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杀菌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食品加工工艺中的杀菌技术研究

食品加工工艺中的杀菌技术研究

食品加工工艺中的杀菌技术研究引言:食品加工工艺中的杀菌技术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杀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探讨食品加工工艺中的杀菌技术研究,包括传统杀菌技术和新兴的杀菌技术,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前景。

一、传统杀菌技术的应用和局限性传统杀菌技术是指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的方法,主要包括高温处理、煮沸、热灭菌、腌制等。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然而,传统杀菌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这些方法对某些耐温菌和芽孢菌的杀菌效果较差。

其次,高温处理可能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导致食品质量下降。

此外,传统杀菌技术对于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和毒素无法有效去除,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二、新兴杀菌技术的发展和优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的杀菌技术逐渐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

新兴杀菌技术包括高压处理、脉冲电场技术、紫外线辐射、等离子体处理等。

高压处理是一种利用高压作用于食品中的细菌、真菌和芽孢的杀菌技术。

研究表明,高压处理能够有效杀灭微生物,并且不会对食品的质地和营养成分造成明显影响。

脉冲电场技术则是利用瞬时电场的浸渍和致死效应来杀菌,具有高效、快速、环保的特点。

紫外线辐射可以破坏微生物的核酸,从而杀灭细菌和病毒。

等离子体处理则是一种非热处理技术,能够在不使用化学消毒剂的情况下杀灭微生物。

新兴杀菌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这些技术能够更全面地杀灭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包括耐温菌和芽孢菌。

其次,新兴技术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品质影响较小,能够更好地保持食品的原始特性。

此外,新兴杀菌技术还能够对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和毒素进行去除和分解,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三、杀菌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挑战杀菌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食品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传统杀菌技术的基础上,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将进一步提升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然而,杀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巴氏杀菌法的原理及应用

巴氏杀菌法的原理及应用

巴氏杀菌法的原理及应用巴氏杀菌法(Pasteurization)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加工技术,它通过加热来杀灭食品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巴氏杀菌法的原理和应用。

巴氏杀菌法的原理是利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来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

巴氏杀菌法最常用的温度范围是60-85摄氏度,杀菌时间通常为15至60分钟,具体的温度和时间取决于食品的种类和所需的杀菌效果。

巴氏杀菌法首先将食品置于加热设备中,然后加热至特定的温度。

一旦达到预定的温度,食品将保持一段时间,以确保杀菌效果。

在此过程中,温度很重要,因为在适当的温度下,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破坏,导致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死亡。

当温度过高时,食品的质量可能会受损,因此需要谨慎选择温度和时间。

巴氏杀菌法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液态食品的处理中,例如牛奶、果汁和啤酒。

这些食品通常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如果不经过处理就直接食用,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和其他疾病。

通过巴氏杀菌法,食品中的致病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可以被有效杀灭,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此外,巴氏杀菌法还被广泛用于乳制品的加工过程中。

牛奶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品,但同时也是微生物滋生的温床。

经过巴氏杀菌法处理的牛奶可以杀灭其中的细菌和病毒,延长保质期,并保持牛奶的营养价值。

这对于那些无法直接消费鲜牛奶的人来说,如婴儿和过敏体质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巴氏杀菌法还可以用于酿造酒精饮料的过程中。

啤酒、葡萄酒等酒精饮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其中的酵母和其他微生物,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从而确保产品质量和健康安全。

巴氏杀菌法也有一些局限性。

由于温度较低,杀菌效果相对较差,部分耐热菌可能幸存下来。

因此,巴氏杀菌法并不能完全取代高温灭菌(如高压灭菌)。

此外,巴氏杀菌法只适用于液态食品,并不能杀灭已孵化的孢子。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方法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总结来说,巴氏杀菌法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加工技术,通过适当的温度和时间来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延长保质期。

食品高新技术-第5章-食品杀菌新技术

食品高新技术-第5章-食品杀菌新技术
蛋白质凝固变性的难易程度直接 关系到微生物的耐热性。 微生物的热致死率是加热温度和受热时 间的函数。在温度有效范围内,热处理温度 每升高10℃,细菌孢子的被破坏速度提高 11-30倍。
(一)微生物的耐热性
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 (1)pH和缓冲介质:过酸和过碱均使微 生物耐热性下降。 (2)离子环境:低浓度食盐对芽孢耐热 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随着浓度提高到8%以 上会使芽孢耐热性减弱。 (3)水分活性:芽孢对干热(氧化)的 抵抗能力比湿热(蛋白质变性)的强。
常见的UHT 产品
• • • • • • • 新鲜及再制液体奶 浓缩乳 奶油 风味乳饮料 发酵乳制品 冰淇淋混合料 蛋白饮料
第二节
欧姆杀菌
一、定义 欧姆加热,亦称电阻加热,是电流在一对 电极之间流过连续流动的食品,食品内部产生 热量,达到灭菌的目的。
设A、A'为热致死时间相差1个 对数周期的两个点,其对应的热致 死时间的对数值分别为: lgTDTA=lgl02,lgTDTA'=lgl0, 相应的热力致死温度分别为TA、TA', 则直线斜率为:
通常用121℃作为标准温度,该 温度下的热力致死时间用符号F来表 示,并称为F值,单位为min。 F值:在121℃温度条件下杀死 一定浓度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2、注入式加热器
将牛乳或其他物料注入到过热蒸汽加热器中,由蒸汽瞬 间加热到杀菌温度而完成杀菌过程。
⑴ 原乳用高压泵1输送到第 一预热器2,在此与来自闪蒸罐5 的蒸汽进行热交换预热升温,然 后经第二预热器3加热到75℃。 ⑵ 牛乳进入蒸汽加热器4, 加热到杀菌温度 ⑶ 蒸汽加热器4底部的热牛 乳强制喷入闪蒸罐5,最后由无菌 泵6将灭菌乳由闪蒸罐底部抽出, 经冷却器7后进入包装或储藏。

消毒灭菌技术研究进展

消毒灭菌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内容二
微生物消毒灭菌是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 通过微生物消毒灭菌,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菌的传播和感染,保障公众的健康和 安全。本次演示将探讨微生物消毒灭菌的方法、应用及重要性。
一、微生物消毒灭菌的方法
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热力消毒、紫外线消毒、电离辐射消毒等。热力消毒是最常 用的一种方法,通过高温杀死细菌和病毒。紫外线消毒则利用紫外线照射微生 物,破坏其DNA结构,使其死亡。电离辐射消毒则是利用高能射线照射微生物, 使其失去活性。
2、智能化消毒技术将逐渐普及。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 消毒技术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例如,可以利用传感器和智能化算法来监测 和控制消毒过程,提高消毒效果和节约资源;同时,可以利用智能化的设备来 进行自动化消毒,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人工操作的风险。
3、组合式消毒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由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不同的消 毒方法敏感程度不同,因此组合式消毒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消毒效果。例如, 可以将紫外线与臭氧或等离子体等技术进行组合,利用多种方法的协同作用来 提高消毒效果。
消毒灭菌技术研究进展
目录
01 一、消毒灭菌技术的 发展历程
03
三、消毒灭菌技术的 未来趋势
02
二、消毒灭菌技术的 现状
04 参考内容
消毒灭菌技术是保障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 步,消毒灭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次演示将介绍消毒灭菌技术的发展历程、 现状和未来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2等离子体的化学性质:研究者们通过对等离子体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发现 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粒子可以对微生物的细胞结构进行破坏。这些研究成果为优 化等离子体的处理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食品反压杀菌原理及方法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食品反压杀菌原理及方法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食品反压杀菌原理及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食品安全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杀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种关键手段。

在广泛应用的杀菌方法中,反压杀菌因其高效、快速和无化学残留等特点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介绍食品反压杀菌的原理及方法,以期能更好地了解这种技术,并对其应用领域做出相应探讨。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叙述。

引言部分主要从总体上说明本文所涵盖的内容,并简要阐述文章结构;其后将详细介绍食品反压杀菌的原理以及具体方法;然后对该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给出结论,总结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提出建议。

1.3 目的本文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

首先,通过概述引言部分,使读者能够对整篇文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在理论层面上介绍食品反压杀菌的原理,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此种杀菌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最后,详细介绍反压杀菌的方法,包括高温处理法、压力处理法和辐射处理法,以提供实际操作层面上的指导。

通过这些方面的阐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关于食品反压杀菌原理及方法的概述说明与解释。

2. 食品反压杀菌原理:2.1 反压杀菌定义:食品反压杀菌是一种利用高温、压力或辐射等外部作用力对食品进行杀菌处理的方法。

通过给予适度的温度、压力或辐射,反压杀菌能够有效地破坏食品中的微生物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目的。

2.2 反压杀菌原理解释:食品反压杀菌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温作用:在高温下,微生物会受到热量的影响,其代谢过程受到抑制或破坏。

高温能够引起微生物细胞内酶活性降低,蛋白质变性和核酸损伤等现象,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2) 压力作用:在高压环境下,敏感微生物会受到外界应力的影响,其细胞壁和细胞膜可能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可能导致离子平衡失调、蛋白质变性和细胞内环境的不稳定等现象,进而导致微生物死亡。

(3) 辐射作用:辐射能够直接破坏微生物的核酸结构,从而影响其遗传信息的复制和传递。

食品杀菌技术研究

食品杀菌技术研究

食品杀菌技术研究一、食品杀菌技术的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虽然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已经越来越完善,但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仍然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因为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因此,杀菌技术在食品生产中变得尤为重要。

食品杀菌是指通过一定方法,将食品中的微生物完全消灭或抑制其繁殖,从而达到保障人体健康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食品杀菌技术包括物理方法(高温灭菌、辐射灭菌等)和化学方法(添加杀菌剂等),但由于这些方法的各自局限性,人们更加趋向于使用新型食品杀菌技术。

二、高压处理技术高压处理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食品杀菌技术,它是在食品无菌的情况下,通过加压将食品杀菌。

目前,早期市场上所采用的高压处理技术主要是采用压强为200-400MPa的低压高压处理技术。

但由于这种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很多,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始开展与之对抗的高压处理技术的研究,逐渐产生出超高压杀菌技术。

超高压杀菌技术是指采用压强更高、处理时间更长的高压处理方法,一般会将压强提升到600-1000MPa,处理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超高压杀菌技术能够有效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保留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此外,超高压杀菌技术的杀菌效率高、速度快,可以用于处理面包、乳制品、肉制品等不同类型的食品,因此被广泛应用。

三、脉冲电场杀菌技术脉冲电场杀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食品杀菌技术,它不仅能够达到对微生物的完全杀灭,而且不会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产生影响。

脉冲电场杀菌技术是通过交替变化的电场强度,使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破坏细胞内部的核酸和蛋白质,从而实现对微生物的杀菌。

由于脉冲电场杀菌技术能够很好地保护食品的品质,并且其处理过程中不会产生副产品,这种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

但同时,脉冲电场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存在相应的限制,例如难以杀灭某些抗性较强的微生物、无法杀灭食品中的孢子等。

食品杀菌技术的发展现状

食品杀菌技术的发展现状

食品杀菌技术的发展现状摘要:基于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在不断追求更高标准。

本文简述了新型食品杀菌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现状。

关键词:食品杀菌一、引言民以食为天,食品的品质对于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现阶段人们对于食品存储过程一方面要求其存储的时间足够长,特别是在新冠病毒的后疫情时期,另一方面对食品存储期间品质要有保障,安全是首要关注的问题,这两个方面均与食品杀菌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食品杀菌技术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关注。

二、食品杀菌技术微生物是具有细胞构造的生命体,加热会使它的蛋白质变性、直至死亡,利用该原理的杀菌技术就是加热杀菌技术。

一般地,通过65~80℃的加热就能部分杀灭微生物的营养细胞,达到延长冷藏保质期的效果,通过100℃以上高温杀菌,可以达到杀灭芽孢的效果,进而实现常温保存。

由于传统的热杀菌技术存在食品风味减弱、口感软烂、蒸煮味重的缺陷,近年来出现了大量新型的杀菌技术。

1、微波杀菌微波杀菌机理有很多种解释,如选择性的加热、细胞膜电穿孔破裂和细胞内物质的磁场耦合[1]。

微波选择性加热,细胞膜的温度比周围流体更高,导致微生物更快的死亡;对于电穿孔机理,细胞膜内外电势不同,在细胞上产生小孔,导致细胞物质的泄露[2-3]。

微波杀菌具有以下优点:①时间短,加热速度快。

比传统加热热量传递的速度快很多。

②能量损耗低,微波在加热过程中主要作用于食品介质,微波设备本身几乎不吸收能量,因此整个加热过程中微波能量的损失很少。

2、低温等离子杀菌低温等离子体杀菌的机理主要是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带电粒子和高能电子的物理破坏作用、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的氧化作用、紫外光的辐射作用及电磁场和冲击波效应等。

如下图所示:在放电过程中,平均电场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细菌的细胞膜会被击穿。

等离子体装置产生高浓度的正负离子在微生物表面产生的剪切力大于其细胞膜表面张力,在能量释放的过程中,细菌的细胞壁因此而受到严重破坏,离子穿透细胞壁,破坏细胞膜,渗透至细胞内部,进而直接破坏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细胞失活,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

食品杀菌新技术

食品杀菌新技术

食品杀菌新技术.doc食品杀菌高新技术(一)食品加工目的之一是保护与保存食品,杀死微生物,钝化酶类等。

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某些微生物和菌类的存在,每年因此而造成很大的损失,灭菌是食品加工的必经工序。

然而传统的热力灭菌不能将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灭,特别是一些耐热的芽孢杆菌;同时加热会不同程度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食品的天然特性。

为了更大限度保持食品的天然色、香、味和一些生理活性成分,满足现代人的生活要求,新型的灭菌技术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今世界食品领域的杀菌新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现状。

1 微波杀菌技术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当它在介质内部起作用时,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极性分子受到交变电场的作用而剧烈振荡,引起强烈的摩擦而产生热,这就是微波的介电感应加热效应。

这种热效应也使得微生物内的蛋白质、核酸等分子结构改性或失活;高频的电场也使其膜电位、极性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这些都对微生物产生破坏作用从而起到杀菌作用。

利用微波杀菌,处理时间短,容易实现连续生产,不影响原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并由于其穿透性好的特点,可进行包装后杀菌。

有报导利用 2450 MHz的微波处理酱油,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及杀灭肠道致病菌。

用于啤酒的灭菌,取得良好的效果,且使啤酒风味保持良好。

用于处理蛋糕、月饼、切片面包和春卷皮,结果表明,这些食品的保鲜期由原来3d-4d,延长到30d。

吴晖报导微波杀菌与一般加热灭菌法相比,在一定的温度下,微波灭菌缩短了细菌和真菌的死亡时间;以枯草芽抱杆菌为材料,微波法的D100为0.65,而对照巴氏法的则为5.5。

在相同条件下微波灭菌的致死温度比常规加热灭菌时的低。

国外在60、70年代就开始考虑将微波技术应用到鲜奶、啤酒、饼干、面包、猪、牛肉的加工等实际生产中。

到90年代,工艺参数和优化已成为研究的热门课题。

2 高压杀菌技术所谓高压杀菌是指将食品放人液体介质中,加100MPa-1000MPa的压力作用一段时间后,如同加热一样,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的活性和DNA等遗传物质的复制等来实现。
发展现状:
超高压冷杀菌技术的先进性是高压、常温灭菌,采用该项技术对食品进行处理后,不但具备高效杀菌性,而且能完好保留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食品口感佳,色泽天然,安全性高,保质期长,这是传统高温热力杀菌方法所不具有的优点。目前,国外超高压灭菌已在果蔬、酸奶、果酱、乳制品、水产品、蛋制品等生产中有了一定的应用。在每cm2的肉食上施加大约6t重的压力进行高压灭菌。结果,其味跟原来一样,色泽也比原先更好看。日本明治屋食品公司将草莓、苹果和猕猴桃等果酱经软包装后在400~600MPa、10~30min条件下灭菌,产品的色泽和风味不变,并保持了水果原有的口感,VC的保留率较高。
(来源:中华食品生意网)
文章链接:中华食品生意网/Tech_news/Detail/17548.html
发展现状:
脉冲强光在杀菌和对食品进行保鲜同时能很好保持食品营养成分和风味不发生变化,且无有害物质残留。此外,脉冲强光杀菌技术在处理食品时所需费用也不高,适于烘烤食品、海产品、肉类、水果和蔬菜等杀菌及保鲜。
6、辐射杀菌
原理:
辐照就是运用X射线、γ射线或电子高速射线照射食品引起食品内的物质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上的变化,从而抑制或破环其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使细胞死亡,延长食品的贮藏期。食品中常用的辐照源主要是Co60、Cs137等所产生的γ射线,其穿透性强,对只要求表面处理的食品效果不佳。食品辐照操作简单,照射较易控制,几乎无热效应,可较好地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质,卫生安全性较高,节能。
冷杀菌技术的发展前景
冷杀菌是在食品温度不升高或升高很低的条件下进行杀菌,弥补了热杀菌的不足,可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功能成分的生理活性及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杀菌方法。作为新型杀菌技术,近年来冷杀菌受到了国内外食品行业的极大关注,使之成为21世纪食品工业研究和推广的重要高新技术之一,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采用冷杀菌技术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它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杀菌技术。
2、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
原理:
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是采用高压脉冲器产生的脉冲电场进行杀菌的方法。脉冲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作用,使细胞膜透性增加,膜强度减弱,最终膜被破裂,膜内物质外流,膜外物质深入,细胞体死亡。电磁场产生电离作用,阻断了细胞膜的正常生物化学反应和新陈代谢,使细菌体内物质发生变化。
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
除用于果蔬的贮藏保鲜,如抑制土豆、大蒜、洋葱等的发芽和延缓果蔬的衰老外,还可用于许多食品的消毒杀菌,如调味料、肉类、海产品、粮食及脱水蔬菜等。目前,辐射杀菌已在许多国家得到政府的认可并批准使用,我国对稻谷、小麦、玉米、蔬菜、水果、鱼肉辐照保藏技术已取得成效,日益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7、紫外线杀菌
3.微波杀菌、保鲜是微波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微波杀菌温度低于常规方法,一般情况下,常规方法杀菌温度要120℃-130℃,时间约1小时,而微波杀菌温度仅要70℃-105℃,时间约90-180秒。
微波是频率从300MHz~300GMHz的电磁波。微波与物料直接相互作用,将超高频电磁波转化为热能的过程。微波杀菌是微波热效应和生物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微波对细菌膜断面的电位分布影响细胞周围电子和离子浓度,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能,细菌因此营养不良,不能正常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受阻碍死亡。从生化角度分析,细菌正常生长和繁殖的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是若干氢键紧密连接而成的卷曲大分子,微波导致氢键松弛、断裂和重组,从而诱发遗传基因或染色体畸变,甚至断裂。微波杀菌正是利用电磁场效应和生物效应起到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发展现状:
采用微波装置在杀菌温度、杀菌时间、产品品质保持、产品保质期及节能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德国内斯公司研制的微波室系统,加热温度为72~85℃,时间为1~8min、杀菌效果十分理想,特别适用于已包装的面包、果酱、香肠、锅饼、点心以及贮藏中杀灭虫、卵等。微波处理的食品保质期达6个月以上
5、脉冲强光杀菌Βιβλιοθήκη 试验证明臭氧水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它能在极短时间内有效地杀灭大肠杆菌、蜡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流脑双球菌等一般病菌以及流感病菌、肝炎病毒等多种微生物[8]。可杀死和氧化鱼、肉、瓜果蔬菜、食品表面能产生异变的各种微生物和果蔬脱离母体后继续进行生命活动的微生物,加速成熟乙烯气体,延长保鲜期。
4、微波杀菌
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已在实验室水平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可保持食品的新鲜及其风味,营养损失少。但因其杀菌系统造价高,制约了它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且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在黏性及固体颗粒食品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臭氧杀菌
原理:
臭氧灭菌或抑菌作用,通常是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学等方面的综合结果。其作用机制可归纳为:
发展现状:
臭氧氧化力极强,仅次于氟,能迅速分解有害物质,杀菌能力是氯的600~3000倍,其分解后迅速的还原成氧气。利用其性能的臭氧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就得到广泛应用,是杀菌消毒、污水处理、水质净化、食品贮存、医疗消毒等方面的首选技术。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研究人员发现,臭氧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日本石川岛播麻种工业公司证明,臭氧水有望成为最佳的果树杀菌剂,其杀菌效果明显优于次氯酸钠;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证明,臭氧可以有效地杀灭淋球菌,并且对水中的重金属有分解作用。
原理:
1.微波能的热效应:在一定强度微波场的作用下,食品中的虫类和菌体会因分子极化现象,吸收微波能升温,从而使其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物活性。微波的热效应主要起快速升温杀菌作用;
2.微波能的非热效应:高频的电场也使其膜电位、极性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使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和生理活性物质发生变异,而丧失活力或死亡。在灭菌中起到了常规物理灭菌所没有的特殊作用,也是造成细菌死亡原因之一。
原理:
紫外线是介于可见光的紫色光和X射线之间的光波,波长在100nm和400nm之间。其杀菌的原理是利用生物细胞内的DNA吸收240nm~280nm范围内的光波,当对260nm波长的光波吸收达到最大值时,DNA受到破坏导致细菌死亡的特性进行杀菌。同时,紫外光还可降解有机物。185nm~400nm左右波长的紫外光可裂解有机物中的碳键使其降解,即破坏微生物分子间特有的化学键导致细菌死亡。
食品杀菌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2012-11-29
中华食品生意网编者按:传统食品杀菌为热杀菌,与之相比,冷杀菌不仅能杀灭食品中微生物,且能较好保持食品固有营养成分、质构、色泽和新鲜度。食品冷杀菌主要有超高压杀菌、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臭氧杀菌等,对于保持食品更能成分的生理活性起到重大作用。
什么是冷杀菌:
冷杀菌是指在杀菌过程中食品温度不升高或升高很低的一种安全、高效杀菌方法。冷杀菌不仅有利于保持食品功能成分的生理活性,且还有利于保持色、香、味及营养成分。
冷杀菌技术有哪几种
一、超高压杀菌
二、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
三|、臭氧杀菌
四、微波杀菌
五、脉冲强光杀菌
六、辐射杀菌
七、紫外线杀菌
八、其他杀菌技术列举
1超高压杀菌技术
原理:
超高压杀菌是将食品物料以某种方式包装以后,放入液体介质(通常是食用油、甘油、油与水的乳液)中,在100MPa~1000MPa压力下作用一段时间后,使之达到灭菌要求。其基本原理是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其细胞壁,使蛋白质凝固,抑制
冷杀菌技术兴起的背景:
传统的热力杀菌是在加热的环境下进行的,因此会不同程度地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天然特性。为了更大限度保持食品本身的固有品质,一些新型的灭菌技术———冷杀菌应运而生,如超高压杀菌、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脉冲强光杀菌、放射线杀菌等。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的改变,“原汁原味”的食品逐渐成为时尚,因而冷杀菌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食品科学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鲜,又能延长活鱼寿命。
8、其他杀菌技术列举
除了以上七种食品冷杀菌技术外,还有利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破坏微生物的DNA,从而杀灭食品表面的细菌的软电子束冷消毒杀菌;利用超声空穴现象产生的剪应力能机械地破碎细胞壁和加快物质转移的原理的超声杀菌;采用6000高新磁力强度,将食品放在N极与S极之间,经连续摇动,从而达到100%杀菌效果的磁力杀菌;利用食品本身导电性,及不良导体产生大的电阻抗特性产生热能的原理的电阻杀菌等等。
原理:
脉冲强光杀菌是利用强烈白光闪照进行杀菌技术,其系统主要包括动力单元和灯单元。动力单元为惰性气体灯提供能量,灯便放出只持续数百微秒,其波长由紫外光区域至近红外光区域强光脉冲,其光谱与太阳光相似,但比阳光强几千倍至数万倍。脉冲光中起杀菌作用波段可能是紫外光,其它波段起协同作用。由于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都系由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无机物等复杂化合物构成一种凝聚态物质。脉冲强光有一定穿透性,当闪照时,脉冲强光作用于其活性结构上,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使细胞失去生物活性,达到杀菌目的。
发展现状:
目前使用紫外线装置大多数是管壁能够通过紫外线的低压汞灯,这种技术多见于对水的处理。而对其它一些食品如果蔬汁饮料、啤酒、葡萄酒、牛奶或其它含有胶体颗粒或色素的液体均不能采用。另外,紫外线杀菌装置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效果变差。日本某公司研制开发一种紫外线杀菌灯,使用时间可达到7000h,对活水鱼槽中进行灭菌,既保持水质的清净新
(1)作用于细胞膜、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物质外流,使细胞失去活力;
(2)使细胞活动必需的酶失活。这些酶既有基础代谢的酶,也有合成细胞重要成分的酶;
(3)破坏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或使其失去功能。臭氧杀灭病毒是通过直接破坏RNA或DNA完成的;而杀灭细菌、霉菌类微生物则是先作用于细胞膜,使其构成受到损伤,导致新陈代谢障碍并抑制其生长,臭氧继续渗透破坏膜内组织,直至其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