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八下道德与法治一单元提纲

八下道德与法治一单元提纲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宪法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国家权利属于人民1、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4、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作用: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有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5、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将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惯穿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6、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担负捍卫国家主权,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的使命,从而保障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得以实现。

7、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1)平等权。

(2)政治权利(3)人身自由。

(4)宗教信仰自由。

(5)社会经济权利(6)受教育权。

(7)监督权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2、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3、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的原则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

4、我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的第一份官方文件:1991年11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5、中国的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6、发展权的主体:人民7、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8、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又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教育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初步建成了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在内的教育的法律体系10、现代法治国家的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11、尊重和保障人权在立法过程中和体现:立法过程中应当依据宪法,规范立法权和行使,丰富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保证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12、尊重和保障人权对行政机关的要求: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证、文明,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八年级下册政治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政治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1.我国的国家性质
2.我国现阶段人民的范围及其地位
3.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被动摇?
4.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
5.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6.中国公民的定义
7.公民权利受哪些方面的保护?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什么?8.我国公民权利保障体制(我国法律是如何保障公民权利的?)
9.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
10.公民基本权利的范围
11.公民其本权利的分类
12.宪法的地位
13.公民权利的特点
14.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15.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为什么要尊重他人权利?
16.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为什么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17.公民应如何行使言论自由权?
18.法定义务的含义
19.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1)(2)(3)20.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
21.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及其内

22.道德义务的含义
23.公民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24.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的区别与联系
25.怎样履行道德义务?
26.公民应如何忠实地履行义务?
27.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28.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公民?。

2019年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提纲

2019年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提纲

八年级下册知识提纲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的宪法原则是什么?我国宪法原则结根结底是什么? P2(1)宪法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3)归根结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P3-5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⑤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3、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是什么?P4-5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4、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什么? P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5、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及作用?P4⑴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⑵作用:这一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6、中学生通过学习宪法,应形成怎样的认识?/中学生参与国家事务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P5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7、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P6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8、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是什么?P6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9、中国的人权具有广泛型、公平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10、在我国,人权的主体主要包括哪些人?/在我国,人权的主体的广泛性表现在什么?P7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一)考点一: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是什么?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3.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是什么?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

4.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当家作主?(要求)我们要依法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二)考点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人权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3.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尊重和保障人权。

(三)考点三:规范权力运行1.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2.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使权力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必须依法行使。

(不能随意性,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一)考点一: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1.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3.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4.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5.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6.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二)考点二: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全局性的问题。

3.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

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八下政治第一单元提纲

八下政治第一单元提纲

八下政治第一单元提纲
八年级下册政治第一单元的提纲可能会因不同的教材版本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提纲: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1.公民和人民的区别和关系
o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而人民是政治概念。

o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而人民是与敌人相对而言的,是划分敌我的概念。

o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则包括所有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o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权益,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o公民的基本义务则是指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3.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o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体现在人民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o人民通过选举代表参与国家管理,实现当家作主。

第二课:我们的人身权利
1.人身权利的含义和内容
o人身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直接相关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等。

o这些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2.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及保护
o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o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公民也应积极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3.维护人格尊严
o人格尊严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任何人都不得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

o公民应当自觉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提纲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提纲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提纲第一部分:道德概念与实践
1. 道德的定义及重要性
- 介绍道德是指人们对于事物、行为的价值取向和规范准则,是
人们行为准则的规范标准;
- 道德在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具有维护社会
秩序和促进和谐发展的作用。

2. 道德行为与不道德行为
- 道德行为的特点和表现,如诚实守信、友善助人、有责任心等;
- 不道德行为的危害和影响,如欺骗谎言、损害他人利益、不尊
重别人等。

3. 道德实践的重要性与方法
- 道德实践对于培养良好品德、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 通过模仿身边的好榜样、参与志愿者活动、遵守法律法规等方
式进行道德实践。

第二部分:法治精神与实践
1. 法治的涵义及价值
- 法治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维护公正和平等的制度和理念;
- 法治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权和自由、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宁具有重要意义。

2. 法律意识与法律观念
- 培养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 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加强自我保护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3. 法治实践的重要性与途径
- 参与法治实践活动可以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法治观念,促进全民尊法守法;
- 通过参加法治知识宣传、参与法律援助、学习法治文化等方式进行法治实践。

结语:通过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和实践,八年级学生将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好公民,为构建法治社会和谐共处作出积极贡献。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牢记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共同为美好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八年级下册思品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思品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思品第一单元复习提纲1、公民是什么: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且受国家宪法和法律保护的个人。

2、国籍是什么: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3、我们一出生就具有公民资格。

4、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5、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人民当家作主就是社会成员通过国家法律确认的公民身份。

(1)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2)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3)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4)公民通过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7、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至关重要。

8、如何树立公民意识,做合格公民:(1)忠诚于自己的国家。

(2)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3)培养民主意识和公民道德。

9、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1)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

(2)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

(3)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

(4)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

10、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1、什么是公民权利:公民的权利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资格、自由和利益。

12、公民的义务:公民的义务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应承担或不得从事的行为。

13、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14、公民的基本权利:(1)公民的平等权利。

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书P14)15、公民的基本义务:(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

(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

(书P14~15)16、权利与义务:(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对等性)(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一. 公民权利的保证书1.我国宪法的根本原则:〔重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我国的国家性质:〔重点〕X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根底的社会主义国家.3.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作用: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有全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了解掌握〕.4.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保证:〔了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根本权利,并规定完成公民根本权利的保证措施: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其担负保卫国家主权,预防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的使命,从而保证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得以完成.5.我们怎样当家作主?〔了解〕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6.宪法规定的公民根本权利有:〔掌握〕〔1〕公平权;2〕政治权利〔3〕人身自由〔4〕ZJ信仰自由;〔5〕社会经济权利;〔6〕受教育权;〔7〕监督权7.人权的实质和目标:人的自由、公平地生存和开展.〔了解〕8.尊重和保证人权宪法的原则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证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爱护和促进人权.〔了解〕9.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证人权〔掌握〕人权的主体:10.人权的主体:既包含我国公民,也包含外国人,不仅爱护个人,也爱护群体〔重点〕11.人权内容:既包含公平权和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又包含财产权、继承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重点〕12.我国如何尊重和保证人权?〔重点〕(1)立法方面:尊重和保证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根本要求。

(2)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证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标准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爱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宣传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气氛和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1、国家性质:(你知道整个国徽图案体现了什么吗?”)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现阶段人民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③分裂国家的人;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
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使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不过,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的光荣义务。

6、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
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

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
人权”。

我国通过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刑法》、《民法通则》等)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8、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是怎样依法管理国家的?
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的权力。

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形式是通过人民选举出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然后再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9、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权利(5)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利(7)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8)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9)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10、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在享受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4)公民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11、“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
诬陷别人不属于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如果滥用言论自由,就会侵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如造成泄密、造谣、人身攻击,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等,自己追求的权利也会落空。

它说明行使公民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

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

12、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责。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1、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因此,人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保守国家秘密;
(3)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4)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依法纳税;等等。

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是我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3、义务:义务是指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责任。

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义务。

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4、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密切联系。

诸如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

二者也有区别。

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务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确保履行,道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

5、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6、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7、什么是违法行为:忠实履行义务要做到哪三项要求?
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8、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9、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怎样?
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0、“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就没有办法保证。

这要求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11、列举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参考教材P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