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源部件安装
热控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安装作业指导书

热控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安装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热控取源部件及敏感元件的安装指导,确保安装过程规范、高效、安全。
本指导书适合于所有安装人员,包括技术工程师和操作人员。
二、安装前准备1. 确认安装位置: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热控取源部件和敏感元件的安装位置。
确保位置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和规范。
2. 检查设备和材料:确保所需的热控取源部件和敏感元件完好,并检查相关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是否满足要求。
3. 工具准备:准备所需的安装工具,包括螺丝刀、扳手、电钻等。
确保工具完好无损,并保持工具的清洁。
三、安装步骤1. 施工现场准备:在安装前,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清除可能影响安装的障碍物,并确保工作区域通风良好。
2. 安装热控取源部件:a.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热控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
b. 使用合适的工具,将热控取源部件固定在预定位置上。
确保固定坚固,不会浮现松动或者摇晃。
c. 连接热控取源部件的电源线。
确保电源线与设备的连接坚固可靠,避免松动或者短路的情况发生。
3. 安装敏感元件:a.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敏感元件的安装位置。
b. 使用合适的工具,将敏感元件固定在预定位置上。
确保固定坚固,不会浮现松动或者摇晃。
c. 连接敏感元件的信号线。
确保信号线与设备的连接坚固可靠,避免松动或者断开的情况发生。
4. 安装完毕检查:a. 检查热控取源部件和敏感元件的安装位置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 检查所有连接是否坚固可靠,避免浮现松动、断开或者短路等情况。
c. 检查安装过程中是否有遗漏或者错误,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四、安全注意事项1. 在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像关安全规范操作,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2. 在进行电气连接时,务必断电操作,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3. 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意外伤害。
使用合适的工具,避免使用损坏或者不合适的工具。
4. 在安装过程中,注意防止灰尘、水汽等杂质进入设备内部,避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压力取源部件的安装

压力取源部件的安装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压力取源部件的安装一、压力取源部件的安装(P23)1.安装条件压力取源部件有两类。
一类是取压短节,也就是一段短管。
用来焊接管道上的取压点和取压阀门。
一类是外螺纹短节,即一端有外螺纹,一端没有螺纹。
在管道上确定取压点后,把没有螺纹的一端焊在管道上的压力点,有螺纹的一端便直接拧上内螺纹截止阀(一次阀)即可。
不管采用哪一种形式取压,压力取源部件安装必须符合下列国家技术规范。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4.3.1 压力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被测物料流束稳定的地方。
4.3.2 压力取源部件与温度取源部件在同一管段上时,应安装在温度取源部件的上游侧。
4.3.3 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不应超出设备或管道的内壁。
4.3.4 当检测带有灰尘、固体颗粒或沉淀物等混浊物料的压力时,在垂直和倾斜的设备和管道上,取源部件应倾斜向上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宜顺物料流束成锐角安装。
4.3.5 当检测温度高于 60 ℃的液体、蒸汽和可凝性气体的压力时,就地安装的压力表的取源部件应带有环型或 U 型冷凝弯。
4.3.6 在水平和倾斜的管道上安装压力取源部件时,取压点的方位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测量气体压力时,在管道的上半部;2 测量液体压力时,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 0 ~45 °夹角的范围内;3 测量蒸汽压力时,在管道的上半部,以及下半部与管道水平中心线成 0 ~45°夹角的范围内。
4.3.7 在砌筑体上安装取压部件时,取压管周围应用耐火纤维填塞严密,然后用耐火泥浆封堵。
2、压力变送器安装测量气体、压差安装图测量蒸汽压力安装图(变送器高于取压点)测量蒸汽压力安装图(变送器低于取压点)测量液体压差安装图测量液体压力安装图测量高压介质压差安装图冲液法测量压力安装图3、导压管安装压力变送器的导压管应尽可能的短,并且弯头尽可能的少。
压力取源部件的安装

压力取源部件的安装一、压力取源部件的安装(P23)1.安装条件压力取源部件有两类。
一类是取压短节,也就是一段短管。
用来焊接管道上的取压点和取压阀门。
一类是外螺纹短节,即一端有外螺纹,一端没有螺纹。
在管道上确定取压点后,把没有螺纹的一端焊在管道上的压力点,有螺纹的一端便直接拧上内螺纹截止阀(一次阀)即可。
不管采用哪一种形式取压,压力取源部件安装必须符合下列国家技术规范。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4.3.1 压力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被测物料流束稳定的地方。
4.3.2 压力取源部件与温度取源部件在同一管段上时,应安装在温度取源部件的上游侧。
4.3.3 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不应超出设备或管道的内壁。
4.3.4 当检测带有灰尘、固体颗粒或沉淀物等混浊物料的压力时,在垂直和倾斜的设备和管道上,取源部件应倾斜向上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宜顺物料流束成锐角安装。
4.3.5 当检测温度高于 60 ℃的液体、蒸汽和可凝性气体的压力时,就地安装的压力表的取源部件应带有环型或 U 型冷凝弯。
4.3.6 在水平和倾斜的管道上安装压力取源部件时,取压点的方位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测量气体压力时,在管道的上半部;2 测量液体压力时,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 0 ~45 °夹角的范围内;3 测量蒸汽压力时,在管道的上半部,以及下半部与管道水平中心线成 0 ~45°夹角的范围内。
4.3.7 在砌筑体上安装取压部件时,取压管周围应用耐火纤维填塞严密,然后用耐火泥浆封堵。
2、压力变送器安装测量气体、压差安装图测量蒸汽压力安装图(变送器高于取压点)测量蒸汽压力安装图(变送器低于取压点)测量液体压差安装图测量液体压力安装图测量高压介质压差安装图冲液法测量压力安装图3、导压管安装压力变送器的导压管应尽可能的短,并且弯头尽可能的少。
导压管管径的选择:就地压力表一般选用∮18×3或∮14×2的无缝钢管。
二级建造师机电工程辅导:取源部件的安装要求

取源部件的安装要求——取源部件的安装要考虑被测流体介质的形态、以及管道的相对位置。
切记:分析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压⼒稳定、能灵敏反映真实成分变化和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样品的地⽅;取样点的周围不应有层流、涡流、空⽓渗⼊、死⾓、物料堵塞或⾮⽣产过程的化学反应。
1.温度取源部件与管道的安装施⼯要求温度取源部件与管道垂直安装时,取源部件轴线应与管道轴线相垂直;在管道的拐弯处安装时,宜逆着物料流向,取源部件轴线应与管道轴线相重合;与管道呈倾斜⾓度安装时,宜逆着物料流向,取源部件轴线应与管道轴线相交。
2.压⼒取源部件与温度取源部件在同⼀管段上时,位置要求:压⼒取源部件与温度取源部件在同⼀管段上时,应安装在温度取源部件的上游侧;在检测温度⾼于600C的液体、蒸汽和可凝性⽓体的压⼒时,就地安装的压⼒表的取源部件应带有环形或U形冷凝弯。
3.在⽔平和倾斜的管道上安装压⼒取源部件时:——当测量⽓体压⼒时,取压点的⽅位在管道的上半部;——测量液体压⼒时,取压点的⽅位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平中⼼线成0°⼀45°夹⾓的范围内;——测量蒸汽压⼒时,取压点的⽅位在管道的上半部,以及下半部与管道⽔平中⼼线成0°⼀45°夹⾓的范围内。
4.节流装置在⽔平和倾斜的管道上安装时:当测量⽓体流量时,取压⼝在管道的上半部;测量液体流量时,取压⼝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平中⼼线成0°⼀45o⾓的范围内;测量蒸汽时,取压⼝在管道的上半部与管道⽔平中⼼线成0°⼀45°⾓的范围内。
5.内浮筒液位计和浮球液位计采⽤导向管或其他导向装置时:导向管或导向装置必须垂直安装,并应保证导向管内液流畅通;安装浮球式液位仪表的法兰短管必须保证浮球能在全量程范围内⾃由活动;电接点⽔位计的测量筒应垂直安装,筒体零⽔位电极的中轴线与被测容器正常⼯作时的零⽔位线应处于同⼀⾼度;放射性物位测量取源部件的安装应考虑振动对测量的影响,注意射线的⾓度要避开检修通道。
取源部件(温度、压力等)怎么安装

取源部件(温度、压力等)怎么安装
作者:一气贯长空
01
通用规范
1.取源部件的结构尺寸、材质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2.设备上的取源部件应在设备制造时同时安装。
管道上的取源部件应在管道预制、安装时同时安装。
3.在设备或管道上安装取源部件的开孔和焊接,必须在设备或管道的防腐、衬里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在高压、合金钢、有色金属设备和管道上开孔时,应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
4.在砌体和混凝土浇筑体上安装的取源部件,应在砌筑或浇筑的同时埋入,埋设深度、露出长度应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当无法同时安装时,应预留安装孔。
安装孔周围应按设计文件规定的材料填充密实,封堵严密。
5.安装取源部件时,不应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
取源阀门与设备或管道的连接不宜采用卡套式接头。
当设备及管道有绝热层时,安装的取源部件应露出绝热层外。
取源部件与管道安装要求

取源部件与管道安装要求一、取源部件的安装要求1. 安装位置选择:取源部件应尽量安装在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寿命。
2. 固定稳固:安装时应确保取源部件固定稳固,避免受到外力摇晃或振动,以免影响其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3. 防水防尘:取源部件应采取防水、防尘措施,以保护其内部元器件不受潮湿和灰尘的侵害,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可靠性。
4. 电源接线:根据取源部件的电源要求,正确接线,确保电源供应稳定可靠,并注意线缆的绝缘和接地等安全措施。
5. 连接方式:根据具体设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如USB 接口、网络接口等,确保取源部件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正常通信和数据传输。
6. 定期维护:定期对取源部件进行维护保养,清洁内部灰尘,检查电源线路和连接线路的接触情况,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
二、管道安装的要求1. 管道选材: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管道材料,如不锈钢、铜等,以确保管道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
2. 管道布局:根据实际需要和施工条件,合理规划管道布局,避免管道交叉和弯曲过多,以减小阻力和压力损失。
3. 管道固定:管道应固定牢固,避免受到外力挤压或振动,以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管道连接:管道连接处应采用符合规范的连接方式,如焊接、螺纹连接等,确保连接处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5. 管道支撑:长距离管道应设置支撑点,以减小管道的自重和外力对管道的影响,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 管道绝缘:对于需要绝缘的管道,应进行绝缘处理,以防止热量损失或冷凝水产生,同时减少噪音和震动。
7. 管道标识:对于管道系统中的各个管道,应进行标识,清晰标注管道用途、流体介质、流向等信息,以便于维护和管理。
以上是取源部件和管道安装的相关要求,通过合理的安装和维护,可以确保取源部件和管道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安装质量和工程安全。
同时,定期维护和检查也是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
取源部件的安装

取源部件的安装1、温度取源部件①温度取源部件应安装到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不能选择振动较大、介质流动缓慢或阻力部件附近处。
②对于水、气介质,取源部件按HG516-87,选择温度表连接头;对于污泥介质,取源部件按HG516-87,选择法兰引出连接。
③在测量管道中的介质温度时,应保证测量元件与介质充分接触,因此要求安装温度取源部件时应保证测温元件指向管中心,且迎着被测介质流向或与之正交。
④测量元件的感温点应处于介质流速最大处,即保证测温元件末端越过流速中心线一定尺寸。
当工艺管道小于15mm时,测温元件处应加装扩大管。
⑥当工艺管道内介质为污泥时,测温元件应加装保护套管。
2、压力取源部件:①压力取源部件应选择到流速稳定的直管段上,与温度取源孔相邻时,应选择在温度取源孔上游。
②取源部件材质应符合设计或与工艺管道材质匹配,以便于焊接施工并保证质量。
③压力取源短管不允许伸入超过管道或设备的内壁。
④在水平或倾斜管道上安装取源部件时,当:介质为气体时,取源部件应先在管道水平中心线以上安装;介质为液体时,取源部件应在管道中心线以下90。
夹角内安装;介质为污泥时,取源部件应选在管道项部,取源管及阀门通径应选择25mm以上,以防堵塞。
⑤当介质为水蒸气或温度大于800的可凝性热气体时,对于就地压力测量仪表,则应接通仪表处的导管上加装冷凝圈,以防由于温度影响产生测量误差或损坏仪表。
⑥当介质为腐蚀性时,导管上必须加装隔离器。
3、流量取源部件按设计及产品说明书要求,保证其上、下游直管段最小长度。
其端面必须保证与管道轴线垂直,且进出口方向正确。
4、液位及分析取源部件的安装液位及分析仪表取样点应与业主、监理共同商定,并根据产品说明书及设计确定合理的安装方式,其质量控制按AR等级执行。
5、取源部件安装的质量控制序号质量控制点等级1 测量取源点的正确定位AR2 安装图与安装材料相符ARBR3 防腐管道上开孔焊接后补做防腐4 仪表取源阀门检验合格BR5 泄漏检查AR。
压力取源部件安装要求

压力取源部件安装要求《压力取源部件安装要求那些事儿》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压力取源部件安装要求这个听起来有点专业的事儿。
你想想啊,这压力取源部件就像是个挑剔的“小公举”,安装的时候可得小心翼翼,处处顺着它的性子来。
首先,那安装的位置就得选得准准的,要能准确地测量到压力才行。
要是位置没选对,它可就不乐意了,给你弄出一堆不准确的数据来。
还有啊,安装的时候手法也得温柔。
不能太粗鲁了,不然它一不高兴,“罢工”给你看,那可就麻烦啦。
就好像你对一个易碎的宝贝,得轻拿轻放。
在安装过程中,各种细节都不能马虎。
密封得做好,要是有一点点缝隙,压力就跑掉啦,那测出来的数据还能对吗?这就好像你想抓住一只小老鼠,要是有个洞没堵上,它哧溜一下就跑掉了。
而且啊,安装前的准备工作也得做足。
该清理的清理干净,该检查的检查仔细。
你可别小瞧这些准备工作哦,就像你要去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不做好复习能行吗?有时候我就想啊,这压力取源部件是不是在考验我们的耐心和细心呢。
一点小细节不注意,它就给你脸色看,真的是很让人哭笑不得。
说实在的,每次安装压力取源部件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像是在伺候一个“小祖宗”。
得哄着它,顺着它,还得时刻注意别惹它不高兴。
不过呢,虽然它有点挑剔,但毕竟它的作用很重要啊,没有它准确地测量压力,好多工作都没法开展呢。
所以,咱还是得耐着性子,按照要求一步一步来,把它安装好。
总之啊,压力取源部件安装要求可真不是闹着玩的,每个环节都得认真对待。
虽然有时候会觉得麻烦,但想到它能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这一切也就都值得啦。
朋友们,你们对压力取源部件安装要求有什么感受呢?一起来聊聊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取源部件安装1.概述取源部件是测量过程变量使用的一个附件,直接与热力设备或管道连接。
它不包括检测元件或检测仪表本身在内,仅指检测元件(或仪表测量管道)与热力设备(或管道)连接所用部件。
如:安装测温元件使用的插座或法兰、取压时与主设备或管道连接的短管及阀门、差压水位测量使用的平衡容器、流量测量使用的凝结球、节流装置及其附件等均属于取源部件的范畴。
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均在热力设备或管道上,直接或间接地与被测介质相接触,因此,应根据介质的性质、压力和温度参数选择相应的结构和材质(取源部件的材质应与热力设备或管道材质相符)。
安装后要严密、无泄露,并应随同热力设备或管道一起进行严密性试验。
2.施工流程3.施工准备3.1.取源部件到货后验收合格,其材质经光谱试验满足设计和系统参数要求。
3.2.作业指导书等相关文件编制完成并经过审批,满足施工要求。
3.3.作业人员均经过安全技术交底,并在交底记录上签字。
3.4.高处作业的场所脚手架搭设完成并经验收合格。
3.5.取源部件安装所需的工器具和材料齐全并经检验合格。
4.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4.1.测孔定位4.1.1.测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设计图纸或制造厂图纸及说明书的要求,兼顾维护、检修、监视方便,且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工艺设备或工艺管道上,不得装在管道和设备的死角处。
4.1.2.仪表测孔不应设置在人孔、看火孔、防爆门及排污门附近,不可设置在设备或管道焊缝或热影响区内。
4.1.3.相邻两取源部件之间的距离应大于被测介质的管道外径,但不得小于200mm。
压力与温度测点在同一管段上临近安装时,按介质流动方向压力测孔应开在温度测孔的上游。
图7-1 压力和温度的测点位置选择4.1.4.蒸汽管道的监察段上不得开孔和安装取源部件。
4.1.5.水平或倾斜管道上压力测点的安装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气体介质,为了使气体中含有的少量凝结液能顺利流回工艺管道,不至于进入测量管路及仪表内而造成附加误差,因此取压口应开在管道的上半部(0~180°);(2)对于液体介质,为了使液体内析出的少量气体能顺利回到工艺管道内,同时还要防止工艺管道底部的固体杂质进入测量管路及仪表内,因此取压口应开在管道水平中心线以下并与水平中心线成对45°夹角(180°~225°或-45°~0)的范围内;(3)对于蒸汽介质,为了保持测量管路内有稳定的冷凝液,同时也为了防止工艺管道底部固体杂质进入测量管路及仪表内,因此蒸汽的取压口应开在管道的上半部及水平中心线以下,并与水平中心线成45°(-45°~225°)夹角的范围内。
图7-2水平或倾斜管道上压力测孔位置选择4.2.测孔开凿4.2.1.测点的开孔应在热力设备和管道衬胶、清洗、试压、浇注、保温前进行。
4.2.2.施工前将取源部件的型号用记号笔标识在取源部件醒目的位置上,标识要清晰可见。
4.2.3.根据技术人员确认的安装位置将相应的取源部件的设计编号和取源部件号标识在测孔的附近,标识要清晰可见。
4.2.4.设备或管道上有预留孔洞的,直接将相应的取源部件的型号用记号笔标识在安装位置的周围即可。
4.2.5.取源部件开孔应满足:取源部件测孔直径误差≤1mm,开孔垂直偏差≤3mm,光滑、无毛刺。
4.2.6.开孔前,应先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异物落入管道内。
4.2.7.开孔结束后要进行取源部件的试装,待取源部件试装达到设计要求后(压力测孔直径与取压短管外径偏差为0.5~1mm),应立即安装好取源部件,否则应及时采取临时封闭措施,以防异物掉入孔内。
图7-3仪表测孔临时封闭4.2.8.机械开孔(1)在热力管道和设备上开孔,必须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扳钻或电钻);(2)先用冲头在开孔部位的测孔中心位置打一冲头印;(3)用与取源部件内径相符的钻头进行开孔,开孔时钻头中心线应保持与本体表面垂直;(4)取源孔较大时,可用风钻或磁头钻进行开孔;(5)最后用圆锉或半圆锉修去测孔四周的毛刺。
4.2.9.氧气—乙炔焰开孔(1)在烟、风、制粉管道上开孔,可以采取氧气—乙炔焰开孔;(2)将取源部件放置在需要安装的位置上,用笔在其边缘勾画出轮廓,然后用氧-乙炔焰沿着画线进行切割;(3)在切割前先将钢筋焊在要割下来的铁板上,在切割结束后,可以方便的将割下来的垫板取出,防止掉入管道或设备内;(4)在切割结束后,用扁铲剔去熔渣,再用圆锉修正测孔,使取源部件能插进测孔中。
4.3.取源部件安装设备或管道上有预留孔洞的,直接将相应的取源部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安装。
4.3.1.温度计插座安装温度计接头(插座).jpg(1)温度计插座领取后,先将测温元件进行试装,查看插座的型号是否与测温元件配套,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温度计插座试装)(2)安装在烟、风、制粉管道上的温度计插座,应根据其安装位置的保温层厚度加装一段加长管,使是温度计插座露在保温层外,以便温度计的更换,且满足插入深度为管道的1/3~1/2的要求;(3)温度计插座在安装前,将温度计插座的型号与标识在管道上的型号对应后进行安装;(4)将温度计插座插入测孔内,先进行点焊,再进行调整(温度计插座安装垂直偏差≤1mm),然后进行满焊。
(5)温度计插座安装应满足如下测温元件插入深度的要求:高温高压(主)蒸汽管道的公称通径不大于250mm时,插入深度宜为70mm;公称通径大于250mm时,插入深度宜为100mm。
一般流体介质管道的外径不大于500mm时,插入深度宜为管道外径的1/2;外径大于500mm时,插入深度宜为300mm。
回油管道上测温器件的测量端,必须全部浸入被测介质中。
(6)测温元件过长时,可通过如下方法对温度计插座进行处理:在测孔与温度计插座之间增加相应长度、规格、材质的加长管,使测温元件的插入深度满足测量要求。
在直径为76mm 以下且公称压力不大1.6MPa的管道上安装的温度计插座,也可采用在弯头处沿管道中心线迎着介质流向的方向进行安装。
图7-4 弯头处温度计插座安装低压管道上的温度计插座可以倾斜安装,其倾斜方向应使感温端迎向流体。
图7-5 温度计插座倾斜安装在直径为76mm 以下的管道上安装温度计插座时,又无法倾斜安装,可采用加装扩大管的方法。
图7-6 温度计及扩大管安装4.3.2.烟风防堵装置安装(1)测量带有灰尘或气粉混合物等介质的压力时,应采取防堵或吹扫结构的取压装置;(2)根据设备或管道保温层的厚度,宜焊接相应长度的加长管;(3)将防堵装置的取压管插入测孔内,使取压管与管道内壁齐平,然后点焊,调整取源装置的角度和方向符合制造厂规定后,进行满焊;(4)烟、风、煤粉取压管在水平管道上安装时,防堵装置应与管道垂直。
图7-7 水平管道上安装防堵装置(5)烟、风、煤粉取压管安装在垂直管道或设备上时倾斜度为30゜~45゜,防堵装置分离器取源装置垂直偏差≤0.5mm。
4.3.3.取压短管及阀门安装(1)根据设计选用相应材质和型号的取压短管,也可以采用与母材相同材质的φ25×7mm的管材现场制作。
(2)根据设计的管道保温厚度和阀门的大小确认取压短管的长度下料,长度偏差≤2mm,然后根据焊接要求进行坡口打磨。
(3)将制作好的取压短管插入测孔内,取压短管插入管内的位置与管内壁齐平,先进行点焊,再调整,使取压短管安装垂直偏差≤2mm,然后进行满焊。
4.3.4.节流装置安装流量测量安装位置应根据设计进行安装。
若如设计院没有设计具体安装位置,流量测量装置上、下游直管段的最小长度应满足厂家设计要求。
节流装置安装要待管道冲洗干净后,根据设计院设计的位置和节流装置的长度采用机械方法对管道进行切割,且管道的横截面应为圆形,无突变现象,直管段内壁清洁,无垢、无凸凹和沉淀物。
(1)翼形测速管安装翼形测速管应该根据厂家安装说明在地面上进行拼装,而后将其插入测量孔内,进行调整;测速装置中心线应与风道中心线重合,同测点装两个以上测速管的静压孔在风道的同一横截面上;待调整合格后,最后进行焊接。
图7-8 风量测量装置安装(2)均速管流量计安装均速管风速测量装置在将其插入管道内后,进行调整,使风速测量装置的固定底座与管道内壁齐平,动压孔中心线与管道中心线重合,动压孔朝介质流向,静压孔背介质流向,取源部件轴线与管道轴线垂直相交,待调整合格后,最后进行焊接。
图7-9 送粉管道风速测量装置安装(3)喷咀及标准孔板安装安装前,应对节流件的外观及节流孔直径进行检查和测量,做好记录,并且符合设计要求;对节流装置的方向进行检查、确认,节流件在管道中的安装方向必须使流体从节流件的上游端面流向节流件的下游端面。
对于孔板,圆柱形锐边应迎着介质流动方向,对于喷嘴,曲面大口应迎着介质流动方向;根据说明书确定节流件是安装在水平管段上还是垂直管管道上。
图7-10 孔板和喷嘴安装在水平或倾斜管道上安装的节流装置,取压口的位置进行复查,应符合:测量蒸汽时,取压口在管道的上半部;测量液体时,取压口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水平中心线成45°夹角的范围内,正负压取源的高度应一致;对以上各项检查合格后,进行节流装置的安装(法兰连接的节流装置,在安装过程中,垫片的材质应符合设计及国家标准要求,厚度应为0.1~2mm,垫片压紧后不得突入管道内)。
4.3.5.冷凝器安装(1)冷凝器在安装前应对其型号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安装;(2)测量蒸汽流量的节流件上、下游取压口要装设冷凝器,两个冷凝器的液面处于相同的高度,且不低于取压口。
差压仪表高于节流装置时,冷凝器应高于差压仪表。
冷凝器至节流件的管路进行保温。
在水应平或倾斜管道上安装的节流件,其取压口的方位在管道的上半部与管道水平中心线成45°夹角的范围内;(3)如冷凝器安装后刚度不够的,须安装支架进行支撑。
使两个冷凝器的高度应一致,高度偏差≤2mm;且不低于取压口;4.3.6.取压阀门安装(1)取压阀门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前进行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安装。
(2)合金钢、不锈钢等材质的阀门应进行光谱分析。
(3) 取压阀门应安装在便于操作和维护的地方,阀门无法固定时,应制作阀门支架进行安装。
(4) 安装阀门时应使被测介质的流向与阀门的方向相符,不得反装,固定应牢固,安装时还应采取能补偿主设备热态位移的措施。
(5) 阀门安装要尽量靠近测点和便于操作的地方,并要露出保温层,外螺纹截止阀安装时做好密封。
(6) 阀门阀杆应垂直向上或水平,不得使阀杆朝下或朝下方倾斜(液位取源阀门要求阀体水平安装)。
(7) 高温、高压及水位的一次门安装应采用焊接式阀门,低温,低压系统可采用外螺纹连接式阀门。
(8)安装焊接阀门时,应使焊接阀门入口中心线与取压管中心线同心,不得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