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

合集下载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融合了旅游学、人文学、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等学科知识。

旅游文化学旨在分析和研究旅游文化的特点、联系以及发展规律,深入挖掘旅游文化的内涵,揭示旅游文化的理论机制,改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提升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文化学以全球和地方旅游文化发展为主导,是对旅游文化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实践的综合性研究。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文化的定义与特征;旅游文化的发展历史、影响因素;旅游文化的体系构成;旅游文化的营销与保护;旅游文化与旅游企业经营;旅游文化与新技术;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等。

同时,还包括旅游文艺、旅游景点评价、旅游政策分析、旅游经济与旅游地理学等相关领域研究内容。

旅游文化学不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当今旅游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结果为发展世界各地的旅游文化产业、实现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文化应由: 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 三个层次的结构构成。
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宿

文化是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
文化是旅游媒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支

关于旅游文化的定义
章海荣:“旅游文化是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
、完善人格而要求拓展和转换生活空间的内在冲
动,其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方式。它是
世界各区域民族文化创造基础上的后现代全球化 趋势中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
关于旅游文化的定义

旅游文化是属于文化这个大的范畴的;
它是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经济性
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
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的内在冲动
以文化交流为核心的体系构成

客源地的社会文化环境——旅游主体的文化身份——旅游 中介体——旅游目的地客体的社会文化环境——旅游主体 回归久居地
旅游文化学
教学内容
基 础 主 体
客 体
旅游文化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历程 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目的地文化 旅游消费与介体文化 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媒 体
发 展
教学方式
旅游文化发展历程(4个)

旅游文化的形成: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的勃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的鼎盛:隋唐五代宋时期的旅游文化(彭路、黄
区域旅游文化(6个)

齐鲁文化


燕赵文化(阳敏)
三秦文化(陈应波) 三晋文化(李琴) 楚文化(冉翠) 吴越文化( 杨丹) 巴蜀文化(陈柔) 其他区域文化如岭南文化、东北文化等()
城镇旅游文化(4个) 北京的城镇文化 香港的城镇文化(李玲、刘翠华) 成都、重庆的城镇文化(漆尧、唐 玉娇) 上海的城镇文化(许玉萍、张秋月 ) 澳门的城镇文化(杨劲、松杨伟)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

名词解释1.文化: 文化是人创造的而非天自然产物, 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在然现象;是为社会所普遍的人所享用的, 不属于个人的;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 体现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是人类的产物, 是人来社会实践的结果,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广义文化: 泛指人类社会创造活动的总和, 是人类环境的人造部分, 由知识, 态度, 价值观构成的所谓“隐在文化”3.狭义文化: 指在一定的资料生产方式上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相当于广义文化的精神层面, 特别是知其意识形态。

4.文化模式: 就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个层面有机组合的文化结构。

5.旅游文化: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消费或旅游经营服务过程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 市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这个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6.园林: 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通过改造地形, 种植花草, 营造建筑和布置园径创作而形成的美得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7.企业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历史传统。

广义的企业文化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包括企业管理中硬件与软件、外显文化和隐型文化两部分,简答1.文化的基本特征: 地域性, 民族性, 时代性, 承袭性, 变异性。

2.文化的基本功能: 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的功能;记录、储存、传播的功能;认知、助知的功能;凝聚的功能;教化、培育的功能。

调节、控制功能。

3.旅游文化的特征: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旅游业的文化特征性就不仅体现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 也渗透在旅游业多种部门的运行之中;同时, 旅游对接待地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还表现在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方面、既有积极意义又会产生消极作用;总之, 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源, 是旅游业的灵魂。

《旅游文化学》课件

《旅游文化学》课件
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元素进行结构化处理,探究其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元素进行解读和分析。
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
文化资源价值评估
评估当地文化的传承状况和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
文化传承与保护评估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国。
传播中华文化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经验可以为世界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推动世界旅游发展
04
CHAPTER
旅游文化研究方法与技术
通过设计问卷,对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问卷调查法
通过与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导游、经营者等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当地文化的特点和变迁。
推动经济发展
起源
01
旅游文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的认知逐渐深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发展
02
在20世纪7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学科体系逐渐形成。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视,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更加丰富和深入。
根据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和游客流量等因素,合理规划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规划法
制定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时序规划法
综合考虑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全面、协调的文化发展规划。
综合规划法
05
CHAPTER
旅游文化案例分析
埃及金字塔
1

旅游文化学心得

旅游文化学心得

旅游文化学心得旅游文化学是一门涉及旅游和文化的学科,它探讨了旅游对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对旅游的作用。

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我深入了解了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了旅游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同时还学习了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势和相关理论。

通过学习旅游文化学,我收获了很多有关旅游和文化的知识,提高了相关的专业技能,对旅游业和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旅游文化学让我了解了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旅游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旅游体验,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

旅游活动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同时文化也为旅游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和吸引力。

旅游和文化相互促进,旅游的发展为文化传承提供了保障,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则为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底蕴。

因此,旅游文化学告诉我,旅游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充分发展旅游和文化,才能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其次,旅游文化学让我了解了旅游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旅游文化是指通过旅游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文化的一切,包括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

自然文化是指自然景观、气候、植被、动物等,而人文文化则包括宗教、历史、艺术、民俗等。

旅游文化带有多样性和包容性,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旅游文化表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旅游文化还具有生动性和互动性,通过旅游活动,人们可以亲身参与到文化中去,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魅力。

因此,旅游文化学告诉我,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同时也具有生动性和互动性。

再次,旅游文化学让我了解了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势和相关理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旅游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势。

其中,文化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强调通过旅游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文化。

另外,可持续旅游也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理念,强调保护环境和传承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旅游文化学还涉及了一些相关的理论,如旅游文化心理学、旅游文化传播学等,这些理论为研究旅游文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旅游文化学教学设计

旅游文化学教学设计

旅游文化学教学设计简介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旅游、文化、历史、经济、政治、民俗等多个领域,是旅游管理、文化传播、社会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文化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为他们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旅游文化学教学设计展开讨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旅游文化的热情;2.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旅游文化的认知和理解;3.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运作和管理的认识;4.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5.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旅游与文化1.旅游与文化的关系;2.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旅游文化;3.旅游文化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4.旅游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第二部分:旅游业与管理1.旅游业概述: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2.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3.旅游项目开发与规划;4.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

第三部分:实践教学1.参观旅游景区;2.实地考察旅游服务企业;3.调研当地旅游文化资源;4.设计旅游策划方案。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旅游文化学的相关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等;2.案例式教学: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应用和效果;3.实践教学:到景区、旅游企业等地实地考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旅游服务的运作和管理;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对旅游文化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旅游文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帮助老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不足。

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平时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出勤、课程笔记、参与度等进行评价;2.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3.期末论文/项目评价:对学生针对旅游文化学方面的主题完成的论文或项目进行评价;4.课堂测验:对学生对旅游文化学的掌握程度进行评测。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第1章--旅游文化学导论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第1章--旅游文化学导论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文化研究的深入
80年代,旅游人类学家将旅游者作为一个需要休闲、为摆脱一些社会 束缚而远游的人来研究,旅游活动的文化性质得到了广泛和深刻的论证。 进入90年代,西方的旅游文化研究方兴未艾。 □ 论著方面,尤瑞的《旅游者的凝视》(1990);亚利· 里德的《旅 行者的心灵:从基加马治到寰球旅游》(1991);玛丽· 路易· 普拉特的 《帝国主义的眼睛:旅行写作与跨文化的演变》(1992);卡伦· 卡普兰 的《旅行质疑:后现代对位移的讨论》(1996);杰姆· 克勒福德的《旅 行文化》(1997);C.T.威廉斯的《旅行文化》(1998)。 □专业研究刊物方面,除《旅游研究年报》(1973年创刊)外、还出现了 英国的《旅游管理》、澳大利亚的《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1990 年创刊)等一大批专业性强、内容全面深入的旅游文化研究刊物。 □ 学术交流上,除了定期的旅游文化国际年会,各国、各地区还有为 数众多的各类研讨会。
沈祖祥:旅游文化的研究对象,即是通过对 旅游内部三个相互关联、运动的结构的演变过程进 行 系统研究,描述旅游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运动 规 律(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1999)。 喻学才先生:从广义上说,旅游文化学是一门 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喻学才,《旅游 文 化》,2002)。 章海荣:旅游活动实际促成的是一种文化进入到 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事实。旅 游 文化的研究视野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旅游主体 文
二、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一)主要观点 加法利(Jafar Jafari)等:目的地国民族文 化,客源国文化,以及主体和客体、媒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交 际碰撞产生的文化都是旅游文化的研究范畴(肖洪根,1994)。 马波:旅游文化学以旅游文化现象、旅游文化本质以 及旅游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与旅游学有着一 个基本共同的结构(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1998)。 谢贵安:旅游文化学应抓住旅游主体----中介体----客 体----社会环境的各个环节,研究旅游主体文化人格和民族旅 游 性格的塑造过程(谢贵安,华国梁,《旅游文化学》,1999)。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一、旅游文化学概述1、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研究旅游活动中文化现象的学科,它涵盖了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产业、旅游管理和旅游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2、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等。

3、旅游文化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主要包括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4、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者的文化素养,保护和传承旅游资源,以及推动社会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与特点1、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创造的文化现象,它包括了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管理和旅游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2、旅游文化的特点:本文1)文化多元性:旅游文化具有多元性,包括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和不同宗教的文化元素。

本文2)交融性:旅游文化具有交融性,它是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不同的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本文3)地域性:旅游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它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传统等密切相关。

本文4)发展性:旅游文化具有发展性,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三、旅游文化的类型与表现形式1、旅游文化的类型:本文1)按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内旅游文化和国际旅游文化。

本文2)按历史划分:可分为古代旅游文化、近代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

本文3)按性质划分:可分为民俗旅游文化、人文旅游文化和自然旅游文化。

2、旅游文化的表现形式:本文1)旅游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本文2)旅游活动:包括文化体验活动、娱乐活动和休闲活动等,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3)旅游服务:包括导游服务、住宿服务、餐饮服务和购物服务等,是提高旅游者满意度的重要保障。

本文4)旅游纪念品:是反映旅游文化的特殊商品,具有强烈的纪念意义和文化内涵。

四、旅游文化的影响与价值1、旅游文化的影响:本文1)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文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旅游文化答案:旅游文化是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完善人格而要求拓展和转换生活空间的内在冲动,其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方式。

它是世界各区域民族文化创造基础上的后现代全球化趋势中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

2、旅游消费文化答案:指有关旅游消费的消费价值观念、信仰、判断、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及物化在旅游消费活动中的消费时尚、习惯和倾向。

3、“竹林七贤”答案: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4、文化的基本结构答案: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5、旅游介体文化答案:指各类旅游介体在长期的旅游发展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共同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行业规范、行业氛围等方面的总和。

6、文化扩散答案:文化现象的空间转移过程和时间发展过程的特征。

旅游目的地是文化的起源地域;旅游事实本身就是文化扩散的过程,当今的世界文化分布以及未来的世界文化分布的现实,正是包括旅游在内的世界跨文化交流、交往的结果。

7、跨文化答案:参与者依据自己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了解陌生新异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所有关系。

8、文化整合答案: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交往过程中文化系统内各种文化因素、文化丛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

各种文化因素、文化丛之间的相互吸收、融合、调和而趋于一体化就是整合。

9、文化震惊答案:是指某人进入一种新文化环境时所经历的情感落差或创伤性经历。

10、“文化眼镜”答案:指文化模式的顽固性和劣根性。

“文化眼镜”隔在现实生活与心理反应之间,人们必须透过这副“眼镜”去看现实。

由此,当一个人跨越了文化背景去旅游,即旅游地与自身存在着一定文化距离,在面对这样的异质文化时总会产生一定的惊愕或震惊。

11、旅游主体的文化人格答案:以个体人格为基础,融合异国他乡的异质文化品格后形成的一种扩展而多元整合的旅游性格特征。

12、文化圈答案:人类生活环境、生活样式的共同场合、地带、区域。

13、城市空间答案:城市内部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地等组合而成的所有空间;各种界面所围合的、为居民户外生活服务的各种公共空间,它们是构成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

二、单项选择1.下列哪项不属于旅游文化的基本结构层(D )A物质文化B行为与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民俗文化2.下列哪项属于旅游的精神文化范畴(C )A傣族泼水节B半坡出土人面鱼纹盆 C 审美情趣D春节3.文化应该由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三个结构层次构成,这句话是谁说的(A )A庞朴B沈祖祥C章海荣D谢元鲁4.夏商周属于旅游文化的(D )A孕育期B形成期C发展期D滥觞期5.田野考古学所见的中国各地文化面貌有史以来第一次趋同的时代是(A )A龙山文化时代B仰韶文化时代C河姆渡文化时代D母系氏族时代6.下列哪项不被纳入“三皇五帝”之说法(D )A颛臾B尧C大禹D望帝7.青铜器是夏商周时期(B )文化的代表A行为文化B物质文化C饮食文化D精神文化8.中国古代三大建筑群分别是故宫、曲阜孔庙和( C )。

A.颐和园 B 沈阳故宫C承德避暑山庄D苏州园林9.先秦时期旅游文化的主要载体分几类( A )A两类B三类C四类D五类10.(C )曾远抵西海(波斯湾),是我国两汉时期西行最远的使者。

A张骞B班超C甘英D玄奘11.中国学术文化崇尚玄谈和佛理的时期是(B )。

A秦汉B魏晋南北朝C唐宋D明清12.中国历史上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享有“竹林七贤”美誉的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和(D )。

A阮咸、向秀、司马炎B向秀、王戎、钟会C司马炎、钟会、阮咸D阮咸、向秀、王戎13.临刑前曾奏一曲《广陵散》,后成为千古绝唱的人是(B )A 阮咸B 嵇康C 向秀D 王戎14.历史上“谢公屐”登山鞋出自谁的发明创造(D )A谢清高B谢安C谢玄D谢灵运15.我国古代游记文学诞生的标志是(C )A《徐霞客游记》B《西游记》C《游名山志》D《诗经》16.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为哪个地方留下的散文名篇(A )A浙江绍兴B上海嘉兴C浙江杭州D江苏南京17.下列哪位名人的墓地及其“归去来兮”故居、“五柳馆”等遗址一直吸引着中外游客(D )A贾思勰B郦道元C谢灵运D陶渊明18.著名历史地理文献《山海经》的作者是北魏(B )A贾思勰B郦道元C谢灵运D陶渊明19.中国南朝时期航海到广州后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弟子的著名僧人是(D )A释迦摩尼B慧可C玄奘D达摩20.我国魏晋之际为搜寻法典而游方国外的第一人是(A )A朱世行B法显C达摩D慧可21.现存北朝的石窟遗址分布广泛,下列哪些不属于该时期的石窟艺术(D )A新疆龟兹石窟B甘肃敦煌石窟C山西云冈石窟D大足石窟22.隋唐宋属于旅游文化的(B )A发展期B鼎盛期 C 孕育期D衰落期23.《茶经》的作者是(A )A 陆羽B 张志和C 柳宗元D 孟浩然24.山西永济的(A )因王之涣的登临而名扬千里A 鹤雀楼B 黄鹤楼C 恒山D 太行山25.浙江天台山的(B )最负盛名A智者大师塔院B国清寺C高明寺D大雄寺26.南昌的滕王阁,有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被(C )誉为江南第一美景A王安石B柳宗元C韩愈D苏轼27.西安慈恩寺的(A )是玄奘西行回来后常年译经的地方,也是至今西安游人热衷的去处A大雁塔B小雁塔C钟楼D鼓楼28.唐代不畏艰险,六次东渡传法的高僧是(B )A玄奘B鉴真 C 僧一行D道宣29.南宋著名抗金将领( C ),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南征北战中仍坚持策马游观,他的《满江红·写怀》尽显其戎装而游的英雄本色。

A刘錡B韩世忠C岳飞D刘韐3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达欧洲的中国基督教徒是( A )。

A拉班·扫马B马可波罗C利玛窦D马黎诺利31.我国明代著名的航海旅游家(A )曾率明朝远洋航海队七次下西洋,穿越了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行10万余里,历时28年,途径30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A郑和B徐福C汪大渊D哥伦布32.旅游文化的转型期从什么时候开始(B )A清政府成立 B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改革开放后33.(C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

A 1921年B 1922年C 1923年D 1924年34.(D )第一批国内旅游团从上海到杭州游玩。

A 1921年B 1922年C 1923年D 1924年35.(D )《旅行杂志》创刊,介绍祖国大好河山和秀美风光。

A 1921年B 1923年C 1925年D 1927年作为会36.(A )是影响文化创造的第一变量。

A自然环境B政治环境C经济环境D社会环境37.下列哪项不属于黄河流域文化(D )。

A马家窑文化B仰韶文化C龙山文化D三星堆文化38.徽州古村落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B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39.朗德上寨是(D )的代表。

A闽南古村落B北方民居C徽州古村落D黔东南古村落40.旅游文化的实质是( C )A文化消费B吃住行游购娱C跨文化交流D舒畅心情41.当一种文化进入另一种不同的文化环境时,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主人社会产生表面行为和主观意识行为的改变成为(A )A文化涵化B文化飘移 C 文化交流D文化冲突42.当一个强势文化与一个弱势文化相接触的时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A强势文化会吞没弱势文化B弱势文化要更多地受到强势文化的影响C强势文化要更多地受到弱势文化的影响D没有太多变化43.不同文化相交往过程中文化系统内各种文化因素、文化丛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成为(B )。

A文化交流B文化整合C文化扩散D文化平衡44.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的五岳名山(D )。

A.泰山B华山C恒山D黄山45.( C )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一个民族世世代代传袭的基层文化通过民众口头、行为和心理表现出来的事物和现象。

A山水文化B饮食文化C民俗文化D宗教文化46.( A )是汉族成年礼男子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

A冠礼B笄礼C冕礼D婚礼47.换裙礼是以下哪个少数民族女子成年时的标志(B )A瑶族B彝族C傣族D纳西族48.下列哪项节日与二十四节气同名(D )A春节B中秋C端午D清明49.“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三思”,清末赵蕃的这幅对联与哪个历史人物和景区有关(B )A杜甫,草堂寺B诸葛亮,武侯祠C李冰,都江堰D王建,王建墓50.北京所谓的“画片”、“卫画”,苏州的“画张”,浙江的“花纸”,福建的“神符”,四川的“斗方”,实际就是(C )A刺绣B织锦C年画D蜡染三、多项选择1.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ABC )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2.陆游是南宋中叶著名爱国诗人和游客,他的游踪主要在他的调任旅程中,他游迹过的地方有(ABCD )A福建B成都C绍兴D黄冈3.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下列属于这六大瓷窑的有(ABCD )A定窑系B耀州窑系C钧窑系D龙泉青瓷系4.下列哪些属于龙山文化的特点(ABC )A磨光黑陶数量多B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C表面光亮如漆D颜色多样,绚烂缤纷5.下列哪些属于主体文化身份的构成(ABCD )A 价值观念或价值体系B 语言和生活方式C 家庭体制D 精神世界6.旅游主体文化的特征有(ABCD )A民族性B时代性C扩散性D规范性7.人们选择定居的因素(ABC )A宜于农耕的土地B自然环境条件如水、能源、地形、气候等C环境产生的人类精神作用D主观意识8.村落聚居地的一般特征(ABCD )A规模大小不一B大多数功能简单,主要是居住C分布分散,功能、特色不一D形态与环境密切相关9.下列哪些属于黔东南古村落建筑的特色(BCD )A窑洞B风雨桥C吊脚楼D鼓楼10.下列哪些对旅游消费文化的阐述正确(ABCD )A 旅游消费文化是一种工业文化B 旅游消费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C 旅游消费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D 旅游消费文化是一种感性文化11.旅游动机需要满足的形式有(ABCD )A 探新求异B寻求尊重和自我实现 C 避世与审美D谋求知识和发展12.下列哪些属于中西方旅游者旅游消费行为的差异(ABCD )A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存在差异B在旅游方式选择上存在差异C在旅游消费支出上存在差异D具体旅游消费习俗上存在差异13.下列哪些属于决定文化涵化快慢的因素(BCD )A跨文化交流的内容B跨文化距离或简译为文化距离变量C目的地东道主的文化社会的态度D介入目的地交流的密切程度14.下列哪些属于中国的四大道教名山(ABCD )A青城山B齐云山C龙虎山D武当山15.下列哪些属于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ABC )A综合性和地域性B传承性和民族性C异质性D科学性16.下列属于我国四大佛教名山的是(ABCD )A峨眉山B五台山C普陀山D九华山17.下列关于泰山封禅的表述正确的有(AB )A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禅泰山的皇帝B汉武帝曾八次封禅泰山C唐太宗曾三次封禅泰山D武则天封禅泰山的明证是无字碑18.中国古建筑的意识形态体现在哪些方面(BC )A明知不可为而为之B受礼制为主流的儒道释的影响C受易学堪舆的影响D恋木情结19.下列哪些属于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体系(ABC )A穿斗式B抬梁式C井干式D歇山式20.下列哪些特点在北京故宫建筑群中有所体现(ABCD )A中轴对称B左祖右社C前朝后寝D三朝五门D塑造会议品牌形象2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的“一池三山”(CD )A 方丈B蓬莱C滇池D琼华22.下列哪些属于中国园林文化的构景要素(BCD )A诗情画意B筑山C理水 D.建筑23.下列哪些人物曾在泰山书院读书、授书(BC )A程颐、程颢B胡瑗、石介C孙复D范仲淹24.按照园林的功能来讲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AD )A皇家园林B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C岭南园林D私家园林和寺观园25.园林中关于“艮岳遗石”的说法错误的是(AD )A它是唐代皇家园林御用石材B搜集和搬运艮岳奇石的船队被称为“花石纲”C当年艮岳奇石中“灵璧石”为强征之首D仍然沿用秦汉以来筑园“一池三山”的模式三、辨析题1、先秦时期旅游文化的主要载体有三类:一是文献类,二是艺术类,三是宗教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