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随堂练习 第3课

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随堂练习 第3课

第3课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记一记1.字音(1)薄帷.() (2)翔.()鸟(3)获骋.() (4)鹧.()鸪(5)红藕.() (6)玉簟.()(7)罗裳.() (8)锦.()书(9)须臾.() (10)绸缪.()(11)杳.()悠悠(12)吹襟.()答案:(1)wéi(2)xiáng(3)chěng(4)zhè(5)ǒu(6)diàn(7)cháng(8)jǐn(9)yú(10)móu(11)yǎo(12)jīn2.词义(1)薄帷..鉴明月薄帷:(2)白日沦.西河沦:(3)不眠知夕永..夕永:(4)欲言不予和.和:(5)有志不获骋.骋:(6)红藕香残玉簟秋.秋:(7)明知须臾..景须臾:(8)不许稍绸缪..绸缪:答案:(1)薄薄的帐幔(2)落下(3)夜长(4)应和(5)驰骋,这里指大展宏图(6)秋凉、秋意(7)片刻、短时间辨一辨1.一词多义(1)号①孤鸿号外野()②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③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④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2)景①荡荡空中景()②春和景明()③良辰美景奈何天()④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答案:(1)①哀号②名称;称号③宣称;扬言④命令,引申为发布命令(2)①通“影”,月光②日光③景色,景致④大2.词类活用①薄帷鉴.明月:②气变悟时易.:③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答案:①名词作动词,照②形容词用作动词,变换,改换③下,名词活用作动词,填一填1.作者简介(1)阮籍(201~263),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其父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阮籍与齐名,同为“”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阮籍年轻时很有政治抱负,但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为了全身远祸,他不得不在政治漩涡中小心翼翼。

他的诗歌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3课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

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3课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3课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第3课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样一位作者:鲍照。

1.作家作品简介鲍照(约415-470),字明远,南朝宋著名作家,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乐府诗。

他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

他的骈文亦佳。

鲍照担任过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

代表作有《鲍参军集》传世。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

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

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3.文化常识【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1.字音识记①酌.酒(zhuó)②踯躅..(zhí)(zhú)③鲍.照(Bào)④拟.行路难(nǐ)2.辨形组词3.词语解释(1)泻.水置平地:倾、倒(2)举杯断绝..歌路难:停止(3)吞声..踯躅不敢言:声将发又止(4)吞声踯躅..不敢言:徘徊不前4.名句默写(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2)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3)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4)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1.这首诗中,诗人开篇写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淌的自然现象,写出了怎样的哲理?提示:诗人以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起兴,引出下文对命运、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门第决定人生。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3李凭箜篌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3李凭箜篌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精美语段 娥皇、女英痛伤舜逝,泪洒江竹,斑痕累累;天边远处,神女素手,愁思鼓瑟;长 安城内,李凭合坐,豪弹箜篌。好一个“李凭中国弹箜篌”!箜篌之音,如昆山玉碎, 凤凰鸣叫,芙蓉滴露,香兰欢笑;融了天子脚下的冷光,惊了教徒信仰的天帝,甚至是 曾经女娲补过的苍天,都被惊破裂,五色石如流星般坠落于人间,静静地看着人世间的 沧桑;鱼蛟跃潭而出,侧耳倾听,时而欢歌,时而起舞;连广寒宫内伐桂树的吴质,也 突然间不甘寂寞,倚着桂树,独自陶醉,而一夜未眠。殊不知,寒秋的露水,斜飞冰宫, 湿了这朦胧的婵娟,伴着空阔的箜篌音,醉了满天下人纷繁的心。
篌.(hóu) 神 呕.妪 (.( ǒuy)ù) 吐
பைடு நூலகம்
姣瘦.(蛟.j(iǎoji)āo姣)
3.解词义 张:演奏。 中国: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 泣露:秋天莲叶上洒满露珠,其状如泣。 十二门:指长安,长安城有十二座门。 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
4.记常识 李贺(791—817),字长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是没落的宗室后裔。终身抑郁 不得志,27 岁就去世了。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辞瑰丽。
文本赏析
且从名诗“听”妙曲 ——读《李凭箜篌引》 深秋,京都某处,李凭调摆好精美的箜篌,开篇直叙难以抑制的悲痛,琴声划然如 长堤决口。巨大的声浪汹涌而来,叩击人们的心灵;巨大的声浪澎湃滔天,搏击苍穹, 使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为之动容,凄然停步。“空山凝云颓不流”描写的就是这种 音乐效果,这是序曲。接着,乐曲第一段开始。节奏转慢,强度转弱,旋律柔长宛转, 先表现悲痛欲绝的湘妃在湘江岸边抚竹而哭,泪水滴嗒地洒向竹枝。继而是鼓瑟能手素 女,不忍目睹湘妃惨状,不忍耳听湘妃悲啼,她轻拨丝弦,解说湘妃的不幸,抒发愁情; 故事凄艳动人,琴声如泣如诉。弹吧,山在听,水在听,万物在听,李贺也在听。弹吧, 素女在弹,李凭也在弹。此时此刻,我们的诗人恐怕已经分不出到底是谁在弹奏了。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2单元 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2单元 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shàn剡.溪嬗.变讪.笑舢.板 B.jī木屐.赍.助及笄.跻.身C.mínɡ日暝.冥.思酩.酊香茗. D.zhé折.本谪.居海蜇.蛰.伏2.下面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瀛洲剡溪渌水荡漾青云梯 B.层颠列缺丘栾石扉水澹澹C.倚石青冥訇然魂悸忽已瞑 D.长嗟浩荡霹雳崩崔谢公屐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B.忽魂悸.以魄动(惊动) 失向来..之烟霞(先前)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虎鼓瑟兮鸾回.车(回旋、运转)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4.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逐月华流照君逐:逐渐 B.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C.青枫浦上不胜愁胜:承受 D.应照离人妆镜台离人:离家在外的人5.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B.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②蒙旧业,因.遗策C. ①且.放白鹿青崖间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D.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沛公安.在6.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A.云青青兮欲雨. B.栗.深林兮惊层巅 C.然而不王.者 D.虎鼓.瑟兮鸾回车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

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高中语文2019-2020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第3课西游记课后课时作业含解析中国小说[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2019-2020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第3课西游记课后课时作业含解析中国小说[新人教版选修]

西游记时间:40分钟满分:46分一、基础巩固(18分,每小题3分)1.选出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 )①孙悟空在乌鸡国刚降了青毛狮怪,马上又遇到了小妖精红孩儿,又是一场……②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罪。

③行者道:“你等既受他,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里妖精,叫做甚么名字?”A.灾难归顺管辖B.劫难皈依节制C.劫难皈依管辖D.灾难归顺节制答案 B解析劫难,灾难,灾祸。

在佛家,战争和灾难叫作劫难。

皈依,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来泛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其他宗教组织。

此指本意。

归顺,归附顺从,向敌对势力屈服。

节制,指挥管辖,限制或控制。

管辖,管理,统辖。

主动性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仗....,白日杀上我门,将我财帛尽情劫掳,把我父亲杀了。

B.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

既是贤弟有此诚意,教老孙无所适从....。

C.这山中有一条涧,叫做枯松涧。

涧边有一座洞,叫做火云洞。

那洞里有一个魔王,神.通广大...。

D.沙和尚笑道:“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

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甚么亲耶?”答案 B解析B项应为“进退两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梳理文化长河,披沙拣金,我们拾到了光照古今的千古名篇。

它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美不胜收,倾国倾城。

它如同熠熠生辉、泛彩流光的颗颗钻石,镶嵌在时代的长廊。

夸父的坚毅,洛神的婀娜,屈原的,李煜的,关云长的,贾宝玉的,无不成为艺术美的化身,历万古而不朽。

( )。

浩浩五千年文明,辉煌巍峨,婀娜多姿,浸润和滋养着中华民族。

千古名篇,字字珠玑,篇篇锦绣,是民族文化、中华文明的浓缩版、精华篇。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愁肠寸断仰天长啸重枣美髯儿女情长B.愁肠寸断儿女情长横刀立马仰天长啸C.仰天长啸愁肠寸断横刀立马儿女情长D.仰天长啸儿女情长重枣美髯愁肠寸断答案 C解析仰天长啸:为排遣郁闷而仰头呼叫的情态。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第3课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3第3课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时作业3 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一、基础知识1.下列修辞手法说明有误的一项是(D)A.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比兴,反问)B.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借代,夸张)C.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对偶,比喻)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比拟)解析:D项,“六军”代“天子军队",是借代,“娥眉"借代“美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A.为了写这篇文章,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B.我把你前些日子送我的一幅字画挂在了书房,一下子就令那小屋蓬荜生辉....,真是太感谢你了。

C.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D.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亡,的确有罪,但量刑过重,仔细权衡下来其实罪不容诛....。

解析:A项,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只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B项,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C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D项,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易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A.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结果,给予这个群体关怀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B.欧洲环境和卫生组织绿色真相基金会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工作场合吸烟将导致不吸烟同事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长12%至19%。

C.黑豆基本不含胆固醇,只含植物固醇,而植物固醇不会被人体吸收利用,又能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的作用.D.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解析:A项,“由于……的结果”句式杂糅;C项,成分残缺,“作用"没有谓语;D项,“实现”与“效果”搭配不当.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

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辽宁省实验中学作者:王国权本节课的思路大体如下: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鉴赏品味语言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法:在课前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重点难点:1、鉴赏、品味诗歌语言一般方法的引导是教学的重点。

2、对梦境深层含义的解读是教学的难点。

课堂教学思路一、导入设计:这是学生上高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

尽量将李白的一首诗放到第二单元——“诗的唐朝”中整体考量,并强调欣赏诗歌要注意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探究意境,体味沉淀诗中的思想情感。

通过大声吟咏,有利于学生进入今天所要营造的课堂艺术氛围。

导语尽量做到简短精辟。

二、新课设计:特别突出两点:(一)反复吟诵;(二)循序渐进,进行鉴赏诗歌一般方法的指导。

首先引导学生去读诗歌的题目。

《梦游天姥吟留别》可以提示学生以下三点:(1)“梦游天姥”;(2)“吟”;(3)“留别”。

然后在诗题的解析中介绍背景。

(1)点出“吟”是一种古诗体。

(2)留别是最终目的。

(3)梦游天姥是全诗主体。

吟诵37页这四行诗,思考作者梦游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哪一个关键词暗示了这一点?在前两行,天姥山究竟有什么特点如此吸引诗人,竟然迫不及待地要“梦游”呢?是通过哪些诗句表现的?在表现天姥山高峻的句子中哪几个词特别富有表现力,同时又各有侧重。

进而明确这些非常富有表现力的词往往是动词,又常常算上修辞。

(板书)另举一例,加以强调。

李白乃诗仙,出语自不凡。

在第二段前两行,哪个动词特别富有仙气?从中可体味出诗人的心情如何?之后由人们惯常心态入手,赏析品读月与李白性格的关系。

想象于静夜之际,李白乘风而行,脚下波光粼粼,头上明月朗照,何等自在!由东鲁到浙东一路有月相伴、相随、相知、相送,何其浪漫!其实由《月下独酌》中我们可以品味出李白入骨的寂寞:“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本诗中的月亦是如此。

但李白终究是李白,一个豪迈洒脱的“奇男子”“谪仙人”“伟丈夫”,纵使胸中沉郁至极,却绝不怨天,亦不尤人,而是一笑置之,乐观待世。

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 第3课 《西游记》 课后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 第3课 《西游记》 课后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课后课时作业时间:40分钟满分:46分一、基础巩固(18分,每小题3分)1.选出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①孙悟空在乌鸡国刚降了青毛狮怪,马上又遇到了小妖精红孩儿,又是一场……②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罪。

③行者道:“你等既受他,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里妖精,叫做甚么名字?”A.灾难归顺管辖B.劫难皈依节制C.劫难皈依管辖D.灾难归顺节制答案 B解析劫难,灾难,灾祸。

在佛家,战争和灾难叫作劫难。

皈依,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来泛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其他宗教组织。

此指本意。

归顺,归附顺从,向敌对势力屈服。

节制,指挥管辖,限制或控制。

管辖,管理,统辖。

主动性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仗....,白日杀上我门,将我财帛尽情劫掳,把我父亲杀了。

B.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

既是贤弟有此诚意,教老孙无所适从....。

C.这山中有一条涧,叫做枯松涧。

涧边有一座洞,叫做火云洞。

那洞里有一个魔王,神通广大....。

D.沙和尚笑道:“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

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甚么亲耶?”答案 B解析B项应为“进退两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梳理文化长河,披沙拣金,我们拾到了光照古今的千古名篇。

它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美不胜收,倾国倾城。

它如同熠熠生辉、泛彩流光的颗颗钻石,镶嵌在时代的长廊。

夸父的坚毅,洛神的婀娜,屈原的,李煜的,关云长的,贾宝玉的,无不成为艺术美的化身,历万古而不朽。

()。

浩浩五千年文明,辉煌巍峨,婀娜多姿,浸润和滋养着中华民族。

千古名篇,字字珠玑,篇篇锦绣,是民族文化、中华文明的浓缩版、精华篇。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愁肠寸断仰天长啸重枣美髯儿女情长B.愁肠寸断儿女情长横刀立马仰天长啸C.仰天长啸愁肠寸断横刀立马儿女情长D.仰天长啸儿女情长重枣美髯愁肠寸断答案 C解析仰天长啸:为排遣郁闷而仰头呼叫的情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3课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对《拟行路难(其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人生亦有命”句诗人想用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B.“酌酒以自宽……”句写诗人借酒自我宽慰,以歌声来排遣悲愤,终于使自己忘却了苦闷和悲伤。

C.“心非木石岂无感”是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社会的黑暗,人间的不平,岂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
D.“吞声踯躅不敢言”含蓄地说明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

【答案】B(“最终使自己忘却了苦闷和悲伤”说法有误)
2.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鲍照,字明远,唐代著名诗人。

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

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

C.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D.起首两句诗人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答案】A(鲍照为南朝诗人)
二、文本阅读
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完成后面的题。

3.“泻水”四句作者言不当愁,接着写借酒浇愁。

结合全诗和作者身世经历,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这是什么样的愁。

【答案】“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着写借酒浇愁,但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几杯酒能驱散的?“吞声踯躅不敢言”,是说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吞咽下去。

“不敢言”三字蕴含着无穷的含义,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激愤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是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的大事。

4.第七、八句在整首诗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答案】第七句是对前几句的总结,诗人驱不散的愁苦,实际上是对世事的感慨,用反
问句式,使全诗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诗人心中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5.前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前四句集中写自己仕宦生涯中备受摧抑的悲愤心情。

6.结尾两句对表达诗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答案】结尾两句由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叙写,一跃而为牢骚愁怨的迸发。

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整个历史的层面——怀才不遇并非个别现象,而是自古皆然,连大圣大贤也在所难免,这足以证明了现实生活本身的不合理。

于是诗篇的主旨便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②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大和六年(832)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

此时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7.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
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
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
起”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体现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联照应,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
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答案】C(“主要是为了体现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错,应是主要为了表达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8.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①安闲清静的老翁形象。

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
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

②年老体衰的老翁形象。

颈联写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

③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

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

四、语言表达
9.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根据要求答题。

(1)请简要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

(2)请根据本则广告的立意和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答案】(1)用了拆字组合(把“食”拆成“人”“良”二字)的方法,点出了食品安全第一要提高商家的“人品”,即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第二在于食材要用质量过关的“良品”。

(大意对即可)
(2)严格执法和监督,保证食品各个环节的安全;规范和提高食品标准及市场准入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