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器的变迁史0教材

合集下载

中国武器的变迁史0

中国武器的变迁史0

咸平元年六月唐福造火箭、火球、火蒺藜,五年 九月石普所发之火球、火箭,皆为利用火药以伤 敌的火药武器。而此有炸伤力的火药武器在景德 元年(1004)的对辽之役中开始发挥破敌的功效。 如该年十一月,在宋师天雄军被辽大军围困时, 幸赖宋将孙全照所训练的弓弩手以能射穿铁甲的 火箭破敌而使天雄军不致全军覆没。
元朝军队使用的武器,可分为冷兵器和火器两大类. 冷兵器为主。冷兵 器的种类很多。属于长杆兵器的,有枪(矛)、长柄刀、 扑把等;属于短柄 兵器的,有刀、剑、斧等;属于射远兵器的,有 弓、弩、炮(抛石机)等; 属于防护装具的,有盔甲和盾牌等。枪、扑把等长杆兵器蒙古人的长 矛,往往在铁颈上有一个 钩,便于把对手从马上拉下来,也就是中国传 统的单钩或双钩枪。 扑把当即后代的镗把类武器。此外,长兵器还有长 柄刀、铁棒、 长把骨朵等。自蒙古国时期应用砲具,至元朝前期采用 “回 回砲”技 术,造炮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回回炮威力巨大,能抛发100多公 斤的石头,发射时声如雷鸣,颇可使敌军丧胆,以后在各军中普遍使用。 在元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作战中起过相当大的作用。蒙古军西征时, 经常使用火油筒。对南宋作战时,大规模使用火炮 (火球)。对日本作战时 使用丁铁火炮。以后,又发明了先进的管状火器--火铳。
至19世纪末期,1891年江南制造局研制出快利步枪,1895年 湖北枪炮厂开始制造汉阳式(即1888年式毛瑟)步枪,1892年江 南制造局制造阿式管退船台快炮,1905年该局又开始制造克虏伯 式75毫米管退山炮.使中国兵器发展逐渐进入一个新阶段。
清朝北洋海军从德国购买的主力舰艇“致远舰”
伟大的抗日战争
清朝洋务运动时期
清政府不惜耗费巨资,先从国外购买洋枪、洋炮,继而购买 设备、引进技术、建厂筹造,前后共创办42个局、厂。最初生产 各式前装滑膛和线膛步枪、马枪、抬枪、炸炮(冲天炮)、阿姆 斯特朗式重型要塞炮及弹药、地雷、水雷等,然后发展为生产林 明敦边针、林明敦中针、马梯尼亨利、1871年式毛瑟等早期后膛 单发步枪和阿姆斯特朗、克虏伯、克鲁森等后膛要塞炮、过山炮 。这一时期,所建工厂大多为生产枪、炮、弹、药的综合性工厂 ,但缺乏正规工艺,生产技术也比较落后。

武器发展史

武器发展史

武器发展史武器是人类技术发展的指标。

原始人类的武器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即树枝、石头、兽牙等较为锋利的东西。

古代武器最被用于对动物的狩猎活动中,连同人类与人类彼此之间的冲突中。

武器主要是使用者个体力量上的延长,本质上武器弥补人类身体的缺乏与弱点。

虽然在远古的时代中被做出来的许多武器是钢,但是,木制的也非常普遍。

而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类利用冶金术制作出更坚硬更高杀伤力的金属兵器。

从人类的最早痕迹决定于现代的文明,武器已经是一个人类发展的方面。

在现代,武器发展大致上已经与科技的发展同步.武器的分类有许多种。

人类历史上的武器类型可以依照火药的使用而大致区分为冷兵器和热兵器。

冷兵器是只利用物理性攻击,未使用火药或推进燃料的武器,例如刀、剑等,一般是传统武器,在近代战争中因火器的普及及使用技术的进步而不再是军队中的主力,但并非就此消失.冷兵器中也包括一些用物理方式推进,不使用燃料推进的质量投射器,例如磁道炮、投石机等。

热兵器也称为火器,是指使用火药及推进燃料的武器,包括手枪、火炮及导弹等。

热兵器依然有着各种技术上难以克服的缺点,例如:使用热兵器时因为火药的化学作用所产生的巨大声音(声爆)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因此现代化军队中仍然不乏冷兵器的身影以及运用。

因时代的演进而结合了高科技的材质与锻造技术,现代冷兵器的威力与强度已非中古世纪时所能比拟的.武器发展轨迹削尖的木棒:50万年前欧洲有人使用,这是最早的矛.石斧:25万年前,亚、非、欧洲都有人使用.石矛:4.5万年前欧洲人使用,缚上尖锐石矛头的矛。

弓箭:3万年前非洲人发明了弓箭。

剑、盾、战车: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和欧洲东南部的人首先制造出金属剑和盾(青铜制),首次使用战车。

盔甲:公元前20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首次铜片甲胄.战船:约公元前700年,腓尼基人和埃及人分别创制划桨战船。

弩弓:公元前200年,希腊人和迦太基人使用弹弩和巨大的弩弓作战.公元前200年,中国人使用手提式弓弩。

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史

中国部分朝代代表兵器及战法引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即使如主席所说秦汉唐宋诸君文风稍逊,然秦、汉、唐、元、明、清诸朝却都曾武风鼎盛,拓土万里,这与其武器和相关战法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青铜,秦弩,大秦军阵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作为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并六国,征匈奴,抚百越,兵锋之锐,后世罕有能及。

青铜,秦弩,及军阵在其中功不可没。

战国晚期,随着铁制兵器的发展,称雄数百年之久的中原青铜兵器开始逐步走向衰落。

但在这个阶段,铜兵器依然是短兵的主力。

特别是在秦代,承战国余绪,仍较多使用青铜兵器,并在铜兵器的形制和制作技术方面,继续有所发展。

1974年春,在陕西骊山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出土了青铜剑、青铜铍、铜戈、铜戟、弩机、箭镞、铜殳等大量青铜兵器。

战国末年,青铜正在慢慢退出历史,铁,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而兵马俑坑中出土的四万件兵器,几乎全由青铜铸成。

难道用武力统一了中国的秦军,真的是一支装备落后的军队吗?答案是否定的,战国晚期铁制兵器虽然已经出现,但尚未为列国所广泛使用、金属工艺也未尽成熟;而此刻,中国青铜古兵器的冶炼铸造技术(包括金属工艺)正处于最后的、也是最辉煌的颠峰。

众所周知,高锡青铜兵刃虽坚硬,但劈砍易折断;秦国的兵器工匠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金属工艺问题,大大提高了铜兵的柔韧性。

因此,强大的秦军就是凭借这“血色青铜”铸就的金戈铜剑、强弩利矛,灭六国、统一华夏,创造了青铜古兵器最后的强音。

弩是一种神奇的兵器“弩者,怒也,言其声势威响如怒,故以名其弩也!”弩源于弓。

威力又远远大于弓。

在秦代,弩制造的如同现在的自动步枪一样精密。

它即可以延时发射,也可以精确瞄准,和只靠臂力拉弦的弓不同。

秦弩基本上都是蹶张弓,也就是脚踏弓干,臂拉腰拽,以全身之力上弦,所以弩的发射速度远不如弓。

中国古代剑和刀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剑和刀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剑和刀的发展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刀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武器,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良。

战国时期的刀在造型上更加精致,刀身变得细长,弯曲程度增加,刀尖变尖,增加了它攻击力和穿透力。

这些变化不仅是为了追求形式美,也是为了提高刀的实用性。

到了秦汉时期,刀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双刃刀。

这种刀在刃部两侧均有刃口,能更加有效地进行砍劈和挥击,其刀身加宽的特点也使得它具备了一定的防御能力。

这种双刃刀在中国传统武术中非常有名,比如著名的双刀战斗技巧。

而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剑。

最早的青铜剑比较简单,形状类似于短刀,但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提高,青铜剑逐渐演变成了中国古代剑的标志性武器。

战国时期的剑形状更加优美,剑尖细长,剑身上也开始雕刻出精美的图案和文字,而这些都因为古代工匠们的智慧而得以实现。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剑的制作进一步提升,铁剑开始取代青铜剑成为主要的剑种。

不同于青铜剑,铁剑的材料更加坚硬,刀刃不易损坏,战斗力更强。

这一时期,双刃剑也开始出现并流行起来,这类剑有着更为复杂的造型,兼具进攻和防御的特点,可以说是剑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随着历史的变迁,剑刀的制作技术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发展。

唐代剑的造型轻巧而弯曲,弯曲的形状提高了剑的杀伤力和穿插力,汉剑成为唐朝剑制的典范。

宋代剑形状更加优美,剑身修长,刃口向一侧弯曲,这种形式的剑称之为“蛇腹剑”,是中国剑艺的高峰之一、明清时期,剑变得更加精致而华丽,剑身上镶嵌着各种宝石和龙纹等图案,成为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剑和刀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武器文化的发展史。

从最早的石刀到后来的青铜刀、铁剑,再到唐宋明清时期的剑,每个时期的剑刀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它们不仅是武器,更是艺术品,代表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精神,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发展的独特魅力。

中国武器发展史 ppt课件

中国武器发展史 ppt课件
奋斗人员
钟 容 涛
中国武器发展史
1、武器的演变过程:
种类
特点
古代 剑、矛、戟、刀、匕首、戈、 冷兵器,制作材料以青铜、
兵器 弓箭、盾、铠甲、弩机、火 铁器等金属为主,多数适于
铳、鸟铳等
近距离作战。
近代 兵器
火药枪、毛瑟枪、 来复枪、大炮等
热兵器,制作材料以铁器和 火药为主,多数适于远距离 作战。
认识:
➢武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武器刺激了 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但同时毁了一代人。 马克思说:“任何巨大的社会进步都是以牺 牲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为代价的”。也许这 就是武器具有极大的毁灭性同时却从古至今 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吧。
火铳
中国元代和明代前期对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通称。有时又称火筒。火铳 以火药发射石弹、铅弹和铁弹,是在南宋长期使用的各种火枪的基础上,随 着火药性能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元明时期军队的重要装备。火铳用 铜或铁铸成,铜铸较多。由前膛、药室和尾銎构成。通常分为:单兵用的手 铳,城防和水战用的大碗口铳、盏口铳和多管铳等。火铳是中国古代第一代 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它的出现,使火器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明朝建 专用火器的神机营。嘉靖以后,逐渐被鸟铳和火炮所取代。
现代 兵器
机枪、远程大炮、坦克、 飞机、导弹、核武器、电 子武器等
热兵器,制作材料仍以铁器 和火药为主,同时出现了大 规模杀伤性的核武器,适于 立体化战争。
2、武器产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生产力发展状况 石器时代
武器举例 石头、木棒、弓箭
青铜时代
青铜制作的刀、剑等
铁器时代
铁制的刀、剑、枪、矛等
问题探究二:战争究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 《 拯 救 大 兵 瑞 恩 》

中国国产的第一代自动步枪六三式自动步枪发展史

中国国产的第一代自动步枪六三式自动步枪发展史

中国国产的第一代自动步枪六三式自动步枪发展史缘起:63步枪的诞生上世纪60年代初期,发射中间型标准步枪弹的自动步枪开始在世界各大国出现,并在一些陆军强国开始装备部队。

我国当时的制式武器还是以56式半自动步枪为主(仿苏SKS半自动步枪)。

虽然也生产装备了56式冲锋枪,但是军方普遍对56式冲锋枪的点射精度和拼刺性能感到不满,需要一种精度较好、射程较远、拼刺性能良好的自动步枪,同时要求该种枪械易于维护保养,方便单兵排除故障。

因此,当时我国的军工科研人员在充分借鉴SKS及当时世界上比较典型的M14、G3等自动步枪的长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时的工业技术生产能力,从1959年开始设计研制我国的第一代自动步枪。

该项目受到了军工各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专业工厂的科技人员组成的“三结合”研制小组,于1963年完成设计定型并命名为1963式7.62mm自动步枪(简称63式7.62mm自动步枪),1963年投入生产并列装部队。

性能特点63式自动步枪,拥有56式半自动步枪的精度和56式冲锋枪的火力连续性,是当时使用M43中间型枪弹的各类枪械中,中距离精度及火力持续性结合得较好的一种步枪。

由于采用了56式半自动步枪的枪管,在100m距离上其准确度为:单发R50为5cm,R100为12cm,射弹散布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当,百米距离上点射射弹70%密集界为20cm×20cm,比56式冲锋枪有大幅度提高。

具有独创性的是,拥有空仓挂机性能(56式冲锋枪没有),当时其他国家装备的M14、G3、M16等自动步枪都尚未具备这项功能。

供弹方面,63式自动步枪可以在不摘取弹匣的状态下,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弧形弹夹直接向20发弹匣内压弹。

这点在当时我国工业原料缺乏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战斗中,普通战士可携带1~2个弹匣以及足够数量的弹药便可支持一场中型规模的战斗,大量节约了钢材。

63式步枪的弹匣也很有特点。

中国兵器发展史

中国兵器发展史

始社会兵器-----三代兵器中国到目前为止是世界上发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址最多的国家,在大约180万年前就出现了最早的原始先民。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工具和兵器并不分家,但由于生存竞争,氏族或部落之间常会发生流血的暴力冲突,于是具有杀伤力的生产工具,也被用于人类的战争。

到后来,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财富,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愈发激烈。

以生产为目的的工具已经不能胜任越来越残酷的战争,人们开始研究制造专业格斗武器和防御卫体武装,从此,兵器逐渐与生产工具分离开来,出现了正式兵器。

这一变化大约发生于原始社会晚期,约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

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产生了众多的文化遗址。

最典型的有距今约180万年的西侯度遗址。

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以粗厚笨重、器类简单、一器多用为其特点;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石器趋于小型化和多样化,器类增多。

旧石器时代有代表性的兵器有石刮刀,石锤,尖嘴石凿;石箭镞。

古代文献《易经*系辞》曰:弦木为弧,剡木为矢(1)。

弧,就是木制之弓;矢,就是箭的古称。

虽然在考古发掘中,难以见到石器时代的弓和箭杆(弓和箭杆都是采用竹、木、藤之类的易腐物质,一般不能保存至今天),但出土的石器时代的箭镞却十分丰富,有石、骨、蚌壳、陶质等不同材料且大都经过磨制,形状多样。

新石器时代遗址几乎遍于全国。

最著名的文化遗址有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遗址(公元前5550~前4900年);其中红山文化(公元前3500年前后),独具特色。

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磨制石器的技能,能琢磨成锋利并且棱角分明的石质工具;同时也提高了用石质工具加工木器、骨器的技术,为制造兵器准备了工艺方面的条件。

当时由生产工具转化成的兵器主要有:石刀,石箭镞,石矛,石斧,石锛,石戚,石钺;石锤,石戈,等等。

箭镞的大量出土,表明弓箭的普遍应用和狩猎活动的普遍存在。

弓箭的用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本射向禽兽的箭镞,开始转向人类自己,成为人类自相残杀的武器。

中国古代十八般兵器起源发展史

中国古代十八般兵器起源发展史

中国古代十八般兵器起源发展史兵器自古有就有中国古代兵器不但是为了防御,有时更是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足见兵器在古代国家中的显赫地位。

兵器的先进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强盛与否。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其名称,始见于元曲。

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的唱词。

《水浒传》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

”指的均是兵器。

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浙在《五杂俎-卷五》:“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黄、十二锏、十三镐、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头、十七锦绳套索、十八白打。

”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四种说法:(1)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2)与(1)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

(3)指“九长九短”。

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镗、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鎲、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冷兵器分类:九短:刀、剑、鞭、锏、拐、斧、棒、椎、杵。

九长:刀、枪、棍、钺、叉、铛、钩、槊、戟。

兵器篇剑描述:剑.jpg剑,古之圣品。

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遂入玄传奇。

实则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候,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

剑与艺,自古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立身立国,行仁仗义,故流传至今,仍为世人喜爱,亦以其光荣历史,深植人心,斯可历传不衰。

尽管剑的实用价值和显赫军事地位,只存在于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初期,但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力却从未削弱,尚剑之风发展为以“剑”代“武”,后来与侠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剑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末,中国为了应对西方国家的核威胁,决 定研制核武器。
左侧为中国陆军的第一 代主战坦克—59式坦克
右侧为中国陆军的最新 式主战坦克—99式坦克
左侧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实体模型,右侧为中国第一颗氢弹的实体模 型。 核武器的研制成功,标志着而深远的影响。


空 军




-10
研制中的歼-20的姊妹机:歼-31
海军篇 • 航空母舰,是衡量一个国家海军力量的重要指标。
从建国初至今,中国共计从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 购买了4艘已退役航母进行研究,并决定将购买的 第四艘航母:俄罗斯制库兹涅佐夫级瓦良格号航空 母舰改装为中国现役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孤零零的瓦良格号
•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十分 匮乏。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中国军民不畏艰难, 经过8年奋斗,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汉阳式步枪
• 在军阀混战的时代,一直到抗战结束,汉阳造在中国一 直是主力武器之一,由清朝新军开始,北洋军、北伐军、 中央军、红军,汉阳造武装了无数的中国部队。到了八 年抗战,抵御外侮,可算是老树开花又逢春。直到朝鲜 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仍有许多部队持着汉阳造,在冰 天雪地中与十六国联军拚杀。
• 远古的武器主要是:石斧,矛(用兽骨,岩石等制成),弓箭,木 棒,火,等等当时主要是以石器为主。
先秦时代
• 根据先秦的历史文献研究和文物出土发现,先秦兵器以戈、 钩戟、矛、剑、钺、 殳为主,当然还有弓弩。
汉代的武器种类在先秦弓矢、殳、矛、戈、戟 “五兵”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军士使用的武 器已是多种多样。长兵器有殳、戈、矛、戟; 短兵器有刀、剑;远射兵器有弩、弓;防护兵 器有盔甲、盾牌;攻守的兵器有钩镶。此外还 有锤、挝、杖、钺、斧等劈砍、锤砸兵器。在 各种兵器之中,铁兵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汉 初晁错所列的弓弯、短兵、长戟、剑盾、矛铤 等多是质量精良的铁制兵器。近年来考古发掘 的长安武器库所出兵器,除少量仍为青铜制造 外,绝大多数均为铁兵器,刀、剑、戟、矛、 斧、骸、盔甲一应俱全,仅铁镞就达1000余件。 汉代军中的武器不仅品种多,而且质量高,远 远优于匈奴的兵器。
• 清代因满人起于马上骑射,士兵以苗刀、弓箭、 长矛为主要装备,火器仅有粗制的长程火炮(入 关后对明朝的火炮进行了改造,制成的“神武大 炮”)火枪只有守卫皇宫的部队配了一些。
中国近六十年武器发展史概述
从缴获日军——解放战争缴获国军装备——解放后从前苏联引进技术—— 开始仿制前苏联军用产品:小到步枪大到飞机导弹——与苏关系破裂自主 研发两弹一星——文革十年,出了核军工方面没有遭到迫害常规武器几乎 没有什么发展——改革开放后开始有科技强军战主体思想——90年代开始 小步慢跑,引进外来技术的同时吸收外来军工技术进行整合——96年台海 危机之后开始意识到蓝水海军的重要性——近20年来进展还可以,很多常 规武器的研发和制造已经摆脱了对俄式技术的依赖,但至今为止我过军工 方面心脏病问题一直在努力解决,无论是战斗机、主张坦克、大型水面舰 艇,很多还都不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中国心——随着现代化战争的需求,海 军将会成为重头戏,陆军在大国中逐渐的有可能会被改编成特种作战部 队——近期,我们的国家也有了自己的航母战斗群成军
清朝洋务运动时期
清政府不惜耗费巨资,先从国外购买洋枪、洋炮,继而购买 设备、引进技术、建厂筹造,前后共创办42个局、厂。最初生产 各式前装滑膛和线膛步枪、马枪、抬枪、炸炮(冲天炮)、阿姆 斯特朗式重型要塞炮及弹药、地雷、水雷等,然后发展为生产林 明敦边针、林明敦中针、马梯尼亨利、1871年式毛瑟等早期后膛 单发步枪和阿姆斯特朗、克虏伯、克鲁森等后膛要塞炮、过山炮 。这一时期,所建工厂大多为生产枪、炮、弹、药的综合性工厂 ,但缺乏正规工艺,生产技术也比较落后。
元朝军队使用的武器,可分为冷兵器和火器两大类. 冷兵器为主。冷兵 器的种类很多。属于长杆兵器的,有枪(矛)、长柄刀、 扑把等;属于短柄 兵器的,有刀、剑、斧等;属于射远兵器的,有 弓、弩、炮(抛石机)等; 属于防护装具的,有盔甲和盾牌等。枪、扑把等长杆兵器蒙古人的长 矛,往往在铁颈上有一个 钩,便于把对手从马上拉下来,也就是中国传 统的单钩或双钩枪。 扑把当即后代的镗把类武器。此外,长兵器还有长 柄刀、铁棒、 长把骨朵等。自蒙古国时期应用砲具,至元朝前期采用 “回 回砲”技 术,造炮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回回炮威力巨大,能抛发100多公 斤的石头,发射时声如雷鸣,颇可使敌军丧胆,以后在各军中普遍使用。 在元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作战中起过相当大的作用。蒙古军西征时, 经常使用火油筒。对南宋作战时,大规模使用火炮 (火球)。对日本作战时 使用丁铁火炮。以后,又发明了先进的管状火器--火铳。
2020/4/14
百姓嘴中的“王八壳子”—毛瑟手枪
从反围剿时期开始,到抗战和解 放战争期间,红军八路军、解放 军都大量使用这款武器,其中在 抗战期间使用这款武器的数量最 多。捷克式轻机枪也是八路军和 新四军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
• 陆军篇 • 海军篇 • 空军篇
陆军篇
坦克作为陆军突击兵器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成名 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并由此确立了其在陆军中的主导地位。 相比于世界坦克强国而言,中国的坦克发展起步晚了30多 年。到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坦克工业仍然为零。但是, 充满自信与活力的新中国领导人并没有因此妄自菲薄,而 是以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决定建立自己的坦克工业,从而 拉开了中国坦克发展的序幕。
至19世纪末期,1891年江南制造局研制出快利步枪,1895年 湖北枪炮厂开始制造汉阳式(即1888年式毛瑟)步枪,1892年江 南制造局制造阿式管退船台快炮,1905年该局又开始制造克虏伯 式75毫米管退山炮.使中国兵器发展逐渐进入一个新阶段。
清朝北洋海军从德国购买的主力舰艇“致远舰”
伟大的抗日战争
改装完毕的辽宁舰。 PS:瓦良格号在中国人民手中重生啦
2020/4/14
空军篇
• 建国初期,我国的空军力量十分有限,飞机主要来源于抗战和内战 所缴获的敌军飞机。但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奋起直追, 在“引进,消化,自主研发”的道路上不懈前进,终于组建了一支 值得人民信赖的空中力量,保卫了祖国的壮丽河山!
研 发 中 的 歼
-20
朝鲜战场立下赫赫战功的歼-6
明清
• 明朝的武器已高科技为主。火铳、鸟铳、红衣大 炮、百虎齐奔等在当时都算得上是高科技。明代 仿宋,主装备为朴刀和长矛,火器装备比例扩 大;此外万历年间戚继光对倭寇所持日本刀仿制 而做成苗刀,揉钢技术在中国复兴。明朝中后 期,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边患问题,明朝皇帝开始 下令研制导弹核武器这一具有“决定性”的战略 武器。
汉 代
唐代起,火药开始用于战争。从宋 代开始,中国进入了热兵器时代。
隋唐时以长枪为主 宋代时以长刀为主 蒙元时以火铳为主 明清时以火炮为主
4/14/2020
• 唐中叶以后,每个士兵(包括步兵和骑兵)都装备1条长 枪,当时枪分漆枪,木枪,白杆枪和朴头枪4种,长枪运 用很广,除了战时格斗外,扎营时可以用作支撑营帐,防 守时可以当拒马,渡河时可以用来捆扎木筏。而作为另外 一种士兵的必备武器刀,有2种主要用刀:一种是横刀 (也就是佩刀),当时刀剑,另外一种叫陌刀也称拍刀, 是一种长柄2刃刀,长1丈,步兵使用,一般以密集队形列 于阵前,唐军装备的主要远射武器是弓箭,装备率达到 100%,与佩刀和枪一样,人手一具,当时中国军用弓的 样式早已经固定下来了,全部都是复合体反射弓,射程随 弓力不同而变化,唐军也和前代一样,强调强弓劲弩,开 满就射,唐代王踞所著《射经•马射总法》写道“势如追 风,目如流电,满开弓,紧放箭”,可见唐时对弓箭手要 求的是射程和火力密度。
咸平元年六月唐福造火箭、火球、火蒺藜,五年 九月石普所发之火球、火箭,皆为利用火药以伤 敌的火药武器。而此有炸伤力的火药武器在景德 元年(1004)的对辽之役中开始发挥破敌的功效。 如该年十一月,在宋师天雄军被辽大军围困时, 幸赖宋将孙全照所训练的弓弩手以能射穿铁甲的 火箭破敌而使天雄军不致全军覆没。
中国武器的变迁史
• 创作人员
金融2班 2029寝室
• 张航 • 徐梦霞 • 何炆桦 • 孙文英 • 刘艺 • 林璐
120401054 120401044 120401076 120401022 120401080 120401026
冷兵器时代: 远古 木头、石块
先秦 青铜兵器
汉代 铁制兵器
远古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