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pot 酶联免疫斑点扫描图像分析仪

合集下载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分析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分析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抽搐等,严重时可导致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损伤。

因为该病的症状常常类似于其他病毒性脑膜炎症状,难以通过临床症状来确诊,因此需要靠特定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诊断。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是一种用于检测细胞因子、抗体、蛋白质等的生物分子的定量分析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特定的抗体捕获被检分子,进行显色反应并计数,从而得出样品中所含目标分子的浓度。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具体的细胞因子、蛋白质等分子,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中,将患者血清样本与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结合,使得与该菌感染相关的蛋白质或抗体形成复合物,然后通过酶标记的特异性二抗捕获复合物并显色。

若样品中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体,则会形成具有分子特异性的抗体斑点,否则则不会有这些斑点。

因此,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血清样品所形成的斑点数量越多,就越可以证明该患者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可能性。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有许多的优势。

首先,该技术有很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精确地检测出异物样本中特定的分子。

其次,该技术操作简单、快捷,样本数量也可以灵活调整。

此外,该技术可以在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疾病,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但是,该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人体有时会出现假阳性反应,导致并不表示其真实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这需要通过配合其他临床方法来确定是否为真实感染。

此外,该技术的检测结果可能受到患者病情、抗体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在检测前进行充分的预处理和准备。

总的来说,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虽然该技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已经成为了现代医疗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建议。

elispot的原理及应用

elispot的原理及应用

Elispot的原理及应用1. Elispot是什么Elispot(enzyme-linked immune spot assay)是一种用于测定单个细胞的分泌功能的实验技术。

它通过检测分泌细胞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分泌物的分泌量,来评估细胞的免疫反应。

Elispot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肿瘤学、感染病学等领域的研究和诊断。

2. Elispot的原理Elispot基于细胞分泌物的分泌原理进行测定。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ELISPOT板:将特定抗体或刺激物涂覆在固相支持体上,形成抗原或刺激物捕获层。

常用固相支持体有多孔膜、96孔板等。

2.加样细胞:将待测细胞或其他产生细胞分泌物的细胞加入到ELISPOT板中,使其与抗原或刺激物接触。

3.细胞刺激:经过一定的培养条件和时间,刺激细胞产生分泌物。

4.分泌物检测:将细胞移除,用特异性抗体标记待测细胞分泌物中的目标分子,形成复合物。

5.免疫反应可见化:通过酶标法或荧光法,使复合物与ELISPOT板上的底物发生反应,产生可观察的斑点。

3. Elispot的应用Elispot技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3.1 免疫学研究Elispot可以用于研究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情况,如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

它可以检测单个细胞的分泌情况,并通过对不同细胞类型进行比较,揭示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3.2 肿瘤学研究Elispot可以评估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通过使用与肿瘤相关的抗原刺激细胞,可以检测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分泌情况,进而评估免疫治疗的效果和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强度。

3.3 感染病学研究Elispot在感染病学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特定感染病原体的抗原刺激下,细胞分泌物的产生情况,可以评估免疫应答的强度和类型,并且可以用于疫苗开发和新药筛选等领域。

3.4 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Elispot可以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的自身免疫反应。

ELISPOT技术概述

ELISPOT技术概述

一、 ELISPOT技术概述1、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ELISPOT全名为酶联免疫斑点检测,英文: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它结合了细胞培养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即ELISA技术),能够在单细胞水平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

其技术原理,一句话概括就是:用抗体捕获培养中的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并以酶联斑点显色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Sedgwick JD 2005)。

该技术检测细胞因子具有三大优点:其一,灵敏度高。

在一百万个阴性细胞中只要有一个分泌细胞因子的阳性细胞即可被检测出来。

这是目前为止,最为灵敏的检测技术,灵敏度比传统的的ELISA方法高2-3个数量级。

其二,单细胞水平,活细胞功能检测。

ELISPOT检测的是单个细胞分泌,而非细胞群体的平均分泌。

在检测的过程中,有活细胞培养与抗原刺激阶段,检测的是活细胞的功能,而非死细胞的遗留物。

其三,操作简便经济,可以进行高筒量筛选。

ELISPOT没有复杂的细胞体外扩增过程,不使用同位素,不需要大型的、专门的实验仪器设备。

按照标准化的实验操作,一个实验者可以同时处理数百个样品,效率远远高于其它检测方法(Kalyuzhny AE 2005)。

实验设计在96孔培养板上进行,直接以培养板的塑料板底或者PVDF膜以及硝酸纤维素膜为基质,包被上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用以捕获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由于涉及到细胞培养的过程,对单克隆抗体的要求要远高于ELISA中的捕获抗体,该抗体需要无毒,不含内毒素,亲和力高等特点。

)之后,在培养板的孔内加入细胞培养基(现在无血清ELISPOT技术已经成熟,培养基中可以不再含有血清)、待检测的细胞以及抗原刺激物进行培养。

在特异性的抗原或者非特异性的有丝分裂原的刺激下,数小时之内,T细胞就会开始分泌各种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当即就被位于细胞下方的膜上的单克隆抗体所捕获。

在洗去细胞之后,被捕获的细胞因子可以与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结合,然后用酶标亲和素再与生物素结合,进行化学酶联显色,就可以在膜的局部形成一个个圆形的斑点。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技术(Elispot)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中的应用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技术(Elispot)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中的应用

提供 , 脑脊液 T — N P R) 平 ≥50 cpe/ l 断 为 阳 BD A( C 水 0 o i m 判 s
性 , 5 0cpe m 判 断 为 阴 性 。 检 测 结 果 使 用 Pi 50软 < 0 oi / l s rm . s
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和统计学分析。两组 间率 的比较采用卡方
特 异 性 r 扰 素 (F —) 平 可 以 用 于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感 染 的 干 IN r 水
断为 阳性 , 抗 原 检 测 结 果 为 阴性 , 果 判 断 为 阴 性 ; 有 3种 结 所 脑 膜 脑 炎 病 例 均 常 规 行 脑 脊 液 A A、 脊 液 T — N P R) D 脑 B D A( C
检测 。脑脊 液 A A使 用 酶 标 法 进 行 检 测 , 据 国 内 同行 D 根 20 04年对脑脊 液 A A在结 核性脑 膜脑 炎 中研 究 的标准 J D , 脑脊液 A A18U L判断为 阳性 , 8U L判断为阴性 ; D > / < / 脑脊
液 T —N B D A荧 光 定 量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试剂 由达 安 基 因有 限 公 司
选 非 结 核 性 脑 膜 脑 炎 病 例 均 通过 临床 治 疗 转 归 及 实 验室 检 查 最终确诊 。
方 法
所 有 病 例 均抽 取 乙 二 胺 四 乙 酸 ( D A) 凝 血 5m , ET 抗 l送
实 验 室 行 Ei o检 测 。检 测 结 果 根 据 斑 点 数 量 设 定 , 一 反 lp t s 每
术 在 结 核 性 脑 膜脑 炎 中 的应 用 价 值 。
临 床 资 料


在 7 例 结 核 性 脑 膜 脑 炎 的 诊 断 中 ,lp t 性 者 4 3 Ei o 阳 s 5

ELISPOT工作原理

ELISPOT工作原理

ELISPOT工作原理关键信息项:1、 ELISPOT 技术的定义2、涉及的实验材料和设备3、实验操作步骤4、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5、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11 ELISPOT 技术的定义ELISPOT(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即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定量单个细胞分泌特定蛋白质的免疫学方法。

111 原理概述ELISPOT 基于细胞分泌的蛋白质能够在细胞周围的固相载体上形成可见斑点的原理。

当被检测的细胞受到特定刺激后,会分泌特定的细胞因子或抗体等蛋白质。

这些分泌的蛋白质会被预先包被在固相载体(通常是微孔板)上的特异性抗体捕获。

112 与其他技术的比较与传统的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相比,ELISPOT 能够检测单个细胞的分泌水平,而 ELISA 则是对细胞群体分泌的总和进行测量。

12 涉及的实验材料和设备121 固相载体通常使用 96 孔或 384 孔的微孔板,表面经过特殊处理以增强抗体的吸附。

122 捕获抗体针对待检测的细胞因子或蛋白质的特异性抗体,用于包被微孔板。

123 检测抗体与捕获抗体识别不同表位的另一种特异性抗体,通常与酶标记物结合。

124 酶标记物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P)等,用于催化显色反应。

125 显色底物根据所使用的酶标记物选择相应的显色底物,产生可见的斑点。

126 细胞培养相关试剂包括培养基、血清、刺激剂等。

127 细胞分离和制备设备如离心机、移液器等。

13 实验操作步骤131 微孔板包被将捕获抗体稀释至适当浓度,加入微孔板中,在适当条件下孵育,使抗体吸附在微孔板表面。

132 封闭用封闭液封闭微孔板上未结合抗体的位点,以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133 细胞接种将处理好的细胞悬液加入微孔板中,在特定条件下培养。

134 刺激根据实验目的,加入适当的刺激剂,诱导细胞分泌目标蛋白质。

135 孵育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孵育,使细胞分泌的蛋白质被捕获抗体捕获。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POT)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可用于检测单个细胞
的分泌物,如细胞因子、抗体、酶等。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
药物筛选、疫苗研究等领域。

ELISPOT的原理是利用特定的抗体捕获分泌物,然后使用酶标记的二
抗或底物来检测捕获的分泌物。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试板:将多孔板涂上特定的抗体,使其能够捕获分泌物。

2. 细胞处理:将待检测的细胞加入试板中,使其与涂有抗体的孔相互
作用。

3. 洗涤:将试板洗涤,去除未结合的细胞和其他杂质。

4. 二抗标记:加入酶标记的二抗,使其与捕获的分泌物结合。

5. 洗涤:将试板洗涤,去除未结合的二抗和其他杂质。

6. 底物反应:加入底物,使其与酶标记的二抗反应,产生可见的斑点。

ELISPOT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它可
以检测单个细胞的分泌物,因此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免疫应答、肿瘤免
疫学、感染病毒的免疫学等领域。

此外,ELISPOT还可以用于药物筛
选和疫苗研究,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更有效的药物和疫苗。

ELISPOT的缺点是需要较长的实验时间和较高的成本,同时需要专业
的实验技能和设备。

此外,ELISPOT只能检测单个细胞的分泌物,无
法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

总之,ELISPOT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ELISPOT将会在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疫苗研
究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Elispot--酶联免疫斑点扫描图像分析仪

Elispot--酶联免疫斑点扫描图像分析仪

YZ—2000C型Elispot(酶联免疫斑点)扫描图像分析仪
仪器说明:
YZ-2000 C型Elispot(酶联免疫斑点)扫描图像分析仪是专门为酶联免疫斑点技术设计的扫描成像分析仪,可分析各个厂家Elispot 试剂,T-POT试剂及6—-—96孔透明板和PVDF膜上的斑点.可按斑点的形态学计数;按斑点的面积直径的大小设定阈值计数;计算斑点的积分光密度值和平均光密度值。

应用领域:
免疫学基础研究TB细胞计数;疫苗研究;药物筛选;感染性疾病诊断与研究;肿瘤免疫研究;自身免疫病研究;过敏研究;移
植免疫研究等方面。

技术参数:
动态密度值: 3.5 D
分辨率: 5um
最大光学分辨率: 4800/12800dpi
扫描速度: 96孔板或有效面积≤30秒(1200dpi)
测量池面积: 300×210mm
背光:两种光源白色和蓝色(可选),光强度可调。

操作温度: 0℃-—-—40℃
噪声: ≤50db
电源: 210-240v
相对湿度: 10%—85%
外观尺寸: 长355mm×高180mm×深580mm
计算机选配:
品牌电脑:操作系统windows7 ,Intel平台;CPU i5 四核,速度3.2Hz ;独立显卡2GB;内存8GB ;硬盘1T; 23英寸液晶显示器.。

设备名称荧光(酶联)斑点分析仪

设备名称荧光(酶联)斑点分析仪

设备名称:荧光(酶联)斑点分析仪一、设备使用需求1 、可见光单色、可见光双色的酶联免疫斑点实验结果分析。

2 、病毒斑,菌落,克隆斑,等微生物斑点实验分析。

3、多色荧光斑点实验检测分析。

4、死、活细胞计数,多色病毒抗体中和实验检测,病毒报告基因检测,荧光灶实验检测,NK杀伤实验检测分析等。

二、主要技术参数(原装进口)1、可见光和荧光检测。

2、适用于多种荧光方法,至少包括FITC、Alexa488、GFP、PI、PE、RFP、Cy3、TRITC、PE-Cy5、PerCP等。

3 、自动居中功能AutoCenter:无需三点定位,能够自动对每个孔的位置居中调节。

*4、可读取切片,载玻片,血细胞计数板,384孔,96孔,48孔,24孔。

*5 、可见光照明系统:5.1 顶部光源为点光源阵列,点光源数量≥60个。

5.2 底部光源为LED平面发光板,面积≥3cm×3cm。

*6、荧光激发光源≥2个,光源类型为高能LED光源,寿命≥20000小时。

7、全自动滤镜转换器,提供的位置≥8组,配置滤镜≥4组。

8、能够至少完成下列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4色荧光检测实验;病毒抗体中和实验;病毒报告基因检测,荧光灶实验检测,死、活细胞计数实验; NK杀伤实验检测。

9 、独立的酶联免疫斑点分析软件:9.1 、用户设置计数参数,自动进行计数;系统可以辅助用户自动设定参数,可根据实验结果自动调整参数,实现不同情况下的准确计数。

9.2、智能动态分析:完全无需用户设置参数,也不需要调用预设的固定模版。

智能动态的对各种实验结果进行动态计数分析。

9.3、具备动态斑点群体分析AutoGate:采用科学的统计学方法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斑点进行人工智能的区分。

提供该分析方法的证明文献。

*10、独立的荧光斑点分析软件:10.1、分析多色荧光斑点实验。

需提供软件分析截屏图说明。

10.2、对死活细胞计数实验进行自动分析,同时检测样本数≥30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Z-2000C型Elispot(酶联免疫斑点)扫描图像分析仪
仪器说明:
YZ-2000 C型Elispot(酶联免疫斑点)扫描图像分析仪是专门为酶联免疫斑点技术设计的扫描成像分析仪,可分析各个厂家Elispot 试剂,T-POT试剂及6---96孔透明板和PVDF膜上的斑点。

可按斑点的形态学计数;按斑点的面积直径的大小设定阈值计数;计算斑点的积分光密度值和平均光密度值。

应用领域:
免疫学基础研究TB细胞计数;疫苗研究;药物筛选;感染性疾病诊断与研究;肿瘤免疫研究;自身免疫病研究;过敏研究;移植免疫研究等方面。

技术参数:
动态密度值: 3.5 D
分辨率: 5um
最大光学分辨率: 4800/12800dpi
扫描速度: 96孔板或有效面积≤30秒(1200dpi)
测量池面积: 300×210mm
背光:两种光源白色和蓝色(可选),光强度可调。

操作温度: 0℃----40℃
噪声:≤50db
电源: 210-240v
相对湿度: 10%-85%
外观尺寸:长355mm×高180mm×深580mm
计算机选配:
品牌电脑:操作系统windows7 ,Intel平台;CPU i5 四核,速度3.2Hz ;独立显卡2GB;内存8GB ;硬盘1T;23英寸液晶显示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