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第五章 能力

合集下载

苏东水5管理心理学第五章人的需要

苏东水5管理心理学第五章人的需要

06
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了解员工的需要,制定激励措施
调查员工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了解员工的物质和 精神需求。
制定激励措施
根据员工需求,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如提供 奖金、晋升机会、表彰等。
评估激励效果
定期评估激励措施的效果,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
根据员工需要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
01
02
03
分析员工能力
03
寻求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需要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激励员工
满足员工的需要可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工作绩效。
增强员工归属感
当员工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会感到被组织认可和重视,从而增 强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促进团队合作
满足员工的社交需要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形成良 好的团队氛围。
归属与爱的需要的满足方式
社交活动
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如 聚会、社团活动、志愿者服 务等,以扩大社交圈子并建 立更多的人际关系。
亲密关系
与家人、朋友和恋人保持紧 密的联系和互动,分享彼此 的喜怒哀乐,建立深厚的情 感联系。
自我关爱
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培养 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 活方式,以提高自我价值和 幸福感。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该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 层次的需要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得到满足。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受两种因素的影响,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如工 资、工作条件等,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难以忍受的程度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而激励因素则与工作内容 本身相关,如成就、认可等,当这些因素得到满足时,就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整理管理心理学教案(完整版本)

整理管理心理学教案(完整版本)

管理心理学教案完整版本管理心理学Organization psychology杨建党一、课程简介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的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现代管理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大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和原理,掌握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的活动规律,分析、解释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提高自己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管理心理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Organization psychology is a modern management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and their laws of people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The teaching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knowledge and 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 psychology, master the individual psychology, group psych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of the law of act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management, improve their prediction, guide and control the behavior of people's ability to initially have the use of management psycholog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一、管理心理学概述二、管理心理学发展历程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四、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阅读资料: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版,P3—P18,P20—P32,P3—P81,刘毅:《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1—P19,黄希庭、张志杰:《心理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P1—P22,P23—P108,P109—P227,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1—P23,徐联仓:《管理心理学及其应用——为医院管理服务》,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年版,P1—P37,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2—P60,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3—P55,丁茂生:《管理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1—P42,李磊、马华维:《管理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1—P33,张志杰:《心理学研究方法》,开明出版社,2012年版,P9—P90,P141—P161,第二章:个体一、个体行为二、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三、个体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阅读资料: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85—P116,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MBA)教学案例——组织行为学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P18—P117,任宝崇:《组织管理心理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P92—P100,丁茂生:《管理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63—P78,胡冶岩:《行为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P41—P61,陈学军、林志红等《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P69—P114,第三章:知觉与行为一、知觉、判断和归因理论二、行为理论阅读资料:刘毅:《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66—P72,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225—P228,P241—P283,P284—P286,P318—P346,任宝崇:《组织管理心理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P100—P120,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115—P132,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55—P83,魏文斌:《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P137—P157,胡冶岩:《行为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P3—P38,陈国海等:《管理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P16—P30,第四章:态度与价值观一、态度的概述二、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三、态度测量四、改变态度的方法阅读资料: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150—P197,徐联仓、凌文辁:《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P96—P117,刘毅:《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140—P169,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218—P235,任宝崇:《组织管理心理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P160—P178,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171—P202,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121—P153,丁茂生:《管理心理学》,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115—P138,胡冶岩:《行为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P99—P123,李磊、马华维:《管理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190—P224,陈国海等:《管理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P51—P80,李新乡:《组织心理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P34—P54,第五章:需求、动机与激励一、人的需求理论二、人的动机理论三、激励的内容、过程与策略阅读资料: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117—P149,P225—P240,徐联仓、凌文辁:《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P10-P96,刘毅:《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96—P140,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115—P148,任宝崇:《组织管理心理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P120—P160,《组织心理学》余凯成等译,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年版,P44—P129,爱德家.薛恩: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132—P171,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153—P189,丁茂生:《管理心理学》,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80—P114,胡冶岩:《行为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P61—P74,P267—P288,李磊、马华维:《管理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224—P294,孙永正等:《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195—P212,李新乡:《组织心理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P14—P26,第六章:个体心理与管理一、人格与管理二、个性差异与管理三、人的行为改变阅读资料: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集团,1987年版,P198—P222,刘毅:《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72—P96,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90—P115,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78—P115,李磊、马华维:《管理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156—P190,陈学军、林志红等《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P3—P66,第七章:群体一、群体行为二、群体规范与群体决策三、群体压力与维持四、群体动力阅读资料:徐联仓、凌文辁:《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P250—P281,刘毅:《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183—P203,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MBA)教学案例——组织行为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P119—P233,《组织心理学》余凯成等译,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年版,P172—216,爱德家.薛恩:胡冶岩:《行为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P299—P331,李磊、马华维:《管理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304—P327,李新乡:《组织心理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P187—P197,陈学军、林志红等《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P115—P163,第八章:群体沟通一、人际沟通二、群体的沟通三、群体的冲突阅读资料:孙永正等:《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176—P195,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458—P472,徐联仓、凌文辁:《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P281—P300,刘毅:《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203—P224,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274—P294,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227—P247,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234—P253,李磊、马华维:《管理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327—P369,李新乡:《组织心理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P153—P171,第九章:群体关系一、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二、研究群体关系的意义三、群体关系的实践和理论四、建立有效的群体关系阅读资料:刘毅:《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224—P247,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443—P447,刘英涛等:《管理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P219—P245,丁茂生:《管理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191—P219,第十章:群体心理与管理一、群体的定义二、管理中的非正式群体三、群体内聚力阅读资料: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349—P442,P448—P458,刘毅:《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169—P183,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235—P274,任宝崇:《组织管理心理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P182—P263,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204—P266,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189—P211,P211—P234,魏文斌:《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P157—P173,丁茂生:《管理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160—P190,李磊、马华维:《管理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294—P304,陈国海等:《管理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P112—P144,李新乡:《组织心理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P58—P89,第十一章:组织一、组织概述二、组织领导三、组织行为四、组织调查阅读资料: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P1—P18,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MBA)教学案例——组织行为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P2—P16,P235—P332,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310—P317,徐联仓、凌文辁:《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P363—P410,徐联仓:《管理心理学及其应用——为医院管理服务》,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年版,P75—P97,魏文斌:《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P173—P194,丁茂生:《管理心理学》,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220—P223,孙永正等:《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124—P125,第十二章:组织结构、设计与文化培育一、组织结构二、组织设计三、组织开发四、组织文化五、建立学习型组织阅读资料: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289—P309,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P40—P73,任宝崇:《组织管理心理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P298—P31,爱德家.薛恩:《组织心理学》余凯成等译,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年版,P216—P289,徐联仓:《管理心理学及其应用——为医院管理服务》,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年版,P98—P121,P188—P196,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307—P324,P365—P401,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319—P346,P346—P379,魏文斌:《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P253—P274,胡冶岩:《行为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P399—P412,P412—P428,李磊、马华维:《管理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P74—P111,孙永正等:《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124—P129,P233—P247,陈国海等:《管理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P236—P264,第十三章:组织考核与组织变革一、组织考核的方式与原则二、组织变革的挑战与阻力三、组织的变革与组织发展阅读资料:徐联仓、凌文辁:《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P410—P471,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P141—P170,任宝崇:《组织管理心理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P319—P341,P341—P352,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324—P365,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P379—P408,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第三版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P678—P731,丁茂生:《管理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223—P240,胡冶岩:《行为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P429—P453,孙永正等:《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136—P143,第十四章:组织心理与管理一、组织心理理论二、知识管理理论阅读资料: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P412—P463,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P170—P180,《组织心理学》余凯成等译,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年版,P1—P43,爱德家.薛恩:李新乡:《组织心理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P1—P9,P197—P221,魏文斌:《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P298—P319,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第三版下册,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P621—P676,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以现实案例导入课程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内容讲解上力求精、新、活、比、实,避免空洞说教,通过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其求知欲从而使其主动学习和掌握并运用课程知识。

管理心理学-第五章-人性假设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第五章-人性假设与管理
“社会人”的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在
霍桑工厂试验的积极成果。
Page 13
第 五 章 人性假设与管理
二、四种人性假设与管理
主要观点:
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而不是经济需要。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因素, 除物质条件以外,尚有社会的、心理的因素。人们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 人际关系。
工业革命和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得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义。因此,必须从工 作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求工作意义和乐趣。
真正的问题在于管理的宇宙观和价值观的改变,这个问 题解决了,其他如何推行的问题便成为细枝末节了。
-(Douglas M. McGregor,1906-1964)
Page 6
第 五 章 人性假设与管理
二、四种人性假设与管理
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 施的背后,都必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及人 性行为的假设。
哲学上所讲的人性论主要是指人的一般本性和各个
时代发生了变化的本性,是人类本性的最高概括。
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实际上是指管理者对职工需
要和劳动态度的看法,不同于哲学意义上的人性论。
Page 2
一、人性概述
第 五 章 人性假设与管理
2、人性的特点
管理心理学家认为人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 五个方面: ✓ 人有高度自我、自尊及求得生存的欲望; ✓ 人是有智慧、有感情的动物; ✓ 人受先天的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影响; ✓ 人的欲望并不完全相同,同一欲望也有强弱之差别; ✓ 人可能受到某种激励而要求上进,努力实现某一目
管理方法:
第 五 章 人性假设与管理
自我实现人假设的重点放在工作环境上,即创造一个适宜的工 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以利于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实现自我。

管理心理学 第五章 中国职工组织承诺研究

管理心理学 第五章 中国职工组织承诺研究

(二)组织承诺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组织承诺问卷的信度、 1.信度检验 信度检验 再测信度 同质信度
组织承诺问卷的信度( 组织承诺问卷的信度(N=171) )
再测信度 承诺问卷(总体) 承诺问卷(总体) 感情承诺因子 理想承诺因子 规范承诺因子 经济承诺因子 机会承诺因子 0.87 0.83 0.81 0.72 0.89 0.89
3.问卷的修订与组织承诺结构解析 问卷的修订与组织承诺结构解析 问卷修订过程:经过反复修订, 问卷修订过程:经过反复修订,最后得到的 组织承诺问卷条目25个 每个因素5个项目 个项目, 组织承诺问卷条目 个,每个因素 个项目, 各项指标良好。 各项指标良好。 正式测试样本:大样本调查, 正式测试样本:大样本调查,共抽取样本 2200人,经过筛选得到有效问卷1563份。 人 经过筛选得到有效问卷 份 组织承诺结构解析: 组织承诺结构解析:采用因素分析中的主成 分分析法抽取因子,并对因子做正交旋转, 分分析法抽取因子,并对因子做正交旋转,获 得五因子模型,总方差解释量达到66.1% 得五因子模型,总方差解释量达到
(三)研究结果 1.基本承诺类型 基本承诺类型 感情承诺:对单位认同,感情深厚; 感情承诺:对单位认同,感情深厚;愿意为 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做出奉献,甚至不记报酬; 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做出奉献,甚至不记报酬; 在任何诱惑下都不会离职跳槽。 在任何诱惑下都不会离职跳槽。 理想承诺:重视个人的成长, 理想承诺:重视个人的成长,追求理想的实 关注个人的专长在该单位能否得到发挥, 现;关注个人的专长在该单位能否得到发挥, 单位能否提供各项工作条件和学习提高及晋升 的机会,以实现理想。 的机会,以实现理想。
效标关联效度: 效标关联效度:由于国内尚没有关于组织承 诺的研究结果,故难以找到现存的效标。因此, 诺的研究结果,故难以找到现存的效标。因此, 在问卷调查时设计了5个答案 个答案。 在问卷调查时设计了 个答案。你留在本单位 并为其努力工作的原因是: 你对其感情较深 你对其感情较深; 并为其努力工作的原因是:1.你对其感情较深; 2.你觉得每个人对自己单位必须尽责;3.是为 你觉得每个人对自己单位必须尽责; 是为 你觉得每个人对自己单位必须尽责 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如果能找到一份 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4.如果能找到一份 好一点的工作,你肯定会离开现在的单位; 好一点的工作,你肯定会离开现在的单位;5. 现在单位提供给你的生活、 现在单位提供给你的生活、福利是阻止你离开 它的主要原因。 它的主要原因。

管理心理学 第五章 群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 第五章 群体心理

案例
分析提示:
这个现象反映了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管理心理学的研究 表明,凝聚力的状况对生产效率有着重大的影响,诱导是除凝聚力之外的另一重 要变量,两者共同影响生产效率。无论凝聚力强弱如何,积极诱导都能提高生产 效率,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群体生产效率更高;而消极诱导则明显会降低生产效率 ,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群体生产效率也会更低。此外,凝聚力强的群体比凝聚力弱 的群体更容易受诱导因素的影响,在积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 率更高,在消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反而更低。在本案例中 ,A车间虽然凝聚力弱于B车间,但车间主管采取的是积极诱导方式,而B车间虽 然凝聚力强于A车间,但车间主管采取的是消极诱导方式,而且正因为其凝聚力强 ,所以在消极诱导下,其生产效率更低。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三)群体凝聚力
1.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个体成员的吸引力,或使群体成员愿意 留在群体内的力量,也指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它表现为成员对群体 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群体凝聚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着群体行为的效率和效果。如果这种吸引力达到一定强度,成员 之间协调一致,这个群体就具有较强的凝聚力;相反,成员互不信 任,对群体不认同,甚至人心涣散,则表明群体的凝聚力很弱。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2.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群体的控制力增强
1
群体成员的自信心与安全感增强
2 3
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协调一致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3.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 领导因素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
2 群体的同质性对凝聚力的影响
3 来自群体外部的压力能增强群体内部的凝聚力
4 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

管理心理学能力

管理心理学能力
析和自我评价。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遗传、环境和主观能力。
.
12
四、能力差异的分析
(一)智力的差异
沃斯萨范(Marilyn Mach
vosSavant)
在7岁9个月时能回答通
常13岁儿童才能答出的
问题,她在8-10岁时做
斯坦福-比纳测验都得了
满分。她的智商曾高达
230,是正式记录中的最
高分数。
特殊能力是指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能力。
再造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再造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
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模式
.
5
做出反应的能力
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
内涵:流体能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 能力,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 禀赋;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与社会 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发展:流体能力20以后达到高峰,3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降 低;晶体能力一生一直在发展,25岁之后发展速度趋缓。
.
6
下面这段对话说明了能力的什么问题? 孙子说:“我们来比赛记忆卡片测试吧?”爷爷说:“不, 我们来比赛背唐诗吧。”
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
.
7
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
实际能力是指实际作业已能熟练到某种程度, 在知识或技能方面达到的成就。
数学、物理、天 文等思维型天资 创造力差异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例题:
1、数字匹配
.
18
“趣味智力测验”
以下4题为小学部分: 1、下列6个字可以合并成几个字(至少要3个字合成)?
田女氏生日力
.
19
小明多大?
2、小明12岁,是弟弟年龄的3倍,当小 明是弟弟年龄 的2倍时,他应是多少岁? 15 16 18 20 21

西工大作业集-管理心理学作业集

西工大作业集-管理心理学作业集

第一章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管理心理学。

答案管理心理学:是指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并提髙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

2:管理的职能。

答案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方面。

3:管理的对象。

答案管理的对象:是指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

4:行为科学。

答案行为科学:是指运用研究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的方法,研究在一定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和动物行为的科学。

二.填空题1:管理的职能有_______。

答案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方面的职能2:管理过程的两个主要系统是_______。

答案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3:管理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

答案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提髙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4:组织的五大系统包括_______。

答案目标价值系统、管理系统、组织结构系统、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三.判断题1:个体、团体、组织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答案是2:技术系统(工作性质、技术水平、产品数量、质量等)属于外环境系统。

答案否(改为内环境系统)3:社会心理系统属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是4: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形成了管理心理学。

答案是5: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人的作用下降了。

答案否(改为也非常重视人的因素)四.简答题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其研究任务与意义如何?答案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髙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企业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企业内的纯粹的人的因素问题。

具体包括: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关于个体心理的研究;关于团体心理的研究;关于组织心理的研究。

其任务和意义是:研究企业中的社会心理规律,为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提供心理学的依据。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2 教学内容管理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管理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管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二章:组织行为与管理2.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行为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组织行为对管理的影响掌握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策略2.2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的概念和特点组织行为对管理的影响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策略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组织行为的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组织行为对管理的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策略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管理策略的应用能力第三章:领导心理与行为3.1 教学目标了解领导心理的概念和特点理解领导心理对领导行为的影响掌握领导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3.2 教学内容领导心理的概念和特点领导心理对领导行为的影响领导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领导心理的概念和特点角色扮演法:模拟领导心理和行为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领导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3.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领导心理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领导心理和行为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四章: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员工激励的概念和理论理解员工激励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2 教学内容员工激励的概念和理论员工激励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员工激励的概念和理论小组讨论法:探讨员工激励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员工激励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绩效管理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能力第五章:组织文化与管理5.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掌握组织文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2 教学内容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组织文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组织文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文化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文化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六章:决策心理与行为6.1 教学目标了解决策心理的概念和过程理解决策心理对组织决策的影响掌握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6.2 教学内容决策心理的概念和过程决策心理对组织决策的影响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决策心理的概念和过程决策模拟法:模拟决策心理和行为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6.4 教学评估决策模拟:评估学生对决策心理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决策心理和行为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七章:沟通与冲突管理7.1 教学目标了解沟通的概念和过程理解沟通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掌握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7.2 教学内容沟通的概念和过程沟通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沟通的概念和过程角色扮演法:模拟沟通和冲突管理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沟通和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7.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沟通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沟通和冲突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八章:压力管理与人际关系8.1 教学目标了解压力的概念和来源理解压力对组织成员的影响掌握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8.2 教学内容压力的概念和来源压力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压力的概念和来源压力应对模拟法:模拟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8.4 教学评估压力应对模拟:评估学生对压力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九章:团队建设与管理9.1 教学目标了解团队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掌握团队管理与激励的理论和方法9.2 教学内容团队的概念和特点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团队管理与激励的理论和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团队的概念和特点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学生对团队建设的理解小组讨论法:探讨团队管理与激励的理论和方法9.4 教学评估团队建设活动:评估学生对团队建设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团队管理与激励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章:变革管理与组织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变革的概念和过程理解变革对组织的影响掌握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0.2 教学内容变革的概念和过程变革对组织的影响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变革的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变革对组织的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0.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变革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一章:员工培训与开发11.1 教学目标了解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掌握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11.2 教学内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和意义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和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小组讨论法:探讨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1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二章:领导力发展与传承12.1 教学目标了解领导力发展的概念和过程理解领导力传承的重要性掌握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2.2 教学内容领导力发展的概念和过程领导力传承的重要性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领导力发展的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领导力传承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探讨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领导力发展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领导力传承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三章:组织战略与心理资源13.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战略的概念和过程理解心理资源在组织战略中的作用掌握组织战略和心理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3.2 教学内容组织战略的概念和过程心理资源在组织战略中的作用组织战略和心理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组织战略的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资源在组织战略中的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战略和心理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战略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心理资源管理和组织战略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四章:情绪管理与工作满意度14.1 教学目标了解情绪的概念和影响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掌握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4.2 教学内容情绪的概念和影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情绪的概念和影响情绪管理模拟法:模拟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4.4 教学评估情绪管理模拟:评估学生对情绪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五章:组织伦理与责任15.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理解组织伦理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掌握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5.2 教学内容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组织伦理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组织伦理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5.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组织伦理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管理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2. 组织行为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管理的影响3. 领导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 组织文化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6. 决策心理与行为的过程和影响7. 沟通与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8. 压力管理与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9. 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0. 变革管理与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1.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12. 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3. 组织战略与心理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4. 情绪管理与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5. 组织伦理与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难点:1. 管理心理学各种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应用2. 组织行为管理的实践应用3. 领导心理和行为的实践操作4. 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的策略制定5. 组织文化的塑造和维护6. 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性与感性平衡7. 有效沟通和冲突解决的实践技巧8. 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平衡策略9. 团队内部动态管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10. 变革管理的实施策略和应对阻力11.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个性化需求满足12. 领导力的连续性和发展传承13. 组织战略与心理资源的匹配和利用14. 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处理15. 组织伦理与责任的管理实践和道德判断本教案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心理学的各个层面,并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的组织管理和领导实践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2 8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 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 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一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不使 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 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 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 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 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 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智商 139 以上 120—139 110—119 90—109 80—89 70—79 70 以下
级别 非常优秀 优秀 中上 中智 中下 临界 智力迟钝
% 1 11 18 46 15 6 3
2020/10/2 14
1.超常儿童及其特征 一般认为,智商在140以上的儿童,
我们称其为智力超常。
天津13岁少年大学生张炘炀考取硕士 研究生
2020/10/2 6
人造天才的悲剧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在《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曾介绍扬名一时的美 国神童赛达斯: 他六个月会认英文字母, 两岁能看懂中学课本, 4岁已发表了三篇五百字的文章, 在6岁生日晚会上又写成了一篇解剖学论文。 上小学刚入学那天上午9点被编入一年级,到中午12点母亲去接他时, 已经是三年纪学生了。 8岁上中学, 12岁破格进入哈佛大学,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成了全美新闻机构大捧特捧的超级明星。 然而14岁那年却因患精神病入院, 到21岁时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店员,薪金十分可怜。
2020/10/2 4
二、能力种类
1). 一般能力
又称为智力,指大多 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 能力
包括:观察力、注意 力、记忆力、思维力 和想象力等。
2). 特殊能力
又称为专门能力,指为完成某 项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
2020/10/2 5智来自因素智力高的学生,学习速度快、效率高,获得知识量多;智 力低的学生,学习速度慢、效率低,获取知识和保存知识 少。 例如,克龙巴赫(L·J·Cronbach)根据学习成绩来判定人的 智力, 认为:智商130的人,可以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智商120的人,可以大学毕业; 智商115的人,可以读到大学一年级; 智商110的人,可以高中毕业,有一半人会大学毕业; 智商105的人,有一半人专科学校毕业。
2020/10/2 2
世贸谈判成功以后,这位稀里糊涂的秘书被 龙永图很快送走了。原因很简单,他做谈判专家 助理很出色,但是在平时,他就不适合了。
龙永图很清楚,什么时候什么人最适合什么 工作,什么时候该用什么人,什么时候不该用什 么人。
2020/10/2 3
一、能力概述
能力包括两个涵义: 个体的实际能力 个体的潜在能力
2020/10/2 11
三、能力差异与管理
(一)能力水平差异:高低 (二)能力时间差异:早晚
(三)能力性别差异 (四)种族差异 (五)职业差异
2020/10/2 12
(一)、发展水平的差异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为例 通常用IQ表示 两头小,中间大
2020/10/2 13
第五章 能力
2020/10/2 1
龙永图选用秘书
当龙永图选该人当秘书时,全场哗然,因为这 个人根本不适合当秘书。 在众人眼中,秘书都是勤勤恳恳,做事谨慎,对领 导体贴入微。 但是龙永图选的秘书却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从来 不会照顾人。每次龙永图和他出国,都是龙永图走 到他房间里说,请你起来。对于日程安排,他有时 甚至不如龙永图清楚,十有九次他是错的。 但为什么龙永图会选他当秘书呢? 因为他是世贸专家,而且对世贸问题简直像着迷一 样! 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经骂。无论你怎么骂他,5 分钟以后他又会回来,重新和你讨论先前的问题。 龙永图脾气大
2020/10/2 7
赛达斯的父亲原为哈佛大学心理学荣誉教授。他认为,人脑与肌肉一 样,是可以训练与培养的。 所以,还在小赛达斯出生以前,他就准备在儿子身上进行一系列“试 验”。 小赛达斯一出世,他就在小床的周围挂满了英文字母,并不断在他的 身旁发出字母的读音。 接着他又用各类教科书取代了儿童玩具。 于是,赛达斯从小就被各种几何、地球和多种外国语言所包围。 虽然他在痊愈出院后,又以优异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但他早已对父 亲的试验与整个世界产生反感,热切渴望过正常人的普通生活。 自此以后,他离家而去,更名换姓,在一家商店里当了普通店员。
在2005年的高考中,年仅10岁的张炘 炀以505分的成绩被天津工程师范 学院录取,成为中国年龄最小的大 学生
2008年他又成为中国年龄最小的硕士 生。 (北京工业大学)
"先成人后成长"的原则
2020/10/2 15
超常不是坏事:马斯洛
桑代克对他进行了智商测验,结果 很快就出来了,CAVD心理测试表 明他的智商高达195,是天才的智 商水平。
2020/10/2 16
高智力儿童和高智力成人的最重要的特征排序表(第三个版本)
儿童 1.好奇心强 2.爱思考和提问 3.富有想象力 4.反应快 5.富有创造性 6.观察能力强 7.记忆力强 8.动手操作能力强 9.模仿能力强 10.兴趣广泛
毕业后,马斯洛经历了一段人生低 谷时期,因为犹太人的背景使他一 时难以找到工作。此时他意外地收 到了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的邀请, 成为了他的助手。
他后来回忆道“从那以后,如果我 在学术上遭到谁的反对而打退堂鼓, 我会在半夜醒来,叫道,老天爷, 我比他聪明!干嘛认为自己是错的, 而他才是正确的呢?” 呵呵,看来IQ和EQ也是有相关的, IQ高也可以促使人意志更加坚定不 拔。
2020/10/2 9
非智力因素
第一层次
理想、信念、世界观
第二层次
意志 品质
情绪 情感 特点
需要 兴趣 动机
性格 气质 特征
学生 学习 活动
自 第三层次 制

荣 誉 感
顽 强 性
学 习 热 情
求 知 欲
成 就 动 机
自 信 心
好 胜 心
独 立 性
2020/10/2 10
特殊能力
一个人可以有许多种特殊能力, 但只有一二种占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