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阅读练习第一套
文言文01(含答案)

文言文限时训练01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⑷题。
与王昆绳书①[清]方苞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
接手书,义笃而辞质。
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
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
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
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
聚落居人,貌甚闲暇。
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
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
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
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
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就?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吾兄得举。
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
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
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
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
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
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
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
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文言文阅读第一课(测试)(学生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01讲文言文阅读第一课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节选自《韩诗外传》)材料二: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溃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
”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
夷吾善鲍叔牙。
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
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
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
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
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
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而虫出于户。
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
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公》)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者臣尽力A竭智B犹未足以C知之也D今病在于朝夕之E中F臣G奚能言?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轻,文中指轻视,瞧不起,与《报任安书》中“或轻于鸿毛”的“轻”意思不同。
B.闻,文中指见识、见闻,与李密《陈情表》中“谨拜表以闻”的“闻”意思不同。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

一、给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1.相:A.视,观察B.辅助C.貌相,状貌D.扶着瞎子走路的人(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季氏将伐颛臾》)2.过:A.过错B.超过C.太甚D.责备(1)求!无乃尔是过与(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国:A.国家B.诸侯的封地C.都城D.一个地域(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二、解释下列括号内词的意思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四、解释下列句中带颜色的词,并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加以比较1.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5.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五、给下列括号内的词选择合适的义项1.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A.多少B.小桌子C.接近、接近D.数量少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A.房屋的统称B.宗庙C.古代刑罚之一D.古代五声音阶之一3.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
A.知道B.知识,见识C.记住D.标志,记号4.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A.劝告B.劝诫C.勉励D.提倡六、选出下列句中宾语前置的一项A.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B.当其取于心儿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C.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答案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诗经》中所收诗歌,其年代大约始于西周初年,断至_______。
2、《左传》的作者,相传是_______。
3、孔子是春秋末年_______国人。
4、《哀郢》中"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
5、《苏武传》中,用人情感化劝降苏武的是_______。
6、《迢迢牵牛星》中写牛郎织女"_______,脉脉不得语。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诫后主"不宜_____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8、《拟咏怀》的作者是_______。
9、王勃《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彭泽"是指著名诗人_______。
10、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表达凌云壮志:"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
"11、韩愈的《_______》被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1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指_______。
13、《待漏院记》的作者是_______。
14、欧阳修《醉翁亭记》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这里的"乐"是指_______。
15、北宋_______与其子拭、辙皆当时著名文人,世称"三苏"。
16、《稼轩长短名》是_______的词集。
17、"枯藤老树昏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出自_______的名篇《天净沙·秋思》。
18、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中"县官"是指_______。
19、吴伟业名句"恸哭文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指的是_______。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形考作业1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第一讲——先秦部分(说明:本辅导参考了秦皇岛电大在线的资料,内容全面系统,是自学的一套不错的资料。
)(一)基础知识一、神话我国现存远古时期著名的神话传说《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是原始人以幻想的形式对所接触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艺术的解释和描述,表现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
二、《诗经》1、《诗经》的概念:它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
《诗经》中的作品,本是配乐的歌词,根据乐调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中十五个地方的歌谣称作《风》,又称《国风》,共160篇。
《诗经》中周天子王城地区的乐歌称作《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诗经》中,用于王室诸侯宗庙祭祀的乐歌称作《颂》,共40篇;宋代以后通行的《诗经》注本是朱熹的《诗集传》。
2、诗经的内容:(1)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反抗精神。
如《豳风·七月》以哀哀倾诉的语气叙写了农夫全家一年到头各种繁重的劳动和无衣无食的穷困生活,还会受到人身侵凌。
(2)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兵役和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
如《豳风·东山》、《魏风·伯兮》等。
(3)恋爱、婚姻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
如《秦风·蒹葭》、《卫风·氓》等,都是其中的名篇。
(4)此外,《周南·芣苢》等诗篇反映了劳动的情景。
3、《诗经》表现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古人概括为赋、比、兴:赋,是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和描写;比,即打比方,是对事物作形象的比况;兴,是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
《诗经》创始的赋、比、兴手法,成为我国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
(注意:兴是一种最具民族特色表现手法,在《诗经》中除了用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起发端作用外,还具有引起联想、比喻、寓意、象征、渲染、烘托等多种微妙的意味,使诗歌更加耐人寻味。
高中语文文言文训练1+答案解析

断句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解析注意某些虚词是句首词,还有某些固定的四字词结构。
的一项是()(3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A.云谷医术高明,擅治痈疽和痘疹,不拘前人古方,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每次都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常能起死回生。
B.云谷有米颠一样的洁癖,痛恨他人吸烟喝酒、采摘花朵、随地吐痰等恶习,所以只有趣味高雅的人,才愿和他交往。
C.云谷自小多才多艺,精通多种乐器,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能与他和谐配合的只有李玉成、王公端两人。
D.云谷心胸豁达开朗,对于世态炎凉、势利之事,全不在意。
他随不晓文墨、不解诗画、身处俗世,却有着高雅的情趣。
答案 B解析“只有趣味高雅的人,才愿和他交往”错,文中是:不是趣味高尚的人,都不能和他长久交往。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部编本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1)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
(4分)答案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极其反常的时候,(别的)医生拒绝治疗的情况,绝对不会找我的朋友云谷(看病)。
解析①凡:凡是。
②逆:反常。
③顾:拜访。
④句意。
(2)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
(4分)答案至于他结交好友,只是缘自性情,不是由于虚假勉强。
解析①至:至于。
②直:只。
③性生:由性情而生。
④句意。
(3)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史记魏公子列传》)(3分)答案赵王打扫庭前台阶,亲自迎接公子,依照主人迎接贵宾的礼节,引导公子从西阶而上。
解析①除:台阶。
②执:依照。
③引:引领。
5.请简要概括鲁云谷在交友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
(4分)答案①结交缘自真性情;②结交的都是“良友”;③待友热情而真诚。
解析1点2分,任选2点即可参考译文会稽宝祐桥的南面,有家小小的药铺,是我的朋友鲁云谷行医卖药的地方。
云谷对茶的道理和学问有深刻的领悟,知心的朋友每天聚集在一起品茶,接连不断地前来,以至应付接待不过来。
古籍阅读练习讲解共18页文档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孔子
古代汉语阅读测试题

古代汉语阅读测试题
在古代汉语阅读测试中,我们将通过几个问题来测试您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请根据所给的上下文,填写正确的答案。
让我们开始吧!
问题一:
「望断天涯路」是下列哪一部古代作品中的描写?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唐诗三百首》
答案:A. 《红楼梦》
问题二:
下列哪一个词语的意思和「忘乎所以」相似?
A. 无忧无虑
B. 众口铄金
C. 一帆风顺
D. 有备无患
答案:A. 无忧无虑
问题三:
「白首如新」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隋朝
D. 明朝
答案:D. 明朝
问题四:
下面哪一句属于「蜀道难」这首诗的开头?
A.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B. 噫吁嚱,危乎高哉
C. 峨眉山月半轮秋
D. 金樽清酒斗十千
答案:C. 峨眉山月半轮秋
问题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下列哪篇作品?
A. 《长恨歌》
B. 《滕王阁序》
C. 《木兰诗》
D. 《饮中八仙歌》
答案:B. 《滕王阁序》
感谢您参与古代汉语阅读测试题。
希望您通过本测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
如果您对古代汉语有更多的兴趣,可以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祝您阅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书阅读练习第一套
1 .阅读下面带古注的文章,并依注回答问题。
1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子舆韩厥父故中御而从齐侯居中代御者自非元帅御者皆在中将在左Ο帅所类反[ 疏 ] 注居中至在左Ο正义曰韩厥为司马亦是军之诸将也以梦之故仍居中为御明其本不当中先非御者若御不在中又不须云代御以此知自非元帅其余军之诸将皆御者在中将在左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齐侯不知戎礼Ο射食亦反下并注皆同 [ 疏 ] 注齐侯不知戎礼Ο正义曰僖二十二年传曰虽及胡耇获则取之明耻教战求杀敌也宣二年曰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是戎事以杀敌为礼齐侯谓射君子为非礼者乃是齐侯不知戎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越队也Ο队直类反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请寓乘綦毋张晋大夫寓寄也Ο綦毋音其下音无丧息浪反乘绳证反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以左右皆死不欲使立其处Ο处昌虑反 [ 疏 ] 皆肘之Ο正义曰说文云肘臂节也谓左右为凶处故以肘排退之韩厥俛定其右俛俯也右被射仆车中故俯安隐之Ο俛音勉仆音赴又蒲北反 [ 疏 ] 韩厥俛定其右Ο正义曰言此者为下丑父与公易位由厥之俯故不觉其易綦毋张盖助厥定右故并不见之逢丑父与公易位居公处
•古代军车的座位应如何安排?韩厥本应在哪个位置?为什么换位置?
•为什么说“齐侯不知戎礼”?
•韩厥为什么不让綦毋张“从左右”,而让他“立于后”?•“肘”和本义是什么?在文中是什么词类?如何翻译?
•“越,队也”是形训、义训、还是声训?
•根据注释,“毙”的意思是什么?
•逢丑父跟齐侯交换位置,韩厥与綦毋张为什么没有发现?
2 .黭然而雷击之……韩诗外传六作聚是矣(《强国》,见教材
P527~528 ,此处略)
( 1 )“厌读为压”是什么意思?
( 2 )根据注释翻译“黭然而雷击之”。
( 3 )“而”和“如”在古代文献中常通用,请根据古注写出三个例证。
( 4 )“百姓劫则致畏”这句话宋本写作什么?
( 5 )“嬴则敖上执拘则最”俗本是怎样断句的?
( 6 )“执拘则最”郝懿行认为“最”应该写成什么?这句话在《韩诗外传》中是怎么写的?
3 .参考古注翻译下面的文章,只译正文。
( 1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自此所以责其君(《离娄》,教材P526 ,此处略)
( 2 )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媚人国佐也甗玉甑皆灭纪所得不可则听客之所为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同叔萧君之字齐侯外祖父子女也难斥其母故远言之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使垄亩东西行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人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合命何言违王命且是以不孝令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诗大雅言孝心不乏者又能以孝道长赐其志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不以孝德赐同类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疆界也理正也是物土之宜播殖之物各从土宜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诗小雅或南或东从其土宜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晋之伐齐循垄东行易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阙失四王之王也禹汤文武树德而济同欲焉树立也济成也五伯之霸也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勤而抚之以役王命役事也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疆竟也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求诗颂殷汤布政优和故百禄来聚逑聚也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言不能为诸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