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超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的相关分析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超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的相关分析

[ b t c] Obet e T n e t ae t e c re t n b t e n t e ut s n g a hc a d p too i c aa — A s at r jci o iv si t h o r l i ew e h l a o o rp i n a h l c h rc v g ao r g
【 要 】 目的 摘
王凤 英
龙 晓 宇
吴静
探 讨 围绝 经期 功能 失 调 性 子 宫 出血 的 子 宫 内 膜 超 声 影 像 学 的 特 点 与 临 床 病 理 关 系 。 方 法
对 2 0 年 l 月至 2 0 06 o 08年 1 o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 1 0例功能失 调性 子宫 出血 ( 6 简称功血)患者经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检 测后 当 日或次 日进 行 诊 断 性 刮 宫 ,病 理 结 果 为 :① 增 生 期 子 宫 内膜 ;② 单 纯 型 增 生 ;③ 复
杂型增生 ;④ 不典型增生 ,对 照分析各种病理结果与 子宫 内膜厚 度 、超声 影像学特 点的相互关 系 。结果
4种
病理结果的子宫内膜厚 度 、平均 出血 时间的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 意义 ( < O 0 ) P . 1 ;复杂 型增生 、不典 型增生 的平
中可 作 为 随 诊 观 察 的 指 标 。 【 键 词 】 围 绝 经 期 ;功 能 失调 性 子 宫 出 血 ;彩 色 多普 勒 超 声 ;子 宫 内膜 病 理 关
Co r l to a sS o n m e ru t a o nd i a ea t lg c da no i n e i m e pa s r e ai n m i fe do t im ulr s u m g nd pa hoo i ig ssi p r — no u e p int t f c i a t rn le n ate s wih un ton lu e i e b e dig

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68例子宫内膜病理分析

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68例子宫内膜病理分析

2 . 1 子宫 内膜病 理诊 断结 果
6 8例患 者 中, 良性 病变 4 0例
最好 、 最快 的止血措施 。本 组 6 8例患者, 其中出血时间在 1周 以上 6 5例 , 诊刮后 出血 即停止 6 l例 。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 出血最常见 的病 因为子 宫 内膜 良性 病 变, 本组子 宫 内膜 良性病 变 4 0例 ( 5 8 . 8 2 %) , 恶 性 肿瘤 4例 ( 5 . 8 8 %) , 功 能 失 调性 子 宫 出血 存 在 子 宫 内 膜 变 化 2 4例 ( 3 5 . 2 9 %) 。本文结果显示 , 器质 性病变 中以子宫肌瘤 患者最 多见 , 共2 0 例, 占总 例数 的 2 9 . 4 1 %, 围绝 经期 雌激 素水平 降 低, 机体 免疫力下 降, 内膜修 复能力差 , 已发生 内膜充血 , 血管
2 结 果
旦出现异常 阴道出血要高度重视 , 尽早行诊 刮术 , 以排 除子 宫
内膜癌及宫颈恶性肿瘤 。诊 刮是一种 确诊功能 性子宫 内膜 出 血简便 、 经济 、 可靠 的手段 , 对 明确诊 断、 指导 治疗 至关 重要 。 诊刮后标本送病 理检查 , 可以明确病变类型 , 对临床进一 步治 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除此之外 , 诊刮也是阴道出血 时
( 5 8 . 8 2 %) , 其中子宫肌瘤 2 0例 ( 2 9 . 4 1 %) , 宫 颈炎 、 宫颈息 肉 6例( 8 . 8 2 %) , 子宫腺肌病 或腺肌瘤 4例 ( 5 . 8 8 %) , 子 宫 内膜
息 肉 3例( 4 . 4 1 %) , 子宫 内膜炎 3例 ( 4 . 4 1 %) , 卵巢 囊肿 2例 ( 2 . 9 4 %) ,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2例 ( 2 . 9 4 %) ; 恶 性 肿 瘤 4例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分析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分析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分析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8例经病理确诊为DUB、常规刮宫及性激素治疗无明显疗效的围绝经期患者给与连续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

每晚睡前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服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检验血清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和孕酮(P)值、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en)。

月经情况随访6个月。

结果:68例患者均在用药期间闭经,贫血不同程度改善。

米非司酮用药后血清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下降不明显(P>0.05),雌二醇(E)、和孕酮(P)下降明显(P<0.05),子宫内膜明显变薄(P<0.05),监测肝肾功无影响。

48例停藥后6个月无月经来潮,15例月经稀少,5例月经恢复正常。

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诱导闭经,安全有效,不易复发,但同时也具有影响内分泌功能、长期服药后耐药等缺点,但仍不失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标签: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功能失调;子宫出血;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是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止血、调整周期、促进排卵等,出血症状严重者常需刮宫等手术治疗。

围绝经期功血临床上多为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卵巢无排卵以及孕激素缺乏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1]。

难治性(又称顽固性)功血,指经上述常规手段不能奏效且病程较长者。

本文回顾分析68例难治性围绝经期功血,在辅以纠正贫血及预防感染治疗的同时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长期口服,同时监测治疗前后FSH、LH、E、P、B超测定子宫内膜变化,来观察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刮宫病理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常规治疗包括止血、调整周期及刮宫后无明显疗效患者68例,年龄46~54岁,平均49.8岁。

105例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诊刮病理分析

105例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诊刮病理分析

出现胆道功 能障碍 等
总 之 ,只要 掌握好手术 适应证和手 术时机 ,合理 选择患者 ,术 中
认 真仔细 的解剖分 离 ,顺逆结合 ,合理 放置腹腔引流管 ,如 果C l ̄ at o
角难 以显露及 不能确定有 无胆管损伤 或遇到有难 以控 制的出血时果断
中转开腹 ,就 能安全完成腹 腔镜胆囊切 除术 ,并可 降低并发症和副损
伤 后期胆管狭窄所致 。所 以要努力 减少术 中胆道损 伤 ,防止术后 胆道 狭窄 。④感染 :包括腹腔感 染和伤 口感染 ,腹腔感染 多发生于急诊 手 术者 ,如 化脓 性、坏疸性胆 囊炎或胆囊穿 孔 ,有大量 炎性 渗 出或胆 汁 瘘和引流 不畅时更容易发生 腹腔 感染 。伤 口 染的原 因有 无菌观念 不 感
分 离粘连时可造成 十二指肠 、小肠 或结肠 的损伤 。在切 除了有功能 的
胆囊 后 ,影响 了胆道 系统压力 的正 常生理调节及 胆汁排泄功 能 ,可 以
1s ,  ̄ 围绝 经期子宫 出血患者诊刮病理分析 o J
宁林 莹 张 雄 邓 小 燕
【 要】 目的 探 讨 围绝经 期 异 常子 宫 出血 的原 因和 诊 刮 病理 分析 的 重要 性 。方法 对 15例 4- 5岁的 围绝 经期 异常 子 宫 出血 患者 的 临床 摘 0 15 与 病理 资料进 行 回顾性 分 析。结 果 在 围绝 经期 异 常子 宫 出血 患者 中,功 能 失调 子 宫 出血 占 8 . (415 ,增 生期 子 宫 内膜 和 分期子 宫 96 % 9/0 ) 内膜 改 变 2 例 ( 2 .% ) 7 占 5 7 ,单 纯性增 生 5 例 ( 5 _ ) 复杂性 增生 1 9 占 6% , 2 0例 ( l.%) 占 O5 ,不 典型 增生 8 ( 7 %) 例 占 . 。子宫 内膜 良性 6

异常子宫出血350例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异常子宫出血350例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 1 1 . 8 %) , 均 为 生育 期患 者; 内膜 不规 则脱 落 1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采取何种方便、 有效 、 低成 本、 高效率 的诊治办法极
为重 要 。2 0 0 9年 1月 ~ 2 0 1 0年 1 2月 , 我 院 门诊 共
例, 其 中生育期 5例 ( 2 9 . 4 %) 、 围绝经期及老年期
7 9 . 7 %; 围绝经期及 老年期妇女 以功能性 出血 ( 简称 功血 ) 为主要 病 因( 2 2 . 3 %) , 其 中无排 卵型 占 8 1 . 0 %; 子宫内 膜癌患者 主要 集中在围绝经期和老年期 。结 论 关键 词 : 异常子宫 出血 ; 诊断性刮宫 ; 病 理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2 6 6 X . 2 0 1 3 . 0 7 . 0 3 3
内膜 慢性炎 1 2例 , 其 中生 育 期 3例 ( 1 2 . 5 %) 、 围绝 经 期及 老 年期 9( 2 1 . 6 %) ; 内膜 息 肉 1 4例 , 其 中生 育期 2例 ( 8 . 3 3 %) 、 围绝经期 及老 年期 1 2 例 ( 2 9 . 3 %) ; 内膜 癌 5例 ( 1 2 . 2 %) 、 宫 颈 癌 2 例 ( 4 . 8 8 %) , 均 为 围绝 经期 及 老 年期 患 者 ; 妊 娠 性 疾 病3 0例 , 其 中生 育 期 1 9例 ( 7 9 . 7 %) 、 围绝 经 期 及
收治 3 5 0例 A U B患者 , 现对其临床表现及病理资料
进行 回顾 性 分析 , 探讨 不 同年 龄段 患者 A U B的主 要 原因、 诊 断性刮宫术 ( 简称诊 刮 ) 及 病 理 检 查 的 意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病例分享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病例分享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病例分享病例简介患者,女,48岁,初诊日期2019-06-27主诉月经不规则4月,阴道流血10天。

现病史患者既往月经规则,周期28-30天,经期5-6天,量中,色红,无痛经、血块。

近4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月经不规则,周期25-45天,经期5-10余天,量时多时少,无腹痛腹胀,无同房出血,无潮热多汗,无失眠烦躁,无腰背酸痛,无消瘦乏力等。

近2月中药口服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

BMP2019-06-02,量少,每天1-2片护垫量,5天净。

10天前再次出现阴道流血,起初量中、色红,同月经第1天量,后阴道点滴褐色分泌物淋漓不净至今,伴轻度疲乏无力,无头昏心悸,无腹痛腹胀等不适。

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胃纳、睡眠一般,大小便无殊。

既往史、个人史:既往体健,否认系统疾病史,否认吸烟、酗酒、不良嗜好,否认长期用药史。

月经史:初潮14岁,既往月经规则,周期28-30天,经期5-6天,量中,色红,无痛经、血块,近4月月经不规则详见现病史。

婚育史:已婚,1-0-1-1,20年前与丈夫因计划外妊娠人工流产1次,14年前足月平产1女,体健,工具避孕。

家族史:否认两系三代肿瘤家族史,否认出血性疾病家族史。

一般体格检查:身高162cm,体重54kg,血压108/62mmHg,心率78次/分。

会阴消毒后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畅,粘膜皱襞无破溃,内见少量褐色分泌物;宫颈柱状上皮轻度外移,触之无活动性出血,无举痛;子宫前位,常大,形态规则,活动度可,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及明显包块,无压痛。

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HCG 0.5IU/L;血常规:Hb 101g/L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性激素:(1) 影像学检查经阴道妇科超声: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肌层回声均匀。

子宫内膜双层厚8mm,回声欠均,宫腔局部分离,内见液性暗区,较宽处约2mm。

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UB-O),轻度贫血。

围绝经期子宫出血85例分析论文

围绝经期子宫出血85例分析论文

围绝经期子宫出血85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自2009年5月份至2012年3月份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85例。

结果 85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39-56岁,平均年龄为476岁,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49例(576%),妇科疾病16例(188%),血液系统疾病11(129%),其他9例(106%),有10例在接受超生检查时发现异常,后又接受宫腔镜检查,发现无1例有器质性病变。

结论绝经期子宫出血的病因以功血为多,但是需要仔细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同时子宫内膜增生也是引起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在该病的临床诊断中,主要以诊刮结合宫腔镜检查及病理检查为主。

近年来,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关键词】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原因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8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65-01围绝经期又称绝经过渡期,俗称更年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一般是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也有历时长达10年以上的。

这个时期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一般无排卵,此其雌性激素水平波动较大,所以此期常见子宫出血,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甚至癌变。

[1]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以及出血方式超出了正常范围的都属于子宫异常出血。

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发生在为绝经期的子宫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最为常见。

[2]对我院妇产科自2009年5月份至2012年3月份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8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今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自2009年5月份至2012年3月份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85例患者,所有85例均已婚,年龄39-56岁,平均年龄为476,患病时间最短19天、最长5年,初潮13-19岁,平均161岁,行经28-37年。

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82例子宫内膜病理分析

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82例子宫内膜病理分析

康状况保健需 求 调查 [ ] J .中 国妇 幼健康 研究 ,0 0 2 ( ) 2 1 ,1 2 :
1 9 4 .
的症状之一 , 约一定比例可能是 子宫内膜癌等恶 性肿瘤所致 。 总之 , 该方法是 围绝经期子宫异常 出血 的病 因诊断有效方法 。
4 参考 文献
[ ] 边永娜 , 1 李
芬, 张欣文 , .陕西农村围绝经期 妇女健 等
吉林医学 2 1 0 1年 7月第 3 2卷第 2 0期

41 75 ・
2 结 果
2 1 子 宫 内膜 病理 诊断结 果 :2例 患者 中, . 8 恶性 肿瘤 1 0例 ( 1. % ) 良性 病 变 4 占 22 , 8例 ( 5 . %) 非 器 质 性 病 变 占 85 , 2 4例 ( 9 3 。其 中恶性 肿瘤 以子宫 内膜癌 ( 占2 . %) 8例 ) 最多 见, 子宫 内膜增生过长 (4例 ) 良性病变之 首。详见表 1 2 居 。
[ 关键词 ] 围绝经 期 ; 子宫内膜 ; 病理 ; 子宫异 常出血 子宫异常 出血是 围绝经期常见的症状 , 因较复杂 , 病 恶性 22 患者年龄与子宫 内膜恶性肿瘤 的关 系 : . 子宫 内膜 恶性肿
肿瘤 、 良性病变等都 可能是一场 子宫出血的原 因, 为了及时找
到病因及时诊断 , 临床上往往进 行诊 断性刮宫或者 分段诊刮 ,
理切片 , 并分析病理类 型与患者年龄等的关系 。结 果 :2例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中 , 8 恶性肿瘤 1 ( 1. % ) 良性病变 0例 占 2 2 ,
4 8例( 8 5 , 占5 . %) 非器质性病变 2 4例( 93 ) 占2 . % 。其 中恶性肿瘤 以子宫 内膜癌 ( 8例) 最多见 , 子宫 内膜增 生过长 (4例 ) 良 2 居 性 病变之首。结论 : 子宫 内膜病理检查是 围绝经期 子宫异常 出血的病因诊断有效方法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理分布情况。

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刮宫术治疗,病理切片送检,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52例子宫出血患者中,良性病变59.62%,恶性肿瘤5.77%,存在子宫内膜变化36.42%,其中良性病变占比高于其他器质病变类型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子宫肌瘤在良性病变中占比最高,达到了36.54%,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均发生于50~55岁;7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出血时间≥3个月,其中恶性肿瘤3例。

结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理多为良性病变,子宫肌瘤引發的异常子宫出血病理较为常见,50~55岁年龄段是子宫内膜恶性肿瘤高发阶段,出血时间≥3个月的子宫出血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更高。

标签:绝经后;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病理分析
围绝经期指的是女性绝经前的过渡阶段,女性一般在41岁不步入围绝经期,其卵泡数目会急剧减少,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致使卵巢反应能力减弱,引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1]。

为了探讨患者病因,分析病理分布情况,本文以我院近3年收治的52例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未绝经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经期经量或周期改变,绝经者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留流血,全部患者均接受刮宫术治疗。

其中,年龄41~74岁,平均(46.91±2.57)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8.35±0.67)个月。

剔除妊娠及其他器质性病变引发的出血病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行刮宫术治疗,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刮出组织送病理科检验,样本组织经95%乙醇固定、石蜡包埋后,制成常规切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分析病理诊断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52例子宫出血患者病理诊断分析结果如下,其中良性病变占比高于其他器质病变类型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在良性病变中占比最高,达到了36.54%,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恶性肿瘤年龄分布分析
3例恶性肿瘤患者年龄50~55岁,显示该年龄阶段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高发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形成良好的生活、饮食、工作习惯,防控恶性肿瘤发生。

2.3 患者出血持续时间与恶性肿瘤的关联性分析
7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出血时间≥3个月,其中恶性肿瘤3例;45例患者出血时间<3个月,无恶性肿瘤分布。

由此可知,出血时间≥3个月的子宫出血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更高。

3 讨论
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呈现逐步衰退现象,体内卵泡数量明显减少,极易引发排卵障碍,而患者则会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情况[2]。

本文证实50~55岁年龄段是子宫内膜恶性肿瘤高发阶段。

对于出血时间≥3个月的子宫出血患者,应加强必要
的检查工作,及早发现癌变病例,达到改善预后的治疗目标。

综上所述,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多由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宫颈息肉、宫颈炎、生殖器恶性肿瘤引发所致,一旦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征象,应及早来院诊断,而病理学检查是鉴别子宫异常出血的有效方法,可帮助医师准确判断病变类型,对临床后续诊疗方案的科学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爱萍,段庆美,李珍仙.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0):4205-42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