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期末考试知识要点资料
法医学期末重点

法医研究领域、对象、工作内容:研究领域: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临床法医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毒物分析、司法精神病学。
研究对象:尸体、生物性检材、活体、人体、人体生物性检材和相关物品、活体工作内容:现场勘验、活体检验、尸体剖检、物证检验、书证检验假死(apparent death):人的循环、呼吸、脑的功能高度抑制,生命活动极其微弱。
用一般临床检查方法查不出生命指针,外表看起来已经死亡,实际上没有死亡。
误认为死亡,这种状态即为假死。
应做检查:线扎指头、微弱呼吸检查、心电图检查、X线透视、眼部检查:瞳孔变形,荧光素钠点眼超生反应:躯体死亡后,构成人体的组织、细胞和某些器官仍可保持一定的生理功能,对刺激能发生一定的反应。
早晚期尸体现象:早期:尸冷、尸僵、尸斑、肌肉松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尸体痉挛、自溶和自家消化晚期:分为毁坏型:尸体腐败、霉尸、白骨化。
保存型:干尸、尸蜡、泥炭鞣尸、浸软。
尸斑分期、影响因素、意义:分期:沉降期,<12h,指压褪色,<6h尸斑转移,>6h两侧性尸斑。
扩散期:12—24h,改变体位不消失,形成新斑。
浸润期:>24h,指压不褪色。
影响因素:尸体内在因素:种族、死因、死亡时间和临死时的姿势等。
外界环境因素:体表压迫,水中尸体不易形成,停尸表面。
意义:尸斑是最早的死亡征象之一、根据尸斑的发展规律可以推测死亡时间、根据尸斑的颜色和程度可以推测死亡原因、根据尸斑的位置和变动可以推测死亡姿势和有无移动、提示停尸环境对尸体的影响、尸斑易于皮下出血混淆,应该进行鉴别。
尸僵的表现、影响因素、意义:表现:小肌群(1-3h)一全身(4-6h)一关节僵硬(12-15h)一缓解(3-7天)顺序:①上行型:下肢一头面部②下行型:下颌和颈部关节周围的小肌群开始至全身影响因素:①个体因素②死亡原因③环境因素。
法医学意义:①尸僵是死亡的确证;②尸僵出现的顺序时间范围的强度可帮助推测死亡的原因;③根据尸僵固定下来的形态有助于分析死亡时的状态和尸体有无被移动以判断是自杀还是他杀。
法医学重点(参考)

法医学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1.法医病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尸体2.(选择)法医病理学研究检验目的是: ①确定死亡原因(首要任务)②判断死亡方式③推断死亡时间④推断致伤物⑤个人识别⑥医疗事故鉴定⑦推断损伤时间⑧损伤和疾病关系3.法医物证学:其研究和检验对象是源于人体的生物性检材,主要是各种人体成分及其分泌物与排泄物,其中最常见的是血液(血痕),其次是精液(斑),阴道液(斑),唾液(斑),毛发,牙齿及骨骼等.第三节法医学的工作内容(选择)4.法医学的工作内容: ①现场勘验②活体检查③尸体剖验④物证检验⑤书证检验(一定要有公章)5.物证:是指对案件的真实情况有证明作用的物品和痕迹。
第五节法医学发展史及展望6.现存最早的系统古代法医学著作是《洗冤集录》,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法医学家宋慈所撰。
7.1598年,意大利巴勒莫大学教授Fortunato Fedele出版了《医师的报告》,这是欧洲第一部全面而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第二章死亡与死后变化第一节死亡8.死亡方式:心脏性死亡,呼吸性死亡,脑死亡(原发性,继发性)9.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全身各器官组织并未全部死亡,可进行器官移植),生物学死亡期(全身所有的组织细胞相继死亡) 10. ①非自然死亡(暴力性死亡) ②自然死亡(非暴力性:生理性死亡,病理性死亡)生理性死亡:也称衰老死,指由于机体的自然衰老,体内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直至衰竭尤其是脑,心或肺的自然衰竭以致不能维持生命而导致死亡.病理性死亡:指由于各种疾病的发展,恶化而引起的个体死亡.11.(选择)死亡原因:是指直接或间接促进死亡的损伤或疾病.根本死因:引起死亡的初始原因(原发性自然疾病或暴力性损伤) 直接死因:感染,出血,栓塞,中毒,全身衰竭辅助死因:根本原因外的自然疾病或损伤诱因:精神因素联合死因:两种或两种以上12.(简答或填空)死亡方式:①自杀死:蓄意的自己对自己施加暴力手段终止自己的生命的死亡事件.②他杀死:用暴力手段剥夺他人生命的死亡事件a.非法他杀死:即故意杀人,是法医学实践中最常见的.b.合法他杀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他杀(死刑,正当防卫,合法堕胎,引产)c.过失伤害死:家庭纠纷,斗殴,虐待老人或儿童,监狱内对犯人的伤害.③意外死:灾害死,意外事件,自杀,自残致死第二节死后变化13.早期死后变化:指死后24h内尸体发生的变化14.早期死后变化包括:肌肉松弛,皮革样变,角膜混浊,尸冷,尸斑,尸僵,尸体痉挛,自溶和自家消化.15.尸斑:尸体血液因重力而坠积于低下部位未受压迫的皮肤血管内,并在该处皮肤呈现出有色斑痕(多为暗紫红色),称为尸斑.①形成机制: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因重力作用顺着血管向尸体的低下部位的血管网内,并使之扩张,红细胞沉积于低下部位,透过皮肤呈现出紫红色或暗红色的尸斑.②尸斑的发展:沉降期尸斑,扩散期尸斑,浸润期尸斑.16.尸僵:人死后各肌群发生僵硬将关节固定而使尸体呈强直状态,称为尸僵.17.自溶:人死后组织,细胞受细胞自身固有的各种酶的作用而发生结构破坏,使组织软化甚至液化,称为自溶.18.晚期死后变化:24h以后发生的变化. ①尸体腐败②霉尸③白骨化19.保存型尸体变化: ①木乃伊②尸蜡③泥炭鞣尸④浸软20.根据温度推断死亡时间: ①直肠温度测量法(肛门) ②肝脏温度测量第三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21.以组织器官形态结构改变为主的损伤包括:擦伤,挫伤,创,骨折,内脏破裂和肢体离断。
法医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1. 法医学,又称为法庭医学(Forensic Medicine)裁判医学(Medical Jurisprudence)、法律医学(Legal medicine),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它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医学学科。
2.法医病理学研究目的一般:①确定死亡原因②判断死亡方式③推断死亡时间④推断致伤物⑤个人识别特殊:医疗事故鉴定第二章死亡与死后变化1.假死:处于濒死期者,有时生命功能极度微弱,临床的常规检查方法难以察觉生命指征的存的状态。
假死者若经及时救治可复活,有时亦可自然复苏。
2. 发生假死的常见原因机械性窒息、镇静安眠药中毒、CO中毒、电击、高低温损伤、脑震荡、癫痫、严重脱水、尿毒症、糖尿病昏迷、严重营养不良和强烈精神刺激等多种疾病或损伤,早产儿更易发生假死。
3. 脑死亡是指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完全丧失,也称全脑死亡。
4. 植物人是指脑高级中枢,尤其大脑皮层功能的丧失的状态。
即意识、情感、思维等功能的丧失,但生命植物中枢(脑干、延髓生命中枢)的功能依然存在的状态。
5.超生反应:生物学死亡期开始后,在一定时间内,组织细胞仍保持着生命功能和对外界刺激发生的低级原始性反应的现象。
6.安乐死: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
7.早期尸体现象(early postmortem phenomena):指在死后24小时内尸体所出现的特有征象(超生现象、肌肉弛缓、尸冷、尸斑、尸僵、尸体痉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自溶和自身消化等)。
8.尸僵:人死后肌群先发生松弛,后发生僵硬,进而使尸体呈僵硬状态。
9. 死亡发生的瞬间,肌肉未经过松弛阶段直接进入硬状态,保持着死亡时刻的姿势和动作,称为尸体痉挛(cadaveric spasm)。
尸体痉挛是一种特殊的尸僵现象。
法医学重点完整版

法医学重点完整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一、名词解释(6个)1、竹打中空:当使用圆形棍棒、竹竿或塑料管打击肩、背等处皮肤时,致伤物打击的瞬间可使被打击部位的血管突然闭合,造成局部缺血,两侧的血管内压骤然升高并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出血,形成两条平行排列的皮下出血带,中间呈灰白色。
2、.医疗损害概念:是指诊疗护理过程中的医疗过错(故意或过失)行为对患者所产生的不利事实。
3、腐败静脉网腐败静脉网:死后体腔内脏血管中血液受腐败气体的压迫,流向体表,使皮下静脉扩张,充满腐败血液,在体表呈现暗红色或青绿色树枝状血管网,死后2至4日出现。
4、猝死:指貌似健康者因内在疾病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5、挥鞭样损伤:多见于高速行驶车辆因突然刹车,或撞击到相对静止的车辆尾部使其突然减速,车上的乘客因惯性作用,头部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前和向后剧烈晃动,使颈椎和颈髓发生的损伤。
6、残疾指由于各种疾病、损伤、发育缺陷或者精神因素等所造成人的机体、精神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从而使患者不能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状态。
7、超生反应指机体死亡后组织器官细胞仍保持生命机能,对刺激仍有一定反应,如死后数小时内仍有骨骼肌在机械性刺激下收缩、瞳孔或缩瞳反应、肠蠕动及精子活动能力。
其在法医学上可用来推断死亡时间。
8、亲子鉴定:也称亲权鉴定,是指应用医学、人类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主要通过人类遗传标记的检测,并根据遗传学理论分析其检测结果,从而对有争议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存在生物学亲缘关系所做的科学判定。
9、尸斑:尸体血液因重力而坠积于低下部位未受压迫的皮肤血管内,并在该处皮肤呈现出有色斑痕(多为暗紫红色)称为尸斑。
10、遗传特征:遗传特征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性状,是亲子鉴定最主要的依据。
遗传性状是生物体表现的一切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代谢类型的统称,其中可检测的、由遗传决定的特征,并能够按预期的方式从一代遗传给下一代的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单位性状。
法医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

法医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法医学的基本概念:1. 法医学的概念:法医学是通过科学方法对死者和病人进行检验,鉴定死亡原因和判定伤情的学科。
2. 法医学的任务:主要是对疑似的刑事案件、伤亡事故、职业病、灾难伤亡等进行鉴定和检验。
3. 法医学的特点:法医学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等特点。
二、法医鉴定的基本原则:1. 法医鉴定的客观性和独立性:法医鉴定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进行鉴定,不受他人干扰和影响。
2. 法医鉴定的准确性:法医鉴定应该严谨、科学地进行,确保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3. 法医鉴定的可靠性:法医鉴定应该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确保鉴定结论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4. 法医鉴定的公正性:法医鉴定应该对待每一项鉴定案件都应该公正、秉公进行鉴定,不偏袒任何一方。
三、法医学的基本知识:1. 尸体的保存与检验:法医学要对尸体进行保存与检验,掌握正确的技术方法和操作流程。
2. 尸体的解剖与鉴定:法医学要对尸体进行解剖与鉴定,从而确定死因和伤情。
3. 尸体的辨认与鉴定:法医学要对尸体进行辨认与鉴定,确定尸体的身份。
4. 尸体的病理学检验:法医学要对尸体的病理学检验,用以鉴定疾病和致死原因。
四、法医学的主要内容:1. 法医病理学:法医病理学是对死亡的患者的尸体进行解剖、检验和研究,从而确定死因和病变。
2. 法医临床学:法医临床学是对法医临床医学领域的研究和鉴定。
3. 法医鉴定学:法医鉴定学是对刑事案件、伤亡事故、职业病、灾难伤亡等进行鉴定和检验。
4. 法医科学:法医科学是法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法医学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
五、法医学的主要技术方法:1. 尸体解剖技术:通过解剖尸体来研究死因和死亡原因。
2. 尸体检验技术:通过检验尸体来确定身份、病变和伤情等。
3. 组织切片技术:通过制作和观察组织切片来确定病变和病理情况。
4. 法医检验技术:通过各种检验技术来确定毒物、病原微生物和其他致伤因素。
法医学考试重点

法医学重点法医学 (forensic medicine, legal medicine )是一门医学科学 ,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涉及医学专门问题的学科。
法医学的任务: 1.为治安、刑事和民事案件提供科学证据2.为处理医疗纠纷和非法行医提供科学证据3.为抚恤、保险提供科学依据4.发现传染病、职业病或食物中毒5.为国家立法提供技术咨询6.促进医学科学的全面发展物证:是指对案件的真实情况有证明作用的物品和痕迹。
鉴定人:被指派、聘请、委托进行检验和鉴定的专门人员。
暴力死:是指非自然方式,蓄意的过失或意外的施加与人体的各种因素引起的死亡,中毒也是暴力死。
非暴力死:又称自然死,主要是一些外貌似乎健康的人,出人意外的发生急速死亡,即所谓的猝死,被怀疑暴力死而需要进行法医学尸体检验。
安乐死:既不是暴力死亡又不是自然死亡的特殊类型的死亡。
角膜混油:人死后角膜透明度逐渐降低,浑浊呈灰白色,最后不能透视瞳孔。
尸冷:死后人体产热基本停止,而体表散热仍在继续,因此,尸体温度随死亡世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直至与周围环境的温度一致。
自溶:死后组织细胞失去生活功能,受细胞本身酶的作用而溶解,使组织变软和液化。
腐败:死后机体组织蛋白质因腐败细菌的作用而分解的过程。
尸臭:人死后,肠道内的细菌使蛋白质分解产生以硫化氢和氨为主的腐败气体,并从口、鼻、肛门排出,具有尸体的特殊腐败气味。
木乃伊:尸体因水分快速蒸发而发生腐败,以干枯状态保存下来,有称干尸。
尸蜡:尸体长期浸在空气不足的水中或在空气不足的湿土中,腐败进行很慢而停止,尸体的脂肪组织因皂化或氧化作用,形成污黄白色的蜡样物质,使部分或全部尸体得以保存。
尸绿:腐败气体硫化氢和血白蛋白结合成硫化血红蛋白,透过皮肤呈绿色。
浸软:指 8 周以上的胎儿,在子宫内死亡后,不能被完全溶解吸收,浸泡于无菌的羊水中发生自溶改变,或称浸软儿。
骨折:由机械性暴力造成骨组织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破坏。
神经源性休克:是指机体某些部位的神经末梢对机械性暴力的作用非常敏感,受到打击时,可引起严重的反射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休克并可迅速死亡。
法医考试知识点总结

法医考试知识点总结法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法医毒理学、法医心理学、法医科学鉴定等多个学科。
而法医学又是法律的一部分,是刑事司法实践的必备学科之一。
法医学专业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法律素养、思维能力和调查研究的能力。
因此,法医考试的考查内容一般包括医学实务能力、法律基础知识、实际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法医考试,以下将详细介绍法医考试的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1.解剖学(1)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人体各系统的解剖结构(3)器官组织的形态与生理特征2.生理学(1)细胞生理学(2)神经生理学(3)器官生理学(4)全身生理学3.病理学(1)基本病理改变(2)器官病理学(3)组织学与细胞学基本知识4.法医毒理学(1)毒物的分类与特征(2)毒物作用的生物学基础(3)毒物对器官组织的损害与病理生理变化(4)毒物的检测与鉴定5.法医学实验(1)法医解剖实验(2)法医病理学实验(3)法医毒理学实验(4)法医检验学实验二、实务能力1.刑事侦查理论(1)刑事诉讼制度(2)刑事侦查程序(3)刑事科学侦查方法2.法医临床实务(1)伤害鉴定(2)性侵害鉴定(3)经济损失鉴定(4)残疾鉴定(5)尸体检验3.法医学知识鉴定(1)鉴定标准和程序(2)鉴定方法与技术(3)鉴定结论与意见书的撰写4.法医学鉴定实践(1)具体案例鉴定(2)法医学鉴定仲裁(3)鉴定人行为规范三、法律基础知识1.刑法(1)杀人、伤害、强奸等罪名的构成与刑法规定(2)盗窃、抢劫、诈骗等财产犯罪的构成与刑法规定2.民法(1)婚姻、继承、仲裁等民事法律规定(2)合同、侵权责任、物权等民事法律责任规定3.刑诉法(1)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程序和规定(2)证据的收集、保全、审查和鉴定4.民诉法(1)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程序和规定(2)证据的收集、保全、审查和鉴定四、实际案例分析1.经典案例分析(1)杀人案的法医学鉴定(2)性侵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3)交通事故的法医学鉴定(4)火灾、爆炸事故的法医学鉴定2.问题病例讨论(1)开放性损伤的鉴定(2)骨折鉴定(3)性侵害伤害鉴定(4)中毒鉴定3.综合案例分析(1)科学技术在刑事司法中的应用(2)法医学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3)法医学知识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4)法医学在医疗事故中的应用通过以上对法医考试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法医考试的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还需要熟悉法律基础知识和具备一定的实务能力。
《法医学》复习资料

《法医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法医学(Forensic legal Medicine)是应⽤医学、⽣物学及其他⾃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门医学科学。
法医学的任务:揭露犯罪、证实⽆辜、澄清事实、调节纠纷医学⽣学习法医学⽬的:担任鉴定⼈、作为证⼈、揭露犯罪、警惕医疗纠纷的发⽣、丰富医学知识。
法医学⼯作内容:现场勘验、活体检查、⼫体剖验、物证检验、书证审查(⼀)现场勘验:为了发现与案件相关的线索、查明案件的性质、证实并揭露犯罪⾏为⽽在现场实施的⼀系列侦查⾏为称为现场勘验(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般由侦察员、法医、痕迹员等合作完成。
现场:凡发现⼫体的场所、遗留犯罪或事件痕迹的地点,称为现场。
(⼆)⼫体检验:分为⼫表检验和解剖检查。
⼫体检查的⽬的:1、确定死因2、确定死亡⽅式3、判断死亡时间4、推断致伤⼯具5、进⾏个⼈识别(三)活体检查1、损伤程度的鉴定:包括确定损伤的性质与程度、推定致伤物与作⽤⽅式、估价损伤的预后及可能发⽣的后遗症。
2、损伤程度与劳动能⼒的鉴定3、疾病的诊察:确定现有疾病与损伤的因果关系。
4、性问题的检验:检验是否被强奸;有⽆性传染疾病;有⽆分娩妊娠;是否坠胎;确定性功能状态。
5、诈病、造作伤、造作病的诊察:诈病是⾝体健康的⼈为了达到个⼈⽬的伪装有病。
6、虐待的诊察(四)物证检验(1)证据:凡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切事实都是证据。
按照《刑事诉讼法》(1996)第42条:“证据有以下七种:物证、书证、证⼈证⾔、被害⼈陈诉、被告⼈供诉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
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依据。
”(2)物证(physical evidence) 是指对案件真实情况有证明作⽤的⼀切物品和痕迹,是刑事、民事诉讼中经常⽤来查明案件事实的⼀种证据。
(3)法医物证(medicolegal physical evidence):来源于⽣物体的涉及刑事案件或民事纠纷的各种痕迹和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1. 呼吸、心跳、脑功能的停止时人体死亡的标志,并按照呼吸、心跳、脑功能的停止的先后顺序分为呼吸性死亡、心脏性死亡和脑死亡。
2. 早期死后变化(死后24小时以内尸体发生的变化)主要包括超生现象、尸冷、尸僵尸斑、肌肉松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尸体痉挛、自溶和自家消化等。
3. 尸斑的颜色有时可提示某些死亡原因。
可推测死亡时间。
4. 晚期后变化(24小时以后发生的尸体变化) A.毁坏型晚期死后尸体变化:尸体腐败、霉尸、白骨化。
B.保存型尸体变化:木乃伊、尸蜡、泥炭鞣尸、浸软。
5. 死亡方式通常有:自杀死、他杀死(非法他杀死、合法他杀死、过失伤害死)、意外死。
6. 缢死的位置为颈部。
7. 缢死可在悬位或立、蹲、跪、坐、卧等任何体位姿态下发生。
8. 缢型:前位缢型、侧位缢型、后位缢型。
缢死分为自缢和他缢。
9. 溺死的尸体征象:外表征象:尸斑浅淡、口鼻部泡沫、鸡皮样疙疙瘩、手中抓有异物、皮肤膨胀、皱缩、脱落、尸体的浮沉和腐败;内部征象:上呼吸道肺部所见、心血管改变、消化道溺液及异物、气管中有浮游生物、颞骨椎体内出血、肌肉出血、颅脑颜面部淤血、器官内溺液外渗。
10.溺死的死亡机制为窒息。
11.损伤形成的三要素:致伤物、作用力、人体组织12.机械损伤的分类:(1)、按致伤物的性状:钝器伤、锐器伤、火器伤(2)、特殊类型损伤:交通损伤、坠落伤、颅脑损伤(3)、按损伤性质:自杀伤、他杀伤、意外或灾害伤(4)、按损伤形态:表皮剥脱、挫伤、创、骨折、内脏破裂和肢体断离13.擦伤的分类:按致伤物运动方向及其作用机制分为抓痕、擦痕、撞痕、压擦痕14.挫伤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表皮剥脱、局部肿胀和炎症反应15.致伤物形成的创皆由创口、创缘、创角、创壁、创底和创腔(创道)六个部分组成16.法医学中最常见的是颅骨骨折,其次为肋骨骨折、四肢骨骨折、脊椎骨骨折和盆骨骨折17.敏感区:也称触发区,是指人体的太阳神经从、喉返神经分布区、颈动脉窦区、外阴部和肛门直肠部等18.震荡伤包括:脑震荡、脊髓震荡、心脏震荡和肺震荡20.钝器伤包括:徒手伤、咬伤、棍棒伤、砖石伤、挤压伤、坠落伤21.锐器伤包括:切创、砍创、刺创、剪创23.切创多见于自杀,他杀较少见24.砍创常呈梭形哆开,创壁平滑,无组织间桥,创底较平,有时出血较多。
25.砍创多见于他杀,创多分布于受害人的头面部。
常伴有颅骨骨折、脑震荡、颅腔内出血、脑挫伤或脑挫裂伤。
26.火器伤包括枪弹创和爆炸伤两种。
其中,典型枪弹创为贯通性枪弹创,有射入口、射创管和射出口三部分组成。
27.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机械性损伤,在暴力性死亡中占首要位置。
28.颅脑损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损伤、颅底损伤、颅内出血、脑组织损伤29.颅脑外损伤所引起脑的病理改变有两类,一类是机械性暴力直接引起的损伤,如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挫伤、脑血管破裂;另一类是颅内血肿等占位性病变引起的脑神经细胞变性、脑水肿和脑疝等30.颅脑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31.常见的颅骨骨折有: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孔骨骨折、粉碎性骨折、崩裂性骨折32.颅内出血包括: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以及脑实质出血33.脑组织损伤包括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伤、脑挫裂伤34.脑震荡可伴发或不伴发颅骨骨折35.脑震荡的主要原因是脑干网状结构功能障碍。
36.诊断脑震荡的根据:头部外伤史;一过性意识丧失;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存在逆行或顺行性遗忘37.机械性损伤的死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外伤死因就是直接致死的外伤。
38.原发性外伤死因包括:生命重要器官的严重损伤、出血、原发性休克、震荡39.生活反应时诊断生前伤的经典根据。
40.猝死有两个高峰期:出生后至6个月龄及30-50岁。
男性多于女性,工人和农民为多,其次是干部和知识分子,军人和学生较少。
41.猝死的特点;1,死亡急骤。
猝死从疾病发作或恶化到死亡之间的时间短暂,无统一认识。
如症状发作后1分钟之内发生的死亡,称为即时死。
多因心脏疾病所致。
2,死亡发生出乎意料。
猝死的最主要特征。
3,死因是自然疾病。
根本原因是潜在的、能致死的自然疾病。
42.猝死的原因;1,精神、心理因素。
2气温骤变。
3体力活动。
4,其他。
43.成人猝死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占首位,呼吸系统或神经系统居次,新生儿和婴幼儿则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
44.依据损伤对人体损害的程度不同,分重伤、轻伤、轻微伤。
45.现存最早的系统古代法医学著作是《洗冤集录》46.确诊脑死亡最可靠的根据:脑循环停止47.皮革样化最常见部位:口唇、阴囊48.角膜混浊的形象及其程度主要与粘多糖和水的含量有关49.最早出现的尸体现象:肌肉松弛50.尸斑的颜色取决于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颜色。
氰化物中毒的尸体---尸斑呈鲜红色;一氧化碳中毒的尸体---尸斑呈樱红色;亚硝酸盐、氯酸钾中毒的尸体---尸体呈灰褐色51.尸绿最先出现的部位:右下腹部52.木乃伊形成条件:干燥、高温、通风53.死亡时间推断的主要依据有尸体现象、胃肠内容物54.胃内容物大部分移向十二指肠,并有相对程度的消化时,大约为进食2-3小时死亡;胃内空虚或仅有少量消化物,十二指肠内还有消化物或事物残渣,大约进食后4-5小时死亡;胃和十二指肠内均已空虚,为进食后大约6小时以上死亡55.典型枪弹创为贯通性强弹创,由射入口、射创管、射出口组成。
非典型枪弹创包括:盲管枪弹创、沟状枪弹创、反弹枪弹创、回旋枪弹创56.最常见的机械性损伤:颅脑损伤57.生殖系统疾病常见的猝死:异位妊娠、羊水栓全、子宫破裂、产后出血58.遗传特征是亲子鉴定最主要的依据59.PCR技术因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纵性简单、快捷等优点,被誉为第二代DNA 分型技术60.PCR技术循环过程:变性、退火、延伸61.血型和DNA多态性是法医学进行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的良好遗传标记。
62.联苯胺试验中滴加顺序:冰醋酸、联苯胺无水酒精饱和液、3%过氧化氢。
63..血痕种属试验的沉淀反应主要方法有环状沉淀反应、琼脂糖免疫扩散试验。
64.测定血痕ABO血型抗原的经典方法吸收试验65.精斑预实验常用的方法:检验酸性磷酸酶66.阳性结果可以确证精斑。
主要有精子检出法、免疫学及生物化学检验67.预实验常用的联苯胺试验和酚酞试验68.常用的确证试验方法:血色原结晶试验、氯化血红素结晶试验、显微分光镜检查名词解释1.超生反应:个体死亡之后,某些器官、组织细胞还保持短暂生命,并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现象。
2. 尸体现象:人体死后受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在尸体上发生的各种变化称为尸体变化,这些变化使尸体表明面和内部器官组织呈现与活体不同的征象,称之为尸体现象。
3.窒息: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外呼吸、内呼吸、血液的运输。
三个过程是互相密切联系着的,任何一个过程发生障碍都能影响气体交换过程的正常进行,势必导致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引起组织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的紊乱。
4.溺死:由于大量液体进入呼吸道所引起的窒息死亡。
5.机械性损伤:是指致伤物通过机械运动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组织、结构、机能受到破坏的状况。
6.组织间桥:一般一个创口至少有两个创缘和两个创角,创壁之间未完全断裂的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7.中空性损伤:是指由于打击瞬间使着力区皮肤血管突然压闭,血液向两边分流,两侧血管内压剧增,加之局部组织变形移动牵扯两边血管,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而致的损伤状况。
8.生活反应:当暴力作用于活体时,损伤局部及全身皆可出现一定的组织反应,此反应称生活反应。
9.炎症反应:机体遭受外力作用造成创或表皮剥脱时常有的化脓菌随致伤物进入损伤组织,是受损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从而在损伤局部出现化脓性炎症。
10.亲权鉴定:指应用医学、遗传学、人类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主要通过人类遗传标记的检测与分析,对被检者是否存在生物学亲缘关系所做的科学判定。
11.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其基本机构由4种脱氧核糖核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聚合而成的多核苷酸键12.DNA多态性:个体遗传差异的本质是编码基因多的产物的DNA分子结构在不同个体或等位基因之间存在差异,称为DNA多态性13.父权指数:又称亲子关系指数是亲子鉴定结果分析最常用的统计参数14.损失程度鉴定;是指鉴定人依据委托对被鉴定人进行检验,再依据我国现行公布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进行评定,做出是重伤、轻伤或者是轻微伤的判断过程。
15.重伤;是指有危及生命,或者并发症危及生命的损伤,损伤造成重要器官的破损或严重的功能障碍。
16.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于轻微伤的损伤。
17.轻微伤;是指造成人体局部组织器官结构的轻微损伤或短暂的功能障碍。
18.劳动能力;是指人类进行劳动工作的能力,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19.劳动能力丧失;是指损伤、疾病、衰老等原因引起的原有劳动能力减弱或消失,使机体与所从事劳动能力的不相适应。
20.猝死:指貌似健康者,因内在疾病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
21.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医学科学。
22.临床法医学:是应用临床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并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体伤、残及其他生理病理状态等问题的法医学分支学科。
23.皮革样化:尸表皮肤较薄的局部或因表皮破损导致水分迅速蒸发,干燥变硬,而呈蜡黄色、黄褐色或深褐色的羊皮纸样的变化称为皮革样化,也成局部干燥。
24.角膜混浊:角膜的透明度减低,直至完全不能透视瞳孔,呈灰白色样外观。
25.尸斑:尸体血液因重力而坠积于低下部位未受压迫的皮肤血管内,并在该处皮肤呈现出有色斑痕(多为暗紫红色)26.损伤:各种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组织或器官结构、功能或代谢的异常。
27.机械性损伤:致伤物通过机械运动作用于人体,造成机体损伤。
28.缢死:是以绳索状物套绕在颈(项)部,利用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的下垂作用,使绳索压迫颈(项)部而引起的窒息死亡。
29.临床法医学鉴定:是根据司法机关或有关部门的委托鉴定要求,运用临床医学、法医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被鉴定人进行检查,再根据我国现行公布实施的法律条款做出相应的临床法医学鉴定结论的过程。
30.遗传标记:这种具有相对差异的单位性状作为标志来识别携带它的个体、细胞、染色体;或用来以研究细胞、个体、家系和群体的遗传方式时就称为遗传标记。
(特定性稳定性反映性)31.非父排除概率:(PEP):指通过某一个遗传标记系统的检测,将不是生父的被控父亲排除的概率。
即在所有非父被控为生父的男子中,用遗传标记否定父权有多大的可能性。
32.“竹打真空”:指棍棒打击躯体、肢体等皮下组织较厚的部位,常形成中间苍白,两边平行的条状镶边形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