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隧道工程)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隧道工程)

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Ⅱ、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Ⅲ、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害; Ⅴ、作业条件危害评价(LEC法)
作业条件危害评价:L-可能性,E-频繁程度,C-发生后果,D-危险值。

D值为300以上的判定为高度危险源;D值为150-299判定为中度危险源; D值为150以下的判定为低度危险源。

危险源控制措施:a) 控制目标、指标、专项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案;b) 管理程序、规章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c) 对已有的一般控制措施的改 进;d) 针对性的培训与教育;e) 现场监测、信息、报告、预警与报警;f) 应急预案;g) 监督与检查;h) 其他。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引言概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用于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评估其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风险。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组织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并详细阐述其五个关键部分。

一、危险源辨识1.1 环境分析: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物理环境、化学品、设备和工具等,以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1.2 作业过程分析:对工作过程进行详细分析,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步骤和操作,包括人员行为和工作条件等。

1.3 事故案例研究: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故案例,分析其原因和教训,以帮助识别类似的危险源。

二、风险评估2.1 风险识别: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进一步评估,确定其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潜在风险。

2.2 风险分析:分析危险源的概率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以确定其风险等级和优先级。

2.3 风险评估报告:总结风险评估结果,提供详细的风险描述和建议措施,以便组织决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风险控制3.1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适当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消除危险源、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轻风险后果等。

3.2 控制措施实施:根据风险控制策略,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3.3 监督和改进:定期监督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四、风险沟通4.1 内部沟通:向组织内部的相关人员传达风险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确保每个人都了解和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4.2 外部沟通:与外部利益相关方共享风险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以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信息。

4.3 应急响应计划: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包括事故报告和紧急疏散程序等,以应对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五、持续改进5.1 监督和审核:建立监督和审核机制,定期审查和评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过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5.2 培训和教育: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管理

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管理

工程施工Construction– 212 –一、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方法分析(一)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危险源辨识分析在开展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危险主要包括了火灾、塌方、溶洞涌水、瓦斯爆炸等。

而导致上述危险出现的原因主要有电力保护装置失效、暴雨、高压管破裂、台车失稳、瓦斯爆炸、没有正确使用炸药、指挥失误、电压不稳等,因此其引发的危险也是多样化的。

(二)施工危险出现的环节分析第一,在开展隧道施工时,要求作业人员进行辅助工程的建设,从而确保机械设备可以顺利进入到施工场地当中,也就是常说的修建便道。

但是因为隧道施工往往会遇到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如有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重型挖掘机等大型机械长时间通过,会给地质结构造成非常大的压力,进而引发一系列地质结构问题,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突发性塌陷事故的出现。

第二,为了确保隧道施工电力供应稳定与充足,需要装置发电机;挖掘机主要是用于开挖地基与山体;要求单独建设混凝土搅拌站;在实际施工时由于管理不到位、操作失误等问题都极易引发意外安全事故的出现。

而且在不少隧道施工过程中还要求建设高位水池、炸药库房、项目驻地等,都会提高了危险事故发生几率。

第三,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一个最为常见的危险环节就是实施爆破工作,在此过程中如若没能正确运用爆破参数与工具,没能对高空作业时所使用到的脚手架与锚杆进行正确装置等,都会增加隧道施工的危险因素。

第四,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建设临时性的管棚,在搭建环节极易出现意外坍塌的危险。

在进行导管爆破过程中,在打眼环节容易出现山体滑坡,并且在实际爆破时容易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隧道施工的风险管控方法(一)构建起完善的隧道施工风险管理体系结合实践来看,企业若想促使隧道施工得以顺利开展且降低危险源所带来的影响,构建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为此,笔者认为企业应当由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隧道工程承建企业项目部经理牵头组织施工、技术以及安全等相关参建人员就隧道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危险源予以辨识,然后逐一针对它们制定出相应的预防策略,随后分批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培训并采取考核上岗制度来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以及应对能力,从而为有效降低隧道工程施工中事故出现几率打下坚实基础;第二,企业要在隧道工程尚未施工前开展安全风险科学评价工作,首先分级上按照危险源重要程度进行,然后再针对不同级别确定下它们相应的风险标准,随后根据相关规范编制对应风险清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一、编制依据1、《张承高速承德段TJ7合同段合同文件》、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2、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

3、现行《公路施工手册》及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4、《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5、现场勘探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

二、隧道施工概况张承高速承德段TJ7标千松坝特长隧道上行线长4470km,起点里程K176+884,止点里程K181+354;下行线长4506km,起点里程K176+812,止点里程K181+318。

隧道进口端明洞8米、出口端明洞96米,建筑界限宽10.75米×5。

00米。

千松坝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受地形限制,隧道平曲线左幅:R2400(1148。

077)+缓和曲线(260m)+直线(1578.199)+缓和曲线(240m)+ R2100(752.512)+缓和曲线(240m)+直线(287.212);左幅:R2100(1028。

592)+缓和曲线(240m)+直线(1661。

432)+缓和曲线(240m)+ R2150(776.143)+缓和曲线(240m)+直线(283。

833)。

隧道内最大超高为3%;其余段为直线段。

隧道右线纵坡为1。

95/3616+1。

0/854,左线纵坡为1。

96/3688+1。

0/818.隧道进口洞门为端墙式,出口为削竹式.表2—1 千松坝特长隧道简况表2、工程技术标准全线按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标准进行测设,其主要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隧道建筑界限:宽10。

75米,高5。

0米;路面类型:隧道内采用水泥混凝土;地震烈度区:VI区。

3、工程自然条件3.1地形地貌本路段在冀西北山区千松坝森林公园北侧,山高坡陡,沟谷发育且多被深切,自然坡度25~45°,局部可达50°以上,岩石出露较多,自然环境差,属典型的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

隧道施工工程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及防范措施文明施工标准

隧道施工工程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及防范措施文明施工标准

隧道施工工程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及防范措施文明施工标准一、引言隧道施工是一项具有高风险性的工程,施工期间可能存在各种危险源和环境因素。

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本文档旨在提供隧道施工工程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及防范措施的文明施工标准。

二、危险源辨识与分类1. 人身因素:- 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工人安全意识不强。

2. 物理因素:- 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岩层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施工设备不合格或操作不当。

3. 化学因素:- 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有害气体、有毒物质等。

4. 生物因素:- 施工现场可能存在有害生物,如蚊虫等。

三、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估1. 气候条件:- 施工地区的气温、降雨量等气候条件。

2. 天然环境:- 施工地区的地质情况、地下水位等天然环境因素。

3. 周边环境:- 施工地区周边的居民区、交通道路等周边环境因素。

四、防范措施1. 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

2. 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

3. 采用符合标准的施工设备,并保持良好的设备维护和操作状态。

4. 使用环境友好型材料,减少有害气体和有毒物质的使用。

5. 定期清理施工现场,防止有害生物滋生。

五、文明施工标准1. 施工现场保持整洁有序,减少噪音和扬尘污染。

2. 保护周边环境,避免对附近居民和交通的影响。

3. 安排合理的施工时间,避免给周边居民带来不便。

4. 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六、结论本文档主要介绍了隧道施工工程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及防范措施的文明施工标准。

通过依法、科学的施工,能够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以上仅为文档概述,具体实施请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隧道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隧道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13
照明不良
车辆伤害
6
6
7
252
2
14
爆破后未清除浮石
砸伤
3
6
7
126
2
15
车辆制动装置不良
车辆伤害
6
6
7
252
2
16
支护
开挖后不及时支护
砸伤
3
6
7
126
2
17
钢支撑置于废碴上
砸伤
3
6
15
270
2
18
锚喷支护用脚手架不牢
高处坠落
3
6
15
270
2
序号
过程(区域)
行为(活动)
或设备、环境
危 险 因 素
可能导致的伤害
300
2
33
贯通时无统一指挥
炸伤
1
6
40
240
2
34
隧道
清运碴
通风不及时排除
中毒或窒息
3
6
7
126
2
35
照明不良
车辆伤害
6
6
7
252
2
36
爆破后未清除浮石
砸伤
3
6
7
126
2
37
车辆制动装置不良
车辆伤害
6
6
7
252
2
序号
过程(区域)
行为(活动)
或设备、环境
危 险 因 素
可能导致的伤害
(事故)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隧道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序号
过程(区域)
行为(活动)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隧道工程)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隧道工程)

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Ⅱ、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Ⅲ、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害; Ⅴ、作业条件危害评价(LEC法)
作业条件危害评价:L-可能性,E-频繁程度,C-发生后果,D-危险值。

D值为300以上的判定为高度危险源;D值为150-299判定为中度危险源; D值为150以下的判定为低度危险源。

危险源控制措施:a) 控制目标、指标、专项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案;b) 管理程序、规章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c) 对已有的一般控制措施的改 进;d) 针对性的培训与教育;e) 现场监测、信息、报告、预警与报警;f) 应急预案;g) 监督与检查;h) 其他。

隧道工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隧道工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3
3
7
63
可容许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27
电线乱搭乱接
施工现场
触电


3
3
15
135
一般
审查方案、技术交底、检查验收制度
28
一闸多用、多机
施工现场
触电


3
3
15
135
一般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29
钢丝、铝丝、铜丝代替保险丝
施工现场
触电


3
2
40
240
一般
安全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收
30
变电所盘柜检修带电作业,无防护装置
施工现场
其它伤害


10
6
7
420
重大
个人防护
噪音
施工现场
其它伤害


10
3
1
30
可容许
个人防护
人工刷坡、找平
粉尘
施工现场
其它伤害


6
6
1
36
可容许
个人防护
夏天露天作业
施工现场
其它伤害


10
6
1
60
可容许
个人防护用品
防护不当
施工现场
其它伤害


6
6
7
252
一般
加强防护
洞门边、仰坡加固、防护
(同上,略)
240
一般
安全知识培训、现场检查
19
物体意外倒塌
施工现场
坍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人员活动因素事件求
无证上岗施工现

√√367126一般机械操作规程
砼浇注、养
护(同上,略)
施工现

触电0
(同上,略)
施工现

触电√电√0
粉尘
施工现

√√3319
可容

个人防护用品砼、外加剂
施工现

√√3319
可容

机械操作规程油
施工现

火灾√√124080一般运行控制机械故障
施工现

机械伤

√√367126一般机械操作规程机械操作不当
施工现

机械伤

√√367126一般机械操作规程噪音
施工现

其它伤

√√66136
可容

机械操作规程防护不当
施工现

机械伤

√√637126一般运行控制压浆管
施工现

其它伤

√压浆管√161590一般加强防护编制:审核:批准:日期:2010年10月1日
砼、外
加剂
空压机
衬砌回填压
浆其它伤
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