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专篇a
绿色建筑 监理专篇 示范文本

绿色建筑监理专篇示范文本一、前言。
咱们现在要搞这个绿色建筑的监理工作啦。
这绿色建筑可不简单,就像给建筑穿上了一件环保又智能的“绿衣服”,咱们监理得瞪大眼睛好好盯着,可不能让这“绿衣服”有啥瑕疵。
二、工程概况。
1. 项目基本信息。
这个项目啊,就坐落在[具体地点],那可是个好地方。
项目总共占地面积[X]平方米,建筑面积呢,大概是[X]平方米。
这建筑是干啥用的呢?是[具体功能,比如办公、住宅之类的]。
就像我们要照顾一个有着特定性格和需求的小宝贝,不同功能的建筑在绿色建筑的要求上也有点差别。
2. 绿色建筑目标。
这建筑啊,立志要成为绿色建筑界的“明星”。
目标是达到[具体的绿色建筑星级标准,比如三星级绿色建筑]。
这就意味着它得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好多方面都表现得特别优秀,就像一个全能选手一样。
三、监理依据。
1. 法律法规。
2. 绿色建筑标准。
3. 工程设计文件。
设计师们画的那些设计图也是我们的重要依据。
设计图就像是建筑的“成长蓝图”,我们要确保施工过程中是按照这个蓝图来建设的,不能走样。
要是施工和设计图不一样,那就像厨师做菜不按照菜谱来,最后做出来的东西肯定不对味。
四、监理工作内容。
# (一)节能方面。
1. 围护结构。
外墙保温是个关键。
这外墙就像建筑的“外套”,保温材料要是没选对或者施工没做好,热量就会像调皮的小鬼一样偷偷跑出去或者溜进来。
我们监理得检查保温材料的种类、厚度是不是符合设计要求,施工的时候有没有空鼓、裂缝这些问题。
就像检查衣服有没有破洞一样仔细。
门窗也是节能的重点。
门窗就像建筑的“眼睛”和“嘴巴”,如果密封不好,能量就会从这里大量流失。
我们要检查门窗的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和保温性能,看看是不是安装得严丝合缝,就像给建筑的眼睛和嘴巴戴上了合适的“眼罩”和“口罩”。
2. 设备系统节能。
空调系统可是个“耗能大户”。
我们得盯着空调设备的能效比,看看是不是高效节能的产品。
在安装过程中,要确保管道连接紧密,没有漏风、漏水的情况。
可研-第四章--绿色建筑专篇

第四章绿色建筑专篇发展绿色建筑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重要举措。
为贯彻落实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新开工房屋建筑项目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通知》相关精神,本报告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60378-2006)、《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 30-2009)等标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编制绿色建筑专篇,旨在分析本次建筑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绿色建筑方案措施,为下阶段的方案设计、施工、室内外装修等工作提供参考,以期提高建筑功能、效率与舒适性水平,创造高效、低耗、低污染、健康舒适、绿色平衡的建筑环境,推动深圳市绿色建筑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编制依据、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1.编制标准和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建设部和质检总局联合公布,2006年6月1日实施)(2)《LEED 2009 for new construction and major renovations rating system》(3)《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5年10月建设部和科技部共同颁布)(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J50189-2005)(5)《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7)《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8)《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30-2009)(9)《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JG18-2008)(10)《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草案)》2.设计原则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周期内兼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建筑,单项技术的过度采用很可能造成新的浪费。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综合评估建筑规模、建筑技术与投资之间的互相影响,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目标,综合考虑安全、耐久、经济、美观等因素,比较、确定最优的技术、材料和设备。
上海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

上海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施工方法、室内环境等方面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等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高建筑的质量和使用效益。
在上海的住宅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上海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的背景、原则与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进行探讨。
一、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上海的住宅建筑数量不断增加,这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污染产生了较大的压力。
如何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绿色建筑设计应运而生,成为了促进上海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二、原则1.节约能源: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合理布局、采用节能建材和技术、提高建筑能效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2.保护环境:在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遵循绿色建材使用的原则,选择环保材料,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方式。
3.节约资源:在设计中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的占用;合理使用水资源,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4.改善室内环境:在设计中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采用绿色室内材料,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采光条件,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三、方法1.设计阶段:在建筑设计阶段,考虑建筑的朝向、布局、隔热、采光、通风等方面的因素。
合理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通风,减少对空调和人工照明的需求。
采用良好的隔热材料和技术,减少能量的流失。
2.施工阶段:在施工过程中,选择绿色建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渣土和建筑垃圾的产生,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使用阶段:在使用阶段,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应得到合理的保障。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 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绿建专篇(总)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1.现行的有关国家规范规范及标准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GJ67-2006)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9.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8)10.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4.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15.湖北省绿色建筑省级认定技术条件(试行)1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1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1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2.项目基本概况719所东区项目民品科研楼位于武昌区首义路街中山路450号。
由2层地下室,23层办公楼组成,建筑分类均为一类,耐火等级均为一级。
地下主要为配套设备用房及汽车库,地上1-23为办公用房,采用分体空调。
经济技术指标:规划净用地面积13773.6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119.7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383.35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45736.43平方米其中:消防控制室73.22平方米物业用房153.43平方米建筑密度16.69%容积率 3.32绿地率35%停车位376辆其中:地面停车193辆地下停车183辆项目位置:719所东区项目民品科研楼位于武昌区首义路街中山路450号。
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说明(A4文本)

#############项目############################商业 ,公寓楼 ,地下汽车库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说明二 o 一六年五月目录一.绿色建筑观点二.项目概略三.设计依照四.绿色建筑技术举措一) . 环境天气评估二) . 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及整体策略三) . 绿色建筑技术举措1.绿色建筑技术举措 --- 节地与室外环境2.绿色建筑技术举措 --- 节能与能源利用3.绿色建筑技术举措 ---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绿色建筑技术举措 --- 节材与资料资源利用5.绿色建筑技术举措 --- 室内环境质量6.绿色建筑技术举措 --- 运营管理五.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专篇一.绿色建筑观点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俭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供给健康、合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睦共生的建筑。
包含生态、节能、减废、健康四大轴心,来达到环境共生、共荣及地球永续发展的目标。
本案设计主要以自然的节好手法辅以局部高科技设备创建绿色建筑。
节能能源:采纳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温暖空调,减少采温暖空调的使用。
依据自然通风的原理部署房型,使建筑可以有效地利用夏天的主导风向。
建筑采纳适应该地天气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整体布局。
节俭资源:在建筑设计、建筑和建筑资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理。
减少资源的使用,力争使资源可重生利用。
节俭水资源,包含绿化的节俭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面要重申与周边环境相交融,和睦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坦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资料和装饰资料。
室内空气清爽,温、湿度适合,使居住者感觉优秀,身心健康。
二.项目概略本项目位于工业园区 ,基地北临城市骨干道,西临##路,地理地点较好,周边配套设备较为完美,交通便利,环境优胜。
地块总用地面积约为######㎡,总建筑面积 ######㎡。
本次设计内容包含住所 ####栋, 物管、社区、卫生用房 ,####商业 , 公寓楼 , 地下汽车库。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建筑设计专篇⼗五、绿⾊建筑设计篇15.1、设计⽬标XXXXX项⽬位于长沙XXX,基地东北临XX⼤道,其它三⾯为XXXX。
依据《长沙市绿⾊建筑⾏动实施⽅案》(长政发【2013】33号)和《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明确我市民⽤建筑节能设计有关技术要求的通知》(长住建发【2013】150号⽂),《长沙市⼈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绿⾊建筑项⽬管理规定>的通知》(长政发【2015】8号)要求,项⽬应按不低于绿⾊建筑⼀星级标准设计建设。
本次设计为⼀期⼯程,属⼯业仓储类建筑,设计中采⽤的⼀些绿⾊建筑材料、产品和技术设计。
15.2、设计依据《长沙市绿⾊⾏动实施⽅案》(长政发【2013】33号);《长沙市绿⾊建筑项⽬管理规定》(长政发【2015】8号);《长沙市绿⾊建筑设计基本规定》(长政发【2015】8号)《长沙市绿⾊建筑评价标准》(试⾏);《长沙市绿⾊建筑基本技术审查要点》(试⾏);《⼯业建筑节能设计统⼀标准》(GB51245-2017)《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43/003-2017)《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 50033-2013;《民⽤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2012;《建筑给⽔排⽔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建筑与⼩区⾬⽔利⽤⼯程技术规范》 GB50400-200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15;《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明确我市民⽤建筑节能设计有关技术要求的通知》《长沙市民⽤建筑节能和绿⾊建筑管理办法》(长政办发〔2017〕53号)15.3、绿⾊建筑技术体系本项⽬采⽤的绿建设计技术如下:调改善⽣补充地下为了保证要求将⼤量⼈群与少量织各⾃的交通系统。
同时,倡导以步⾏、公交为主在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应重视其主要也但在利⽤地下空间的同时处理好地下⼊⼝与地上的有机联同时采⽤适当的⼿段实装饰等需避免对周围环境产⽣光污染,或对周围居住建筑产⽣不利的⽇照遮挡。
绿色建筑专篇

xxxxxx绿色建筑专篇xxxxxx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二星以上标准设计;可上人屋面绿化比例N30%;硬质地面透水面积比例N50%,透水地面面积比例N55%,下凹式绿地率N50%。
1节地与室外环境1.1建设场地本项目位xxxxx,建设场地不破坏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农田、森林。
1.2场地内危险源建设场地无洪灾、泥石流以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1.3光污染学校建筑外立面无玻璃幕墙,采用仿石漆涂料,不会对周边建筑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边建筑日照要求。
1.4污染源场地内无污染源。
1.5施工保护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如控制扬尘、减少施工噪音,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工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1.6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xxxxx南部,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7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1.8空间绿化设计对教室、实验室、会堂及食堂屋顶设置屋顶绿化,其余开敞式走廊及图书室设置垂直绿化设计。
1.9绿化物种控制绿化物种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式绿化;1.10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利用报告厅地下空间设计机动车库与非机动车库,减少地面停车,最大限度提供地面绿化面积。
1.11透水地面设计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设计。
车行道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高出两侧绿化地面并不设路缘石,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55%。
运动操场采用天然草皮设置草坪,球场采用透水混凝土地面。
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满足《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_96—2010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六、暖通设计技术措施
1.采用垂直双管下关下回散热器采暖系统。热源为一层的换热站中设置1台换热量2275kw板式换热机组交换出80/60℃的采暖热水。厨房、实验室冬季设通风补风。
2.行政办公室、实验室、计算机机房、多功能厅、合班教室等设有变频多联机空调系统,夏季空调设计冷负荷为953kw,空调面积设计冷指标为125.3w/㎡。采用开启外窗的自然通风方式满足室内对新风量的要求。
3.主要实验室设置三个机械排风系统:平时排风,局部排风和局部补风系统。其他采用自然通风满足室内温湿度要求。厨房设置四个系统:全面排风,全面补风,局部排风,局部补风。卫生间采用排气扇排风,在外窗安装窗式排气扇,直接排到室外,为了防止倒灌现象,排气扇均设置止回阀。
七、建筑电气设计技术措施
1.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灯具效率和低消耗镇流器的能效限定值均满足国家要求,同时,开关采用声控系统,更加节能。
四、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
1.绿色施工对环境影响控制的要求
1)施工单位需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计划;
2)施工单位需提供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
3)施工单位需做好现场环境保护措施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2.绿色施工对废弃物管理的要求
1)施工单位需编制废弃物管理计划;
2)施工单位需按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尽量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5.总平面布局保证了室内外的日照、采光、通风要求。普通教室日照满足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两个小时的国家有关规定。
6.本项目位于泗水县城南泉庆路与圣华路交界处,小学区设置两个出入口,主入口在泉庆路一侧,次入口在场地东侧支路上。
二、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1.本工程节能按照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14-036-2006要求设计,达到总耗能减少50%要求。主要节能措施有: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
2.《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4-082-2012
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a:地面,外墙,屋面均采用挤塑聚苯板保温措施。
b;外门窗采用中空塑料玻璃窗。
2.建筑体形系数、窗墙比均满足相关规定。外窗选材严格按照标识认证采购。
3.窗与幕墙的开启均为平开的方式,开启比例约为30%。
4.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 7106-2008规定的6级要求。建筑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2007规定的3级要求。
五、给排水设计技术措施
1.本工程市政水压值为0.28~0.32MPa,供水到五层。高区采用变频加压分区供水,更加节能。
2.本工程进行水系统方案设计,对给排水、雨污水系统进行完善,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
3.选用节水型器具,所用管材均符合国家规定,并在适当位置设有水泵房。
4.本工程采用人工湿地系统,可保证水质安全,对人体和环境无不良影响。
5.。
三、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本项目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
2.采用强度更高的三级钢,按照强度比例折算,比原使用二级和一级钢减少用量约20%。
四、生态场地设计技术措施
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7.《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8.《建筑幕墙》GB21086-2007
9.《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
10.《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
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
12.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二、工程概况
项目用地面积:27700m2
项目建筑面积:19750m2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
建设目标
一星二星□三星□
关键绿色设计指标
建筑节能率
50%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25%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可再循环材料利用比例
10%
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1.本建筑场地没有森林、古树或水系,原有地形地貌基本没有改变。
2.根据环评报告,无危险源。
3.本建筑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 18091的要求,避免照明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建筑的日照要求。
4.本项目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本项目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保证教学用房室内噪声不超过50db。
3)施工单位需按废弃物管理技术做好现场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3.绿色施工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要求
1)施工单位需制定室内空气品质管理计划;
2)施工单位采购材料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中的有关规定;
3)室内施工现场保证良好自然通风或采取强制排风措施。
4)施工单位需做好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措施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种植选用乡土植物,体现当地特色。以提高存活率,减少病虫害,有效降低维护费用。以乔木为主,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草坪,提高绿地空间利用率、增加绿化量,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