进修、进步,不要停留在已有的认知中。
2. 《坐井观天》对教育有何意义?- 教育人们要有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思想;- 教育人们要注重全面发展,不息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教育人们要勇于挑战自我,不息超出自己的局限。
导学延伸:1. 你认为自己是不是也有像青蛙一样的局限性思维?如何才能突破这种思维?2. 你还能料到哪些类似《坐井观天》的故事或寓言?请分享并谈谈你的感悟。
3. 你觉得《坐井观天》对当代社会有何启迪?请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井观天>>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我会读”的生字。
2、正确、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弄错、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
3、能有表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
二、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同时识字。
2、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从中明白“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
并从中受到启发。
知识链接: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寓言的主人公常常是人,也有的是动植物。
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的寓言,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动植物当成人来写。
寓言一般都有故事性,但情节不太曲折、复杂。
它常运用夸张和想象,但不荒诞。
寓言也多运用比喻,目的是通过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三、学习难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从中明白“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的是什么。
并从中受到启发。
四、自主、合作、探究: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题意思。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读文,大体了解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自由认读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4、从句子中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弄错、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5、重点读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6、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了争论,它们各自的看法是怎样的?它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在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
7、讨论:它们的看法谁对,为什么?
8、揭示寓意,理解成语。
9、你读了这篇寓言,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呢?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检测
A、我能给多音字组词。
dā( ) h uán( )
答还
dá( ) hái( )
B、我能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
1、青蛙问小鸟()你从哪里来呀()
2、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3、青蛙每天坐在井里()只能看见井口那么大的天()就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