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各章总结
1.超声总论总结

由于在人体各种组织、脏器中的声速不同,声束经过这些组织间的大界面时产生声束前进方向的改变,称为折射。
当入射超声与界面垂直,入射角于0,一部分声能循入射途径返回换能器(探头),并在示波屏上出现回波;另一部分能则穿过界面,垂直进入第二种介质,此即为透射。第三种与第四种介质的界面又会发生反射与透射,依此类推,直至声能耗尽。
导致衰减的主要原因有:
⑴在传播方向上的声能分散
⑵吸收
①黏滞吸收
②热传导吸收
吸收与衰减
吸收: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粘滞
性、导热性等因素,一部分声能不可逆的转
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使声波能量耗损称为
吸收。
衰减:是指由于界面上的反射、折射、远场扩
散和吸收,使声能随着传播距离而减弱的现
象。
*衰减量=频率×深度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振动,它与一般声波一样,必须在介质中传播,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时,主要以纵波的形式传播,依靠介质内粒子产生压缩与稀疏的交替变化传播能量,所以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超声波(ultrasound)是超过人耳听阈高限值(正常人耳接受声音频率范围为16~20000次/s,即16~20000Hz)的声波。
频率高,衰减重
6.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入射超声波遇到活动的界面时,散射与反射回声的频率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发射超声频率与反射超声频率之差称为多普勒频移。
界面向着声源运动时,反射频率增高,称正频移;
界面背离声源运动时,反射频率降低,称负频移。
频移的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成正比。
M型诊断仪可丰富、完善扇扫的图像诊断。
M型(超声扫描法)
超声诊断学各章总结汇总

超声波:是指声波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的机械波,进入人体不同的组织会遇到不同的声特性阻抗,正是各种不同的声阻抗差别构成了人体组织超声显像的基础。
超声诊断学:研究和应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并结合解剖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科学。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优点和局限性:见书本的第1, 2页(一定要看一下)A型诊断法:幅度调制显示法(现在多不用,眼科)B型诊断法:辉度调制显示法,获取器官断层解剖图像M型诊断法:获取距离时间曲线图(心脏检查)D型诊断法:获取血流方向,估计速度大小朝向探头的血流为红色,背向的为蓝色,判断动静脉需要用频谱多普勒显像第六章、肝超声诊断一、肝脏的超声解剖----肝脏的五叶八段:五个肝叶:右前叶、右后叶、方叶、左外叶、尾状叶八个肝段:左外叶上(S2)、下段(S3),右后叶上(S7)、下段(S6),右前叶上(S8)、下段(S5),方叶(S4)和尾状叶(S1)肝内血管:1、Glisson系统----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在肝内逐级分支并始终走行在一起,外有Glisson鞘包绕,共同组成Glisson系统2、肝静脉系统-----(肝左、中、右三支肝静脉会注入下腔静脉)3、肝门的解剖肝门是指肝内大血管、胆囊等结构进出肝的部位。
第一肝门:亦称肝门,位于肝脏面横沟处,为门静脉、肝动脉、胆管、淋巴管及神经出入口。
第二肝门:位于肝膈面下腔静脉沟,是三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处,人体直立时约高于第一肝门5cm。
二、肝脏的超声检查方法体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半卧位扫查方法:沿肋骨间隙、沿肋缘下、剑突下三、正常肝脏的超声表现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左叶小于45。
,右叶小于75。
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
肝内结构:肝内的液性管腔结构与韧带,编称为肝内的纹理结构。
正常时肝内纺理清晰而均齐,门静脉(PV)内径小于1.4CM , 总胆管(CBD)内径小于0 .6 CM。
超声诊断知识点总结

超声诊断知识点总结一、基本原理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回声反射特性来获取图像信息,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频率高于人类听觉的上限20kHz,通常超声波的频率为1-10MHz。
当超声波通过人体组织时,不同组织对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回声反射情况有所不同,通过接收和分析回声信号,就可以得到不同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信息。
二、技术特点1. 非侵入性:超声诊断不需要使用放射性物质或手术切割,因此对患者没有副作用和伤害,非常安全。
2. 实时性:超声图像可以实时显示,医生可以通过移动探头来观察不同角度和深度的组织结构,对病变进行准确评估。
3. 易操作性:超声诊断设备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环境,医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进行检查。
4. 多方位:超声探头小巧灵活,可以进行多种探测方式,如经腔超声、经皮超声、经食管超声等。
三、常见应用1. 心脏超声:用于检查心脏的大小、形态、功能和瓣膜疾病等。
2. 腹部超声:可用于检查腹部脏器、血管和淋巴结等。
3. 产前超声:用于监测胎儿的生长和发育情况,检查胎儿畸形和异常情况。
4. 乳腺超声:用于检查乳房肿块、囊肿、乳腺炎等情况。
5. 甲状腺超声:用于检查甲状腺结节、肿大和功能异常等。
四、优缺点1. 优点:非侵入性、安全、无辐射、实时显示、易操作。
2. 缺点:受体质条件和技术水平限制,不适用于骨质组织的检查,对深部组织和空气或气体的检测有限。
五、发展趋势1. 高清晰度:超声成像技术不断改进,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不断提高。
2. 多模式:超声成像设备逐渐实现多模式成像,如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等。
3. 便携化:超声诊断设备体积不断缩小,已经开始逐渐向便携化方向发展,可以在不同地点和环境进行诊断。
4. 智能化:超声诊断设备开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图像自动分析和辅助诊断。
总之,超声诊断作为一种常见的诊断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相信超声诊断技术会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工具,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快捷、准确的诊断服务。
超声诊断重点总结

超声诊断重点总结超声诊断学重点第一章~第四章总论1、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形态学检测、功能性检测、介入性超声。
2、超声诊断的优势:对软组织分辨良好,特别是含液器官(血管、胆道等)。
3、超声诊断的类型:A型、B型、M型、D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等。
4、超声的定义:是一种传播频率在20kHz以上、超过人耳可听到声波频率范围的机械波,临床最常用的频率是2.5~10MHz。
5、对不足2个月的早期妊娠妇女,尽量不用超声进行常规检查。
6、多普勒血流声像图显示:红色表示血流朝向探头,蓝色表示血流背向探头,多彩色小点交织表示湍流,亮度表示血流平均速度。
第五章腹部超声探测方法1、探头频率的选择: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弱,用于浅表器官;频率越低,波长越长,穿透力越强,用于深部脏器。
2、在探头和组织之间涂以医用超声耦合剂,可以减少探头与组织间的空气间隙,减少声阻抗差。
3、受检者准备:(1)上腹部检查:空腹8-12h(通常在晨起禁食早餐时检查),显示胰腺等脏器可饮水使胃充盈作透声窗。
(2)盆腔检查:需膀胱适量充盈。
第六章肝超声诊断一、正常声像图表现1、正常肝声像图:内部回声细密、均匀,门静脉管壁呈稍强回声,肝静脉管壁不显示明显回声。
2、多普勒血流图:门静脉、肝动脉血流朝向肝,呈红色;肝静脉血流背向肝,呈蓝色。
二、肝疾病的超声诊断(一)脂肪肝1、广泛性脂肪肝:肝均匀增大,表面圆钝,肝实质回声增强(“明亮肝”);局限性脂肪肝:花斑样或不规则片状高回声(脂肪浸润区)。
2、血流信号较正常少。
(二)肝炎后肝硬化1、肝左右叶大小比例失调,右叶萎缩,左叶增大,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
2、肝表面不光整或凹凸不平,表面外围可见腹水。
3、胆囊壁充血水肿出现“双边影”。
4、门静脉内径增大,并有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三)肝囊性病变1、肝囊肿:一个或多个无回声区,透声性好,后壁回声增强,后方回声增强明显。
2、肝浓重:边界不清,壁厚,内壁不规则,呈虫噬样,超声造影现实蜂窝样表现。
超声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第三章超声检查概论超声学是一门集医学、声学、电子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现代临床领域中已占领重要地位。
第一节超声诊断原理及各型临床应用一、A型诊断法A型超声诊断法又称为示波法。
当声束在人体组织中传播遇到两层不同阻抗的临近介质界面时,在该界面上就产生反射(回声),每遇到一个界面就产生出回声,并在示波屏幕上以波的形式显示出来。
此法已淘汰。
二、B型诊断法(一)工作原理与A型基本相同,都是应用回声原理作诊断,即发射脉冲超声进入人体,然后接收各层组织界面的回声作为诊断的依据,不同的是B型是辉度调制显示,光点的亮度代表回声强度,并构成二维切面声像图。
医生根据声像图的形态作诊断。
(二)命名按回声强度命名:强回声、高回声、低回声(弱回声)、无回声。
按回声形态命名:光点、光团、光斑、光带。
按回声特征命名:牛眼状、靶环状、驼峰状、网格状、蜂窝状等。
(三)诊断基础分析超声图像应从以下方面进行:1.外形2.边界回声3.内部回声正常人体软组织的回声强度:骨骼>筋膜>肾窦>胎盘>胰腺>肝脏>脾脏>肾皮质>皮下脂肪>肾髓质>脑>静脉血>胆液及尿液。
病理组织的回声强度:结石或钙化>纤维组织>脂肪>平滑肌>淋巴结>囊液及渗出液。
器官及肿块的内部回声由其内部结构的反射及微细结构的散射而来。
光点的粗细及多少大致可相对地反映组织微细结构的情况。
内部回声的均匀性因组织器官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良性肿瘤一般均匀,恶性肿瘤一般不均匀,胚胎性肿瘤常不均匀,组织发生局部出血、液化、坏死、纤维化时,也可产生不均匀回声。
4.血管分布及其血流参数5.后方回声6.毗邻关系7.活动度及活动规律8.生理功能表4-3-1 良、恶性肿瘤声像图特征比较良性恶性边缘光整不整内回声均匀不均匀三、M型诊断法M型超声诊断的原理与B型相同。
在B型图像上任意取一声束取样线,声束穿越的心脏各层组织界面随着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而得到有节律性反射光点,并随水平扫描而形成相应的动态曲线,称为M型超声心动图。
超声诊断学总论

腹侧
右
左
侧
侧
背侧
仰卧位
2、纵断面:图像左侧—被检者头部结构 图像右侧—被检者足侧结构
腹侧
头
足
端
端
背侧
仰卧位
3、斜断面:接近横断面时,图像方位以横 断面为标准(如肋弓下肝脏斜切面); 接近纵断面时,图像方位为标准。肋下斜切 Nhomakorabea腹侧
右
左
侧
侧
背侧
俯卧位
1、横断面:图像左侧—被检者左侧结构 图像右侧—被检者右侧结构
1、无彩色混迭(彩色翻转)现象:对高速血 流也以频移能量为血流显示依据。
2、非角度依赖性:超声入射角的变化,只改 变振幅-频率曲线的性状,而曲线下面的面 积不变,显示的血流信号丰富,血管连续 性好。
3、血流显示灵敏度高,范围广:对血流的 显示只取决于多普勒频移所产生的功率 存在与否,因而能显示低流量、低流速 的血流,即使灌注区的血流的平均速度 为零,其血流也能显示。末梢血流、迂 曲的血管和低速血流的显示。
一、探测方法与途径
1、直接探测法:探头与受检者皮肤或黏膜直 接接触(探头与皮肤间涂耦合剂)。
2、间接探测法:探头与皮肤间加水囊。
途径:
常规:经体表途径 特殊:腔内途径(经食道、经阴道、经直
肠等) 术中途径
二、探测的基本程序与操作方法
1、要清除或避免声路中气体的干扰(如耦 合剂的使用、空腹饮水检查胰腺);
脉冲多普勒的技术特征:
探头作为声源以短脉冲群方式发射超声, 发射间歇期又转为接收状态,可以选择 性地接收所需要检测位置信号,这种选 择性定位接收能力称为距离选通或距离 分辨能力,所需检测的区域称为取样容 积(SV)。
RV
超声诊断学期末复习总结

超声:超声(ultrasound)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 000Hz以上,超过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
超声成像: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USG)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经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像的成像技术,借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检查方法。
声源:声源是能发声的物体。
振动是产生声波的根源。
在超声成像中,探头晶片振动即产生超声波,所以探头晶片就是声源。
声场:超声振动波及的范围。
介质:气体(空气),或液体,或固体,是传播声音的媒介物称为介质。
均匀介质:声场内介质声阻抗一致。
非均匀介质:声场内介质声阻抗不相等。
界面:两种不同声阻抗物体的接触面。
界面反射:超声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即通过界面时,就有界面反射大界面: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束直径。
(入射超声遇到大界面时,呈镜面反射模式)。
小界面:界面尺寸小于超声束直径。
(入射超声遇到小界面时,呈散射模式)。
超声和一切声波一样,具有频率(f)、声速(c)、和波长(λ)三个物理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c=f·λ。
波长(λ):声波传播过程中相邻的两个周期中,对应点的距离或相邻的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
频率(f):单位时间内质点振动的次数,一般以每秒振动次数表示,单位为赫兹(Herze,Hz),每秒振动1次为1Hz。
声速(c):单位时间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常用单位为m/s或cm/s。
人体软组织平均声速为:1540m/s,或近似于是1500m/s。
声阻抗:是用来表示介质传播超声波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其数值的大小由介质密度ρ与声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C的乘积所决定,即: Z=ρ·C ,单位为Kg/m2·s。
超声显像时回声水平的强弱取决于构成界面的各种组织之间声阻抗值的大小。
差值越大,回声水平越强,否则相反。
束射性或指向性:由于超声波频率很高,波长很短,故在介质中呈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或指向性。
超声诊断知识点归纳

细目一超声诊断一、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1.检测心脏、大血管和外周血管的结构、功能及血液动力学状态,包括对各种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血管畸形及闭塞性血管病等的诊断。
2.对活动界面能动态实时显示,观察心内各结构的形态和活动及胎儿发育。
3.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边界及脏器内部回声等,如肝、肾、脾、胰腺、子宫及卵巢。
4.检测某些囊性器官的形态、走向及功能状态。
如胆囊、膀胱、胃等。
5.鉴别脏器内局灶性病变的性质。
6.积液的存在与否,对积液量的多少作出初步估计。
7.介入性诊断与治疗。
细目二放射诊断要点一呼吸系统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一、基本病变X线表现正常胸部正位片胸廓:软组织、骨骼肺:肺野、肺门肺纹理、气管支气管胸膜纵膈膈对比分析:病名特点肺气肿胸闷气急,肺野透亮度增加,桶状胸、过清音胸腔积液胸痛憋气,高密度阴影区,边缘呈内低外高弧形气胸突发胸痛,肺气低密度含气影,肋间隙增宽,膈低平肺部病变(1)渗出与实变——密度较高的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
(2)纤维化——局限(索条状影);弥漫(网状、蜂窝状影)。
(3)肿块——恶性肿瘤边缘有毛刺或为分叶状,中心可坏死形成空洞。
(4)空洞与空腔——有完整洞壁的透明区。
(5)增殖:梅花瓣样的阴影,边缘较清楚(6)钙化:点状、块状或球形高密度影(7)肺门增大:见于肺门淋巴结肿大、支气管肿瘤等(8)支气管阻塞:引起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气肿二、胸膜病变胸腔积液游离性胸腔积液--少量积液:肋膈角变钝--中量积液:上缘形成自外上斜向内下的凹面弧形,同侧膈和心缘下部被积液遮蔽--大量积液:全肺野高密度游离胸腔积液局限性胸腔积液(1)包裹性积液胸膜炎时,脏、壁层胸膜粘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膜腔的某部位,称为包裹性胸腔积液。
好发于侧后胸壁。
(2)叶间积液胸腔积液局限在水平裂或斜裂的叶间裂时,称叶间积液。
气胸气胸:胸腔顶部和外侧高度透亮,其中无肺纹理,透亮带内侧可见被压缩的肺边缘。
液气胸:立位检查可见上方为透亮的气体影,下方为密度增高的液体影,且随体位改变而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波:是指声波振动频率超过20000Hz的机械波,进入人体不同的组织会遇到不同的声特性阻抗,正是各种不同的声阻抗差别构成了人体组织超声显像的基础。
超声诊断学:研究和应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并结合解剖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科学。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优点和局限性:见书本的第1,2 页(一定要看一下)A 型诊断法:幅度调制显示法(现在多不用, 眼科)B 型诊断法:辉度调制显示法, 获取器官断层解剖图像M型诊断法:获取距离时间曲线图(心脏检查) D 型诊断法:获取血流方向,估计速度大小朝向探头的血流为红色,背向的为蓝色,判断动静脉需要用频谱多普勒显像第六章、肝超声诊断一、肝脏的超声解剖---- 肝脏的五叶八段:五个肝叶:右前叶、右后叶、方叶、左外叶、尾状叶八个肝段:左外叶上(S2)、下段(S3),右后叶上(S7)、下段(S6),右前叶上(S8)、下段(S5),方叶(S4)和尾状叶(S1)肝内血管:1 、Glisson 系统 - 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在肝内逐级分支并始终走行在一起,外有Glisson 鞘包绕,共同组成Glisson 系统2、肝静脉系统(肝左、中、右三支肝静脉会注入下腔静脉)3、肝门的解剖肝门是指肝内大血管、胆囊等结构进出肝的部位。
第一肝门:亦称肝门,位于肝脏面横沟处,为门静脉、肝动脉、胆管、淋巴管及神经出入口。
第二肝门:位于肝膈面下腔静脉沟,是三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处,人体直立时约高于第一肝门5cm。
二、肝脏的超声检查方法体位: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半卧位扫查方法:沿肋骨间隙、沿肋缘下、剑突下三、正常肝脏的超声表现形态及大小在上腹部作纵断层,肝脏为类三角形,膈面圆钝而下缘成锐角,左叶小于45°,右叶小于75°。
正常肝脏的轮廓清晰,光滑而平整。
肝内结构:肝内的液性管腔结构与韧带,编称为肝内的纹理结构。
正常时肝内纺理清晰而均齐,门静脉(PV)内径小于1.4CM总胆管(CBD内径小于0 . 6 CM肝内回声特点:正常肝实质呈中等或弱回声光点,其强度和频率皆均匀。
正常肝脏声像图:M型超声(右图)示靠近第二肝门附近的肝实质随心动周期变化而有伸缩,提示肝质地柔软。
正常肝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肝的血管系统包括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
门静脉和肝动脉为入肝血流,呈红色;肝静脉为引流血管,内为出肝血流,呈蓝色。
四、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 病史、体征;病变回声特性;彩色血流表现;超声造影(二)肝硬化----- 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一、声像图特点1 肝脏外形及大小改变;2 肝脏包膜回声改变;3 肝脏实质回声改变4出现门静脉高压时声像图改变:脾脏肿大;门静脉系统血管增宽;脐静脉重新开放5 胆囊壁的改变(增厚、双边影);6 腹水(低蛋白血症引起);7 肝静脉系统肝内胆管的改变(三)脂肪肝声像图特点 ----- 肝实质回声增强;门脉管壁回声纹理模糊;回声均匀细腻;后壁回声衰减(四)肝囊肿声像图1、肝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 2 、囊壁薄,呈细光带回声,边缘整齐光滑3、囊肿侧壁可出现回声失落效应; 4 、位置较浅的囊肿,由于混响效应,前部出现低回声5、由于囊液透声性好,囊肿后壁及深部的肝组织回声增强; 6 、囊肿位置较浅时,超声可见压缩征7、合并感染时,囊内可见微弱回声和漂浮的光点愎发性肝癌与肝血管擂的超声怜别诊断超声特征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内部回声小者低回声多见牛者高回声多见回声分布小者均匀.较大者不均匀细珂络状,边缘裂开征边缘特征边界尚猜.周囿有声睪边界渭,边缘回声增陋后方回声可轻度増强増强「彩色多普勒超声內部线状、分支状血菰血沅较少,周边部为主肝硬化基础常有少见多普勒流速曲线超声造影表现动腮频谱为主,阻力指数辛泣动鵬期快速整体増議门静脉频普为主,动脉阻力指数较低动脉期周边结节状増强,向心性填充,J 脉期和証択期减很旱低冋声门脉期和延泯期旱尊冋声或高回声(五)多囊肝声像图:1、肝内各切面可见很多大小不等的无声回声区,边界清晰; 2 、病灶具有肝囊肿所具有的囊肿特征3、肝脏增大,表面不规则,以受侵犯的肝叶为主,肝实质回声增强;4、多数合并多囊肾,多囊脾,多囊胰脂肪肝:非均匀性脂肪肝肝内低回声需与肝癌相鉴别。
前者低回声无包膜,无球体感,肝癌的低回声,肿块有包膜,且有球体感。
肝硬化:肝硬化除了慢性肝病相鉴别外,主要需与弥漫性肝癌鉴别。
鉴别要点主要是肝脏体积变化及甲胎蛋白测定值。
肝囊肿:肝囊肿与肝内血管及扩张的胆管的断面相鉴别,肝内血管的形态随超声切面的不同而变化,彩色多普勒检查肝内血管内被彩色血流信号充填。
扩张肝内胆管在某些切面与胆道相通。
肝脓肿:未液化的早期肝脓肿及肝脓肿液化不全期应与肝癌鉴别,结合病史及短期随访复查是鉴别二者的主要方法。
完全液化的肝脓肿与肝囊肿鉴别。
肝血管瘤:本病与肝癌鉴别,肿瘤内部的回声特点、质地,甲胎蛋白化验是二种疾病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
第七章胆囊和胆管超声诊断一、探测体位常规仰卧位右前斜位二、正常胆囊超声图表现1呈梨形,长茄行或椭圆形;2 胆囊轮廓清晰光整,呈明亮的线状,囊内无回声,胆囊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3胆囊长径一般不超过9cm,前后径为2-3cm, —般不超过4cnm 4囊壁厚度为1-2cm5胆囊颈和门静脉或门脉右支根部之间有一线状强回声带连结,这是识别胆囊位置的重要标志三、胆囊结石1. 典型表现:胆囊内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强回声可随体位的改变而发生移动(同时具备以上3点特征为诊断胆囊结石的可靠依据)2. 胆囊内充满结石:典型者呈“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简称“ WES 征第八章脾适应症:1先天性脾脏异常无脾综合症或多脾腺综合征右位脾副脾游走脾2 脾肿大,脾萎缩(常见)3 脾肿瘤(原发,转移)4皮囊肿5 脾外伤6 脾血管病变脾梗塞脾动脉瘤脾静脉阻塞综合症7脾脏介入超声应用脾占位病变探头频率为3.5 —5.0Hz 检查无需准备,但空腹图像更加清晰体位一般右侧卧位;危重不宜翻动的患者仰卧位脾超声测量长径8——12cm 后径3 4cm 男性<4cm 女性<3.5cm 第九章胰腺超声判断胰体:其后上缘可以看见穿行的脾静脉胰腺是腹膜后位器官分为三型------ 蝌蚪型腊肠型哑铃型胰腺的大小随年龄而增加,50 岁以上胰腺则逐渐萎缩回声增强老年人的胰腺较年轻人的小。
头体尾正常<2cm <1.5cm可疑2.1 —2.5 1.6---2.0异常>2.6 >2.1(肿瘤炎症)急性胰腺炎病因和诱因胆系疾病和酗酒饱食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胰腺肿大65% 轻中度为主重度边缘实质光滑,清晰呈低回声不规则模糊回声较粗胰管扩张少见常见并发症少见常见声像图恢复时间较快较慢第十章、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超声诊断(一)肾1. 正常: 肾脏左右各一,呈扁豆状,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肾窝中,两肾呈“八”字型分开,肾长约 10~12cm 宽约5~6cm 厚约3~5cm超声:一般不需检查前准备,若同时检查膀胱,输尿管,前列腺或盆 腔其它结构时,检查前60分钟饮水500ml 并憋尿。
仰卧位冠状切面 最常用,皮质回声略高于髓质。
2. 肾囊肿:肾实质内有一个或多个无回声区,壁薄,光滑,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的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可见回声影。
注:肾囊性病变根据形态可分为孤立性肾囊肿, 多发性肾囊肿和多房性肾 囊肿3. 多囊肾(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肾体积明显增大,轮廓不规则,表 面凹凸不平,肾实质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圆形或椭圆形, 相互不沟通,常同时合其它器官多囊性病变。
4. 肾积水:由尿路梗阻引起肾盂肾盏尿液滞留,肾盂肾盏扩张及肾萎缩的病理改变。
轻度肾积水,前后经宽度<3cm;中度肾积水前后径宽度3~4cm;重度肾积水前后径宽度>4cm5. 恶性肿瘤 成人肾细胞癌最多,小儿肾母细胞瘤多见。
6. 肾结石:肾集合系统内强回声亮点或团状,其后方伴声影,结石小于3mm 寸后方无声影,“贝壳症”,“泥沙症”是典型表现。
多见于肾 下盏且常位于肾后部。
(二)输尿管1.正常 长为24~32cm 内径5~7mm 三个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输 尿管跨髂血管叵J 声士曽弓虽 昔遍土曽大 回产:L E 常 壽肿局部突出 肝胆常为芳袁肾 无关联处,输尿管膀胱连接部。
超声:一般不显影,大量饮水或膀胱充盈时,表现为中间无回声的明亮条带状回声且有蠕动2 输尿管结石强回声,后方有声影,可随体位改变(三)膀胱1. 正常成年容量为350~500ml,排尿后残余量少于10ml,膀胱三角是结核肿瘤的好发部位。
超声:膀胱内尿液无回声, 膀胱壁呈光滑带状回声, 充盈少时呈三角形或四边形,充盈多时呈圆形或椭圆形2. 膀胱结石:大致与输尿管结石相同3. 膀胱憩室:膀胱壁周围无回声区,无回声区与膀胱有交通口,排尿前后大小会变,伴结石时表现为强回声伴声影(四)前列腺1. 临床上分为周缘区(外腺区)前列腺癌的好发部位,中央区及移行区(内腺区)前列腺增生的好发部位。
前列腺的左右径为4cm上下径3cm前后为2cm2. 前列腺增生:以前列腺前后径增大最为重要3. 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查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第十一章产科超声(一)子宫及附件的超声途径经腹超声:要求排便检查;检查前充盈膀胱以暴露子宫底,充盈膀胱既是腹壁与子宫间的透声窗,又可推开周围肠曲。
经阴道超声:适用于已婚妇女急腹症患者,早早孕检查,膀胱无法充盈者,盆腔有较小肿物的等,对处女禁用。
检查前需排空膀胱。
经直肠超声:适用于未婚妇女,及已婚妇女但阴道有畸形腔内探头不能进入者。
(二)正常超声声像图(1)子宫:纵切面时为倒置梨形。
根据宫腔线与宫颈管线所成夹角,可分为前位,中位,后位子宫。
正常子宫浆膜层为光滑的强回声带,肌层为中低回声带,内膜回声及厚度随月经周期变化。
(2)卵巢:生发上皮及白膜为光滑的线状回声,内有无回声的卵泡。
(3)随月经周期变化的子宫及卵巢声像图变化:卵泡早期:月经1—7 天,只见宫腔线;卵泡数个,边缘模糊,增长慢,但无优势卵泡。
卵泡中期:月经6—7 天,子宫内可见三线征,卵巢内可见直径大于10mm 勺优势卵泡。
卵泡晚期:月经13—14天,子宫内膜厚12—13mm卵泡直径大于20mm。
排卵期:卵泡消失60%,塌陷。
子宫内见清晰三线两区。
黄体早期:内膜回声增高,三线变模糊。
黄体晚期:三线消失。
三)子宫及附件疾病超声表现子宫肌瘤:为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
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层关系分为:肌壁间,浆膜下和粘膜下肌瘤。
超声表现:(1)子宫大小根据肌瘤数目,可正常,饱满或增大。
(2)子宫形态根据肌瘤位置,可正常,饱满或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