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 五

合集下载

血液组成及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及功能

血液组成及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及功能

血液组成及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及功能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液体之一,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占据血液的55%,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溶质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悬浮在血浆中。

我们来介绍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它们的正常值范围是男性为4.5-5.5×10^12/L,女性为4.0-5.0×10^12/L。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以满足它们的代谢需求。

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它能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通过血管系统运输到全身。

接下来,我们介绍白细胞。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正常值范围是4.0-10.0×10^9/L。

白细胞可以分为五大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它们的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界侵害和感染,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不同的免疫反应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我们介绍血小板。

血小板是血液中数量最少的细胞,它们的正常值范围是150-400×10^9/L。

血小板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防止出血。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小板血栓,阻止血液进一步流失。

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多种生长因子,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除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中还含有其他成分,如血小板细胞体积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血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对于诊断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结起来,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红细胞主要携带氧气,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

了解血液组成及各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及功能对于了解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非常重要。

血液参考正常值

血液参考正常值

血液参考正常值血液参考正常值是临床医学中用于评估患者血液指标是否正常的参考范围。

这些参考范围是通过大量健康人群的统计数据得出的,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的血液指标是否偏离正常范围。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血液指标及其参考范围。

1.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负责携带和运输氧气。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参考范围为130-175克/升,而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参考范围为120-155克/升。

2.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红细胞计数是衡量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指标。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参考范围为4.3-5.7×10^12/L,正常成年女性的参考范围为3.8-5.1×10^12/L。

3.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和止血能力。

正常血小板计数参考范围为150-450×10^9/L。

4.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白细胞计数衡量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反映身体对感染和炎症的免疫反应。

正常白细胞计数参考范围为4-10×10^9/L。

5. 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PCT)血小板压积表示血液中血小板的百分比。

正常血小板压积参考范围为0.15-0.40。

6. 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血红蛋白浓度是单位体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用于评估红细胞的颜色和饱和度。

正常血红蛋白浓度参考范围为320-360克/升。

7. 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体积表示红细胞的平均大小。

正常红细胞体积参考范围为80-100立方微米。

8.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表示每个红细胞内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数量。

血液正常值标准

血液正常值标准

血液正常值标准
一、红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为4.0~5.5×10¹²/L;成年女性为3.5~5.0×10¹²/L;新生儿为6.0~7.0×10¹²/L;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4.0~5.0×10¹²/L。

二、白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成人4~10×10⁹/L;新生儿15~20×10⁹/L;6个月至两岁儿童11~12×10⁹/L。

三、血红蛋白浓度
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为170~200g/L;6个月至两岁儿童为110~120g/L。

四、红细胞压积
正常参考值:男性为0.40~0.50(40%~50%);女性为0.35~0.45(35%~45%);新生儿为0.45~0.46(45%~46%)。

五、平均红细胞体积
正常参考值:86~98fl。

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正常参考值:27~32pg。

七、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正常参考值:32~36%。

八、红细胞形态学检测
1. 正常红细胞形态较规则,直径为6~9μm,大小一致,着色均匀,无异型性。

2. 小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提示可能有缺铁性贫血。

3. 大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常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及溶血性贫血。

4. 球形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提示可能有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5. 靶形红细胞见于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

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

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血液检查是常用的医学检查项目之一,通过检查人体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评估身体的健康状况。

正常的血液指标范围可以提供参考,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液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一、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负责携带氧气供给全身组织。

血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根据性别和年龄有所不同:- 男性成年人:130-175 g/L- 女性成年人:120-160 g/L- 儿童:110-150 g/L二、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红细胞计数是衡量单位体积内红细胞数量的指标。

正常值范围如下:- 成年男性:4.5-5.5 x 10^12/L- 成年女性:4.0-5.0 x 10^12/L- 儿童:4.0-5.5 x 10^12/L三、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白细胞计数衡量单位体积内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是:- 成年人:4.0-10.0 x 10^9/L- 儿童:5.0-15.5 x 10^9/L四、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它们负责止血和血凝过程。

正常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 成年人:125-350 x 10^9/L- 儿童:150-400 x 10^9/L五、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衡量单个红细胞的平均大小的指标,常用于贫血分类和鉴别诊断。

正常的平均红细胞体积范围为:- 成年人:80-100 fL六、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血红蛋白浓度是衡量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的指标,正常范围为:- 成年人:320-360 g/L七、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红细胞分布宽度表示红细胞的大小差异程度,正常范围为:- 11.5-14.5%八、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用于评估炎症程度。

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 五

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 五

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五医学正常值转载标签:正常值参考值见于阴性意义校园分类:医学资料血液1.血红蛋白【正常值】男:120--160克/升,女:110--150克/升【临床意义】血红蛋白的减少,可反映贫血的程度;增加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2.红细胞计数【正常值】男:4.0--5.5×10*12/升,女:3.5--5.0×10*12/升【临床意义】对诊断各种贫血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意义。

3.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值】0.2--1.5% 【临床意义】对于贫血的鉴别论断及抗贫血治疗的效果观察有意义。

4.血型测定【正常值】A、B、O、AB型。

【临床意义】确定各型血型。

5.白细胞计数【正常值】成人:4--10×10*9/升,儿童:8--10×10*9/升。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各种炎症及某些血液病;减低:可见于再障及病毒感染。

6.白细胞分类【正常值】中性:0.54--0.75%,嗜酸性:0.005--0.05%,嗜碱性:0--0.01%,淋巴:0.2--0.4%,单核:0.03--0.08%.【临床意义】通过观察各类白细胞的形态及百分比,对某些感染、寄生虫病、传染病及某些血液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7.异常淋巴细胞【正常值】0.048。

【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它病毒性疾病。

8.血小板计数【正常值】成人:100--300×10*9/升,儿童:120--250×10*9/升。

【临床意义】减少: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急性白血病,伤寒、脾功能亢进、化学药物中毒等;增多:在临床上较少见,有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术后等。

9.出血时间【正常值】1--3分钟。

【临床意义】延长:可见于血小板减少、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10.凝血时间【正常值】1--5分钟(玻片法);5--10分钟(试管法)。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各型血友病,DIC早期。

临床常见检验指标的解读

临床常见检验指标的解读

临床常见检验指标的解读检验指标是临床医学中用于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及诊断疾病的重要工具。

了解和正确解读常见的检验指标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临床常见的检验指标及其解读。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评估患者全血细胞成分的检验项目。

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PLT)。

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贫血、感染、出血或炎症等疾病。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范围为4.0-5.5×10^12/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患者暴露在高海拔环境中,或患有多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等。

2.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0-11.0×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或恶性肿瘤等。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药物、化疗或骨髓抑制等原因。

3.血红蛋白(Hb):正常范围为120-160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可能由于营养不良、失血、肾病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4.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炎症、恶性肿瘤或骨髓疾病等原因。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感染、骨髓抑制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原因。

二、电解质检查电解质检查主要评估患者体内钠(Na+)、钾(K+)、钙(Ca2+)和镁(Mg2+)的水平。

电解质失衡可能导致心脏、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2. 钾 (K+):正常范围为3.5-5.0 mmol/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肾功能衰竭、酸中毒或使用钾盐补充剂等原因。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过度排钾、使用利尿剂或碱中毒等原因。

3. 钙 (Ca2+):正常范围为2.1-2.6 mmol/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骼恶性肿瘤或肾功能异常等原因。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骨质疏松或肾功能异常等原因。

4. 镁 (Mg2+):正常范围为0.7-1.1 mmol/L。

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五

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五

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五医学正常值转载标签:正常值参考值见于阴性意义校园分类:医学资料血液1.血红蛋白【正常值】男:120--160克/升,女:110--150克/升【临床意义】血红蛋白的减少,可反映贫血的程度;增加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2.红细胞计数【正常值】男:4.0--5.5×10*12/升,女:3.5--5.0×10*12/升【临床意义】对诊断各种贫血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意义。

3.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值】0.2--1.5% 【临床意义】对于贫血的鉴别论断及抗贫血治疗的效果观察有意义。

4.血型测定【正常值】A、B、O、AB型。

【临床意义】确定各型血型。

5.白细胞计数【正常值】成人:4--10×10*9/升,儿童:8--10×10*9/升。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各种炎症及某些血液病;减低:可见于再障及病毒感染。

6.白细胞分类【正常值】中性:0.54--0.75%,嗜酸性:0.005--0.05%,嗜碱性:0--0.01%,淋巴:0.2--0.4%,单核:0.03--0.08%.【临床意义】通过观察各类白细胞的形态及百分比,对某些感染、寄生虫病、传染病及某些血液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7.异常淋巴细胞【正常值】0.048。

【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它病毒性疾病。

8.血小板计数【正常值】成人:100--300×10*9/升,儿童:120--250×10*9/升。

【临床意义】减少: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急性白血病,伤寒、脾功能亢进、化学药物中毒等;增多:在临床上较少见,有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术后等。

9.出血时间【正常值】1--3分钟。

【临床意义】延长:可见于血小板减少、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10.凝血时间【正常值】1--5分钟(玻片法);5--10分钟(试管法)。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各型血友病,DIC早期。

血液检验报告单正常值

血液检验报告单正常值

血液检验报告单正常值血液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体检项目,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指标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而正常值就是血液各项指标在健康范围内的数值。

以下是不同指标的正常范围:1. 白细胞计数:4-10 × 10^9/L白细胞是身体的一种免疫细胞,正常范围内的计数值可以反映身体的抵抗力和炎症反应的程度。

2. 红细胞计数:4.3-5.8 × 10^12/L红细胞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血细胞,正常范围内的计数值可以反映身体的氧合状况和贫血的程度。

3. 血红蛋白:130-175 g/L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正常范围内的浓度可以反映身体的氧合状况和贫血的程度。

4. 红细胞比积:0.37-0.52 L/L红细胞比积也叫血细胞压积,是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正常范围内的数值可以反映身体的贫血程度。

5. 平均红细胞体积:80-100 fL平均红细胞体积是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大小,正常范围内的数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6. 血小板计数:100-300 × 10^9/L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负责血液凝固和止血,正常范围内的计数值可以反映身体的止血能力。

7. 血清总蛋白:60-80 g/L血清总蛋白是血液中的蛋白质总浓度,正常范围内的数值可以反映身体的营养状况和肝肾功能。

8. 血清白蛋白:35-50 g/L血清白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主要蛋白质,负责维持血浆和组织的渗透压和黏着力,正常范围内的浓度可以反映身体的营养状况和肝肾功能。

9. 血清肌酐:44-133 umol/L血清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正常范围内的数值可以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

10. 血清尿酸:150-420 umol/L血清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物,正常范围内的数值可以反映身体的代谢状态和痛风的程度。

以上是血液检验报告单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了解自己的正常值非常重要,可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各项指标正常值五
医学正常值
转载标签:正常值参考值见于阴性意义校园分类:医学资料
血液1.血红蛋白【正常值】男:120--160克/升,女:110--150克/升【临床意义】血红蛋白的减少,可反映贫血的程度;增加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2.红细胞计数【正常值】男:4.0--5.5×10*12/升,女:
3.5--5.0×10*12/升【临床意义】对诊断各种贫血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意义。

3.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值】0.2--1.5% 【临床意义】对于贫血的鉴别论断及抗贫血治疗的效果观察有意义。

4.血型测定【正常值】A、B、O、AB型。

【临床意义】确定各型血型。

5.白细胞计数【正常值】成人:4--10×10*9/升,儿童:8--10×10*9/升。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各种炎症及某些血液病;减低:可见于再障及病毒感染。

6.白细胞分类【正常值】中性:0.54--0.75%,嗜酸性:0.005--0.05%,嗜碱性:0--0.01%,淋巴:0.2--0.4%,单核:0.03--0.08%.【临床意义】通过观察各类白细胞的形态及百分比,对某些感染、寄生虫病、传染病及某些血液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7.异常淋巴细胞【正常值】0.048。

【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它病毒性疾病。

8.血小板计数【正常值】成人:100--300×10*9/升,儿童:120--250×10*9/升。

【临床意义】减少: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急性白血病,伤寒、脾功能亢进、化学药物中毒等;增多:在临床上较少见,有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术后等。

9.出血时间【正常值】1--3分钟。

【临床意义】延长:可见于血小板减少、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10.凝血时间【正常值】1--5分钟(玻片法);5--10分钟(试管法)。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各型血友病,DIC早期。

11.血块收缩时间【正常值】1小时开始收缩,24小时收缩良好。

【临床意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及红细胞增多症的血块收缩差。

12.血寄生虫(疟原虫)【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对疟疾有特异性诊断意义。

13.血沉【正常值】男:0--15mm/小时,女:0--20mm/小时。

【临床意义】增快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病活动期、恶性肿瘤、甲亢、胶原性疾病、纤维蛋白增多,球蛋白增加时。

14.球蛋白水试验【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非特异性反应。

黑热病3--5个月出现阳性反应。

15.球蛋白醛试验【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非特异性反应。

黑热病3--5个月出现阳性反应。

16.血丝虫浓缩法【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诊断血丝虫病。

17.红斑狼疮细胞【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播散性红斑狼疮、胶元病可找到。

18.一氧化碳定性【正常值】阴性。


临床意义】用于诊断一氧化碳中毒。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的减少,可反映贫血的程度;增加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尿常规
1、尿糖(U—Glu)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

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

2、尿酮体(U-Ke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

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

3、尿胆原(URO或UBG)
正常参考值:弱阳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

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4、尿比重(SG)
正常参考值:1-5岁‘1.010-1.014;5-8岁,1.010-1.019;8-14岁,1.010-1.025;14岁以上至成人,1.002-1.030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及心力衰竭等。

降低,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

5、尿蛋白(R-PRO)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

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

6、红细胞(U—BLO)
正常参考值:显微镜法‘阴性或<2个/HP。

仪器法‘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或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

7、尿白细胞(U—LEU)
正常参考值:<5个/HP。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吐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8、尿酸碱度(U—pH)
正常参考值:4.5—8.0,均值为6.5。

临床意义:降低‘见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发烧、白血病等。

此外,—田氯化铵等药物时也可降低。

增高‘见于碱中毒、输血后、严重呕吐、膀肮炎等。

9、尿胆红素(U-BIL)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10、尿亚硝酸盐(NI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肮炎、肾盂肾炎等
便常规
(一)粪便性状观察:正常为棕黄色有形软便。

脓血或粘液便多见于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结肠肿瘤等,鲜红血便多为小肠段或结肠上段出血,米泔样便为霍知乱,水样便为食物中毒或急性肠炎等,凝乳块样
便为婴儿消化不良,柏油样便为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样便为完全性胆道阻塞等。

(二)涂片镜检正常结果无红细胞,偶见白细胞,偶见脂肪滴、元寄生虫卵。

检到红细胞可能为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炎症。

白细胞增多可能为肠炎、菌痢和过敏性肠炎等。

患寄生虫病时可检得相应的寄生虫卵。

(三)隐血试验(OBT)正常结果为阴性
血常规标准参考值及单位
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3:血红蛋白浓度(HGB)(参考值:120~160),(单位:g/L)4:红细胞压积
(HCT)(参考值:40~48),(单位:%)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血常规
10^9/L)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