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不相能阅读附答案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附翻译)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
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
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
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
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
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
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
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蚧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
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
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
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
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
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
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
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
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
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
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
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
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
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
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
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
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帝贷诸将罪。
(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4.对下列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者内诏不敢出内:收起B.乃彻民屋为摞石车彻:拆毁C.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乘:趁着D.希德委资粮遁走委:放弃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①少从戎,严毅有大略②贼至治之,徒疲吾人③遣裨校出,若送款者④光弼出敢死士搏贼⑤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⑥光弼拒贼,战尤力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光弼刚正不阿,敢作敢为。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附翻译)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阅读答案(附翻译)篇一:“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阅读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
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
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
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
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
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
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
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蚧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
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
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
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
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
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
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
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
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
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
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
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
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
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
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
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
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帝贷诸将罪。
(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4.对下列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者内诏不敢出内:收起B.乃彻民屋为摞石车彻:拆毁C.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乘:趁着D.希德委资粮遁走委:放弃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①少从戎,严毅有大略②贼至治之,徒疲吾人③遣裨校出,若送款者④光弼出敢死士搏贼⑤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⑥光弼拒贼,战尤力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光弼刚正不阿,敢作敢为。
《贞观政要》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翻译

《贞观政要》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翻译《贞观政要》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贞观政要》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
惟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
凉州都督李大亮以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上疏曰:“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
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故《春秋》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自陛下君临区宇,深根固本,人逸兵强,九州殷富,四夷自服。
今者招致突厥,虽入提封①,臣愚稍觉劳费,未悟其有益也。
然河西民庶,镇御藩夷,州县萧条,户口鲜少,加因隋乱,减耗尤多,突厥未平之前,尚不安业,匈奴微弱以来,始就农亩,若即劳役,恐致妨损,以臣愚惑,请停招慰。
且谓之荒服者,故臣而不纳。
是以周室爱民攘狄,竟延八百之龄;秦王轻战事胡,故四十载而绝灭。
汉文养兵静守,天下安丰;孝武扬威远略,海内虚耗,虽悔轮台,追已不及。
至于隋室,早得伊吾,兼统鄯善,且既得之后,劳费日甚,虚内致外,竟损无益。
远寻秦、汉,近观隋室,动静安危,昭然备矣。
伊吾虽已臣附,远在藩碛,民非夏人,地多沙卤。
其自竖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藩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
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
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糜费。
以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
”太宗不纳。
十三年,太宗幸九成宫。
突利可汗弟中郎将阿史那结社率阴结所部,并拥突利子贺罗鹘夜犯御营,事败,皆捕斩之。
太宗自是不直突厥,悔处其部众于中国,还其旧部于河北,建牙②于故定襄城,立李思摩为乙弥泥熟俟利苾可汗以主之。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文言文翻译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文言文翻译1.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原文:郭子仪初与李光弼惧为安思顺牙将,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
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
”子仪趋堂下,所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2.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翻译:刚开始郭子仪与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的麾下将领时,二人(关系)不融洽,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
后来子仪代替思顺当上将军后,老弼恐怕被诛... ,于是(对子仪)下跪请罪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你)放过我的妻子和儿子。
”子仪走下堂来,握住他的手说:“如今国家动乱,主人受人侮辱,不是您不能平定,我子仪又怎能心怀私怨呢!”于是一边流着涕泪一边(对李光弼)用忠义之道加以勉励,并立即推荐他为节度使,两人一起攻破乱贼,没有丝毫猜忌了。
3.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创作背景:司马光曾觉得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此想要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
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
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
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
元丰七年(1084)书成。
《资治通鉴》成书后,元丰八年,范祖禹、司马康、黄庭坚、张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校定完毕,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
4.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注释:①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
②牙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
④见诛:被诛杀。
⑤贷:宽恕。
⑥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旧唐书·郭子仪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
子仪长六尺余,体貌秀杰。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
(天宝十五载)六月,子仪、光弼率仆固怀恩等阵于嘉山,贼将史思明等亦结阵而至,一战败之,斩馘四万级,生擒五千人,获马五千匹,思明露发跣足奔于博陵。
于是河北十余郡皆斩贼守者以迎王师。
子仪将北图范阳,军声大振。
七月,肃宗即位,以贼据两京,方谋收复,诏子仪班师。
八月,子仪与李光弼率步骑五万至自河北。
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自西蕃入寇,车驾东幸,天下皆咎程元振,东宫屡论之。
元振惧,又以子仪复立功,不欲天子还京,劝帝且都洛阳以避蕃寇,代宗然之。
子仪闻之,因兵部侍郎张重光宣慰回,附章论奏。
代宗省表,垂泣谓左右曰:“子仪用心,真社稷臣也。
可亟还京师。
”车驾自陕还宫,子仪伏地请罪,帝驻车劳之曰:“朕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乃赐铁券,图形凌烟阁。
以子仪为尚书令,上表恳辞,答诏不允。
翌日,敕所司令子仪于尚书省视事。
诏宰相百僚送上,遣射生五百骑执戟翼从,自朝堂至省,赐教坊乐。
子仪不受,复上表曰:“臣伏以尚书令,武德之际,太宗为之,自后因废此官,永代作则。
陛下守文继体,固当奉而行之,岂可猥私老臣,隳厥成式?上掩陸下之德,下贻万方之非。
臣虽至愚,安敢轻受?”手诏答曰:“优崇之命,所以报功;顾循时议,会谓允谐。
而屡拜封章,恳怀让挹,宜宣示于外,编之史册。
”(节选自《旧唐书·郭子仪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B.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C.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D.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馘,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这里的馘也是斩首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学生版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经典例题】(一)慎其所处子曰:“商①也好与贤已者处,赐②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⑤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
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⑤漆:墨漆。
思考练习:1.请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1)故曰,与善人居 (2)与不善人居(3)如入鲍鱼之肆 (4)亦与之化矣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D.“丹之所藏者赤”和“漆之所藏者黑”中的“之”用法相同。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文:(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译文:4.根据文义,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请写出这个成语。
5.对君子“慎处”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6.这段文字意在告诫人们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作答)(二)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①。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②,首不得出③。
既④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⑤。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先瓮(wènɡ)中盛谷:先在瓮中装进谷子。
②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骆驼将头伸入瓮中吃谷子。
③首不得出:(骆驼的)头不能够缩出。
④既:已经。
⑤其人以为忧:那个人为此事发愁。
其,指示代词,那个。
以为忧为(这件事)发愁。
《资治通鉴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阅读答案与翻译

《资治通鉴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阅读答案与翻译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山,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
子仪选骁骑更挑战,三日,至行唐,贼疲,乃退。
子仪乘之,又败之于沙河。
蔡希德至洛阳,安禄山复使将步骑二万人北就思明,又使牛廷玠发范阳等郡兵万馀人助思明,合五万馀人,而同罗、曳落河居五分之一。
子仪至恒阳,思明随至,子仪深沟高垒以待之;贼来则守,去则追之,昼则耀兵,夜斫其营,贼不得休息。
数日,子仪、光弼议曰:“贼倦矣,可以出战。
”(至德元年五月)壬午,战于嘉山,大破之,斩首四万级,捕虏千馀人。
思明坠马,露髻跣足步走,至暮,杖折枪归营,奔于博陵;光弼就围之,军声大振。
于是河北十馀郡皆杀贼守将而降。
渔阳路再绝,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多为官军所获,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
禄山大惧,议弃洛阳,走归范阳,计未决。
是时,天下以杨国忠骄纵召乱,莫不切齿。
又,禄山起兵以诛国忠为名,王思礼密说哥舒翰,使抗表请诛国忠,翰不应。
思礼又请以三十骑劫取以来,至潼关杀之。
翰曰:“如此,乃翰反,非禄山也。
”或说国忠:“今朝廷重兵尽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于公岂不危哉!”国忠大惧,乃奏:“潼关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
请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
”上许之使剑南军将李福德等领之又募万人屯灞上令所亲杜乾运将之名为御贼实备翰也翰闻之亦恐为国忠所图乃表请灞上军隶潼关六月癸未召杜乾运诣关因事斩之国忠益惧。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一)5.对下列甸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踵:脚后跟。
B.露髻跣足步走跣:光着脚。
C.或说国忠说:劝说,游说。
D.上许之许:答应。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贼疲,乃退如此,乃翰反,非禄山也B.又败之于沙河于公岂不危哉C.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D.子仪深沟高垒以待之禄山起兵以诛国忠为名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不属于郭子仪、李光弼军事行动的一组是(3分)①贼来则守,去则追之②贼倦矣,可以出战③战于嘉山,大破之④至暮,杖折枪归营⑤于是河北十馀郡皆杀贼守将而降⑥议弃洛阳,走归范阳A. ①③⑥B. ①②⑤C. ②③④D.④⑤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子仪、李光弼兵退回常山,叛将史思明又收罗散兵数万随后追击,郭子仪挑选骁勇善战的骑兵主动挑战。
《旧唐书·郭子仪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
子仪长六尺余,体貌秀杰。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
(天宝十五载)六月,子仪、光弼率仆固怀恩等阵于嘉山,贼将史思明等亦结阵而至,一战败之,斩馘四万级,生擒五千人,获马五千匹,思明露发跣足奔于博陵。
于是河北十余郡皆斩贼守者以迎王师。
子仪将北图范阳,军声大振。
七月,肃宗即位,以贼据两京,方谋收复,诏子仪班师。
八月,子仪与李光弼率步骑五万至自河北。
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自西蕃入寇,车驾东幸,天下皆咎程元振,东宫屡论之。
元振惧,又以子仪复立功,不欲天子还京,劝帝且都洛阳以避蕃寇,代宗然之。
子仪闻之,因兵部侍郎张重光宣慰回,附章论奏。
代宗省表,垂泣谓左右曰:“子仪用心,真社稷臣也。
可亟还京师。
”车驾自陕还宫,子仪伏地请罪,帝驻车劳之曰:“朕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乃赐铁券,图形凌烟阁。
以子仪为尚书令,上表恳辞,答诏不允。
翌日,敕所司令子仪于尚书省视事。
诏宰相百僚送上,遣射生五百骑执戟翼从,自朝堂至省,赐教坊乐。
子仪不受,复上表曰:“臣伏以尚书令,武德之际,太宗为之,自后因废此官,永代作则。
陛下守文继体,固当奉而行之,岂可猥私老臣,隳厥成式?上掩陸下之德,下贻万方之非。
臣虽至愚,安敢轻受?”手诏答曰:“优崇之命,所以报功;顾循时议,会谓允谐。
而屡拜封章,恳怀让挹,宜宣示于外,编之史册。
”(节选自《旧唐书·郭子仪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B.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C.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D.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馘,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这里的馘也是斩首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不相能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
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
”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⑤,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注释】①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
②牙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
④贷:宽恕。
⑤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小题1: 解释文
中加点词。
俱为安思顺牙将 ___________
非公不能定____________
小题2: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
A•接着流着泪勉励来为国尽忠。
B. 接着流着鼻涕勉励来为国尽忠。
C. 接着流着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
D. 接着流着鼻涕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
小题3: 李光弼向郭子仪“跪请”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小题4: 从郭子仪对待李光弼的态度来看,郭子仪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的人。
参考答案:
小题1: 解释文中加点词。
(4 分)
(1)都,全。
(2 分)(2)平定、安定、安稳。
(2 分)
小题2:C(3 分)
小题3:(2 分)恐见诛
小题4: 不计前嫌、公而忘私、顾全大局(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答到其中两点得 3 分,答到其中一点得 2 分。
)(3 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根据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再根据自己所学积累判断字词含义,注意“俱”与“具”的区别。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观察各译句的区别所在,再根据文意和掌握的古汉语知识理解原句,与各项比较。
本句是倒装句,“涕”是眼泪的意思,故C正确。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文意,抓住李光弼与郭子仪的行为描写谷贱伤农,根据短文中的情节理解人物,回答问题。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文中对李光弼的言行描写,从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概括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