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3课坐井观天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二年级《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3篇

二年级《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3篇

二年级《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3篇二年级《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巩固已学生字,通过换词、说话练习,理解“大话”、“无边无际”、“那么远”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学习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和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课前谈话:可以交流成语故事。

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学生读)(一)根据提示,听写词语请拿出作业纸,根据提示写词语。

1.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一起说①(教师板贴)(小鸟青蛙)把青蛙送进田字格2.小鸟落在井的边上,井的边叫什么?(井沿)3.形容很大很大,大得没有边,这个词语叫做什么?请写下来,有困难的可以看大屏幕(出示拼音)(二)反馈1. 出示词语:青蛙井沿无边无际“沿”右半部分的第二笔是横竖弯,(拿起手书空)没有钩。

请你自己校对一下,对的就在下面打个勾。

2.全对的请举手。

3.这么多人啊!真了不起,一起把每个词语读两遍。

4上节课我们学过,它们在争论什么,谁还记得?(指名回答)课件显示:天有多大二、整体感知,理清观点1.理清双方观点:那他们各自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轻轻打开书,用“------”画出小鸟和青蛙不同看法的句子。

3.我们来反馈一下,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指名回答(课件显红: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评价:都划对的孩子请举手。

错的小朋友赶紧订正。

4.谁理解它们各自的观点?青蛙认为天___________ 小鸟认为天__________交流,教师板书:井口那么大无边无际评价:你真会读课文!三、研读对话,分析观点(一)小鸟和青蛙的观点大不一样,你赞成谁的观点?一起说1.出示: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小鸟认为——学生齐读显红部分(1)出示词语卡片:“无边无际”。

齐读小鸟为什么说天是无边无际的?请你从课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选14篇)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篇1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帮助学生理解青蛙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之所以错误的原因。

初步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说明:《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

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

课文有七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

本课总的教学设想是:依托“读练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以读为主、以练为主、学生为主、鼓励为主”的教学理念下,运用“放手试读,初读到位;鼓动激励,生字学会;角色体验,精读品味;迁移运用,形成积累”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明白寓意,学有所获。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1、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各一张。

2、生字词卡片。

3、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做一做——游戏导入,分散难点1、喜欢和朋友做游戏吗?(喜欢)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新朋友是谁?(师在黑板上贴“青蛙”和“小鸟”图)2、我们怎么和它们做游戏呢?请大家拿出桌上的纸,像老师一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黑板,说说你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小鸟了)(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青蛙了)(刚才,我能看到整块黑板,现在我看到的黑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了)3、你看,我们的朋友青蛙张大着嘴,好像在说:“朋友们,你们观察真仔细,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我坐井观天也是这种感觉呢。

小学二年级《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二年级《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二年级《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2、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大?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教师出示儿歌,师生共同拍手朗诵:小青蛙,呱呱呱,稻田里把害虫抓,保护庄稼顶呱呱。

小朋友,请记好,保护青蛙很重要。

朗诵完毕,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2、学生自学:⑴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

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⑵ 自学检查。

⑶ 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⑷ 教师结合课件和学生一起进行生字学习,进行有重点的指导。

“沿”第五画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坐井观天》教案优秀6篇

《坐井观天》教案优秀6篇

《坐井观天》教案优秀6篇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篇一《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动画故事《坐井观天》。

2、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

3、板书课题,读题,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遵循低年级儿童的心理规律,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动画故事中,感知故事内容,初步建立语言和形象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语言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2、分小组或同桌之间,开展学习竞赛,采取轮读、领读等多形式学习生字、词语和句子。

(学生自主、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在语境中学习生字和词语,认识事物与发展思维、语言紧密结合,强调识字的过程,也是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过程。

同时注重方法习惯的整合)。

3、检查自读效果(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

(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

(3)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

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些什么?通读归纳、整理,形成如下认识:A、弄清故事的人物形象──青蛙和小鸟。

B、知道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C、明了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原因及主题。

学生在谈到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顺势切入,学习文章第一自然段次要内容。

(1)教师简笔画水井的形状。

(2)学生在水井上贴出青蛙和小鸟图片的位置,并口述贴图的理由。

估计理由有:A、我从文章的插图中知道应该这样贴。

B、我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读出来的。

(读懂什么,是思维的结果;怎么读懂的,是思维的过程。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沿、际”等3个生字。

会写“信、沿”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写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寓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坐井观天》是一篇传统课文,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本课设计以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把“对话”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读”作为感悟理解“对话”的重要学习方法,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趣。

在朗读技巧的运用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化朗读处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请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完成贴图任务。

一只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着外面的天空,过着清闲的日子。

忽然有一天,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使它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谁能把青蛙、小鸟贴到黑板上?你为什么这样贴呢?(认识井沿、井口、井壁、井底)二、释题1、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谁知道“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呢?三、朗读感悟1、老师引读:青蛙问小鸟── 小鸟回答说──青蛙说── 小鸟说──青蛙笑着说── 小鸟也笑了,说──2、想读谁的话?自己练一练。

3、同桌分角色读。

4、指名分角色读。

5、去掉提示语,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争论的语气,可以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

6、读课文后,填空:青蛙坐在( )看天,看到的天不过( )那么大。

小鸟站在( )看天,看到的天( )。

7、讨论: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集体交流。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6篇)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6篇)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6篇)二班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学习,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3、关心同学理解青蛙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之所以错误的缘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第4--7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启发同学理解青蛙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之所以错误的缘由。

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课前预备:井图一副。

青蛙和小鸟的图象各一副,头饰各一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齐读课题思索:通过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3、师:那么天究竟有多大呢? 〔生回答〕那你们想知道这两个小动物(青蛙和小鸟)有什么看法吗?二、范读课文。

1、师:请听老师读课文,要求:边听边看清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并做上记号.〔生汇报有几个自然段〕2、听完课文,你知道了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在争辩?引导同学说出青蛙和小鸟争辩“天有多大?”(板书天有多大?) 师:你们情愿关心青蛙和小鸟解决这个问题吗?就让我们抓紧走进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自学课文,遇到不熟悉的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开火车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其他同学仔细听看有没有读错?(老师随机订正读音)3、全体齐读,要求读得流利。

(许多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都想读一读对吗?,那就我们大家一起读,会读的就大点声音,不太娴熟的就小点声音.)四、教同学字词1、请小老师教读生字。

师:刚刚同学们读书的声音很洪亮,可是有些字音还不是很精确,谁能来当小老师再教一教大家?(预备小黑板一面是生字,一面是词语)2、认读词语,解释词语意思。

小老师教得很仔细,同学们学得也很仔细,老师发觉你们进步多了。

谁来接受老师的检查?〔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信-信任抬-抬头蛙-青蛙答-回答错-说错了还-还有沿-井沿,你知道井沿是那里吗?到黑板上指出来。

〔井沿就是井口边〕际-无边无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什么可以说是无边无际?〔大海、沙漠、天空等〕3、四人小组谈论沟通识字方法。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优秀教案(通用5篇)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优秀教案(通用5篇)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优秀教案(通用5篇)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优秀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优秀教案1【教材分析】《坐井观天》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3、初步理解寓意,通过续写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

【教学重点】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课文的寓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青蛙错在哪里。

【课前准备】课件PPT,小鸟和青蛙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知道了故事发生在一个井边,认识了两只小动物,它们是?青蛙在坐在?小鸟落在?同学们的记性真好。

今天,我们再一次去认识它们,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

2、指名读。

3、听写。

4、检查听写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检查学生上一节的学习情况,让学生重温上一节的学习内容,为开新课做铺垫。

】二、指导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朗读要求:青蛙和小鸟为()而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小鸟认为天()。

2、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优秀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优秀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优秀9篇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篇一一、创设情境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新朋友。

一位是青蛙(出示青蛙图片)另一位朋友是小鸟(出示小鸟图片)。

小鸟在天上,而青蛙在地上,这两个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2、出示课题《坐井观天》。

3、学生观察“观”字,并指导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又”第二笔是长点,“见”第一笔竖紧贴竖中线,下端过横中线。

右边是“见”而不是“贝”,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学生通过书写理解课题中“观天”即为“看天”。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里看天空)4、介绍寓言特点。

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到底什么是寓言故事呢?寓言就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坐井观天》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联系字形,正确使用生字。

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处明确了阅读目标,思考其中的道理。

】二、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进行初步朗读指导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2)检查朗读情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它们在争论天有多大)2、理解“井沿”小鸟和青蛙在哪里争论?谁能准确地贴出它们的位置并告诉大家这是井的哪一部分?(井的边上)井的边上叫井沿,碗的边上叫什么?(碗沿)河的边上叫什么?(河沿)床的边上叫什么?(床沿),那么“沿”就是“边”的意思。

3、了解什么是“对话”它们之间的争论非常激烈,请同学们默读2-7自然段,数一数它们之间有几次对话?(有问有答算一次对话,共有3次对话)谁能给我们读一读它们之间的第一次对话?(出示课件)谁来读青蛙的话?(相机指导朗读)这是一个什么句?(问句)问句应该怎么读?小鸟又是怎么回答的呢?(指名读)听了小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4、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明德小学唐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朗读感悟,了解他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3、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4、分角色朗读对话,通过表演读,读出它们各自的语气。

重点:通过第4—7自然段,围绕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品读课文,读出青蛙和小鸟各自的语气。

难点:了解动物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理解寓意,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老师出谜语,学生猜,并组词,同学们跟读。

(一个人说话“信”,两只小耳朵“际”,喝了几口水“沿”。


2、出示课后词语,开火车读。

3、复习课文。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知道写了什么?(青蛙与小鸟争论天的大小),他们在什么地方争论呢?(请学生上台贴图)同样的天,他们看到的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一起去探个究竟。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板:青蛙井里
小鸟井沿
二、细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中领悟。

1、师:青蛙和小鸟都说天有多大呢?请把书翻到第60页,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有关句子画下来。

做到了就给自己打星,看谁最快找到。

2、交流:
师:小动物对天有什么看法,谁读懂了?
板书:天无边无际,天井口那么大
师:一起来说,小鸟说天(生:无边无际)青蛙说天(生:不过井口那么大)
3、学习第二次对话:
师:分男女生读第4、5自然段。

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谁知道“无边无际”的意思
(预设:形容一眼望不到边,看也看不到边,很大)
师:联系前文,那些句子写天很大,(“一百多里”,举例说明,如琼海到海口)小鸟还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学生想象)我们学着小鸟飞一飞,张开你的翅膀。

看着提示说:飞过雄伟的(),飞过宽阔的(),飞过美丽的(草原),飞过无垠的(沙漠)。

小鸟飞过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一边,天可真是(生说:无边无际)
师:谁学着小鸟来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

(读第5自然段)
要是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你用感叹的语气读出了天的大。

从你的朗读声中,我看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天空。

天真的是大得望也望不到头啊!
师:让我们一起告诉青蛙吧。

(齐读第5自然段)
师:可是青蛙却不相信小鸟说的话,认为它在说大话,知道“大话”什么意思吗?(吹牛,撒谎)
师: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为什么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呢?(预设:生:青蛙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可小鸟却说天很大。


师:所以青蛙觉得有点——不相信,不可思议,疑惑
师:那么谁能读好青蛙说的话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读出了什么语气?)
评价:你的朗读声中,我听到青蛙的自信的同时,还带点骄傲的语气呢。

师:谁愿意和小鸟一起来争论,要是再加上动作就更棒了,一起来争论争论吧!(同桌合作读,代表上台表演读。


5、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可是青蛙看到的为什么和小鸟的不一样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原因呢?(生读下文)师:你从那句话看出来的?(生读)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吗?
评价:你真会读书。

分男女生朗读第三次对话。

师:青蛙天天坐在井里,为什么看到的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体验:老师呀想一起和我们同学做个小实验。

我们现在就当一回井里的青蛙,我们把课本卷成圆筒,一只手捂住眼睛,一只手举起圆筒看黑板,看到了吗?现在请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现在请看黑板,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的黑板和从圆筒中看到的黑板有什么不一样?
评价:你很会观察,
师:谁知道为什么呢?
(预设:井壁把青蛙的视线挡住了,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正因为这样,青蛙才那么肯定,我们就学学他自信的语气来读一读:“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引导分组读青蛙的话——青蛙笑了,他肯定地说/自信地说/骄傲地说/自以为是地说
师:所以无论小鸟怎么说,他还是没有相信小鸟的话,那么小鸟想出了什么办法呢?让我们来帮小鸟一起劝说一下吧!齐读“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再读对话(四读对话)分角色朗读。

小鸟和青蛙争论的多激烈啊!那你们想不想学小鸟和青蛙一起来争论争论(小组分角色朗读、竞赛读)
师:这时,青蛙和小鸟都笑了,他们为什么笑了?
交流:青蛙笑小鸟错了;小鸟小青蛙错了,还自以为是;
师:到底谁错了,错在哪里?该怎么做呢?(错在不该做在井底看天,坐在井底看天,只能看到天的一部分,不能看到它的整体。

要想看得更全面,就要跳出井口,站得高些)
揭示道理: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远,不要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见识有限,眼光短浅。

像这样的人,我们常叫做“井底之蛙”。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谁?为什么?为了不做井底之蛙,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拓展延伸
师: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跳出井口来,你说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1:展开想象写下来,也可以按下面的句式来写。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井口,看见了()的天空,飘着()的云朵,()田野种着()。

青蛙惭愧地说:“()。


板书:
13 坐井观天
青蛙井里井口那么大目光短浅
小鸟井沿无边无际见多识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