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廉洁的故事
关于廉洁小故事

关于廉洁小故事1. 明朝年间,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他派手下得力干将郑牢去北京解银,差事办完后,北京分司的司长是个大贪官,见郑牢手提沉重甸甸的银箱,就起了贪心,企图收买郑牢,结果郑牢不受贿赂,坚决把银箱带回。
杨继宗见北京分司送来的银箱十分沉重,就对郑牢产生了怀疑,在检查银箱时发现里面装着是两锭原色丝银,于是杨继宗对郑牢产生了误解,以为郑牢从中舞弊,遂将郑牢关入大牢。
通过拷问,郑牢拒不招认,最后在杨继宗亲自审问时,郑牢仍理直气壮地说:“大人你日日夜夜勤政爱民,难道就不清楚郑某的为人吗?难道不知道郑某是块铁石心肠?不管什么歹徒淫威也不能使郑某改变操守!”。
2. 郭沫若曾赋诗称赞杨继宗“不受将军不受钱,清风高节领风骚”。
在正统年间杨继宗先后任过九年知府,其中就有七年任嘉兴知府。
他一生清廉为政,不事权贵。
他常说“禄以代耕,没粟违心”,为了不使百姓负担过重,他宁可自己赔补,决不侵扰百姓。
他常以自己的收入来补贴衙门的用费,“私室常寄蔬粟”,而“与妻子薪储一舟一被”。
3. 明朝永乐年间有个名人叫李汰,他做了二十五年的官,却一直两袖清风。
一天晚上来了个自称姓贾的中年人。
这人一进门就拍着袖子说:“李公久旱逢雨露,今晚特来奉送程仪千两。
”李汰听了说:“我这个人有个坏毛病。
”贾某忙说:“李公清廉,人所共知。
我早已备好白银五百两,只怕李公不敢收。
”李汰听了拂袖而起说:“我李汰非贪财之人。
”说着从贾某手中夺过银子就要走。
这时贾某露出了真面目说:“好吧!你这个愚腐的东西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李汰说:“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
”说着就大声呼喊起人来。
贾某见势不好,只好狼狈而逃。
关于廉洁的寓言小故事(通用17篇)

关于廉洁的寓言小故事(通用17篇)关于廉洁的寓言小故事(通用17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已经发生事。
或者想象故事。
为大家分享了关于廉洁的寓言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廉洁的寓言小故事篇1我以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
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
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
”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
”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
”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
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廉洁的寓言小故事篇2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廉洁的寓言小故事篇3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3篇
![[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28d7f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d.png)
[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3篇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3篇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1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
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
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
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
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
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
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
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
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
”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
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
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
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
”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
另外人们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喊,对他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
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
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清正廉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以下是几个关于清正廉洁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正廉洁的意义和重要性。
故事一:陶渊明拒受贿赂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曾任县令一职。
有一天,一个富商为了获得陶渊明的关照,送给他一份厚礼。
陶渊明拒绝了这份礼物,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贪赃枉法,请您拿回去。
”富商听了之后十分感动,于是放弃了行贿的念头。
故事二:杨震拒收礼金
杨震是汉朝的一位名臣,他为官清正,深受百姓爱戴。
有一天,他的一个下属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他一份礼金。
杨震拒绝了这份礼金,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收受贿赂,这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下属听了之后十分惭愧,于是收回了礼金。
故事三:包拯拒收贿赂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法官,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权,被誉为“包青天”。
有一天,一个贪官为了获得包拯的关照,送给他一份
厚礼。
包拯拒绝了这份礼物,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贪赃枉法,绝不会因为收受贿赂而偏袒任何人。
”贪官听了之后十分害怕,于是
放弃了行贿的念头。
通过这些小故事可以看出,清正廉洁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更是一个社会的共同价值。
如果每个人都能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那
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健康。
廉洁有关的故事

廉洁有关的故事以下是十条关于廉洁的故事:1. 从前有个官员,面对各种诱惑从不动摇,就像那屹立不倒的青松。
有一次,有人偷偷给他送了一箱金子,他直接让人给送了回去,还严厉地说:“这东西不该出现在我这里!”这官员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2. 记得有个村长,在村子发展项目中,坚决不接受任何好处,一心只为村民谋福利。
别人都说他傻,可他却笑着说:“我要对得起村民的信任!”他这种精神不正是廉洁的体现吗?3. 小镇上有个老师,哪怕生活再困难,也绝不收家长的任何礼物。
有家长不理解,他就耐心解释:“教育是纯粹的,不能被这些东西玷污!”这老师多令人尊敬啊!4. 曾经有个企业领导,在采购中坚决抵制回扣,哪怕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他常说:“我要让企业干干净净地发展!”这样的领导能不让人佩服吗?5. 有个年轻的公务员,同事都笑他太古板,不会趁机捞好处。
但他毫不在意,说:“我有自己的原则,廉洁就是我的底线!”他的坚持难道不难得吗?6. 村里的会计,每一笔账都算得清清楚楚,从不多拿一分钱。
有人劝他别那么较真,他瞪大眼睛说:“这是大家的钱,我可不能乱来!”这会计多正直啊!7. 一位警察,面对犯罪分子的贿赂,严词拒绝并将其绳之以法。
他说:“我是警察,廉洁是我的使命!”这样的警察不伟大吗?8. 医院里有个医生,坚决不收病人的红包,还总是尽心尽力地治疗每一个病人。
病人家属很感激,他却只是笑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医生真是好样的!9. 某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分配资源时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人。
有人说他不懂变通,他却说:“廉洁就是我的准则!”他的行为多值得赞扬呀!10. 有个普通的上班族,在工作中发现有人贪污,他毅然决然地举报了。
别人说他多管闲事,他反驳道:“这是不对的,我必须站出来!”他的勇气是不是很可嘉呢?我的观点结论:廉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廉洁的意义,他们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我们都应该坚守廉洁,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古至今的清廉故事

从古至今的清廉故事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清廉故事,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兴国安邦之源,是社会道德规范,是人人应当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学习自古流传下来的廉洁小故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时刻保持廉洁自律。
【廉洁小故事一】一钱太守刘宠是东汉贤臣,清廉朴素,他任会稽太守时,人民生活贫苦、饱受欺压,不少山民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
刘宠上任后扫除了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使得整个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
后来,刘宠升职入京,多位乡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特意给他送行,并捧着百钱要送给他。
刘宠深受感动,但坚决不接受,盛情难却之下,只好从中挑了一个留作纪念。
因此,被后人称为“一钱太守”。
【廉洁小故事二】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廉洁小故事三】悬鱼太守羊续长期担任南阳太守,但是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因为官清正廉洁,倍受当时人们的尊敬。
一次,其下属南阳府丞以生鱼作礼,献予羊续,希望能够讨好羊续,羊续把生鱼悬挂在住所的前庭处,让鱼风干以警示,其后府丞再次向羊续晋献生鱼,羊续便出示之前那条风干的生鱼,表示以后不会再收受他作为礼物所献的鱼,明确拒绝收受贿赂。
【廉洁小故事四】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姚崇是唐朝名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姚崇心系百姓、为官清廉,他不允许家属干涉政事,更不允许子女依仗自己的权势胡作非为,终其一生,可谓“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
他为劝诫满朝文武兼对子孙晚辈,写下了“五诫”,告诫为官处世之道,也作为家训流传后世,强调为人处世要公道正派、以身作则,要知止知足、不可贪图富贵。
关于廉洁文化的小故事

关于廉洁文化的小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廉洁文化的小故事:1. 从前有个村官小李,大家都夸他清正廉洁。
有一次,村里要修一条路,承包商偷偷找到他,塞给他一个厚厚的红包,还笑嘻嘻地说:“这点小意思,您收下,路就交给我们做啦。
”小李一听,脸马上就沉了下来,大声呵斥道:“你把我当什么人了?我是为村民做事,可不是为了你的红包!”这就好比在干净的白布上滴墨水,这能行?这种行为绝对不能容忍!2. 张老师在学校里那可是出了名的廉洁。
有一回啊,有个家长想让自己孩子当个班干部,就提着一堆礼物来找张老师。
张老师连门都没让进,直接说:“孩子的表现我心里有数,靠送礼可不行!这不是亵渎教育吗?”张老师就像那挺立在污浊中的青莲,洁白无瑕。
3. 在公司里,小王是负责采购的。
有一次供应商想贿赂他,给他塞钱让他选他们的产品。
小王愤怒地说:“我做事是有原则的,想用这种手段,想都别想!”这就像在球场上作弊,那比赛还有什么意义呢?廉洁就是他的底线。
4. 老周是一名公务员,他一直都坚守着廉洁奉公。
有次有人找他办事,给他偷偷留了一张购物卡。
老周发现后立马联系那人还回去,还严肃地批评道:“这怎么行?你这不是让我违反纪律吗?”这不就像下棋不能悔棋一样,规矩就是规矩啊!5. 刘书记在镇上工作,有个开发商想让他在项目上通融通融,给他许诺了很多好处。
刘书记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我是为百姓服务的,可不是为了你的私利!”他就像那稳稳的灯塔,指引着正确的方向,廉洁之风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6. 医院的赵大夫,医术高明。
有个病人家属悄悄给他红包,感谢他的救治。
赵大夫坚决不收,说道:“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收红包算怎么回事?”这就好比医生治病不能挑病人一样,赵大夫的廉洁品德让人敬佩。
清正廉洁小故事(精选20篇)

清正廉洁小故事(精选20篇)廉洁是中国传统之一,廉洁就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正廉洁小故事(精选20篇),希望你喜欢!清正廉洁小故事1清正廉洁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
说大一点,如果每个人都不廉洁,我们的国家就会遭殃。
我们的国家现在是多么美好。
大家都非常爱戴清正廉洁的人,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国家才变得这么强大和富有。
从古到今,我们国家出现了许许多多清正廉洁的官员,古代的包公,一生廉洁,被后人称为“包青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爷爷,一件睡衣补了多次还舍不得扔掉。
我们也非常痛恨那些给国家造成危害,不廉洁的官。
他们只会给国家增多坏事,根本没有想过怎么去报答国家。
这些人怎么不让人痛恨呢?虽然,我们现在还是一名小故事,但我们也要学习包公、周总理爷爷的正气精神。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遵守小故事规则,同时不忘了提醒别人也要做好。
因为不是一两个人就能使国家变得强大富有,必须要大家都团结起来才行。
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一个廉洁的人;一个能报答国家的人。
相信,只有每个人都廉洁了,我们的国家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清正廉洁小故事2廉洁,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人们把廉洁视为一种美德,把败坏看作社会的一颗毒瘤。
廉洁,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每个朝代的领袖人都提倡廉洁的作风。
廉洁,既是一个好官的标志,也是我们小故事前进的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廉洁的好品质。
我曾经读过一篇短文,题目叫《公仪休拒收礼物》。
文中,一位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条小小的鱼作为礼物送给他,他也竟然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因为他深知,一条小小的鱼身上,蕴藏着多少阴险的计划,甚至是一个天大的阴谋。
他正是知道这点,才不会收下任何礼物。
他就是——公仪休。
公仪休拒收礼不但为了自己,更为了朝廷、百姓。
也证明了他廉洁、正直和聪明的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清廉的故事
2018-12-27妈妈,什么是清廉呀?”我曾用幼小的声音这样追问过妈妈。
妈妈微笑着回答我:清廉就是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小小的心里已经埋下了疑问的种子。
清廉是像周总理一样吗?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
清廉是像包拯一样吗?嫉恶如仇,严于律己,铁面无私,执法不避亲党,所有亲朋故旧的请托都被他一概拒绝。
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志士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沉淀着的是那些让后人瞻仰和传承的清廉的品质,清廉既可以小到一粒米,一片菜叶;也可以大到关系社会发展甚至国家存亡的大事。
它与我们既像是隔着千山万水,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的身边就不乏有像这种刚正不阿,严于律己,节约清廉的人。
我的爷爷是一个普通的领导干部,衣服一年到头穿来穿去也就那么几套工作制服,从来没有为自己购置过一件新衣。
他总是很撙节,大凡掉在桌上的饭粒,他都要捡起来吃,即使是刚做好的饭菜还有很多,他也会默默地把那些剩饭剩菜一点不剩的吃完。
爷爷常对我们说:勤以修行,俭以修德,节约足以持家;廉以修身,洁以养性,清廉必可兴邦。
”在工作上爷爷是一个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人。
记得那一天,一个穿着气派的老板来我家做客。
一番寒暄之后就切入了主题:张书记,我今天来主要是想让您给我把把关。
”爷爷却义正言辞地说:上次我已经和你说过了,这个检查是公开、公正、公平的。
”您说的对!说得对!”这位叔叔一边点头哈腰一边从皮包里掏出一张卡塞给爷爷。
这时爷爷有点恼火了,声音比以前更坚决了:我已经说过了,我建议你还是把精力放在完善自己的缺点上吧!今天就到此为止吧!”那老板一脸无奈相,只好勉强一笑:那打扰了,再见!”像这样来我家送礼的人还真不少,可每一次都被爷爷拒绝了,爷爷总说:廉取所当取,不义之财分文不取。
”因此,爷爷还落下一个傻子”的称号,可他却乐意当这种傻子”,这也是最美的傻子”。
如今,爷爷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身上的这种清廉的精神,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下去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全国人民人人都能做到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的话,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的繁荣昌盛!二年级:张馨元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