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解析

合集下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文精讲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文精讲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章节划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章节划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总领全文,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经过和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第2-10段):具体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详细描绘碑身浮雕的内容,包括“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三个历史阶段的人民英雄奋斗的历史。

第三部分(第11段):总结全文,强调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重大意义,表达了对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这种划分方式使得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章的内容。

同时,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内容,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和意义。

二、文章赏析《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丰富艺术表现力的文章。

它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描绘和介绍,表达了对先烈的崇敬和纪念,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历程中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

文章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经过的叙述,突出了其历史意义和价值。

人民英雄纪念碑不仅是一座纪念先烈的建筑物,更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和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象征。

它的建立,不仅是对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更是对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文章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描绘和介绍,展现了其雄伟、庄严、博大的气魄。

作者通过对碑身高大雄伟、碑座四周镶嵌着十幅浮雕等细节的描绘,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这座纪念碑所散发出的庄重、肃穆和崇敬的氛围。

同时,文章还通过对浮雕内容的介绍,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艰辛和先烈们的英勇事迹。

文章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意义的阐述,表达了对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立,不仅是对先烈的纪念,更是对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它提醒着我们,要永远铭记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继续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丰富艺术表现力的文章。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解析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解析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解析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句经典的谚语,由毛泽东同志创作,深入人心。

这句话提醒人们,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不仅仅是靠财富、科技、文明等精神来完成的,还要依靠英雄人物和
平民们的英雄仗义、奋勇斗争精神,以及普通人们的勤劳拼搏。

英雄无不是为国家而活的。

无数的英雄人物们用自己的生命在抗日战争中义无反顾,一路
前行,他们为抗击外敌贡献了巨大的努力,让中国从半殖民地国家走出历史性振兴,使伟
大的复兴之路一步步推翻着处处充满黑暗和阴影。

平民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付
出了比英雄们更大的心血,将自己的财产、劳动力投入较大的一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

有了英雄无比的努力,我们现在的社会都有更多的自由和方便,也有更多的技术和文化礼仪,得益于历史的沉淀,今天的中国充满着希望。

孩子们可以被母亲和父亲爱抚,全国各地的人民可以毫无顾虑的实现原来心中的梦想,今天的每一场看似平凡无奇,内心却伴随
着英雄们浇灌的热血以及平民们不断上进精神。

英雄们为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故有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诠释。


们受舆认,他们英勇自由,他们是让历史更加完整的中坚力量,他们将流芳百世,并永存于我们的心中!。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讲解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讲解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说明
方法及作用; 3.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
预习任务
• 一、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 • 二、用自己设计的符号标出交代作者行踪的词句,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 三、在自学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请写出来。 • 四、找出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注明。 • 五、画出10幅浮雕方位示意图。 • 六、假如你是导游,请你向游客介绍一下人民英
举例子、打比方、
说 明 方 法
列数字、列图表、 下定义、作诠释、 分类别、作比较、
引用
时间顺序: 古今、早晚、春夏秋冬等。
说 (事物的发展变化) 明 空间顺序: 远近、里外、左右、前后、高 顺 低、整体局部。(事物的结构、形状) 序 逻辑顺序:总-分、主要-次要、
原因-结果、现象-本质、 性能-功用、一般-个别 (事物的内部联系)
体裁:
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说明文知识
定义:说明文是以解说事物或事理为内容,给 人以知识为目的,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手段的 文章。
分类: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三要素: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对象: 指的是说明文说明的具体事物 或抽象事理。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这一对象与其他事物 的本质区别。
默读全文,找出作者参观路线的方 位词,试着画出参观路线图。
走 越踏 走 踏 到瞻 去 过着 到 上 了仰
东长 安街
转到
纪念碑 台阶前 最后 来到
第二层 东 平台
走下 离开
南(背面) 西 北(正面)
活动顺序:
进入广场
越过广场 踏上石道 走到碑前 踏上台阶 到了平台
2、理清文章思路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

销毁
鸦片烟 东 1839
金田起义 1851
五卅运动 1925
五四爱 武昌起义 国运动 1911 1919
读第3段,思考:
• 本文大约有多少字? • 介绍了有关纪念碑的多少内容? • 由本段你能想出与本段有关的其 它多少内容?
第三段 语言平实、简洁。
字数: 200多字 内容:兴建过程: 决议
1949.9.30
常见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从前到后 从远到近 从内到外
逻辑顺序
从主要到次要 从原因到结果 从概括到具体 从总体到局部 从个别到一般
从正面到背面
从周围到中间 ………… 或反之
从特点到用途
………… 或反之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多种说明方法的恰当 运用和巧妙结合”的特点。 2、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能写简单的说明文。
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说明 当 中?
说明文中也要融入作者的情感。在
说明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使用富有感情 色彩的词语。
作业:
内容: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 (见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提示:
1、注意说明方法的使用,说明顺 序的选择,说明语言的简洁、平实、 准确及融入情感。 2、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奠基 当天傍晚
动工
1952.8.1
碑身特点:
巍峨、雄伟、庄严。 (四个数字,两次作比较。)
象征意义:
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 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讨论:下面各句中哪些词用得很准确? 为什么?
1、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 帜组成的装饰花纹。 2、每幅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 3、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起共长40.68米, 4、纪念碑向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 的南部,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说明方法赏析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说明方法赏析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说明方法赏析笔记一、主题概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这一概念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被广泛提及。

而在现代语文课本中,也有专门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为主题的篇目。

通过本文的笔记,我们将深入探讨语文课本中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说明方法以及如何进行赏析。

二、说明方法1. 文本分析:语文课本中所选取的篇目通常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因此有必要先对文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篇目的背景故事、作者的生平等信息,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逐段解读。

2. 人民英雄定义:在阅读语文课本所选篇目时,需要对人民英雄的定义进行理解和掌握。

人民英雄是指为了保卫祖国、保护人民利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楷模。

3. 对比分析: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人民英雄的事迹和形象来加深对人民英雄形象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借此展现人民英雄形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赏析1. 事迹感悟:语文课本中所选取的人民英雄篇目往往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其事迹和行为将给学生们带来很大的感悟。

在赏析时,可以结合人民英雄的具体事迹,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

2. 价值观引导: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形象,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价值观,可以通过赏析课文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3. 历史感悟: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篇目往往是历史的载体,通过赏析可以引导学生在历史中感悟人民英雄的伟大形象,激发学生对伟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让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以上说明方法和赏析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文课本中有关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篇目,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其学习和成长提供积极的向导与支持。

四、深入解析1. 人民英雄的形象:在赏析语文课本中的人民英雄篇目时,我们可以深入解析人民英雄的形象。

人民英雄不仅仅是战斗的勇士,更体现在他们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上。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 我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  我

体裁:
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事物、 解释事理为主要内容的问题。它说明事物的状 态、性质、功能、成因、结构、关系等,还解 释事物的变化规律,目的在给人以知识。 说明文可分为两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1、把握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 2、理解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3、分析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下定义等
英雄丰功伟绩的革命精神的高度赞扬,又是对全国人民继承 和发扬革命先辈遗志的庄严号召。这八个大字,概括了建立 这座纪念碑的重大意义,也体现了这座纪念碑的主题,具体 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副标题:指新闻报道中多行标题或文章双标题中的辅
助标题。一般在主标题后面,又称“辅题” “子题”。它 对文章的内容予以补充说明或具体交代。有时一连用多条副 标题,叫做“串副题”.副标题往往是新闻主要事实或结果 的提要,对报道的中心思想进行提示,它多用于内容较复杂 的新闻报道或一般文章。
自学指导一:
快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 脉络。(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 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 第三段(11节):瞻仰后的感受
自学指导二:
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概括人民英雄纪 念碑的总体特征,感受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的心情。(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 2、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 说明事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 幅浮雕中了解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 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 朽”的伟大意义
自学指导一
(二)细读课文,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表明顺 序的关键性词语,看作者是怎样走到纪念 碑前向我们介绍的?(学生独立完成)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笔记一、主题概述在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一篇名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这篇文章以鲁迅先生的名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为主题,深刻阐述了人民英雄的光荣与伟大。

在阅读和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和永恒价值,也深入思考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和英雄精神。

下面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这个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二、对人民英雄的理解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对伟大英雄的生平事迹和崇高品质进行描述,使我们对人民英雄的理解更加深刻。

人民英雄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更是以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和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无论是抗日战争中的抗日英雄,还是新我国成立后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是以卓越的英雄品质和不朽的英雄形象,谱写了生命的壮丽乐章。

在我们心中,他们永远是最闪亮的存在,永垂不朽。

三、真正的英雄精神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明白了真正的英雄精神并非仅仅体现在一时的豪迈和英姿,更体现在平凡中的伟大、普通中的不凡。

伟大的英雄并非飞檐走壁、力大无穷,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努力拼搏的普通人。

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才使他们成为了我们心中的不朽英雄,也激励着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

四、个人观点对于人民英雄和英雄精神,我深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潜质,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勇敢面对困难,用一颗坚定的心和不屈的意志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就可以成为身边的英雄,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英雄不一定都是被载入史册的那些人,每个平凡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伟大的英雄,因为伟大的英雄精神就蕴藏在每个人的内心。

五、总结与回顾通过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文章的学习,我对人民英雄和英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人民英雄是社会的脊梁,他们以自己的伟大精神影响和感染着我们。

真正的英雄精神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为实现我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身边的英雄,也为自己写下属于自己的不朽篇章。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课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课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目标】1.勾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理清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顺序,把握说明对象的空间结构。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本文综合运用说明、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

3.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对象的空间结构。

【教学过程】一、营造意境,导入新课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推翻了一座又一座压迫的大山,树立起一座又一座丰碑。

历史渐行渐远,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段充满汗血与牺牲的岁月。

回顾那段历史,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自信心,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并继续开拓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今天,我们将要走近一座巍峨、雄伟、庄严的建筑,与它一同歌颂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它就是首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板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定舫)【设计意图】通过简要回顾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导入,可以营造一种怀念、崇敬人民英雄的氛围,让学生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的意义有初步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思路1.检查预习(1)认识作者。

(2)积累字词。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掌握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

((3)了解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的关键语句。

(1)初识说明对象。

设问1:根据文章标题,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预设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设问2:凡是说明对象都有一定的特征,本文介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呢?预设人民英雄纪念碑总体上具有巍峨、雄伟、庄严的特点。

设问3:既然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是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么文中哪些段落是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具体介绍呢?预设除去开头和结尾这两个段落,其余段落都是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具体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2至6节,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回答.)
作者行踪:
进入 广场
越过 广场 踏上 石道 走到 碑前 踏上 台阶 到了 平台天安门东长安街

人 民

纪念碑台阶前

政 协


会 堂
西 纪念碑 东 第二层平台

南 按照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介绍纪念碑
正面 背面
四周: 双层汉白玉栏杆 中间: 碑 心 石 正面: 题 字
武昌起义 1911年
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
(南)
五卅运动 1925年
南昌起义 1927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
(西)
抗日敌后游击战 抗日战争时期
胜利渡长江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英雄纪念碑 热烈支援前线
(北)
欢迎解放军
方位 东 南
西 北
顺序 事件
时间
1 销毁鸦片烟
1839
2 金田起义
185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定舫
正标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题 解:
1.标明作者要歌颂 的对象。
2.揭示全文 中心意思。
副标题: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题 解:
1.表明了本文说明的对象。
2.表现出作者对革命 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
人民英雄纪念碑简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决议,在天安 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人 民英雄纪念碑收到了200多份的设计 方案,1951年国庆决定以梁思成的设 计方案为主,再综合另外3个方案来 建筑纪念碑。
方法及作用; 3.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
问题引导下再学习
课文思路
点题总 领正文
详写碑 身浮雕
(1节) (2—10节)
抒写瞻 仰感受 (11节)
渗透着:无限崇敬 深切怀念
本文结构:总分总
一、引出说明对象
——人民英雄纪念碑
特点(总体印象) 心情
二、走进纪念碑
——感悟纪念碑整体结构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到 我们面前的?
下列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扣住纪念碑的哪一个总特征来说明的 ?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打比方 巍峨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下定
义、分类别、列图表、作诠释、引用等
说明文语言 准确、简明 说明文分类 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结构 总(引出说明对象)——分(阐述说明
对象)——总(总结说明对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说明
背面: 碑 文
说明 顺序
(1)先 四周 后 中间
(2)先下(台阶)后 上(碑身) 空间顺序
(3)先 正面 后 背面
第二层平台
碑顶
碑 身 小碑座
大碑座
——仔细欣赏十幅浮雕
1 .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10座浮雕?
2.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销毁鸦片烟 1839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东)
金田起义 1851年
1949年,毛主席在人民英雄 纪念碑奠基典礼上致辞。
1949年,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亲奠基石。
写作背景
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 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 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人民英 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刊登造1958年4 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收入散文、 特写集《北京在前进》一书。该文向全国 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 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
预习检测
一、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字形。
巍峨wēi’é 矗chù立 永垂不朽 橘jú黄色 瞻zhān仰 奠diàn基 挺拔bá 镏liú金 上溯sù 重chóng幔màn 庑wǔ殿 镶嵌xiāng qiàn 销 xiāo毁 挑衅xìn 序幕mù 梭suō镖biāo 旌jīng旗 摧cuī毁 践jiàn踏 慷kāng慨kǎi 髻jì子 怒形xíng于色 五卅shà运动 搀chān扶 勇yǒng往直前 雄伟峻jùn峭qiào 逾yú越 天堑qiàn
3 武昌起义
1911
4 五四运动
1919
5 五卅运动
1925
6 八一南昌起义
1927
7 抗日敌后游击战
抗战时期
8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解放期
9 (左) 渡江前夕
解放期
10 (右)慰劳解放军
解放期

⑦ 西


①:销毁鸦片烟

②:金田起义


③:武昌起义
④:五四爱国运动

⑤:五卅运动
东 ⑥:八一南昌起义
一、请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奠基(diàn ) 挑衅( xìn ) 旌旗(jīng ) 天堑( qiàn ) 瞻仰(zhān) 逾越( yú ) 镏金 (liú ) 重幔 ( màn ) 庑殿 ( wǔ ) 上溯 ( sù )
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 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
勇往直前: 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丰功伟绩: 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遥遥相对: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
风起云涌: 涌,升起,冒出。 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
怒形于色:形,显示、显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体裁:
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说明文知识体系
② ④③
⑦:抗日敌后游击战 ⑧:胜利渡长江 ⑨:支援前线

⑩:欢迎解放军
浮雕题名及方位图
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
1 从东到南到西再到北的空间顺序 2 从近代再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三、离开纪念碑
本段与上文什么地方照应?
(1)又一次瞻仰 “又”字不是机械重复,而
是感情的深化;“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三次出现
(2)与第三段所说建碑意义照应 (3)行踪上照应,“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简介:
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碑芯巨 石重达百吨,自青岛运到北京,成品高 14.7米,重60吨。面积3000多平方米。碑 座四面嵌着10幅巨大的浮雕.人民英雄纪 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与天安门遥 遥相对,上有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 不朽”,背面碑文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 书写。
当堂训练
1、本文是说明文,我 们经常遇到的说明文 的知识点有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1)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
(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
(2)介绍纪念碑结构的顺序
(由下到上空间顺序)
(3)介绍碑身的顺序
(由正到背的空间顺序)
(4)介绍浮雕的顺序
(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 (从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说明方法列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