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项目一 车削加工基本知识 教案(5)
车工工艺项目一课题2、车削的基本知识电子教案

项目一、车削加工的基本知识一、车削运动车削工件时,必须使工件和刀具作相对运动。
根据运动的性质和作用,车削运动主要分为工件的旋转运动(主运动)和车刀的直线(或曲线)运动(进给运动)。
1)主运动:直接切除工件上的切削层,并使之变成切屑以形成工件新表面的运动称为主运动。
车削时,工件的旋转运动就是主运动。
2)进给运动:使工件上多余材料不断地被切除的运动叫进给运动。
依车刀切除金属层时移动的方向不同,进给运动又可分为纵向进给运动和横向进给运动。
如车外圆时车刀的运动是纵向进给运动。
车端面、切断、车槽时,车刀的运动是横向进给运动。
二、车削时工件上形成的表面(结合一工件进行对比分析、学习)车削时,工件上有三个不断变化的表面,1)已加工表面:已切除多余金属层而形成的新表面。
2)过渡表面:车刀切削刃在工件上形成的表面。
它将在工件的下一转里被切除。
3)待加工表面:工件上有待切除多余金属层的表面。
它可能是毛坯表面或加工过表面。
三、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切削用量是度量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大小的参数。
它包括切削深度(背吃刀量)、进给量和切削速度。
1)切削深度a p:车削工件上已加工表面与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叫切削深度A.切断、车槽时的切削深度等于车刀主切削刃的宽度。
B.车外圆时的切削深度的计算公式为ap= dw- dm式中, ap——切削深度,mm;dw ——待加工表面直径,mm;dm ——已加工表面直径,mm。
2)进给量 f进给运动大小的参数。
其单位为mm/r。
进给量又分纵向进给量和横向进给量。
沿床身导轨方向的进给量是纵向进给量,沿垂直于床身导轨方向的进给量是横向进给量。
(提示进给速度的概念。
)3)切削速度Vc:是切削刃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的瞬时速度,它是衡量主运动大小的参数。
其单位为m/min。
切削速度还可理解为车刀在一分钟内车削工件表面的理论展开直线长度(假定切屑没有变形或收缩)。
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讲析公式): Vc= π.D .n / 1000提示注意公式及单位)式中,Vc ——切削速度,m/min;n——车床主轴转速,r/min;d——工件待加工表面直径,mm。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案

车⼯⼯艺与技能训练教案车⼯⼯艺与技能训练实训教案实训过程⼀、组织教学1、思想动员2、器材准备⼆、⼊门指导1、车⼯实习课的任务2、车⼯实习课的要求和教学特点(5S)3、安全⽂明⽣产4、现场执⾏的5S管理策略三、操作⽰范指导教师根据相关⼊门知识(实习要求、安全操作规程、⽂明⽣产知识、5S管理等)进⾏机床讲解操作⽰范。
四、操作训练1、按照“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的5S管理策略进⾏。
2、指导学⽣在断电状态进⾏相关知识巩固。
3、巡回指导。
4、注意事项:(1)⽂明规范操作。
(2)注意安全防护。
五、讲评总结总结本次实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要求学⽣牢记车⼯⽂明⽣产和安全操作技术要求,正确理解5S管理策略。
六、课后作业1、进⾏车⼯实习有哪些具体要求?2、车⼯⽂明⽣产和安全操作技术的具体内容有哪些?3、你对5S管理策略如何理解?车⼯⼯艺与技能训练实训教案实训过程⼀、组织教学1、思想动员:进⾏实习纪律、安全操作、⽂明⽣产、5S管理教育,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准备今天的实习。
2、器材准备:现场进⾏5S管理,准备好需要的实习⼯具。
⼆、⼊门指导1、车削加⼯基本内容2、车床的主要结构及传动系统3、车床操纵4、卡盘装卸练习5、⼯件装夹找正6、车床的润滑与维护保养三、操作⽰范指导教师根据相关⼊门知识(实习要求、安全操作规程、⽂明⽣产知识、5S管理等)进⾏机床讲解操作⽰范。
1、床鞍、中滑板和⼩滑板摇动练习2、车床的启动和停⽌3、卡盘装卸练习4、⼯件装夹找正5、车床的润滑与维护保养车床的清洁维护保养要求:(1)每班⼯作后应擦净车床导轨⾯(包括中滑板和⼩滑板),要求⽆油污、⽆铁屑,并浇油润滑,使车床外表清洁和场地整齐。
(2)每周要求车床三个导轨⾯及转动部位清洁、润滑,油眼畅通,油标油窗清晰,清洗护床油⽑毡,并保持车床外表清洁和场地整齐等。
四、操作训练1、按照“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的5S管理策略指导学⽣进⾏车床的⼿动操纵和⾃动操纵、卡盘装卸练习、⼯件装夹找正、车床的润滑与维护保养等练习3、巡回指导。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理论教案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案教师:部门:时间:单位: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第页绪论一简介1.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第页工件装夹、刀具选择、车削方法、精度检验2.特点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3.车工的职业定义操纵车床,进行工件的旋转运动和车刀的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来改变毛坯的尺寸,形状,使之成为合格工件的一种金属切削方法。
图0-1 车床二车削加工的范围车外圆、车端面、切断、车外沟槽、钻中心孔、钻孔、扩孔、铰孔、镗孔、车圆锥面、车成形面、滚花、车螺纹等(见图0-2) 三车床加工的发展史四学完本课程应达到的要求1.掌握车床工作的一般知识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第页图0-2 车削加工的基本内容2.能合理地选用刀具、切削用量和切削液3.理解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及对其车削加工的影响4.掌握常用工具、夹具、量具、量仪的用途、使用和保养方法5.掌握中级工应会的切削的方法,并能对工件进行质量分析6.能熟练掌握实际生产中的计算问题和查阅有关车工技术方面的手册和资料7.理解基准的意义,并掌握工件的定位、夹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续页)第页**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首页)**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续页)第页1.车削运动工件的旋转运动(主运动)车刀的直线运动(进给运动)纵向进给——车外圆横向进给——车端面(1)主运动车削时形成切削速度的主运动(2)进给运动使工件多余材料不断被车去的运动2.车削时工件上形成的表面(1)已加工表面已经车去金属层而形成的新表面(2)过渡表面刀具切削刃在工件上形成的部分表面,连接待加工表面和已加工表面之间的表面(3)待加工表面工件上将要被车去多余金属的表面**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续页)第页图1-1 车削运动和工件上的表面3.切削用量**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续页)第页**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续页)第页**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续页)第页**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续页)第页**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续页)第页**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首页)**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续页)第页**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续页)第页二常用车刀种类和用途1.车刀的种类(见图1-2)外圆车刀、端面车刀、切断刀、内孔车刀、成形车刀、螺纹车刀图1-2 车刀的种类2.用途(1)90˚车刀(偏刀)车外圆、阶台和端面(2)45˚车刀(弯头车刀)车外圆、端面和倒角(3)切断刀用来切断工件或在工件上切槽(4)内孔车刀用来车削工件的内孔(5)成形刀用来车削成形面(6)螺纹车刀用来车削螺纹(7)75˚车刀粗车外圆3.硬质合金可转位(不重磨车刀)**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纸(续页)第页近年来在国内外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先进刀具之一。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类别:机械加工授课层次:五年高职、大专考核性质:理实一体化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后续课程:数控车削加工与编程学时分配:总课时160二、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一)课程性质、地位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要求结合企业车工岗位的生产实际及技能需求,突出技能训练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兼顾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将专业理论知识及岗位职业素养要求融入各训练项目,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并掌握基本理论,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最终达到相关技能等级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的目的。
本课程是获取普通车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必备课程。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普通车床的性能、结构、传动系统(以CA6140车床为例)。
2、常用测量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3、常用工装夹具的结构、使用、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三爪卡盘、四爪卡盘及花盘)。
4、常用车削刀具种类及刀具刃磨技术(基本刀具单独讲解,其他刀具讲解渗透在项目中)。
5、简单阶梯轴的加工与测量技术(普通刀具与量具的规范使用技术)。
6、带锥度轴类零件的加工与测量技术(转动小拖板法与角度规的使用技术)。
7、内孔加工及测量技术(钻头、镗刀与内径量表使用技术)8、成形面加工技术(直纹、斜纹滚花,球面加工技术)9、三角螺纹、梯形螺纹的加工与测量技术(止通规及三针法测量技术)。
10、工件定位、夹紧与工艺规程。
*11、偏心轴的加工和测量方法(四爪卡盘的使用及偏心的测量技术)。
*12、细长轴的加工与测量技术(跟刀架或中心架使用技术)13、生产过程中,能够自觉地贯彻质量、安全及生产现场的标准要求。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措施1、陈述项目内容、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对每一项目先作一定的专业理论讲解,然后针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技能教学演示,而后,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对照鉴定标准,学生自我评分,教师总结存在的问题,再次示范指导,学生针对性练习。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案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车工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2)掌握车工的基本工艺方法和操作技巧;(3)学会使用车工工具和设备,并能进行简单的车工操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学会分析车工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车工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安全意识、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车工基本概念:车工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2. 车工工艺方法:平端面、外圆、内孔、螺纹等基本加工方法;3. 车工设备与工具:车床、刀具、量具等的选择和使用;4. 车工操作技巧:安全操作、正确装夹工件、调整刀具等;5. 车工实际操作:进行简单的车工操作,如加工轴类零件、螺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车工的基本工艺方法和操作技巧,车工工具和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2. 教学难点:车工实际操作中的装夹、调整刀具、加工精度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践、讨论相结合的方法;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物演示、实践操作等。
五、教学课时与安排:1. 教学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2. 教学安排:每课时45分钟,包括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准备教学设备和材料;2. 课堂讲解:讲解车工基本概念、工艺方法和操作技巧;3. 实物演示:演示车工设备的使用和实际操作过程;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车工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七、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操作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2. 实践成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加工质量、精度等;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车工工艺与技能的练习题,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车工企业,了解车工行业的发展和应用;2. 邀请车工专家进行讲座,分享车工技术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3. 开展车工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案学科领域: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课时安排:本教案共5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车工的基本工艺和操作技能;2. 使学生掌握车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3.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车工基本工艺;2. 车工设备及工具的使用;3. 车工操作规范及安全注意事项;4. 典型车工加工案例分析;5.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车工基本工艺、设备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2. 演示法:展示车工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操作要领;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车工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车工加工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 小组讨论法:讨论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提高学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车工设备及工具;2. 车工操作手册及教材;3. 安全防护用品;4. 典型车工加工案例资料;5. 小组讨论题目及评分标准。
二、教学过程课时安排:每课时1小时第一课时:车工基本工艺1. 导入:介绍车工工艺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讲解:讲解车工的基本工艺,如切削、磨削、钻孔等;3. 演示:展示车工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操作要领;4. 实践:学生动手进行简单车工操作,熟悉设备及工具使用;5. 总结:强调车工工艺的重要性及操作规范。
第二课时:车工设备及工具的使用1. 导入:介绍车工设备及工具的种类和功能;2. 讲解:讲解车床、刀具、量具等设备及工具的使用方法;3. 演示:展示车工设备及工具的使用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4.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掌握设备及工具的使用技巧;5. 总结:强调操作规范及安全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车工操作规范及安全注意事项1. 导入:介绍车工操作规范及安全重要性;2. 讲解:讲解车工操作规范,如穿戴防护用品、遵守操作流程等;3. 演示:展示安全操作示例,让学生直观了解安全要领;4. 实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培养安全意识;5. 总结:强调操作规范及安全注意事项。
车工实训教学教案(全)

车工实训教学教案(全)教案标题:车工实训教学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车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了解车床的结构、性能及工作原理,能熟练操作车床进行简单零件的加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车工基本知识:车床的结构、性能及工作原理,车工刀具的种类、用途及刃磨方法,车工量具的使用方法,车工工艺的基本知识。
2. 车工基本技能:车床的操作方法,车工刀具的安装与调整,车工量具的读数方法,车工工艺的编制与实施。
3. 车工基本操作:车外圆、车内孔、车螺纹、车端面、车槽和车成型面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车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的掌握。
2. 教学难点:车工工艺的编制与实施,车工刀具的安装与调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车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
2. 演示法:演示车工刀具的安装与调整,车工量具的读数方法,车工工艺的编制与实施。
3. 实践法:指导学生进行车工基本操作的实训。
4. 讨论法:针对实训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五、教学安排1. 总课时:120课时。
2. 教学进度:每周6课时,共20周。
3. 教学环节:理论教学、实践操作、讨论与总结。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成果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车工零件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工艺编制与实施能力。
3. 知识评价:进行车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的笔试。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车工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2. 工具与量具:车床、车工刀具、车工量具。
3. 辅助材料:实训指导书、教学视频、实训报告。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安全。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案1

a)钻中心孔 b)钻孔 c)镗孔 d)铰孔 e)车锥孔 f)车端面 g)车槽 h)车螺纹i) j)车短圆锥 k)车长圆锥 l)车长外圆车成形面n)攻螺纹o)车外圆
2.车床结构
现以卧式车床CA6140(图1-1)为例进行介绍。
1)主轴箱 2)刀架 3)尾架 4)床身 5)床尾 6)光杠 7)丝杠 8)拖板箱 9)床头 10)进给箱 11)挂轮箱
任务二:掌握车削运动、切削用量的选择
车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1.车削运动
(1)主运动车削时形成切削速度或消耗主要动力的运动。
(2)进给运动使工件的多余材料不断被车削
主运动进给运动
切削用量又称切削三要素,是表示车削运动大小的参数。
切削用量包括切削深度、进给量和切削速度。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与提高生产效
2.切削液的选用
切削液应根据工件的材料、刀具的材料以及加工性质和加工工艺要求等具体情况合理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五切削参数
一、切削运动
金属切削加工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切削运动。
切削运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1)主运动
主运动是切削时的主要运动。
(2)进给运动
进给运动是将被切削金属层不断地投入切削,以切除工件表面上全部余量的运动。
二、工件表面
切削加工过程中,工件上有三个不断变化着的表面
三、切削用量
它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三个要素。
1)切削速度
切削速度是刀具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的速度。
(2)进给量
进给量是工件或刀具的主运动每转或每一行程时,刀具切削刃相对工件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的移动量。
(3)切削深度
切削深度是指待加工表面与已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四、切削层参数
切削时,沿进给运动方向移动一个进给量所切除的金属层称为金属切削层。
(1)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AD
它是指在给定瞬间,切削层在切削层尺寸平面里的实际横截面积,用A_D表示,即图 1 48中AMCD所包围的面积。
(2)切削层公称宽度
它是指在给定瞬间,在切削层尺寸平面内,主切削刃截面上两个极限点间的距离
(3)切削层公称厚度
它是指在同一瞬间的切削层横截面积与其公称切削层宽度之比。
五、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衡量切削加工性的指标:
刀具耐用度或在一定耐用度下允许的切削速度;
切削力;
表面粗糙度,或表面质量。
改善材料切削加工性的主要途径:
①选择相应的热处理工艺
②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
③调整材料的化学成分
六、切削用量选择的一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