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单元复习》名师教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单元复习》名师教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单元复习》名师教学教案六下第三单元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按课复,结合《匆匆》与《那个星期天》的课后思考题,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2.比较《匆匆》与《那个星期天》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3.阅读迁移,练在其他同类文章中感悟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比较《匆匆》与《那个星期天》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阅读迁移,练在其他同类文章中感悟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单元主题和单元研究要素回顾。

1.借助“单元页”“交流平台”梳理抒情方法。

2.看单元首页,了解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

3.(出示)“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的定义。

4.明确本节课研究任务,结合《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课的课后练题,进行复。

二、复第八课《匆匆》1.复课后第二题。

(1)我们先来看《匆匆》的课后思考题(出示课后第二题题目)(2)读两处问句。

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呢?作者通过直接、连续地追问,紧紧吸引住我们的目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3)再读一、四自然段,感受通过排比、对比、拟人等体式格局直接抒情。

小结: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了对时间飞逝的怅惘和感叹。

2.复课后第三题。

出示课后第三题。

(1XXX结合了“起来、洗手、吃饭”等生活中及其平常的小事,把时间流逝融合在具体可感的事件中,具体可感,让人产生共鸣。

(2)小结。

好好研究天天向上(3)学了这一课以后,XXX班级的同砚,也写了一段话表达了对时间的流逝的感慨,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学生片段)总结:也选用了学校里的小事情、小细节来描述时间流逝的征象,产生共鸣。

小结三.复第九课《那个星期天》。

(叙事文章:写人抒情和写景抒情)1.看课后思考题。

(出示、复)2.我们再来复课后第二题(出示)写人抒情——举措、心理、神志出示:我蹲在她身旁,看着她洗。

我一声不吭,盼着。

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

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准她再拖延。

(出示:写人抒情:举措、心理、神志)★动作(圈出动词)。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习作(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习作(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让真情自然流露1.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够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写完之后,能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与小组同学交流。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文章中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真实的情感,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的直接表达主人公的情感,有的通过细致的叙述表达情感。

上节课,我们用几句话表达了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今天,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经历,把它写成一篇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二、回忆经历,拓展思路。

1.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想想都有哪些情感体验,用一个词说一说。

(学生自由交流)2.教师展示表示情感的词语。

畅快感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激动盼望欣慰……惧怕愤怒难过追悔莫及忐忑不安愧疚沮丧……3.给这些词语归类,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

(表示“好”与“不好”)三、联系生活,思考题材。

1.生活中你有什么令你难忘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回忆生活。

2.说说是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这种情感。

3.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四、交流感受,总结写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

2.各抒己见,细说自己的感受。

(1)同桌互相说一说: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3.教师点评总结。

要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写作方法指导:(1)精描细绘见真情。

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细节,发挥想象,适当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

(2)万事求实显真情。

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述这些事情,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

(3)直抒胸臆见真情。

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

(4)巧妙地安排结构。

小学语文六下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下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下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六下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让真情自然流露》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

从单元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来看,明确了这是个习作单元。

“真"是作文的主氛围,“情”要渗透在字里行间,真情透过“笔尖"流露且要“自然”是成文的理想状态。

从语文要素看,单元安排了四篇文章,都是名家作品,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引导学生进行重点语用练习,都指向习作——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再结合习作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真情,有抒发感情的欲望是第一步;回顾事情的经过,依据心情的变化,梳理必要的事情节点以便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是第二步;印象深刻的部分怎么才是真正的具体,怎么才能自然地表达真情,是第三步;从赏评中回顾整个习作过程,突出元认知是最终目标。

这节课,是习作的第三步——学方法,表真情,也就是作文方法探究课。

【学情分析】根据不同学校六年级教师的反馈,学生作文在表达上出现的问题有:第一,提纲梳理的重要部分的事情节点都写了,但文章偏向“告诉”,描写不够细缺少具体事例;语言枯燥乏味;没有把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具体;没有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缺少情感的变化或者情感脉络。

需要先总结方法再修改提升。

【教学目标】1. 将情感融情与具体的景物中。

2. 运用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把印象深刻的感受写具体。

3. 运用具体事例将情感写真实。

【教学重点】将情感融情于具体的景物中。

运用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把印象深刻的感受写具体。

【教学难点】将情感融情与具体的景物中。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写文章是情感的表达,有了情感,我们的生活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题目《让真情自然流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名家名段中收到真情的熏陶,感受到人间的真情。

】二、习作反馈,梳理问题大家在真情自然流露的基础上,完成了作文初稿,也已经向《毕业纪念册》开始投稿。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2013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主题:革命先烈的事迹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1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分课文会背诵。

3、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4、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教学的重点:1、会写1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单元教学的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训练点:随文落实的训练点:(1)仿写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

(2)体会总分总结构。

(3)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4)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5)让学生收到传统教育,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6)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7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

训练点:1、表达顺序,体会倒叙的表达方法。

2、前后呼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3、对比的手法及作用。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抓住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抓住题眼,设疑导读。

1、通过导读,我们知道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现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2.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策略 1.词语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蒸
融”可以结合课文描述的情景来理解。 2.阅读理解 指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课文的语言中体
板块二 品读好句悟文采 学习第 3 自然段。 1.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课件播放轻音 乐,教师配乐朗读) 2.学生听完之后思考: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 感人?(课件出示:第 3 自然段) 预设 1:因为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如吃饭、睡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 凡小事,又是每个人都有的真实经历,所以会让我们产生共鸣。 预设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像 人一般伶伶俐俐地跨过;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让我们跟作者一样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 3.朗读指导。 (1)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齐读,朗诵。 (2)读出作者的惋惜、无奈之情。 4.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对“时间之流”的感受写下来。 5.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 到渠成。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③对话交流: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 ④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⑤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⑦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教师可范读) ⑧指导背诵第 1、2 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既加强了对学生读书的指 导,又让学生走进了文本。通过读、找、圈、议、悟,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 表达的情感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部编版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目标】1.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真实地讲述并写下来。

2.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从而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把事情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明确本次习作的目的。

2.掌握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说说你心中的事情。

过渡:是的,同学们,你们心里有委屈,也有愧疚,但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委屈与愧疚,还有许许多多的事,让我们难以忘怀。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讲如何把这些事情写下来,并把感情渗透在作文中,如何将这次习作写好。

设计意图:由学生心中的事情,引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感,自然引入题目“让真情自然流露”。

二、明确目标。

1.回忆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假如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设计意图:由学生读文,了解这次习作的目标。

三、写作指导。

(一)学生交流,说说你准备写哪些事,有什么情感。

(二)引导选材。

1.高兴的事情:考试得了100分;得了奖状;老师表扬了自己;过生日;出去旅游。

感动的事情:别人帮助了你;我病了,老师、同学关心我。

2.惧怕的事情:晚上回家,自己做错了事。

难过、伤心的事情:亲人去世、考试没考好。

委屈的事情:别人误解了我。

(三)写事情的方法。

1.写事情离不开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写事情的时候,要把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假如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写清楚。

3.要注意情感表达的方法: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景、事之中。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选材,让学生有话可写。

四、例文指导。

1.出示例文:让我快乐的一件事太好了,今天外公要带我去吃必胜客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我欢天喜地地拉着外公的手向必胜客餐厅奔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解读

第三单元单元要素解读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匆匆》: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那个星期天》: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交流平台:围绕写文章怎样表达真情实感展开交流。

初始身手:进一步感受把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的表达方法。

习作例文:借助批注与课后练习,进一步感受可以怎样表达真情实感。

习作:能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单元课时安排和教学要点8匆匆[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2.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叹惋之情。

一、直奔“匆匆”寻表达1.揭示课题。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诗文抒发过自己对时间的感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这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板书课题,指导“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写漏,最后一长点要贯穿两撇。

(板书:匆匆)2.启发想象。

读到“匆匆”二字,你的脑海里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呢?(无数行色匆匆的场景和画面)3.思考问题。

朱自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这看不见、摸不着、匆匆而过的时间跃然纸上的呢?(默读课文,感知表达)二、学习字词,扫清阅读障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部分学生分段落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检查字音是否读正确。

3.学习生字词:(1)指导“藏、蒸”两个字的写法。

(2)指导“徘徊”一词。

①强调读音,指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双人旁体会这个词语的意思与行走有关。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讲评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讲评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讲评课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讲评课教案【课型】习作讲评课【教学目标】1.通过再读自己的习作,发现自己习作的不足与长处,并进行恰当的修改。

2.通过阅读他人习作,发现他人习作的不足与长处,会进行恰当的点评。

3.在点评作文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详略得当、前后照应这些写作方法,并会恰当运用。

【教学重难点】更深刻地认识详略得当、前后照应等写作方法;提高学生习作修改能力。

【教学过程】一、评自评(1)习作要求巧回顾。

①交代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②运用详略得当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2)对照要求先自评。

①自由朗读自己的作文,看是否交代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②看文章有没有运用详略得当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3)写下评语:习作中我介绍了我的理想是,我树立这个理想的原因是,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会。

2.互评。

(1)自由朗读同伴的文章,看是否交代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看文章有没有运用详略得当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2)发现精彩句段和不够恰当及通顺的句子,分别用“”和“____”标出,写下批注。

(3)提出具体修改建议:读了你的习作,其中最值得我学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需要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展示。

各小组推荐优秀习作在全班展示,相互学习,共享习作的喜悦。

二、改(1)对照评语来修改。

①根据同学的反馈自己再对习作进行修改。

②经过修改做到:交代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

③做到第②点,可以在描写方法上再修改,比如增加恰当的环境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2)改后佳作我展示。

【板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成与反思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咱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了许多许多古诗,积累了许多名句,谁能给我们展示一下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另外一首古典诗词。(板书课题:如梦令)
3、介绍作者李清照。
1、今天要学习的是一首词,出示《如梦令》,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呢?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而诗没有。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成与反思
一、揭题引趣。
二、初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四、精读第二 段。。
1、简介《西游记》。
2、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学们想学吗?
1、轻声自由读课文。
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口头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五、作业。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说说“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如梦令”就是词牌名。
2、学习生字
(1)出示“藕”。
(2)教师示范写,提醒注意该字的结构。
渗透:汉字富有智慧,通过笔画的变化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
(3) 教师提醒:“兴”读xìng。
3. 朗读时把握词的节奏。
常记
你们能不能读着读着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
1、学生自主学习。
1、交流
(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面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晖当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4、感情朗读
自读,交流
五、 布置作业
小结:李清照留下来的词并不多,但是“无一首不精,无一字不妙”,这里边的33个字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合理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写出来。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如梦令》,并熟练背诵。合理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建立形象的画面,体会词的意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2、齐读最后一段




1、复述课文。
2、阅读原著《西游记》。




白骨精 孙悟空 唐僧
(三变) (三打) (三责)
狠毒狡诈 除恶务尽 心慈善良。
诡计多端 忠心耿耿 胆小糊涂
智勇双全




六下语文教学案
课题:9.词两首主备人:六下
教学内容
学习《如梦令》
第1课时
年月日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如梦令》,并熟练背诵。
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
交流《西游记》的内容。
齐读课题。
按要求自主学习课文。
交流学习情况。
思考分段
分段讨论:
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为一段,首、尾各一段。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
教学难点
简要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成与反思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听写词语:徒弟、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反而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怎样了?齐读课文最后—段。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铺垫。)
1、指名回答
六下语文教学案
课题:8、三打白骨精主备人:六下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脉络
第1课时
年月日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掌握借助课题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教具准备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2、交流讨论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五段。
四、作业。
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店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
2、熟读课文。
3、阅读原著。




8、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 孙悟空 唐僧




六下语文教学案
课题:8、三打白骨精主备人:六下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第课时
年月日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读,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总结学法:
① 找句子
② 想特点
③ 分层次
④ 说经过
交流讨论
读一读
画一画
议一议
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总结学法:




1、《习字册》中的字再描仿临各一遍。
(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
上面的语句讨论:
(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计敢于斗争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